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精选6篇)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篇1

黔残联[2007]175号

贵州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五”期间,我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制定《贵州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01—2010年)》,使36.7 万残疾人得到扶持;实施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帮助133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了危房。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依据《国务院扶贫办 财政部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贵州省残疾人事业“十 1

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扶助50万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帮助3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有计划的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扶持5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户进行危房改造。

三、主要措施

1、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贵州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01—2010年)》,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全面纳入政府扶贫规划。

2、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贫困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将农村低收入和绝对贫困残疾人切实纳入到整体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扶持范围,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贫困户;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外的地区,残疾人扶贫以解决温饱为重点,制定计划;经济较发达的贵阳市、遵义市等地区,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重点研究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

3、建立“多元化”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资金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争取中国残联对

我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各地要贯彻落实《省残联 省财政厅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残疾人从事农村生产劳动的通知》(黔残联[2006]150号)精神,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扶持残疾人从事农村生产劳动的比例、用途,加强管理;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参与残疾人扶贫。

4、要加强康复扶贫贷款工作力度,以加大宣传、选好项目作为关键,以重点项目的落实为突破口。各级残联、农行部门要密切配合,残联部门要做好项目的筛选和推荐工作,农行系统在审批程序中要及时将调查、审查、审批情况向残联部门反馈。对重点项目,省残联、省农行要组织联合检查组进行检查,按照“贷得出、收得回、见效益”的原则,提高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5、通过中央和各级财政的补贴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投入,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

6、坚持走扶贫开发的路子,结合地域、产业及残疾人特点,选择并落实能够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的项目,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加农户”、基地扶持等扶贫方式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到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尽快提高贫困残疾人的收入。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要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制定落实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措施,减轻贫困残疾人负担。

7、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造、发展科技教育等措施,倡导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活动,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科技文化水平;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和居住的环境条件,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分层培训、实施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经营项目、资金管理培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根据地镇化进程,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和跨区域的流动,要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转移培训的力度,合理有序引导,增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服务技能。

8、完善残疾人服务社职能,加强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各种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帮助和指导贫困残疾人选择适当项目,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有效服务。完善基地扶贫扶持体系,研究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指导性意见,引导各地切实发挥扶贫基地示范、培训、扶持一体化的功能,使扶贫基地逐步纳入规范管理。

9、将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纳入各级政府及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给予资金支持,逐步改善其住房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规划、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9、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国家对农村贫困残疾

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补贴,省对项目实施经费进行匹配,各地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社会捐助,制订帮扶措施,确保项目的实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面负责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管理和实施;省制定本地区危房改造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按分解下达到适宜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县并报中国残联备案;市、县两级残疾人联合会在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地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制定实施办法,落实危房改造资金。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开展康复扶贫贷款工作的地区,继续安排康复扶贫贷款贴息,人民银行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差额,由中央财政据实补贴。

2、省级经费:主要用于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物扶持;对在带动辐射贫困残疾人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种养殖基地进行补贴;开展农村小额贷款,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3、市、县两级经费:市、县两级政府增加对残疾人扶贫的投入,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五、统计、检查

1、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的要求,做好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项目的统计工作,对我省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效益分析

和总体评估。

2、按照中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项目数据库和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数据库的管理要求,严格运行程序,做到项目齐全、数据真实、传送及时。

3、加强对康复扶贫贷款的使用指导、监督、检查和对不外乎人扶贫资金的审计,准确掌握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省残疾人联合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中期检查,2010年进行全面总结表彰。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省财政厅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

二00七年九月七日

主题词:残疾人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篇2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减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月6日至9日,汪洋先后到毕节市威宁、赫章、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区县,走进贫困村寨、农户,深入产业扶贫种植基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考察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贫困地区干部一道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举措。

汪洋强调,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心中有数,做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不同市场条件,用科学的理念、动态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做到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要根据扶贫实绩,强化贫困县考核,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管理更加精准。

贵州 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 篇3

贵州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近年来,每年民生资金项目投入均在2000亿元以上。由于分布点散面广,基层监管薄弱,查处不到位,一些民生资金被当成“唐僧肉”瓜分和侵占。近日,贵州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黄文胜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上,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整合县级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力量组建的民生监督组为“主力军”,紧盯侵吞民生资金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动切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以专项监察为载体,强力推进民生领域“铸廉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的通报情况显示,2015年,贵州省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监督重点,着力解决扶贫开发、微企扶持、危房改造、征地拆迁、医疗卫生、农村低保等领域侵占民生资金的突出问题。省市兩级纪委重统筹、抓督导,坚持旬通报、月分析,督促县、乡纪检监察机关和民生监督组主动排查问题线索,主动查处违纪案件,共立案10238件,党政纪处分10640人,涉及金额7.86亿元,全省所有乡镇纪委都消除了“零办案”。

2015年,黔东南州在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专项监察中,查处了涉及5个县的11起腐败案件,3名县扶贫办“一把手”牵涉其中。目前,黔东南州扶贫办建立了“扶贫项目精准化监控平台”,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入扶贫项目基本信息和实施地点的GPS数据、图片,对全州扶贫项目点准确定位、实物化管理、全程监控,“压缩了套取、冒领扶贫项目资金的空间。”贵州省还整合财政、审计等专业力量,通过现场核查、暗访调查、自上而下追踪资金流向等手段,对专项资金项目廉政风险点精准走访监督,针对性开展重点巡查、滚动巡查、全覆盖巡查,着力发现问题线索。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篇4

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文章标题: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工作总结材料

根据《中共___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市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丽办发[20xx]03号)文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___的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方针,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调整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我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科技产业扶贫、安居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作为今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项目、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创新试点县等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170个村,总投资2495万元。其中:省级下达计划97个村,市级财政安排实施41个村、各区县筹集资金实施32个村,4000户安居工程,小康示范村10个。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扶贫项目建设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各区县分管领导、市县扶贫办相关业务人员都参加了省整村推进村级规划培训,各区县也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及早下达计划。根据省级计划,我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在4月份就将各类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县,使各项目区在最佳时节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认真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要求,重点扶持村以自然村为实施单位,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准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四是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并将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到区县。各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一区四县用于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达400万元,其中玉龙县配套实施12个村180万元,古城区配套14个村140万元,华坪县配套4个村80万元。现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科技产业扶贫取得新的突破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温饱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实施好科技产业扶贫项目,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努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省下达小额信贷资金计划2400万元,为组织好资金发放工作,我办积极与市农行协调,召开了协调会,在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优先放贷,并与市农行负责人一起深入到玉龙县鲁甸乡等乡镇,就小额信贷资金扶持特色产业情况进行调研,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回收方案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额信贷工作,目前,全市已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70万元。信贷扶贫项目立项5个,资金规模2100万元。扶持培育了苦良姜、青梅、魔芋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等一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种、养、加特色产业,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温饱发挥了较大作用。组织推荐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扶贫项目展洽会,为扶贫龙头企业培植产业、寻求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劳务输出工作呈现新亮点

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贫困地区生态压力、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充实了各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向省里争取了两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现已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完成了基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互相配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多方获取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各种渠道输出农村劳动力,并做好相关协调、跟踪服务等工作。今年下达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1.6万人,总投资195万元。目前,通过培训已输出11694人,其中市外7230人。

(四)易地扶贫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了宁蒗县20xx易地开发扶贫验收考核工作,转移安置25户100人,项目建设总投资60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瓦屋面25套,建筑面积20xx㎡;铺设饮水塑料管道4456㎡,配套小水池5件,续建蓄水1.8万方水塘防渗处理项目1件,建设坡改梯100亩,节柴灶50口。二是对20xx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向省办争取20xx

易地开发扶贫投资计划任务,完成了500人易地转移安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投资实施方案的编写、评审、上报工作。

(五)党政机关挂钩扶贫工作继续开展

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对我市挂钩扶贫工作极为关心,安排国家财政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省水利厅、省社科院、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太平洋保险公司、省地震局、中石化南方公司、省肿瘤医院挂钩支持我市宁蒗、永胜、玉龙三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央、省各挂钩部门把帮助挂钩点群众摆脱贫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主意”的原则,全力以赴抓落实,为贫困地区群众献上了一份爱心。

市县挂钩扶贫工作形成制度化,市直14名厅级干部挂钩到14个贫困村,多次深入到所挂钩的乡村开展工作,帮助挂钩村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下派22名年轻干部到贫困乡、村帮助开展工作。90个市直单位挂钩到40个村委会,市级财政安排300万元实施了20个市级安居温饱村建设,现已全面完成任务并通过了验收。全市共有446个单位挂钩扶贫198个村委会,直接投入资金270.93万元,帮助引进资金438.3万元。有14328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捐款381.22万元,捐物折资13.46万元,资助学生3923人,帮助贫困户1397户。同时通过其它渠道开展社会帮扶的项目也不少,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六)扶贫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防止扶贫系统内部出现滞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我们始终把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扶贫办与区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资金管理责任状,严格按照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要求管理资金;对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在《___日报》上进行事前公示;项目实施结束后,进行事后公告,项目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在村里进行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各级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实行资金使用报帐制、项目验收和资金审计制。通过审计,各区县在资金使用方面没有发现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投入与需求差距大,扶贫开发形势严峻

我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市贫困村委会381个,贫困村民小组2745个。在“十五”扶贫中168个村委会列入重点村和推进规划。20xx年至20xx年五年间,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30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490万元,共解决9.62万人的温饱问题,巩固2.55万人的温饱成果。按照625元和865元的标准,我市绝对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45.23万人减少到20xx年35.61万人,相对贫困人口由19.72万人减少到16.72万人。但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近年来,我市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低温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因灾返贫的压力大。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全市累计解决温饱人口16.94万人,而就有9.4万人因灾、因病返贫,返贫率高达56。仅靠中央、省、市扶贫投入,难以如期实现《纲要》目标,顺利开展整村推进。

(二)劳动力培训与输出工作措施不力

贫困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重,如果不加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将无法输出,即使输出去也稳不住。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不重,一是有些同志认识不到位,二是经费严重不足。要提高贫困群众的转移就业能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必须加强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术,才能输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现仅靠中央和省级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远远不够,需要各级增加培训投入,与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三)农民增收困难,科技产业扶贫急需进一步加强 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是巩固温饱成果的重要手段,要扶持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种养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种养成本,以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实现效益的增加,才能达到帮助农民增收的目的。作为扶贫四项重点工作之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思路不宽,措施不力。

(四)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信贷扶贫和小额信贷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与省、市政府要求及开展得好的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扶持基本上集中在古城、玉龙、永胜三个区县。特别是宁蒗县,信贷资金不能扶持到户。信贷扶贫资金到户率低,在很大确程度上削弱了对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直接投入。一方面,有产业、有能力、有发展条件、积极性高的贫困群众得不到扶持。另一方面,省下达给我市的小额信贷指标不能完全使用,小额信贷工作步履艰难。

(五)县级整合资金实施整村推进力度不够

按照省政府“整村推进”的目标,在20xx年之前,全面完成全省3万个(其中州、市、县安排1万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市、县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宁蒗、永胜二个重点县,地方财政要筹集了一定的资金来实施相应村数的整村推进十分困难。

(六)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今年雪灾、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贫困群众因灾返贫情况突出。

三、今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要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扶贫机制,提高扶贫成效。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扶贫开发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施整村推进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总体投入

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突出抓好安居工程、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这是解决温饱问题的需要,也是巩固温饱成果的前提。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投资方式,在鼓励、引导、支持民间资本、非公经济等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扶贫开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除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投入外,市、县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应逐年有所增加。

1.整村推进。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集中用于支持贫困村建设,并且要求各级要逐年加大贫困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实施“整村推进”规划,一要在摸清家底、建档立卡、找准致贫原因、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巩固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二要瞄准贫困群体,瞄准贫困村。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省制定的贫困村识别办法,先难后易,从最困难的村开始,不能停留在“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和锦上添花上。三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粘合剂的作用,切实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中,提高扶贫的综合开发效益。四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今年10个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的工作,抓出特色和成效,抓出典型和样板。五要发挥部门优势,加强领导和综合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整村推进工作,使整村推进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努力把我市产业扶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贫困地区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贫困地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着力提升我市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有力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一要加强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结合。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采取“公司加农户”、“合作组织加农户”等形式,搞好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对接。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扶贫信贷资金的入户率。要对两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进行跟踪了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安排贴息贷款、基地建设和为企业培训贫困劳动力方面予以支持,并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龙头企业扶贫的责任,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责任制,建立完善管理措施,以产业带动千家万户的脱贫,每个龙头企业带动多少个贫困农户,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落实到户。省级要确定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各区县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今后,国家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省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省确定的扶贫龙头企业,由州市扶贫办与之签订协议,以明确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民减贫的责任和扶贫部门应提供的服务等。二要抓好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的结合。实施整村推进的村,要在财政扶贫资金中适当拿出一点用于产业扶贫,探索“滚动使用、发展产业、受益农户、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扶贫模式。从今年开始,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三是要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用好信贷扶贫政策,把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其它扶贫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四定四不定”原则,即定贴息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承贷的金融机构由各县自主确定。不定贷款任务、不定统一利率标准、不定贴息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新机制,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科技能人、种植(养殖)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广滚动发展经验,扶持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3.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各区县要把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纳入扶贫开发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目标考核,确保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效益。各区县扶贫办应明确相应的股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乡镇要设立工作站,村级要配备信息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机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扶持民间组织或中介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订单、市场运作、学校竞争、学员自主择业、培训到人、扶贫到户的运作模式。二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的投入,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大多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科技意识差,科技应用能力弱,劳务输出受到严重制约,目前,仅靠国家和省安排的每人100元的培训经费,根本无法保证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三是要以贫困人口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为契机,摸清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到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四是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切实抓好今年2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遵循以贫困地区为主;教学培训单位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选认三条认定申报工作原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将玉龙、永胜两个县列入省级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输出相结合、输出地与输入地相结合、劳务输出与其它扶贫措施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培训。确保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扶持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六是要加强与劳动保障、职业教育、商务、工商联、共青团等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

4.认真完成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我市实施的扶贫安居工程,不但解决了特困农户住的问题,而且使特困农户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年三个重点县要继续实施好4000户安居工程,要在重点村中不留缺口地优先安排茅草房改造任务,解决整村推进中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要在质量进度上下功夫,确保安居工程质量,保证贫困农户在年底能够入住。同时,要落实好安居工程配套措施,切实落实“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1口小水窑或小水池、户均1口沼气池或节柴灶、1-2项稳定可靠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种养业”等项目,解决好贫困农民的发展后劲问题。

(二)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一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扶贫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推荐一批,支持一批。切实加强扶贫项目物资管理,确保建材质量。完善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做到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资助对象、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发放公开透明。二要构建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四条严格监督管理扶贫资金使用的防线,完善扶贫资金定期审计制度,减少下拨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继续实行扶贫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认真执行资金回补报帐制。三要认真组织开展创新扶贫机制试点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工作。省选择13个县开展“资金、任务、权力、责任”四到县试点工作,永胜县列为首批试点县,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好试点工作,争取探索出一套值得在全省推广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做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信贷扶贫的新机制,为全面推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要按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做到进度工期按期完成,数量质量达到要求。

(三)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效统一

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现有的扶贫方式缺乏系统管理,各种资金分散使用,大多数扶贫项目没有开展有效的横向联合,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加大了基层协调难度,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不突出。安居温饱措施的配套资金需协调相关部门,协调难度大。省扶贫开发思路调整后,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实施整村推进,采取项目捆绑投放,资金拼盘投入,就成为整合资金的有效方式。因此,要改进扶贫资金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资金,把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等项目统一起来,实行集中投入,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效益,充分体现扶贫开发的系统性、有效性。

(四)继续抓好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继续抓好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种外资扶贫项目,广泛深入地开展“向绝对贫困宣战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总结、宣传和报道挂钩扶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几年的扶贫开发,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许多部门心系贫困地区,情系贫困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解决了贫困地区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但多年来,扶贫系统内部未能建立比较规范的激励机制。虽然从上到下签订了许多责任状,但一直没有兑现奖惩,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该成为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开发,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___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5

预计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33219.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7万元,增 24。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6974万元(中央、省6016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560万元,区县财政扶贫资金39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9500 万元(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900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1623万元;各级挂钩单位直接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共 859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协调引进项目10个,投资3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0万个工日,折资3600万元。扶贫项目覆盖1396个贫困自然村,6.7万户28万人,预计减少5万贫困人口。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全年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43个村,总投入达5815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3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18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05万元实施187个村,市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实施36个村,区县筹集财政资金290万元实施20个村。截止11月底,省级第一批 50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135个村、市县筹集资金实施的56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70,省年底追加的2个重点扶持村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预计今年24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项目区新建和维修公路40条168km,桥涵52座,人马驿道9条25km;建成输电线路49件 125km,配套变压器34台;建成三面光水沟27件101km,人畜饮水管道119件542km,水塘(池、窖)550个8155m3;新建沼气池 340口,节柴灶191眼;发展经济林果1.5万亩,特色作物1.16万亩。引进推广优质种畜禽1.26万头(匹、只)。开展科技培训267期1.16万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使13410户56031人受益,新增灌溉面积2202亩,改善灌溉面积11610亩,新增基本农田地3220亩,解决1.9 万人、4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005户4169人用电、521户2287人的生活能源,820户3450人通路困难。项目区贫困群众新增粮食361万kg,农民人均增收191元。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一是在三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XX1200人的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XX市级、宁蒗、永胜3个基地将培训2200人,每人补助800元,共投入财政资金176万元。目前XX培训正在进行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其中:每个基地6万元,奖补经费2万元,为三个基地开展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确保了培训质量。经过基地培训并取得技能证外出就业人员,月收入大多在 1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梦。二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引导性培训计划5000人,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宁蒗县XX人、40万元,永胜县3000人、60万元。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输出就业工作,两个县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将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农业、

劳动等部门,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今年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7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XX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一是发放小额信贷9000万元,覆盖381个村委会、8113户33309人,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7.2万亩,养殖业4.6万头,扶持加工业24个。二是投放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共8000万元,1000万元以下项目6个共2500万元),集中扶持了××三川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红土地天然植物油开发有限公司、宁蒗女儿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玉龙县拉市万强综合经营部、华坪县升华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华坪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永胜滇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益多乳业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继续积极稳妥的抓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发放村级互助资金200万元。其中:永胜100万元,在4个乡7个村小组实施;华坪100万元,在2个乡10个村小组实施。通过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方式,增加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XX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为350万元,项目批复后,将实施鲁甸乡中药材产业扶贫、宁蒗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6个项目。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一是切实抓好XX1200人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和验收。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XX年XX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人,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其中:宁蒗县1000人500万元,永胜县175人87.5万元,玉龙县230人115万元,华坪县 445人222.5万元,古城区150人75万元。各区县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完成。项目实施结束后,将建成安居房400套3.3万m2;新建公路3条2.8km,维修公路8条29km;人畜饮水工程22件,饮水管道40km,配套水池26个248m3;建成输电线路10件17km;建成基本农田3100亩;新建节柴灶251眼;发展经济林果1600亩;举办科技培训20期1500人次。易地安置的XX人年总收入可达3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实现1300元,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及时与各挂钩扶贫单位签订了挂钩扶贫责任书。中央、省级机关10个部门继续挂钩3个重点县,全市102个市级单位、390个区县单位挂钩帮扶到村。今年全市社会扶贫投入1159万元。其中,市级各部门挂钩配套159万元;其他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约7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项目10个,投入300万元。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解决了贫困地区实际困难,

帮助贫困地区增强了发展能力。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XX年,省级财政投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资金100万元(古城、华坪各50万元),县级配套1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28.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85万元,社会帮扶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3万元(从小额信贷资金中安排),总共投入624.5万元。分别在古城区金山乡贵峰村、华坪县中心镇龙洞唐家营实施。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1.金山乡项目将建设“开南研习所”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安居房5户,沼气池50口,公路10公里,发展经济林果1500亩,科技培训12期600人次,项目建成后覆盖老区1962户农户8007人;2.龙洞村唐家营项目,将种植核桃500亩,改建公路1 件1.5km,建人畜饮水工程管道6km、5m3水窖40口,建陈列室1个,砖混结构学校一所,房屋改造29户、新建安居房4户,沼气池15口,改厕、改厩33户,标志碑1块,小额信贷51户。建成后使唐家营片区2个村民小组共51户224人基本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今年,我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总投资74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0万元,地方配套整合资金6822.8 万元,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实施时间从XX年4月至XX年4月。目前,省财政已下达资金300万元。市县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组织力量编制上报规划,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开展:睦科至松坪沥青硬化路面工程全线施工;完成生态树种植任务;永红、米厘和撒坝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睦科至松坪35kv并网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并完成了变电站选址征地工作;完成四个村委会70km人饮管线的铺设及部分配套水池建设;完成XX0亩核桃种植打塘工作;完成花椒种植的地块落实,正组织群众进行栽种;种植魔芋 1514亩;完成中药材种植2017亩;建成生猪养殖合作社;松坪乡生态鸡示范养殖场,完成三通一平和主体房屋建设等工程;圆满完成1161户村村通电视播放器农户接收器安装工作;沼气池建设已全面动工。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松坪乡经济社会将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

(八)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XX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200户,每户补助6000元。其中,宁蒗、永胜各100户6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九)加大扶贫宣传和统计力度,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宣传了扶贫开发成绩,报道了扶贫先进经验,树立了扶贫先进典型,反映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确保扶贫宣传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富有时效性。全年由市、县电视台播出扶贫开发新闻、专题9次,编撰××扶贫开发信息16期,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投稿并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1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扶贫宣传工作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

同时,继续开展好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监测统计、贫困村监测统计、灾情统计等统计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机遇,注重思想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重视检查剖析,

找准并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全办干部职工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领导班子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二是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束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强化了监督管理。

四是严格开展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树立了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严格按要求开展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全年公示、通报有关事项20余条。

黔西南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篇6

关于印发《黔西南州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新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州直各单位:

现将《黔西南州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黔西南州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实施

方案

黔西南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2月25日

附件

黔西南州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根据《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的决策部署,探索脱贫攻坚新机制和新模式,全面推进我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国内外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我州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探索一批能在全省、全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放式扶贫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理论,认真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东西部协作、社会力量帮扶、金融制度创新、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共享机制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扶贫绩效评价考核等开放式扶贫试验示范,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探索黔西南路径、积累新经验。

二、基本原则

开放式扶贫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性、广泛性、参与性为原则,通过调动州内州外各种资源、省内省外各方力量、体制内体制外各类要素参与脱贫攻坚,构建扶贫主体开放、扶贫领域开放、扶贫资源开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形态。

(一)坚持开放促脱贫的原则。通过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技术和劳务交流、产业转移、经济信息传输和吸引区外游客等方式,建立覆盖扶贫主体、扶贫领域、扶贫资源的脱贫攻坚模式。

(二)坚持改革促脱贫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开放战略,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用开放倒逼扶贫改革,增强攻坚活力。

(三)坚持合作促脱贫的原则。统筹对内和对外开放,统筹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工作,充分利用宁波等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深化与周边省区市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贸易转移,加快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发展。

(四)坚持协同推进促脱贫的原则。以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为平台,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造,强化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州直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和各县(市、新区)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推进的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开放式对口帮扶协作扶贫

1.深化帮扶合作。创新东西合作对口帮扶机制,争取宁波与我州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金融证券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州人社局、州卫计委、州教育局、州金融办)2.推进乡村结对帮扶。全面推进我宁波对口帮扶市(县、区)与我州各县(市、新区)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推进乡与乡、村与村精准对接。(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促进产业合作。加快引进宁波等城市先进要素向我州园区聚集,重点推进宁波对口帮扶园区合作共建。抓好专业招商和专题招商,引进宁波市企业到我州投资兴业、发展产业、吸纳就业,有效承接宁波产业梯度转移。(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商粮局、州扶贫办、州金融办、州人社局、州投促局)4.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跨区域岗位信息采集和发布。以就业技能培训、医院护工、家政服务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模式,促进我州贫困户劳动力向宁波等城市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责任单位:州人社局、州教育局、州卫计委、州扶贫办)5.实施教育医疗帮扶。争取宁波加大对我州相关学校、医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与共建活动工作力度,帮助我州学校、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我州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责任单位:州卫计委、州教育局)6.深化干部人才培训交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交

流、学习和培训,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继续互相选派优秀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挂职学习,为我州培养一批带不走的生力军。(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人社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7.推动旅游开发合作。定期在宁波等城市举办旅游交流和推介活动,推进民间旅游合作,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双方旅游产品互推、客源市场互动。(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8.拓宽合作渠道。引进宁波港口管理技术和经验,探索开展两地共同开发望谟县庶香港,拓展省、州出海通道,发展国际物流。(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商粮局)

(二)着力推进开放式社会扶贫

9.推动会展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万峰林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会展经济,积极参加省组织的各类园艺博览会、高科技博览会,发挥会展产业带动效应,促进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扶持本土会展企业。(责任单位:州招商局、州商粮局、州旅发委、州体育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0.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宁波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的有效工作网络和联系机制,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协作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支持、做好服务。(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三)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金融制度

11.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投入。“十三五”时期各县(市、新区)贷款增量和增速高于“十二五”时期增量和增速。加大扶贫再贷款和支农

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全力推进“三变”改革,脱贫攻坚期内人行全州累计投放再贷款规模或扶贫再贷款规模不少于10亿元,并通过多种方式延长再贷款期限。鼓励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支持“三变”改革专项信贷计划,为金融支持“三变”改革提供信贷规模保障。鼓励开发“三变贷”等信贷产品,为“三变”改革经营主体提供信贷产品服务。(责任单位:州政府金融办、人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2.建立多层次扶贫融资体系。支持我州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满足条件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采取适当方式适时建立政策性民间性的“扶贫银行”,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鼓励本州扶贫龙头企业探索与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试点。推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我州范围内与泛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流转试点。(责任单位:州金融办、州国土资源局、州财政局、人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黔西南州银监局)13.建立扶贫保险和担保机制。建立完善市场化、可持续的信贷渠道,大力发展村级互助资金和抵押担保,支持保险资金以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参与扶贫开发,探索扶贫融资担保政策和扶贫项目风险补偿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要素资本化、市场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州政府金融办、人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驻州各保险企业、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四)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特色产业发展

14.加快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到2020年,各县(市、新区)

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种养基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以培育生态树种基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自主培育绿化苗木新优品种,深化林业种植及林产品加工产业布局,打造若干个林产绿色产业链。(责任单位:州农委、州财政局、州扶贫办、州林业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5.全面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险、分级、包装、运销等,培育一批州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商粮局、州工信委、州扶贫办、州工商局)16.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塑造“水墨金州·绿色农业”形象,完善流通体系,搭建营销平台,实施绿色生态、品质安全、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提高我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工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7.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实现1个贫困村建立1个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一个县培育1—2个扶贫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带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加大对黔货出山物流和电商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商粮局、州工商局、州扶贫办、州供销社、州邮政管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8.进一步夯实山地农业发展基础。落实土地出让收益1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土。(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州农委、州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19.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利用国内外、省内外现有各类展销会、博览会、论坛等开放性平台,引进外部资源,引导更多好项目落地,推动州内优势产品走出去。创新贫困村民招工聘用机制,加大村民教育和职业培训。(责任单位:州投促局、州商粮局、州工信委、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五)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

20.建设乡村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以山地休闲旅游为抓手,重点打造布依族、苗族文化核心区,在保持我州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及可持续性的同时,充分发掘其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和资源等原素,利用PPP模式,集中打造一个集扶贫、文化、健康、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并逐步建立多个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创新区,承载一批斗牛、赛马等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探索发行竞猜型体育彩票和赛事即开彩票,做好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发改委、州体育局、州财政局、州文广局、州扶贫办)21.支持特色乡村旅游村寨建设。允许扶贫龙头企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或扶贫产业基金,在建立现实有效的贫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前提下,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景观旅游村、精品民宿、乡村度假地。建设开放式精准扶贫民族示范村寨,并结合“节能环保、绿色家园”现代生态示范城镇的建设,成立精准扶贫试验合作社。(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扶贫办、州住建局、州民宗委,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22.加强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依托4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城郊休闲度假乡村,大力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山地立体农业观光、传统作物种植等体验旅游,重点推进旅游与种植业、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开发田园生态观光、农艺学习体验、自助采摘、健身养生、垂钓娱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水平与层次,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农庄、家庭客栈、农家餐饮等乡村旅游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体育、州农委、州扶贫办)23.拓展乡村旅游扶贫领域。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推出乡村休闲养生、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私人定制”,支持贫困群众建设具有当地民俗民风的农家客栈、森林小屋。启动省内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实施旅游后备箱发展工程,推进边远贫困村与本县域内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旅游景区结成发展对子,建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推荐名录,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生产旅游地所需的农特产品、旅游商品。(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工信委、州大数局、州财政局)24.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政府主导和扶持力度。将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开发、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有机结合,为乡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利条件。(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环保局、州住建局、州交通运输局)25.打造养生产业链。推广山水田园养生民墅项目,利用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结合天然种植、野外养殖、养生书院及自然民墅,构建精神家园体系。(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州住建局、州扶贫办、州国局、州林业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六)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资源共享机制创新

26.完善资产收益脱贫攻坚机制。全面推广“三变”改革经验,重点解决好资金整合、明晰产权、建设平台等突出问题,将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转变为农民在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让农民长期分享股权收益。(责任单位:州农委、州财政局、州林业局、州旅发委、州发改委、州扶贫办)27.探索建立集体股权参与项目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引进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开展光伏项目和小水电项目建设。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权益。(责任单位:州能源局、州水务局、州工信委、州发改委、州农委、州扶贫办、兴义供电局)28.以确权为基础,“三权分置”为政策托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托现有的州、县(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覆盖全州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流程。(责任单位:州国土局、州农委、州法院、州发改委、州司法局、州财政局、州住建局、州林业局、州政府法制办、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七)着力推进开放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

29.增强整合资金攻坚合力。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纳入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县级人民政府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根据需要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州水利局、州农委、州林业局、州民宗委、州国局、州环保局、州住建局、州交通局、州卫计委、州旅发委、州审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0.不断深化扶贫改革创新。增强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班子责任感,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积极创新,加大力度,因地制宜推动“三变”改革等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农委、州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1.建立健全面向市场购买服务机制。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验收、技术推广、信息提供、培训、法律顾问等工作,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确定的原则由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服务。鼓励参与扶贫开发活动的各类社会力量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承接政府扶贫开发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

32.完善社会扶贫资金管理方式。加强社会扶贫资金尤其是募捐资金的监管力度,完善资金使用机制,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统筹社会扶贫资金,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真正实现因不能享受相关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内扶持陷入困境,亟需社会帮助的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和帮扶,充分

发挥社会扶贫资金点对点的精准帮扶。(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教育局、州卫计委、州住建局、州大数局、州民政局、州监察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八)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绩效评价考核

33.健全贫困监测评价考核制度。加强扶贫统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统计监测核算。发布减贫发展指数,开展目标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干部奖惩任免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委督查室、州扶贫办、州统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4.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强化扶贫督察,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扶贫督察机制,每年对全省8个县(市)、义龙新区开展督察,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可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实现通报、约谈常态化。(责任单位:州委督查室、州扶贫办,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5.加大对扶贫资金审计力度。建立经常性扶贫工作审计制度,总结近年来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经验,完善扶贫资金审计办法,对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将扶贫资金审计作为主要内容,揭示问题,界定责任。(责任单位:州审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6.建立扶贫大数据共享运用机制。建立扶贫大数据监管联运机制,做到工作评价、在线监控、扶贫数据与相关部门信息的联动,支撑扶贫监察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查究违法行为转变,防范扶贫风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搜集和处理涉及扶

贫风险问题举报,突发事件、社会舆论等数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扶贫大数据科学决策机制,探索全景式扶贫形势会商模式。完善扶贫大数据公共服务机制,开展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统一受理、分类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局、州扶贫办、州卫计委、州教育局、州住建局、州民政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37.完善扶贫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进度安排、推进实施等工作。强化党政一把手抓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各县(市、新区)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制。完善领导干部扶贫到村到户责任制,推进领导干部“遍访”活动长效化。(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扶贫办,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九)着力推进开放式扶贫国际合作

38.根据国家和省安排部署,探索国际减贫产业合作,开展农业、旅游业、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形成扶贫领域项目建设、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经验交流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借助国内外组织、高校、研究机构人才资源,开展扶贫课题研究;开展减贫成果转化和经验推广,探索选择更好国际减贫成功经验本土化推广试点。(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投促局、州教育局、州人社局、州商粮局、州金融办、州外事办、州大数据局、州卫计委、州住建局、州民政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州长为组长的全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贯彻落实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推进全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对外开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扶贫开发这个中心,全力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党政“一把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用主要精力具体抓,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全力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州直业务指导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对口衔接。

(二)建立健全机制。建立鼓励脱贫摘帽机制,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不变,并给予奖励。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扶贫开发改革试验有关工作。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和重要工作环节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实行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和协调沟通,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及时、畅通。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结合实际搞好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扶贫开发改革试验工作开展的问题和困难。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州、县、乡镇及各工作部门要以《黔

西南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依据,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贫困乡镇倾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贫困乡镇聚集。县级财政部门将扶贫开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8%以上的增长幅度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乡镇财政安排扶贫开发的资金不得低于上级当年下达资金总额的30%,按不低于上年到乡镇扶贫资金总额3%的比例安排工作经费。

上一篇:财务团员评价下一篇:创先争优党建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