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精选8篇)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篇1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我大学学习的是电气自动化,毕业之后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要么是需要有经验的,要么是在公司做那种普工,在公司又没有机会接触到技术含量的工作,后来综合考虑了一下就打算到武汉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

当初也是在网上随便找找看有没有哪家比较靠谱的,因为现在类似的机构还是挺多的,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基本上都联系过,每一家说的话大同小异,把我都绕晕了。后来我看到武汉有一家还挺不错,就跟客服聊了下,也给了他们联系方式,不过他们从来没有乱打电话打扰我的生活和工作,这让我对他们的初步印象还是不错的。后期就一直跟那边的专业课老师咨询,对我的问题每次都很耐心的解答。

他们邀请我过去武汉的实训基地进行参观,我想着过去看看也是对他们那边的情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万一觉得不好的话免得自己上当,然后就去了。那里的接待老师很实在,参观讲解的时候都是实事求是的。在那边参观的时候,我其实就决定要进行这个工业机器人培训了。等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了一番,家人也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很好,都很支持我来学习这个。

上课期间,讲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不快,有基础的同学不要对自己放松,一定要按照老师说的做,不要以为自己学过就对自己放松,不要高估自己,有时候就是有基础的太高估自己所以就学不好。所以,不管是对于有基础跟没基础的,我们都要按照老师说的去学习。否则,基础打不好,后面的课程学起来就会很困难。如果基础不好,遇到不

金石兴机器人学院

会的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学习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学习态度很重要。我们去金石兴培训都是带着理想去的,所以一定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学习要找对方法。我们在没培训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这些,不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如果不会也要抄下来,一遍抄不会就多抄几遍。当时我们班有个0基础的同学,跟上课程有点吃力,他就用手机把老师讲的录音下来,晚自习或者课下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听录音补课,有不懂得就立马去找老师解答,后来他考核的结果还挺不错的。另外自信心很重要,如果问题弄不明白,可能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以后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像我,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虽然老师在做的时候讲的很仔细,自己听的也很明白。但是,如果让自己不看老师的代码自己写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我就想为什么自己不懂,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写。慢慢的对这个项目就熟悉起来。对自己也有很到的信心。

在这里学习,我们每天早上还有每日一讲,每一天上课前,都会有同学对自己的经历或者心得体会或者是行业认识做个分享。我觉得这样的模式非常的好,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分享出来可以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而且通过这种每日一讲,让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为我后面的面试有很大的帮助。

在平时学习中,我们的班主任密切关注我们的状况,学习中遇到瓶颈感到沮丧时,班主任会及时跟我们谈心鼓励我们,经常问我们学的怎么样,能不能跟的上,有哪些觉得困难的·····学习的进度

金石兴机器人学院

会根据我们的情况有所调整,所以我和同学们都能跟得上。

到这里学习的人都是有强烈目的的,所以大家都很用功,每天晚自习到晚上9点半,曾经在大学时不怎么上课的我,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一刻都不敢松懈。我知道工业机器人是个新兴的行业,在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这个行业做个两三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薪资绝对是不低的,之前没毕业的时候老师经常拿一个学长给我们做榜样,现在据说每月过万了。可惜我大学时贪玩不曾好好努力,现在到这里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我想法简单,学好一点,学完之后就可以推荐到好点的单位,之后努力赚钱,不让父母觉得我不争气。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篇2

一、发展大机器工业

为了应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在对“商”与“工”的关系深入认识的基础上, 郑观应认为, 中国经济的振兴应首先发展大机器工业。

(一) 兴商务与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关系

郑观应对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了对比:西方国家依靠发展机器大工业, 生产起来“事半而功倍”, 结果制造出来的产品“工緻而价廉”, “亦省工而价廉”, “价廉质美”, 且“精巧绝伦”;中国用人工制造, 结果“窳穷不精, 难于销售”, “工笨而价费”。中国商品制造不如外国的商品精致, 价格不如外国的商品低廉, 导致中国传统产品的出口比不上进口的商品多, 弊端多多。因此他感叹道:“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具体分析了各个行业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 西方采用机器生产, 而中国采用手工生产, 二者比较, 效率和精致度方面中国都逊色得多:使用机器后, 轧花灵敏迅速, 纺纱既精致而且速度快, 是过去的数倍, 织布不但“程功捷迅”, 而且“织缕”也是“精细圆匀”, 是人工效率的数倍;在采矿方面, 西方国家采用机器开采, 其效率之高, 中国无法企及:中国开矿用的是人工, “力费而效迟”;而西方国家开矿用的是机器, “事半而功倍”。由此郑观应感叹道:外国货物销售、流通越来越广, 国货运输、销售越来越难, “有心人能不惄然忧哉?”

郑观应深入探讨西方国家的富强原因, 认识到正是凭借大机器工业, 西方国家经济才得以迅速发展:他们在各个行业如种田、割稻、织布、提丝, 甚至陶瓷、冶炼都是以机器代人, “泰西无事不用机器”。

因而郑观应指出, 中国只有依靠大机器工业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才能在商战中获胜。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都要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有工以翼商, 则拙者可巧, 粗者可精。”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来源于大机器工业提供的先进技术设备。而发展大机器工业, 从根本上说还要靠本国自身制造机器。因而郑观应指出:“论商务之源, 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 以机器为先。”

(二) 不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弊端

郑观应认识到, 中国低廉的原材料价格与西方国家高昂的制成品价格之间悬殊的价格差使得中国经济上较西方国家吃了大亏:中国出口的都是“天生原质”的原材料, 而进口的都是“人力之所为”的制成品, 二者之间价格悬殊, 价格非常低的中国的原材料被外国人买去加工后, 再以高价卖与中国, 结果“其什百千万之利, 仍取偿于中国也。”

另外, 由于不能自己制造机器, 中国所需的机器都从西方国家购买, 而外国人却因此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即便如此, 往往中国人高价买回的却是西方国家使用过的旧机器, 中国人不懂得机器的机理, 机器损坏了, 还花高价请外国人来修理, 而如果外国人不愿意给修理, 机器则成为废物。外国人的这种勒索和蒙骗, 使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郑观应迫切要求重视机器制造, 称其为“此商务之转机也”。他指出, 日本威胁着中国:将来日本在内地通商, 必然会大量制造机器, 中国人不知道制造机器的方法因而不能制造机器, 或者想制造机器却还没来得及制造机器, “恐日人先我而为之。”中国外洋的利权已经被欧洲及西方各国所攫夺, 而内地的利权又要被日本所夺取了, 如果不抓紧考虑筹办制造机器的事宜, 那么日本首先在中国内地制造机器, 各国也仿效日本, “华商必至坐困, 无利可图, 可不慎哉!”

郑观应深刻地认识到, 一个国家即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物产日丰”, 如果只“有商无工”, 也只能是“弃己利以资彼用”。因而郑观应主张中国必须赶紧设专厂制造机器。

(三) 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

郑观应指出, 西方国家通过通商致富的原因在于充盈的“材货”, 西方国家通过练兵强大的原因在于精利的器械, 而“材货、器械非制造不为功”。因而, 他提出, 中国要振兴经济, 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机器制造业。

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从实例中即可见一斑:如果使用机器来制造洋布、羽毛、呢绒等物, “则一夫可抵百夫之力”, 而且节省了运费, 价格却比外国便宜了一半, “而获利倍半。”郑观应拿英国为例力陈此观点:英国人在上海大量采购棉花和羊毛, 跨越重洋运回英国织成布匹和呢料, 又不远万里运回中国来销售, “其价犹减于土布者, 谓非省工之明验乎?”

郑观应深入探讨世界各国经济振兴的原因:

日本:通过所派大臣在各国的游历所见, 日本政府发现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 于是, “学西洋之制造, 以抵御来源”, “仿中国之土货, 以畅销各国”。结果彻底扭转了日本当时经济发展中的颓境。郑观应认为, 中国与西方通商比日本早, 但商务的发展落后于日本, 机器制造业也是如此, 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机器、没有工艺学校讲授关于制造的学问, 没有商务法律、规章保护工商、给予优惠待遇, 因而造成中国生产出的货物质量不如日本的货物质量精致、价格不如日本的货物价格低廉, 中国货物的出口不敌他国, 存在很大隐患。

奥地利:注重发展“制造各法”, 加之销售、运货脚价, 此外还有银行、保险运输、邮政、电报等。

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注重发展制造业使得商务得到振兴, 国势日益增强, 民生日益富裕。

由此, 郑观应得出结论, “论商务之源, 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 以机器为先。”他还认为, 如果能够自造各种机器, 那么也能够自造各种货物, 提出中国要“以格致为基, 以制造为用”, 主张设立自己的机器制造厂:“中国自设制造局……宜设专厂制造机器”。他认为, 如果能够自造机器, “……则制造日精, 器物日备, ……此国富民强之左券也。”

(四) 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具体措施

郑观应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 主张循序渐进引进机器生产, 按实际情况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如人口大幅减少从而工价大幅上涨的地区, 郑观应提出可推行机器生产, “则数百金一器, 即敌农夫数十之用”;对于有充足劳动力的地区, 郑观应并不主张全部使用机器, 而是机器和人力并驾齐驱, “人力所不及者以机器之力济之, 则一举两得。”

郑观应就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具体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 购买外国机器

郑观应认为, 在能够自造机器之前, 可以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先行生产外国在中国倾销的商品, 也可以借此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面对当时西方国家洋布、呢料在中国的大肆倾销, 郑观应号召清政府筹集资金购买外国机器生产这些商品以应对这些商品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亟宜招商集款, 购办机器, 自行织造, 擅其利权”, “通商大埠及内地各省皆设纺织局并购机织造, 以塞来源。”

此外, 也可以通过购买外国先进机器为我所用, 目的是“择善而从”, “则运用在心, 程功自倍耳”。如购买开矿机器, 郑观应认为外国的这方面机器比中国造的要好, 具体有三种:一种是注生气的机器, 一种是戽水的机器, 一种是拉重举重的机器, 还有一种他认为比中国制造更好的“更有力猛极大机器”, 因而他嘱咐要“留心购定”。

郑观应还认为, 使用机器必须选用新式机器, 才能真正达到低廉的成本和丰厚的收益, 比如轮船, 如果使用新式的, 耗煤少而且航行的速度快, 经济效益就高;而如果贪图便宜购买廉价的旧式轮船, 耗煤多而且航行的速度慢。后者显然没有竞争力。

2. 自制机器

郑观应认识到, 中国要强盛, 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机器制造业。

郑观应在《技艺》篇中倡议中国应该以奖励形式鼓励人才在技术方面精益求精, 避免将来被人挟制, “否则亦器劣价昂, 吃亏不可胜言”。并以西方为例号召中国以授予专利权形式鼓励发明创造:“如有新出奇器, 准给独造织照”。主张自制机器进行生产:“宜设专厂制造机器……纵不能得外洋之利, 则中国之利自不至外溢矣”;“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他认为, 应该设立专门的工厂来制造机器, 即便不能得到外国的利益, 那么中国的利益也不至于流向外国。自己能够制造各种机器, 自己就能够制造各种货物, 制造出来的货物可以在国内使用, 也可以卖给外国人, 不至于把所有的利权都让给外国人。

彭玉麟在《〈盛世危言〉彭序》中举荐《盛世危言》时也将郑观应的此观点进行了类似的表述:“彼族之器我能制造, 日新月异, 自然国富兵强, 四夷宾服。”

郑观应认为, 中国人大多聪慧灵敏, “自造新器, 古不乏人”, 但因为政府不加以鼓励、发展、教育、劝导和奖励, “故甘让西人独步。”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日本所需的西方国家的货物, 都是自行制造的, 其价格较西方国家更加低廉, 又和西方国家的人一样频出新的式样, 较之中国人所制造的物品, 价格低且工艺精美, 结果“小民生计, 尽为所夺。”由此, 他以江慎修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驴代步、制留声筒为例, 认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实过西人”, 因而提出建议:中国亟须筹集资金, 广泛开设工艺院校, 教育人才, “以格致为基, 以制造为用”。另外, 他特别指出:“天下有志之士”必须“殚思竭精、极深研机, 以从事于制造而后可。”

3. 仿造外国机器

郑观应认为, 为汲取外国机器的先进之处作为借鉴, 中国在自造机器的时候, 可先行仿造外国的机器。具体说, 要设立专门的工厂来制造机器, 选择现在已经用过的各种机器先进行仿造, 然后向外国购买各种没有购买、使用过的机器, 再一一进行仿造。另外, “必也取泰西所制造者, 求其理而穷其故, 因泰西所已制之物, 进而求泰西所未制之物。”

4. 国家扶助建立公司, 以发展机器工业

郑观应认为, 中外通商以来, 外国商人做的都是大宗生意, 中国商人不过做的是小宗零售生意, 推其原因, 是因为“盖由中外贸迁, 机器制造, 均非一二人之财力所能办到。”因而郑观应提出要仿效西方国家对其公司的支持来发展机器工业, 进而促进商务的发展:有银行给予资金融通, 国家又多方保护, 奖励给津贴, 采取这样的措施, 所以西方国家商务日渐兴旺。中国也应效仿西方。

郑观应得出结论:只有发展大机器工业, 以“制造为本务”, 最终在商战中获得胜利。

(五) 制造机器与发展矿业的关系

郑观应认为, 中国矿产大多数没有被开采, “良为可惜”, 当前发展矿业具有紧迫性, 原因有二:一是可以利用铅铁、铜锡、硫磺、石炭等矿藏制造机器, 以代替人工;另外一个方面, 金银可以“利财用”, 发展矿业可以富国强民。他在《开矿》一文中对开矿有这样的表述:机器替代人工, 铁路帮助转运物资, “故能钩深索隐, 兴美利于无穷。”

郑观应认为, 开采矿产要得法, 因而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开采矿产的注意事项, 并屡次援引西方国家兴办矿业致富的例子为中国开采矿产的具体实施提供借鉴。郑观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可使国家富强, 为人民获取财富。同时他认为, 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情“莫不参仿西法”。

郑观应特别告诫, 外国人在“窥伺”和“垂涎”中国丰富的矿产, 因而开采矿产时要注意保护中国的利权, 做到“卫吾民而塞漏卮”。

为发展大机器工业、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郑观应根据中国实情提出的诸多观点反映了他的务实精神。

二、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郑观应认为, 竞争的成败“尤必视工艺之巧拙”。

他认识到, 西方国家应用先进技术, 其经济才得以发展, “夫泰西诸国富强之基, 根于工艺”, “工艺一道为国家致富之基”, “ (工艺) 则小可开工商之源, 大可济国家之用”。他形象地将不注重工艺技术比喻为“犹之琢玉无刀凿之利器, 建屋无栋梁之美材也”, 认为发展技术可以“物产则因之饶裕”, “非但有益商务, 还有益人心”, “夫工艺非细事也”。从而得出结论:中国要在商战中获得胜利, 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技术:“效其技艺, 臻于富强”, “今日之计, 宜变制艺之科, 兴格致之学, ……遍兴工艺厂”, 这样, “士、农、工、商无不胜人。”

因而他提出, 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 兴办轮船、火车、电报, 通晓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测算等学科, 重视发展矿业、贸易、农业、纺织等各个方面, 否则“我迟”、“我拙”、“我贫”。

因此, 为使中国摆脱贫弱的处境, 郑观应提出“大兴工艺”的四大策略, 这四大策略分别为:

(一) “设工艺专科”

郑观应认为, 专利保护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而倡导国家把技术发明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 工务官员由政府根据其技术发明的贡献来任命, 并要保护发明专利, “如有新出奇器, 准给独造织照”, “禁别家仿制以培植之”。

郑观应对西方的专利权的授予进行了研究, 深刻地认识到它是鼓励人们技术创新的好方法:“查西人每立一法……又必使专其利数年。以故人皆思奋, 愈究愈精。”他以英国、美国为例, 介绍西方各国对专利权的保护:在英国, 如果创新的技术证明对社会有益, 英国当局会准许创新者“独享其利若干年。”在美国, 所有最新发明创造的奇特、巧妙的物品在绘图并加以说明呈送给负责的人, 如果证明确实实用, 就可以详细咨询管理部门授予专利权, 准许颁发执照, 并且在报刊上登载发明人的姓名、发明物品的图片和说明, “俾遐迩周知。”西方立法, 任何人能够制造物品, 将“初造式样”交给议院考查、检验和测试, 如果认为对百姓有利、方便于民, 就可以领取凭证, 设置数年期限, 允许其自制、自售, “独专其利。”因而郑观应感叹道:这就是西方国家的制造品精致、新颖、层出不穷、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原因。郑观应也深入探讨了西方人全心致力于制造的动力:“曰名也, 利也。”因而他提出, 发展制造业, 必须“以名利二字驱使天下”, 这种办法“无他术为之也。”而中国人终生对名利二字“蟠据固结于胸怀间”, 因而他倡议也仿造西方以“名利”为导向, 他问道, 有什么可以担心天下有志向的人不“殚思竭精、极深研机”从事于制造呢?

他积极倡导专利的使用:1882年, 郑观应通过招股筹集四十万两白银创建上海织布局并为此争取到了十年专利经营权, 禁止其他人十年内在通商口岸另行设纺织厂, 且此为中国第一例专利。

(二) “设立工艺学堂”

“借才异域”培养人才有诸多弊端:成本高、易于被挟制, 且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 郑观应提出培养通晓西学的新式人才的倡议:国家要振兴商务, “必先设立机器、技艺、格致书院, 以育人才。”

他认为, 工艺技术的学问必须依靠学习、读书, 否则“终身习之, 而莫能尽其巧”。进而“是非就专设艺院, 则人才无由出, 格致无由精, 而技艺优劣之间, 亦无由真知而灼见。”他以日本技艺书院为例, 阐述了教育对工艺技术的影响:该书院建立时间不长, 但升入书院的学生对工艺技术的方法, “无不各造精微”, 因而郑观应倡议:向西方国家学习其优于我们的地方。他认为, 当前, 如果中国要发愤图强, 必须从关注人才开始, 而人才只能依靠教育, 否则无法成就人才。

在《学校上》篇中, 郑观应提出“工艺学堂亦今世之亟务也”的主张, 其主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为与国外进行竞争;二为教授贫民子女技艺, 使其有养命的资本而不至于沦落为盗贼, 且认为这样做不但对商务有益, 而且有益于人心。郑观应还有与此非常类似的表达:“余夙欲创办机器技艺书院及教养穷民工艺院”, 目的是达到“技艺日精, 漏卮可塞”, 而且凭借此“教养无限穷民, 使无外向。”

在《狱囚》附录的《书杨侍御〈奏请裁撤待质公所〉后》中一项提议被提出来:为了改造起见, 不如在监狱外面另外设立工艺学堂, 教导所有犯罪监禁的人学习工艺技术。对他们要因材施教, “曲予裁成”, 而且付酬给他们, 并代为保存, 待他们刑满释放时, 计算全部的报酬。于是, 这些人通过劳动付出获得报酬, 技术达到精炼, 心存感激因而知道洗心革面。因此, 囚禁之时无异于在为之造福, 为其谋生之计垫下基础。并举例“宛省赵廉访于自新所创工艺学堂, 处置轻犯”, 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能推广该章程, 真心实意办理, 就会把桀骜的人变为善良的人, 国家就不会有游民, 人民就不会无所事事, 各种技术就会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这实在是“民之幸, 亦国之夫焉!”此观点正是郑观应上述观点的实际应用。

由而他提出倡议:当前的策略, “宜变制艺之科, 兴格致之学”, 建立尽可能多的学校, 广泛培育人才, 各地建立工艺厂, 还建议邀请外国巧匠教授技艺, 督促学习并严格加以考核, 技艺学成则多加奖励。在郑观应甚为赞同的《李提摩太〈转移积患养民说略〉》“养民新法”中提及“机器学塾者”, 认为机器有大小, 工匠也有大小, 聘名人写书, 讲明各种制造方法, 所以除了正学以外还有专门的技艺学问, 要设立学校进行培训, “以备他日制造之材”。

郑观应认为, 如果做到以上一点, 则“庶百王之敝可以复起, 而三代之盛可以徐复还也。”

(三) “派人游学各国”

郑观应认为, 朝廷议事出现的“同心少, 异议多者”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主议之无人”, 因而为了国家富强和“主议得人”, 他提议“非王公大臣游历外洋不可”。

郑观应援引中外到国外游历的实例,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孔子的游历“遂成素王之业”;俄国先君彼得为解决内外患, 微服私访, 遍游各国, 了解利弊得失, 邀请人才, 回国后根据国内情况进行变通改革, 发展工商业, 结果不到二十年, 吞并了小国, 增加了国土面积, 军事力量得以增强, “卓然为欧西首国”。

西方国家通过到国外游历, 在所到之处了解政府的法令、风俗、物产、贸易、军备状况, 可以学习借鉴其经验教训和先进技术, 有备无患。

郑观应分析了中国当时派员游历的弊端。他认为, 经费有限、所派之人地位卑微、责任心不强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派员游历效果甚微, 因而提议, 选择派遣识大体、懂外文、年富力强且还未具体管理事务的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和他们的子弟到国外游历, 并让国家的使臣作为助理。他对游历的效果充满信心:派出的人一旦被委以重任, 必定“皆有真知灼见”, 成为“老成谋国之良佐也”。

(四) “设博览会以励百工”

郑观应在《赛会》一文中, 详述了英、法、奥、美、日等国举办的世博会, 认为西方各国设立博览会的原因是:人工有笨拙和灵巧、粗糙和精细之分, 物质有好坏美丑之分, 这是自然的道理;学习到别人的技巧而紧跟其上, “则拙者有时而巧, 粗者有时而精”;守旧、对外视而不见, “则良者可转而窳, 美者可转而恶”。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他指出:中国当前商务衰弱, 民力枯竭, 国库空虚, 事事不如人, 事事受别的国家的牵制, 但仍然以大国自居。本来就有民富国强的道路, 却自暴自弃, 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 任老百姓遭受困苦却不以为然, 在这样的情形下, 必须以发展商务来使国家富强, 而商务的开展必须举办博览会:“欲兴商务, 必开会场”, 并指出:开办博览会, 当前利国利民的益处是“扩识见, 励才能, 振工商, 兴利赖”, 未来利国利民的益处是“民之灵明日辟, 工艺日益精湛, 物产日益增长, 商务日益兴盛”, 并认为这是“裕民足国之先声, 即致富通商之实也”, 以此力证他主张举办博览会的观点。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 郑观应主张, 在当前条件下, 中国可先行在内地各镇埠试行工艺技术、农桑、矿产、耕织等小型的博览会, 陈列国内的商品, 而官方购买外国的新机器和技术产品陈列展览, 以后再推广开来, 每年扩充, 为期十年, 郑观应充满信心地表示:到那时, 中国“不惟远胜东洋, 当无难与英、美各国齐驱并驾矣!”

摘要: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 (1842—1922) 在其名著《盛世危言》中提出, 要应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经济振兴, 首先应从发展大机器工业入手, 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他分析了兴商务与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关系、大机器工业不发展带来的弊端、发展大机器工业带来的益处, 进而提出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具体措施, 并具体提出“大兴工艺”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郑观应,大机器工业,西方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郑观应.盛世危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76-559.

[2]夏东元.郑观应集 (上册)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55-702.

[3]徐开峦.郑观应商办企业思想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夏东元.郑观应[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34.

[5]郑观应.上海机器织布局同人会衔禀复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Z].1881.

工业设计史学习心得 篇3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学习的感想概述

序言

这篇心得本不是课程的结束论文。只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想。许多东西难以拟稿成篇,于是只用了片段式的表达。

1。

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我们的设计史老师,也是服装设计师。成熟稳重,个性睿智,是许多同学心中的偶像并不夸张。给我们上的是工设史,也是人生哲学!这是我的看法。

我会永远铭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2。

通过学习工业设计史潮,对工业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只有认清历史,才能把握住现在。当然,时代的车轮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工业设计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与时俱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纵观整个工业设计史,无非是改变了的重复----改变的是时间空间,重复的是历史的足迹!

3。

工业设计到底是何物?每每告知别人自己的专业时便会遭问此句,因为很多人对它还比较陌生。但是,严竣的竞争局势不容我们再对它陌生。因为我们的祖国也要发展工业,也要发展世界品牌,也要富民富国。

工业革命是工业设计的母体,所以,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和经济发展而孕育出来的,它以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手段,以满足市场需要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以创造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为原则,通过人性化的造型设计,推出具有全新面貌的产品,在满足消费者日益曾长的需求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

4。

关于莫里斯,为什么他是现代设计之父?我难以理解,也许这是我上此课的最大遗憾。其成就是许多里程碑式的人物都有的;其机遇或者想法也并非自成一家,别无分店。其最大成就是打破装饰性为主的传统建筑,然而是否设计世界以此为古今分界呢?难以定论!我将继续研习史潮以求真解。

5。

我较喜欢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格罗比乌斯和唯美主义的拉里克,前者的设计精神领导了包豪斯;后者的高雅风格征服世界成为法国高雅风格的代表

6。

我最崇拜的设计师是美国人罗维,可口可乐标志设计者,流线型风格的倡导者,工业设计专业的先驱。原因很简单:他让流线型深入产品深入人心!这也是我最喜欢用的风格。

7。

有关的一个想法:设计史里人物很多,学过的很多而我真正记住的很少,是否要象中学历史人物一样抽那么几个早上痛背几遍兴许混个耳熟!

8。

战后日本意大利发展神速。德国也不落后,似乎但凡战败国,只要其略有改悔之意便得万人扶正。日本有三菱日产本田丰田索尼佳能„„每一个在我们国家都人皆耳熟能详。这是日本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国家的悲哀!

我尤其痛恨日本人,其所谓的和魂洋才不知跟美国的引进包豪斯教员学子有何区别;其集体主义精神也许就是大日本帝国时的武士道精神的延续,并不值得自豪。况且集体主义并非日本特产!其重视教育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呼声最响的声音,怎奈我们人多地广,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当然小小的日本很容易就整体提高了。无怪!日本的民族之魂根深蒂固的恶劣,从来看不起中国;

第 1 页

有关工业设计史的心得

从来不把落后者放在眼里;残无人道(普遍而非全部);日本的工业设计的发展就如同秦烩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的恶人即使有那么百分之零点几的小足之处也不值得我们去学,有之只觉其恶,无之尚感清净。意大利则不然,其独到之处在于输出人才和响誉全球的新设计风格。(PS:该段只作浅薄直言,说过是感想,敢想既言,请老师原谅。)

9。

观念的革命必然导致产业的革命,新世纪呼唤工业设计意识的觉醒与奋起

现代工业社会,名牌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有人说:工业设计是名牌的摇篮。实施名牌战略,其重要环节就是推广现代化的工业设计,高新技术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变成美观大方的实体产品,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见工业设计与工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我国产品之所以落后国外,是因为不重自身设计一心想学国外产品,从而不能打入国际市场,从而不能与国外交流,从而落后千丈。

10。

国内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在精心打造以工业设计为动力的企业。这是因为想打入国际;因为中国人的产品使用观念日益改变;因为国际产品的专利认可被所有人所接受。海尔率先成立工业设计公司,3天一个新产品问世;科龙集标新立异,立志让现代中国家庭及时拥有世界最新潮的设计,青岛海信更是发出“黑马宣言”,重金悬赏向全国工业设计界征集海信系列产品的人性化造型设计,立志把竞争引入更高层次的轨道„„我坚信,工业设计的觉醒就是中国工业企业创造美好未来的现实,是中国新的工业时代的开始!

结语:

“新旧世纪转换之际虽极不稳定,却处处潜含发展机会,而目前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温故知新的最佳时刻。展望未来,世界工业设计的历史发展方向将要把我们引向何方?设计风格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宽泛和多样化的新时代,类似计算机式的网络体系必将冲垮金字塔式的体制,为此,我们屏住呼吸,翘首以待。”(引李亮之老师言)

工业设计025班

工业园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篇4

2011年12月31日下午,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全体人员对发放镇贾双日光温室千亩示范园区、荣华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及武威工业园区进行了观摩学习。我对于本次观摩学习的总体感受是: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迪、受到了震动。各个园区在开发中善于在更高起点抓突破,善于在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在拉动发展都有大手笔,区域资源利用上都有大突破。现就此次观摩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各园区的认识及感受

(一)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在发放镇贾双日光温室千亩示范园区的观摩中,通过亲自到景观台观看及发放镇主要领导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镇已建成日光温室7945座,面积达11645亩,年产蔬菜3178万吨,年产值达2.12亿元。其中,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日光温室蔬菜园区4个,30座以上集中连片日光温室蔬菜示范点76处。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日光温室有规模才有效益。该镇日光温室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更离不开干群一心、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二)工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工业化水平在不断提

高。

从荣华工业园的新厂区搬迁项目到黄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普安制药厂、今麦郎食品(甘肃)有限公司生产线及铁骑力士集团,武威工业园区达利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及成品库依次参观,使我们对各个园区占地面积、投资规模、生产模式、招商引资项目、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等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切实深刻感受到了威城乡融合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金大快速通道对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小城镇集群,加强各乡镇和产业基地之间的联系所起得重要作用。加深了对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理解。在这一科学规划的指引下,武威的工业化水平正在飞速提高,这给予了我们极大地信心和鼓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威将很快摆脱城市带动乡村能力不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局面。

二、收获与启示

(一)要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虽然我市的工业框架已初步形成,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金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其他发达工业园区相比,发展程度远远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要达到武威其他园区的程度,还需要5年或10年,甚

至更长的时间。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我们都落后于其他园区,尤其是与武威和黄羊这两个省级工业园区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具有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消化吸收武威工业园区和黄羊工业园区及国内外其他工业园区好的经验做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我们园区的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企业创业文化的培养是园区发展的保障。

在这次观摩学习中,我深深地被黄羊工业园区铁骑力士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所形成的“铁三角”这一企业文化所感染,深刻感受到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其“尊重人、关爱人、信任人、发展人、依靠人”的人本理念也应该得到推崇。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座谈、培训等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来增强企业家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园区的发展也要基于人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做到以人为本、优势互补,人尽其职,才能集中所有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园区的的建设和发展。

总体来说,这次观摩学习意义重大,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使我们在感性上有了新的认识,在理性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篇5

大三以来,其实学习这门课的时间并不多,两个月的课程有 好几次都去参加招聘会了。但是留给我的印象却并不浅。《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 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同时还加入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技巧等内容。由于 学习时间并不是很长,傅老师将课程分为了工业企业管理概 述、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 业生产管理和企业营销管理六个部分来跟我们在心中种下 了企业工业管理的理念的种子。短暂的学习时间我们只见识 到了工业企业管理的冰山一角。我将自己通过学习该门课程 后所得浅显的谈一下。

什么是管理?人们从管理实践中感悟到管理的含义, 对其 做出了许多朴实的解释。有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人认 为,管理是一种程序,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等职能实现 既定目标。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还有人说,管理其 实更像一门艺术。其实,我想把管理说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 一门艺术更为合理和准确。

我们知道管理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管理的科学性是指 系统化的知识,这是人们经过不断地努力实践和总结,将管 理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逐渐系统化,形成的一个比较 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定量 分析方法,有效地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解决了管理

实践中的大量问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之所以说它是一门科学 : 第一, 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 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 “ 机理 ”、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 出的各种 “ 原则 ” 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 据。

第二,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 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 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者如果

不掌握科学的知识, 他们要进行管理就必然靠运气、靠 直观、靠经验办事。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管理者 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 管怎么说,我觉得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 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 方法是不够的。因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是 不断发展的,它本身还不够完善。管理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的 管理,只有在这套体系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 补,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管理是一 项技巧性、灵活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强调管理 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又强调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管理 工作就是要运用管理知识,发挥创造性,针对现实情况采取 适当措施,谋划出一种有用的方法,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我认为,管理不应该称为管理,而是简而化之为合作,更好

地协调工作。换位思考等方式以及同等对待周围的人,一定 能感动、感化周围的同事、朋友。周围的同事,反过来影响 更大的群体。而这一却都不是靠硬性的条规和制度可以得到 的,它只能看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水平,管理层次分明,工 作举重若轻,也是这中意思。

实践证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效地管 理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没有掌握管理理论的人进行管理活 动时,必然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是难以取得有效地成 果的。

短暂两个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管理理念的种子。对于以后 的生活而言,可能我用不到,也可能会有大用处。但是至少 它让我明白了管理是怎么一回事,使得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 中,对于同事的处事方式,上级的管理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 解。从而使工作生活的待人接物以及工作方式的应用方法都 有了一定心得。我觉得这才是这两个月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 收获。

从内容上来讲,工业企业管理似乎是管理阶层才需要学习的 东西,但是根据这两个月的学习,我发现其实任何一个人都 应该学习一下这门课程。比如企业经营管理,它不仅可以应 用于大企业的营销管理,而且更加适合一些个体经营者。再 比如企业生产管理,它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一线岗位的毕 业生而言,有着重大的作用。使得

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至 于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无所适从。或者更进一步将,它的内 容使得我们更加的容易从一线岗位升职至管理者。这其中的

作用不言而喻。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之路 篇6

最早的机器人 并不像现 在的机器人一般具有应用简单、安全、灵活等特点。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有了现在机器人工业的蓬勃发展。

机器人发展漫长的历史

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 溯至古代世界。根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费罗(Philo of Byzantium)就发明了以水作为动力驱动的机械,即水车。为工业化文明和机械应用奠定了基础。1921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在其科幻小说《罗素姆的万能劳工(UniversalRobot)》中,首次使用机器人这一词汇,并被沿用至今。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人的现代理念开始成型,工业革命让人们能够对复杂的机械进行使用并随后发明了电。这使得人们能够以体积较小的紧凑型发动机为机器提供动力。

对现代机器人的首次 使用要数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这是一些能够完成制造任务的简单固定机器,从而不需要人为协助便能够进行生产。数控工业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自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被建造生产。美国人乔治·德 沃尔 (George Devol)于1954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可进行数字操作以 及可编程 的机器人 –Unimate,并于1960年在通用汽车公司投入使用。到了1983年机器人学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在学术上已经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 科 , 并开始列 入教学计 划。2009年,由Universal Robots公司(优傲机器人)研发的全球首台真正的“人机协作机器人”问世,自此,开启了机器人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今天 ,机器人已经 广泛应用于汽车 、娱乐、医疗 、食品加工 和物流等 行业,并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为多用途工具,用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灵活性。在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将更加丰富多彩,将最终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可以用于家政服务业的“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生产角色的变革

其实,从历史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期长、灵活性有限等问题。不仅如此,工厂需要支付高昂的人工费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从旁指导,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性和相关法律的不完整性,同时存在着成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和劳动监管部门的矛盾等问题。而机器手臂也具有灵活性差、设计安装复杂等问题。在外包工厂中时,极易产生产品知识的流失,并导致产品复制等问题,以及工作空间高要求和投资低回报率等弊病。

如今,产业经历着发展和变化,工厂生产急需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灵活性。机器人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从注重速度、精确度和负载的超级机器人,向类似人类操作的机器人转变,在共享的工作空间中为人类提供协助;从危险的机器向协作型机器人演进;并从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操作的复杂机器转变为人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工业革命是机器人诞生与发展的催化剂,人类历史上共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750到1830年间。这次工业革命的主题为蒸汽动力,提升了包括纺织工厂在内的工厂效率并促成了铁路和蒸汽轮船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70到1930年间。这次工业革命的主题为对电的工业使用和民用,其中包括电灯、电话、照相机、电影、电梯、电机、汽车、飞机以及空调的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专注于电子数据处理。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计算机的出现,并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出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4.0,指的是技术和价值链组织理念———物联网———智能工厂以及当下火热的科技话题。

几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一种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机器取代了人类以前所从事的很多工作,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而在这里,我们提出第五次工业革命的趋势:重视让人们重新回归到生产中并与机器人并肩协作,并将工程师和营销人员转变成具有创意和客户知识的新型人才。我们希望在产品中融入人类知识、创意以及对客户的理解,让价值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而人作为重要角色将始终参与其中。除此之外,第五次工业革命还将带来生产的变化:我们将从“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生产将不仅仅是单调、机械的操作,产品也将被赋予更多的感情与热情。

革命性的全新之作———UR3机器人

自2005年成立以来,Universal Robots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广泛可用性的机器人技术,公司推出的UR5和UR10机器人可以在所有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自动化和合理化,并具备成本效益高、高度灵活、且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广获业界青睐。这种6轴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小型、轻便、易用的机器人,在财力、人力和技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编程简单,安装迅速,灵活部署,人机协作、安全可靠以及业内最短投资回报期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UR机器人强大的灵活性:机器人可在现场由员工编程,并可被快速重新设置,执行多元任务。由于重量轻,机器人可在厂房内轻松移动,打破了工作空间的限制。

在历经整整三年的研发之后,全新的更小型机器人UR3问世 ,并成为全球最 灵活、最轻 巧的 ,能与员工 并肩协作的台式机器人。UR3可以高度精准地定位、放置和组装零件 ,妥善处理小零 件。并在组装 、抛光、涂胶和 拧螺丝应用中,实现恒定一致的高产品质量,堪称工人们的最佳助手。在UR3机器人的协 助下 ,一名员工即可 完成曾经需要两名员工才能实现的任务,成为员工的“第三只手“。并完美适用于那些对于空间、安全及成本要求甚高的应用。基于以下产品特点,全新UR3机器人将具有极大的投资市场:

1、独一无 二的受力 传感

(1)让UR3在与员工接触时,自动限制触碰的力量;

(2)默认受力传感值为150牛顿,可调整为一旦触碰产生低至50牛顿的力即自动停止工作。

2、末端关 节的无限 旋转角度

(1)结合优化的力控制,UR3机器人是专业级能工巧匠;

(2)能够拾起螺丝、安上螺丝并应用正确的扭矩拧紧螺丝;

(3)沿着严格限定的路径、以持续恒定的压力精确涂抹等量的胶水。

3、0.1mm可重复精 度

(1)可凭借“触觉”沿着物体表面轮廓 - 例如智能手机的铝壳边缘 - 进行精准作业。

工业机器人学习心得 篇7

李振江

2011年11月12日至19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我校第八期团校骨干培训班。培训班上,各位领导的讲座声情并茂,主题明确而又深刻,让我受益匪浅。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却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密切老师与同学间的联系,带领同学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树立良好院风、学风,营造高度的政治氛围,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可以说,学生干部就是同学们的领导核心。但我深知,我还有许多不足,与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因此,我还应该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第一讲,朱立峰老师在我校“十二五学生工作规划”中给我门提出了作为学生干部的要求:作为学生干部要做到眼中有全局、脑中有思路、心中有原则、手中助落实的基本原则。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要明确我校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加强四大建设,抓牢六个重点。

学习过程中孟凡鑫老师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给我们作了深刻的讲解,和探讨,从中我深刻了解了大学时光的宝贵和短暂,学会了珍惜大学的每一分秒,同时我深可领悟了做好一名学生干部的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必正。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好科学技术,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做人。作为学生干部更

应如此。如果连学生干部都都没有良好的品德,成天勾心斗角、歪门邪道、斤斤计较、作风不正,那他何谈做同学的榜样呢?何谈带领同学求实创新共同进步呢?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既要协调好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又要促进班级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正直的人品、过硬的作风,对同学一视同仁,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学会求知,求知必精。进入大学,我们不再接受高中时的“填鸭式”教学,可自由支配时间很多。但是,学生干部还要挤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为同学服务,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及时复习功课,拓宽知识面,不断“充电”,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

再次,要学会发展,发展有度。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为我们提供的广阔舞台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搞好学习。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干部,最后才是学生干部,搞好学习才是大前提。此外,我们还要健康发展,协调发展,合理发展。

最后,要学会生活,生活必新。一进入大学,我们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因此,学会如何生活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能重复高中时“三点一线”式生活,更不能成天无所事事、消磨时间,而是要积极参及各项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学生干部,我们不仅要做好榜样,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舞台。

工业机器人读书报告 篇8

今天刚好没什么事,于是就应老师的要求把我们《工业机器人》这本书老师让我们自己课后看的第二章认真看了一遍。

《工业机器人》第二章讲的是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设计。这本书主要是从以下6个方面来讲的:1.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2.驱动机构;3.机身和臂部设计;4.腕部设计;5.手部设计;6.行走机构设计。

在2.1中,书中主要给我们讲了一下工业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思路。机器人总体设计一般分为系统分析和技术设计两大步骤。其中系统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根据使用场合,确定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包括机器人与已有设备的兼容性;3.分析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案,准备做技术设计;4.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搜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供借鉴之处,以及别人的经验教训。技术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1.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自由度数目、工作范围、承载能力、运动速度、定位精度等);2.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形式;3.拟定检测传感系统框图;4.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绘制框图;5.机械结构设计。

在2.2中,书中给我讲了一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首先它给我们分析了一下液压、气压和电气这三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其中液压驱动的优点是:1.体积小,可以获得较大的推力和转矩;2.介质的可压缩性小,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精度高;3.容易实现对力、速度、方向的自动控制;4.油液介质使系统具有防锈蚀和自润滑性能。缺点是:1.油液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影响工作性能;2.液体泄漏难以克服,要求液压元件制造精度高;3.需要提供相应的供油系统和严格的滤油装置。气压驱动的优点是:1.压缩空气黏度小,容易达到高速(1m/s);2.工厂一般都自有空气压缩机站,可提供压缩空气,不必再额外的添加动力设备,而且空气介质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安全;3.气动元件工作压力低,因此制造要求也低一些,价格低廉;4.空气具有压缩性,是系统能够实现过载自动保护。缺点是:1.压缩空气一般为0.4~0.6Mpa,要想获得较大的压力,结构就要增大;2.空气具有压缩性,工作平稳性差,速度控制困难,要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更困难;3.压缩空气排水比较麻烦;4.排气造成噪音污染。电气驱动的特点是:1.步进电机:多为开环控制,简单,功率较小,多用于低精度、小功率的机器人;2.直流伺服电机:易于控制,有较理想的机械特性,但其电刷易磨损,易形成火花;3.交流伺服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可以频繁的启动、制动。交流伺服电机和直流伺服电机相比:没有电刷等易磨损部件,外形尺寸小,能在重载下高速运行,加速性能好,能实现动态控制和平滑运动,但控制较复杂。其次它把驱动机构分为了直线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然后分别深入地给我们讲解了这两种机构。其中直线驱动可以直接由气缸或液压缸和活塞产生,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丝杠、螺母等传动元件由旋转运动转换而得到。旋转驱动主要有齿轮链驱动、同步带传动装置驱动、谐波齿轮驱动、摆线针轮传动减速器驱动。

在2.3中,书中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机身和臂部设计,这一节主要是从三方面来给我们讲的:首先是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机身设计过程,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机身的典型机构,并给我们讲了一下机身驱动力和力矩的计算,还给我们列举了一些设计机身时要注意的问题;其次给我们讲了一下机器人的臂部设计,它是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再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手臂的常用机构;最后还给我们举了一个MOTOMAN SV3机器人的机身与臂部的例子。机身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2.运动要灵活,升降运动的导套长度不宜过短,避免发生卡死现象,一般要有导向装置;3.结构布置要合理。通常工业机器人的机身具有具有回转、升降、回转与升降、回转与俯仰、回转与升降及俯仰等5种运动方式,采用哪一种方式由工业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来确定。机身驱动力和力矩的计算主要分为三种:1.垂直升降运动的驱动力的计算:作垂直运动时,除克服摩擦力之外,还要克服机身自身运动部件的重力和其承受的手臂、手腕、手部、工件等总重力以及升降运动的全部部件的惯性力,因此其驱动力的计算如下:

;2.回转运动的驱动力矩的计算:作回转运动时,驱动力矩只包括两项:回转部件的摩擦总力矩;机身自身运动部件和其携带的手臂、手腕、手部、工件等总惯性力矩,因此,其驱动力矩计算方法为:中,其

。3.升降立柱下降过程不卡死的条件计算偏重力矩是指臂部全部零部件与工件的总重量对机身立柱轴的静力矩。当手臂在最大行程位置时,偏重力矩最大,因此,偏重力矩按悬伸最大行程,最大抓重时进行计算。手臂在总重量G的作用下,产生偏重力矩,导致立柱倾斜。如果偏重力矩过大,并且导套设计不合理(导套长度不够),立柱在导套中有卡住现象,这时,机身的升降驱动力必须增大,相应驱动及传动装置结构就庞大。如果机身下降靠重力的话,则可能立柱被卡死在导套内而不能作下降运动,这就是自锁。因此必须根据偏重力矩的大小决定立柱导套的长度。要使立柱在导套内自由下降,则臂部总重量必须大于导套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这就是升降立柱靠自重下降而不卡死的条件:在2.4中,书中给我们讲的是机器人的腕部设计。这一节主要是从腕部的作用于自由度和机器人的手腕分类这两个方面给我们讲解

了一下,并给我们举了一个MOTOMAN SV3机器人的手腕机构的例子,还给我们分析了一下六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的关节布置与机构特点。工业机器人的腕部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起支承手部的作用,手腕上的自由度主要是使手部(末端操作器)达到目标位置和处于期望的姿态。为了使手部能处于空间任意方向,要求腕部能实现对空间三个坐标轴X、Y、Z的转动,即具有翻转、俯仰、偏转三个自由度,如下图所示。一般将手腕的翻转称为Roll,用R表示;将手腕的俯仰称为Pitch,用P表示;将手腕的偏转称为Yaw,用Y表示,图(d)所示的手腕即可实现RPY运动。机器人的手腕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按自由度数目来分类:可分为单自由度手腕、两自由度手腕、三自由度手腕。2.按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驱动手腕、远距离传动手腕。在2.5这一节,书中主要是从机器人手部的特点和手部的分类这两个方面给我们着重介绍了一下机器人的手部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手部也称末端操作器,是装在工业机器人手腕上直接抓握工件或执行作业的部件。工业机器人手部的特点有:1.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手部与手腕有机械接口,也可能有电、气、液接头,当作业对象不同时,可以方便地拆除和更换手部;2.手部是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它可以是像人手那样具有手指,也可以不具备手指,直接就是进行专业作业的工具。3.手部的通用性比较差,手部属于专用的装置,一只手爪往往只能抓握一种或几种在形状、尺寸、重量等方面近似的工件;一种工具只能执行一种作业任务;4.手部是一个独立的部件。手部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手爪、工具。2.按夹持原理分类:可分为机械类、磁力类、真空类。3.按手指或洗盘数目分类:可分为两指手爪、多指手爪。4.按智能化分类:可分为普通手爪、智能手爪。

2.6这一节,书中主要给我们着重介绍了一下车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式行走机构、步行机构,并简单介绍了一下其他行走机构。机器人可分为固定机器人和行走机器人,一般的工业机器人都是固定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行走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行走机构是行走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它由行走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位置检测元件、传感器、电缆以及管路组成。一方面它支承机器人的机身、臂部、腕部。手部、工件,另一方面还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带动机器人实现在广阔的空间内运动。行走机构按其行走运动轨迹可分为固定轨迹式和无固定轨迹式。固定轨迹式行走机构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无固定轨迹式主要有轮式、履带式、步行式。

上一篇:国际贸易论文题目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下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