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推荐11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1

韩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际上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不能把两者强拉硬扯地放在一起。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有力工具。

(一)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

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信息量成倍的增长,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则可以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多媒体可以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并领悟出数学知识和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局限,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反映图形运动变化,数形结合等,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问题的情景,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体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深层理解,积累丰富的数学体验,拓宽数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时,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练习是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按四人一组上电脑操作,进而把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知识融合起来。第一层次的练习是:“小小设计师”按题目的要求把水果放到指定的位置;第二层次的练习是:“走棋子游戏”。学生在操作这两个游戏活动时,每操作一步,多媒体课件都有配音,如,“小小设计师”游戏中配“恭喜你,设计成功!”“走棋子游戏”中配“你真棒,走对了!”等激励的话;如果学生走错了,课件中会用一种风铃的声音提醒;如果需要帮助,课件页面的右上角有个方向标,点击一下就可以出现八个方向,可以上下左右拖动,帮助解决问题。当顺利完成操作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三)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的方式来教学。而新教学模式(课[1] 1 件作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动脑,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形象生动的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信息技术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

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使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如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调查研究,在采集大量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来帮助自己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又如教学《统计》这课时,如果让学生在公路上去统计车辆,这样既不安全又浪费时间,于是可以到车辆较多的公路上拍一个短片,把短片放到课件中,让学生通过看短片来进行统计各种车辆。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5]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2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 、动画乃至 声音、背景 等教学内 容需要进 行综合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 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这个学科感到枯燥、无味、惧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 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指出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1.低年级引入多媒体 辅助教学 ,生动激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处于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在中年级应 用现代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已不满足于应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他们已经能较多地参与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对称图形”内容时,我设计由教师剪纸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只依靠课本提供的例图,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例图的内容也不够丰富。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问题。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植物、动物、人体、建筑物、交通工具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通过观察电脑中诸多的对称图形,把自己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 , 发现自己原来理解的对称图形太简单了。在见识了上下相等、左右相等、旋转相等的对称图形后,学生能较深刻地认识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准确地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

3.高年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放增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一个著名数学教育思想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大量具体实际的例子,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现代信息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二、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 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三、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 :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 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 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 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摘要: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有效地完成课程目标,并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信息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之目的。

在学科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已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具有学科课程整合观念的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现代多媒体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要从知识的被動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的,到贪婪于吃蛋糕的,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的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至此,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所要达到的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的目标已经实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探究,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此时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圆的公式。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既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1 从知识点切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高等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再画龙点晴,利用课件的多种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以情境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才是主动的,最有效的。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就可以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平时购物的情景: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强三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到不同的商店买一种质量、形状完全一样的迷你赛车,小明花了这笔钱的32%,小刚花了这笔钱的3/8,小强花了这笔钱的 035倍 。他们谁花的钱多,谁花的钱少? 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实践中感知。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实践活动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让学生作为“顾客”去逛一逛。学生也可以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4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要想进行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首先就要了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特色。

第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苏教版教材会设置更多的故事情节及插图,还有一些简单的诗词,而不会有过多理论性的知识;第二,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多种能力,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与这个社会进行交流,并会在教材后面安排一些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去大自然进行观察。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纷繁杂乱的各种信息渐渐干扰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提高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使信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要经常学习一些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并要为写作文进行一些素材的积累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从计算机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将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灵活应用的能力,而不会对信息感到盲目地恐惧或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走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1世纪不会用电脑的人都是文盲”,足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首先,对于阅读,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而且还要读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电子版文章很方便地为学生提供这些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及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力;其次,信息技术使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化,不再是以前的写几个字组几个词那么简单,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方式灵活地应用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对于语文教学,老师可以布置板报的作业,让同学们在板报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对诗词的心得理解,或者自己积累的一些课外读物知识,学生要想将其展示,就需要学会排版、导入图片等技能,学生一旦有了这种需求,就会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这种能力。

(三)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最显著的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课件以动态的、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背影》时,可以将文章内容用flash软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利用背景图像及声音等设置温馨的充满爱的氛围,使同学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更好体会父爱如山般的情感。()同时,由于将课件直接展示可以减少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时间,因此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有利于讨论多样化的进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方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世界还有很强的求知欲,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激起他们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复杂难懂的知识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增强了好奇感和新奇感,从而增加了其学习的欲望。如在讲解《跟踪台风的卫星》时,由于不感兴趣,女生很容易走神,因此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利用PPT及动画的形式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能以浩瀚的场景吸引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师的教学魅力

一个多才多艺、形象好气质佳、博学的老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平时用板书和讲解无法展示的东西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计算机信息的传播,也允许老师将与课本有关的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更多知识引入课堂,从而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展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对很多知识都会感到好奇,比如,在讲解苏轼的生平时,就有学生问过“苏轼的老婆是谁”这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深厚的文学底蕴,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敬佩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情感课堂

要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就必须使之爱上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情境、创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享受语文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如教师在讲解《三个小伙伴》时,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合作对人生的意义,可以选出三个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让大家在进行角色表演的玩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变得丰富多彩,对于一些象形字的学习,如“日”“山”等,教师可以用PPT展示它来源于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而使同学牢牢掌握这个字形。信息技术也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而是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并且综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如有些故事会要求学生续写,这就需要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因此在展示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用信息技术将课文营造的氛围展示出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续写故事。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提供信息的多样性、展示手段的多元化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增添教师的教学魅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值得提倡,我们一定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很好地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促进作用。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09)

[2]张学霞,韩其芳,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0)

初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篇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成了相关人员研究的焦点。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呢?为简单起见,以下就简称“整合”。的重要课程资源,成为学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家要更新对“课程”的认识,形成新的课程观。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使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均可由信息技术提供,因此,信息技术应是课程的一个有机部分。那么,在“整合”条件的课程的概念是:课程是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动态系统。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一般情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的观点、新的教材全面推广之后,许多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和实验。在整合的探究研究当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注重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手,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原有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实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它有多方面的优点:

1.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发生一些困难。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形象思维较具体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能够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把一些固定不动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知识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就可以为教学创造生活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化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声音、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科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大信息源。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6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该时期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现代的新型技术使自己达到全新的水平。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时代潮流的主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企业的发展或者国家的进步,离开信息技术都寸步难行。尤其是在知识大爆发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应用更加突出,它已经日益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相关国家基础教程改革中也提出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将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进行整合,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新模式,以便更快的发展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总结,希望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整合 教学模式

探索

目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要求。近几年来,许多小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设法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基于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仍有许多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比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有关研究显示,数学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程度并未完全,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本文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两方面入手,同时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众多老师和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之下,教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有了极大的改变,这无疑是我国教学领域内的一大进步。但是,有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式落后等。为了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改进,以下是对我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经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足

新课程教材出版以后,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只了解课本知识的理念已经受到了排斥,学校需要的是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教师团队,只能让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上岗。另外,现在的课本内容分散、简洁,而且有的知识从以前的初中课本下放到小学,这些资质浅薄的教师对课本的处理能力不好,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形成要对课本进行处理的意识,根据课本按部就班的就行教学,这直接使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久而久之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二)学生数学的练习量太少,计算能力较弱

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为学生“减压”,争取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氛围,因此,学生的书本也相对减少了很多。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有的甚至无法掌握课本内的知识,考试过程中出错率非常大。经过研究人员探究可知,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平常的练习量太少,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够,导致考试时知识点模糊。

除此之外,还有家长提出学生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元少于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练习的次数很少,这也是导致对知识点生疏的原因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科学意义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性向逻辑性过渡的特殊时期,而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条很好的桥梁,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如果缺乏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极其被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一味地利用板书教学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信息技术则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小学数学中进行等腰三角形的讲解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性,较板书或者口头阐述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对多媒体显示的特异效果充满好奇心,进一步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利用此模式教学,老师也较为轻松,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清楚地观察到板书或课本中一些细微的知识或结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习惯以自己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如果将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老师上课时可以以学生的提问为主,尽量减少自己的发言时间,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多媒体可以呈现较多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存在困惑的部分进行学习,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

(三)能够清除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记忆力强、理解能力弱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让学生“记”一些公式、概念,其日后的数理化等学习都将会受到影响。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并非学习重点的知识,会在黑板上浪费很多课内时间,最终效果也并非很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多媒体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普及,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重难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体现新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常识,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

现阶段,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提出的几点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新奇情景

众所周知,小学是人们最初开始接触科学系统知识的阶段,对日后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若是教师能够很好的抓住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造一些新奇的情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在教授多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以FLASH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出现的多边形,将文字、声音、视频结合为一体,并且在多边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二)、加大管理力度,培养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意识

教学即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主体,他们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决定了学生能否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指南。在日常工作当中,学校领导首先要加大管理力度,招聘拥有丰富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入岗,多对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方法的培训,培养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其次,教师自己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掌握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善于充实和完善自己,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学习利用多媒体。

(三)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具有很多过去教学模式所没有的有点,它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不出教室就了解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比如在设置课件方面,引言要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数学学习本来就枯燥乏味,如果在每节课的开始就直入主题,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另外,课件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上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和次要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在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为了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尽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措施的正确性,避免教学空洞现象的产生,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于朝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索;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年09期

[2] 寿建明;再谈激活儿童数学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浙江教育科学;2001年

[3] 王其金;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06期

[4] 李丽娜;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06期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7

首先, 可以共享的数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内容. 信息网络有着传统教育环境和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 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 每名学生都不是孤立的, 可以实现空间上的自由组合, 相互讨论,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 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 也不是孤立的, 可以来自教师来自学生之间, 也可以来自网络. 教师可以将任何一名学生电脑的画面呈现给全体学生, 进行讨论、评议, 可以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资源和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 这样广阔的学习资源的提供是信息技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这对数学教育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其次, 更强的交互性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更加注重交互, 人机交互、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更加突出, 交互性更强, 交互方式也比较灵活, 有利于组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与初期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有着区别, 初期的数学课堂上也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但是往往会出现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多媒体课件打转, 较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演示的多, 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我们把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进行整合, 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 教师的计算机类似原来的黑板和粉笔, 学生的计算机就是手中的练习本和笔, 同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更加注重学习的协作自主性和教学的层次性. 可见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可以极大地推动数学教学的进步.

那么, 怎样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呢? 通过思考与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内容的整合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素材和教学内容, 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 有时候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现实的生活材料, 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 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 书上所提供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 收集更多的生活中关于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意义的句子, 如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等, 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育.

另外,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时, 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画图”来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运用画图工具画出平行四边形, 并复制一个;然后使用选取工具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并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教学可以结合“画图”里的复制、粘贴、旋转等知识的教学将三角形直观地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从而帮助学生自己运用信息技术操作直观地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并且进一步理解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梯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入时代活水, 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 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拓宽知识视野,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才能促进教师真正教得“活”和学生学得“活”.

二、形式的整合

现在, 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 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将进入全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 基于这一点, 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者进行社会调查, 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 利用网络技术制作设计相关专题学习网站,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且实际的学习资源, 真正使得数学课堂学习得到延伸, 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创设有趣的情境提供素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 选择感兴趣或者尚未明白的内容来学习, 这样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思维更加积极, 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体现, 教学氛围生动而活泼.

这样, 真正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网络, 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等特性, 促进教学形式的革新,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

三、方法的整合

目前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 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 呈现全球化, 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 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 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看来是刻不容缓.

我们传统的练习课学生在统一的进度下练习, 总是面对书本和纸, 学生往往会感觉疲于应付, 顿觉疲惫. 但是利用动态网站技术, 练习中, 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 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 起到了交互作用. 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 加深学习体验, 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 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室, 在一些开放题练习中, 学生之间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 相互探讨, 实现练习的最优化,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小组合作时, 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研究得又清楚, 又完整, 又有特色.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 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也从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 转变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真正将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转向师生“共同学渔”.

四、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时代, 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再死啃书本, 墨守成规, 应该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在校园网、校园论坛上, 设立小小数学家社区,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探究性课题.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自愿参与. 可以个人, 也可以合作.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观察, 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查找. 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把整理好的资料写成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小调查等在网上发布.

运用信息网络进行数学学科课题的探究, 真正转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成为师生共同探究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创新研究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现代教学理念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及时发现信息,通过有效途径搜索信息,直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方便了人们学习和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是新课标和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这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开阔的平台。教师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知识通道,让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工具,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在信息时代需要提升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适应时代赋予老师的新任务,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发挥,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能量,在信息化的世界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1.1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德、智、美等方面的能力,还应适应信息化的教育[1]。信息素养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将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进而提高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语文的写作需要在知识的积累中不断提取以往所接触的信息,在经过加工和改造之后,将文字编辑出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重难点,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1.2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课,记忆,理解等达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利用到语文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当今,一种学习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各种学习压力。当今时代,不会使用电脑的人都是不会学习的人[2]。在语文阅读中,需要多种文献来进行参考,而电脑可以为学生文献的查找提供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寻找线索,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文献、图片等知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2.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效整合

2.1在学科整合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愿意学习的关键在于兴趣。如今,信息化教育的推广,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新奇的事物,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知识探索奥秘。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板书的无声世界变成了动听的知识天堂,将以往简单的图片变得形象和真实,通过视频,把故事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恐龙的灭绝》中,通过信息技术,把远古时期的恐龙图片提供到教学中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复原的恐龙对比图片,学生对恐龙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通过视频展示,将恐龙灭绝的情境展现在眼前,增强了学生的好奇感,同时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了更好的认识。语文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知识,讓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度。

2.2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供多种参考途径,学生通过网络交流,能够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月光曲》疑问中,深刻的被贝多芬的精神感染,通过网络,学生很快就能够获得月光曲的音乐和视频素材,并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会。教师布置月光曲读后感的作业,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迅速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2.3在信息技术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就是将现代化的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语文教学内容和过程中的整合,与黑板和课本等教学工具一样变成语文教学的一部分[3]。信息技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进行知识设疑、解答,形成独立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学生对地球的知识产生了好奇,在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欲望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的解疑,通过信息渠道,找到了更多关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现状等知识,提高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广大的平台,提高了实践能力。

3.结语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整合中,需要克服很多学习困难,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开阔师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实现教学探索的多元化,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云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85(90):48-49.

[2]吴伟明,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78):56-60.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9

罗江县御营镇小学校 吴聪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的目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6-004445-02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Info Technology with Math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Mi Yanming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realize info integration with school math course from three respects regarding activate situation, arousing interests; solving keystone, difficulty; developing view, initiative exploring.

Key words info technology; primary math; integration

Author's address Xinzhuang Campus, Julu County, Hebei 05525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以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呢?下面以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为例,谈谈如何整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创设贴切的情境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刺激,可有效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分数的大小”一课中是这样导入的:播放一段动画片:“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天气特别炎热,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叫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五分之一,也得给我六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八戒却莫名其妙。”灵活的动画,表明了故事情节,把可笑之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展现得一览无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了动画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会明白了”。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地把学生思绪带进学习情境中。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巧妙地引入课题,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发了联想,激励了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2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欲说说不清、学生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如:“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利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圆的面积是学习上的重点及难点。以前,教师试图运用教具演示突破这个难点,但很难较好地完成“由曲变直”的转换,而且在学生的意识中还有:“这不是平直的长方形,怎么能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呢?”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后,可以在学生动手剪拼图形,把圆的面积等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基础上,再由计算机演示出将圆的面积等分成32份、64份直至无限,这样等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开启了心智,不仅理解和掌握了由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而且创造性地提出把圆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同样也可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生成,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极、多元的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拓宽视野、主动探究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教学中最需要解决、需要重视的问题。例如:“年、月、日”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网站或书目,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翻书,收集并初步整理资料。同时,我也准备一些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上传到网上。上课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配以解说和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对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通过课件演示都迎刃而解。然后让学生发布自己找到的资料,对我的讲解进一步补充、质疑,我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整个课堂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或本组的研究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上要求的知识,而且也了解了2月的由来、闰年产生的原因等。此外,还有同学将扑克牌24节气与年、月、日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得到培养,使自己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篇11

一、发挥网络优势, 促进教师成长

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有效实施课程整合, 必须依靠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因此, 提升教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一是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当前, 在全国范围内正掀起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高潮, 强师能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原有的培训模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研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教师的培训方式还停留在闭门造车式的校本教研上, 仅依靠校内教师之间交流, 没有走出大山接受过教育专家的指导, 也没有到课改前列的学校学习先进的经验。然而, 这一切愿意都能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网络为教师驾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现在, 教师足不出户也能够聆听专家的教诲, 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感受新课改带来的冲击, 增强实施课改的信心。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够学习教育专家的讲座、观摩名师的课堂实录、欣赏精典的课堂点评, 下载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 将“他山之日”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能够浏览全国各地教育教研网或校园网, 学习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研究成果, 丰富自己的学识水平;甚至能够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优秀的教研成果通过网络评论、微博、QQ等方式进行网络交流, 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半径和渠道。二是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日益盛行的今天, 广大教师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学会课件制作、资源下载、图片处理、视频制件等操作技能, 能运用计算机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学校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 可以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校本培训范畴, 安排计算机教师定期授课,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增加学校教学实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枯燥、乏味的, 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显现出来, 将枯燥的知识融于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教学情境中, 刺激学生的视听观感,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 我设计了“孔融分梨”的教学情境, 先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由于《孔融让梨》是学生语文课上学习过的课文, 一下就吸引了他们注意力。随后继续播放动画, 孔融拿着梨兴高采列的往外跑, 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梨, 我要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忽然, 孔融皱着眉头, 抓着脑袋焦急地说:“一个梨, 分给两个人, 怎样分我们才是一样多呢?每人分得多少呢?分得的梨又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这可真着急, 谁来帮我想想办法!”此情境, 不仅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资源, 还将要探究的知识融入到孔融的话语中。学生兴趣被激发, 求知欲望被调动, 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分数的知识。

三、借助直观演示, 经历探索过程

信息技术强大的演示功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它能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操作的实验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例如, 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学时, 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展示公式探究的过程, 借助多媒体直观的演示, 就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能够展示长方体分割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动态过程, 让学生明白用分割的办法能够得到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老师由此设问:如果要知道学校教学楼的体积, 用上述办法是否能够实现, 如果不能, 又该用什么办法计算出教学的体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继而演示小正方体还原成长方体的拼凑过程, 就可轻松的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结论。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 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知识点, 用传统的教具操作、投影展示很难让学生理解, 借助多媒体演示就能轻而易举攻克难点。先将两个角平移重叠, 将其中一个角的两边长任意延长, 播放此片断后让学生思考, 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随后将另一角两边的叉开变大、变小, 让学生思考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角大小的变化?通过直观演示, 学生就能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 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结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还原于生活, 用于生活。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 能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增强数学意识, 培养数学素养, 增强运用能力。例如, 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 可联系生活中的“日常缴费”, 多媒体出示小明家某月水费、电费、气费、电话费的使用情况, 让学生将小数表示的金额换算成几元几角几分, 要求学生观察小明母亲缴费时的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当付出的金额超过应缴金额时, 应找回多少钱?每两种费用之间相差多少钱?本月水费、电费、气费、电话费一共用了多少钱?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 可学生当一回“设计师”, 多媒体提供不同规格的瓷砖的大小、价格、涂料的价格以及房间的大小等相关信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设计房间装饰方案, 计算出完成装修至少需要多少瓷砖、多少涂料, 买这些材料需准备多少钱。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时, 可让学生当“工程师”, 出示一间教室的设计图, 指导学生获取教室每面墙的长、宽、厚以及门窗的长和宽;提供, 砖的规格、单价, 水泥、沙和单价和砌一立方米的墙所需的水泥、沙的用量等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 预算出修建这间教室至少需要多少砖、多少水泥、多少沙, 买这些材料需准备多少钱。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优势及应避免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徐巧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上一篇:乒乓球策划案设计下一篇:中国海峡人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