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之思想篇(精选8篇)
时间过得真快,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现向组织汇报一下这半年来的情况。
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也十分珍惜每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积极参加每一次学习讨论,认真聆听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深入学习了党的理想、目标、性质、党员的标准等重要思想。针对党最终目标实现的必然性、长期性问题我们曾展开讨论,对大学生入党的条件以及如何争取做合格党员这一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些都让我受益非浅。尽管一段时间的培训我还不能从最深最高的层次上去领会和感受各种要旨,但这足以让我在端正入党动机上受到了一次洗礼,对党的理解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申请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我认为,正确的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前提。通过这次的学习讨论我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共产党来说,不只是一种口号,它还是一种实际行动,一种艰巨的任务。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的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通过学习讨论,我意识到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了解肤浅。
甚至有时会认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于大学生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参加党的实践活动是毕业以后的事。本着做合格大学生的标准,实践行动方面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是没有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思想体系,这背离了合格党员的标准。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我也得到了不少启示。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做的很多,但是我会坚持到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参加了讨论,我有了自己的初步计划。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以达
到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习就会落后,国家的发展就会令人堪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将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是做到勤奋刻苦,还要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大阅读量和阅读面,改变以往的尽量不看课外书的坏毛病。不仅是自己努力,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大家,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学习经验,主动帮助后进的同学。端正动机、积极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国家繁荣;长此以往、国家消亡;各尽其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无须怀疑。
汇报人: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从我党的那一刻至今快有年了,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共预备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不断激励着我,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的最大动力。这段时间里,经过党的教育、培养,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进步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从心里感觉到自己整个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视野广阔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增强了。为了便于党组织对自己的考察,我将自己近一年来的情况向组织汇报如下:
在思想上,继续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因为理论指导实践,所以在这半年时间中我认真而又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时有效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实践党员的先进性。针对自己入党时上级领导及支部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视我个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下决心给予改正。同时也注意保持并发展自己已有的长处和优势,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这期间,我经常通过报刊、新闻、网络、杂志等各种渠道主动了解时事政治,尤其关心
党的政策方针,领悟贯彻党传达的精神。不断学习抗洪抢险及抗震救灾英雄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不断使自己保持高水平的思想觉悟。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在思想上入党,就是要求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增强党的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为准则,积极投身党的事业并做出贡献。现实告诉我们,那些重视在 思想上入党的同志和其他人比起来,总是在思想上成熟些,品德高尚些,工作上积极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没有在思想上入党,是检验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起码标准。思想上入党既在于组织培养,更在于个人自觉。在这个阶段里,我也着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并联系自己思想、工作实际,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我思想的先进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学生中也掀起了高消费的热潮,有的人品牌意思极强,注重生活奢华,推崇及时享乐,恨不得享尽人间奢华,于是思想腐化。社会变革过程中,人文思想也深受影响,有的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任意指责,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产生怀疑,认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好,资本主义的实践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前些年没有认真学习党的有关知识之前,我也曾迷茫,不过在经过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我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特别是在经过党校学习以后,我更加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深信不疑。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虽然西部地区还相对落后,但中国的进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深受广大人民的赞扬。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这样,我深信: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紧跟新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时代在呼唤知识,时代在呼唤人才。
在生活中,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帮助同学,时时不忘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同学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要多关心同学,遇事要多思考。.在性格方面,要学会接受别人对你的批评,争取尽快改正不足与缺点.我尽可能将真正的自己展现出来。因为诚实、率真也是一名优秀党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这半年里,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但是仔细检查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是不少的,其中有的克服了,有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我相信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帮助下,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以上是我近半年来基本情况的小结,若有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渴望按期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请党组织考虑我的申请,我将虚心接受组织对我的审查和考验!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一、语篇教学思想及其优势分析
(一) 语篇教学思想。
语篇教学是语篇语言教学的简称, 其将口语或书面语中的语篇各个部分的组织规则及其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不受语句语法约束的、能表达完整语义的语言。语篇既可以一个词, 一个词组, 也可以是一个单句, 一个复句, 一个段落, 甚至可以是一个句群,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作品。在形式上, 语篇可以分为人际功能、语篇信息功能、概念功能等层次。语篇教学重视指称性、语用、语境等方面的研究。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用英语正确获取信息和顺畅交流思想的人才。信息的获取和思想的交流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人质、语用等环境进行的。因此, 语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对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有所帮助。语篇教学在使学生理解整篇内容的基础上, 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信息, 得到总体印象后再分段着重猎寻自己所需的信息,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立场, 最终说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看法和观点, 有效进行评价性理解。
(二) 语篇教学的优势。
在新课程背景下, 因为语篇教学具有不可轻视的优势, 将语篇思想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
首先, 语篇教学是一门要求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语篇的自我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有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精神, 让雪深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 自己反思、自己体会, 身临其境的体验阅读的乐趣。
其次, 通过语篇教学, 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体会到更多的交际用语的用途。语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会频繁的采用启发式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 学生不仅体验了阅读得乐趣, 还能更好的分享阅读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又提高了交际能力。
再次, 语篇教学能将原本僵硬脱节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贯通, 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连贯性、渐进性, 久而久之学习的效率也提上来了。通过语篇教学, 学生会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向老师发问, 老师也会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回答。
最后, 语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众所周知, 语言是一种社交用语, 但与此同时, 语言中也融汇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语言的学习, 学生可以顺便了解西方的文化, 加强对对话背景、情境的了解。
二、语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篇通常而言, 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言语整体, 一般而言, 这些语句具有很明显的特征, 存在语义上的关联, 通过对语篇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更精确的了解语篇中各段的意思, 通过语篇的学习, 深化英语的教学工作, 又情景语境上升到文化语境。
其一, 在英语的学习中, 单纯的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是无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这门语言知识的, 语言这门学科是系统性的学科, 在我国教学课程的标准中, 不止一次的提到所谓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语段连贯”、“语段结构完整“、语境”、得体性”等语篇知识内容。这其实是对语篇式学习方式的强调, 在语篇教学的模式中, 学生会意识到语言不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完全独立的学科, 相反, 他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这就客服了英语学习过程中, 出现会读、会写却不会用的问题, 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却发现, 这些词汇竟然都是死词, 生搬乱套甚至出现笑话。
其二, 通过语篇的学习可以使得英语这门语言更加容易学习。通过认知理论, 读者们都不难发现事物的逻辑结构, 很大程度上隐藏于字里行间中, 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方式阅读, 可以让这种逻辑更容易呈现出来, 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就不会孤立和偏颇。在我们平时的英语学习中, 很多学生孤立的看待单词, 仅仅是将一些不熟悉的词囫囵吞枣的消化掉, 而当这个词汇出现在文章中时, 学生又会茫然不知所措, 很难讲单词与文章的真实含义结合在一起。相反, 语篇教学是一张大网, 学生能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使得学习更加高效和完美。
其三, 语篇教学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 在这里可以称其为语篇意识, 何谓语篇意识呢。就是能将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的意识。在我们现在很多师生的逻辑中, 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不好, 就是简单的词汇量问题, 然而, 事情远非如此。在这其中, 实际上是他们没有把词语用活, 词语的意义很重要, 但词语与词语组合后形成语篇的意义更加重要, 词语是语言生活中, 实际上是以各种组合的形式存在的, 这一点万万不能忽视, 必须予以重视。在英语教学中, 还有一个误解就是, 以为能通过文章结构掌握词汇的运用, 认为一个句子的意思, 无非是所有词汇的简单相加, 这是大错特错的。国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 中国学生之所以在英语学习中走向误区, 主要原因就是在英语的学习中过分重视词汇的积累, 而完全忽略掉队语篇的重视, 他们在阐述时, 从来不会先从主题下手, 而是经过各种修辞, 这其实是一种汉语的表达方式, 然而当学生们将这种汉语的思维运用模式, 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时, 问题就来了, 要知道, 英语是一种更加“直来直去”的交流方式。
其四, 语篇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语篇能力反映的是一个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 要去创造交际语言, 仅仅依靠对词汇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 人们往往会说出不同的话, 没有固定的模式, 却有必须时时刻刻加以注意的习惯、礼节。在语篇教学中, 这种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语篇所创造的情境中去体会交际用语的千变万化, 打破一味背单词的局限。同样语言, 用不同的语法规则说出来, 可能就意味着另一层意思的出现, 通过语篇教学, 学生能对说话的语境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在真实的交际中, 发挥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三、新课程背景下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我们将语篇分析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之后, 这是语篇教学就诞生了, 语篇教学则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 对语篇进行猜想、预测, 有目的地对语篇进行表层理解, 利用略读、跳读等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对文章旨意进行探索和发现。在此基础上, 再运用已知信息逐步逐层的去分析文章的意思。抓住主要信息, 掌握主要事实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 完成对一些生词的推测性理解, 挖掘出文章的意义。在语篇教学最后, 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远的思索, 对文章所提出的、生发的、表达的观点、思想进行评价。整个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因此说, 语篇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 进而学有所成。
语篇教学, 其实类似于“盲人摸象”, 学生阅读一篇陌生的文章, 他运用自己旧有的知识和背景材料去琢磨和预测一篇文章的大意, 通过对语篇的表层理解逐渐深入到更加细节的学习中去, 。语篇教学要求学生要抓住主要的信息, 对文章的细节和逻辑线索慢慢把握。逐层逐步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会在这种学习中, 非常积极的开动脑筋, 更加富有好奇心的去探索。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篇教学呢, 在这里别着做一下更加具体的阐述, 希望能对我们教师的英语教学有所指导。
(一) 运用语篇分析的知识分析教材。
在语篇分析中,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好分析的层面, 学生可以从哪些线索入手, 去了解一篇文章的含义呢。其中这种线索很多, 比如说语音、书写形式、音位、拼写形式、词汇、语法、语义、语篇结构、语篇指向性, 专业些层面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 在这些要素上展开深入的分析, 无疑会找到你想要的。
在目前的英语课程加血中, 你会发现, 各年级的英语教学是存在差异的, 教材在编写上是由简单到繁杂, 由浅显到深刻。这个时候, 语言也越来越复杂, 教师进行语篇教学也应该遵循这种模式。刚开始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先读一些简单的文章, 到了后来可以慢慢加深难度, 让学生能在教材中学到更多, 也不至于感到吃力, 所以, 教师在文章和教材的选择上必须要慎重的精挑细选。
(二) 向学生整体地呈现知识。
语篇教学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情况, 创制特殊的语篇情境。要知道, 语篇教学中, 学生设身处地的推测很重要, 如果文章的逻辑环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入太大, 那语篇教学的效果便很难达到。除此之外, 语篇教学还要主要呈现整体的教学知识, 将学生应学到的知识融汇其中, 这样才有意义。
(三) 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关键词:论语 学而 德育
作为《论语》二十篇的开篇,《学而》篇中共有十六章内容。众所周知,《论语》是孔门弟子在孔子死后编纂完成的,所以,其内容必然经过精心的设计。而作为儒家如此重要的经典文献,其内容、思想的重中之重必然就落在文献的开篇之中,故而我们对于《论语》开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论语》在《学而》篇中的十六章,究竟提出了哪些德育思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条:学习、做人、为政。
一、学习——人生的基础
《学而》篇中,以讲述学习的圣人之言开篇,意在劝导人们要重视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就为我们点明了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目的。学习知识一定要经常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获得知识的真伪;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所以,学习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与实践。而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要使自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能够赡养父母,侍奉君王,成就朋友。如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其大意就是,对待妻子,要重品德而不重相貌;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侍君王,能够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做到言出必行,诚实守信。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通过子夏的话,我们可以明白学习的目的。然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在《学而》篇中,孔子给了我们答案。首先,孔子提出要努力学习——好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大意是君子不会过分注重于饮食及居住环境,(而是)勤劳地做事且对于言行很谨慎,也能主动地向行为高尚的道德之士请求教导指正(自己的问题),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所以好学的人首先要忽略周围环境对你的负面影响,要积极致力于学习和实践,同时要主动地向强于自己的人学习,这样的人不仅仅是拥有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其次,孔子提出要严肃地对待学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大意是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于改过。学习关乎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作用,所以必须要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这样的话,我们才不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进入歪门邪道。同时,学习的过程是对于知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故而犯错误是避免不了的。对于错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要害怕,也不要躲闪和隐藏,而是要及时地勇于改正。第三,《学而》篇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反躬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虽然在这里曾子只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反省问题,然而我们可以推而广之,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推而广之的态度在自贡与孔子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明确地体会出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孝悌——做人的根本
做人是在《学而》篇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虽然是第二个提出的问题,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亚于学习,甚至在重要性上已经超越了学习。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做人的根本——孝悌。孝悌不仅是家庭道德的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主要存在于晚辈与长辈之间,悌道主要存在于兄弟姐妹平辈之间。孝作为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不是始发于孔子,却是孔子将其提高到了如此重要的高度。孝在孔子那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大意就是,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这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曾经)所说过的话或者讲授的道理长期不改变,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的孝的概念,虽然只讲到父亲对于自己的教导,但是我们可以将其扩展到所有的长辈和智者。那样的话,孝道也将进一步扩大到学习范围。除了孝道之外,《学而》篇为我们论述的做人的道德基础之二就是悌道。悌道在兄弟之间运行,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兄弟姐妹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和因素。我们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从事团体活动,如何在长幼秩序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履行自己的责任,等等。这些社会化的规矩的学习,都是需要我们在深刻地理解和践行悌道的基础之上来不断完善的。只有重视孝道的传承和悌道的实践,我们才有社会化的道德基础。这是孔子在春秋末期根据“礼坏乐崩”的社会局面所总结出的至真之理。如果每一个家庭内部都能做到孝悌、和谐的话,那么必然可以达到曾子所说的民德归后的局面。
关于孝悌与学习的关系,孔子是这样论述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家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小心谨慎并且讲究信用;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在这里,孔子是将孝悌作为人们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很好地践行孝悌仁信等道德前提,是没有资格学习文化知识的。这也就是先德育而后智育,与我们当今社会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教育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现实社会中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对于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人们对于失范现象的困扰,又不得不使我们重新重视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德智先后关系及其重要程度的思考。
三、为政——学习的追求
孔子认为,育德是为了在完善个人以后,使个人为社会以及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学而优则仕”。孔子自身是一个非常注重政治参与的人。如《学而》中记载,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意是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到了这些诸侯国,一定会听到国君们来问政事,是孔子向他们提出了请求呢?还是他们向孔子提出了请求呢?”子贡回答说:“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所以赢得国君们的敬重,向他问政。孔子的方法,是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印证上述观点,孔子自己习得了优良的品质之后,就积极参与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故而他也教导自己的弟子要以为政作为学习的追求和目标。那么,孔子经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了哪些为政的原则和方法呢?首先,“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治理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言大国),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的事务,要讲诚信,勤俭节约,爱惜民力,役使百姓要不违农时。这里,孔子为我们提出了为政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讲究诚信;第二,要爱护百姓。诚信的重要性不仅仅在政治领域,在各个领域里,诚信都被实为黄金法则。至于爱护百姓,是每一个执政者都要念念不忘的重要准则。中国古代,历来将官员称为父母官,希望为政者在执政之时,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那样关心呵护。所以,在当今的文明社会,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依然是每个执政者都应具备的基本人格精神。其次,“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即“礼”的应用,要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这里,我们又可以总结出两条为政原则:第一,凡事都要遵守礼仪规范;第二,为政要懂得权宜变通。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脚步的不断前进,遵守礼仪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已经成为大众的行为规范。权宜变通,也是为政者必备的素质。毕竟规章制度存在落后性,现实的情况很可能已经超出规章的管理区间,在这种制度落后于现实的条件下,就需要我们为政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去判断事情的真相,进而做出合理的推断与决策。
综上所述,《论语·学而》篇,作为《论语》的开篇之作,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论语》全文的走向。我们可以在《学而》篇的研习过程中,体会出《论语》传达给我们的深刻道理。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世界认可,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然而各种道德失范行为依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断发生;所以,在继往开来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 者:张 玥,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敬爱的党组织:
当我开始写这篇心得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很激动的。就像在平静如湖的心田里忽然扔进了一块石子,激起了许多的波澜。我为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而感到庆幸与欣慰。庆幸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东西,尤其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0年12月,我荣幸地坐在梯形教室里上党校培训课堂,开始了有关党的知识的正式、系统的学习。在开始接受党校学习时,我对党的许多知识都不是很了解,更不懂得政治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总之,在学习之前有太多的不了解与迷惑,同时又有太多的好奇。开始还以为只要参加了党校的培训就可以入党了。而事当开始接受党校培训的会议时,授课老师的一席话——党课是桂子山上最神圣的课堂,让我顿悟到入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同时,还有很多纪律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于是,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通过这严格的考核。接着,我接受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对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有了深刻的了解。虽然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明白。回顾从入党积极分子到现在这一段时间,我也曾因为一些偏激与固执,在入党的问题上,彷徨过,迟疑过。关键时刻,那次党课实践关于对入党动机的讨论坚定了我的信念!小组讨论完之后,我们将面临结业考试,这次考试将是对这一周以来对学员的学习成果的检验。自己对这次考试也非常的重视。对应记的重点
都进行了复习。最终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仅仅几星期的党员培训,让我重温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肩负的责任、光荣和使命感,对新时期、新时代和新背景下的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争当先锋模范的重要性。事实上,这只是入党过程中的一小段插曲而已。
接着,通过和党员们的谈话,对党的知识继续加深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对学生党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一遍一遍的自传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提升。写下入党志愿书的那一刻,也深深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2011年1月8日的发展大会,我正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听着党内外对自己的讨论和评价,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被大家拿来翻来覆去的说,虽然自己不是很赞成这种方式,但心底里许多美好的东西却也都被唤醒了。大学四年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追求上进和美好的东西,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去抱怨去拖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过通过思想上的转变,我还发现了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好好去准备的,只有准备充分了才会发挥好,因为我觉得什么也不准备的话,就永远是一种盲目的自信。一直都认为自己不怎么会表达自己的,今天才发现那原来是之前没有想好怎么去表达,也发现自己意识里的自我和别人评价的差距那么远。在以后的路上,自己一定要坚强的去面对,不会轻易放弃!在我看来,入党和荣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获得了一项荣誉,理应兴奋,激动,然而成为一个预备党员,我感受更多的是一份挑在肩膀上沉甸甸的担子,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说小点,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老师。说大一点,是对集体,对国家,对人民。此刻,的确是向前迈出了一步,但是路还有很长很长,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是我所一贯坚持的。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党员则是祖国建设事业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的骨干,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转眼之间,我已大四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将接近尾声。当新学期再次踏进校园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了。看着新生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我也想到自己刚进校园那一天。而现在,转眼间,三年多时间就过去了。三年前,我带来的不只是我的行李,还有我满腔的热情和抱负。
这是我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也就意味着我即将离开大学生活,踏入社会去实践。这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考验,在大学里我学习理论知识、学会为人处事,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职务的各项职责,而当我踏出学校时,这对于社会来讲我们是“新生”,对于我们来讲社会是“陌生”,是一个崭新的面孔。在这里我将对自己近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的总结 :
在学习上,我会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虽然这学期课比较少,时间空余比较多,但这正是考验我们“自觉学习”和“巩固基础”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把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加以巩固。同时,在努力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同图书馆借课外书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自身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毕业在即,我即将走上社会,为了能更好的顺利就业,平时我都会在网络收索一些就业信息了解现在社会上需要的岗位情况,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工作上,作为大四的我,已经退出了学生会的工作,虽然轻松很多,但我仍然十分怀念和向往充实而忙碌的学生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做学生工作三年以来,我积极配合老师和学生会的工作,服务同学,提升自我。毕业以后,无论在什么职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思想上,三年多的学习,我十分注重对学习总结与工作的积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清楚学习的重要,如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工作水平等需要不断的学习,注意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在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沟通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性格要学会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党员模范学习,起相应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树立一个好的价值观,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对几个月来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回顾这三年学习和工作, 我过得充实而忙碌,给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与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已经充分做好了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而定准备,请党组织继续考察指导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纪念日。61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作为一名新晋的预备党员,我没有能经历那庄严的一刻,但我却在自己的成长中见证了新中国的腾飞。尤其在祖国的航天工业上,从我的小时候开始,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太空行走直到今天的“嫦娥二号”,明显的感觉到了其发展速度。我国航天事业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过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腾飞和崛起之路。我国航天事业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到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天作为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地位。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作为献给祖**亲生日最好的礼物,“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祖国进一步探索月球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持。而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嫦娥二号”的发射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卫星奔月飞行约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并开展X频段测控、紫外导航等试验和空间环境探测。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将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之后,卫星将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分辨率优于1.5米,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环月轨道,继续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这次“嫦娥二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到目前为止,我国自行研制发射成功的各类人造卫星已有80多颗,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科学技术试验、广播通信、气象、地球资源、导航定位、海洋等7个卫星系列。各类应用卫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绩。通信卫星的通讯能力大幅提高,气象卫星实行多星并行观测,陆地资源和海洋监测卫星稳定运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首个环境灾害监测卫星星座建立,拥有了现代小卫星平台和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卫星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平台化发展。我国包括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微电子、计算机、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以及诸多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我国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并牵引了众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以发展航天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战胜困难,勤于刻苦创新,展现出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航天精神。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航天事业已跨入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广大航天工作者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时代文明风采,孕育和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总结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召开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又总结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航天“三大”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集中反映了航天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体现了时代的文明风采。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的航天“三大”精神,又转化为推动和成就中国航天崛起的伟大力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发展的灵魂。
1 道法自然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有相近的理论前提
提到老子, 第一个概念当属“道”,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根据《老子》中的描述:“道者, 万物之奥”, 它对万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李约瑟博士认为:“是‘道’这种自然的法则, 得以使万物生长, 主宰宇宙一切的活动, 并不是靠力量而是靠时间与空间的一种自然曲率, 主宰万物有条不紊的变化。”正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可见, “道”本身具有着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道”对于万物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一切事物在“道”的支配下发展变化。“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支配的方式则是“自然”和“无为”, “万物作而弗始, 为而弗志”。应该听任万物自身自长, 百姓自作自息。
法国重农学派作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先驱, 和老子有相近的核心。重农学派的法文是physiocrate, 系由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合成演化而来。意指自然来统治。由此引申出人类社会由自然法则来管理便可最达到最佳。重农主义体系的精髓就在于它的“自然秩序”的概念。他们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规律即“自然秩序”, “这些基本法则绝对不是人类创造的, 但又是任何人类政权都应服从的”, 或言“人不可能创造和建立自然秩序, 正如人不可能创造他自己”。而在这种法则支配下的社会将会达到最佳状态。
社会运行会被强加某种“人为秩序”, 如果“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 社会将会是健康的。反之, 社会将陷于低效率状态甚至社会倒退。社会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下运作将达到最优状态。“道”和“自然秩序”的概念都体现了了要经济自我发展、演化, 实现自身优化的思想。
既然包括人类社会的整个世界都是由“自然秩序”支配的那么最重要的是让“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起作用, 就可以达到完美的治理效果。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现, 理性民众自由行为的全部目的也许仅是“满足自己的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 但不期然间他们会做出最有利于社会的选择。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 整个社会将自发的形成有效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仿佛整个经济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市场秩序, 让社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有序运行。这种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的自发形成的秩序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老子更加精炼地称之为“道常无名”。
在“道法自然”和“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等部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经典表述之间相互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经济思想与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有着相似的基础, 二者都强调社会运行存在自发的, 自我管理的, 非人类理性设计的内在法则。这种法则支配万事万物运行不息。人可以去体会, 感受这种规律, 但却无法改变。明智的选择是顺应这种规律。万物在这种法则支配下将会“自化”, 自我组织, 自我调节。人类社会当在一定条件下任由“道”、“自生自发秩序”支配下运行。
2“无为而治”与自由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
老子认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要“清净无为, 顺其自然”。如老子言, “大道汜兮, 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 而弗为主”。从经济自由学派的角度来说,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的促使经济走向均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如若能“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很少干预民众生活, 经济运行, 让民众甚至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故“太上, 下知有之”民众仅仅知道有这么一个君主存在, 而且, 也仅此而矣!这样民众将“自化”、“自正”、“自朴”, 进一步“功成事遂, 百姓皆曰, 我自然”。
老子这种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让经济自然演化的“无为”思想与经济自由思想从本质上如出一辙。法国皇太子曾问魁奈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如果你是国王, 你会干些什么呢?”魁奈回答道:“什么也不干!”皇太子又问道:“那么谁来统治呢?”魁奈的答案异常简洁:“法则”。魁奈所提的法则是“自然秩序”的法则。他们认为政府应尊重体现自然秩序的人的自然权利, 鼓励自由竞争、择业, 充分发挥各人的创造能力, 人民应该能够实现他们的利益和意愿。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说本身在不断发展。但“不干预”始终是其核心理念。他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社会能够自发地达到一种均衡, 高效的状态。正如萨缪尔森在他著名的《经济学》中所说“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几乎以奇迹般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 不需要国家元首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他们认为政府的作用不是去直接干预经济运作, 是要给予经济主体以自由, 是要更多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服务于社会和经济。
要说明的是, 老子的“无为”并非消极对待经济管理。在老子看来“无为”是管理方法, “有为”是最终目的。管理者若要“有所为”须以“无为”为前提, 预处理应作之事必以“无事”为指南。“无为而无所不为”是老子的方法论。“无所不为”是政府的终极目标。
同时老子并不反对那种顺应“道”的“有为”, 老子感叹“圣人体道者, 则逸而不穷”。意指统治者对社会经济的管理若能理解“道”顺应“道”, 可以轻松达到“不穷”的目的。如若在恰当的时间适当而“为”, 便可“为万物主”;如能依据客观规律顺道为之, 因势利导, 便可以“辅万物之自然”, 从而达到“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的效果。
可见老子是倾向自由的, 但老子的“自由”是与“道”完美结合的自由。这也体现了老子哲学上的终极追求:“天人合一”。
3 相近的认识论基础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之一, 他将他的思想体系构建在“理性不及”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理性不及”包含两方面:第一, 个人的理性是非常有限的和不完备的。理性在人类事物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须低估。理性也是其所不能指导和无法理解的社会过程的一部分。第二, 我们在人类事物中发现的大部分秩序不是由理性的设计产生, 而是许多个人行动所自发产生的无法预期的结果。对已经自发形成的社会制度, 虽然可加以改进, 但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地试错中积累发展的。因此, 面对由社会进化而非理性设计所取得的巨大文明成果, 人类理性只能表示谦逊和敬服。因此, 他反对集权式的全能政府, 任何有可能扩大政府权力的制度和行为, 反对政府对社会进行全能式的规划。认为应该严格限制政府权利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领域, 建立“有限的政府”。
虽然老子无法与哈耶克探讨“理性不及”, 但在老子对“道”阐释中却包含了许多对“道”不可知的慨叹。老子说:“道冲”, 感叹“渊兮”, “道”不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东西, 无形无色, 我们感官所无法认识。“道”“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道”奥妙深远, 人们很难认识和把握的。“道可道, 非常道。”“道”可以去揣摩, 去理解, 但能说出来的“道”就已不是原先意义上那个真正的“道”了。老子虽然不反对人们对道的追求和解悟, 但却并不认为人们能够彻底领悟道的真谛, 并始终在告诫人们要对“道”这种自然形成的秩序保持充分的敬畏。
老子言:“知常日明。不知常, 妄作, 凶”, 天下万物都合于规律 (常) , 懂得规律叫做贤明, 若不懂规律妄自作为必将导致凶险难。而道的不可知性往往会使得统治者所谓的顺“道”而为成为“妄为”, “妄为”式的干预往往无效, 并且造成社会的损失和低效。老子说“以知治国, 国之贼;以不知治国, 国之福”即是指那些自以为把握了规律, 可以有所作为的统治者最后会成为祸患的根源。
因此, 老子告诫统治者“治大国如烹小鲜”, 任何政府决策一定要慎之又慎。作为统治者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这既是统治者贤明的前提, 同时只有这样才能对“道”这种自然形成的秩序保持充分的敬畏,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如果能够谨守“清静无为”, 就可“物自宾”、“民自均”。
同样支持限制的政府管理, 近现代的经济自由主义者可以寄希望于民主自由的法律体系, 政治制度来制约, 这是老子在他生活的时空所无法想象也无法设计的。故而除了对统治者的劝谕之外, 老子没有提出, 也无法提出有效限制统治者权利的制度安排, 只能寄希望与统治者的德行和自律, 这也是老子的历史局限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老子》中蕴含的“自然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对经济的主张都是倾向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 主张让社会自化自演。而对老子的细致研读也再次提醒了我们, 既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日,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 中国五千年来浩繁广博的经书典籍依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注重古今中外思想之间的比较研究是今天我们重习《老子》一书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摘要:《老子》道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现代被广泛奉行。将《老子》与重农学派, 亚当·斯密, 哈耶克等经济自由主义先驱的思想进行比较, 发现从认识论基础到政策建议, 双方都有颇多共通之处。
关键词:道法自然,无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参考文献
[1]老子[M]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2]Joseph Needham, Sc/ence and Civilizationin Chin a, Vol,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6—37.
[3][4]谈敏, 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25—27.
[6]萨缪尔森.经济学 (16版) [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王坚,因其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身份,因其一直以来秉持着的“科学救国”情怀,因其背后站立着无数具有上述特点的“天才”员工,成为我们的样板。
王坚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早年曾为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机交互的研究。
1999年加入只有五人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数字笔”的发明者,用这支笔在特殊纸上记录,可以上传到电脑中。当年据说当王坚把这个小东西摆到微软公司高级主管的会议上时,比尔甚至欣喜到脱了鞋跳到椅子上。
在一个依稀可忆的科学繁盛时代,人们穿着蓝色的确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路上总是可以路过一两家陈景润书店,走进书店,薄而朴素的书籍被插在书架上,人们对其中一两个书名燃起天然的兴趣,蹲下来阅读那些与他们生活相隔非常遥远的数学或物理书籍,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那是1977年,随着陈景润论证“歌德巴赫猜想”获得重大突破,“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开始在新一代青年中蔚然成风;次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向科学进军”成为最鼓舞人心的口号。那时,当你问起一两个面临未来选择的青年,他们多半铿锵有力地回答要做科学家,他们相信科学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由来已久积贫积弱的命运、可以改变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而问起今天的青年,他们十中有五会选择“前程好”的专业,选择制造财富。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想成为科学家的6岁孩子,还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哈利·波特。
所谓一个科学繁盛时代的远去,并不在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寡和科研队伍的强弱,中国在科学研究上永远人才济济,但一个科学繁盛的时代还是在过往的二十年中渐行渐远了。不过幸运的是,一个新的科学的春天正在来临,新一代人科学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对客观未知世界兴趣的重新燃起,对于深入某一科学的耐心再次有了条件培养,让一个科学繁盛时代渐渐清晰。
于是,我们走近这些以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为职业的人才——我们称之为“天才”,即便他们并不承认。他们认为天才是爱因斯坦一样的人物,而我们认为,“天才”的区分并非局限于智商之上,天才在现在这个以财富为衡量、安逸为追求、夺人眼球为完满的时代,应该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向客观世界和未知世界致敬,不以“完成”为目标,只为在一点上不断深化下去;他们不追求固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完整地保有自己,没有在社会化过程中迷失;他们专注、专注、专注,这个词被比尔·盖茨无数提及,他视之为社会大部分智力平庸者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另一个“天才”爱因斯坦也同意这个观点,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才能,无非“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他们保有人类最原始的好奇之心,相信规则、秩序,相信总有一些真理等待我们发现,总有世界可以创造;他们饱含热望。
这是“天才”的基因图谱,我们需要这样的“天才”。
王坚的故事
王坚并不知道自己今天会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精神旗帜”,他一定不同意这种“浮夸”的说法,但是我们和他有接触的两个记者都带回来了这样的信息——王坚对他的工作饱含热情,“他是那种希望‘科学救国’的人物”。
和王坚相熟的人说,他这两年老了很多。他的脸上有很多雀斑,走起路来脖子往前倾,身体一颠一颠地。无论在哪里,你和他谈话,他的话题总是不离开“科学是创新,不是发现”云云,他有一套非常坚硬的科学观,他对中国目前科研制度和科学人才培养机制有很多话要讲,他觉得科技对于中国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王坚说。总之,他是一个充满了信念的人物。
而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是很早就有预兆说要走上这条路。
王坚小时候的理想实际是造飞机、保家卫国。他目前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副两层楼高的周总理的水彩画像,画于他14岁的时候。他成绩平平,唯一让老师惊愕的地方是,全班50个同学只有三个人考试及格时,他是70多分,大部分同学考90多分,他还是70多分。他高中办报纸,为了纪念高中结束,自己写了篇文章登了,后来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还被同学建议去报心理学,“因为学心理学可以当作家”。
后来学心理学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又有人建议他去学学计算机,他也就把计算机课程修了一遍。最后李开复找到他请他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请了几次他都不乐意去,直到出席了研究院一次会议,才最后做了决定。
这份履历的形式是纷乱的,一不小心你很容易把它归结为运气或“是金子总会发光”,而实际在王坚看来,这履历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件事情——受原始好奇心的驱使,不断深入,不考虑结果。
“好奇心和兴趣不太一样。兴趣是你可能对这个有、对那个没有,你可能觉得它对你未来有帮助,于是才有兴趣。但是好奇心是一种原始的东西,它存在于一切之上。”拿王坚学习心理学举个例子,实际上他到现在也不觉得心理学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帮助,如果说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他有什么帮助的话,就是保护了他的好奇心,“保护了我应该怎么去思考问题,它让我想到,为什么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是不考虑人的,但是却有心理学这样一个学科完全从人的角度出发。”
“有了好奇心,一个人要做什么,大概都不会错。”王坚说。
定力,“天才”的基础基因
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近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一定距离而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无疑,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避免那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的诱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的老师告诉我,Research由Re和Search组成,就是告诉你要反复寻找。”这里的“反复”并不是你想象般的容易,也许就此“反复”一生,并无结果。即便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也记录着很多长达两年甚至五年的“弯路”。这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的日常工作充满了deadline,很多事情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完成所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会让我们疯狂,而科学家们则需要长久地面对这种“使人疯狂”的状态。他们是如何拥有这股定力的呢?
“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耐心。对于大部分科学研究者来说,大部分所谓的失败是没有结论。我经常告诉我们的研
究员,我们可以做很失败的项目,但是,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告诉别人足够多的信息的话,这个项目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对于这些没有结论的事情,我们不会采用休克的方式来处理,而是把从中得到的经验带到下一个项目中去。”王坚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他们需要人才做创造性的事情,而不是“完成”某件事情,所以他们对这些人才的考核也非常长远,也许是三年,也许是五年,让他们放心去做。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些“天才们”的另一个基因就是独立性,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项目,哪怕这个项目并没有商业上的价值,甚至被大多数人所反对。“独立性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别人觉得你是对还是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知道你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王坚说,他觉得目前中国科研上一个让人忧心的地方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我们总是习惯说我们的科研成果达到了美国哪个时代的水平。“这样下来,你就会慢慢地失掉原创,变成某某企业要做中国的Google、某某汽车研究所全盘模仿丰田。你跟美国人做得一样不一样这不重要。当你知道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确实愿意花时间去做下去,我觉得这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件事情我跟沈博士(沈向洋,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院长)聊起,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说一辈子只能做一两件事情。”王坚说。这两个微软亚洲研究院巨脑达成的共识很有趣: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做的方式。他们希望能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心无旁骛。他们都知道,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研究中去,必须把每天的24个小时小心使用。一个职业经理人会拒绝你的采访,原因是:对不起,我的时间不是我的;而一个科学家拒绝你的采访,原因却是:对不起,我的时间都是我的。社交活动与宴会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而年轻的拥有大量Fans的数学家陶哲轩拒绝了采访,只是淡淡地表明:自己在做实验。王坚的固定电话里有三位数的未接电话,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分给不明所已的来电,他们知道一生短暂,甚至不足以完成一个足够深的项目。
这样的生活艰苦吗?“如果非要用到‘艰苦’这个词的话,大概是因为你的生活会跟别人不一样,然后别人一定会觉得你失去了什么。”王坚说,“实际,那是你的选择。”
【思想汇报之思想篇】推荐阅读: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07-20
思想汇报预备党员4篇1500字10-19
思想汇报之解放思想心得11-28
入党思想汇报之遵守纪律07-20
思想汇报之服从党组织06-27
思想汇报之三月份总结09-19
思想汇报:劳动者之歌10-26
思想汇报之广州亚运会11-05
思想汇报之新中国成立60周年11-24
诗词鉴赏思想评价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