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教学反思(通用8篇)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体验图形的变换, 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对称的知识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3.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 有条理地表叙图形的变换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强数学研究的成功快感, 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准确判断复杂图形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
2.引导学生用平移、旋转、做对称图形等多种方法制作复杂图形。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组织教学:今天这节课, 我们将通过测试的形式比比我们班里的同学中谁的眼力最好。
教学流程:
一、复习平移与旋转的基础知识
师:同学们, 请接受第一道题的考验:
(屏幕演示:一、考口才)
1.复习平移 (屏幕演示方格图中基本图沿不同方向移动的画面, 引导学生叙述平移过程)
(1) 说说图A怎样能得到图B?
生:平移。
师板书并讲解描述平移过程时的注意事项:要说准方向和移动距离。
再引导学生完整的描述。
生:图A向右平移4格, 再向下平移3格, 得到图B。
(2) 图B怎样能得到图C?
生:图B先向左平移2格, 再向下平移1格, 得到图C。
(3) 图C怎样能得到图D?
图C先向左平移3格, 再向上平移3格, 得到图D。或图C先向上平移3格, 再向左平移3格, 得到图D。
方格图中通过平移的变换练习, 主要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左、右等方位及数格子方法。
在叙述过程中, 要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体验移动方法的多样性。
2.复习旋转 (屏幕演示) 。
(1) 说说图A怎样能得到图B?
生:旋转。
师板书并讲解描述旋转过程时的注意事项:找准中心点———以谁为中心, 说准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生同时做动作演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以让学生巩固两个方向的确切指向。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A以O点为圆心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B。
(2) 图B怎样能得到图C? (3) 图C怎样能得到图D?
叙述过程中, 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变化方法的多样性。
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师:同学们刚才完成了第一道大题, 一定觉得很容易, 还愿意继续接受考验吗?
请看第二题:考演技
1.综合运用平移与旋转技能
(屏幕出示:四幅由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按多种不同的方式经过平移和旋而变换成不同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摆出其中的任何一幅图, 按序号摆出它的下一幅图。想自己做就自己完成, 想和同学共同完成就找你身边的人共同合作, 如果需要老师的帮助就举手示意。
(学生动手演示。)
逐图汇报, 师生边总结边探索创新思维。
2.练习
(1) 如何通过平移A、B、C、D, 使得图1变成图2。
(2) 如何通过旋转A、B、C、D, 使得图1变成图2。
(将四个同样大小、中心向外的90度扇形, 经过变换变成中心向内的一个完整的圆形。)
本题目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 有些图案是既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通过平移得到, 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
三、难点突破
师:同学们还有信心接受下面的考验吗?
(屏幕演示:三、考实力)
1、认识利用轴对称图形使图案发生变化。
请说出图A怎样能得到图B和C?
生:以MN线为轴作图A的轴对称图形, 得到图B, 再对角线EF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得到图C。
(学生先独立思考, 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 (板书:轴对称图形)
2、图A还能怎样变成图C?
图A以O为圆心顺时针旋转180度得到图C。
四、拓展练习
说出图1怎样变换能得到图2? (注意挖掘出多种变换方法)
学生口述,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让一片花瓣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变成一朵完整的花。
五、学生谈收获总结
师:祝贺你们顺利完成这次测试, 你们的表现都很优秀, 能说出你在这次测试中的收获吗?
学生依据实情汇报。
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方向、距离
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
1.“被”欣赏,缺失需要
如观摩“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始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然后画面定格在六张脸谱上,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脸谱。最后教师揭示课题:“像这几个脸谱那样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这样的物体就是对称的。”……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新颖有趣,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戏剧脸谱的复杂变化,学生只是获得视觉冲击——惊叹变脸绝活,缺失了内在的对图形对称美的探寻需要。如果观察对称现象从学生熟知的天安门、蝴蝶等事物展开,由实物照抽象成图案(平面图形),再来对折研究,引导学生感悟它们的数学意义,引发数学思考,审美教学的实效可能更好。
2.“假”热闹,机械模仿
如在“美丽的花边”和“美妙的剪纸”的活动课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欣赏美、感悟美。但这种走马观花、看似热闹的教学,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感叹之余,能做的就是机械模仿和盲目动手操作。有效的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窄”化美,抑制思维
如在“平移和旋转”和“抽对称图形”两课的学习后,教师都安排了设计花边和剪纸活动,并把学生符合对称要求的作品张贴出来予以肯定表扬。可是,学生产生疑问:“是不是对称的事物是美的,不对称的事物就不美了?”学生的质疑,要求我们教师客观评价落选的作品,既指出其不具备对称性的一面,又要诱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认知的思辨。
二、如何优化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
1.全面把握教材编排的意蕴美
“图形变换”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第一学段引进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都是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只在第二学段学习比例尺时有所渗透。由于图形变换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实际教学中容易造成知识被割裂的现象,不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理解第一、第二学段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单课时的局限,促使课堂审美化教学走向深入。
2.努力挖掘图形变换的数学美
⑴ 图形变换的对称美
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呈现的是轴对称美,而圆等呈现的是中心对称美。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对称美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⑵ 图形变换的和谐美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对立统一性,如火车和电梯在平移运动、风扇叶片在旋转运动等,运动方式充满着矛盾与和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物理运动去研究、观察平移和旋转变换的数学意义,认识它们共同的实质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从而让学生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中,深切感受到图形变换蕴含的内在美、和谐美。
⑶ 图形变换的趣味美
数学的趣味美,体现于数学思维奇妙无穷的变幻。根据数学法则、规律,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出的各种神机妙算、图案设计,是数学趣味美的集中体现。如用纸对折一次,剪出来的图形展开后必定是轴对称图形。数学新教材中,美学因素比比皆是。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数学美,从审美角度设计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欣赏和发现数学美,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进而发现美、创造美,使课堂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3.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艺术美
对图形变换的审美教学,不仅是求真探源的过程,还是教师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美的过程。
⑴ 立足学情,唤起需要,呈现美
图形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教学的维度,把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体现数学意义的实例与活动,呈现美的教学意境,把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用图形变换的数学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
⑵ 借助直观,启迪思维,感悟美
例如,教学 “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在一页书中、教室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有的找到了数字,如0、3、8等;有的找到了汉字,如米、日等;有的找到了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有的找到了英文字母A、B、C、D、E……學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图变换的对称美,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问题,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⑶ 加强操作,亲历体验,创造美
“图形变换”一课安排了“美丽的花边”“奇妙的剪纸”两个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折纸、剪纸、拉一拉、转一转、拼一拼等活动,然后启发学生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灵活设计制作图案,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实践证明,这种数学应用与审美、操作融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载体。
平移的基本特征是,图形移动前后“每一点与它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相平行(或者重合),并且相等”。显然,确定平移需要两个因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
旋转的基本特征是,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的角度”。显然,确定旋转需要三个因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用实物教学,用课件教学,形象的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物体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收到了效果应该要好些。
轴对称的基本特征是“连接任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显然,确定轴对称变换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称轴。
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对学生深刻掌握这部分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也是反映他们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
由学生复习时常出现的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课前练习的载体,通过“哪些题目运用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样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三组变换的图形展示后,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位置、方向变化,图形大小、角度不变;平移:位置变而大小、方向、形状不变:旋转: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变化,形状不变。因为经历了悟的过程,也许很多存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当变换与比例尺相结合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引入这部分教学用间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以后的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曾春华 2013-06-04 11:18:02
奇妙的自选图形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曾春华
教学目标:
一、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和美化方法;
二、通过自选图形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通过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体验自选图形应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及颜色、图案、图片的填充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组合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使用PPT软件制件完成了《个人写真集》,每位同学都在写真集中插入了自己的照片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上交的作业各具特色,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在这儿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师:现在老师这儿也有一份写真集的作业,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比较一下与你做的写真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展示使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的示例作品
问:“这份写真集与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请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师:这份写真集中的照片不象我们直接插入的照片都是方方正正的了,而是具有了各种的形状。就象把照片装进了各种形状的相框一样对吗?
引入课题“奇妙的自选图形”
二、新授
(一)了解PPT自选图形
1、想一想:以前什么软件中使用过自选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思考)
2、找一找:PPT中的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
请学生练习及交流2分钟
2分钟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己去初步了解PPT自选图形】
(二)用PPT自选图形绘制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PPT中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那么你希望自己的相框是什么样的形状,试一试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自选图形画出来吧!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绘制自选图形,掌握自选图形的分类及插入)
(三)自选图形的填充
1、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相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状,那么下面如何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相框”里去呢?
先请学生自主尝试找到填充图片的方法(提示学生双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找一找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请通过自己探索找到方法的学生,进行汇报、演示。
请全体学生再次尝试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2、美化自选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照片装入了自己选择的相框里,但老师觉得你们的相框都还比较简单,比起家里和商场里那些精美的相框还有一些差距,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自己的相框设计得更加漂亮一些更精美一些更别致一些呢? 老师给学生展示用自选图形做得更精美更漂亮的相框,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示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纹理、图案的填充以及多个图形的组合来美化自己的相框。
学生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给自己的照片设置了的相框怎么样,并请说一说你的创作方法及创作的心得。
(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PPT中自选图形的使用,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自选图形的奇妙之处,希望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图形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总结反思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PPT学生中关于自选图形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灵活使用已学的知识对幻灯片进行美化。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的相关知识,虽然间隔的时间较长但在本课中我还是在PowerPoint自选图形这个新知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这节课学生学的很扎实,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插入某张图片,设置某个动画,绘制某个图形,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比较完整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不太擅于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本节课把上节学生制作的个人写真集作品拿出来既做为自己学生新知进行探索的素材,也是对自己以前作品进行完善和美化的过程。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软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自选图形的操作时,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师一直以“照片装入相框”这个要求为引导让学生在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选图形的操作时,因为目标明确,他们在尝试操作环节就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的迁移,使自主探究落实得比较到位。在课堂中多采用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动全体同学一起尝试和操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让评价适时有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所以本节课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他们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探究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兴趣浓厚的,他们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风车。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运动?(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许色后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风车”,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风车的旋转。(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认识
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6、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教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会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除此之外,学生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体现。
2、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更想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还应适当写出教学设计的意图。
3、最近几年很少看到用复习做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了,我一直以为对此不能千篇 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来我们的想法有相通之处,新课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复习,怎样复习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安排复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个作用是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必要。如果不复习可不可以?就这节课来说直接让学生观察欣赏图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试讲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把握,经过思考,我认为还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等等。于是,我试讲了本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过程和环节都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高, 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2、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和样子这一活动,在这个操作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操作得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评价语言单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引导每个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3、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后面操作环节时间显得很紧张,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是能落实得更充分些,学生掌握得会更好。
一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从开帖到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专家、老师、朋友们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拜读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斟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充分;
3、教学目标形式化,缺少非预定的目标;
4、对师生的课堂行为缺少充分的预设;
5、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1、通过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复习课《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10-24
《图形与变换》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05
图形的变换教案05-26
图形与变换教案12-19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25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02
图形的周长优秀教学反思06-08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教学反思09-2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