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通用11篇)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1

一、生活实践中寻求简便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 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运算时, 就应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激发学生对“简算”的自发需求。如教学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 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及鞋子, 每套校服69元, 每双鞋子31元, 我们班72人, 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每套校服和鞋子各需要的钱, 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 算式69×72+31×72;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 然后再乘72, 算式是 (69+31) ×72。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学生还会惊喜地发现, 当校服和鞋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 把它们先加起来再乘显得简便, 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显然学生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 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 产生于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 尽管教师没有指导、暗示或强调, 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又如在“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教材安排了两个练习672-36+64, 45+55-45+55, 这两道题都是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学生会出现672- (36+64) 、 (45+55) - (45+55) 的这一错误想法。如果教师按教学用书上所说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 那么只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了, 这显然是错误的。这两道题应该也有简便计算的方法, 其实只要让学生明白:带着数字前的运算符号交换位置就可以简便计算了。如果教师直接把这样的规律告诉学生, 相信学生会记住这一简便方法的, 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并不能真正理解。如出示672-36+64, 请学生看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后提问:你认为怎样算可以简便一些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支点, 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 教师只要引导: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需要交换数的位置但必须带着“运算符号”交换, 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练习45+55-45+55时, 让学生把题目置于情境中, 从生活中寻求支点来说明理由, 使教学更有效。

二、算法多样中寻求优化

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 但对于学生而言未必就是喜欢的、能接收的。因此, 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充分地探究, 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最简便的解法。如在教学25×12时, 我没有做任何引导, 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沉默了一会儿, 终于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觉得可以用25×10×2来计算。

(话刚说完, 一些同学也跟着随声附和) 我故意惊讶地问:到底对不对呢?

(学生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 有的在用笔算看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有的在沉思)

生2:我觉得他的想法错了, 把12分成了10×2, 计算得出的结果是错的。

生3:我认为只要写成25× (10+2) 就对了。

(其他学生连连点头)

生4:可以把它写成25× (4×3) , 利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5×4再乘3。

生5:可以写成25× (2×6) 。

显然第一个方法是错的, 正是这个错误, 使学生从山穷水尽的窘境中体会到了柳暗花明的喜悦, 其他同学在其启发下, 给予了修正, 寻找到正确的方法。最后我把25× (4×3) 和上面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找到其本质, 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认识。算法的多样化,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生动活泼。如果只要求学生会算, 不要求方法的优化, 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原地踏步。因此,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 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 鼓励学生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这就是优化的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优化意识, 才能使自己的思维策略不断改进、提高。

三、对比练习中深化理解

简便计算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生在依托生活自主建构运算律的同时形成一种计算技能, 但巩固这种技能必须有一定量的练习。教师要精选精练,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题组化,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应用广阔性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求知欲。练习时难易要有梯度, 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注重反馈、归类, 对于普遍性的错误要深入分析原因, 寻找对策, 不仅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还要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机会,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力争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

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 掌握某种具体的简算方法并不困难, 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于不能细心读题、审题, 不能准确抓住题目特征, 继而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因此, 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做、四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 看一看题中有哪几个数?它们之间存在哪几种运算关系?想一想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在明确方法后动笔细心做一做, 做好后认真检查。简算练习中的检查, 可以预防错误, 还可以使计算方法更合理。虽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简便计算的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论坛

素质教育“不是什么”|素质教育辨析的另一种视角

1.就教育的功能来说,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素质发展, 它确立了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 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 和工具价值, 将基础教育的素质培育特征本真化, 并视作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

2.就教学目标来说,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目标素质化, 否认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素质不是知识, 素质教育不是知识教育。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

3.就教育的价值观而言, 素质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对立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以应试为分水岭, 我们谴责“应试教育”并不归责于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应试或考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对抗性质。应试是教育的一种工具, 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不能把工具和手段倒置为目的和宗旨, 同时不能夸大其功能。

4.就教育方针、政策层面来说, 素质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两者虽一脉相承、和合一致, 但“和而不同” (视角不同、立意着重不同) , 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意义。全面发展教育强调的是发展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则强调了发展的聚焦指向——素质, 它们是“面”和“质”的着重、强调不同。

5.就素质培育目标来说, 素质教育不 (单) 是“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之素质目标具有综合性、结构性特点, 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体系, 不可能以某项素质或某类个别品质来代替整体目标, 不可以某单项素质的教育来冠之以完整的素质教育。

6.就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来说, 素质教育不是唱唱跳跳, 增加活动课程, 搞特长教育。素质教育提倡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发挥特长, 但这不可能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唯一要素。把素质教育单义化、活动化、简单化, 比附为唱唱跳跳, 增加课外活动, 或等同于特长教育, 是对素质教育的狭隘化理解。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2

关键词:简便计算;数学教学;现状;策略

数学这一学科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学生所要接触的重点学科,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有增无减,小学四年级处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否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简便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教师如何能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合理使用这一方法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一、简便计算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简便计算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较为单一,对于简便计算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重视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繁琐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对于运算性质和规律的理解,比如,在一个算式中,减去两数等于减去两数之和。由于教师的反复强调,学生对这一算法充分运用,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种算法,比如8.65-4.73-2.65这样的情况,学生会首先想到=8.65-(4.73+2.65),而不是经过简便计算,将算式转化为=8.65-2.65-4.73。另外,教师不能够引导学生在计算时合理地将简便计算和运算规律或性质相结合,对于相关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简便计算应用能力差,意识淡薄。

二、简便计算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实践经验与积累是基础

简便计算来自于实际运算中的经验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现实情境,比如,在讲乘法的分配律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月月去笔店买笔,一支铅笔0.8元,一支油笔1.2元,各买10支,共多少錢?这样的充满生活味道的情境设置,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2.在学习中亲自进行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算法一般都是单一的,经过优化的,但是,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教师提供的方法并不一定是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进行体验,经过对题目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为适合的解题办法,小学生对于探索和发现都具有十足的热情,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颇有成效。

3.树立辩证思考的教学观

四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树立起辩证思考的教学观,充分对教材进行理解,挖掘教材潜在的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简便计算的奥妙之处,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简便计算在解决数学运算问题中十分适用,不仅可以增加解题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减少解题时间的浪费,四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最终掌握数学知识蕴含的诀窍,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雯.关于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的策略谈[J].新课程:小学,2014(04):92.

[2]白先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3(23):70.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3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12页,信息窗3“红点”和“绿点”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类推的思维能力,树立简算意识,形成计算技巧。教学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用乘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出示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1.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2.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类推的思维能力,树立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巧。)

3.自学指导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1—12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和“绿点”问题的解答过程,并做完书上没有完成的内容。思考:①“红点”中的两种算法分别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②“红点”中的计算结果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③“绿点”中的两种算法分别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④比较“绿点”中的两种算法,哪种简便?为什么?⑤小数连乘、乘加(或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⑥整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适用吗?

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4.学生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汇报:学生代表按顺序一一汇报自学指导中的六个思考题,其他同学质疑、解惑。

课堂生成预设:

红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第一种方法先算这些小麦运1千米需要多少钱,再算运88千米需要多少钱:0.035×6.4×88。

第二种方法先算1吨小麦运88千米需要多少钱,再算运6.4吨小麦需要多少钱:0.035×88×6.4。

第二个问题: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分”在百分位上,所以要保留两位小数。19.712的千分位是2,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它舍去, 取近似值为19.71。

0.035×88×6.4

=3.08×6.4

=19.712

≈19.71(元)

绿点问题:

第三个问题:第一种方法先分别求出运输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各需多少运费,然后相加求出总运费:4.2×63+4.2×137。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大豆和玉米的总重量,然后与每吨运费相乘求出总运费:

4.2×(63+137)。

第四个问题:“绿点”中的两种算法,第二种比较简便。因为第二种算法的计算步骤比第一种少,并且第二种算法先求出大豆和玉米的总重量时,结果等于200,正好是个整百数,下一步再与每吨运费相乘时,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五个问题: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乘加(或乘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第六个问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小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小数连乘、乘加(或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小数连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像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的计算变得简便。

3.求积的近似值:要看需要保留位数或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是几,通常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生活在中,很多地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要求取积的近似值,因此,同学们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知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考一考

(1)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8×5.5×1.30.71+0.25×4(0.59+0.15)×0.12

0.25×368×4019.7×5.3+4.7×19.7

(2)求积的近似值

1.2×2.4(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11×0.53(结果精确到百分位)

请几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要台下巡视,找出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并板书在黑板上。

2.议一议

(1)更正:让发现错误或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更正。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错误旁边改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引导学生逐题讨论谁对谁错(包括老师台下巡视时,板书在黑板上的典型错误),并说出对错的原因。

(3)同桌互改:组织学生同位互改,错误的同学及时订正,然后统计全班对错情况,并让错误代表说说错误原因。

(4)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5)作业:配套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本节课,我通过简洁的教学导入,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便组织学生围绕自学指导中制定的“思考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先学”中。在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学生的“学”为轴心,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均发生了改变,把原来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把原来的“师讲生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后,我根据学生在“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二次备课”,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后教”活动,节省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当堂作业、当堂达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做中学,学中做,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无法代替。本节课,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有重点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整节课密度大、容量大,学生自始至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学、思、讲、演、练有机结合,他们边

做边学,边学边做、边学边思,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相互补充。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乘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练就计算的方法、形成计算的技能,而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可以在小数乘法中适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迁移、类推的能力,树立了简算意识。

2.使用建议:本节课把小数乘法混合运算与简算教学融为一课时,容量较大,在一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因此,使用本教案时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如有必要也可以把本课教学内容改为两课时。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4

一、简便计算.4.58-(2.58+1.5)2.3÷0.25÷0.4 2.7×0.99

0.125×3.2×0.25 3.8×1.01 0.99×81+0.99×18+0.99

65÷(0.65×4)4.9+0.1-4.9+0.1 5.52-(3.52-0.72)

二、应用题

(基础题)

1、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李师傅上午4小时生产了252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又工作了3小时,李师傅这一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件?

3、甲仓有大米96.7吨,乙仓有大米48.9吨,要从甲仓运多少吨到乙仓后,甲乙两仓的大米吨数相等?

(提高题)

4、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5倍,丙的年龄比乙多9倍,比甲大35岁。求三人的年龄。

5、现在甲的年龄是乙的五倍,六年后是乙的2倍,求两人现在的年龄。

6、甲比乙小,并且当甲是乙现在的年龄时,乙是26岁,当乙是甲现在的年龄时,甲是2岁,求两人现在的年龄。

(思维练习题)

7、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提高题(这三道题都可以画线段图来进行分析)

(4)乙:35/(9+1-5)=7(岁)甲:7*5=35(岁)丙:7*10=70(岁)(5)乙:6/(5-1-1)=2(岁)甲:2*5=10(岁)

(6)26-2=24(岁)24/3=8(岁)(注:24表示两次的变化后甲与乙的年龄差,3是指24对应的是三个年龄差,相除得到的是一个年龄差)甲:2+8=10(岁)乙:10+8=18(岁)

思维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5

蝶 变

──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简便计算》。几天前我就为这节课开始做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并且预想了好多种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同时想好了应对方案。因为我自己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决不能平时指导学校老师工作,自己上公开课反而“掉链子”。可我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早读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想着到底是哪里没准备好。这时,一贯“多事”的王小芳拿出数学书跑上来,边翻边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上《简便计算》了?”她这一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了读书,拿出数学书开始翻起来。对,就是这里了!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翻书行为,并让他们把数学书都交上来。

虽然满脸疑惑,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地把数学书交了上来。可王小芳、学习委员陈珠和班长杨佳丽三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就是不肯给我。陈珠说:“您把我的书收上去了,我还怎么学习呢?”“我是让你们把书借给六年级的学生看一看,待会儿上课就会还给你们的。放心吧,保证不会弄坏的!”我连哄带骗地把最后三个“小气鬼”的书给“抢”了过来。

上课了,我并没有把书发还给学生。看到听课老师一个个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神色开始显得紧张起来。王小芳一脸愕然,杨佳丽和陈则开始小声抱怨:“老师骗人。事先又不告诉我们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还把我们的书借给六年级的人看,上课了又不还给我们。待会儿我们怎么回答得来问题呀!”

看到她们付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师生互相问好后,我故作无奈地说:“唉,六

年级那些学生可能没有你们聪明,说四年级的书太难看懂了,请求我让他们再看一节课,我一时心软就答应了。平时我又总是在办公室夸你们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所以这些老师听说你们把书借给了六年级的同学,就想趁此机会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是不是没有书也能学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们看?”

在我的几顶“高帽子”和“激将法”之下,这些孩子们果然“上当”了。脸上的紧张神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王小芳也从愕然中惊醒:“放心吧,我们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

于是开始上课。我把课本上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利用打印好的例题代替了书本。由于没有了书本上的提示和答案,学生个个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但寻找到了书本中提示的方法,而且还共同探究出了另外的简便方法。

这是一节学生真正放飞思维的课。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十分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有着太多的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只有让学生真正脱离教材的束缚,把数学融入生活,给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脱离了教材束缚的学生,破茧成蝶了!

【附:案例片断】

(问题情境一)书店新到四种书,定价分别是:《教育心理丛书》56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1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19元,《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24元。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1)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2)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第一种:把每三本价钱相加。①56+31+24=80+31=111(元)②56+31+19=56+50=106(元)③56+19+24=80+19=99(元)④31+19+24=50+24=74(元)„„

第二种: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然后每次去掉其中一本书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①130-19=111(元)②130-24=106(元)③130-31=99(元)④130-56=74(元)

第三种:先算出两本价钱较高的书的总价,再用100减去这个总价,看看剩下的两本书中哪本书的价钱更接近这个差。

①56+31=87(元)100-87=13(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②56+24=80(元)100-80=20(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问题情境二)《知识小百科》48元,《科学家的故事》47元,王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应找回多少钱?

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6

一、多加要扣除,多减要补上;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简便计算策略

这种策略在第一学段教学中更常用些,例如,456+399,先用456加上400,比399多加了1,就要在最终结果中扣除1。同理,在计算656-403时,先从656中减去400,少减了3,比原题少减了3,为保证结果一致,就要再减去3。

二、用“添、去括号法则”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第二学段较常用。例如,8.74+(4.05-3.74),这道题如果不出现在简算题里,可以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但要是出现在简便题中,就要认真观察题型特征。发现8.47与括号内的3.74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一个在括号外,一个在括号内,怎么办?我们知道,如果已有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所以,先去掉小括号,3.74再连符号搬家,与4.05交换位置计算更简便;又如,48351749+249,发现如果1749与249相减,就得1500,但为使计算结果正确,需添加小括号。我们知道添加的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添上括号后,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即“+”变为“-”“-”变为“+”。总结以上两点,我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即如果添上(去掉)小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那么,直接添上(去掉)小括号;但如果添上(去掉)小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去掉)小括号,里面变符号。

三、连符号搬家的简便计算策略

这种策略出现在同级运算的简算中的频率最高。如以下四道题:更多展示的就是这一类型。实际上就是加法、乘法交换率、结合律的灵活应用。为防止发生交换位置后首项出现负数的情况,给小学生计算造成困难,我引导他们在交换位置进行简算时,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字的位置保持不变。我把他形象的称为“老大不变,连符号搬家”。

四、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

即a-b-c=a-(b+c),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与学生研究发现,连减题的简便运算,实际上就是填括号法则的最好应用。学生还编出了“连减题,加3笔”(括号为两笔,减号变加号为一笔,共三笔)的记忆方法。

五、用乘法分配律做简便计算题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小学的简便计算中使用最普遍,有正用、反用之说,涉及整数、小数、分数(包括百分数)。

1.形如 a(b+c)=ab+ac 的简便计算

例如等。这类题是典型的乘法分配律的正用例子,只要按律分配,两积求和或差即可。

2.形如 77×3/76或 75×3/76的简便计算

与(一)题涉及的例子不同的是要先将77分解为76与1的和或将75分解为76与1的差,再按分配率计算。

3.形如 ab+ac=a(b+c)的简便计算

即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我引导学生见此类题先用圈或线勾画出公因数及乘号,再提取到括号外面,剩余的数连同符号写在括号里面计算即可,不但计算正确率高,而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4.形如 ab+ac+a=a(b+c+1)的简便计算

我采用先补充,后提取的方法,重点讲清楚1乘任何数得原数这个特性,然后提取公因式计算。如

5.一扩一缩相同倍数,积不变的简便计算

如47.9×56+4.79×440数学竞赛中偶尔出现,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47.9缩小10倍,就是4.79,而56扩大10倍,则成为560。此时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一扩一缩的数的数字顺序不变,且扩、缩倍数相同(0除外)。

六、增加变式,开阔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路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对简便计算编排的特点是简便计算的因素十分明显。这对学生熟练地运用定律、性质,提高简便计算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基本的简便计算练习题,学生还解决不了实际计算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我认为根据班级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多变式题,鼓励学生创新,打破常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合理地进行等值变形,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些题目如果完全按原来的顺序去算,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率也低。

对中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现状的反思 篇7

【关键词】简便计算中年级现状反思

一、 不简单的简算

(一) 简便计算的地位

简便计算,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使计算变得简单或者说是简单地计算。那么,简便计算在计算领域中的位置如何?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一书中有这样一幅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问题情境,首先要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根据“答案”的性质,确定运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如需要近似答案,则通过估算解决问题;需要精确的答案,则通过心算、笔算、计算器或计算机算出答案。在图中,我们没有发现“简便计算”的位置。再进一步想一想,其实简便计算通常表现为把“利用笔算”的式子转化成“利用心算”的式子。若对上图进行修改的话,即在“利用笔算”和“利用心算”之间连上线,这条线标注的就是“简便计算”。也就是说,简便计算,并不能算一种独立的算法,只是对某些式子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转化。

(二) 简算其实不简单

如果把简便计算与竖式计算(即笔算)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单呢?老师大多数倾向于前者,而事实上,不少学生往往不喜欢简便算法而乐意用竖式计算。难道这是“舍简求繁”?和竖式计算相比,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过程,涉及对算式的观察判断、分析思考,这一系列关于能否简算、如何简算的从决策到行动的过程,富有思维含量。而用竖式计算,其程序是固定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计算过程中只要“按顺序操作”,并且用竖式计算这种算法更具有普适性,几乎对所有的式子都适用。

所以说简便计算比较简单,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学生一般觉得用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在教师的视野中“能简算的要简算”应该成为一种接近自动化的行为,但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发展之后才能达到的。教师看来是一个“平面”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却是“立体”的发展结果。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发展水平代替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 简算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 抓好口算,练好口算基本功,为简算打好基础

口算不仅是笔算是基础,而且是简算教学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学会简算,提高计算速度,就要从加强口算入手,让学生练好口算基本功。

1. 熟记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常用数据,就能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比如在低年级熟记20以内的加法表,乘法口诀表;中年级记住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凑整(如37和63,28和72等),乘法中的5×2=10,25×4=100,125×8=1000,2—20的平方;到高年级的时候记住3.14×2=6.28,3.14×3=9.42,…3.14×25=78.5等。记住这些常见的数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轻计算的压力,从而增强简算的信心。

2. 掌握口算技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是学习简算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加强口算方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口算技能。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算法,更要指导到位。如乘法中的“同头尾合十”:53×57→(5×6)(3×7)→3021;“去一添补”法:36×99→(36-1)(100-36)→3564;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采取“两头拉,中间加”的方法:52×11→5(5+2)2→572等。

(二) 加强定律应用,形成简算意识

运算定律的教学不能简单地以一些特殊算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运算定律,而应该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分析计算结果,比较不同的解法,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举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初步感受简算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1. 探究定律,培养简算意识。在教学运算定律时,教师应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分析、比较不同解法间的联系,唤起学生探求内在规律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体验简算的便捷性。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让学生计算67+206+94,哪两个数先加起来比较简便。在学生初步感受到可以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使计算简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是否三个数连加的计算都有这样的规律”,并举例验证,探究规律。从而使学生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究、比较、内化的过程,真切感受到简算的确很有用,从而提高应用简算的自觉性。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8

一、口算下面各题。(23分)

10-2.65=

0.9×0.08=

528-349=

6+14.4=

1.9×4×0.5=

12.34-2.3=

0÷3.8=

0.77+0.33=

7÷1.4=

5-1.4-1.6=

67.5+0.25=

7.2÷8×4=

31÷3×= 7732221116÷6=

2-(+)=

10×2=

(-)×12=

857554653.2×7÷3.2×7=

187.7×11-187.7=

1-÷62.5%=

8400÷125÷8

24÷0.04=

80×0.125=

二、写出下列每题在简便运算时所运用的定律或者性质(12分)

4.3+3.2+5.7+6.8

25×(8×0.4)×1.25

7.8-(2.8-0.136)()

()

()41212+3.2+5+6.8

93.5÷3÷

16÷2.5 4327()

()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65分)

1125-997

998+1246+9989

(8700+870+87)÷87

125×8.8

1.3+4.25+3.7+3.75

17.5-(3.5-2.85)

3.4×99+3.4

4.8×1.01

0.4×(2.5÷73)(1.6+1.6+1.6+1.6)×25

0.125×0.25×64

64.2×87+0.642×1300

78×36+7.8×741-7

471521317

÷2+×

×17+×8 ***25×+0.125×+0.5

2.42÷+4.58×1-1÷4

25÷100 8224326

4.25-3

在算是中填上一个数,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计算出答案 51311-(2-1)

3.8÷3.9+3.9÷0.1÷3.9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9

一、计算下面各题

- 111 ÷ 37(121 - 111 ÷ 37)× 5 280 + 650 ÷ 13 45 × 20 × 3 1000 -(280 + 650 ÷ 13)(95 - 19 × 5)÷74(120 - 103)× 50 760 ÷ 10 ÷ 38(270 + 180)÷(30 - 15)707 - 35 × 20(95 - 19 × 5)÷74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270 + 180)÷(30 - 15)

(315×40-364)÷7 12520÷8×(121÷11)(2010-906)×(65+15)707 - 35 × 20

50+160÷40(58+370)÷(64-45)120-144÷18+35 347+45×2-4160÷52(58+37)÷(64-9×5)95÷(64-45)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136+64)×(65-345÷23)85+14×(14+208÷26)121 - 111 ÷ 37(120 - 103)× 50(284+16)×(512-8208÷18)120-36×4÷18+35(58+37)÷(64-9×5)45 × 20 × 3(121 - 111 ÷ 37)× 5 280 + 650 ÷ 13 1000 -(280 + 650 ÷ 13)760 ÷ 10 ÷ 38 9846-87×(360÷60)508×345÷(1526-1521)(124-85)×12÷26(59+21)×(96÷8)325÷13×(266-250)140-90÷5+678

二、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49×102-2×49 125×76×8 103×32 41000÷8÷125 6756-193-207 5824÷8×(85-78)840÷28+70×18 794-198 68×25 72×125 97×360+3×360 384+98×25×4 724+26×24+724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756-193-207 101×92 4800÷25÷4 88×125 428×50+71×50+50 98×134(加减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184+98 695+202 864-199 738-30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380+476+120(569+468)+(432+131)(减法的简算,重点:运算符号变化的处理)

256-147-53 373-129+29 89-(89+74)456-(256-3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重点:一个因数分成两个因数的处理)28×4×25 125×32×25 9×72×125(乘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102×35 98×4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6×39+61×26 356×9-56×9 78×101-7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99×55+55(乘法分配律的综合运用)

48×52×2-4×48 25×23×(40+4)999×999+1999

四、综合练习: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32×(25+125)(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178×101-178(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88×125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102×76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25×(24+16)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25×32×125 79×42+79+79×57 138×25×4(13×125)×(3×8)(12+24+80)×50 704×25 178×99+178 25×32×125 32×(25+125)88×125 102×76 58×98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100÷4÷75 16800÷120 83×102-83×2 50×(34×4)×3 25×(24+16)704×25 7300÷25÷4 98×199 123×18-123×3+85×123 178×99+178 75×24 138×25×4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13×125)×(3×8)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12+24+80)×5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123×18-123×3+85×123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181+2564)+2719(2130+783+270)+1017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375+1034)+(966+125)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50×(34×4)×3 1883-398 12×25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五、脱式计算:

128+35×3 700-125×3 330÷5+46×7 104×9-72÷8 145-150÷2+23 984÷6×3 18×5+522÷3 48×3+240×2 89×2+86 450÷5+29×6 784÷8+105×4 252÷9÷(11-4)560÷4-630÷7(210+630)÷7 522÷(328-319)+42(42+18)×(56-26)162÷6-96÷8 305×(400-395)-278 149×5+520×4 900÷(15÷3)58×(6×4)÷29 3+(289-198)×2 7362÷9×7 953-180×5 64×8+78× 22(439+725)÷68 388÷9-668÷4 26×4-425÷5(100-51)÷17 40×(5+3)

(135+65)÷(15-7)(37×15-55)×8(445÷5+172)×18 300-(76+40×3)(279+32×15)×64(488+32×5)÷12 45+55÷5-20 12×(280-80÷4)400-225÷5+14

5156+187÷17×9 325÷13×(266-250)(242+556)÷14×8(105+24)×15÷3 175+280÷40-25(205-101+152)÷8(160+880)×20 550+230×62÷31 4000÷25-13×12

六、简便运算

199999 + 19999 + 1999 + 199 + 19 9999× 2222 + 3333× 3334 56× 3+56× 27+56× 96-56× 57+56 98766× 98768 - 98765× 98769

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题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10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53+262+138

375+219+381+225

525-35-165

(181+264)+219

378+44+222

276+228+24+272

775-(218+75)

235-183-17

389-(89+215)

4× 12×25

38×2×50

135×6+65×6

35×37+65×37

178×101-178

37×83+17×37

38×41+59×38

221+38+162

306-38-262 234-55-45

279-73-127

273-128-62(213+79)578-176-324

123+285+177 16×8

4×8×25×125

125×88(两种方法)5×216×2

25×36

25×44(两种方法)

×53+53

×99+47

×29+36

75×27+25×27

38×101-38

16×2+16×3+16×5

84×36+64×84 75×89+11×75

178×99+178

19×103-19×3

99×38+38

23×41+59×23

58×99+58

138×72-72×38

23×83+17×23 1 679-

125×

42×103-42×3

25×62×4

99×38+38

125×43×8

(40+4)×25

(8+6)×125

(80+8)×125

36×(30+3)

25×(8+40)

125×(8+4)

63×99

36×101

28×201

18×199

68×11

38×102

35×98

57×101

46×101

37×99

25×36×4

(25+4)×40

36×57+36×43

×99+45

27×102-27×2

16×99

37×101

53+262+38

100÷25÷4 4800÷25÷4 56000÷8÷125 2300÷50÷2

35×37+65×37

75×27+25×27

38×101-38

16×2+16×3+16×5

125×72

25×16

125×64

25×125×4×8

221+38+162

135×6+65×6

×53+53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 篇11

土门关小学

李增奎

四年级三班

2013.4.2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体验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设计理念:在比较中体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简便,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入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在空白处填上运算符号。

64×7+64×3=64(+)

25×(3+4)=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

学生口答。3.出示目标

二、展示交流

强化训练

1.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板书:32×102=

(2)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吗?

(3)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算一下。

指名板演。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哪一种算法简便呢?你能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吗?

教师板书:

32×102

=32×(100+2)=32×100+32×2 =3200+64 =3264

提问: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5)用简便方法计算。

28×301

76×101

402×25 2.教学“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展示学生的答案,集体评议。3.小结

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集体评讲: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学生口算,指名回答。

买100件要3200元,买2件要64元,一共用3264元。独自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说算式。指名口答。

独立练习,集体评讲。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小组讨论,全班总结。

三、组织练习

应用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一排 展示答案,共同评议。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空,再交流想法。各自做题。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自我评价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呢? 指名回答,自我评价。

上一篇:安全知识顺口溜八句下一篇:私立医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