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情绪(共8篇)
教案
【教学依据】
初中阶段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正处于充满了“心理冲突”的青少年期,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易变、强烈、不协调,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不少初中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放任的情绪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间的友爱和团结,甚至违反校纪或国法。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绪变化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培养健康人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地成长。通过设置情景、观看图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等方式,学生了解情绪,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免伤害他人。并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二)教学方式
第一,讲“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时,投影教材“面对下雨”的三幅图,让学生来感受他们的心情引出课题,并指导学生阅读老奶奶故事,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第二,讲“排解不良情绪”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杯足球赛例子,小组讨论其后果。针对学生存在不良情绪,展开活动“一吐为快”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感悟不良情绪的产生以及造成的危害。请学生出主意,调适不良情绪,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帮助你”,得出调适情绪的相关方法。
第三,“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老师要从道德要求、道德修养方面指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个人情绪的表达势必会影响他人。在表达情绪时考虑他人的感受,懂得与亲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等。开展活动:“同呼吸,共命运”、“讲一讲你的故事”,引导学生真正在把握此目的内涵,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教学构思
1.导入
播放《幸福歌》,听了这首歌,大家心情怎样,能告诉我吗?(学生讲述)
2.温故知新
(多媒体显示)看下面情境,能否告诉我,你的感受如何?
(1)当你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感到:„„
(2)数学测验时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成绩发挥不理想,我感到:„„
(3)在上学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我感到:„„
(4)自己喜欢的书,被同学遗失了,我感到:„„
学生分析得出:激动、高兴、兴奋、失望、气愤、懊悔、生气等。3.新课教学
多媒体显示:下雨的三幅图。(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心情吗?(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请问: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学生回答:(略)
老师归纳: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们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见,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板书)
情绪是可以调控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看待问题,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不相同的。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排解不良情绪 多媒体显示: 材料: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韩国一青年因为观看球赛与其母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竟杀死其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6月18日下午,该青年回到家中,准备观看韩国队同意大利队的比赛。其母看到儿子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便斥责他“连个工作也找不到,整天就知道看球”,并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一时冲动,用刀刺向母亲胸口,将母亲杀害。该青年行凶之后后悔不已,跑到邻市的一个小旅馆,企图服毒自杀,后被警方抓获。
讨论:不良情绪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归纳):不良情绪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产生疲劳感甚至导致疾病,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如上述材料,不良情绪导致儿子杀害母亲。
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良情绪?请举例说明。
活动名称:一吐为快(设计目的: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感悟不良情绪的产生及导致的危害。)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也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学生: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感到伤心。
学生: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学生: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学生: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学生: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心生怨恨。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老师: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老师:刚才大家的“诉说”,反映的都是自己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利,让我们给他们出出主意,帮助他们走出低谷吧。
活动名称:请让我帮助你
老师:活动规则: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组长负责记录,等一会儿,组长把成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同学的方法又多又好。
学生:做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如:打球、玩游戏。
学生:改变环境,如: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散步、旅行。学生: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学生: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学生:写写日记,向他人倾诉。
老师:真没想到大家一下子就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合理,切实可行吗?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统计一下,哪组剩下最多,宣布比赛结果。
老师:这么多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大概可以分为哪三类? 学生: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老师:排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1)注意转移法。
注意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具体方法: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
(2)合理发泄法。
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是通过别的途径与方式宣泄出来。
具体方法:哭——适当地哭一场;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动——进行剧烈的运动;写——默
默地写下来。
(3)理智控制法。
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匝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快乐起来。具体方法有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
具体方法:幽默化解法:如自我调侃、自我解嘲;自我暗示法:如告诉自己不要发怒、不要悲伤;自我激励法:如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法: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识改变法: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
老师:我们来看一下,刚才大家介绍的方法中哪些属于注意转移法,哪些属于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学生一齐回答)
哪些属于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活动名称:同呼吸,共命运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李晔考得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妈批评,心里很难过。同桌的薛阳考得挺不错,他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同学说:“我妈早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我想要的漫画书。到时候借给你们看。”
材料二:
在西沙守备部队的新年晚会上,有个战士悄悄地溜出会场,走向寂静的海边。原来那天中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看到战友喜迎新年,不愿扫了大家的兴致,就一个人出来,独自承担思念母亲、思念家乡的痛苦和悲哀。当他徘徊在海滨的时候,一回头看见几十位战友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原来战友们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他,又不愿打断他的思念,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分担他的悲痛。
讨论:李晔、薛阳、那个战士及战友们的情绪合适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课堂活动:讲一讲你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老师小结:从表面上看,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其实,个人的情感是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即“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体会“同呼吸,共命运”。
课后作业:请你做一个快乐大转盘。(设计目的:生活需要快乐,而每个人都有一些让自己快乐的秘诀,和同学交流,分享快乐,让自己活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后记】
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感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一吐为快”、“请让我帮助你”、“同呼吸,共命运”、“讲一讲你的故事”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培养健康人格,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课后,我也深刻体会到课堂上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更加坚定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去融入课堂的信心。
罗西中学寇荣环
2009年11月
《 学 会 调 控 情 绪 》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教案
罗西中学寇荣环
一、教师课堂情绪的功能规定
“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变化模式, 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3]。当某事物符合自己需要时, 就会持肯定的态度, 同时产生满足、愉快、喜悦、爱、尊敬等情绪体验;当某事物不符合自己需要时, 就会持否定态度, 同时产生憎恨、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等情绪体验。教师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 与教师的知识、经验、性格、价值观等相关联, 同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职人员、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不仅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等方式进行教学;而且以非语言为载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情绪好坏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和主体, 师生之间的情绪体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等都与教师情绪同步。因此, 教师课堂情绪参与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 同时表现出信号性、渲染性与调节性功能。
1. 教师情绪的信号性功能
教师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心理状态、思想、观点等信息自然表露给学生, 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等方式进行教学, 而且以非语言为载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情绪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认知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教师的情绪状态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其精神状态和心情的好坏, 而且可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行为中的表现和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认可程度。积极良好的教师情绪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此时此刻愉悦的心情, 从而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能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认可程度以非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反馈信号, 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 教师情绪的渲染性功能
教师情绪的渲染性功能是指教师个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效能。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所产生的个体情绪体验感染并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情绪状态。例如, 当教师满脸愁容、闷闷不乐地走进教室时, 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的负面情绪所感染, 表现出否定态度, 同时产生消极情绪, 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当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时, 学生也会被教师的积极情绪所鼓舞, 表现出肯定态度, 同时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 易于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关课堂气氛的研究已经揭示了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创造亲和、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 这种课堂气氛将增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4]因此, 教师要善于借助自身积极正面的情绪感染力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以情动情, 情景交融, 引发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 教师情绪的调节性功能
教师情绪的调节性功能是指对个体的认知水平有提升或降低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不仅影响多个认知因素, 如感知、记忆、思维等因素, 而且可以调节认知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 因为情绪体验所构成的稳定的心理背景和一时的心理状态, 都会对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可以调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而且影响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因此, 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递者, 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 可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从而使其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教师课堂不良情绪的问题表征
“对教师情绪的分析表明, 教学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事务, 情绪位于教学的核心”[5]。而传统的教育观点只重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提高, 而忽视了教师情感和情绪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因此, 造成了教师情绪智力水平“不达标”、教师情绪认知的“不识”和教师情绪调控的“非正规”渠道问题的产生。
1. 教师情绪智力水平“不达标”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 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 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6]从教师职业特点和要求的角度来讲,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 教师作为高情绪化的职业工作者, 必须提高其情绪智力水平, 掌握一定的情绪调控策略来适时有效地调节负面情绪, 避免对学生造成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有些教师要么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把课堂和学生当作不良情绪的发泄场地和发泄对象;要么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 极力隐藏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虚构情绪, 伪装出表里不一的表情来迎合学生, 这样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阻碍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这些做法体现了教师对自身情绪把握和控制能力的缺乏。情绪智力定义中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针对学生情绪的揣摩和驾驭, 因为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还不成熟, 还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他们的情绪具有冲动、易变、盲目和自我调节差等特点,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适时关注和调整自身的情绪, 而且要时刻注意和调动学生的情绪。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许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照本宣科, 采用自上而下讲授式或说教式的教学形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乏对学生心理和需求的深度揣摩, 在课堂进程中, 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缺乏师生之间的情绪互动和课堂气氛的渲染。
2. 教师情绪认知的“不识”
随着对教育研究的深入, 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都对情绪进行了研究, 在教师情绪的复杂性、教师情绪的作用、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和教师情绪的调控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教师群体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基层主力不但没有掌握系统完整的情绪理论与调控知识, 而且不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情绪发生的理论和机制, 以致于当消极、不良情绪侵入时不能及时地觉察, 从而不能采取合理、正确和恰当的调控措施加以调整或因采取了不合理的应对措施而更加恶化了自己的情绪, 又或甘做不良情绪的奴隶, 被不良情绪所诱导与左右, 最终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完整系统的情绪理论知识是掌握情绪调控知识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情绪理论知识, 根据个人情绪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 确保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虽然现在许多老师知道一系列简单的情绪调控策略, 如, 注意力转移法、心理控制法、情绪宣泄法和文饰法等等,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 由于有些教师的错误运用甚至会产生更加严重的教学问题。
3. 教师情绪调控的“非正规”渠道
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中独立存在的个体, 有着自身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 其情绪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为止, 研究者在教育研究中对教师情绪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关注, 但由于学校管理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受认知取向的影响, 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信念、决策等领域, 而缺少对教师的需求、健康、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关注与重视。当前许多学校都设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室, 但服务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却普遍缺乏, 即使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且设置了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 但由于教师认识不足、心态偏颇, 认为咨询会暴露隐私, 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事儿”, 致使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教师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从而导致情绪问题大量积压, 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又如, 在提倡民主管理、教师当校的号召下, 一些教师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后却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回应和认可, 这种放任不管、不疏且堵的“无为”做法无疑使教师的不良情绪继续恶化。有学者指出, 教学是一种情绪上很容易枯竭耗损的职业, 因此, 学校的管理工作者要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为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三、教师课堂情绪的调控对策
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认知活动, 也是一种情绪实践。情绪普遍存在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 没有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机智就得不到有效发挥, 更难以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 要全面关注教师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就不能遗漏对教师情绪的梳理与分析, 进而从学校情绪工作室的创建、教师情绪认知的“专业化”和“共情”课堂文化的塑造着手, 以求提高教师的情绪调控策略水平。
1. 学校情绪工作室的创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 教师职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也决定了教师是一个高情绪化的职业, “尽管我们可能熟悉教师在做什么和如何思考, 但很少知道他们在教学时是如何感受的”[7]。因此, 坦然承认和关注教师情绪问题, 关心并了解教师需求, 创建学校情绪工作室, 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缓解教师精神压力, 营造利于教师良好情绪发展的氛围, 是学校管理者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学校管理者要定期关注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师资力量, 力所能及地创建学校情绪工作室, 加强对教师情绪工作的重视与管理。首先, 学校情绪工作室应协同学校开设有关教师情绪理论与调控策略的课程, 加强教师对情绪理论知识的普及与深入理解, 并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调控措施。其次, 学校情绪工作室要与高校联合,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有关教师情绪及调控策略的进修与培训, 注重教师实地演练与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成功调控案例的展示与观摩, 使教师对如何运用情绪调控策略有全方位的感知, 从而提高教师对情绪调控策略的科学掌握与灵活运用。最后, 学校情绪工作室要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师情绪交流会, 鼓励教师克服心理障碍、抛开世俗眼光, 把困惑和不满说出来, 然后学校管理者在认真聆听、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帮助教师疏通不良情绪;建立教师情绪交流与宣泄论坛, 鼓励教师在虚拟的网络中分享教学经验和情绪调控手段, 同时以合理、正确的方式畅所欲言、表达观点, 释放精神压力, 让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 从而促进教师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进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2. 教师情绪认知的“专业化”
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认知过程, 而且是一项涉及人际互动的工作, 教师情绪作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心理健康, 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和对教师的评价。因此, 作为教师应充分重视自我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从我做起,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有意识并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的情绪调控策略不是对不良情绪简单粗暴的抑制, 而是要在充分准备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做到适时、适地、适量、适切的情绪选择与表现。
“解铃还需系铃人”, 教师不良情绪的调节主要还要依靠自身进行调控。首先, 要熟练掌握教材, 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锤炼语言表述能力, 更要全面扩宽自身的知识层面、灵活掌握并运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机智, 以应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突发状况。课堂上的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的执著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 教师不但要扮演好教书育人专职人员的角色, 更要积极转变为一名教学行动的研究者。其次, 要识别并适时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稳定且健康的情绪状态, 来源于个体对自身准确清醒的把握与认识。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有善于识别自己的情绪才能进行有效调控。格式塔学派非常注重“此时此刻”情绪的觉察, 一旦发现自己情绪不佳, 就应先中断目前的情绪状态, 冷静下来, 去感受和体会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而后根据情况适时地加以调整, 避免负面情绪继续恶化, 如及时提醒与告诫、离开情绪发生现场、转移注意等方法。最后, 教师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不仅可以理解为内省, 是一种元认知过程;也可看作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 从而改进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反思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富并提升教师情感素养的有效策略。因此,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避免消极情绪对反思的抑制与阻碍, 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和问题进行反思, 及时发现情绪情感问题, 深入探究其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并提高警惕规避类似状况的再次发生。
3.“共情”课堂文化的塑造
教师情绪的渲染性功能表明,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体验是相互作用的, 教师的情绪体验感染并影响着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情绪状态, 同时, 学生的情绪体验又反作用于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必然是情感性的,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人际关系质量对学习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8]。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 而是带有一定的筛选性的, 师生在情感上的介入、互动和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而学生对教师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是影响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热爱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塑造“共情”的课堂文化, 以积极愉悦的情绪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同样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学习, 到达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境界。
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彼此相通、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方面, 教师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可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利于学生听觉、视觉、思维的有机协调和机体潜能的最大化发挥;另一方面, 学生对教师积极情绪的效仿和回应, 不仅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 灵活驾驭课堂, 而且也有利于增加教师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共情”课堂文化的塑造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接受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关注并感知学生的情感情绪, 适时地调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且要与学生分享情感情绪体验, 以个人的情感魅力引导学生感知教师的情感情绪体验。首先, 教师要保持积极良好的正面情绪, 借助个人情绪感染力, 诸如, 动作、表情、眼神和语言等, 带动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要密切观察和认真感知学生的情绪, 根据学生此刻的情绪状态, 因势利导, 创设愉悦、振奋人心的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获得积极情绪情感体验,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情感情绪, 以情动情, 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 与学生达到“共情”。
参考文献
[1]缪榕楠.情感智力与教师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教育评论, 1994 (4) .
[2]Zembylas M..Teaching with emotion:a postmodern enactment.Michigan:Intercollege, Cyprus an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05.
[3][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 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4]孔冬梅.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教学与管理, 2009 (7) .
[5]Jeffrey, B.&Woods, P.Feeling deprofessionalised: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motions during an OFSTED inspection.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1996, 26 (3) .
[6]Bar-On, R.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EQ-i) :Technical manual[M].Toronto:Multi-Health Systems, 1997.
[7]Hargreaves, A.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s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London:Cassell, 1994.
幼儿消极情绪种类
1.暴怒
暴怒是幼儿比较容易产生的情绪,当幼儿的要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他便会出现尖叫、哭闹、打人踢人、撕扯衣服等举动。当幼儿暴怒发作时,其行为往往无法阻止,直到幼儿的要求被满足或无人理睬时方才停止。
当孩子产生暴怒情绪时,强行阻止只能让孩子的情绪无处表达,应该要求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尽可能说出自己生气的原因。有时,孩子并不能准确说出原因,家长或老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帮助孩子回想生气的理由,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鼓励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想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紧张和不安,年纪越小的幼儿越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最常接触的便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过分紧张、多汗、尿频等也是幼儿比较严重的焦虑症状。
当孩子因为焦虑而出现悲伤的情绪时,成人无须过多干预,只要坐在孩子身边,靠着孩子或者抱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怀和理解,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机会。要让孩子明白,哭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是人的正常情绪。
3.恐惧
恐惧是幼儿比较容易发生的另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对动物、水电、天气、某种职业的人一种莫名的恐惧。一些恐惧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渐消退,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有些幼儿到了一定的年龄,还存在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心理,应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不知道害怕就很容易遇到危险,如果恐惧过多就会影响正常生活。要想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就要理解孩子的恐惧,耐心倾听孩子的谈话,找到困扰孩子、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在孩提时代,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恐惧心理,关键是家长要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恐惧的阴影,减少恐惧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幼儿消极情绪指导策略
教育部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对于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对策,帮助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
1.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周围人尤其是成人的影响,要想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教师必须树立榜样。每天早晨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用亲切的态度和孩子打招呼,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好感。长此以往,孩子置身于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可以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除此以外,教师的关心也是让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随时关心孩子的情况,当孩子身体不适或受了委屈时,一定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千万不能让孩子对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营造轻松友好的环境
幼儿的情绪是受周围环境支配的,轻松愉快的环境更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环境主要分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生活环境主要是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布置内容一定要温馨有趣,能够激发幼儿努力做好每件事的愿望。比如,设置表扬栏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表扬激励的手段,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改正缺点。环境布置要经常更换,这样才能保持对孩子的吸引力。要想营造友好互助的心理环境,教师可以选择团结友爱的教材,或多开展以合作形式进行的活动,以此增强孩子对集体的热爱。
3.帮助幼儿宣泄消极情绪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有消极情绪。对待消极情绪,教师不能要求孩子一味压制自己,而是帮助孩子以不伤害他人和自己为前提,将消极情绪表达出来。当孩子出现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诉说内心想法的机会,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说出来”,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与孩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的幼儿,可以用绘画、游戏等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情绪不仅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幼儿情绪进行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我们肩上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寻找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工作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尽最大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保护伞。
【编辑:吴万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情绪是不稳定的,明白情绪是可以主观调控的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能力目标:1、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2、形成自我调控、自我控制的习惯
情感目标:1、懂得调控自己情绪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合理调控情绪,让自己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
3、学会观注他人的情绪,尊重他人,适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调控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调控情绪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 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三国演义》中周瑜是怎么死的?(被气死)设问:
1、周瑜是怎么死的? (气死的)
2、他为什么会被气死?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引导)
人有七情六欲,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就不会被人气死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意、不如意),因此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做情绪的奴隶,听任情绪的摆布,我们应该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用理智的`力量控制情绪,用适当方式来转移、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学会调控情绪(板书)
(一)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板书)
活动1: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讨论: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要想积极地对待生活,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另外,生活的视角也需要调整。人的眼睛就像是一部摄像机,随时拍摄生活的各个场面,如果不调整“拍摄”的视角,总是悲观地盯着生活中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就会感到烦躁、忧愁、焦虑,许多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你能够关注生活中积极的、美好的一面,你就会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使你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排解不良情绪(板书)
活动二:模拟情景:李伟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板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李伟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李伟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李伟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李伟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总结:初中生的情绪特点: 不稳定性、强烈性、自控能力差
活动三:学生看教材上65页的故事,讨论:不良情绪对人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有什么消极影响?
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这不仅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影响人际交往。甚至有些初中生不能摆脱情绪的干扰,凭着一时的冲动,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
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情绪进行调节。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教师总结即可。(学生谈的方法多集中在前两种)
活动四:出谋划策
请你给下面的同学出主意,开处方,帮助他们调控情绪。(见课本P66)
老师总结:我们同学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转移话题、改变环境,我们把他们叫做:转移注意力。在适合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写日记,我们把他们叫做:合理发泄法。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我们把他们叫做:理智控制法。
具体介绍各方法的含义和方式
1、注意转移法: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改变注意焦点;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改变环境,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郊游或散步……
2、合理发泄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方式宣泄出来。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运动; 放声歌唱或大叫;
听听音乐; 发发牢骚; 写写日记;
声声吁叹……
3、理智控制法:
人都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应调动自己理智的闸门,去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愉悦起来。
(1)自我暗示:
(学生活动):1.考试时很紧张,这时我会_______。
2.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刚要发怒,我会_______。
3.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_______。
这些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不良情绪,这种方法就是自我暗示,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调节。
(2)自我激励:
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约束、激励自己,使自己获得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像林则徐的“制怒”条幅,时刻提醒自己。
(3)心理换位:
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消除一些不良情绪。我们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4)升华法:
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采取的有益行为,产生积极情绪。战国时期孙膑被砍去双脚后,怒而发愤,写出《孙膑兵法》,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完成《史记》,贝多芬再遭受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三)、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我们已经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了,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我们发泄情绪,调适情绪要注意场合了?下面看看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中午,期中考试成绩发下来了,李晔考得很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他心里非常难过,也很懊恼。 邻座王强考得不错,他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同学说:“我妈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的《网球王子》光碟,到时候,我借给你们看。” 张亮听到这话,一声不响地走出教室……
王强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
你能想象当时李晔的心情吗?
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运用一些方法调控情绪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老师归纳: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不同、遭遇不同的事情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受,但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最好能考虑场合和他人的感受,否则有可能引起不尊重甚至伤害他人的情况。
老师总结:表面上情绪似乎是个人情感,其实不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而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情绪表达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常,喜怒有度,这是我们调控情绪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对别人的情绪给与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那么,我们的喜悦将加倍,而痛苦会减半,同学们的情谊也将更加深厚。
三、课堂达标:练兵场
连连看:(请同学讲)
1、当你面对他人的批评时 G、不要内疚,要记取“吃一堑,长一智”
2、当你和家人有误会时 B、不要难过,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3、当你做错事时 C、不要委屈,要提醒自己“闻过则喜”
4、当你对他人表现不满时 D.不要愤怒,要选择“得饶人处且饶人”
5、当有人对你不满时 E、不要生气,要自勉“走自己的
6、当你对新环境不适应时 F.不要焦虑,要相信“人最终会战胜环境”
7、当你和同学有矛盾时 A.不要伤心,要懂得“矛盾无时不有”
在什么场合下应该有什么情绪?
教室 (1)手舞足蹈 (2)大声喊叫 (3)静心专注联
欢会上 (1)积极参与 (2)漠不关心 (3)显示自我
追悼会上 (1)高声喧哗 (2)身着艳丽服饰 (3)沉痛哀悼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是复习上节内容: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各是什么?
第二步,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标注重点。
自学指导内容:1、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来控制情绪。3、为什么要调控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4、情绪有什么特性?
第三步,合作探究,给出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做当堂检测题。
课后反思如下:
一、在讲解过调节情绪的 方法后 ,我及时出示了两个情景:1、李明和同学吵了一架,很生气;2、我被别人误解了,心里很委屈。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帮助这两个同学调节情绪,这样能够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学生的回答并不积极,很少有人举手,反思过后,我觉得这里应该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一下,毕竟教材上的书面语学生还不是太会运用的,讨论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节省的。
二、讲解情绪的特性时,我给出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李明气哼哼的从外面走进来,扔掉手里的书,踢得自己的凳子震天响,原来他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同学们批评他,他还说:“这是我自己的事儿,你管得着吗?”他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我们发泄情绪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从而引出情绪的特性: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这是可取的,这里应该再适时的点出“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采取了南北排比赛的方法,倒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还是有欠缺,如果,增加加分机制的话,效果会更好,比如从一开始复习,就开始比赛,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获胜的一排整体加分,这是否会让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呢?下一个班级开始尝试一下!
四、由于自己的声音偏低,激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举手不积极,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激情投入,更多的引导、鼓励、关注3、4号学生,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会调控情绪》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中的第二框题。通过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的学习,在学生已了解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及其他很多复杂的丰富多样的情绪的基础上,本框题要求学生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可以用各种方法排解不良情绪,在调适自己情绪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人。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这一框内容也是第六课的教学重点。从知识结构来看“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的内容在本课具有总结作用,是承接了第一框题中,“什么是情绪?”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情绪需要调适?”解决了“怎么调控情绪?”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升华了个人在情绪表达上的道德要求——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情绪的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使得不少初中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使他们不能专心于学习,影响他们生活和人际关系。很多学生会发现:为什么现在老是觉得自己心情不是很好?好多烦心事一直缠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不能安心学习,我该怎么办?等问题。所以,学会调控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是他们较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到了初中,由于学习上难度的加大,人际交往圈的扩大,老师的要求提高,有些学生渐渐产生烦躁、焦虑、不安乃至厌学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亟需一个“出口”,很多琐碎的小事都能成为发生口角、打架、斗殴的导火线。这就需要老师恰当地引导,使他们认识到,青少年的情绪亟需调控,要掌握一些克服消极、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免伤害他人。并学会关爱他人的情绪感受,以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在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新教改理念,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取材于学生,创建情景案例,设置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反思自己,并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中去认识情绪需要调控及掌握排解不良情绪方法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心灵互动,为自己的情绪找个释放的“出口”,同时也检验了学 生能否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举两得。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活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富有启发性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培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获知、体验、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初中生活情绪特点,明白情绪可以而且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2)明确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 2)逐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恰当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情绪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初中生的情绪易冲动、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合理排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本课重中之重。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前对学生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用倾诉、听音乐、运动、哭等方法来调控情绪,但是在运用上有误区,而且有意识地用理智调控法较少。所以教学重点是恰当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方法上侧重理智调控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如何去鼓舞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又将如何去鼓舞人?”所以充沛的情绪和情感, 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当前,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 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 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是不行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教学过程, 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 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 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首先, 教师教学中应满怀激情, 真正用情去讲授, 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 两眼无神, 学生也会情绪低落甚至睡眼朦胧, 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那么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精神振奋, 满怀激情, 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情绪的感染, 情绪高涨, 思路清晰, 学习主动积极, 思维活跃, 那么学习效率将明显提高, 课堂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其次,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它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具体体现。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 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 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有一节课堂上, 我正讲着课呢, 竟发现王娟趴在座位上哭出了声, 究其原因是上一节课挨了批评, 还没调整好情绪正伤心呢。这时, 我停了下来, 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 一个国王贪图享乐, 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快乐”, 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 问其原因, 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 直到有一天, 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一会,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王娟也止住了哭声。我对同学们说:“在成长的历程中, 当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夸奖时, 我们会非常高兴;学习遇到困难时, 会感到忧愁;遇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 会感到愤怒。情绪就像‘神奇果’, 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 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同学们, 我们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自此以后, 带“情绪”上课的学生再也没见一个。
再次, 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 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我们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古代文化瑰宝、现代科技进步;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将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哀、惧发生共鸣, 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最后,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 可以为教学增色添彩,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 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 也可以将那种矛盾型的“突发事件”化为“利导”。一次, 见两学生为一张试卷而打起架来了, 这时, 我佯装喊道:“哎哟, 真痛。”同学们见此, 便大笑起来, 连那两个打架的同学都停手笑起来。接着, 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 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 说家里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 与邻居发生纠纷, 要他利用职权, 疏通关系, 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 坦然一笑, 挥笔写了一封回信, 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 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 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成为美谈。同学们被这博大的胸怀所感, 此后, 班里再也没有发生争东西的事。在这种类似的事中, 我庆幸自己做得真好, 没有生气, 没有发火, 而是巧妙地处理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化弊为利, 为我所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控;快乐;人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基础,还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个体只有自觉调控好自身情绪,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一、情绪调控的涵义
人们对情绪调控存在以下两种常见错误认识:一种将之等同于对情绪的一味压抑;另一种则主张想发则发,无须任何克制。但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忍气吞声,有泪往肚里咽的人由于过度克制自己的情绪,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得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生活经验则告诉我们,坏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总经理训斥了一名职员;职员无奈,便转而训斥他的下属;下属窝火,回家后莫名其妙地把气撒在妻子的身上;妻子气极,便把受到的委屈一古脑儿发泄在儿子身上,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恼怒之际,飞起一脚踢向小狗;小狗疼得乱窜,发疯似地冲出门乱咬,正好咬伤从这路过的总经理。
情绪调控指个体以心理学知识原理为指导,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处于良好情绪状态的活动或过程。所谓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指以适当的方式来抒发情绪,一味忍而不发固然不好,而不加丝毫克制、随意乱发也终将害人害己。所谓良好情绪状态,总体上表现为正性情绪体验多于负性情绪体验。譬如快乐,一个人天天快乐且时时快乐是不可能的,也可能是一种病态,但天天都有快乐时,快乐多于不快乐时则完全可能,这也是快乐人生的重要特征。
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一)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即平常所说的心情。从发生的强度来看,微弱而平稳;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少则几天,多则数年;从影响的范围来看,具有非定向的弥散性,不只是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的整个生活都带上它的色彩。
从反映的角度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特点,往往随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情绪不佳时,出去走走有助于摆脱它,譬如散散步、旅行、听相声、探亲访友等;或专注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喜欢做的事;甚至主动去回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往事。此外,有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譬如高兴就可由发笑而生。笑被喻为“精神上的消毒剂。”可以使人抒发健康的感情,消除神经紧张,驱散愁闷,忘记不幸,减轻精神压力等。因此,我们要学会经常笑,发自内心地笑,真诚自然地笑,大方开怀地畅笑。形成心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人的心境不是由这些因素机械决定的,而是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格特征等密切相关。因此,个体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以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个体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佳情绪,相信任何情绪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以避免注意聚焦的放大效应。
(二)控制消极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控力的情绪状态。处于激情中的人往往有一种情不自禁、身不由己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消极的激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使得不少人因一时冲动失去理智,一失足成千古恨。
控制消极激情的根本方法是加强自身涵养,拓宽心理容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气量。气量大的人在经受较强刺激时也不会轻易产生消极的激情,气量小的人则不然。当然,掌握一套操作手段也是完全必要的。以控制愤怒为例,首先要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爆发的愤怒情绪,绝大多数都是由一些寻常小事引起,并不值得为之大为光火。怒气刚发生时,及时制怒比较有效,可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个圈,或从一默念到十,用拇指指尖用力按另一只手的合谷或内关穴等。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延迟怒气爆发的时间有助于把我们重新拉回冷静、理智的状态。当怒气有所消退时,可尝试采用某些劝诫语来暗示提醒自己,譬如“愤怒都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发怒是无能的表现,既伤自己,又伤别人,还于事无补”、“发怒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如果你有随身携带镜子的习惯,生气时可拿出来照一照,看看自己的脸有多丑,有多难看,然后努力拿出笑容,看看是不是很悦目。
(三)减少消极的应激反应
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作用于人体,通过心理、心理——生理中介机制的作用后会产生各种反应。一般情况下,应激更易导致消极的反应,如过度焦虑、紧张、绝望,认识能力降低,脱离与社会接触,物质滥用,放弃承担社会责任,甚至导致各种应激相关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如何减少消极的应激反应呢?实践表明,事先的演练是有效手段,如军人的实战训练、民兵的防空演习、学生的模拟考试等。由于认知因素影响着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否及强弱程度,因此,个体要重建安全感,增强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认知评价。此外,还要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在必要时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或调节由应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或改变应激引起的问题,或者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暂时选择回避等。
三、拥有快乐的人生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都脱不开计较,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性情。周国平先生套孔子的句式说:“至人喻于情。”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实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一来就可以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拥有快乐的人生。具体讲,个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明确的目标
一个病人曾经说过:“原本我很正常,直到我有时间开始胡思乱想,才得上了病。”有人把百无聊赖妙解为一百次无聊可以把人变成一个无赖。照我看来,缺乏目标,成天无所事事也可能诱发很多的情绪疾病。目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有目标才能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做到心有所恃,情有所依。目标越明确,行动越自觉,自觉的行动才能导致好的结果。光有远大的目标还不行,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群,使自己时时有事做,时时都能体验成功,这样就能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减少不良情绪的滋生。
(二)朝着目标全力以赴
目标确立后,朝着目标全力以赴是调整身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使人变得专注、忙碌而充实,同时也有利于目标的顺利实现,而目标的顺利实现自然导致快乐的产生。“工作疗法”的理论早已证明,劳动和药剂有同样的疗效,保持忙碌是精神病患者最好的麻醉剂。当一个人处于专注、忙碌和充实的状态时,他的血液更加流畅,头脑更加灵活、生命力也变得更加强韧。由于没有时间去想各种烦心事,烦恼自然一扫而光。随着目标的不断实现,个体可以无数次地激发起正面的情绪,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体验到健康、快乐和幸福。
(三)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剂,它使得人们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直接获得回报,从而既享受过程,又享受结果。工作是解除病痛的良方,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情绪诱发病。一个人干什么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工作。认为干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一定会很快乐,不过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事实上,任何工作总是存在让人疲惫,让人痛苦的地方。只有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才不会以工作为苦事,时刻保持愉悦心情,提高活动的效率。
(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心灵的境界
现代人情绪不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要成功地化解这些压力,个体必须通过终身不间断、持之以恒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是个人求胜之门,也是个体保持情绪健康的根本方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学习,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工作之余进行严肃的阅读和思考还是学习。我们既要学那些明显有用的东西,也要学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譬如哲学、艺术等,看似无用,其实大有用处。可以提升我们心灵的境界,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存根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张鹤编著.和焦虑保持距离:情绪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姜俊红主编.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5]周国平著.在义与利之外[A]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