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照亮学生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点燃激情照亮学生(精选8篇)

点燃激情照亮学生 篇1

魏书生曾这样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初为人师时,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立志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为此,我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积极管理班级的每一件事,可以说是朝踏晨曦晚沐霞,但一学期下来,学生成绩并不突出。我暗暗反思,意识到:仅靠教师热情的“授”,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受”。学生成绩的提高来源于自信,学生的自信源于教师的关爱。只有捧着一颗爱心献给学生,才能和学生的灵魂激烈的碰撞,并产生灿烂的火花。

一、给学生一片爱心

“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细微中见真情

“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应是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问题!全班四十多个学生,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除了突发性的需要我亲自领着去看病买药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会对带病坚持上课的学生给予温暖的问候。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像和煦的春风,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学生为此会对老师更感激、更信任、也更听老师的话。

其次,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教会学生学习。

其次: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极易波动,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观,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第一:教会学生“感激”。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中给予的宠爱过多,身上多多少少有些“骄横”。这种“骄横”对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起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教会学生“感激”,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多一些关爱,他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开学初,我在第一次班会上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每天都在小本子上至少积累一条值得自己对老师或同学感谢的事情。然后,到月末的班会上,把记录的值得感谢的事情拿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很多同学都写到:感谢同学借给自己书写工具,感谢老师辅导作业等。作为班主任,我也参加到全班同学中,并读了我积累的感谢内容:“某月某日,谢谢张云同学帮老师发作业本(他不是课代表);某月某日,自习课很安静,谢谢同学们的自觉性„„”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谢意的意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鼓励同学们去感谢身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并且把汪国真的一首诗歌——《感谢》送给了同学们: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这样的活动带给了我一个团结友爱、力争上游的班集体,而我的学生也在无数次的“感激”中更好地学会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第二、教会学生“宽容”。

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小磨擦。有时甚至导致打架斗殴现象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进行宽容教育。

首先,教师率先垂范,宽容学生的过错。在学生出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可以说,宽容正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及对学生一片爱心的体现。

其次,应让学生学会宽容。有一次,班里两位男生因为一张纸发生口角,班长管理无效,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一张纸起**,自问值得不值得?同学之间重友谊,千张纸算什么?”随后我给同学们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并告诉他们:“大家在一起读书,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份友情。同学之间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怎么办?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心变得像海洋般宽阔。当你活到五六十岁时,回忆往事,你曾因一张纸与同学吵过架,你会作何感想呢?”那两位男生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

二、规范学生行为,优化班级管理。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成为优秀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应刚柔相济、严慈相加,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严”也是一种爱。我认为,在规范学生行为,优化班级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良好的班委带动、管理学生

我们知道,班级事物纷繁芜杂,如果什么事情都靠班主任亲躬,班主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会出现“丢了西瓜,拣起芝麻”的笑话,要想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必须培养优秀班干部。那么怎样培养呢?

第一: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必须品学兼优,且敢作敢当。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信服,也才有能力帮老师做好大量的工作。

班主任要充分放权给班干部。告诉全班同学,班干部的身份就是副班主任,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级事物他们有权全权负责处理。当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应维护班干部的形象。当然,私下里,可以找班干部谈心,告诉他们注意工作的方法。

第二,下大力气引导班干部学会管理工作。对每届班干部,我总会告诉他们:“作为班干部,不能单靠手中的权力去管理,要让同学们从心里服你。”“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特别是应以身作则,并懂得关心、体贴、帮助其他同学。要有甘心吃亏的觉悟,明白奉献爱心,受益的不仅仅是别人,自己的能力也可得到提升。

其次:量化的分数激励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开学之初,就制定各项赋分细则,向全班同学公布,对全班同学的德、勤、绩、能进行量化评估。设立岗位明星制,改变过去那种“评优是少数,年年都不变”的传统模式,让人人都有评优的机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多种奖项,如:“每日一星”、“每周一星”,还有“生活服务之星”、“艺体之星”、“爱心之星”等各种荣誉。不选举,更不随意指定,完全按积分名次往下排。这样,既防止了学生的私心——在选举中拉帮结派,又体现老师的公正,同时,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这种量化评估是全方位的,不唯成绩的,就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长处,从不同的方面努力。从而促使班内形成团结、向上、健康、进取的优良班风。

点燃激情照亮学生 篇2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光热爱学生还不够,还必须充满激情,能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就像是一团火,不光自己能够燃烧,还要点燃和照亮学生。教师的激情是教学灵性的展现,缺失了灵性,教学就会显得僵死而没有生机。教师的激情能感染学生,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所以,如何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并配上音乐,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让学生聆听欣赏,使学生沉浸在美景之中。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的潜能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也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学生也在愉悦快乐的课堂中学习着,收获着知识的点滴。

二、潜心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文本

讲授前就应形成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找寻、挖掘语文知识点,突破课文重难点,把握文体特点,把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基础知识点熟记于心,熟知学情,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三、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让学生唱“主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朗读、默读、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激发学生读文的无限乐趣,进而为写作进行铺垫。让他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思索问题,在精读中训练思维,在速读中提高效率,在写作中拓展思路,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载体,体会到“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首先教学生学习描写春天的景色这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画出描写春天的总括句,具体描写春天的语句,然后指导学生归纳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用了“总—分”的方法,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按“总—分”的描写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秋天和冬天的不同景色,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描写方法。鼓励学生可以运用“总—分—总”的方法练习作、学习类似的课文。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语如号角,振奋学生的心;评语如春雨,丝丝润心田;评语如和风,拂散孩子的愁。评价学生的语言要亲切、贴切、到位、生动,有激励性。态度和蔼,有亲和力,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那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兴趣中学。例如,在学生齐声朗读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后,读得很流利、很投入,有情感,我对学生说:““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学生听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如,课堂上,我经常会跷起大拇指,或鼓掌,或摸摸学生的头,或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雪景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正好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于是我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飘洒的雪花亲自来感谢你了!”说着,学生也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真正的教育正是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篇3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光热爱学生还不够,还必须充满激情,能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就像是一团火,不光自己能够燃烧,还要点燃和照亮学生。教师的激情是教学灵性的展现,缺失了灵性,教学就会显得僵死而没有生机。教师的激情能感染学生,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所以,如何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并配上音乐,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让学生聆听欣赏,使学生沉浸在美景之中。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的潜能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也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学生也在愉悦快乐的课堂中学习着,收获着知识的点滴。

二、潜心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文本

讲授前就应形成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找寻、挖掘语文知识点,突破课文重难点,把握文体特点,把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基础知识点熟记于心,熟知学情,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三、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让学生唱“主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朗读、默读、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激发学生读文的无限乐趣,进而为写作进行铺垫。让他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思索问题,在精读中训练思维,在速读中提高效率,在写作中拓展思路,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载体,体会到“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首先教学生学习描写春天的景色这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画出描写春天的总括句,具体描写春天的语句,然后指导学生归纳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用了“总—分”的方法,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按“总—分”的描写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秋天和冬天的不同景色,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描写方法。鼓励学生可以运用“总—分—总”的方法练习作、学习类似的课文。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语如号角,振奋学生的心;评语如春雨,丝丝润心田;评语如和风,拂散孩子的愁。评价学生的语言要亲切、贴切、到位、生动,有激励性。态度和蔼,有亲和力,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那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兴趣中学。例如,在学生齐声朗读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后,读得很流利、很投入,有情感,我对学生说:“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学生听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如,课堂上,我经常会跷起大拇指,或鼓掌,或摸摸学生的头,或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雪景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正好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于是我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飘洒的雪花亲自来感谢你了!”说着,学生也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真正的教育正是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通过此次远程听课,作为一位从教近30年的教师,我深感自身的知识薄弱。教师要想让学生始终都保持上课的新鲜感,就不能墨守成规,老调重弹,而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不断探索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从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从知识储备、教学理念更新、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多下功夫;从深入挖掘研究教材做起,精准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突破教材难点的最有效的方法;从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组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做起,潜心钻研,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准备,真情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优秀的国文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得以体现。

点燃激情照亮学生 篇4

上高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党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史,我才蓦然发现,**前的中国原来真是如此的动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心是如此剧烈。我终于明白,先辈们为什么可以为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共产主义信仰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对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幸福”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为人民谋幸福”,多少年来一直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年代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不息。从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在风雨如磐中,将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燃起,到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共产主义信仰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人民谋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佛山人民的骄傲----易新群,用患病的身躯将爱遍洒给山区的孩子。“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新疆美丽的伊犁盆地,有一个女军官,远离亲人,远离故乡,二十年来将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边疆人民,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张惠芳。虽然身为一名边塞护士,为了解除边疆人民的身体痛苦,张惠芳在边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与丈夫和孩子分隔两地,为边疆的病人打针喂药,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怀在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1995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痛苦压得她泪雨滂沱,然而,一想到党对自己多年的教育,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泪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走廊。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确,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暂的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远离亲人的边疆,二十年如一日,为边疆的人民重复着那几乎是枯燥无味的工作,没有信仰的激励行吗?正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信仰激励着她二十年来默默地耕耘,正是这盏信仰的明灯照耀着她在边疆的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这也仅仅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个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耀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险阻,走过了辉煌的**。

**风雨兼程,**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青少年,我们在缅怀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时,“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我们深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祖国是一座大厦,我愿做一名工人,如果祖国是一个花园,我愿做一名园丁,用我小小的身躯,竭尽我的所能为她添砖加瓦,浇水培土。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或许也很苦,但我愿拿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执着地走下去。

点燃激情放飞梦想演讲稿

【点燃激情放飞梦想演讲稿范文一】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上讲台,面对评委老师,面对亲爱的同学们,喊出我心中压抑许久的期盼,我成功了,我梦圆了。那有缘无份的渴望让我等的太久太久,那擦肩而过的机遇让我寻觅的太苦太苦,那超越自我的挑战,让我一次次坚持,今天我再没有生不逢时的遗憾,终于站在这个舞台讲述自己的演讲梦。

小时候我有梦,疼我的姥姥得了脑血栓,我想长大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少年时代我有梦,当一名教师,面对三尺黑板,以亲切的话语朗诵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现在我有梦,啥时候能去掉家门口臭气熏天和我一起长大的的垃圾场?县委县政府下决心给老百姓办好事,党的群众路线在三线三边的治理中改天换地了,现如今变成了游乐场。今天我有梦,就是能够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站在台上,讲述追梦人的酸甜苦辣。

怎能忘记?我上幼儿园,放学回到家里,爬上茶几,学着老师在台上讲话手舞足蹈把小鱼缸打烂了,爸爸一巴掌把我从台上打到地上,怎能忘记,上小学的时候

每当星期一升国旗,我们举起小手宣誓,学生代表上台讲话,我多么的渴望有一天我也能走上去,讲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幸福的故事,小学三年级我舅舅参加演讲比赛在省里得了特等奖对我生命最大的震撼,我骄傲着自豪着。他演讲的内容是《黄河故道话沧桑》我梦里都笑醒了,我等待和渴望和他一样,这一天的到来。

点燃理论之光 照亮美好未来 篇5

近日,期待已久的《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出版了。捧读这本书,深深感到它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观照,不仅沁人心脾,解渴畅快,更能知事明理,激发斗志。

一是聚焦问题,关注民生。问题是时代之声,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不关注现实问题、民生问题的理论,即使体系宏大、用心良苦,也很难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兴趣和真切回应。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对八个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这些问题是通过深入调研挑选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紧贴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着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比如收入差距如何缩小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答记者问时,明确将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列为任期内要做的五大难事之一。有些问题,在往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也谈过,如房价高、看病难、教育公平、反腐倡廉等问题,但每一年谈及这些问题都加入了政府的新政策、各界的新声音、老百姓的新盼望、各方面的新数据,做到了精神一贯,与时俱进,常谈常新,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发展的时代精神。

二是风格清新,通俗易懂。就像“面对面”这三个字,《理论热点面对面》没有拒人千里,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晦涩之气,就是谈心、聊天,有观点,有实例,有数据,篇幅不长,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用老百姓的视角和老百姓的语言谈老百姓的事。“一套房子压垮一个中产”是老百姓的街谈巷议,“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是老百姓的顺口溜,“作业当堂清,书包不回家;我们快乐学,个个顶呱呱”是童谣,“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鸟巢一代”、“世博会上的小白菜”是网络热词,读来亲切自然,畅快淋漓。不像有些理论文章,论述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让人摸不着头脑,望而却步。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号召要改文风,应该说,《理论热点面对面》在推动文风改进上作了很好的探索。该书构思精巧,编排新颖,题目形象生动,正文基本每页都配有鲜活的图片,正文以外有“深度解读”、“政策传真”、“专家点评”、“权威声音”、“百姓心声”等卡片式的小栏目,有数据翔实的图标和示意图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是析事明理,增强信心。该书勇于和善于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不回避、不淡化、不跑偏,在立场上站稳了脚跟、在襟怀上体现了诚意。该书涉及的八个问题是民生大问题,也是社会大难题,背景、原因复杂,说清楚、说明白不容易,而它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实例与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把唯物辩证法贯穿全书,把党的方针政策、客观现实和老百姓的呼声诉求融为一体,把问题的原因、解决的对策和光明的前景化为一炉,不仅弄清了“怎么看”,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也明确了“怎么办”,解决了方法途径问题,充分展现了理论的力量和活力、思辨的深度和精妙,反映了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让广大群众值得信赖、看到诚意、见到希望、坚定信心。阅读此书,可以加深对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国情,可以加深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它启示我们,身处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绩,不能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辩证看,务实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奋斗、奋斗、再奋斗!

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篇6

这沧海一粟,乘风破浪 寻找心中的彼岸

也许在风平浪静中有过低迷 也许在电闪雷鸣中有过彷徨 也许有过很多也许 可是在月朗星明的夜晚 没有孤寂 没有恐慌 没有放弃

最后大家要拥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凡事才有可能,因为有了梦想,你才会去坚持,因为有了梦想,你才会去拼搏。一旦有了梦想,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在它的指引下,坚持不懈,直到实现梦想

无论是你,是他,还是我,当我们走进这个纷繁的世界时,心中都藏着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立下坚定的信念,我们有着不屈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当我们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梦想之路又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遥远。在广袤的市场上我们能感受到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然而,异乡的举目无亲,让我们茫然而不知所措;初来乍到的无知,让我们深深的感受着这个社会舞台的多姿与无奈;开发市场的艰辛,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是销售。

在梦想开始的路上,我们忘不了早出晚归匆忙的身影,忘不了手拿食物,边走边吃赶路搭车的场景,更忘不了自己身背行囊,一次次拜访,一次次被拒绝的心灰意冷。然而,我们也忘不了拿下订单时的欢欣喜悦,忘不了大批发货时的激动与豪情,更忘不了市场将要被自己逐渐打开时的自信与稳重……在销售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忘不了,他包含着太多的辛苦与心酸,还有着苦尽甘来的甘甜之美。

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梦想,有着不屈的意志,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绝不会放弃,更不会抛弃,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有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梦,而这个梦是需要坚韧和不懈的努力。

我们为我们的梦想已经开始上路,已经走在路上,在这个路上将有更多的沟壑与荆棘在等待着我们,也有着更大的收获在等着我们。

一首歌词《在路上》让我们细细的品味:

那一天我不得以上路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让我们大声的去朗诵并深深的体味这句蕴含真理的古语吧。

放飞你的梦想,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心,满腹的豪情,永不退缩的信念,去迎接挑战!

回首“昨天”,畅谈“今天”。你做好准备吗?让我们共同装扮这个纷繁多彩的世界,背起沉重的行囊,抛弃贫苦,走向成功富裕的道路。“昨天”的面貌是死气沉沉,而今天的面貌是焕然一新,这两者比较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作文网 home.sanwen8.cn 我,有时听奶奶讲起那个时代的故事。农民们过着贫困的生活,吃的是“窝窝头”。有一次,闹灾荒,人人饿得头晕目眩,善良的人啊!用慈悲的心想想。看!大人、孩子,只好到山沟里挖野菜来充饥。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她,是她,竟然用鲜血止住孩子哭声。哎!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不禁热泪盈眶。那时住的是土房,穿的衣服破烂不堪。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家在发展,人民在发展!看!人们热情奔放,欣慰的笑,幸福的泪珠树立起永恒不变的信____“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今,家家户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建起一座座新房子。在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的指引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致富路上奋斗,播撒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聪明的人,大胆设想一下,“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地球村”会发展成什么形式呢?这只是每个人的心声罢了。坚信的是,“地球村”会逐步发展成为高地位,高待遇,高环保纯绿色境界。作文

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画卷。改革开放应顺应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放飞梦想,抛弃顾虑,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团结互助,开拓创新,营造奇迹的未来!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家实现“上学不交费,种地不交税”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对残疾的孩子,更是有特殊的照顾,而且还实现“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医疗保障政策„„”这足以体现中国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前方,她,是她!在拼搏,在走向富强之路,人们精神更加昂扬,更加抖擞,更加充满活力。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极力拼搏!汗水的洗礼,英勇无畏,挥洒血雨战斗在前线,不怕吃苦,哪怕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今,他们永远离开人间,离开我们,给华夏儿女换来这幸福温馨安定的生活,您值得青少年连声称赞,您令无数孩子可歌可泣,您们那视死如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使每个孩子牢记心头,感染一代代华夏炎黄子孙,传承着你我之间永常青的灵魂!同时,激励着“祖国未来的花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信自己,冲破一切,“有勇气,就有奇迹”,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今天”有喜也有忧,可喜可贺的是,中国飞黄腾达了!这时,北京沸腾了!华人世界沸腾了!原来是北京申奥成功这一壮举登上“炫丽的舞台”,完成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啊!“鸟巢”孵化中华奥运梦想!这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这是改革开放的雄壮赞歌。科学也飞速发展!看!“嫦娥一号”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奔向月球,这是一次探月的完美之旅,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奔月梦想,走向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民族迈出沉重而伟大一步,终于取得圆满成功。听!中国人民在欢呼,在呐喊,在为此助威!

“忧”的是汶川发生一次8级大地震,这给中华民族肩上压上一个无比沉重的“担子”,万幸的是,人间有爱,民族发达,经济来源充足,再加上“胡锦涛”主席的正确领导,“温家宝”总理的英明指挥,日夜奔波在救援前线,亲切的问候,唤起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斗志,终于躲过这次“黑色”袭击。

但,不幸中的不幸是,谁知背后的一场“金融危机”的“黑色”风暴又席卷而来,拉开了序幕。从此刻起,从现在起,我要插上放飞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中华文化之精华,面对着改革的今天,要在学习中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力争一流,创造奇迹,冲向成功的彼岸。

漫步在大自然清新的空间,远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我感到,新年的脚步近了。一刹那,过去的点点滴滴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那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一年就这样流逝了,那春夏秋冬一个轮回依旧循序进行,不能忘却,那留给我太多的2009.过去的365日,如同一杯香浓的咖啡,有几分苦涩,却又温暖心田。我仔细品味着2009的硕果,有酸,有甜,有苦,也有涩。春华在蓬勃中,绚烂开放;碧荷在绿野中,翩翩飘舞;枫叶在秋风中,轻轻拂过;瑞雪在和风中,缓缓落下。“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间老人匆忙的步伐,让我们还来不及向2009告别,就迎来了2010,这一崭新的篇章。

2010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为此树立无数个理想,可以视作一名成绩优秀的“十佳”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社会小公民。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它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就足矣了。英国的史蒂文生曾经说过:“理想是永久的喜悦,它向人们拥有的土地那样,每年有收益,是取之不尽的可靠财产。”是啊,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荫。树立了理想,并不懈的奋斗,就是丰硕的收获。让我们信心百倍、整装待发的相信的目的地出发吧!

伴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预示着我要以另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伴随着清脆的爆竹声,把以前的一切污秽统统擦去。迎来的是今天更加阳光、更加灿烂的自我。我要在新的一年里创下辉煌!

钟表滴滴嗒嗒的走着,一步一步,优雅而平和,我在人生的路途上前行,它默默地记录我走过的里程碑--光阴,也许旅途中有荆棘,也许有迷茫,也许还有悔过,但如果同时间一样,一步一步都那么优雅平和,那么稳健自信,就会推开迷雾,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会念逝去的一年,从中汲取精华;我憧憬未来,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人生如诗,时光便是其中翩翩的佳句;人生如花,时光便是其中多姿多彩的风情。我不痴想今年会有好运,但祈祷让时间渗透汗水,光阴不可蹉跎!

让我们随风自由奔跑,去追逐伟大、神圣的梦想吧!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作文网 home.sanwen8.cn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愈香,愈久愈让人不满足于回味。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作文

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为当代青年的使命。

伴随着东升的太阳;伴随着徐徐的微风;伴随着清脆的鸟语,我们又迎来了这历史性的一刻——“五四”青年节。作文

八十七年前,在中华民族的命运悬于一系危绳的时刻,一群有识有志的中国青年发出了救国图存的呐喊——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们要民主,我们要科学。这一喊,触醒的不仅仅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其回响还久久激荡了这整一片土地。为民族的解放,革命年代多少青年奔赴圣地延安;朝鲜战场上,多少“最可爱的人”却还曾带着一副稚气未脱的脸;戈壁滩上,托起那一朵蘑菇云的又是多少双年轻的手。在他们心中,荣与辱也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正是这种鲜明的导向和不息的精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家国家民族挥洒热血,为祖国未来奉献青春。

“五四”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她紧紧联系邦国兴衰的责任感,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以及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蓬勃朝气。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将个人奋斗时刻融进国家的发展建设,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愿景的达成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今天,我们拥有比我们的前辈更为宽广的天地去放飞我们的理想。奋斗,有相对扎实的物质基础;前进,有更为激动人心的目标。

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们这一代学生学成并开始走向社会,逐渐具备创造力的时期,我们将大有可为。这二十年,其成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一使命的意义不亚于八十七年前那一刻或存或亡的抉择。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无法回避——退一步,碌碌此生,于国家无望;进一步,且不说辉煌壮烈,起码于此生无愧,为国家能尽己之一力。

且不论家国天下,若此,何来安身立命之本?

不劳作,我们何以生存?

要幸福,不奋斗何以达成?

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有更热烈地挥洒你的青春!在此基础上,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将不会迷失方向。再进一步,我们时刻将国家兴衰挂记于心,并将自身命运融入其中,得到的将是一股源源不息的强大推动力!

我的演讲完毕!

学生的激情从自主学习中点燃 篇7

思考:为什么学生没有学习激情?

分析:我们的学生多数有这样的习惯, 那就是等老师来讲, 等老师来喂, 而不是主动去解决, 不是主动去觅食。学生也十分迷信教师, 迷信权威, 迷信标准答案, 认为老师无所不能, 是样样通, 学生把标准答案当上帝, 不敢去怀疑, 不感去发问。其实, 参考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 有时也是错误的。

对策: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客体, 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要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首先, 抓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支点, 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学习, 更没有高效的学习。其次, 鼓励学生参与。对待学生, 不仅仅看成绩, 主要的是看学生参与的过程, 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看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最后, 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所谓自主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 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 给予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出路:我认为只有学生有激情, 才有教学的精彩。我在不少教育教学的杂志和网络上看到“小老师”上课的个案和论文, 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于是, 我在所教的两个养殖班中进行了尝试。

事例:在08养殖 (1) 班, 有一个本学期新插入的男生, 他叫欧斌强。开始入校, 他还算规矩, 可好景不长, 他的不良习气渐渐暴露, 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自控能力差, 自主学习意识非常缺乏, 课堂上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睡觉。因此在我的课堂上, 我开始对他加强注意。本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上语文课时, 我给学生开始介绍《致大海》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 上课不到十分钟, 欧斌强又睡着了, 我点了他的名, 让他站起, 并安排他下一节课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致大海》这篇课文。

第二天, 他当小老师, 在同学们的掌声下, 他走上了讲台, 出乎意料的是他提前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文讲得非常好,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讲得比较透彻, 讲课的思路也比较清晰, 赢得了同学们的惊叹和热烈的掌声。

5月份月考之后, 要讲评试卷, 我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让学生走上讲台, 每人讲一道题。通过讲题, 充分暴露了学生考试当中的问题, 使我对学生的底子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我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对症下药。

效果:我的“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做法, 连续开展了一个多月, 几乎全班的学生都参与, 其中不少学生在讲台上说错甚至出了笑话, 我也是不断地去帮助和鼓励。在如此氛围下, 我发现学生渐渐地不再害怕走上讲台, 对自己更有信心。

在全班同学都当过一次小老师的经历之后, 学生站上讲台, 比较老练了, 也不再是第一次那样的害怕了, 站在讲台上敢正视大家, 神态比较自然。第二次比第一次讲得效果要好得多。这也说明学生为了在讲台上不使自己难堪而在台下做了大量的自主学习。

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原因之一是开放的课堂氛围。在“让学生走上讲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看到了希望,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比较容易沟通的, 让学生自己教自己, 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 从而让学生有自信有自学的本领。

原因之二, 是宽严相济的教学氛围。是我对学生的信任和不断的鼓励, 唤醒了学生的自信, 点燃了学生的表现欲, 使学生在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中提高了信心, 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用心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篇8

一、反复地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看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反复地读,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采用了“师生赛读”的方式,故意告诉他们:“老师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读了好几遍才读好、读懂的,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时学生们早就跃跃欲试了,带着阅读期待,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读完后都能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来。有的说:第一遍读的时候,还真没读懂课文是写什么的,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第五遍,眼前才越来越清晰——原来课文是写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立刻就有同学跟着说:是啊,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还在想,课文的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可是却发现有好几个自然段都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那课文到底是写什么的呢?心中就自然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就一直读,反复读,最后终于知道是写人的,而且还知道写天游峰以及写游客的内容都是为了突出扫路人形象的。

这一环节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整体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

二、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一篇文章,从整体上感知只是理解文章内容的第一步,要想深入理解,必须学会质疑。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曾听过一位老师为我们上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堂上,老师课件出示天游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天游峰?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生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从这些句子中我发现了天游峰的险。

生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读完这些以后,这位学生明显的犹豫了一下,停顿了有二十几秒,然后又接着读起来)“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中我知道了天游峰很高。

(师相机板书“高”“险”,然后和生2交流)

师:刚才你读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的时候,老师发现你犹豫了一下,才把后面的语句读完。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吗?

生2:我……我看到描写天游峰的那句话已经叙述完了,就不打算往下说了,可是,我又突然发现后面的几句话虽然是写游客的,但是从游客的表现更能看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很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师及时评价:很好,你真是个会读书、爱思考的孩子!

(全班同学自发地为他鼓起了掌)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读写游客的几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动作神态说出了自己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等词语的理解)

生共同小结:写游客的句子看似无意,实则为神来之笔,写出了游客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从侧面衬托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而越是写天游峰的险峻、写游人的累,就越是能衬托出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坚强和他对工作的热爱,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师:是啊,就是在这么高这么险的山上,却生活着一位年过七旬的扫路人。他每天早上扫上山,每天晚上扫下山。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交流。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学生的“犹豫”,其实,这正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这一犹豫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质疑—再思考”的过程,此时学生的回答已经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阐述个人感受。而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在接下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再读文章,他们就不难用文章中的词语“豁达”“开朗”“自信”来概括了。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中心!

三、体悟内涵,一字一句总关情

把握住了中心,回过头来再读文章,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是围绕中心来写的,正所谓一字一句总关情。上文中找到了关键词“豁达”“开朗”“自信”以后,顺着思路,学生就会到文章中去寻找和中心有关的句子、段落等等。这时,描写老人外貌、神情、动作的语句就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理解文章、体悟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人物形象、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在面前。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可抓住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30 年后,作者又来看望扫路的老人,他们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通过这样的引导,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从中感受到老人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铁路路基施工的质量与控制下一篇:《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