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精选8篇)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 篇1

(征求意见稿)

丰县生态环境局

一、方案编制依据

《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生态环境部环办土壤函[2019]756号

二、术语定义

1、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居民生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等排水,不包括工业废水。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

3、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

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的管道及附属设施,如户内管路、入户支管、村级干管、收集井、沉砂井、消能井和泵站等。

4、集中处理:

通过较大范围内管网,对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建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的方式。

5、分散处理:

对单户或多户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采取就地就近利用或处理的方式。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一)治理方式的选择

1、具备条件的镇,可将周边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由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2、已改造完成的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雨污分离管网已建成的,可采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方式,建设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3、位置偏远、居住分散、地形复杂铺设污水管网的老旧村庄,可采取

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方式。

(二)、分散处理方式中单一农户的污水处理模式:

1、将厕所污水单位收集处理,可利用农村改厕现成处理装置。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的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

2、将洗浴、洗涤、厨房等排水集中收集,收集管网可采用白色PV管即可,收集容器可用砖砌集污池,也可统一购买集污桶。容器大小测算:以每个农户4口人测算,每人平均每天用水40公斤,产污系数70%,除去化粪池污水,每个四口人农户每月产生污水3000公斤左右,每个农户可建一个3立方集污池,也可统一购买2只1.5方三格化粪池,每户(4口人)造价约1000元左右。经过收集储存氧化后的污水,可就地就近用于绿化带、树林、院内绿化灌溉,多余污水由村委会用吸污车集中抽运,异地处置。

(三)、分散处理方式中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的处理方式。

1、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必须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做到雨污分流。化粪池污水单独收集转运,其余污水收集管网出口处建一个收集池,可用砌砖、水泥浇灌方法施工,污水由村委会用吸污车定期抽取外运至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也可用于村绿化带、树林灌溉这种方式,经测算平均每户(4口人)造价4000左右。

(二)设施布局选址

1、新建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的选址,不能建设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内。同时应考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便利性,污水收集的便利性,不对居民生活产生或造成影响等。

2、已建设施符合选址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的,应纳入本方案统筹考虑并充分利用,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对不能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修缮改进。

(三)污水收集系统

1、具备直接纳入镇区管网的村庄,采用在村内铺设管网的方式收集生活污水。管网铺设要做到雨污分流,尽可能用重力自流的原则布置。

2、具备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方式的村庄,适合铺设管网的,按重力自流的原则布置管网。已建成集中处理设施,管网铺设较为困难的村,可采用分户建设收集池(桶)进行污水收集,利用吸污车集中转运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采用分散处理的村庄。农户单独建设厕所污水收集管道,化粪池内污水可就地就近用作农田、绿地施肥。其他洗浴、洗涤、厨房等生活污水用单独管道收集,污水池(桶)收集的污水可用于树林、绿地、院内树林灌溉,也可用于道路及院内降尘。化粪池内污水和污水收集池(桶)多余的污水,用吸污车定期转运,吸污车抽取污水时采用小型水泵和塑料软管。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的,由村委会用吸污车定期将污水转运到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或用于绿化带、树林灌溉。

4、已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的村,多数因为管网不配套不能正常使用,本次方案可统筹考虑,可用吸污车将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转运过来,集中处理。

(四)设施出水排放要求

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出水排放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严格按照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执行,确保不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田灌溉区以及受纳水体水质等造成影响;用于农田、林地、草地等施肥的,应符合施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鼓励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参考«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对满足标准的污泥、粪污,采用自然干化、堆肥等方式就近利用,也可采用与农村固体有机物协同处理或进入市政系统与市政污泥一并处理。

四:

实施步骤

本方案经研究确定后,将首先在全县选择6-1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在全县推广。具体时间安排为:4月—6月,试点阶段;7月—11月,全县推广实施阶段,确保在2020完成84个行政村的治理任务。

五:长效运维机制

(一)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

(二)合理确定设施运维模式。

根据各村位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工艺和分布情况等,确定设施运维分区范围和管理模式。对镇区周边直接接管的村,采用镇村一体化运组模式;对距离镇区较远,改造后的新农村集中居住点,适合建集中污水处理站的,鼓励第三方运维机构以镇域总承包托管方式开展运组管理服务;对所处地区偏远、布局分散、运维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采用分散处理方式的村,可采用自行运组方式,也可委托运维机构开展运维管理。运维管理的设施应包括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转运车辆,不宜拆分管理。

(三)规范设施运维服务。

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的专业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注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建设和运维机制:

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工程建设以镇政府为主体,各镇成立专职工作组,负责工程设计、报批、招标、监督等职责;各村至少明确一名有组织能力的村干部全面负责本村工程施工,并明确至少一名群众代表监督工程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权及运行维护责任归属村委会,镇政府统一组织运维管理,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受益农户交一点,县镇两级财政各补一点的办法,保障运维资金需求。

六、资金筹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费用,主要来自于江苏省2020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资金中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及改造项目”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资金,配套资金由镇财政出一点,县财政以奖代补拿一点。在项目资金没到位之前由各镇政府先行解决。

七、组织领导

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县水务局配合做好技术指导,并做好业务移交工作;县财政局要确保专项资金及县以奖代补资金足额到位;县行政审批局指导做好项目审批及招标工作;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 篇2

1.1 水污染现状

1.1.1 水土流失严重

据报道, 我国因开垦荒地、工业用地和土地沙化等原因造成全国约1/3的农田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也相当严重。由此造成了农村河道淤积, 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使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体淤积严重, 进一步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1.1.2 水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重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资料表明水体恶化的原因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重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渐向农村转移;另一方面农村的生活污水。这也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人口多并且居住比较分散, 又没有任何处理措施, 致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1.3 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的面源污染一方面是因施化肥引起的N、P等有机物进入河流、湖泊, 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 农村水产养殖业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 由于处置不当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地表水体、地下水层, 或在土壤中积累致使水体严重污染, 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树木枯死, 寸草不生。

1.2 水污染特征分析

由于农村自然状况、生活状况、经济条件和人员教育水平的特点, 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有以下特征:

1.2.1 农村人口较少, 分布分散, 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量小, 水质、水量的波动性大, 排水管网不健全;

1.2.2 村镇经济力量薄弱, 经济承受能力弱;

1.2.3 村镇缺乏污水管理的专业人员, 环保意识差。

先进的治污技术难以应用, 同时农村具有广阔的土地、大量的农作物和大量的池塘, 为处理实施建设提供了较经济的土地, 也为经过处理的尾水贮存和就地回用提供了条件。因此农村水处理技术必须具有抗击负荷能力强、经济、便于管理, 同时要与农业用水相匹配。

2 农村水污染治理方案

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源头污染, 减少污染发生量, 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 走污水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相结合的道路。结合农村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地理特点, 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 确保农业污水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

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就是要求能够有效地将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相结合, 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相结合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 其生态原理具体表现为是对现代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循环利用和区域分异的充分利用。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污水稳定塘系统, 而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主要是以人工湿地为代表的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 在美国、前苏联等国家都鼓励用以自然生态处理系统为代表的革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时期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等国家就建立了大量人工湿地——芦苇床系统, 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目前, 全世界已建立数万座氧化塘及土地处理系统。我国政府也建立了相关的政策, 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处理系统,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氧化塘数百座。实践证明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生态环境影响小、再生水质优良的新型处理技术。研究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在西方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经济、有效、简便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2.2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改革农业运作方式如灌溉、施肥、水产、畜禽养殖技术改进, 可以减少污染发生。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实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积极控制和削减农药使用量, 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 改善肥料结构,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化肥的使用率, 实行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 抓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生态农业园模式,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推行和引导农民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 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改革:一是养殖业和沼气池配套组合的生态农业园;二是以鱼塘为中心, 周边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的生态农业园;三是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生态农业园;四是以山林为基础,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上述四种模式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 又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延伸, 同整个社会经济紧密连接, 构成更大的循环圈。

2.3 改革农业运作方式

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N, P,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因而积极推广新型施肥方式, 改进灌溉制度, 合理种植, 推广新型复合肥料, 防止水土流失等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外经验, 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 对于农药化肥的施用, 需要指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农药施用技术的管理办法, 如德国于1996年1月开始实行的德国肥料条例是按欧盟硝酸盐法令的要求制定的, 它规定了有机肥料的最大用量 (以N计) :耕地不超过170kg/hm2, 草地不超过210 kg/hm2;同时还限制有机肥料的施用时间, 即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1月15日, 养分最易流失的时间内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在土壤渍水、结冰和积雪期间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对于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 各地区在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的基础上, 要积极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法规, 对畜牧养殖场的布局、污染物处理设施、废弃物排放标准, 奖罚数额等给予明确的规定。

2.4 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尤其是小型农村污水治理的设备和技术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根本所在。像日本的农村, 家家户户都装有小型的生活污水净化槽, 这就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染源的问题。研究生物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措施及其有效的组合流程。在自然生物处理研究和发展太阳能水生植物、活性碳等氧化塘技术及各种土地处理系统, 进一步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在农村水污染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3 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展望

由于我国环保起步晚, 与德国、意大利等一些环保技术发展先进的国家相比, 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还很落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虽然有一定的改进但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像人工湿地系统, 运行费用虽然低但对污水中的总氮去除率比较低;稳定塘系统处理的费用最低, 但其运行环境太差, 不宜单独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只适合作为尾水进一步处理和贮存回用。因此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和研发任重道远, 还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研究出更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以解决农村的水污染问题。特别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 就更需要加快水污染治理的进程,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田德旺, 朱捷.环境与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82-83.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R].199701202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研究 篇3

摘 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贵州省农民居住小规模设化已经形成(10-20户居住在一起),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压力。本文通过总结和比较国内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特点,结合贵州省农村居住地地形地貌、污水排放状况,为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设计了“净化沼气+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并为我国今后农村污水污水处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环境污染 处理技术

水是生命的源泉。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节约水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和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这些生活污水未经治理无序排放,不但加重了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而且严重威胁到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1.农村生活污水的构成及来源

近几年我省农村居住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上百户农户集中居住在一起,生活污水排放加大,但几乎没有处理措施,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等,一般具有排水量少,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且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等特点。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滞后,相比城市污水处理相差巨大。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维持高位,但处理率较低。此外,我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企业迅速发展,使其周边环境严重恶化。

2.国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2.1澳大利亚“FILTER”(非尔脱)污水处理系统

非尔脱污水处理系统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专家提出的,其主要是利用污水进行灌溉,通过灌溉土地处理后,再用地下暗管将其汇集和排出[1]。该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病原体、N、P等污染物,给农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2];并且具有高效、持续性等特点。其缺点是这种处理方法受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影响,非生长季节农作物不灌溉,污水处理系统就不能进行工作;而且在建造时需要修建泵站来控制排水量,导致难以普及推广。

2.2日本净化槽技术(Johkasou system)

日本的净化槽技术是运用物理沉淀、物理吸附、化学絮凝和生物降解的一体化技术[3]。其功能分区,使COD、N和P等污染物分别在不同处理单元内得到削减。目前,日本净化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其污水排放可以达到以下标准:BOD在10mg/L以下,COD在15mg/L以下,TN在10mg/L以下(因处理工艺而定),TP在1mg/L以下。优点:节省动力、管理操作简便、实现了污水和污泥一体化、常年不排泥、运行期间较稳定且无须专人管理和出水水质优良;但净化槽在国内的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安装和运行费用较高,致使在推广应用上有一定的难度。

2.3美国加州高效藻类塘处理技术(Highrate algae pond)

高效藻类塘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的,是在传统稳定塘技术进行改进形成的。高效藻类塘有利于促进藻类生长,因此使藻类所产生的氧气大大地增加[4]。其工艺流程见图1:

高效藻类塘与传统的稳定塘相比较,其优点是运行经费低、修建容易、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少,维护简便,对病原体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除此以外,还可以改善环境,生产食品和饲料,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缺点是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处理效果随季节变化较大。

2.4土壤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土壤地下渗滤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学者新见正就已经开始研究土壤地下渗滤净化污水技术[5]。其将污水通过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渗透系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进行处理和净化[6]。该技术对SS、BOD、COD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一般可达80%~95%[7]。其工艺流程见图2:

该技术具有日常运行成本低、建造投资省、易于管理和维护、易收集污水和净化效率高用等优点,而且土壤表面可以合理种植经济作物,创造经济价值。

2.5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果和功能,从而设计和建造的湿地[8]。最早起源于1903年英国约克郡Earby。20世纪70年代由学者Kickuth提出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之后,人工湿地生态理论逐步发展起来[9]。人工湿地从结构原理上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和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两种类型。根据污水在基质中的流动方向,潜流人工湿地可分为水平流型(Horizontal flow type)和垂直流型(Vertical flow type)两种。人工湿地系统结构组成包括基质和湿地生物两种。其中基质十分重要,是湿地污水处理的载体和生物生长的基础,使湿地内的各种处理过程连结为一个整体[10]。湿地生物主要以湿地植物为主,不同湿地对植物的要求不同,这与湿地设计的目的和处理对象及与湿地植物在处理系统中的功能作用等有关。其工艺流程见图3:

人工湿地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的二次污染。其获得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有着地球肾脏的功能效果,产生了更高的生物学价值。然而其也存在缺点,占用土地面积大,运行效果直接受外界环境温度及气候影响,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致使人工湿地在我国南方地区更易于实施,而在北方地区难以实施推广。

3.国内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1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是由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联同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该技术以传统“A2/O”工艺为基础,由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组、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和远程通信系统等组成,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为电能,作为曝气设施、回流设施的动力,而多余能量则储存于蓄电池中;根据优化调试后的数据,通过微电脑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控制,自动运行曝气设施、回流设施及搅拌设施。其经过积水、厌氧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沉淀,从而达标排放[11]。其工艺流程见图4:

太阳能作为能源资源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中,不仅仅是用于微动力能源,在北方,还可以为水池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冬季污水处理效率。该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清洁、方便、安全、节能等优点。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合理地利用了热量和气候条件,使整个过程更环保、更节能;其运行费用为零,是其他处理工艺所不能相比的。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缺乏专业技术人,在后期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有困难。

3.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称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分散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通过对沼气池和化粪池的改建得来的,利用厌氧消化、沉淀过滤等处理技术,降解有机质,杀灭病原菌。相对于沼气池和化粪池池来说,其解决了化粪池沉积污泥多和处理效果差等弊端[12];并且解决了沼气池沼气回收率低的缺点。经其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BOD5<50mg/L,寄生虫卵数0.56~1.07个/L,粪大肠菌群值<10-4,均能达标排放。因此,经其处理过后的污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园林绿化、水体景观等。其工艺流程见图5: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环境卫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并且有利于保护水源清洁等。用这种方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国家无须专门的投资,投资较小,见效快。但其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较低。

3.3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生物滤池是将吸附、过滤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在一起的农村废水处理工艺。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截留悬浮固体和生物氧化于一体,省去了二沉池,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13]。其工艺流程见图6:

该污水处理技术出水质量好,无二次污染;能在较低温度下正常运行,缓冲容量大;运行能耗低,投资费用省;启动时间快,挂膜时间短;日常运行管理方便,结构模块化。然而,其滤料容易流失,使用前须进行预处理,并且要进行定期冲洗。由于生物滤池为半封闭或全封闭构筑物,其生化反应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因此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

3.4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技术

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技术起源于法国和智利,主要根据蚯蚓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而设计[14],具有投资省、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等优点。然而,单级蚯蚓生态滤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显著。当进水流量大、污染物较多时,单级的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出水水质。通过研究改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其构造见图7: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由多个塔层组成,每个塔层内的滤料层是以土壤为主,大概有30cm左右,主要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区域,也是蚯蚓生存的区域。土壤层又由不同种类和不同粒级的填料组成[5]。每个塔层下面布有均匀的出水孔,各个塔层之间的空间有40cm左右,污水从孔中滴落,可以充分地补充有机质分解时所需的氧分[15]。其充分利用了蚯蚓—微生物—植物—土壤—填料的协同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填料堵塞,提高了污水处理负荷,并且有效提高了SS、TN和B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农村污水处理主要为生态处理技术,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劣。对于我国农村污水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意识淡薄,农村污水的处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地财政压力大,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在后期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有困难;四是没有标准的规定,目前主要是鼓励型措施。取一次性投资低、能耗低、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实用技术是解决中国农村污水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的比较,对于我省的农村人口较为分散,四季分明,地形复杂,经济较为落后等特点,笔者认为在我省可以将净化沼气池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功能互补。见工艺流程:

该技术把“净化沼气+人工湿地“有机结合,解决了净化厌氧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控制在前端,使进入湿地水质中的污染物很低,减轻了对人工湿地的净化压力,强化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节约了土地资源,并解决了人工湿地因时间而长变成了污泥坑的难题;其采用进出水自流,不用机械动力设施和电控,只需要兼管人员定期对格栅池和沉沙池中的杂物泥沙进行清除,因此实现了低能耗,维护简单,日常运行费用少;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净化装置上面的空闲地面设计绿化及景观工程,再加上人工湿地的植物和花草,如此使整个污水装置上面干净整洁、美观、文明、无臭味,使其看起来是一个小花园。

5.展望未来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社会资金对农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利益分成及退出机制;(2)科学制订污水治理方案,分步、有序地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和改造工程;(3)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降低污水治理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9.

[2]李宁.小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4-5.

[3]闵毅梅.净化槽技术应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9-62.

[4]池金萍等.高效藻类塘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四川环境,2004,23(5):28-30.

[5]严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干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6-7.

[6]肖广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新探[J].中国科技财富,2010,22:287-289.

[7]张思.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4:2-8.

[8]梁康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N].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22-428.

[9]康军利.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可行性[J].环境卫生工程,2004,(2):114-117.

[10]常高峰.人工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及污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应用[J].自然科学版,2010,26(3):81-85.

[11]陈瑛.解析农村村镇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56-57.

[12]郭飞宏,张心良,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选择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20(8):48-51.

[13]张京震,刘建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选择及经济实用性比[J].科技开发与经济,2009,19(24):146-151.

[14]李典友.土壤中蚯蚓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及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56-57.

[15]郭飞宏,方采霞,罗兴章,等,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环境化学,2010,29(6):1997-1100.

兴业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玉林市党委、玉林市人民政府,兴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玉林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至2020年玉林市开展“两抓五落实”行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玉扶专治发〔2018〕1号)和中共玉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印发《玉林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方案》的通知(玉纪发〔2018〕5号)以及玉林市民政局《玉林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玉民发〔2018〕4号),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玉林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县民政局决定组织开展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下简称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全县城乡低保精准救助活动年”工作要求,对全县所有在享低保对象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骗保”、“错保”、“漏保”,“死亡人员领低保”等问题,坚决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全面分析低保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廉政风险点,规范审核审批操作、动态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精准救助困难群众,全面提高我县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低保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二、治理重点

(一)违纪贪腐问题。以财政供养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违规享受低保为重点,严肃查处农村低保工作中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严肃处理县、乡镇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在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工作作风问题。坚决纠正农村低保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腐败和问题多发、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认真整改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在农村低保工作中敷衍塞责、不敢担当,审核审批主体责任不落实,对群众申请推诿、刁难、不作为,审核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切实杜绝“为了不出错,干脆不干活”、“不愿深入基层,入户核查走形式”等现象;认真整改低保动态管理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日常监督不深入、不持久、无实效等问题。

(三)监管不力问题。进一步完善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和核对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加强低保审核审批的监管力度、仔细核对享受低保人数、户口本人数与家庭实际人数,解决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动态管理、近亲属备案等关键环节缺失以及低保审核审批流程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解决农村低保认定不够精准,时而出现的“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保人不保户”等问题。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在享低保对象排查和清理工作。各镇要突出低保救助“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认真对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基本要件,对辖区内的低保对象进行一次重新排查。要采取逐户核查和信息比对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查看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否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检查计算家庭收入是否全面、详尽,核实家庭财产是否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内容,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100%纳入低保范围,一户不漏;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要100%清退,一户不进。既要防止“错保”,又要防止“漏保”,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要彻查在发放低保金过程中的低保对象银行卡(折)资金到位情况,是否存在未及时足额发放,以及冒领、错领低保金的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认真清查县、镇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近亲属违规享受低保问题。各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最低生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近亲属最低生活保障备案管理制度》(桂民发〔2013〕81)号)的要求,对各级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成员的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登记备案,杜绝各级低保经办人员、村(居)委会成员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让亲属违规享受低保的现象。

(三)强化“五关两公示”环节,及时纠正低保审核审批偏差。要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操作规程(试行)》(桂民发〔2016〕79号)规定,进一步明确镇人民政府是低保受理和调查审核的责任主体,要严把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强化审核结果公示以及审批结果公示。对新申请对象,镇人民政府按程序对低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100%入户调查核实,入户调查必须在户主在家的情况下进行,调查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1名为镇干部,并合影留证,调查情况要签字确认,县级民政部门在审批前要进行30%的入户抽查,严禁不经入户调查就直接纳入低保范围,各镇要及时纠正低保审核审批工作中受理申请简单随意,入户调查不严不实、审核审批公示不到位等不规范的做法,严肃查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等行为。

(四)坚持“凡进必核”。各镇要充分发挥核对信息平台的作用,依据申请救助对象或在享对象的授权有序开展核对工作,凡是新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原则上必须经过核对信息平台核对后方可审批,做到“凡进必核”。对已经纳入低保范围的、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家庭,要通过核对信息平台的监测系统功能,每个季度监测核查比对一次,发现有差异的对象要逐一入户核查,发现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停保或退出。由于发起核对和监测都需要在享救助对象的身份证、户口本、核对授权书等信息完整,因此,凡是救助对象基本信息不完整的,各镇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采集完善,确保申请救助对象和在享对象的信息完整。

(五)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应退尽退。要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共享数据,结合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核查,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对排查出不再符合条件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做到应退尽退。特别是巡视督查、审计等部门查出的对落实低保政策的审批把关不够严格,存在个别家庭经济状况超过低保条件的人员享受低保等错保现象,如财政供养人员、农村家庭成员中有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拥有小车及大存款等人员享受低保等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经入户核查后发现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坚决予以退保。

(六)建立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运用运“互联网+监督”方式,提高工作透明度,低保审批结果要在当地政府网站上长期公示,公示内容为户主姓名(未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等个人信息需要保密的对象除外)家庭成员数、享受档次,享受金额、居住村(居)委员会,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七)切实改进低保经办服务的工作作风。各镇要认真梳理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低保领域违法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总结经验,堵塞漏洞,举一反三,切实帮助基层民政干部和低保经办人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决遏制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为了不出错,干脆不干活”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民政系统中的工作作风建设。

(八)坚决筑牢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线。各镇要会同扶贫部门,指导各村逐户排查已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范围的建立卡扶贫对象是否符合低保条件,是否还存在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未纳入低保范围的情况,排查是否足额发放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金,摸清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数。同时,要全面排查近一年来动态管理中退出低保的家庭,尤其是脱贫后又因病、残、老等返贫的对象,凡是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应保尽保,防止“漏保”情况发生。

(九)严肃查处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一是各镇要面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受理群众关于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问题投诉举报。二是要及时高效处置问题线索。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各镇要向镇纪委及时反映、移交,由纪检机关及时查处。三是严厉惩治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完善落实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各镇要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错保”、有商品房、有车、私营企业主、死亡人员领低保等违规享受低保问题进行集中清查,对于清查出来的“人情保”、“错保”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停保或退保;四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争取多方的支持和理解。对于确因缺乏核查手段、人力不可及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错保”等问题,要协调相关部门说明情况,保护基层低保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四、工作步骤

(一)研究制定方案(2018年6月)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玉林市委、市政府以及自治区民政厅相关部署,针对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研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印发。

(二)开展动员部署(2018年6月)召开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各地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各镇根据本治理方案和会议精神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统一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层层贯彻落实,确保清理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三)开展全面排查(2018年6月起持续推进)

各镇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操作规程(试行)》(桂民发〔2016〕79号)和兴业县民政局印发的《2018年兴业县民政系统“城乡低保精准救助活动年”活动实施方案》(兴民发〔2018〕3号)等文件的要求,认真对在享低保对象名册进行逐一核查,乡镇人民政府要100%入户核查。县级民政部门将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核查,并依托核对信息平台查询低保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信息。二是要会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组织各镇逐户排查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摸清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数。三是要通过机动方式明查暗访、随机检查、第三方机构抽查等,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 “保人不保户”等现象。

(四)组织开展调研和督促检查(2018年6月起持续推进)一是开展随机督查。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随机督查,抽取或重点选择信访人数较多、群众举报问题较多的地方开展督查,督促各镇针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二是重点督查。对问题突出、热点多的镇进行重点督查,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明晰主要风险点,研究工作措施。三是全面检查。第三季度将组成若干个专项治理核查工作组,对各镇开展以整治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和“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现象为重点的专项核查,确保低保救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各镇自查。要组成工作组对各村进行每年至少1次的低保专项整治,并对本镇初步排查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包括各镇在享低保人数、近一年来曾提交申请但未审批通过的家庭数、动态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数、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的数量等信息),于当年10月底前报兴业县民政局低保办。

(五)扎实开展整改(2018年6月起持续推进)

各镇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负责收集、汇总辖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要对全面排查阶段排查出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核,按程序深入细致地开展农村低保对象核查清理工作,确保公示、审核、审批等环节的落实。对继续享受低保的家庭要完善其家庭成员的基本要件,家庭人数,成员去向,工资收入,财产状况变化,以便定期核查,对不再符合条件和政策要求的低保家庭,要坚决清退,确保整改任务如期完成。

(六)建立长效机制(2018年—2020年)

各镇要根据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的问题,找准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风险点、薄弱点和监管盲区,及时研究制定完善农村低保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农村低保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政策设计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及时调整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存在作风问题的,要抓紧整改落实;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保障不足的,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求得到较好解决。各镇要认真总结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工作工作落实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排查结果、督查情况、整改做法、存在问题、取得成效等,于当年12月20日前报县民政局低保办(邮箱:db3778815.com)。

五、工作措施

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将在今后三年中持续进行。各镇要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坚决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镇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切实督促落实,对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要坚决处理不手软;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违纪问题,要敢于面对整改,扎扎实实地完成专项治理任务。

(三)强化部门配合。要切实发挥由政府负责人牵头,民政、财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扶贫、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对核对信息平台核查不到的有关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要采取向相关部门委托手工核对和发函核查的方式,及时了解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变动情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规范运行。

(四)强化社会监督。各镇要建立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制度,对查实的违纪违法案例,及时向社会公开,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提升低保经办人员特别是村(居)委会干部的政策意识,促进责任落实。从2018年6月份起,各镇要按月收集、整理当地查处的典型案例并及时向县民政局报告。县民政局将及时收集、汇总各镇上报的事例,适时进行通报。

全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篇5

一、重点任务 (一)农村低保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结合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在全镇开展一次农村低保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未脱贫且未享受社保兜底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和建档立卡边缘户。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检查是否存在“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是否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低保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提质增效。排查全镇特困供养人员,做到底数清、台账全,情况明,将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及时安排入住特困供养机构,按规定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以及委托照料服务。

(三)临时救助有困必帮有难必救。排查因灾、因病、因疫情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四)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作风严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专项治理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问题,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以及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

(五)加大问题线索查办督办力度。通过信访部门、门户网站、媒体曝光、投诉举报电话等渠道,收集农村低保经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加大查处力度,以查处促整改。各村(社区)要认真梳理分析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对账销号。持续推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力度。检查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是否符合财政资金管理要求,是否做到低保信息系统录入、长期公示、上报打卡和惠民造册保持一致,加强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防范社会救助资全隐患。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制定方案,成立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亲自抓,社会事务办具体实施,确保落实。

(二)组织培训,加强宣传。召开镇包村干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及民政专干(文书)会议,掌握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内容,安排时间及操作步骤。同时印制“明白纸”等宣传材料,进行广泛宣传。

(三)认真摸排,入户走访。由镇社会事务办牵头,组织入户调查,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即查即改。将排查结果整理汇总成册。

(四)动态管理,精准认定。全面梳理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和整改清单。由镇包村干部牵头,组织评议员召开民主评议会,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五)规范档案,长期公示。所有档案全部按要求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专柜存放。所有低保对象均要在村(社区)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向社会公开公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投诉举报电话,并确保电话畅通,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要求 (一)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要团绕专项治理重点任务,开展全面排查,落实落细,立查立改。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篇6

各村民委员会、乡级各单位:

为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按照“经济上可能、技术上可行、方案上有效”的原则,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结合**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防范和整治工作抓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全乡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有效整治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确保不发生一例安全事故。

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得到改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

3.车辆营运得到进一步规范,没有非法营运车辆载客。

4.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

5.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深入,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6.农村道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农村车辆源头安全监管。一是突出重点,全面清查登记。由乡安办和交管站牵头落实,对机动车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进行全面清查登记,与驾驶员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组织驾驶员召开座谈会和安全培训会。各村居委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交通事故实际发生情况,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地段、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再次进行全面排查。二是对重点危险路段要实行限期整改,逐一明确整改责任人。对有条件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到位;对未能按期整改的,要说明情况,并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农村道路,在整改前,要暂时禁止车辆通行。

2.全面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由乡安办和交管站牵头落实,发动各村和广大群众,实行分片分路包干,集中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期间,对秩序乱、事故多的重点村、组及重点路段蹲点指导,限期改变面貌。乡交管站在重点路段、重要路口设置检查点,坚决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行驶、违法载人、超载超员、“黑车”非法载客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

3.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各村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宣传资料、横幅、公开栏、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同时,由乡安办和交管站牵头,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并印制一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宣传资料,教育群众遵守法规、珍爱生命、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乘超载车。

4.全面落实整治工作责任。各村民委员会是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村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组。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对整治措施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查改不力而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四、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全面部署。为加强全乡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乡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2.突出道路安全隐患治理。乡安办、交管站及各村要组织力量,全面实施对农村公路进行维修保养;突出抓好道路安保工程建设,完善安全警示标志等。对存在重大道路安全隐患一时无法整治的,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分期分步进行治理完善,及时将道路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健全安全整治长效机制。各村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日常工作范围,努力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水平。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市**乡人民政府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 篇7

关键词:农村生污水,治理模式,适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 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对地表水体造成了直接的面源污染, 而且还对农村水源地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还会因为水污染进而使耕地灌溉用水的水量与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 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与安全。所以, 加快对农村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防止因农村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而导致水环境、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和农村居民身心健康, 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及特点

1.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村村庄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主要包括:农村居民日常洗衣、做饭、厕所产生的废水;学校、政府、医院、旅游、旅店排放的污水;农民养殖的畜禽粪尿。我国共有63.4万个行政村, 全国农村每年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产生的生活污水随地泼洒、沿街区漫流, 极少部分村庄建设有排水明渠, 雨污水共用, 但污水经明渠排出村庄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排洪沟, 雨季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河流。这已成为流域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全国喝不上符合饮用水标准水的农村人口有3.6亿人[1]。这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生态、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1.2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2.1 总量大且逐年递增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 农村总人口约7.5亿人, 根据农村人均用水定额60L/d, 排水系数0.7计算, 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量约1150×108t/a, 可见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之大。而且,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城镇化, 如洗浴设施、洗衣机、卫生厕所的普及和上下水系统的完善,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

1.2.2 水质、水量波动大

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与居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季节差别等因素相关。总体来说, 农村生活污水存在水质、水量不稳定的特点。不同时段的水质差别大, 做饭期间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强, 且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2]。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变化明显, 不同季节水量差别较大, 一天内水量差别较大, 高峰时段一般出现在上午、中午、下午一段时间内, 夜间排水量小, 呈不连续特征。

1.2.3 面广且分散

我国农村分布较广, 且缺乏排水收集系统, 收集难度大生活污水多为无组织排放, 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低。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农村地区的区位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居住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 必须因地制宜, 采用多元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模式与措施。治理技术模式可采用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纳人企业污水处理厂、村庄污水连片或联村集中处理、村庄污水单独集中处理四种模式。

2.1 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村庄生活污水总排口距市政污水管网系统较近, 且县级污水处理厂尚有处理能力并同意接收农村生活污水的情况下, 可采用依托县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村庄内部污水管网, 建设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连接管道, 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县城污水处理厂, 由县级污水处理厂负责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

该模式可减少建设投资, 村庄无运行管理责任, 不需承担运行费用, 可实现“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2.2 纳入企业污水处理厂

在村庄生活污水总排口距企业污水处理厂较近, 且企业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收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情况下。可采用依托企业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村庄内部污水排水管网, 建设接入企业污水处理厂管线, 将治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企业污水处理厂, 由企业负责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

该模式可减少建设投资, 且村庄无运行管理责任, 不需承担运行费用, 可实现“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2.3 村庄连片治理模式

对于距离县城污水处理厂及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远, 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 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 同时, 地形单一、污水便于收集、布局较为集中的若干个村庄, 在完善村庄内部管网的基础上, 在地势最低的村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集中连片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可由乡 (镇) 政府统一建设, 并运行、管理。

该模式可避免村村建污水处理设施带来的投资困难, 同时, 村庄多, 人口数量大, 基本能够形成稳定长流水, 保障污水设施稳定运行。但由于农村地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专业技术人员, 若出现设施运行不当或损坏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可能会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降低处理效果。同时, 缺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经费, 影响设施运转。

2.4 单村集中治理模式

对于距离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市政管网远, 生活污水不适宜接入已建污水处理厂, 地处位置较为孤立, 距周边村庄较远, 但该村庄为古村落、美丽宜居示范村、优美村庄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单个村庄, 在完善村内污水管网的基础上, 村庄单独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由村集体统一建设, 并运行、管理。

该模式由村集体统一建设, 并运行, 便于管理。但若村庄人口不多, 难以保障长久稳定形成长流水。另外, 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若设施运行发生技术问题或设备损坏等没有及时解决, 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降低处理效果。此外, 运营经费短缺也会影响设施正常运转。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适用技术选择原则

3.1 采取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村庄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活习惯、人口规模、聚集程度、排水特点、污水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确定。

3.2 运行操作简便, 日常维护管理简单

考虑到农村的现状, 经济基础薄弱, 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 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特别注重选用运行稳定、运行维护管理方便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的处理工艺。

3.3 满足当前达标排放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和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特点, 采用的处理工艺既能解决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问题, 又能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后再利用的需要。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 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选择以下污水处理工艺。

4.1 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

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颗粒的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来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常用的有:人工生态湿地处理系统、慢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快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砂滤系统等。土地处理系统运行简单, 处理效果良好, 不仅能去除有机物, 而且能脱氮除磷和去除重金属。以土地处理为主的处理技术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运行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但存在占地面积大, 处理效果易受季节影响[3]的缺点, 适合在广大农村区域推广。

4.2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

考虑到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小、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的特点, 可采用生物和生态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目前在国内已采用的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有: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工艺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池+自流充氧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组合工艺、多功能泵房+人工生态湿地处理工艺、厌氧池+脉冲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池+阶梯式生态滤池组合工艺等, 均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4]。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具有低投资、低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等特点, 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5]。

4.3 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 (I-BAF) 为主体的处理工艺, 是北京大学环境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取得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工艺。其中, 选取的高效微生物、生物酶制剂和生物活性分子载体固定化技术等技术均填补了国内外污水生物处理的多项空白, 综合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与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生化降解速度快, 处理效果好, 出水水质好;微生物活性高、繁殖快、适应性广、降解能力强;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操作管理方便, 适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5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与适用技术应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充分考虑当地村庄的区位条件、气候特征、经济水平、污水的收集排放情况以及工艺本身的优缺点。对于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使用土地渗滤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高效微生物处理系统等技术。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工艺[6], 采用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这也将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家炜, 周志勤.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136 (1) :95-99.

[2]李仰斌, 张国华, 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中国水利, 2008, (3) :51-53.

[3]陈琳, 刘杰, 纪荣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研究.污染防治技术, 2012, 4, 25 (2) :53-54.

[4]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9版[M].2009, 12.

[5]傅阳, 纪荣平.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 2011, 24 (2) :39-41.

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案的编写 篇8

关键词 地籍;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14-01

1 农村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

1.1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

现阶段农村地籍的重点一方面应能确保土地权属的管理,保障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因此在地籍调查上,主要是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护的集镇土地登记和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然村落——宅居地的权属确定。

1.1.1 详查资料与地籍资料的差异

为弄清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中有哪些可借助于于地籍调查中,使其不仅能达到經济、快速的目的,而且还有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保证,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种资料的差异。

1.1.2 自然村落—宅基地的地籍调查

1)农村宅居地的地籍调查。农村宅居地调查可将核实丈量和权属结合进行,调查的同时添写地籍调查表或调查记录,相邻宅基地界线及时由双方法人或法人代表指界确认并因地制宜设立界标,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至于在村内、外厂矿企业单位用地仍应采用先申报,后进行权属调查,确立权属界址点位置,再进行地籍测量。

2)宗地界址边的勘丈及宗地草囝的绘制。宗地草图是以权属界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勘丈图。宗地图形与实地大约成比例,在相应位置注记实量的界址边长和确定界址点的条件距离及界址边与实地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

3)村庄地籍测量。村庄地籍测量的方法要考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一地区视其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1.2 方案的实施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确定以后,就会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去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处理,介绍如下。

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1)土地权属调查。①土地的确权。土地的确权是指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权属主、相邻土地权属主、地籍调查员或其他必要人员参加的集体依法对土地权属的认定,包括权属类别和权属主的确认。②有争议宗地界线处理方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其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等作为确权依据。③界址点设置。权属界线走向明显变化处及2个以上权属界线交叉处,应设置界标,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

2)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地籍要素测量必须满足:①测出每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准确位置,以及宗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以满足地籍图的要求;②测出每宗地内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范围,以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要求。测图者要与调查者配合,对每宗地都要进行严格的测量。

1.3 农村地籍调查方案的实例

农村地籍调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如何实施,本节将通过实例来探讨。

1.3.1 测区情况

本次调查的地点是土桥镇,土桥镇位于榆树市的东南边陲,东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接壤,是两省三市六乡镇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现有九个行政村,103个社员小组,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7600公顷。省级榆山油柏公路在本镇通过,村村沙石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1.3.2 测绘资料及利用情况

1)控制测量资料。原有吉林省测绘局提供的C、D级GPS控制点(2005年施测)做为本测区首级控制的起算点。

2)图件及其它资料。①由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993年航测),做为本次地籍调查的设计用图和工作标图。②榆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1988年精测),用于本次地籍调查的街坊划分和外业工作参考图。③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地籍调查、测绘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④地籍档案:申请书、权源文件、地籍调查表等档案。

2 技术依据

1)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2)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全国土地分类》国家土地管理局土资发[2001]255号;《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5)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吉林省地籍调查成果验收办法》;《试行》;

8)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3 地籍调查的步骤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与勘丈。3)打印数据、表格,成果输出。4)质量检查。5)提交成果。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农村地籍调查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就农村地籍调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调查技术方案,其中运用了比较先进的地籍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可按以下步骤来展开:

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输出——质量检查——提交成果

基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1)完善地籍管理制度。

2)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的数字化。

3)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4)加强群众对地籍管理的认识 地籍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面向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炳元.农村土地调查之浅谈[J].土地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汇编,1990,1:19-2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A].新华社北京,2007,6,26.

[3]徐冬妮.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33,7635.

[4]朱小兵,冯洁,栾卫东.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探讨[J].209-212.

上一篇:12月优美句子下一篇:安徽省企业标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