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精选8篇)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篇1

一、以培训为载体,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

利用省级课题研究的机会,邀请市教科所、区教科室领导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作指导,并对学校教科研骨干进行教科研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教科研骨干的科研水平理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积极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参加市(市级德育课题:《和谐德育的策略与路径研究》、省级装备课题:《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校本化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参加结题培训)区组织的教科研培训和学习,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并请他们在校内开展相应的二级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金字塔”课题研究模式。

继续深入进行省级课题《“三组联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的研究,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重新梳理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条理,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学科组、备课组进行更为合理地调整,使得“三组联动”这一教科研管理模式更为合理地运转,做到了人人有课题、课题研究人员不集中于部分老师,学科教学类课题的研究兼顾各学科、各年段。

这一调整为学校“金字塔”课题研究模式的顺利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为今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规范为前提,确保课题有效管理。

课题的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教科研的研究方向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工作,在课题申报、课题方案制订、论证、课题的实施、阶段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和课题结题初审等方面严格规范,督促指导,密切关注学校各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引导教师真正通过教科研促发展。

1、加强了省、市教科研规划课题的常规管理工作,配合市区教科所(室)专家通过调研,检查、指导各课题研究的开展。

2、加强对市区级课题研究的管理,强化对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的监督管理。

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市区级课题组长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每一次课题组长例会时间,对组长进行课题过程性管理,结题资料的准备、整理作具体、细致的指导。

学期初要求各课题组上传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前上传学期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每月要求各课题组(包括课题组长)在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将本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载上传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的相应子栏目。教科室在月底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并作为对课题组长考核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各课题组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表扬优秀,激励后进。

3、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进一步落实、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

管理之上,质量先行。教科室始终注重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即课题管理制度、学习研究制度、评价奖励制度和教科研保障制度。对学校的主课题进行定期检查及专题指导,加强对课题组活动的计划、措施、情况记录以及执行各项教科研管理办法等的检查,强化过程管理和有效管理,确保学校主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以评比交流活动为路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根据市区教科所的工作要求,教科室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提高。

注重对教师进行论文(案例)写作的指导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论文(案例)评选活动,力争有更多的教师论文获得更高层次的奖项,在提高教师论文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篇2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为推动区域教育转变发展方式, 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的需要,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的期盼, 区县教科室应广泛吸收和消化有关教育科学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 成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基层学校的科学发展、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和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 通过科研工作的内涵发展, 全面深入地实现教科室的职能作用。

一、厘清教科室“管理—服务—科研”的职能作用

区县教科室是隶属于区县教育局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行政上受教育局直接领导, 业务上接受上一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育学会的管理和指导。其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管理、服务和科研三个方面。

教科室所行使的计划、组织、实施、领导等职责统称为管理职能, 包括常规管理、课题管理和队伍管理。常规管理:负责区域教育科研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建立和实施有关教育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 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 负责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的管理等。课题管理:组织开展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论证、过程管理 (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阶段总结、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 、成果推广转化等工作, 指导课题承担者有效地开展工作, 为研究工作的优良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队伍管理 (机构管理) :建立区域内教科研网络, 建立教科研分级管理体制, 建设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教科室为工作对象所做的服务性工作统称为服务职能, 包括决策服务、培训服务和成果服务。决策服务, 即为教育局领导决策和基层学校决策提供服务。培训服务:抓好教师教科研培训, 是教科室的重要任务。教科室应组织多种形式 (加强科研信息载体和信息活动建设) 、多项内容 (如网络学习班、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班、课件制作培训班、论文写作培训等) 的教育理论学习、培训工作, 指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 总结教科研经验, 撰写教科研论文, 应用教科研成果, 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成果服务:编写教科研参考资料, 推动教科研成果的认定, 促进优秀成果的形成;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并尽快转化为办学效益。

科研职能是指组织、承担上一级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布置的科研任务, 或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主持、参与或推动课题研究的职能, 包括主持研究、参与研究和推动研究。

主持研究就是独立承担或主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杜威认为, 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践, 获得直接经验, 不能单纯去获取别人的思想成果, 而要自己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知识。他一直倡导把实践和研究结合在一起。教科员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通过课题研究, 亲身投入到火热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这是新形势对教科室的要求, 是教科室更好实现科研职能的最佳路径,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也是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很好示范。

参与研究即参加区域内外其他人员负责或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教科员参加到课题研究中, 担负某一项职责, 于合作完成研究的过程中, 既为自己提升专业素养寻找到源头活水, 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影响了研究群体, 密切了教科室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增强了教科室的影响力。

推动研究即推动区域内组织、群体或个人的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区域内的组织或教师个人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体, 也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或用自己的问题确立课题, 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 从多角度观察、思考、研究、解决问题, 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研究过程中必须阅读文献, 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扩展了视野, 提升了理论水平;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也提升了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学术规范, 培养了科学精神、求实态度、严谨作风;很少有研究是个人的行为, 培养了合作意识。所有这些都是有效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宝贵品质。教科室推动区域内的单位或个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二、确立“普及—规范—提升”的内涵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 教科室的管理、服务、科研三大职能应该落实到“为北辰教育科学决策服务, 为北辰学校科学发展服务, 为北辰师生共同成长服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行为引领北辰教育科学发展, 进而提升北辰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 北辰区教科室相对独立了, 我们制定了“普及—规范—提升”“三步走”的内涵发展思路。

普及:推动科研下校, 让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 让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1) 主任带头下校。教科室主任陈中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先后在天津民族职专作课题开题指导, 在瑞景小学作课题结题指导, 在第47中学作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讲座等, 跑遍了全区每一所学校, 从学科教学到开题结题, 让校领导、教师们亲身感受科研的力量。 (2) 制度引领下校。我们制定了《北辰区教科室下校指导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出发点, 变“坐着谈论”为“下校服务”, 变“检查督导”为“实际参与”。 (3) 课题指导下校。对经过专家论证获得区教科室、天津市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教育学会等立项、资助的100多个课题, 每个课题都指定专职教科员负责, 参加到学校和课题组的从立项到开题、结题的具体研究过程中。 (4) 讲座培训下校。我们利用北辰教育网“教育科研”栏目, 由专人分别负责“教改前沿”“科研论坛”等五个板块, 利用“校校通”进行网上教育科研知识培训。王纪群副主任先后赴民族职专、引河里小学等作《增强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论文的撰写水平》等报告。夏德源老师先后在集贤里中学、双口中学、青光小学、刘安庄小学等学校和幼儿园作《谈科研论文的写作》《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微》等讲座。

规范:培养广大教师的学术规范意识, 如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 论文的写作和评选, 文献资料的引用等, 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让课题研究等以科研规范运作, 让论文评选、学术论坛等以学术规范开展。我区已经立项的100多个课题, 课题开题“全覆盖”, 而且都进行了开题论证;开题组织严谨规范;论证专家水平高, 先后聘请了天津市教育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及天津市教科院、天津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正是这些市级专家的共同指导, 促进了我区课题研究的学术规范化。

提升:提升教科研工作对北辰教育质量的贡献。我们制定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北辰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了《北辰区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 敦促各校同步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将科研工作发展目标细化到三年的工作中, 让规划引领发展。我们通过完善组织建设, 健全管理制度, 立足课题引领, 引进智力支持 (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 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刘金明副院长和基础所的王敏勤所长、研究员王毓珣教授、陈雨亭博士, 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等多次到北辰或讲座, 或作实地指导, 实现了专家引领作用) , 搭建学术平台 (天津市第47中学、天津市普育学校、北辰区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单位获天津市教科院实验基地校授牌, 实验幼儿园、新华幼儿园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校授牌) , 深入基层指导等策略, 不断寻求内涵发展, 达到提升目标。

三、形成“一个中心, 两个建设, 三个平台”的内涵发展模式

1. 一个中心———课题研究。

2008年春季, 北辰区教科室成立了以教育局李士亮书记为领导的9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 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 我们将学校管理、高效教学、课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课题, 提炼成“提升内涵, 强化特色, 培育北辰优质教育品牌研究”这一总课题。2010年7月,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 该课题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实施, 及各学校、单位着眼于自身多元发展、特色发展的规划或自选子课题的申报和实施, 为北辰区的教科研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天津市教育学会共审批通过了我区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50项。其中获中国教育学会立项的3项, 市级重点课题15项, 市级规划课题13项, 市级一般课题19项。我区的22项教育科研课题参加了天津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申报, 有14项通过了审批立项。2012年, 全区还有77个课题获市级年度研究课题审批立项。

2. 两个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立足“队伍建设”, 形成科研网络。为提升北辰区教科研工作的内涵, 抢占科研工作的制高点, 2008年10月, 在民族职专,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辰分院”宣布成立, 它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农口区县成立的第一所分院。北辰区教育局李士亮书记兼任院长, 副局长赵培刚、教科室主任陈中华兼任常务副院长。“天津市教科院北辰分院”的成立初步形成了由北辰分院、区教育学会、区教科室三支科研队伍共抓北辰教育科研的工作机制。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 教科室对人员配备和分工进行了调整:设立综合组, 由一位教师承担事务性工作;设立“科研员”岗位, 由4位教师组成中学、小学两个小组, 成为负责实施下校参加科研工作的科研员。通过改革, 努力达到让教科员专心致志地充电积累, 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 让教科室成为北辰教育发展智库的目标。敦促学校设立教科室, 形成“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和教科研骨干队伍, 夯实学校教科研工作;确立教科院基地校, 成立北辰区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 促进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立足“制度建设”, 重塑科室形象。我们编辑了《北辰区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包括北辰区教科室加强业务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教科员岗位要求、基本素质要求、学期工作考核办法、月工作考核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等6个内部管理制度;下发了《北辰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3个制度文件。2009年3月, 北辰区教育局印发了《北辰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试行条例》。这些制度文件的出台, 为学校等各单位建立科研工作制度提供了示范和蓝本, 保障了教科研工作的内涵发展, 重塑了教育科研引领北辰教育发展的良好科室形象。

3. 三个平台———“‘北极星杯’论文年会”“青年校长学术论坛”“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教科研的成果需要适合的平台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精心打造“北极星杯”论文评选品牌, 每年召开“‘北极星杯’论文年会”, 推进北辰区群众性教育科研纵深发展。现在, 征集论文的篇数多了, 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的多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文章多了。论文评选活动操作规范, 程序严谨, 各级论文中奖率高。我们举行“青年校长学术论坛”, 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论坛”实行校级初选、区级初选和区级前10名选手参加决赛的三级遴选办法, 更充分地发挥了论坛的激励、导向等作用。很多学校也创造性地开展了学校的论坛活动, 展示了我区教科研工作扎实深入的可喜面貌。

几年中, 北辰区教科室着力于科研兴教, 贡献发展智慧, 为局党委决策提供了《北辰区教育科研现状情况调查报告》等大量材料。教科室的工作也得到了局党委的支持, 为区级研究课题每题拨经费, 为市级研究课题拨款, 和市、区教育学会、教科院等常规工作所需的经费, 都由教育局划拨支付。

教科室撰写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结题分报告》, 在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结题报告会上交流;《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内涵式发展初探》在首届全国农村教育工作论坛上交流;《立足公平, 谋求均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研讨会上交流。《给“厌学”的六条建议》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这些论文或报告向全国发出了北辰教育科研的声音, 宣传推介了日新月异的北辰教育。

2010年度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3

工 作 总 结

紧张而充实的一年又悄然而过,在本年度里,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继续立足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围绕“科研兴教,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以争创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教师为目标,继续构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和学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为使今后的工作扬长避短,让宝贵的经验有效地发挥作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播种科研精神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为了使教育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逐步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教科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有“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科研与教研工作相交叉,做到科研中有教研,教研中有科研领路,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学习、例会、活动、汇报制度,形成科研工作的责任制,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教改热点,收集先进的教科研信息,而且强调过程化,努力使教科研的过程成为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以此带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二、加强科研队伍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科研层次。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了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

本学期,教科室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培训,要求教师外出听课要认真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听课结束后,对所听的课进行总体的评析,外出听讲座要对所听到的观念、做法及时进行梳理与传达,由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广泛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以课堂为凭借,加强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教研活动。

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和课题组长的作用。要求每个教研组长、课题组长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采用“教研组、课题组定内容,个人钻研备课、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点带面,使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去。

2、加强课题研究,重在求真与务实。

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继续组织、带领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相结合。参加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老师现在绝大多数已成为州、县、校教学研究的骨干。如:彭二云、左荣江、王红等10多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实验教师撰写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3篇;老师上州级优质课2节、县优质课1节,校级优质课6节。

2010年6月,灵溪一小省级课题《整合土家族民歌资源开发小学语文信息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在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评估中,通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评奖正在进行中;另外,我校省级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主体互动模式的研究》已在10年7月成功结题,奖励结果明年月初有望揭晓; 老师们以课题为抓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改革;州级课题《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经专家鉴定,于今年6月顺利结题;州级课题《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减少错别字的探索与研究》于今年6月顺利结题。

3、加强课堂研究,讲求效益与质量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不局限于对“备课、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指导,还把相互听课,努力取长补短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来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教与研的平台。多数老师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提建议,自我反思,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4、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科作用,组织教师参加市品生、品社、科学、艺术、综合实践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开设各种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参加各级学生竞赛,为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灿烂的一页。

四、发挥服务职能,创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

本年度来,学校教科室注重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2010年3月,我校2009年度在永顺县教育局教学质量调研综合评价中,成绩突出,在一类学校评比中获 “一等奖”,被评为 “优胜单位”。

2、灵溪一小罗源同志主持的经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的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主体互动模式的研究》历时五年的研究,通过省、州专家鉴定,于2010年6月顺利结题,评奖正在进行中。

3、灵溪一小罗源同志主持的经湖南省电教馆立项的课题《整合土家族民歌资源开发小学语文信息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历时五年的研究,通过省、州专家鉴定,于2010年7月顺利结题,评奖正在进行中。

4、灵溪一小张华菊同志主持的州级课题《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经专家鉴定,于2010年6月顺利结题;谭金兰同志主持的州级课题《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减少错别字的探索与研究》于2010年6月顺利结题。5、2010年7月,罗源、肖玉蓉撰写的《整合土家族民歌资源开发小学语文信息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一文,入编《教师教育研究》一书,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在2010年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6、2010年11月,灵溪一小骨干教师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我有好习惯》与学生见面,正式走进课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7、2010年11月,张清华同志在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学校管理工作研讨会上,交流材料《爱心伴随学生成长》参与交流讨论获得一等奖。8、2010年4月,向秀群、姚晓红、曾湘君、李娟、吴军、符珍民、张贵、肖安娥、谭金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生网络作品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奖”。9、2010年3月,肖玉蓉同志在2009年非学历远程第三批次培训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管理员。10、2010年4月,我校李漫林老师代表永顺县参加全州小学语文“同课异教”活动,她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获一等奖。

11、罗源校长于2008年1月撰写的《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商教育的实施》一文发表在《中国科技教育》一书上。于2009年4月他撰写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开创科研兴校天地》一文发表在《现代教育信息》杂志上。

12、罗源校长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园丁奖。13、2006年5月23日我校李漫林老师在湖南省第二届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教书育人风采大赛中,凭借自己的实力,执教的一课《可爱的小动物》荣获一等奖。14、2006年10月18日王英姿老师在湖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优活动中执教的《呼拉圈游戏》荣获省二等奖。

15、谭金兰老师在2007年10月9日,永顺县小学新课程习作指导与讲评课教学研讨会中所执教的作文《现在的我》荣获二等奖。16、2008年3月,我校李漫林老师代表湘西州教育系统赴湖北省来风县参加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讨会,她的汇报课《古朗月行》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北京专家的好评。17、2008年11月,我校李漫林老师代表湘西州教育系统赴湖南省湘潭市参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中,执教的《梅花》获省二等奖。18、2009年11月4日,我校张华菊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课《可能性》获州一等奖。

纵观一年的教科研工作,在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群体科研的氛围有待提高;教育科研论文获奖发表的面还不广。

新学期工作思路:

1、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努力探索和拓展课改新思路,积极探索出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新标准。

2、创新机制,努力提高教研工作效益。要弘扬“求真务实”教研作风,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性研讨活动,力求使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指导。

3、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对青年教师,给他们创造条件,压担子,铺路子,使其成为教学业务骨干。

回眸过去,我们思绪飞扬;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的一学期中,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永顺县灵溪一小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篇4

北川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科室工作立足当前北川中学的课堂现状和学校年度的中心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研究重点,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努力推进“学思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一个中心,即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施两项策略,即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做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学校特色的新的闪光点;为教师成长服务,使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增长点。形成四个观念,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努力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又快又好发展,使学校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继续走“科研强校、科研兴教、科研育师”之路,努力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期教科室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制度、加强备课组长、教研组组长的管理和考核

为了能够让老师们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教科室根据乔荣凝总监的建议,为老师们印制、发放了学生学习成绩跟踪表,要求老师们跟踪班上6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成绩变化状况,并针对学生跟踪情况及时与学生交流,调整自己的教学,以期使课堂更有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规范和轻松。

教科室每学月坚持按时召开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明确本学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及要求,务必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教科室完善了集体备课检查制度,每学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2、整理整合各项资料,有效服务教师工作

为了便于管理和查找,教科室将学校老师的论文评比、课堂展示、课题研究与学校获奖等相关主题的获奖信息进行了统一归类整理,并 1

办学思想:正德 惟和 实干 创新校训:爱国 感恩 朴实 勤奋 将老师们的获奖证书进行了复印留存。

教科室专门建立北川中学试题库,每学月分学科收集了各学月考试试题和试题双向细目表电子版和纸质版资料,以备各学科教师需要研究时拷取查询,切实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3、扎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交流工作 本学期教科室先后安排高一高二理化生、英语老师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观摩学习展评课”,组织安排了新教师参加上岗培训,选派20余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配合黄寅老师组织安排2013年周大福英语教师培训事宜,并清理和补登了本学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时,登记了拟聘职称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补充了37位老师的继续教育编号和相关资料,完成了市骨干教师评选的各项工作。

4、逐步推进“学思课堂”,探索符合学生学情的覆盖式训练

在做好前期培训的基础上,在刘校长的支持下,在乔荣凝总监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教学处和教科室负责,在高一年级首次试验开展实施了“学思课堂”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5个学科进行了符合北川中学学生学情的覆盖式训练周练习。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落实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

北川中学教科室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篇5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一、工作指导思想

根据县、市学期教科研计划的安排,紧紧围绕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革的中心问题,积极搭建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平台,结合学校的教科研实际,调动全校教职员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广大教职员工“在教研中成长”的理念,乐于教研,勤于教研,善于教研,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1、全员参与,扎实有效开展“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活动

以试点班课堂教学,扩展到到全校的文化课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实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模式的教学步骤,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适当的发挥,先“入模”后“出模”。各班的课堂教学从形式上与内容上都要积极向新模式靠拢,做好师生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逐步完善新教学模式。配合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调研进行活动,期中前后各安排一次,期末进行一次总结验收,营造浓厚的课改教学氛围。

2、监督教研组教研活动,促成教研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任命一位有责任心、有一定教学水平地教研组长,明确本学期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定时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制定并完善各教研组教研组活动计划,保证计划内容的有效性与可实施性。教科室全程跟踪记录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包括教师教研活动的出勤、课堂活动的安排;教师的开课、评课、磨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等。配合教研组组长深入各教研组,开展教师教学论坛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共同成长。

3、定期撰写教学随笔,在“教学反思”中前行

反思的深度决定教学的深度,反思的水平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争取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实现自身教学的高妙。反思往往如一股“清新剂”,给单调索然的课堂教学注入点点清新,让人感觉到它的奥妙与神奇。本学期共要求每一位家教师撰写4篇教学随笔,从上交的情况来看,内容涉及广泛,数量达到要求,质量较上学期有明显地进步。教师们纷纷感慨: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必然会出现一种教育教学思维的高度。

4、“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师教学相生相长

加快青年教师教学的成长速度,开展课堂教学师徒结对活动,发挥学校骨干、三坛、高级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骨干教师多开展示课,年轻教师多学习揣摩,新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逼一逼自己,多磨一磨自己,多量一量自己,多疑一疑自己,学校创设课堂教学平台中,让教师增加多展示自己,多检验自己的机会。半学期,全校教师共开校级公开课60多节,县级公开课20多节,市级展示评比课10多节,充分发挥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智慧,备好课,磨好课,上好课,不断地促进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教师不断涌现。

5、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结构,投身各级各种教育教学培训

根据省市县的各级培训安排,本学期,我校教师共有23位参加90学时培训,13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树立“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教学观念,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结构,增添教师的教育教学储备,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置和要求,教科室认真做好报名和审核工作,加强高中段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对口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6、厚积薄发,在各种比赛中检阅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是教师教学的生命,教学实践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实践,各种的教育教学比赛都是检验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学校建立教育教学的奖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县的各种教育教学评比。半学期来,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论文评比活动,参与人数达60多人,分别参与多种的评比,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开展的成效

1、“学为中心”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学为中心”教研组主题教研,立足学段、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问题,以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为切入口,关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兴趣等要素,全校高一文化课教师“以学为中心”调研,11位教师参与活动;全校高二专业课教师“以学为中心”第二次有效课堂调研,就如何导疑、如何导学、如何导思进行课堂教学,王凭、叶婵慧、伍丽雅3位老师开课;全校高全员“学为中心”汇报课,19位教师演绎了多彩的“有效”教学的课堂。

2、“骨干教师”评比评选成绩显著,5位教师参评,5位教师顺利通过。学校成立“骨干教师评选领导小组”,教研组推荐,学校初选,学校开课,参评教师磨课,5位教师脱颖而出。

3、教学论文、课例、微课程、说课等教育教学评比得奖率大幅度提高。张璋老师获全国英语微课比赛特等奖,马艳华5位教师获平阳县中职学科课例评比一、二、三等奖;周欢欢4位教师获平阳县中职学科微课程评比二、三等奖;张璋等7位教师获得温州市文化课、专业课说课比赛一、二等奖;施伟娟等2位教师获平阳县电化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郑荣健28位教师获平阳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马艳华4位教师获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蔡苏群等2位的课题获得县级立项;曾欢欢等2位老师获得平阳县命题比赛一、二等奖。各类获奖率较上学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四、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研组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够强烈,自我进步意识不高;

2、骨干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方法缺乏合理性,指导时间不够持久;

3、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还未灵活运用,教师缺乏深入的钻研与

结合。

教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篇6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科室工作将以我校“阳光教育”学校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局教科室工作,以公开课为抓手,以交流展示活动为平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服务并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为立足点有效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做好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教科研建设,充分发挥我校教科室的职能。

在上学期基础上,本学期将根据县局要求进一步细化教科研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经验,提高教科室管理水平,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加强我校教科研工作,培养更多的老师成为教科研骨干,本学期更进一步举办教科研培训活动,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交流研究心得,掌握更多实用的教科研方法。

(二)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中心,形成沙龙研究特色。

本学期将以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实例,形成沙龙探究的模式,加强科研思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通过研讨展示自己的成功之处,供其他教师借鉴,同时也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获得新思路。

三、工作思路

(一)规划先行,努力让学校规划与个体发展方向趋同。

以往教科室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学校或更上一级单位的统一要求下展开,教研组及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也相应的变得被动。自上而下指定、安排并靠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得以维系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难免流于形式。因为,研究源于问题,问题源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没有问题就没有真实的研究。问题既有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更有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面对具体的学情发现的问题,二者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的工作计划不能凭空臆断而应先广泛了解搜集学校教学及各学科教学半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科室拟定围绕何种目标采用何种形式开展何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等的计划。同时,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向教师们传达本年度全国、省、市、校将要组织开展的一些教研活动,让我们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和特点早做计划和准备。另外,教研组拟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并自主选定研究过程或成果展示形式及展示时间,以便教科室做好统筹安排。

(二)落实常规,努力让常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显实效。

1、常规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教研组长应该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思考和谋划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和实施每一次教研活动。教科室将加大常规教研活动检查的力度。

2、课题研究工作将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主导作用和课题研究人员的主体作用。(1)课题研究将遵循五个结合校本教研与社会化大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与教学相结合;短期小课题研究与长期大课题研究相结合;教科室的主导作用与课题研究人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2)校级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为重点

课题内容侧重于校本教研,即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校级课题研究提倡“小课题、短周期”模式,要求各教研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将作为年度教研组考核的指标之一。

(3)合理地安排好公开课,发挥好公开课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2月下旬开始至4月下旬结束。5月份每个教研组推选出1—2位老师参加学校大奖赛活动。公开课要求同科目同年级实行“同课异构”的形式。

(4)组织好校本培训和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

(三)管理创新,努力激发教师终身学习、教研结合的内在动力。

1、科室工作计划公开透明。教科室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及主要工作安排通过校内网发给每一位教师。让有心开展教研工作的老师早作准备。同时建立公开邮箱鼓励教师给科室工作提建议或意见,并对有积极意义的可操作的举措给予奖励。

2、课题和论文等的管理,化散为整。科室人手有限,事物繁杂,必须科学筹划和安排才能高效管理和服务。为此,我们将一改原来,上传下达,反复传达但最终还是零散反馈、拖延遗漏的面貌。努力让教研团体、教师个人树立“我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你们得对我负责”的意识,主动关注学校教研动态及文件传达信息,及时按要求反馈教研进展或成果。如:论文收集、教研成果汇总、课题中期评估或结题展示等。变自上而下地被动接受或完成为自下而上的主动承担或申请。

3开发新形式,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申请教学风格或教学模式展示或探讨公开课。利用校园网,搭建更自由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并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在线交流讨论。征集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或叙事作品,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字创作,力求每人一篇,教科室组织投稿、推荐发表。

4、多元评价,让教师各尽其才、百花齐放。我校将在评选年度“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的基础上,追加评选“优秀科研奖”,努力打造力高学校“阳光教育”特色。

四、教研活动安排和要求

各组教研活动要求按质按量完成,注重实效,形成积极学习、热情参与、认真研讨的教研氛围,本学期将开展8次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单周的周三下午。大体安排及要求如下:

(一)研讨、制定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活动次数为1次)

传达学校第一次教研组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计划明确细致、措施能确保计划顺利实施,能预期每一次活动的良好效果。

(二)教材及教法研究(活动次数为1次)

要求认真研究教材体系,认真研究教法;每一学科组要结合本学科特点研究出适应本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新课程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活动次数为1次)

(四)期中考试分析(活动次数为1次)

(五)议课与评课(活动次数为4次)

议课与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议课与评课”活动加强教材研究,锻炼年青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议课与评课基本要求是:议课时,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集体备课,评课时要求一人做主评人,待主评人评课后,其他成员再作补充,形成综合意见。教研活动前一天教研组长将主讲人发言稿发到教科室邮箱。

五、教研组组成六、行事历

附:

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7

过去的一学期里,教科室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年级、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教学与科研管理,努力促进教师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部分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配合市县教育局举办各学科基本功比赛的活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成功举办了部分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并推荐了一部分老师参加市县比赛,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李华平老师获得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是我县初中数学组唯一一名获此大奖的选手,另外张志伟、张永银、付怀兵、苗学贵等老师获得市二等奖;

二、实施“青蓝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本学期,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根据校长室的指示,教科室将“青蓝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强力推进,为青年教师提高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提供了一个平台。本学期,教科室召开了三次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专项会议,每月检查一次带教工作的实施情况。此项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范义如、颜廷好、戴华等老教师均能认真做好带教工作,成效显著,青年教师王康、杨敏、白卓等在县青年教师赛课中均获得大奖,另外平舒文、胡倩、张晓园、朱婷婷等老师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三、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

学校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教科室和年级部每周都按时对集体备课的出勤、纪律等情况进行检查,有效地促进了集体备课的严格化、规范化,一学期里,集体备课基本上没有老师迟到、早退等现象。本学期,教科室还制订了《城西分校集体备课要求》,对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充分发挥教学合力,进一步推进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其中张志伟、刘晓丽、邵亚林、李华平、张金海、胡源明、胥立武、祝景干等备课组长的工作认真,集体备课效果好。

四、鼓励撰写论文,促进教师成长

每逢省市论文评比,教科室都能精心组织,不断约稿、督促,使老师论文撰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本学期,我校上报的教师参加省市县论文评比的论文数量达到近年的新高,在省、市、县论文或教案评比中获县一等奖以上的就有42人次,其中白卓老师获得了省师陶杯论文比赛一等奖,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获此大奖的老师,实现了零的突破,另外,马兆首、蔡宇平、胡源明、王超、朱明路、刘晓丽、刘青等老师的论文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本学期里,我校有7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陈学忠校长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篇文章,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五、规范课题管理,营造科研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教研质量,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教科室本学期在课题研究工作方面做了不懈努力,在暑假里就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就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进行培训、研讨,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陈必军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获准立项,陈学忠校长、霍永娥老师的两项市级课题已通过结题鉴定,另外,万成武、徐峰、李德云、张锋、刘青、陈广军等老师申报的十四项市级课题均已获准立项。

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一学期里,教科室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我校承办的培训活动有:市教育局教研室面向灌云的初中英语学科送教培训活动,和省初中班主任(灌云班)网络培训,参训老师均能认真学习,并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让所有老师分享学习成果,其中刘青、王康、胡宏亮等老师获市级优秀学员称号。

七、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老师素养

本学期里,大力开展全校师生读书活动,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应计划。要求定期撰写读书笔记。教科室对读书笔记组织了多次检查,并组织了相关考试,大力推动全校读书活动,很多老师重视读书,写下来不少质量优秀的教学心得。这些做法对提升我校教师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中李发中、周俊、任红玲、王艳梅、肖春秀、李红兄、房成玉、霍永娥等老师在读书考核中成绩优异,效果显著;

以上是教科室在本学期所开展的工作小结,下学期我们将继续继续抓好教研活动,加大对教研活动的检查、指导的力度。树立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教研意识,鼓励教师书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制度,使备课组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继续抓好常规教学,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继续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灌云高级中学城西分校教科室

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8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过去的一年中,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学校的总计划和教科室的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功作,目前接近尾声,现在将一年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科研意识,进一步构建学习型教师团体

1、本学期教科室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认真安排教师的学习研讨活动,让教师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督促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印发的《初中愉悦高效课堂》、《临沂市教学常规》、《关于实现高效课堂的10条要求》等有关专业发展的材料和热点文章。同时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满足了广大教师对教科研的信息需求,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教育理论、最新研究动态。从而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展了科研视野。另外,我们要求教师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和撰写教学反思,并于期末做了检查统计。

2、督促教师按时、顺利完成了《继续教育》的学习和考试工作。

二、重视科研效益,注重行动研究

1.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扎实

各科各教研组组长能够深入角色,认真组织本组的教科研活动。以身示范,充分调动了本组青年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改变了以往教师被课件控制,充当操作员、放映员的状况。充分展示了各科教学特点,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

2.组织开展“献二听二十”的活动

在校领导的支持、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献二听二十” 活动,并于12月底圆满结束。这一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了教研组、备课组研讨文化的建设,加强了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研讨平台。

3.倡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本学期教科室注重宣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让教师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体现自身的价值。已有多位教师的论文送交县教

研室,参加省级论文评比,并在评比中获奖。学期末,回收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各700多篇,大部分教师做得很好。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也为下学期参加省市论文评比、校本教研、校本课题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编撰积极推进

1.课题研究规范管理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我校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2.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各级课题正常进展

组织安排了各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到计划完备、任务落实,推进有序。学期初,教科室提供课题参考,由各学科组长指导研究方法。这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学习、上网时,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和动态,为期末的课题结题做好了充分的资料收集工作。部分教师做的相当不错。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各科各教研组组长能够深入角色,以身示范,充分调动了本组青年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改变了以往教师被课件控制,充当操作员、放映员的状况。充分展示了各科教学特点,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

三、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编撰积极推进

1.课题研究规范管理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我校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2.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各级课题正常进展

组织安排了各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到计划完备、任务落实,推进有序。学期初,教科室提供课题参考,由各学科组长指导研究方法。这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学习、上网时,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和动态,为期末的课题结题做好了充分的资料收集工作。部分教师做的相当不错。这为下学期申报新的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3.校本课程编撰积极推进

本学期我校编撰的校本课程《人文大店》,图文并茂,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四、整理、归档工作

1.对本学期教科室的工作,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2.对教师的教科研结果进行统计、考核、备案。

对教师的教科研结果,统计、备案。做得比较好的课题、案例以及反思,下学期将印发给各教研组进行学习。做得不太规范的,将统一安排进行学习辅导。通过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科研意识淡薄

大多数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对“理论”存在偏见和理想化要求,抱着天然的抵制和排斥的心理。

(2)没有统筹好教学与教科研的关系

很多老师感觉教学压力较大、工作量大,因此没时间去进行科研,没时间去读教育理论著作。

(3)资源利用问题

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没有将理论学习、网络资源和自己的经验有效整合,写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案例或论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是我们下学期需要探究的一大课题

上一篇:桥之美课文内容下一篇:学校2015年省级文明单位复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