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送审申请报告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送审申请报告(共4篇)

电影送审申请报告 篇1

申 请 报 告

尊敬的团委领导: 伊宁县第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指导,为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也为教育和引导我校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开展红色教育“看电影”活动。根据我校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计划于2014年10月28日至2014年10月31日,上午北京时间11时40分至1时40分,1至六年级全体师生分四次到电影院看电影,我校做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并邀请伊宁县特勤大队、吉里于孜镇派出所协助管理治安安全,同时我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具体分工,并制定了可行安全预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因此我们学校申请开展红色教育“看电影”活动。恳请团委领导批准。

特此申请

伊宁县第二小学 2014年10月27日

伊宁县第二小学红色教育“看电影”

申 请 报 告

伊宁县吉里于孜镇派出所:

伊宁县第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指导,为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也为教育和引导我校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开展红色教育“看电影”活动。根据我校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计划于2014年10月28日至2014年10月31日,上午北京时间11时40分至1时40分,1至六年级全体师生分四次到电影院看电影,我校做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并制定了可行安全预案,为了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的安全,恳请吉里于孜镇派出所支援,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特此申请

伊宁县第二小学 2014年10月27日

伊宁县第二小学红色教育“看电影”

申 请 报 告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伊宁县第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指导,为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也为教育和引导我校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开展红色教育“看电影”活动。根据我校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计划于2014年10月28日至2014年10月31日,上午北京时间11时40分至1时40分,1至六年级全体师生分四次到电影院看电影,我校做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并邀请伊宁县吉里于孜镇派出所协助管理治安安全,同时我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具体分工,并制定了可行安全预案,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因此我们学校申请开展红色教育“看电影”活动。恳请教育局领导批准。

特此申请

伊宁县第二小学 2014年10月27日篇二:电影社申请书 电

影 社

书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这份申请书。

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是11级工程五班的李梦君,通过了解及准

备,想创办一个电影社团,来丰富我们在校生的大学生活。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社团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参与

者们发挥个人特长,彰显个性。我们发现同学们热爱电影者甚多,乃

至成为课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减压方式。由此,我们希望可

以使能人异士齐聚一堂,发挥我们的特长更直接的为同学、学校服

务。

一,电影社团的宗旨

用影像去展示我们想表达的一切。我们将会配合院系各

部门,共同营造我校积极、上进、和谐的社团文化。我们的社团更是为了唤起同学们心中的电影梦,让他们更好的发挥

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帮他们把好的创意想法付诸行动。

二,我们的口号是:

年华易逝,光影常存。三,电影社的规划与发展

(一)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影评课,带领大家一起看电影,评电

(二)我们可以定期为大家培训,有关电影剪辑及制作方面的知识,大家一起探讨

(三)带领大家翻拍并制作微电影,去参加各项比赛,为学校

带来荣誉。

(四)我们可以随时拍摄校园内发展的新动向,促进校园文教

育的建设。例如:

1.学校各个活动,我们电影社都可协助拍摄活动记录,并留下

纪念,可以为日后做学校宣传片储备各种影像资料。2.环境建设方面的拍摄,可促使学校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 作,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地。3.学生风纪方面的拍片,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

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杜绝迟到、早退、旷课和不规范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轻松愉快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4.校园文化方面,让学生改变单调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使

文体活动生动活泼,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使第二课堂形成风景线,使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并且加强人文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 效育人”的原则。5.道德规范方面,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培养文明 内

在取向。使同学举止文明高雅,注意外在仪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 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公

后私和先人后已的好风气。加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

观和爱国主义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国爱校、成才报国的教育。

更好得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6.学校各个活动,我们电影社都可协助拍摄活动记录,并留下纪念,可以为日后做学校宣传片储备各种影像资料。7.公益方面,如爱心人士或者学生自发举行的向社会捐赠财 物的活动。内容可为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等,来宣传“努力奉献”的公益 精神。声明:电影社不会以任何的个人名义去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以电影社或者学校的名义去参加任何不法活动,或者任何不法行为,为学校带来麻烦和不良的影响。也不会影响我们社成员的任何个人利益。

我们会听从学校的指挥和调度,将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的活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大学生个人能力服务回报学校社会为最终目的。

我们将听取学校领导的教诲,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制度,办一个高质量的社团。我们信心坚定,整装待发,以高昂的热情组成一个团体。通过这个团体的力量来建设学校内部良好的电影文化氛围,从电影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希望以电影的名义交友,沟通,传达彼此的思想。希望以电影为媒介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希望校领导对于我们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也希望学校领导能够审批通过我们的申请,给我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李梦君 2012年5月24篇三: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国产影片审查须知 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国产影片审查须知

一、电影剧本(梗概)备案

(一)备案依据:

《电影管理条例》(广电总局令第52号)和《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

(二)备案单位资格条件: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影视文化单位。

(三)受理窗口: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务大厅(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4号)政务大厅电话:(010)85012282 电影管理处电话:(010)85013329、65150782

(四)受理时间: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五)申请材料:

1.拍摄影片的备案申请。

2.不少于1000字的故事梗概一份,中文简体四号字,计算机打印。3.编剧允许备案单位使用其作品的亲笔签名授权书及编剧本人身份证复印件。4.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核对后当即退回)及副本复印件一份。5.无广电总局发放的《摄制电影许可证》(即长期摄制许可证)的单位,须提供本单位账户所在银行出具的近期对账单或资金证明,且实有资金数额应在所拍摄影片预算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

6.《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申请书》一份(持有广电总局发放的《摄制电影许可证》的单位不需要)。7.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节涉及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军事、公安、司法、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敏感历史事件等方面内容的(简称特殊题材),需提供电影文学剧本一式四份,并要出具省(市)级或中央、国家机关相关主管部门同意拍摄的书面意见。内容涉及真实人物的还需出具本人或亲属同意拍摄的书面授权。8.描写英模、先进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的,需出具本人或亲属的授权,以及相应级别宣传部门或荣誉授予单位的同意文件。

9、如已基本确定主创人员(导演、主要演员)的,同时报送影片主创人员名单。

10、如是联合出品的要提交联合出品单位的协议或合同。

11、中外合拍电影剧本一份及《中外合拍电影剧本审读意见表》二份(只有申报中外合拍影片时需要)。

(六)公示和立项 1.一般题材由北京市广电局审核后报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审查通过的由广电总局电影局在电影电子政务平台上公示。公示后,北京市广电局发放《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或《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2.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文献纪录影片立项,由申报单位持北京市广电局出具的剧本审查意见及其它相关材料,按相关规定报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批立项。3.合拍影片,由申报单位持北京市广电局出具的剧本审查意见及其它相关材料,按相关规定报合拍公司申请立项。

(七)备案的办理期限: 1.同意影片拍摄的,在20个工作日内通知制片单位,前来领取《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或《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或者广电总局电影电子政务平台公示2天后自行到北京市广电局电影管理处领取。2.对申报备案的电影剧本(梗概)有修改意见或不同意拍摄的,在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制片单位。3.需请专家审查剧本的,审查时间另算(30个工作日)。

中外合作电影剧本审读意见表

二、国产影片审查

(一)受理部门: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管理处(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14号广播大厦9层)

电话:(010)85013329、65150782

(二)受理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3: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三)受理条件:

持有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发放的《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和《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的影片以及在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局进行初审后在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立项的“三重一合”影片。

电影送审申请报告 篇2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 搞好组织协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大量投入, 山东省农机产品生产企业和产品数量不断增加, 推广鉴定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山东省农机办提出山东省农机化发展重点已实现战略性转移的指导意见后, 农机生产企业加大了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经济作物机械化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针对这一现实状况, 山东省农机鉴定站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将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推广鉴定工作列为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 及早筹划, 精心准备, 制定措施、搞好落实。提出了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推广鉴定实行“四优先”原则, 即:优先申请受理、优先下达任务、优先安排检测、优先送审报告。

二是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针对鉴定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 山东省农机鉴定站采取打破科室界限, 实行人员优化组合, 集中有限力量, 抓好重点突破的工作方式, 重点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鉴定工作的突破。站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推广鉴定工作, 明确由一位分管站长专抓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的鉴定检验工作, 并将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鉴定任务逐一落实到科室和人员, 明确责任和要求, 确保了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鉴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沟通, 做好服务。鉴于目前山东省经济作物机械化新产品较多, 生产企业生产时间较短, 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工艺、工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实际状况, 山东省农机鉴定站积极做好与生产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组织技术人员适时对企业进行走访, 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情况, 在做好鉴定检验工作的同时, 积极为生产企业出谋划策, 提供技术服务, 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管理水平, 全力支持重点农机生产企业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积极为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急需机具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工作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帮助青岛农业大学和五征集团公司对花生收获机械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检测和现场验证, 并先后组织了两期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近1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 山东省农机鉴定站技术人员共为农机生产企业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造措施近300余条, 70%以上的建议被企业采纳, 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严格规范要求, 确保鉴定质量。产品鉴定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技术性工作, 又是代表政府形象的政治任务, 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经济利益和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 山东省农机鉴定站从产品的申报受理、性能试验、工厂审查、报告编制、审查批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 首先完善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规范、鉴定大纲等相关技术文件, 做到技术规范统一;二是组织培训, 对检验鉴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掌握技术要求和标准, 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做到尺度统一;三是严格程序, 除正常产品以外, 对于新型经济作物机械产品, 严格按照新产品评审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合格后方可下达鉴定任务。

关于教育工作的报告(送审) 篇3

——2011年9月21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全县教育工作做以汇报,请予审议。

一、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工程,采取得力措施,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0年,我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7111万元,较2009年增长了40.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9%,高于教育经费投入4%的国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到24694万元,较上年增加了4649万元,生均5649元,较上年增加了1438元;县本级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初中生均分别为62元和65元,较上年均增加了20元。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均达到并超过了法定要求,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10年至今,投资5.85亿元,先后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县财政投资校舍

改扩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暖气工程、室外工程、学前教育工程、教育园区工程等8类56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涉及52所学校。新建、改建单体建筑97幢,新增校舍面积22.37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楼房化目标,消除了危漏校舍。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达到14所,集中供暖学校由2009年的23所增加到38所,受益师生4万余名。先后撤并农村初中3所、小学35所,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62所调减至129所,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

3、教育创强步伐加快。一是县财政拨付“双高双普”专款2266万元,新装配实验室82个,音乐、美术、卫生保健室72个,添置各类实验仪器和体音美卫器材、教具16.17万台(件)、仪器柜608个,课桌凳1907套,图书55.74万册,图书柜557个。同时,争取省上中小学体育设施配备项目65个,为全县60所小学、5所初中配备了价值120万元的大型体育器材68套,基本解决了“双高双普”硬件达标问题。二是累计投资319万元,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新建绿化带589个,修建花园402个,投放苗木38种,栽植花木2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硬化校园1.5万平方米;增设路灯、射灯和文化灯箱150座;粉刷墙面2万多平方米,油漆门窗2000余间;新增文化橱窗和文化墙300个,悬挂名人画像和师生艺术作品7000余幅,设置标语牌8000多张,购置巨石3块、艺术雕塑

5个、名人塑像10座,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为“双高双普”达标验收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启动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征用土地60亩,率先在新民、北极等6个镇建设6个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目前,这些6个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双高双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双高双普”工作的顺利推进。经过一年多艰苦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份我县“双高双普”工作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五是加快了教育强县创建步伐。今年7月份,县政府邀请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对我县教育强县创建工作进行了技术调研。针对专家的反馈意见,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并安排主管县长率领我县教育创强考察团赴西安市阎良区、渭南市合阳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现场召开了教育创强促进会,议定了工作措施,夯实了工作责任。目前,教育创强各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可望年底通过省市初验,明年前半年正式接受省政府验收。

4、教师队伍明显优化。一是创新了用人机制。采用公推公选、考试答辩、技能考核等形式,公开选拔任用了11名中小学校长、14名学校管理人员,为县教研室选配了5名教研员,为城区学校选调了100名短缺学科教师,优化了师资配置。二是狠抓了师资培训。县财政每年坚持列支100万元,专门用于

校长、教师培养培训。今年,先后选派19名校长、39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组织实施市级培训8类640名,县级培训6类760名。三是加强了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评选推荐省级教学能手11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知名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4名。四是强化了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年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县财政逐年增加奖励资金,2010年、2011年,分别拿出120万元和200万元重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5、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以有效教学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深化教学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851人,较2009年增加464人。2011年,高考一本上线275人,上线率为8.89%,比去年增加48人;二本上线919人,上线率为28.12%,比去年增加68人,再创历史新高。

6、职教幼教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指导县职教中心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今年春季新开设了幼儿教育专业,扩大了煤炭转化等专业的招生规模,春秋两季累计招生3986名,完成率达到189.8%,居全市第一。为了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路子,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两次组团赴台湾考察职业教育,并与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建立了职业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四名台湾教授为县职教

中心顾问,并选派了一批职中教师和学生前往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接受业务培训,同时商定十月十五日举办“彬县•台湾职业教育论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在39所民办幼儿园中开展了3次集中整治,强力促使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添置教学设施,有力提升了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水平。今年秋季顺利实施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为3636名幼儿免除保教费148.41万元。通过整顿提高和免费资助,全县幼儿入园率大幅提升,今年秋季,入园幼儿11086名,学前三年、二年、一年入园率分别达到79.02%、85.4%、92.3%。

7、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彬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长效救助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538.51万元,受助学生10370名;受理贫困大学生贷款申请2395份,签订贷款合同2384个,发放助学贷款1430.4万元。同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募集基金达到100万元,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金秋助学”“爱心托起梦想”、“爱心助学金”等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捐款170万元,发放救助资金155万元,受益贫困学生达到753人,一大批困难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

8、安防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出台了《彬县学校幼儿园安

全管理实施细则》,配备了90名专职保安和10名驻校民警,给城区10所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开展了学校安全隐患整治、“一禁三告别”(禁绝毒品进入校园,告别吸烟、告别网吧、告别打架斗殴)等专项活动,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村级小学在师资配备、设施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镇学校差距较大。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是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数量太少,目前仅有2所,农村小学学生寄宿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部分中小学无操场,学生活动空间严重不足,阳光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三是城区学校容量较小,进城学生数量猛增,大班额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3、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体、音、美等学科教师及幼儿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一是普通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按照《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规定标准,全县应编制教职工3640名,在数量上尚缺编76名。按照学科结构统计实际缺编专任教师218名,其中体育缺编81名,音乐缺编57名,美术缺编40名,小学英语缺编10名,中学数学缺编20名,物理缺编10名。二是特殊教育阶段教师空缺。我

县计划明年春季招收150名聋哑学生,现急需招聘具备特教资格的专业教师20名,其中语文6名、数学6名、英语3名、体育1名、音乐2名、美术2名。三是幼儿教师急需培养和补充。按照每班“两教一保”的最低配备标准,目前县幼儿园应编教职工86名,现缺编20名。7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共有78个班,需招聘234名幼儿教师及21名管理人员。

4、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除城区10所学校外,其余设有警务室的学校没有配备驻校民警;二是塬面学校未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三是城区学校门前未设置减速带;四是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无证照饮食摊点未得到彻底治理。

这些问题,是影响全县教育事业协调持续发展、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争创“陕西省教育强县”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管理创新,下势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进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 2012年,建成陕西教育强县;到2013年,基本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建成西部教育强县和人力资源强县。今年至明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抓好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坚持“全省争一流,全市创第一”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工作力度,在全面整改“双高双普”验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开展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省上初验,明年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的创建目标。

2、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步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时限、倒排工期,全力加快彬县教育园区及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进度,确保7所公办幼儿园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园区所有工程赶明年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努力提升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3、加大学校布点调整力度。一是加大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县城人口分布和增长趋势,在全面抓好彬县教育园区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在县城西区筹建1所公办幼儿园和1所初级中学,加快解决县城西区幼儿入园难、城区初中布点不均衡和班额过大等问题。二是调整农村初级中学布局。对现有的18所初中进一步调减,2012年年底前撤并6所初中,将全县初级中学数量调减到12所。三是加大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利用1-2年时间,力争把全县所有中心小学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对农村规模过小、布点不够合理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逐步进行撤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配齐中小学短缺学科教

师。针对我县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的实际,我们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为全县所有初中、小学配齐体、音、美等专业教师,彻底解决结构性师资短缺的问题。二是强化校长教师培训。继续加大校长、教师外出培训力度,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赴江苏南通等地考察学习、跟岗培训,并在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选派1-2名音乐、美术教师赴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电影送审申请报告 篇4

(民政局起草送审稿)在扬全国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组(2011年10月19日)

社区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对创建和谐社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10月14日,我们在扬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视察调研了我市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期间,我们先后察看了邗江区邗上街道兰庄社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汇街道春江社区、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维扬区梅岭街道凤凰桥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对社区建设管理的所想所盼。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扬州市政府、广陵区、邗江区、维扬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所作的情况介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扬州社区社会管理现状及主要做法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社区虽小,却是扬州整体形象的一扇窗口,它让我们触摸到“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创新思路开展工作,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形成了影响、叫响了品牌。扬州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以

2009年,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涌现出四望亭、文昌花园社区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和伏正予、李华、郑翔等一批与群众根脉相连,声气相通,深受居民拥戴的优秀社区党务工作者。

2、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支持和指导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构建以居民参与为重心的社区自治体制。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共驻共建理事会、协商议事会等方式,形成了社区共建、事务共商、责任共担、和谐共享的良好局面,保障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社区设立了社会志愿组织活动室,让各类志愿组织有了自己活动的基地。近年来,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时间银行”助老行动,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共建,和谐社会理念得到彰显。妇女们组合了“木兰义工队”,帮助社区内的困难人群、组织清洁家园、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等方面促进了社区和谐氛围的形成。如今全市有各类志愿者10万余名,由此产生的“扬州好人”层出不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已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3、突出社区工作站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非营利性单位——“社区工作站”,在规模较大的小区还设立了“小区工作站”,通过费随事转、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政府部门下延到社区的行政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工作站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政

室与基层调委会的关系,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作用,充分体现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的特点。各社区普遍设立了矛盾纠纷信息员和调处员,做到信息早知道,矛盾早化解。

2、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排查调处。积极推行街道、社区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臵在小”的要求,对本社区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坚持定期排查梳理,及时掌控矛盾纠纷苗头隐患。确保排查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分担,纠纷有人过问、矛盾有人调处、信息有人上报,责任有人担当。

3、突出重点做好排查调处。坚持平时定期排查、特殊敏感时期集中排查和重点人群重点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程度、紧急情况和发展态势等因素,试行红、黄、蓝三级预警预报,切实增强对社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掌控能力。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筑牢基层第一道防线,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注重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连续多年保持在省控要求内,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零。

(三)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健全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面对社会转型、矛盾增加的新情况,加强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区防控水平,是维护社区稳定、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内容。

门前、街面延伸,整合监控资源,将已建社会监控资源全部接入监控中心,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坚持“以信息引领防控”机制,依托信息研判平台,强化警(案)情分析研判和结果运用,实时科学布警,始终保持“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随着信息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民警深入基层、靠近第一线的独特作用。

(四)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优化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外来流动人口已成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社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立流动人口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大力推行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建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基层党政组织的重要职能。流动人口在500人以上的社区全面设立信息采集点,实行自主采集、实时传输。按照500:1的比例,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组建稳定的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2、全面完善社会化采集机制。深化“大平台”社区警务模块应用,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对采集的流动人口信息,实时录入社区警务基础平台,进行检索比对,实行积分预警、动态管控。健全重点人员滚动排查、线索转递、分层次处臵和网上考核等工作规范,实现业务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确保社区流动人员动态管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对面广量大的出租房屋,紧紧抓住房主和中介机构,积极推广租赁服务社、房屋出租协会和出租屋“旅馆

地点和紧急避难场所,按楼幢为单位,明确疏散方向。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各类预案演练,开展多场景、多措施、低成本的演练;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虚拟现实的数字化演练。

3、注重社区应急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积极构建各级各类宣传教育平台,形成政府、社区、企业、学校有机结合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在社区居民中全面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和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编发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知识读物,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观念。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发放30万册《扬州市民实用应急手册》,发布应急公益广告,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基层社会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增强,承接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社区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任务依然较重;三是全市流动人口管理网络有待完善、政策保障尚未到位,流动人口存在管理和服务的盲区。

二、对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家园,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最基础的纽带,是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末端环节,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社区工作如何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如何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适应党委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加大工作创新力度、提升工作水平。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

作由救济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三是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基层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继续将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统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政府财政扶持、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和作用,大力支持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发展。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人财物的保障,加大投入力度,高要求、严规范配臵社区活动和办公用房。积极改善老城区社区用房现状。按照建设标准化、功能特色化、服务多元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辟社区文教体卫等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精细化社区服务平台。

(二)突出人才培养充实,着力建设高水平的社工队伍。社工队伍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区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新型的社工应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又要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既要有为居民服务的热情,更要有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本领。要与高校等培训机构合作,对现有的社工进行培训,拓宽眼界,增强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新进社区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要采取师带徒的方法,让优秀社工带领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加快资源优化整合,着力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处置能力。推动应急预案建设向社区延伸,组织公众参与各类预案演练。按

政策保障性和社会参与度。一是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化进程。大力推行政府主导的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加强街道、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的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根据城市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逐步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努力让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三是加快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建设推广应用,实现全市社区、学校、规模以上工地全方位开展社会化采集。建立社会保障、房产管理、工商、公安等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采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方法,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做好社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建立虚拟社会管理防控机制,继续落实网吧等上网场所实名登记制度,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现实化管控。

参加调研的在扬全国人大代表:

王燕文 王静成 郭 荣 朱平

上一篇:我的元宵节主题班会下一篇:安全维稳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