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推荐13篇)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那么,在低年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入语言训练 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如教学韵母“o”时,彩图上画着一只公鸡“喔喔叫”,我就让学生说说:“公鸡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早晨,公鸡喔喔叫,叫人们早起。”教单韵母“ü”时,彩图上画着一条鲤鱼在水中吐泡泡,就让学生先说说:“鲤鱼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听记:“小鲤鱼一边游一边顽皮地吐泡泡。”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彩图上画着蓝天白云,提示:“蓝天上飘着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说话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拼音,还积累了词语和句子,语言训练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二、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如教“丢”时,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一

个学生说:“去字加撇就是丢。”另一个学生说:“撇加去字就是丢。”还有一个学生说:“撇下加去就是丢。”这三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分析丢字的字形都是对的,可我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问:“你们想想看,哪个同学讲得最好为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继续开动脑筋,经过讨论,认为第三位同学讲得最好。因为第一位同学既没按笔顺说,也没说明“撇”的位置;第二位同学能按笔顺说,但也没说明“撇”的部位;只有第三位同学既按“丢”字的笔顺说,又说出“撇”的部位。这样教学,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突破了难点,把“丢”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了。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中心切实抓好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当他们升入中年级接触命题作文时,就不显得脱节和难以“攀陡坡”了。例如:用“花”组词(花盆、花朵、花篮„„),然后分别用这些词造句:“这里有一个花盆”、“我有一件花衣服”等。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的任务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求知欲表现了对事物的兴趣,就带有了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三、课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语言行为的实践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语言的训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逐句分析,逐段讲解,这样不利于语言的培养。我觉得,课文教学时,一般不要进行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的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中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

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毛主席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当红军”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难度不高,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2.熟读中悟其情。课文中的语言都是最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多读课文中的语言,对丰富儿童内部语言以及对儿童内部语言的规范化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读,学生能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达到对文章的情和境的整体把握。因此,要十分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品赏,从而使情得到陶冶,语感得以增强,语言也得到积累。3.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如果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语文教学中,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因为抽象性的问题越多,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问题的提法必须能促使学生思考具体的答案,不一定要作出抽象地概括。尤其在低年级,最好先让学生描述对象的特征再过渡到抽象概括。为了突出低年级训练重点,特别要注重语言文字提问,例如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换词,加一些词使句子更具体等.4.利用课文,说写结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阅读水平,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说写结合。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说句写句。之后,过渡到说段写段,最后要求学生加工润色,整理成

文。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吃食、活动后,就让他们有条理的先说后写。我也写范文,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兴趣浓厚,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很有生活气息。说写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转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

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2

一、加强阅读课文的训练

阅读是博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阅读技能的提高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 背诵的训练, 做到耳、目、口、心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好的优势, 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朗读, 不要把文章读繁琐了, 让他们觉得害怕读, 那样, 学生有再高的学习兴趣也一样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坏了, 产生厌倦感。因此, 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中引导, 使他们读的明白, 读起来朗朗上口, 读出趣味来, 如此这般, 也就把知识掌握了。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 教师让学生解释完什么叫“草塘”这个词后, 就该提出疑问:“草塘到底可爱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草塘的可爱之处: (一) 景色优美; (二) 物产丰富; (三) 风光奇特。而后学生就可以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很容易地把文章分成四段。紧接着可以提问:“草塘景色怎么优美?物产怎样丰富?风光奇特在哪里?”这样, 一篇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课文朗读、教师朗读、指名朗读、还可以小组朗读。就这样, 同学们经过反复听读,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加深了, 朗读的兴趣也就浓了, 知识也就能较好的掌握。

二、“咬文嚼字”要点到重点上

《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里, 一般词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 可以不讲或略讲, 可要讲就讲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性词语, 要抓住这些关键性词语, 指导学生反复品味, 从中感受词语的意味,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文章第一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是“呆腻”, 为什么呆腻了?因为初到北大荒, 一切都不习惯, 书也看完了, 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厌烦, 才有下文:去散心, 才能见到可爱的草塘。小学生虽然情感并不十分丰富, 但“厌烦”还是有体会过的, 也就理所当然地能体会作者“呆腻”的感情, 这样分析之后, 学生也就记住了词语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再如第二部分中, 写的是景色优美。老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哪一句话概括地写出草塘的景色优美?” (草塘的景色这么大, 这么美) 老师板书:

景色优美大___________

美___________

接着提问:“那么哪些地方体现草塘的大?教师可以用手势比划:双手从胸前伸展开来 (表示大) , 很快地学生就会找出:想置身于大海中”;“茫茫地跟蓝天相接”等句子来对应草塘的“大”。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草塘的美?”同学们也会很快地通过朗读句子“浪花翠绿的, 绿的发光, 绿的发亮……再远的呈墨绿色”里找出一个“绿”字来。再进一步让他们理解那些是静态美, 哪些是动态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牢牢抓住了这些重点的词语不放,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 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片水天相接的绿色海洋里。就这样, 学生在享受草塘优美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就把知识给掌握了, 即轻松又快乐。同时, 教师要求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 积累一些笔记, 特别是摘录名人名言、好词好句, 扩大词汇量, 积极丰富语言材料, 为更好地学习语文作充分的准备。

三、重视复述和转述训练

一篇文章看过之后我们的学生要是能做到准确的复述, 那说明学生对这篇文章真正理解了。如果学完了课文, 做完了作业, 那么教学的目的还远未达到, 还应该布置学生会复述, 有趣的故事要会转述给他人听。复述当然不是单纯的背课文, 而是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讲述, 方法有很多, 有根据原文复述, 根据性复述, 扩展性复述等等。通过复述的训练, 可以丰富学生的言语宝库, 促进语言规范化, 迅速提高说话能力,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 积极运用语言

语文课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平时积累起来的语言转化为读写能力。学生作文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练习。特别是学生新学的词语句式, 如果能够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尝试, 对学生内化这些词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方式: (1) 基本模仿课文的语言说或写一段话。 (2) 创造新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或写一段话。 (3) 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或写一段话。但在我们的学生学习当中, 有很多学生完成一篇习作要花几个小时, 有的甚至几天,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他们认真写作的表现。因为久而久之, 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写的文章总是言不达意, 记流水账, 有头无尾或草草收笔。实际上这都是写作能力差的表现。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苗头, 积极采取一些具体方法, 找到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比如, 即兴演讲、当堂作文、作文竞赛等等。总之, 要让学生将平常积累起来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上来, 促进学生准确审题, 快速构思, 快速写作, 达到写作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训练;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增强沟通及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下准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很好的语言诠释。有关小学语文中语言训练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此之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语言训练的目的,让教师自身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语言训练的目的

语言的完善在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语言的能力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就要求人们从小开始练习,打好基础。所以,小学语文中的语言训练对一个人表达能力的构建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通过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准确地表述自身的观点,给予关于该事物的准确评价,使人们通过自身语言的表达,懂得事物所拥有的不一样的内容,促使人们对事物有更全面的思考。

匮乏的语言内容只会导致人们表达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往往使听者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因此,在语言训练方面应积极改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使他们在进行语言训练时,融入语言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国语的思考、理解以及语言感觉能力,使学生对中国文字产生兴趣,弘扬中国的人文财富。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训练

1.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

教师要懂得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发表自己的观点,转换空洞无味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使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表达自身的见解。此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否定学生的观点,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倾听,而后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不足,适时改变教学思路。例如,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文中一句“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耐人寻味。当教师对于此篇课文问及学生“幸福是什么”时,学生众说纷纭,有人回答说幸福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也有人说幸福是快乐。此时,教师就应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构建自己的思想模型。当然,对于幸福含义的理解,学生的认识不尽相同,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些形象,通过主观形象引导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2.重视学生的朗读水平,拓宽其想象能力

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对语感方面的训练,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使他们融入语言情境中,增强其想象力。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默读,只会减少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小学教材第八册中有一篇来自于冯骥才的散文《花的勇气》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他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此刻那些花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等使学生仿佛融入了自然,丰富了其想象空间,并通过学生对句子的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当老师提问面对一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的感想时,也就是使学生认真思考应该如何面对生活,有一位学生这样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从学生的思考中,可以看出融入情景,提高想象空间的必要性,使学生懂得深入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3.注重对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丰富词汇量

规范学生的语言标准,就要从积累开始。课堂学习是语言积累最重要的渠道,教师应抓住契机,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背、多看,培养他们随时积累的好习惯,促使他们了解语言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从而使得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语言的魅力。同时,也应将积累的内容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其语言优势,更加全面地展现语言的能力,促使学生本身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诠释。

语言的能力展现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应逐渐增强小学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水平。在语言训练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需要的不同而转换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茹红忠.语言文字训练的透视、思辨和扬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4).

[2]董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hi Jun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reform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language training gradually fade out the category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Teach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independent”“result”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and in language training is just let the student independently complete,leading to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 a language,language ability gradually decline. Therefore,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the teacher should play its active function,increase the language training cours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language use.

Key words: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training;presentation skills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4

东湖中心完小 章 声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地方方言的限制,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因此,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下面,结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谈谈我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的几点认识。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目前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意在提供学习字母的情景,用以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并相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字母。这些“情景图”和“语境儿歌”是激发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利用它们进行说话练习。因此,我们在拼音教学中要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m”与单韵母“a”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mā——妈 妈妈 妈妈每天送我上学;má——麻 麻雀 大树上的麻雀在叽叽喳喳的叫; mǎ——马 马儿 马儿在草原上奔驰;mà——骂 骂人 骂人的小朋友不是好儿童。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 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认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要求孩子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的字较多,会写的字较少,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观察人体认识汉字”时,我先后指着自己的手、足、口、耳、目等人体部位,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这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后我又让同桌学生相互指认练习说话,怎样爱护自己的手足口耳和眼睛。这样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在“看图说话”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将说话训练与观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首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么说。例如教学“司马光”时,故事的每一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通过看图,让学生讲述每幅图有些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在干什么,引导学生逐步懂得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又如教学《我最喜欢的玩具》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中有那些玩具、这些玩具怎么玩。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喜欢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四、在“续编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续编课文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安排这一练习,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如学了《鸭子和白兔请客了》一文后,可先创设情境:“过了几天,鸭子又碰见了白兔,它会请白兔吃些什么呢?”,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点名说,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如学了《丑小鸭》一文后,引导学生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会怎么呢?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语文百花园安排有口语交际(能说会道)的学习活动,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口语交际《请不要这样做》一课中,引导学生看书上三幅图,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该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然后从小组中选出代表上台分角色表演,最后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总之,说话训练可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的细节中,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5

包头市土右旗东胜街小学 周红霞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要把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依据,要选用好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要掌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尺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训练 关系 依据 方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个性和共性,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

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怎样立足教材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思考不深,训练不够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训练缺乏依据。在阅读教学课内,没有对文本语言进行充分的感受、体会与感悟,抛开课标要求,放弃三维目标,把字词句从语境中剥离开来,进行孤立机械的操作和演练。这样的训练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违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性。

二是训练缺乏科学性。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问答法和谈话法,用停留在理解内容上的呆板琐碎的问题贯穿全课,学生疲于机械应答,很少自己去接触文本,去消化吸收、迁移运用课文语言。课外,教师让学生根据讲课的内容,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样的机械训练只能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加沉重,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也成了一句空话。

三是训练缺乏尺度。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的训练占了很多时间,然而总体上看,问题不少,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有的过分偏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并无多大的实际作用;有的对课文的深层意思挖掘过深,严重超越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的课上讨论、分析与语言文字训练无关;有的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训练意识,千方百计挖掘语言训练点,凡是能想到的训练形式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这些缺乏尺度的语言训练,没有顾及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实际需要,最终也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目的。

这种缺乏依据、缺乏科学性、缺乏尺度的训练,大量地挤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造成语文课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强调从学生出发,从课标出发,从教材出发,选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体验,领悟语言规律,享受人文精神。

一、把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依据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种语言训练不是盲目的、机械的,它应该有理有据。

1.依据课程标准,加强语言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既有总目标,又有学段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标准。比如,关于词语的教学,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

2.依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课后的练习,合理选择语言训练点。加强语言训练,首先要明白训练什么。单元导语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认真地解读单元导语,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本单元的训练点。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感人的故事。我们要通过品味词句细细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段话其实就是本单元语言训练的目标。教师在组织本单元教学时,就可以集中精力把语言训练的重点放在品词品句与理解积累语句上。

课时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的练习也是教师确定语言训练点的主要参照。课时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是根据文本的内容、课后的练习而确定的。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情感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1 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回忆自己和老人相处时的情形,运用前文学到的词句,对老人说一段话的训练,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3.依据学情,把训练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课变成学生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如教学《燕子专列》时学生质疑:纷纷走出家门是什么意思?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

正在家里

,听到广播,走出家门。学生想象丰富,说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走出家门,不但很好的理解了“纷纷”,也体会到了人们的爱心。这样的语言训练,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了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还培养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选用好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讲方法,只有科学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把握语言的规律,感受人文内涵,发展思维。应从三个层次入手,即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感悟语言的训练(1)朗读感悟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整合问题,通过能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并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以“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进行探路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文,理解语言。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引导学生朗读“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感悟作者语言运用的巧妙传神。

在教学中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训练上。教师在语文课上要经常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即研读课文是怎样把事件表达清楚、把人物描写具体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语文营养,而且可以对课文的人文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2)揣摩词句训练

词、句比较是教师进行语言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词、句的比较应结合具体的语境,通过换词、删词、标点的变换的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涵。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和“科学家经过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让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再通过朗读指导,无需用更多的语言去分析,学生已经发现原文当中“反复”和“终于”这两个词在这里的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积累语言的训练

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扩大词量、熟悉各种句式、发展自己的语言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吸收、积累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熟悉课文中的句式,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语汇,发展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甚至达到熟读成诵,把课文中的好语句、精彩的段落直接背诵下来,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复述课文也是积累语言的很好办法,通过复述学生不仅仅练习了说话,也促进书面语言长时间的记忆,等到学生在以后表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3.运用语言的训练(1)文本补白训练

选入教材的作品,大多留有一定的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填补拓展。教师在捕捉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时,指导学生立足文本,合理想象,在关注人文内涵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语言的表达。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让学生补充青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怎样刻苦练画画,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是怎样坚持练习画画„„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教师在点评时,也紧紧扣住学生的语言表达,关注学生用了什么词,追问学生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言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灵活运用语言。学生通过想象,能正确表达,说明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人物的情感已有所感悟与体验。

(2)模仿表达训练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关键在于认识和掌握规律。我们选择的训练点应当是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现象,而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任务则是让学生认识和把握这种语言文字的规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 3 模仿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一种事物,学生已经感悟到把句子写具体可以抓住事物的特征,作丰富的想象,并适当运用一些修辞的写法,因此在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模仿表达的训练不局限于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进行故事续编、对话模仿、总分写作方法的模仿等,采用何种模仿表达的方式,就要视文本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语言训练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些。比如:运用规定的词语描绘情境,师生辩论,创设情境说话„„只要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这些训练方法都是科学的、有效的。

三、掌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尺度

把语文课说成是语言文字训练课是片面的,但谁也不能否认,语文课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必须要把握好训练的尺度。

1.立足教材,坚持“一课一得”

一篇文章(一个语段),语言训练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上,朗读要训练,造句要训练,写段要训练,名目繁多的训练,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是很难收到效果的。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特点,舍弃次要的语言训练,突出主要的训练点,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的训练。如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可以考虑把朗读作为主要的训练手段,故事性很强的文章以复述作为训练点,有明显写作特点的文章可以以模仿表达作为主要的训练点,例:《惊弓之鸟》可以把对话描写作为主要的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掌握对话描写的规律„„多点开花、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耗时多、收效慢。在课堂上教师关注一至二个训练点,花时间,练扎实,对学生理解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大有益处。

2.立足教材,坚持语言文字训练与感悟人文内涵并举

新课程改革要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因素的挖掘,而加强人文因素跟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不矛盾的,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训练必须有效服务于课文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语言的感悟与积累。阅读教学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人文精神才能得以凸现,要感悟人文精神,必须要借助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语文课上,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进行机械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精神的追求;只重视人文性,必然使 4 语文课失去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时,必须要把握好训练的度,使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的挖掘相互渗透,和谐统一。

总之,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关键在于教师要强化文本意识,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中,感知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并得到情感的熏陶。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6

(微格实操部分)

Ⅳ.Directions: You are required to do a 6-8 minutes’ micro-teaching for presenting the new words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texts.(请从以下课文中选择一篇,按单词教学的要求呈现新的单词,在微格课室进行6-8分钟的试教)。(每题30分,共30分x 1题=30分)

1.PEP Book Five Unit 3 Requirements:

1)You should present the new words.2)Context is needed for presenting the words.3)Classroom language should be properly used.4)Proper questions should be designed to enhance classroom interaction.5)Questions of checking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asked if necessary.6)Proper transition should be done if necessary.7)Proper body language would be needed.8)Th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follow your instructions and finish the task accordingly.2.PEP Book Three Unit 5

小学英语教学语言训练 期末考试试卷

第 1 页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语言训练 篇7

1. 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就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从说图中的意思、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样的算式、怎样去计算, 都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说。说对了表扬鼓励, 说错了也不批评指责。一个班上总有些爱说、敢说、思维敏捷的学生, 当教师提问的话音刚一落, 他们的小手就举了起来, 争着、抢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 当敢说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 我就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 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 并给予鼓励, 以此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 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他会觉得非常开心, 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 严格要求, 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 识字不多、词汇缺乏, 抽象思维能力弱, 语言不丰富、不完整, 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 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后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 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 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 桃子和苹果同样多, 梨比桃子多, 梨也比苹果多, 桃子比梨少, 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 兴趣很浓, 教学效果良好,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在计算中结合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一年级教材, 加减法算式多, 正确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9加几”的例题时, 我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 还让学生说出“9加几”的具体算法。例如, “9+4=13”, 看大数分小数 (看9分4) , 因为9和1凑成10, 所以把4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 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 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 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 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 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 既巩固了算理, 又加强了思维能力, 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4. 灵活引导说解题思路, 提高思维能力

现行的教材都是以图文并茂呈现教学内容的, 学生既要看懂图意, 又要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来理解题意。一般情况下, 我都是先引导学生看图, 说说图意, 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 分析已知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 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 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 就让学生说方法, 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 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 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 (一条围巾31元) 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 例如, 付3张10元1张1元, 付6张5元1张1元, 付31张1元, 付5张5元3张2元, 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 等等。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

0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言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就目前来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强化死记硬背,对语言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重视语言训练,只有加强语言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就我国当前学生来看,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是无话可携,受到语言的阻碍,写出来的文字就像记流水账一样,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语言训练也越来越看重,语言训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对语言训练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语言训练可有可无,将语言训练等同于文字的阅读,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好的词句都是在千锤百炼中提炼出来的,加强语言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可以写,知道怎样运用语言、选择合适的语言去写作,进而写出漂亮的文字;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发音,让学生认对字、说对字、写对字,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现状

2.1对语言训练的不重视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然是以本为本,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语言训练不够重视,简单的将语言训练等同于文字的阅读,对学生的发音不重视,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文字发音。

2.2缺乏实践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没有给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几点建议

3.1提高认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言训练越来越重视,它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训练。要集合小学语文教学提纲,合理制定语言训练计划,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2]。

3.2引导课堂多读

读作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找灵感,积累语言材料[3]。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同时要保证良好的课程氛围,让学生静静地阅读、仔细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30分钟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找出其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然后大声的读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朗读自己找出的精彩的词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再如,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将其中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词句列出来,如“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改成“——”熟了,绿油油的,像“——”让学生填空,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3注重课外积累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学习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至于没有东西可写。为小学语文语言训练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借阅一些名人典故,将一些经典的词句记录下来。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办的各种课外读刊活动,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种刊物,不断积累的自己的文学知识。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虽然这种知识比较琐碎,但是随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会逐渐在语文学习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4]。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占据一定的比重,语言训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33-38.

[3]莫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究[J].知识文库,2016,07:8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9

后泥河小学 刘春瑜

过去,人们常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要求。今天这种“一桶水”的观念已经受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不仅仅教师需要活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更迫切需要“活水”,授之鱼更要授之所以鱼。那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到活水呢?我认为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形式训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呢?以《猫》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抓重点词语来训练语言文字。

对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

老舍笔下《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本课,我首先从理解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全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带着:“猫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去初读全文,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关键词语。接着我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围绕“古怪”来写的?哪些内容是围绕“淘气”来写的“学生通过再次读课文,对全文就有了初步的整体了解。在细读课文时,又在各段中围绕“古怪”“淘气”找出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加深理解“古怪”“淘气”的意思。“为什么古怪?”“怎样才是淘气?”通过上述抓住重点词语来教学,就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抓主要句段来训练语言文字。

《猫》训练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文章分二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第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猫刚满月时十分淘气。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紧密联系引下文,抓住重点句段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

如: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是什么句?写出了猫的什么特点?这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接着向学生提问:这一段作者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说明猫的古怪性格?学生细读课文后很快就会

找出有关句子,并概括出坦然自若国“老实—贪玩—尽职”。这时引导学生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自己说一句对猫的认识(说它老实吧,可是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它捉老鼠时又很尽职)来体现猫的古怪性格。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知道“古怪”的意思及“古怪”的表现,又使学生借助文段的重点句段进行迁移练习,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完第一自然段后,便总结出上述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理解二、三自然段,说说猫的第二、三个古怪的表现。再用上“„„吧,可是„„”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创设情景来训练语言文字。

文章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从来不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完这句话,我创设情景,提问:“猫把院中的花草折腾的枝折花落,我不但不责打它,反而会对它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回答,对这句文字进行总结、延伸,深化文章的主题,使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推向高潮。因为在作者的心里,文章的小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小孩子,这样淘气的小猫怎么忍心打骂它呢?从中也使学生爱到作者喜爱猫的那种情感的熏陶我感染。

四、巧设练习来训练语言文字。

精心设计课堂的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及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提高警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紧扣教学组的训练重点,巧设练习,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如下练习:

1、根据课文填空:

①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是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叙述的。

②课文写猫小时候十分淘气,是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叙述的。

2、结合课文,辨析“生气勃勃、生机勃勃”,并用“生气勃勃”说一句话。

3、读课文,找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认真朗读、体会。

五、拓展延伸来训练语言文字。

读是基础,写也是基础。但这二个基础有质的区别。可以这样说,写能外显读的效果,写是读的提升。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可通过赏析迁移,使读写结合起来。加强读写结合,也就是要在阅读中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及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文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式,指导学生运用该词语或句式进行练习。

教学完《猫》后,我做了总结,总结老舍在遣词造句及运用语句方法的特点:如:用中心句来提挈一个结构段,后再展开铺叙的方法。再如: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达对猫的爱——“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荡秋千”等等言语,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谈话:“你喜欢哪一种动物?要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分组讨论。等时机成熟后,出示写话要求:

1、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2、用中心句开头,再分节叙述;

3、注意用词——不直接写你的喜欢,但从你的用词中能让人看出你喜欢(参考课文第三自然段及最后一自然段)。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10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努力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听懂、感知中养成“听”的兴趣,培养“听”的能力,进而在“听”与“说”互为渗透促进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口头语言,切实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少。

二、课堂语言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1.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

2.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四、采用简短句式

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句式。例如:在教过老师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长得很漂亮的、心灵很美丽的、总是什么都知道的、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女教师。对于这个长句,教师可把其中的修饰语抽出作分句而化为短句群:“在过教师节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漂亮,心灵很美丽。总是什么都知道,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儿童就不难听懂了。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师: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

生1: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

师:是啊,我也有同感,明明也有儿子的账单,却为什么要用《妈妈的账单》作为题目呢?很值得研究。

生2: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师:是呀。妈妈在想什么呢?她看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呢?

生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以后会想些什么呢?

师:是呀。如果你是小彼得,你看到了这样的账单,你会想什么呢?

生4: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

“0”分呢?

师:哦,妈妈付出那么多,账单上怎么都是“0”分呢?难道她的付出不值钱吗?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

教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更具有明确的启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避免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使探究更高质更高效。

六、教学语言应富于鼓励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篇11

一、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意义

数学语言具有严谨清晰、精练准确的特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

(一)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语言的工具性显得特别突出。只有当学生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将有关概念表述正确,才能反映出其正确的思维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说题”比“做题”更重要。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数学语言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成为学生后续发展的铺垫。

(二)掌握数学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开动脑筋,思考得正确与否,思路是否有条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要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语言来验证 ,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更是数学思维的体现,它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三)数学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数学语言的掌握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培养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数学方面的某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论证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寻找相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知识的再现,解答过程的表述等,都与数学语言有重要的联系。

(四)数学语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数学语言从形式上看虽显得简练、乏味,其实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意蕴。若能充分地理解数学语言,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便能领会其中的微妙之处,感悟其中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另外,充分掌握数学语言能形成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断而严谨的性格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数学语言的转译训练

(一)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转译

普通语言即人们在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学生容易理解,数学语言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着力点,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例如,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的概念阐述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研究汽车按一定的速度行使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像这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数学语言的过程,学生也深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里,数学语言离自己非常近。

(二)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译

数学符号语言,因其高度的密集性、抽象性与内涵的丰富性,对于学生来讲难以读懂,这就对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将数学符号语言转译为文字语言。

例如,在教学“数、式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进行转译。

1.数与数比大小:( )<12,提出:“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你认为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2.式与数比大小:把题( )<12改为3+( )<12,提出:“谁能尝试读一读这道题?怎样读让大家明白题目意思?向大家解释一下,括号里能填几?”

3.式与式比大小:把3+( )<12变成算式与算式比大小的数学问题,并且左右两个算式里至少有一个括号,小组讨论、交流。

在如此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转译与应用能力,又诱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 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转译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科学,而图形语言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得以实现的载体。因此,教学中往往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四年级(下册)苏教版实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由于问题叙述较抽象、隐蔽,学生很难看出原来花圃的面积怎么求,这时可启发、引导学生将该题用图形表示:

通过图示,学生能清楚地看出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而原来花圃的宽正好又是新增加长方形面积的长,所以只要求出新增长方形面积的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转译,使学生体会到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学生遇题就会自然地将数量关系用图示表达,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训练数学语言应注重的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规范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

教师的言行可以说是教学中的无形教材。所谓“言者虽无心,听者却有意”。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在默默地影响学生的,应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形象化、通俗化,注重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的互译,以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数学语言。

(二)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理解的过程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他们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语言如解题思路的表述、算法的阐述等,精练而又内涵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精心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或抓准关键词句,减缓学生思维的坡度,逐步揭示概念。或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说明,帮助理解法则。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精心铺设表达的思路

思维发展规律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个过程,学生的语言往往是零乱的、片面的,有时会词不达意,不知所云。进行语言训练正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逐步能精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并说出严谨有序的数学语言。为此,教师要设计表达思路,指引学生去表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训练乃至数学教育中的语言问题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涉猎甚少,本文也仅作粗浅的阐述,恳请广大同仁做出指点,在这方面共同研究,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语言训练 篇12

一、语文训练的认识与探索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正是让处在人生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的学生基本掌握这个交际工具。近年由于实行撤并校而产生农村小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本文谈谈在教学中的初步认识与探索。

1. 语言训练以口语为起点, 以书面为重点。

众所周知, 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 包括听、说、读、写几个环节, 口头语言训练———听、说;书面语言训练———读、写。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读、写又能使听和说能力提高。而书面语言训练是重点, 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2. 重视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 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获得的,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语言生活的体验, 如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 会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认识。许多精彩的片断或语文, 如能熟读成诵, 甚至抄写、默写的话, 课文语言定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语言积累的体现。

3. 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 应注意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即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感受道德情操、发展思维、发展个性, 培养健全的人格的“文道结合”的教学思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即知书又明礼的操练, 适当的“死记硬背”, 对于语言的识记和积累, 对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对语言训练是受益匪浅的。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 除课堂训练外, 较为重点的片断, 布置背诵乃至默写, 形成识记, 是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好途径, 从语言训练到书面训练一体化, 整个训练功能都能得到发挥。

4. 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

“照本宣科”是扼杀学生语言训练的, 有悖于当前课改方向。应从以下四点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 (1)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 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卡通等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方面教师的备课无疑四是重要的, 应组织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研究、探索, 使其从中发挥规律。提倡先读后导, 先练后讲, 学生尝试在前, 教师点拨在后的主动途径。 (2)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 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 鼓励以读促思, 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 在熟读的前提下, 布置分段概括段意, 课文内容等都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 只求内容一致, 不求答案统一的发散思维形式, 活跃课堂, 把课堂交给学生。 (3) 师生互动,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堂课4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有一环节,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一提出, 口头表达就形成了语言训练过程。那种只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小绵羊”式, 往往卡住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 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 若解决不了, 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后, 有学生问:“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区别在哪里?”“人死了, 为什么还要开追悼会?”……这时教师的“导”再充分发挥, 而且引领学生去探究, 去解决问题。

二、语言训练的对策与实践

我从事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 目睹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步伐, 特别是近年来进行的新课程改革, 头脑中已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 并融入于语言训练的教学实践中。

1. 揭示目标。

一节课40分钟, 时间紧、教学任务重, 把握时间环节要心中有数;完成的内容、采取的步骤、语言训练用的时间也要让学生心中有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即所谓的对象清、方向明。

2. 多读课文。

一堂课只要求“一课一得”, 但须围绕着“清”这个环节, 以阅读为主线, 强化语言训练,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且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读的形式可采用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抽读等, 要正确、流利、反复地朗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加上教师的指导, 会让他们读有所得, 为今后的写服务。

3. 面向全体。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农村小学学生见识少, 学习条件差, 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技能参差不齐, 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针对撤并校学生实际, 作为老师, 既要承认差异, 又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尽量地让每产位学生都有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 阅读或回答问题流利与否, 我认为都要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 鼓励其不断上进, 逐渐扫除语言障碍, 以达到触类旁通。

4. 练习运用, 形成技能。

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 既要多读, 又要多练, 包括理解性、积累性和运用性练习。一是阅读练习的设计;二是常规式综合练习的设计;三是课外练习的设计等。培养学生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能力, 增强语言训练的透明度。

小学六年级语文听力训练题 篇13

1、教师读题一遍。

2、学生认真听,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一)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一家外企应聘,无意中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他父母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倚在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蒙蒙曙色中是母亲的身影。母亲急急忙忙把用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揭开盖子,是热气腾腾的肉汤。短暂的十几分钟,母亲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满足的幸福的催她一口一口的喝汤。天凉,汤冷得快。列车开动时,女孩的母亲捧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节选自《时文精选》苇文)

(一)【题目】

1、列车停靠在校站的时间是,你估计母亲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最迟是。

2、喝了热腾腾的汤后,女孩会对母亲说。

3、短文表达了的情感。你能想起母亲为你做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

(二)【材料】村口就是大河,水给村里的孩子带来欢乐,但有时也带来悲伤——难免有孩子被大河吞噬了生命。村口一家有一个儿子。长到五六岁,父母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怕孩子万一被水冲走,此恨何时了。儿子听着别的孩子呼朋引伴去戏水,有时也情不自禁地移动脚步,然而„„儿子10岁那年,滔滔的洪水漫过了村子,别的孩子像一条条鱼儿游离了险境。他们的孩子却被洪水吞没。悲伤的父母只知道溺爱孩子,但他们最终没有明白:对于河边的孩子,爱他们就该让他们学会游泳。(改编自《智慧背囊》)

(二)【题目】

1、短文讲了村子里有一家人不让宝贝孩子怕他,村里的孩子却当洪水来时,村里的孩子,而这个小孩却。

2、根据内容,联系上下文,补充“然而”后面的内容

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三)【材料】在巴黎市中心的一个地铁站中,我看到一个年轻人,举着一个没有底的画框,让他那张干枯的脸处在画框中央,他把这叫做“自画像”。他不会唱歌,不会弹吉他,不会吹萨克斯,不会跳舞,不会玩杂耍,不会施催眠术,但是他不肯白白伸手要钱,于是他发挥想象力,期待着有人观赏,有人被打动,朝他那木碗中投下一两枚硬币。你也许觉得他很可笑,但是他那份总得做点儿什么才能对得起那一两枚硬币的心思,却不能不感动你。(节选自《巴黎的地铁》)

(三)【题目】

1、文中年轻人挣钱的方式是

2、作者感动的原因是

(四)【材料】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节选自《另一扇窗子》)

(四)【题目】

1、小男孩在一扇窗户外看到另一扇窗户外又看到

2、老师想让男孩打开另一扇窗户的用意是

3、如果男孩是你的同学,你想鼓励小男孩

(五)【材料】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五)【题目】

1、“煮书”指的是

2、短文中提到唐代大诗人杜甫,文中写了他关于读书的诗句,你还知道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3、听完短文后,你认为学语文时,应该怎么“煮书”?

上一篇:不得已而为之成语解释下一篇:痛苦是人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