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推荐12篇)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

中牌小学 韩进忠

教学内容:复习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熟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回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即a+b=c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即c-a=b

三、熟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把数位对齐);

2、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52 +3.47

5.99

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得数;

2、注意退位、进位问题;

3、强调用尺子画横线。

四、复习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小明身高1.35米,爸爸比小明高0.44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 1.35+0.44=1.79(米)1.35 +0.44

1.79

答:爸爸的身高是1.79米。

五、小结知识概述

六、布置作业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一家文具店要招聘几位营业员, 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完成五个任务才行, 有信心吗?

生:有。

评析:学生听说完成五个任务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 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 为后续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 逐个击破

1.完成任务一。

师 (出示第一个任务) :在图1中寻找数学信息, 并解释它的意思。

生1:书包25.8元。表示一个书包的价格是25元8角。

师:说得真棒!此时应该有…… (学生掌声响起)

师:谁接着汇报?

生2: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6.8元, 表示6元8角。

生3: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0.6元, 表示6角。

生4:一个卷笔刀的价格是0.8元, 表示8角。

生5:一支带橡皮的铅笔的价格是1.2元, 表示1元2角。

师:你们真厉害, 任务一已经顺利完成了, 我们再来解决任务二。

评析:清楚的任务能让学生迅速集中智慧完成,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完成任务二。

师 (出示) :一本练习本0.9元, 一块橡皮0.5元, 一共要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将解题过程完整地写在练习纸上。要求先列出算式, 再列竖式计算。 (师巡视)

师:完成了吗?我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

生1:9角+5角=1元4角

答:一共要1元4角。

生2:0.9+0.5=1.4 (元)

答:一共要1.4元。

师:生1,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0.9元就是9角, 0.5元就是5角, 求一共要多少钱, 就是9角加5角, 等于1元4角。

师:你先把元转化成角, 很有道理!生2, 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求一共要多少钱, 就是把0.9元和0.5元加起来。9加5等于14, 就是1.4元。

师:1.4中间的小数点不写行吗?

生2:如果不写, 就变成14元, 相差太大了, 不行。

师:所以, 1.4中的小数点千万别掉了。

师:请看下面这个竖式, 0和0, 9和5为什么要对齐?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作业纸的表格内 (如图2) 。

师:哪一组来汇报?

生1:两个0都表示0元, 元和元应该对齐。9和5都表示角, 角和角应该对齐。

师:此时应该有…… (掌声响起。师在竖式个位的顶部写上“元”, 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写上“角”。)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0和0都在个位上, 个位应该和个位对齐;9和5都在第一位小数上, 应该对齐。

师:谁听懂他的话?

生3:个位和个位对齐;第一位小数应该和第一位小数对齐。

师:对, 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必须对齐。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除了相同数位对齐, 还有什么要对齐?

生4: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为什么?

生4:如果小数点不对齐的话, 相同数位就对不齐了。

师:对,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也就对齐了。 (板书:小数点对齐)

师:比较上面的两种解法, 哪一种更加简便?

生5:第一种要先转化, 感觉比较麻烦, 因此第二种简便。

师:有道理!

评析:任务二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事先教师没有任何暗示, 因此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解读、讨论、交流、说理, 学生渐渐意识到相同的数位必须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再通过比较, 让学生意识到小数加法的简洁。

3.完成任务三。

师出示:一支圆珠笔1.4元, 一块橡皮0.5元, 圆珠笔比橡皮贵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将解题过程完整地写在练习纸上。要求先列出算式, 再列竖式计算。

师:谁来把解决过程写在黑板上?

生1:1.4-0.5=0.9 (元)

答:圆珠笔比橡皮贵0.9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先把数位对齐, 4减5不够减, 退1做10, 14减5等于9, 个位上0减0等于0, 再添上小数点。 (生纷纷表示同意)

师:1上面为什么加小圆点?

生1:这表示退1做10。

师:观察黑板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你有什么发现?

生2:一个是加法, 一个是减法。

生3:这两个算式正好相反, 第一个算式的和正好是第二个算式的被减数。

师:对, 这两个算式正好相反, 因此, 数学上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评析:有了任务二的思考过程, 任务三的解决比较顺利, 学生对不够减退1做10能够理解并运用。最后, 让学生寻找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可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之间联系的理解, 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细节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4.完成任务四。

师继续出示图1:请同学们根据图1中的信息, 先提出一个问题, 再把它解决掉。 (学生开始提问并解决)

师:谁来汇报学习成果?

生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 需要多少钱?

答:需要1.5元。

生2:买一个卷笔刀和一块橡皮, 需要多少钱?

答:需要1.3元。

生3:一个卷笔刀比一块橡皮贵多少钱?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块橡皮贵0.3元。

师:刚才, 同学们的学习都很有成果!今天老师也去超市购物了, 请你们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好!

师出示任务:老师今天买了两样商品共花了2.3元, 老师给了售货员3元钱, 请问售货员要找给老师多少钱?你能用竖式帮老师算一算吗? (生开始解决)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1:3-2.3=0.7 (元)

答:要找0.7元。

师:3为什么要和2对齐?

生:3表示3元, 2表示2元, 元和元应该对齐。

师:3上面为什么加小圆点?

生:表示退1做10。

师:还有不同的吗?

答:要找0.7元。

师:在3后面为什么要添上小数点和0?

生:这样, 数位就对得很整齐, 计算起来不容易错!

师:你说得真棒!同学们, 这两种做法, 你们认为哪一种妥当?为什么?

生:第二种妥当, 因为第二种数位对得非常齐, 不容易错。

师:我也认为第二种妥当, 不容易错。

评析:任务四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也是为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主题图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出示的这个问题, 通过展示、比较, 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比较妥当, 因为3.0和2.7数位对得很齐, 不容易错, 从而使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5.完成任务五。

(1) 我会算。

(2) 我会治。

(3) 我会解。

(4) 我会填。

评析:第 (1) 题重在技能的落实;第 (2) 题重在方法的巩固;第 (3) 题重在能力的提升;第 (4) 题重在思维的培养。

三、适时总结, 完成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计算时, 小数点要对齐。

生2:计算时,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生3:数位不够的, 用0补齐。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这节课的五个任务都能自己完成的同学, 请站起来! (大部分学生站起来)

师:恭喜你们成为老师文具店里的营业员!掌声鼓励! (宣布下课)

评析: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简要汇报, 从学生的汇报中可知本节课的效果较高。最后的评价, 重在与开始呼应, 以激起学生成功的体验。

【总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本质追求。

1.任务驱动。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有任务, 才有压力。本节课以五个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 当学生完成了这五个任务, 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然, 这五个任务并非平均用力, 任务二和任务四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 在完成这两个任务时所用时间较长, 使得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2.整体建构。整体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应有意识。本课教学首先构建了一个整体情境, 即文具店要在学生中“招聘”营业员, 学生只要完成五个任务, 就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最后对顺利完成的同学表示祝贺, “聘任”他们为营业员。通过这样一个整体情境, 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 任务二中的算式和任务三中的算式互为逆运算, 使得整个新知教学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得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 明白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让学生建构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篇3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猜想、论述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受挫的情感,建立克服困难的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让学生回忆一下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

2、请学生自己设计几道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式题,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编题目的特点、简便计算的依据和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3、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还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这一些,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加减法也可以简便计算)。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什么样的小数加、减法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呢?(学生举例)

2、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

14.6-5.7-4.3○14.6-(5.7+4.3)

师: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里可以填等号。

师:刚才同学们说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还有减法的性质,可以知道○里填“=”,这是同学们的大胆猜想(板书:猜想),究竟对不对呢?还需要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生:算一算○的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师:从这三组算式中你可以什么?

生: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师: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出示课本例4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8.68 +4.3 +( )

师: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5.7,这样可以和4.3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1.32,这样可以和8.68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9.87 -( ) -3.59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0.245+7.43+2.755

2.66-0.134-0.866

23.4-0.8-13.4-7.2

3、实际运用简便方法:

下表是五年级收集废电池的统计,算出合计数。

组别一二三四合计

数量(千克)2.65.74.44.3

4、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反思小数加、减法的简便方法。

(1)中兴钢铁厂四至六月份的钢产量分别是5.39万吨、6.89万吨、6.11万吨。第二季度共产钢多少万吨?

(2)小星到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定价分别是3.68元和4.32元,小星付出1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5、仔细观察比较A、B两组数据的特点,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计算。

A B

6.04+3.6+1.98 6.02+3.6+1.98

1.28+3.7+2.71+6.3 1.29+3.7+2.71+6.3

5.82+6.74-5.74-1.83 5.83+6.74-5.74-1.83

交流A组和B组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观察一下,你们认为哪一组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学生说明原因。

师:你能根据B组的结果很快就知道A组题的答案吗?为什么?

生:B组的第一题等于11.6,A组的6.04比B组的6.02多了0.02,其它的数都和B组一样,所以结果比B组多0.02,是11.62。

生:B组的第二题等于14,A组的1.28比B组的1.29少了0.01,其它的数都和B组一样,所以结果比B组少0.01,是13.99。

生:B组的第三题等于5,A组的5.82比B組的5.83少了0.01,其它的数都和B组一样,所以结果比B组少0.01,是4.99。同学们的观察力非常强!

五、小结与反思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是怎样来学习和研究的?

《小数加减法》教案 篇4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2)妈妈买了一瓶蜂蜜,连瓶共重2.5千克,用去一半蜂蜜后连瓶共重1.5千克,吃了多少千克?蜂蜜的瓶子重多少千克?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利用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2、根据数据特征进行巧算,体会算法多样化。【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意识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用方法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问题解决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综观全题,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媒体出示课本P67页问题情境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观察分析数据。

[说明:创设情境,引出小数连加的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小巧的总分是多少?你能估算一下吗?同桌交流。

(如:6个成绩都接近9,所以总分接近54,且比54分多。)1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并参照估算结果看看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可能:

1)9+9.3+9.7+9.8+8.8+9.2 =18.3+9.7+9.8+8.8+9.2 =28+9.8+8.8+9.2 =37.8+8.8+9.2 =46.6+9.2 =55.8 2)9+9.3+9.7+9.8+8.8+9.2 =(9.3+9.7)+(9.8+9.2)+(9+8.8)=19+19+17.8 =38+17.8 =55.8 3)9+9.3+9.7+9.8+8.8+9.2 = 9×6+0.3+0.7+0.8-0.2+0.2 = 54+(0.3+0.7)+0.8 = 54+1+0.8 = 55.8 „„

3、反馈交流:

1)对照估算结果,初步检验计算的正确性。2)同桌说说分别用了怎样的方法计算

(从左往后算、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巧算、找一个基准数9进行巧算 „„)

3)根据题目特征比较,选用哪一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说出理由。

4、小结:

根据数据特征,可以选择“确定基准数”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

[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数学信息的能力,能从他人的解题思路中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体会方法的适用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计算小胖的成绩。学生独立尝试。1)先估算,再计算。2)互相说说是如何巧算的。

2、运用合理的方法巧算下面各题: 56.83+27.64+23.79+32.36+21.21+73.17 5.1+5.2+5.3+5.4+5.5+5.6

3、重点讨论第2题:

参考算法:5.1+5.2+5.3+5.4+5.5+5.6 =(5.1+5.6)×3 „„ “3”表示有这样的3组 =10.7×3 =32.1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我的运用中感悟须根据数据的不同特征灵活选择合理的巧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说明:引导学生梳理、表达所学所悟]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p34 [说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6

一、课内预学, 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般地, 教材在把整数运算定律与性质推广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编排中, 都会出示一组小数或分数四则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等价变换”的题目, 通过计算结果相等, 推导出“整数的运算定律 (或性质) 在小数 (或分数) 四则运算中也适用”。如下图, 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材编排。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利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并出示例8:0.25×4.78×4和0.65×201。

这样的编排, 人为地把乘法运算定律分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和“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实际上, 在整数乘法教学时推导乘法运算定律时, 并没有专门指出它只适合于整数乘法, 学生完全可以随着数系的扩展, 自觉地拓展运算定律的应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 没有刻意地让学生从整数加法的“等价变换”中得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也适用”这个结论, 然后再学习小数加法中的简便计算, 而是直接安排一个“预学”活动, 结合具体情境, 在解答的过程中, 自觉进行简便运算, 并说明理由。对此, 笔者依据教材的例题, 设计了如下的“预学单”。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预学单

同学们,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它们的计算方法与运算顺序都和整数加、减法有联系, 小数加、减法中还有哪些也是和整数加、减法有联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新的学习。

我会解决问题:

2013年青蓝小学春季田径运动会, 401班“4×50米跑”的运动员成绩:

求401班“4×50米跑”的总成绩。

我是这样计算的:

一般情况下, 教师为了能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情和自学情况, 常常把预学作业安排在课前完成, 然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设计教学。但是, 由于本节课的预学作业相对简单, 预计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对集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预学作业时, 通过巡视收集信息。因此, 笔者把本节课的预学作业安排在课内:课始, 请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预学单”。

二、交流反思, 发现定律的通用性

独立思考, 自主预学,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教师通过巡视, 收集学生中的一些典型做法, 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辨析, 明晰加法运算定律的拓展应用, 优化解题方法。

(一) 收集典型例子

在预学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为了呈现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 笔者不是只指名让个别学生发表意见或直接小组讨论, 而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典型例子, 并把过程展示在黑板上 (如下图) 。

以上三种解答方法, 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 用方法1的占8%左右, 用方法2的占80%左右, 用方法3的只有一个学生, 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用事先交换好凑整的顺序列式后计算的方法。

以上数据是笔者完成本课教学后所做的统计,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只板书了上述四类情况的前三类, 因为最后一类情况可以包括在第二类计算之中, 最后一类虽然只有一个学生, 是第二类方法的变式, 作为典型例子进行比较, 可以拓展全体学生的解题思路。

同时,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中也可以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小数加法中数据可以凑整的情况下, 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计算方法, 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提出的“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的要求。

(二) 组织小组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在预学作业中的典型例子, 为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提供了具体的材料, 使得小组交流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集体反馈时有共同的话题。

教师展示上面三种方法后, 谈话提出小组交流的任务:

1. 说一说三种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它们各自的运算依据是什么?

3.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典型例子展开讨论, 是因为这三个例子既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层层递进关系, 同时也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达成相互验证的作用。通过小组交流, 主要的目的是以此为例子, 进一步反思提炼, 概括出更为一般的规律。

(三) 进行集体汇报

集体汇报是展示小组交流成果、优化数学思考的重要环节。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汇报者要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一般地, 小组汇报后, 教师不做即时评价, 让别的小组有更加自由的表达空间, 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汇报做必要的点评与提炼。这节课中, 在小组交流时教师提出了三个讨论任务, 学生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小组1:我们通过讨论后认为, 这三种方法都是对的, 它们的列式相同, 计算结果也一样。不同的地方是第一种方法是从左往右按 (运算) 顺序算的;第二种方法我们组认为是凑成整数的先相加, 依据是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是因为 (四个加数的) 整数部分都是8, “4×8”就是4个8相加, 后面做的方法实际上与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我们组6位同学中有2位同学用第一种方法, 4位同学用第2种方法, 没有同学用第3种方法。我们讨论后认为是第2种方法较好, 少数服从多数。

小组2:我们组同意前一组说的意见, 但不同意他们说的少数服从多数。我们认为第2种方法的优点是凑成整数计算起来比第一种方法简便, 所以还是第二种方法好。

小组3:我们组对第3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应该是第3种, 因为它在做整数部分的时候用了乘法, 比原来的加法简便。

学生在小组汇报时, 并不是一定要求每一个小组完整地汇报, 除第一个组外, 其余各个组只有当与前面组的汇报内容不同时, 才需要汇报, 这样促使每一个组都要认真地聆听前面各个组的汇报内容, 理清哪些是与自己组交流讨论的内容相同的, 哪些内容其他组还没有想到, 可以进行集体汇报。

学生集体汇报时, 教师作为聆听者、欣赏者参与其中。当各个组汇报结束后, 教师可以根据汇报情况, 进行点评总结:刚才有3个小组汇报了自己组的讨论内容, 都汇报得很好, 我赞同第2组的观点, 第2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当然第3组的观点也有道理, 这道题目的整数部分相同, 所以整数部分先相加, 并且用乘法算, 这样的想法也很好, 我们班级傅钲楠就想到了这种方法, 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想法 (学生鼓掌)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当时我们做的计算题中的数都是整数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28至30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 , 这道题目中出的是小数, 看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也适合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小数) 。

三、分层练习, 提升规律的应用能力

提升规律的应用能力, 需要教师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通过基本练习巩固规律, 通过变式练习深化规律, 通过综合练习活用规律。在有层次的练习中, 不断地完善与丰富对规律的认识, 挖掘规律的应用空间。

(一) 基本练习中再次推广

规律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总结出的规律的直接应用, 二是对总结规律过程的进一步迁移, 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推广, 自然地有减法性质在小数减法中的推广。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并说一说填写的理由。

上面的四个题目, 后两题的填写依据是减法性质。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然后集体反馈。本组练习中的第2、4小题有多种填法, 校对后再追问哪一种填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 专项训练中形成技能

在规律推广到新数系中, 会有新的学习要点, 需要通过专项训练来达成。如在整数加法中, 主要是判断哪两个或几个数的和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 而小数加法中, 主要判断哪两个或几个数的和可以凑成整数。因此, 可以做如下的训练。

下面哪两个数能凑成整数?用线连一连, 并快速算出得数。

为了克服思维定式与惰性, 在这种练习中, 设置有不能凑成整数的。

(三) 综合训练中会应用

学习简便运算的目的是形成简算意识,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计算方法。首先要养成审题的习惯, 确定一般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思考是否可以有简算的可能, 如果有, 依据是什么?因此, 设计的综合练习, 要把各类加法与减法的四则运算题目组成题组, 促使学生按照规范的思路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表格。

小数加法和减法 篇7

例如: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我认为:计算这题,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4.75和3.4的小数点对齐了算,第二种方法是把4.75和3.4的末尾对齐了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算法正确呢?我觉的应该是第一种算法对,因为小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这样,各个数的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第二种方法不对,如果是末尾对齐,那五个百分之一加四个十分之一应是多少呢?好像不好表达出来。我自学了课本后,验证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还有没有其它的计算方法了呢?想了想,我觉得还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来计算。把4.75和3.4的小数点都去掉,直接改用成整数竖式计算(但一定是两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要相同)。把4.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475,3.4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成了340,这样, 475+340=815,算完后再把81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8.15,即4.75+3.4=8.15,看,问题就解决了!

而小数的减法和小数的加法一样,例如:4.75—3.4=?同样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种是把小数点对齐计算;第二种是把小数点移动相同的几位后变成整数来计算,去掉4.75和3.4的小数点,变成:475—340=135,再移回得数的小数点之后,成了:4.75—3.4=1.35。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8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课时

班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104页例5和例6。

2.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3.正确的进行简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审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检查

、口算: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3.5-2.4

6.7-2.3

4.8-2.8

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口算: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3.5-2.4

6.7-2.3

4.8-2.8

7.1-4

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按序如下操作:①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作出判断,看看能否简算;②若能简算,则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还是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③写出简算过程

二、授新课、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3、汇报: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小组合作完成(1)

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三、复习巩固

四、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板书设计: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6.88+8.54+8.58

=(8.42+8.58)+(8.46+8.54)

=25.42+8.58

=17+17

=34(秒)

=34(秒)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9+2.87.4-5.835.8+9.712.8-9.7

56.2-27.853.47+4.2563.7-37.823.1+61.3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18.6元,还剩下13.9元。萧萧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50元,买了2本书,还剩下32.8元。买这二本书共花了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1.3+4.55.9-5.812.6-122.3+0.78.7-5.71.5+1.6

2、列竖式计算。

5.8+7.612.8+4.912.6-4.79-1.89.84-5.374.5+54.8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1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难点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先利用整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加法,探究小数加法算理,再利用小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减法,理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信你对小数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碰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5+48

=

683-359

=

3.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中,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6.45+4.29

6.45

4.29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迁移整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

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大约要花10元,还知道实际比10元多,因为估算时,把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

(2)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整数加法的经验告诉我们: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

(3)归纳小数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

3.迁移小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减法算法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2)

归纳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不够减,要退1。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找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做一做第1题)

3.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2.知道了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相同的。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小数的加减法教案 篇1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 彭志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3到5题(另外补充相关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得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并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 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为支撑,采用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组织教学活动。 学法: 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第106页第5题的放大的收银条、福娃贝贝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明确目标,提出要求。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齐回答) 今天我们将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进行练习。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希望自己有些什么收获呢?(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熟练正确地进行简算,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老师还给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敢地展现我们四年级3班同学的风采,能做到吗? 二、基本练习(热身准备) 师:要想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必须要有过硬的口算本领。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准备,比一比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 1、口算:(出示小黑板) 0.8+1.2 7+3.2 5.6+3 4.5-3.5 3.8+0.2 3.4+0.6 4.5-0.7 2.9+0.1 3.4-0.6 4.9+1.1 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开火车说得数,订正。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还挺不错的嘛!有了过硬的口算本领,还要会用运算定律。你会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吗?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4.72+3.75+2.28=4.72+□+□ (2)、3.25+7.84+2.16=3.25+(□○□) (3)、17.32-12.51-4.49=17.32-(□○□) 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空的,用字母怎样表示。 老师板书:a+b=b+a;(a+b)+c=a+(b+c);a-b-c=a-(b+c) 师:比较第(2)、(3)题的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括号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除了上面三种情况,还有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a-b-c=a-c-b;a+b-c= a-c +b;a-b+c= a+c -b 三、综合练习(实战演练――争夺☆的比赛) 师:热身准备结束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实战演练――进行争夺☆的比赛,你能得到几颗☆,你就可以加几分(加在平时的评分表上),并且还要看谁的☆最多,得☆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老师将奖励一封表扬信。有信心成为今天的智慧之星吗?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信吗?那就要加油哟! 1、第一颗☆ 用简便方法计算(连加、连减运算的) 17.4+12.8+18.6+14.2 34.34-15.66-4.34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指名板演,订正。 师:第2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什么第2题有不同的方法呢? 学生回答。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2、第二颗☆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加减混合运算的) 8.48-(4.48+0.9) 7.86+(5.3-2.86) 5.9+0.2-5.9 9.2-4.73+2.27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学生自己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不仅要看两个数是否能够凑整,还要看两个数的运算符号;如果没有简便计算的,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去掉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号…… 3、第三颗☆ 数学医疗站 师:这些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些同学出的错,你能找出这些出错的原因吗?帮他们改改错吧! 学生先独立思考出错的原因,再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出错的原因。 1.88+2.3+3.7 13.55-8.86+12.45 4.7+0.1-4.7+0.1 =1.8+(2.3+3.7) =13.55-12.45+8.86 =(4.7+0.1)-(4.7+0.1) =1.8+5 =1.1+8.86 =4.8-4.8 =6.8 =9.96 =0 接着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改错。 指名板演、订正。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说的?我们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要抄错题,口算也不要忘了进位;交换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数的符号一起交换…… 4、第四颗☆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书第106页5题) 师:得到三颗☆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那你们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想一想: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什么时候应用得最多?(学生回答:买东西。) (出示书第106页5题放大的收银条) 师:你们见过收银条吗?你能说一说这张收银条上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计算“应收金额”和“交易找零”? 学生独立解决,订正时,让学生说是怎样计算的。全对的同学加一颗☆。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呢? 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在生活中应用。 四、拓展延伸 (智力大考验) 师:得到四颗☆的同学请举手,还想继续得☆吗?今天,老师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我就给大家请来一个好朋友。(出示福娃贝贝的图片)它是谁呀?福娃贝贝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贝贝的考验吗? 1、0.1+0.2+0.3+…1.9+2=? 2、48-0.9-0.99-0.999=? 师:你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订正。 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加一颗☆,全对的加两颗☆。 五、总结 1、得到六颗☆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就是今天的智慧之星,高兴吗?(老师奖励一封表扬信。)没有得到表扬信的同学不要灰心,以后的数学课上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会成为智慧之星的!继续加油吧! 2、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独立作业 书第105页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学校进行“巩固型练习课的赛课”活动中上的一节课。首先,我很重视这次的活动,并且练习课对于我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因此,我查阅了一些有关练习课方面的资料,对于练习课有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这节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以下的一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好。 二、体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思路清楚,充满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开放性练习(拓展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口算(抢答)、填空、判断(数学医疗站)、计算(简便计算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接受福娃贝贝的挑战等。这些练习既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简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简算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快的进行简算。 因此时间就有些紧,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了。在处理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还不太恰当,语言有些嗦,不精简。

上一篇:安全生产检查与安全隐患整改制度下一篇:不屈不挠的梅花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