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理论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生价值的理论(推荐8篇)

人生价值的理论 篇1

审视过往岁月,所有人都认识到,生存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

毋庸置疑,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我们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马克思哲学讲: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关系,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我们深知,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在我国现阶段,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过,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做了什么?

我们普通百姓的价值一般体现在惠及家族,泽被乡邻。旷世伟人的价值却可能体现在:拯救一个国家,造福于广大民众。

人的价值跟人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因此,价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给人以一个正确的评价和社会实践起一个导向作用,并给人以鼓舞。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说,追求卓越是人生价值的完整体现。且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追求卓越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

人的理想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追求卓越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有不断涌现的新观念,就要有时刻不能满足的新追求。只有人类追求的不断实现,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就像现在求知的我们,都希望自己学成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道路曲折,前途茫茫,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好的心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要有恒心和定力,也不能浮躁浅薄,要想战胜困难首先就要战胜自己。还要学会跟随,学会聆听,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具有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头脑清楚,意志坚定,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其次,我们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创造人生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时,必须先得吃苦,如果不能吃苦的话,必将难成大器;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吃苦中苦,恐怕难为人上人。

人生的价值不是单纯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享受,它有着更高的意义,更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每个人付出了,奉献了,才有助于理想和抱负的逼近,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下价值,这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并且还有助于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人生价值的理论 篇2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状

2013年9月我们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围绕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人的价值问题、人生最大的快乐问题、人格德行和知识才华哪个更重要等问题) 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相对重视个人理想追求, 有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也存在多种选择的情况, 一部分人较趋于现实化、个人化, 同时也表现出某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多元化、迷茫化。

1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大多希望致力于国家建设, 以奉献为光荣。而如今, 在社会背景复杂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 形成反差。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从一元到多元化的追求, 打破传统思想束缚, 更强调实现自我。

2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感,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把所获得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 不知感恩, 很少思考自己应该为这个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也拒绝承担责任。这种结果会导致他们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3重视物质追求, 忽略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

近几年来,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 某些领域的道德滑坡现象使得人们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普遍产生情感矛盾、人格矛盾, 以及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他们心目中原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受到挑战,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们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他们见到的现实世界似乎是矛盾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形态, 很多不良诱惑已走进大学校门。物质重于精神已成为很多人的观念。在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下, 失去个人本真的理想追求, 自己精神家园变得荒芜。“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权利至上主义”慢慢腐蚀大学生的思想, 使之迷失个人的发展方向。

4人生观价值观迷茫化、抗挫折能力差

很多人进入大学后, 失去目标, 开始迷茫、徘徊, 丧失奋斗动力, 遇到问题不具有分析、解决的能力, 心里脆弱, 内心没有一个更好更合理的人生规划。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认为上大学没有用, 这些狭隘的观点, 往往会损害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风貌和心理。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因素

1家庭因素

目前的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 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冷漠、自私的人生态度。

2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的多元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各种新的思潮的不断涌入, 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使大学生对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质疑。

3学校因素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困难等原因, 高等教育越来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学校往往将知识的积累视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标准, 有的学生由于心理承受力差, 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 导致生理和心理可能出现问题。教学方式方面, 学校长期以来所遵循的教师—教室—课本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 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 因此难以充分体现现实感和时代感, 相对地缺乏吸引力、说服力, 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时期, 学生离开家庭, 尚未步入社会, 家庭教育因素变得逐渐弱化, 社会教育因素尚未占据主导, 而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 在大学阶段运用行之有效的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开展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智力投资教育的内涵

智力投资教育理论是以智力投资为核心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理论。智力投资教育通过指导、引导学生计算家庭、国家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智力投资总额, 来教育学生树立成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终能够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 以实际行动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2智力投资教育的特色

(1) 多角度教育

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教育学生。跟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将德育教育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 不再是空洞教育, 而将实际的数据资料与学生自身的调查感受结合起来, 达到了“明德育人”的目的。二是从专业教师的角度教育学生。专业教师通过讲授专业技术, 让学生自己算一笔教育成本账,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三是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教育学生。即教学管理部门把“教”和“学”中的“师德风范”和“学品风尚”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2) 深层次教育

深层次教育特色, 即教育内容层层深入, 抓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偏见, 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教育。一是将大学四年分为“成才教育”、“拓展教育”、“创新教育”、“感恩教育”四个层次不断推进, 教育的重点十分明显。二是思想感情上的不断感化。比如, 先让学生感受“教育投资”数据, 得出结论:学生今天之所以能上大学首先靠的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接着引导学生计算“教育成本”, 得出结论:大学一节课成本50元/生。再引导学生从数据中谈感受, 得出结论是:算账, 算出了一颗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更感恩国家。再挖掘课堂典型, 实行情感互应, 得出结论:一堂课竟能改变一批人, 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逃课了。这种层层深入的主题教育内容削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弘扬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社会的现代情操。

3开展智力投资教育的意义

(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计算学生的智力投资额, 使广大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概况以及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进一步认识到“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性。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增强服务社会的技能。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

在现代社会里, 人才市场价值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 但不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 人才智力投资总额总是构成人才市场价值的基础, 因此, 进行智力投资分析, 有助于把握市场人才价格的底线,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合理决策的基础。

四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实施的有效性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学义教授在他的财务分析课上, 运用智力投资教育理论, 尝试从专业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计算出个人的教育成本, 学生们通过计算自己的“求学账”, 把国家、社会、家庭对自己的教育投资进行量化。当一项项确凿的数据摆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们才意识到, 他们能读到大学, 教育投资总额至少要20万元以上, 每节课的教育成本50元/人, 而且国家社会的投入是家庭投入的1.1到1.5倍。计算结果触动了很多学生的心灵世界, 很多学生原来都认为取得的成就来自家庭投资和自我努力, 与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关系。通过智力投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 他们的背后不光有家庭, 还有国家、社会的坚强支撑, 这才使他们有了今天的求学机会。另外, 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产, 国家、社会、父母所付出的投资是希望得到回报的,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不懂得好好利用, 不仅是国家和父母的损失, 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对那些不珍惜生命的学生能够起到一些惊醒的作用。

长久以来, 教育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一本教育成本账, 让感恩升华到理性, 人生观、价值观不再是虚无缥缈罩在头上的美丽光环, 不再是假大空的说教, 而是具体而又实际地存在着, 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朱学义, 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2]邢玉玲.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科技, 2013 (2) .

[3]马向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 (1) .

[4]关明伟.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和思考[J].丹东师专学报, 2000 (3) .

人生价值的思索 篇3

一个极其古老,却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将人们引进了这样的梦境,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何在?

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荣华富贵?为了上帝?还是为了美好的理想?小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思辨的背景下展开其全部情节的。它通过男女主人公淮平与南珊的相识与爱慕、楚轩吾一家两代人的命运与情操,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它除了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还贯穿着艰难的哲理思索;它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在真实的思索中散漫着淡淡的宗教迷雾;它并不悲观于人生,却又在充满了爱和同情的心灵间涂抹上一层薄薄的宿命色彩。所有这些,既表现出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个性,又使人感到它是比较难读的作品。

从逻辑上说,这部小说对人生价值的思索,首先是在“命运”与“人格”的冲突之间展开的。它通过原国民党中将楚轩吾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这一冲突:

“楚轩吾是一个深刻的矛盾。这矛盾表现为一种淳厚的个人品质与那段罪孽深重的政治历史的尖锐对立。”

在一次红卫兵的抄家行动中,李淮平意外地发现,他的革命对象楚轩吾,也正是他父亲当年在淮海战场上的手下败将。然而,他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人”,一个有着渊博的学识,有着同情、友谊、谦逊和尊严的人。这个人,曾与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一样,怀抱着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真诚地探索过、奋斗过、追求过。但是,在他度过了整整三十五年戎马生涯之后,面临着全军覆没的绝境,他发现自己错了,历史违背了他的本意。面对这样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矛盾,作者提出:难道一个人“犯了可怕的错误,他就必定有一颗邪恶的心么?”如果不是,那又怎样解释楚轩吾这一矛盾的存在呢?楚轩吾作为个人,他抱有的十分善良的道德动机,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但是悲剧在于,这种个人的道德动机并不等于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在卑劣的个人品质背后可能隐藏着伟大的历史前进的契机一样,在高尚的个人品质下面,也同样可能掩盖着历史的反动。因此,楚轩吾一生的失误,并非是他个人品质的过错。他的命运是与他所从属的阶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个阶级,决定了他的事业的反动性与非正义性。无论他个人具有怎样的“人格”,只要他的这一阶级局限性没被突破,那么,他的悲剧的一生就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作品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其实只是历史的必然性与楚轩吾所属阶级局限性之间的冲突罢了。然而,作者并没有这样地得出结论,而是将这一过程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命运”,是“命运捉弄了”楚轩吾。按照这一观点,国共一战不仅是偶然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根本无所谓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仅如此,人类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斗争、生产实践,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几千年来,人类为了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文明而艰难奋斗,然而野蛮的事业却与文明齐头并进。人们在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斗争和冲突中,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宗教,为了阶级,为了部族,为了党派,甚至仅仅为了村社和个人的爱欲而互相残杀。他们毫不痛惜地摧毁古老的大厦,似乎只是为了给新建的屋宇开辟一块地基。这一切,是好,还是坏?是是,还是非?这样反反复复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个过程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作者这一段近乎哲理的叙述,要说明什么呢?一切都是偶然的,不可知的,它就是“命運”。在“命运”面前,人类再也不具有任何历史的主动性,因为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所从事的是些什么事业。如果人类无法对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就是说,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并不是作为自觉的主体,而只是被动服从某种命运的工具。命运作为对人生的某种异己力量,主宰和支配着人的实践活动。那么在这种由命运占居统治地位的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生价值当然也就不能够得到体现。人的价值是一种人生的自觉,是对必然命运的逐步掌握与驾驭。

作者认为,人生价值本质上是通过人的道德价值——人格而体现出来的。由于他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分析,因此把这个人格表现为一种独立的,超然于偶然、不可知的命运之上的抽象演绎。如果说,作者以楚轩吾一生奋斗的失败要说明的是对现实的人生价值的否定,那么在南珊这一形象中,他则展现出对一个完美而又完全虚幻的人格——“善”的执着追求。

南珊的生命是从楚轩吾——她的外祖父的失败开始的。他使她从小就陷入了一种包含着尖锐矛盾的生活之中。这种生活一方面使她很早便摆脱了精神上的愚昧,另一方面,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又使她几乎没有希望摆脱在社会政治地位上的卑微,其结果是使她的精神长期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从而促使她在灵魂的磨难中过早地开始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作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思索,使她在屈辱之中树立了自尊,在强权面前保全了人格。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自尊和人格并不是凭空建立的,它必须以一定的信念为基础,并且只有在为了一定的信念而从事、而奋斗的事业中才可能得以实现。对于一个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人格与自尊。

因此,南珊的生活便面临着两个出路:或者用仇恨去反抗给她带来屈辱的生活,——这是与前面小说中关于命运及不可知的思想相冲突的;或者在某种超现实的精神中寻找解脱。作者为她选择了这后一条道路:以“善”作为自己全部精神的寄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笔下这个“善”不是凝炼着现实生活准则的单纯道德范畴,它是一种脱离现实关系的、被神化了的道德感情,是一种宗教的信念。在南珊那里,这个“善”被想象为一个“公正的老人”,有着伟大而神秘的力量,“高踞在宇宙之上,知道人间的一切,也知道我的一切。我并不怀疑我的生命和命运都受过他仁慈的扶助。因此,尽管我不可能见到他,但是我依恋他,假如他真的存在,那么当我终于有一天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我一定为我自己,也为他所恩赐给我的家庭,向他老人家深深鞠躬,表示一个儿女的敬意。”

到此为止,小说基本上完成了它对人生价值的追究。这一过程从不可知的命运开始,到主宰命运的上帝结束;从追求某种尽善的人格开始,到依附于上帝的神格告终,其中表现出极大的内在矛盾性。上帝作为对人生价值思索的归宿,一方面是“善”的化身,具有着伟大而又仁慈的博爱精神;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同时表现出极大的野蛮性与残酷性。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上帝,不但不能使南珊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相反,它如同麻醉剂和鸦片烟,只能使南珊深深地麻木于现实矛盾之中而无力解脱。我们在小说最后所见到的上帝身边的南珊,其实早已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她的生命的火焰已经永远地泯灭了。

现在,我们又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上来了:人生的价值何在?很显然,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尽管如此,这部小说却仍然以其独特的方式,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时代特征。梦,无论怎样飘渺虚无,终究离不开现实的人生。近年来,文学作品对人性的细腻描写,对人情的热烈抒发,对人道主义的竭力张扬,已经成为很多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追求。《晚霞消失的时候》作为这批创作之一,虽然它的结论是虚幻的,空想的,但它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以及它那虚幻的、空想的“梦”境,也同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文化大革命”十年,犹如一场巨大的灾难,在人们的心灵里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楚轩吾和他一家的遭遇是有真实性的。不错,楚轩吾作为国民党战犯,是一个历史的罪人。但是,既然他也是一个人,即使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罪人,那么,从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出发,我们除了能够谴责甚至处罚他的错误以外,却决不应当去亵渎与污辱他的人格,特别是在楚轩吾已经悔悟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后。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把他的这段历史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使所有的南珊们都永世不得翻身呢?!在这个意義上,作者在这里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做法作了高声的抗议。

然而,比仅仅提出人的问题更加耐人深思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能够把以上关于人的思想贯彻到底。神的尊严终于战胜了人的尊严,脱俗出世的玄思代替了现实人生的认真思索,梦境的虚幻变成了真实情感的主调。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是以一系列道德范畴为核心的。他从这里出发,根本否定了整个人类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也创造出人类本身的全部实践活动,从而使道德脱离了现实生活,变成为人生最高的抽象目的,即变成一种宗教信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作者肯定了宗教作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在人生中所具有的价值:

“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真而在于美。同样,宗教的意义也不在于真而在于善。世上的宗教,西方有耶稣、阿拉,东方有佛祖六师,支派纷繁,何止百种,难道都是真的不成?但那教义尽管纷纭,主旨却终不过是劝导人间,使强者怜憨,富者慈悲,让人生的痛苦得到抚慰,于灵魂的空虚有所寄托。所以,只要善行布于天下,我佛究属有无倒在其次。……可见,宗教以道德为本,与科学并不相干。”

这段看起来十分深奥玄虚的话,正如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时所说的:“就形式讲,他是现实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人。……虽然他同其他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也和他本人一样是抽象的。”在小说中,南珊及老和尚就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抽象概念中的抽象个人。他们作为艺术形象只能是一种纯粹的想象,与现实缺少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联系。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的进步决不是靠人性善来推动的,任何道德观念都决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永恒的,它总是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并且归根结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小说作者忽视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因此他在作品中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矛盾,并终于导致了对自己的否定。

除了理论上的原因以外,这部小说在思想与情感上的混乱与迷茫,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一部分青年在动荡不安的乱世无常的十年中所感到的人生的虚假与空幻。从领袖到内奸,从座上宾到阶下囚,一落千丈与一步登天,一切都是那样的偶然、迅速、出乎意料与不可理解。固有的尊卑、秩序,神圣的理想、追求,仅仅在几昼夜间便被动摇了、打碎了;而新的标准还未来得及重新建立,便又开始了新的崩溃。一切都有待于重新估价,同时,一切又都无从进行估价。善恶是非、真假黑白,统统混淆了、颠倒了,只是在无数次的反反复复中,充当着阴谋政治的标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生的价值究竟何在呢?于是,宗教便成了一部分青年的精神寄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部小说在一部分青年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种社会效果也多少说明,我国整整一代青年,在挣脱了现代迷信的束缚之后,有人在思索着,也有人在彷徨着,他们中也许会有迷失,也许会有陷落,但是,我们深信,他们通过这痛苦的思索与奋斗,一定会摒弃种种出世观念和宿命思想,走向自己的未来。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特点的。作品的构思巧妙;它以“春”作开头,“秋”作结尾,两头虚,中间实,梦中来,雾中去,思绪飘忽却前后呼应,内容庞杂又情理贯通,思想矛盾但又浑然一体,从而使故事情节、情感抒发、理性思维错综交织,展示出一幅丰富而又朴实、广漠而又亲切、蒙胧而又清晰的画面。

在人物的刻划上,作者以“线描”的方式勾勒表现出人物的神情风貌与性格特征。少年时淮平的娇憨与任性,南珊的早熟与深沉,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照。整个说来,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与线条感,特别是“春”、“秋”两节,产生了动如诗、静如画的艺术效果。可惜的是,作者这一切艺术手法在意境上只是为我们开拓出一个虚幻的“梦”境。

一九八一年五月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篇4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 1.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2.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①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素质,提供精神动力。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素质,提供智力支持。生理心理条件——前提条件。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行动也就是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正如江泽民所说:“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同学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但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善于为实践而学,善于在实践中学。

人生的价值何在 篇5

我觉得下面三点对于我的生活比较重要,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目标的活着,不要浑浑噩噩度日子,我觉得没有一点追求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懊丧。二其次我们活在当下,懂得珍惜,不要觉得今天走的每一步不重要,现在的每一步决定着你将来的生活,每个时期都有值得你去珍惜的人与事,家人朋友爱人不要失去了才知道可贵,许多事是没有后悔药的。不要总是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现在的抱怨中。

三 要活的开心,要乐观,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要多抽点时间来享受生活,如果一直都是在辛苦工作,像个机器,那么你的生活也少了太多的乐趣,同时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切都会好的。

我想要的生活是舒适悠闲的,我是一个比较“不思进取”,爱玩的人,没有多认

人生价值的追问 篇6

学校通行的德育教材,经常把人生价值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人生是多样性的,人生是曲折的过程.其价值有内向的精神追求,也有外向的.物化效果.应该尊重多样的人生和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探讨人生价值,不能用政治需要淹没人道主义,也不应拒绝前人有益的阐述.

作 者:高怀志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电大分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021008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5) 分类号:B0 关键词:人生价值   多样性   继承性  

人生价值的理论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讨论人生价值的问题, 就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 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讨论人生价值的问题, 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生活, 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在看完《亮剑》与《奋斗》这两部影视作品之后, 不难从中明白了这些道理。

1《亮剑》与《奋斗》对人生价值独到的诠释

《亮剑》与《奋斗》是两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 《亮剑》是一部军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而《奋斗》则是一部记叙现代都市年轻人奋斗打拼成功过程的青春励志剧。之所以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说, 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一面, 那就是对人生价值独到的诠释。这两部电视剧都会将人不由而然的引入面对“人性”的深思, 关于人生观, 价值观的深思, 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 审视自己的人生。

1.1《亮剑》中主人公的个性分析

《亮剑》 (1) 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是个个性极为鲜明的人, 是个敢做敢当, 敢爱敢恨的人。他做事当机立断, 从不拖泥带水, 是个优点缺点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人, 他为什么能成功了?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用他自己在南京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而言, 就是“亮剑精神”, 坚忍不拔的精神, 就是我们想要成功必须先拥有的一个重要条件。

1.2《奋斗》中人物的个性分析

《奋斗》 (2) 中, 陆涛、夏琳、米莱、露露等人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其实是接近现实、源于现实的。当代大学生可能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五彩斑斓的梦想, 而真正为了梦想在认真努力的又有几个人?

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人生的意义, 在说到人生意义的时候, 又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我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 才会自觉的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 以全部的感情、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陆涛等人在奋斗历程中, 就是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 坚持不懈的奋斗知道获得成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人生之所以有价值, 是因为人能够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活水,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就如李云龙、陆涛等人在实践中, 利用自己优势的性格资源, 人际资源, 创造出非凡的成功,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 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 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 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 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3) 《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就是一个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无产阶级斗士, 他取得的成就与广大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

艰辛知人生, 实践长才干, 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大学生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 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社会实践中探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 信息爆炸式的增长,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 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 善于为实践而学, 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 俗话说“三十六行, 行行出状元”。首先面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们在整体上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人生, 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要有一个有益于人生、社会的价值观。

在当今中国, 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青年人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肩负着使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只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 就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创造无悔的青春。

谈了这多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想法, 还有重要的一点没有说, 那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才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导向, 也为其思考问题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同时,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范, 能够使大学生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 转逆境为顺境, 化阻力为动力。因此,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 并产生悦纳自我的情感体验, 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 要是有了这种亮剑精神, 有了这种奋斗精神, 那么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李云龙、陆涛等人取其一便能够取得成功,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就其光辉的人生, 正是源于这两种精神。我们从现在起就严格要求自己, 借鉴其成功的经验, 别人用一种精神就可以成功, 我们就用两种, 我们既要有亮剑精神, 又要有奋斗精神, 成功不是离我们更近了吗?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 取得成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前导演, 《亮剑》, 影视作品, 2008;梁都, 《亮剑》, 军事小说,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2]赵宝刚导演, 《奋斗》影视作品.2008, 石康, 《奋斗》现代文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人生追求的价值坐标 篇8

【关键词】人生;价值追求;三个代表

一、“三个代表”的内涵

把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先进性层次,就其内涵而言,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要求。“三个代表”的价值追求分别包括①物质价值追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阐明了我们党的物质价值追求。②文化价值追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阐明了我们党的精神文化价值追求。③政治价值追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价值观的根本和灵魂,体现了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整合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地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體、社会实践主体、价值实现主体的统一。因此,“三个代表”的要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的社会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就要求劳动者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由此可见,“三个代表”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前提,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内涵,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创造和追求,是价值主体与价值现实的统一,价值要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价值内涵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二、“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

具体到大学生和大学生活,“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就是:

1.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掌握先 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直接推动。大学生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发展先进生产力作出贡献。

2.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

追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命健康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获得人生发展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在发展先进文化中有所作为。

3.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心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努力学习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创造利益的本领。这样才能有责任、有能力履行为人民创造利益、谋取利益的诺言,并在为实现人民利益作贡献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正是“三个代表”所蕴含的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要求,构成了大学生人生思考的价值坐标,体现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主体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途径

通过什么路径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达到人生发展的理想境界呢?这也是21世纪的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四个统一”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是大学生在“三个面向”的时空坐标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21世纪的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重要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既与邓小平“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体现了“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更富有时代性、针对性。

1.处理好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

在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上,大学生要克服重此轻彼、有所偏颇的现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避免只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轻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现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则是成才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思想品德,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学,则更应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培养自己,塑造自己。

2.处理好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关系

在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关系上,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手段,拓宽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还要重视向社会实践学习。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应用、检验和创新;也只有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才能磨练意志,砥砺品格。

3.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关系

在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关系上,既要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更要努力服务祖国和人民。应该说,同过去社会长期轻视个人自身价值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只有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才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4.处理好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关系

在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关系上,既要避免没有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实惠”的功利主义倾向,又要避免空有远大理想,不愿艰苦奋斗的倾向。大学生一定要牢固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宏伟理想,更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有充分的了解,要对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充分的认识,要有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作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有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生的健康发展,外在的教育引导固然不可缺少,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完成内化,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加强自我修养,首先是学,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掌握关于人生的科学理论。其次是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不学习,固然容易误入歧途,但只学习不思考,也容易陷入困惑。只有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思考、分析、辨别,才可能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真理。再次是行,行成于思,在科学理论、正确观点指导下的行,才能收到成效,利于修养。把科学理论、正确观点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是说,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而且坚持经常地反思自己,才能明确道理,掌握真理,保证行为不出差错。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思、行结合起来,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就一定能在转型期的人生探索中,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走上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忠杰文.《怎样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7期

[2]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5页

上一篇:志愿者现状材料下一篇:工商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