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 篇1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翻译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 篇2

中唐诗人韦应物, 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出入宫闱, 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 玄宗奔蜀, 韦应物扈从不及, 流落秦中。乱后, 韦应物折节读书, 痛改前非, 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 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从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 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 感受深细, 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其田园诗对社会离乱、民生疾苦也时有反映, 态度鲜明, 情真意切。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 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 孤寂低沉。韦应物的诗各体俱长, 白居易称:“近岁韦苏州歌行, 才丽之外, 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 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 他的诗以五古成就最高, 风格恬淡闲远, 语言简洁朴素, 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 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 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 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诗风恬淡高远, 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其诗作末两句常以飞转流动之势, 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可谓诗中有画, 景中寓情。

这样的一个诗人在仕途为官和追求幽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最佳的心理境界———随缘自适、怡然自得。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大体诗意是: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 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 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 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 已没有人渡河, 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公元781年) 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 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暮春幽静景象以及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 借景述意, 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 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 而其胸襟恬淡, 情怀忧伤, 便自然流露出来。

这首诗分别从“涧边”和“涧中”着笔, 绘影绘声, 优美如画, 是历代公认的山水诗名篇。“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 群芳已过, 诗人闲行至涧, 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 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 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 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 “独怜”二字, 感情色彩至为浓郁, 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 写初夏之景, 与此同一立意。首句, 写静;次句, 则写动。莺啼婉啭, 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 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 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 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接下来两句, 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 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 春潮上涨, 春雨淅沥, 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 本来就荒凉冷漠, 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浮动。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未免有些荒凉, 但用一“自”字, 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 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 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 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 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 构成典型环境, 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 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 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 状出难写之景, 达出难言之情。全诗即景会心, 借景述意, 在幽草黄鹂、晚雨野渡的“画意”中, 融进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体验。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 所托何意, 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 是讽刺“君子在下, 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 不必有所托意”。大抵注意于以声衬静、动静交错的音响美, 至于诗人的胸襟、情怀, 则较少顾及。其实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 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 诗人用“独怜”的字眼, 寓意显然, 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和闲适恬淡的心境;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 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 借景述意, 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 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 而胸襟恬淡, 情怀忧伤, 便自然地流露出来。总体来讲, 诗中作者的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还是能体悟得出的,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因为从肃宗广德二年 (公元764年) 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公元791年) , 将近三十年间, 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地方做官吏, 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 或在长安任官。尽管位居不高、官职不大, 但他应该是恬淡自足的。山水的灵动秀美、田园生活的惬意自得, 都使得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更何况在地方官任上, 韦应物有着充实的生活, 他勤于吏职, 简政爱民, 并时时反躬自责, 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 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 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 他一贫如洗, 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 , 寄居于苏州无定寺, 不久就客死他乡, 享年五十五六岁。

韦应物在精神上实现了脱离官场, 幽居山林, 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 他感到心安理得, 因而他这样评价自己:“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蹇劣, 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 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 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 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 他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 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 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 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 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 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 想求得解脱, 因而一度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 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愚拙, 不说自己清高, 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 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答案 篇3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滁州。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④幽草: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⑤上有黄鹂深树鸣: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⑥春潮:春雨。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 篇4

我们从‘独怜幽草涧边生’读出了什么?这首诗作从哀怜起笔,以喜见‘野渡无人舟自横’收笔,这中间的暗藏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子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儒家的乐观思想、进取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支撑作者的人生态度:乐观进取。这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最大的不同。

我们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读出了什么?依据客观、人文道德,作者乐于革新、敢于革新,这关乎易理的一个大定理‘推陈出新’。因为人类从内心深处有无比强大的进取心,这必然带来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唯如此,人类就是这样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人类就是这样从没有道德走到道德观不断完善的,人类就是这样从稍有智慧到‘飞能在天’的。人类能肆意而为吗?不能,所以坤卦云“黄裳元吉”,讲究‘道德、方圆、规矩’之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冥冥之中,客观规律在左右一切。当我们把‘天’理解为‘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能跟时间抗衡吗?我们能跟客观规律抗衡吗?人能脱离宇宙而独立存在吗?我们能长生不老吗?我们不能。当我们把‘天’理解为‘人心所向的人文规律’的时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大概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哲学意义之一吧。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我认为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解读才是正确的解读。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是春秋笔法达到高水平的显著特征,这种若隐若显的漂浮不定,在孔子制作的《诗三百》中随处可见。本诗开篇以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表面写出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实则写出了诗人对儒家道德情操的感悟和儒家哲学的坚信不腻。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当我们对“舟自横”据字索音、据音再次所字时,“舟自横”爻变成了“周自亨” 三个哲学字器,‘周’是指《周易》,还是指儒家崇尚的‘周行’、《周南》?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表达的是作者对儒家哲学的热爱。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 篇5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5分)

答: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

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

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分)

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分) (共5分)

【解析】

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

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6分。每点2分)

【解析】

情感从热爱山水、远离喧嚣、关心卢陟三方面。诗歌中多有提醒,如忘情、无余事、尘喧、散烦缨等。

拓展阅读:韦应物《简卢陟》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弄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初读之下,韦应物这首诗可能可以理解为:你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世人大多只能欣赏下里巴人,因此没有人赏识你。结果你栖栖遑遑,流落行伍。兵役结束回来后,继续没着没落,在淮海之滨蹉跎岁月,不能有所作为。于是,你栖居山涧,日日看带着朝雨的春树、听鸟的欢快鸣唱。来吧,我这里备有酒酌,欢迎你前来。我们把酒言笑,你应能忘怀眼前的失意,在诗酒快意中重新领会生命的意义。

韦应物诗写得平淡而高古,简朴而情深动人。这首诗每一句都不啰嗦,可谓平淡而简朴,但是馀意不尽。末尾两句更是情在言外,深挚而淡雅。顺便说到,以结尾这两句为端绪加以续写,是可能接续韦诗深远意趣的。

不过,以上的理解只是在“不求甚解”的方法下得出的。实际上,这种解读未必完全正确。主要涉及到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题中的“卢陟”。通读《韦苏州集》,可知,韦应物写到卢陟的有五首诗。第一首是:

简陟巡建三甥

忽羡后生连榻话,独依寒烛一斋空。

时流欢笑事从别,把酒吟诗待尔同。

根据这个题目,陶敏和王友胜在《韦应物集校注》中认为,题中的“陟”即是卢陟。那么,卢陟应是韦应物的外甥(姐姐的儿子)。题中另两人为卢巡、卢建。奇怪的是,南宋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此诗题作“简二甥”,《全唐诗》所收此诗,题同韦即,但在“三”字下加校语,云:“一作二。”

这里可从取名的角度研究这三个字。“巡”“建”部首在书写时相近,如“巡”字王羲之有近似廴旁的写法,“建”字欧阳询也有近似辶旁的写法,如下:

加上《说文解字》曰:“廴,长行也。”可见,这两个字字形、字义都很近,所以,巡、建为亲兄弟是自然的。“陟”字查字典,要查“阝”部(《康熙字典》此字收在“戌集中”的“阜部”),从部首看,与上两字远,或许前人以为他可能与巡、建二人可能不是亲兄弟。但实际上,“陟”是会意字,《说文解字》对其字形的解说是“从阜从步”,这与“从辵川声”的“巡”字意义相关(倒是与“从聿从廴”,取意为“立朝律也”的`“建”字意较远)。所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三人同为韦应物甥的可能性较大。但是,韦应物这位姐姐及其丈夫情况难以考明。卢陟、卢巡、卢建的事迹都没有记载。但凭这首《简卢陟》,卢陟身世沉沦的情况还是看得出的。

又,根据陶敏和王友胜注,《简卢陟》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秋,时韦应物闲居滁州西涧。如此看来,“涧树”两句则更可能是韦应物本人生活环境(即滁州西涧)的描写,暗写自己的闲居。意有:我虽闲居,但能好好领受自然之美。我的这种心态,对你或有一些帮助吧。

【韦应物滁州西涧拼音版】推荐阅读:

滁州西涧韦应物拼音06-18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06-19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06-12

滁州西涧古诗06-13

上一篇:七夕节的情侣爱情祝福说说句子下一篇:泰安市“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评选学习心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