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安全教育(精选8篇)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安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实验要使用大量的仪器。像试管、导管、玻璃棒等玻璃仪器,如果不注意或使用不当会被刺伤、割伤,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酒精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失火或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化学实验还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如酒精、汽油等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能,浓硫酸、烧碱等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白磷、亚硝酸钠和一些重金属盐都具有很强毒性。如果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在实验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把具有强腐蚀性或强毒性的药品带出实验室,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学习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和实验教室规则,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所以,安全教育也是初中化学的一项教学内容,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安全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最有利于安全教育
(一)化学是初中生喜爱的科目之一
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化学科是大多数九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学科。这是因为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短,对新学科有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其次是由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易学易懂,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高;再次是化学的学习以实验为基础,化学课堂有较多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精彩的演示实验或亲自动手做实验,当然比那些只有听、说、读、写的课堂感兴趣。我们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安全教育的渗透,因势利导,会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最利于结合安全教育 化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决定了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初中化学(人教版)共三十七个课题,几乎每个课题的教学都可以结合安全教育。如《绪言》出现一张隔水透气鸟笼的图片,在教学上可以结合人溺水死亡的原因和如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可以结合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火灾逃生的技巧等安全教育,有关乙醇的性质,可以结合酒后驾驶和醉驾的危害的安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易于结合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只要因地制宜地安排,结合人性化的设计,化学课堂将在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初中化学的教学与安全教育相辅相成
(一)安全教育与化学知识的结合效果更好
据报道,每年全国超过一万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某学校开学第一天,某班班主任在周会课上特别强调学生不得私自去游泳,第二天中午放学后,该班的一名男学生私自外出游泳意外溺水身亡;某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因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身亡,于是各所学校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事隔一个月,附近另一所中学的学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故。表明现阶段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原因是方式单一,方法太过简单,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果我们把安全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例如: “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严禁打手机” 这样的安全教育内容,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他并不在意,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或后果是什么,而学生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的过程中结合安全教育,学生不但知道加油站附近用明火或打手机可能引发爆炸的严重后果,还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因此他们更能自觉遵守。
(二)安全教育能促进化学知识的掌握
有的人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占用一定的时间,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质量。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很多化学知识和安全教育内容是一致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际也是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例如,进行“室内失火不要马上打开门窗”的安全教育,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复习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氧气”等知识。可见,化学的教学与安全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化学知识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反过来安全教育能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两者相辅相成。
当前,学校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严峻的形势下,化学教师更应该处理好教学与安全教育的关系,同心协力,为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1. 安全的人本属性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安全首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5方面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用, 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其次就要求没有伤害, 没有疾病, 没有外界侵扰和威胁。可见, 安全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天生的, 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都会自觉地选择安全的行为方式。但人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疏忽安全的时候。人所接触的物和环境也会有人不可预料的意外的情况发生, 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安全科学领域, 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使人的躯体 (以下简称“身”) 及其机制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 (以下简称“心”) 不感到惊慌、危机或恐惧。并能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另一方面, 安全是指实现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
2.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化学的特殊性, 实验的药品避免不了有害的物质, 实验用的仪器、电气设备, 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都会对人产生伤害, 造成遗憾。实验室的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振动、照明、温度、湿度等以及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水平, 都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反应或心理的波动。如环境使人有不安全的感觉, 那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实验.因此实验安全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安全有了保障, 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 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中学时做的实验较少, 自己动手能力差。进入大学以后, 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做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安全素质, 就会对大学的学习有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做化学实验室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 会导致实验过程的不安全状态。实验室常出现的问题是, 使用玻璃仪器不熟练, 打破玻璃仪器割伤皮肤;取用腐蚀性药品不小心洒到皮肤上;还有把药品放错混合而引起火灾;也有因电机连续运转时间长, 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及加热过度引起油浴着火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是:
1. 麻痹思想,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同学课前不认真预习。觉得实验简单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操作时就容易出错, 而引起安全事故。
2. 部分教师上课时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觉得实验不很难, 没有很大的危险。
对学生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戴手套要求不严, 这也容易让学生有麻痹思想。
3. 电器、机械设备老化, 而引起短路, 接触不良等引发事故。
三、提高安全素质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绝不是简单的会使用灭火器和逃跑。安全素质就是人对安全的思想认识和遇到紧急情况有运用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迅速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1. 安全素质的内容
(1) 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 要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十分熟悉。
(2) 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 如火灾和毒害的形成条件及控制事故, 消灭事故的方法。
(3) 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自救和可以帮助他人。
2. 安全素质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来提升
安全素质要通过安全教育来不断提升。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技能技术的教育,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 并能把安全观念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实验中, 在进行实验教学课时和搞科研时, 首先会想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样就能自觉认真遵守操作规章制度, 消灭安全隐患。从而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 就会沉着应对, 迅速处理事故, 而不会慌张忙乱, 造成更大的损失。
3. 提高安全素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安全素质要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通过事故案例和同学们的自我构建分析讨论, 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遇到危险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迅速集体脱离险境, 用集体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消灭事故苗头, 减少危害。安全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 提高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 加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
四、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 预防第一的理念, 就要加强安全教育。
1. 安全教育的内容
(1) 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 让学生懂法、遵法, 明白规章制度是保障人安全的强制性规定, 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国家有消防法, 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有明确的条例文件。这说明, 国家对安全工作是很重视的。学校及化学学院和实验中心都有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和化学学院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的, 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的细节体现, 更要严格遵守。让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是以人为本, 预防第一思想的体现, 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
(2) 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的教育。安全科学的理论包括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 紧急情况的安全处理等方面及防火, 防毒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 用现实事故的案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发生的案例从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技术设施几方面来进行深刻认识。把同学们对安全的认识从片面了解上升到科学理论。把理论通过案例结合到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是安全工作不可缺少的紧密相连的三个组成部分
(3) 安全技术、技能的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包括怎样防范实验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害性;发生事故怎样迅速处理。怎样迅速脱离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怎样使用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预案等, 提高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训练学生学会灭火器材的使用, 掌握几种灭火, 防毒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在演习中亲手使用灭火器。每个学生都要知道在实验室如何迅速采取正确的方法消灭事故的苗头。怎样正确使用洗眼器、喷淋器。有了一次亲自动手的经验体会, 以后遇到突发情况, 就不会惊慌失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 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1) 集中上课。我校化学学院从新生进校就开设实验安全与管理课程, 为必修课, 18学时, 考试合格后, 取得1学分。这样从学生一进校就打下良好的安全思想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在前进,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 安全教育如采取简单课堂说教的教学, 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 安全教育也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的思考, 教师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用大量案例说明安全制度的重要性, 用多媒体演示安全事例的图片、光盘。针对重要的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把自己放在事件的情境中考虑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自己教育自己, 把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理论教育, 安全技术设施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的安全理念, 从而提高了安全素质。例如2008年的某高校发生火灾事故, 4名学生跳楼而亡,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灭火和逃生。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 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 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了安全素质。
安全课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 学生在事故情境中可以更迅速牢固地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救生的方法。
(2)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 明白实验使用的药品的性能和危险性及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地方。教师每次讲实验课时, 要对本次实验的安全问题给学生讲明, 提醒学生注意。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做到预防在先, 教师把本次实验的安全注意要点要讲给学生, 使学生进行实验时安全操作, 并且注意回收用过的药品, 不随意乱丢, 保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 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3) 广泛宣传。把实验室规章制度张贴在楼道、实验室内,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
五、结束语
安全教育把人本能对安全的需要提升到人自主具有的安全素质。就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学习、实验、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建立安全的生活方式, 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巨大的良好影响。
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是北京市高校化学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为保证我校师生更好地搞好教学和科研, 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校领导和化学学院领导在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 贯彻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的理念, 树立预防为主, 防范在先的思想, 把建设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体系放在首位, 并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重视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安全的人本属性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的探讨, 明确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工作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要通过安全教育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进行安全教育,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安全科学的思想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安全技能, 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素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设施
参考文献
[1]冬青.揭开行为的奥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7
[2]张景林, 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11) 5:6~9
[3]赵云胜, 罗中杰.论安全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地质勘探科学, 1994, 4:34~3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安全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8
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同时,生活需要化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化学去实现、去解决。在我们身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这些安全事故中多与化学有关,如今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关注。安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安全教育呢?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初中化学教材,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现行教材编入了许多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如“扑救火灾”、“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等,足以见得教育部门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教学中,我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习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时,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搜集了一些近年来发生的各大爆炸案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在这些案件中,同学们能够了解到爆炸事故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情况。当他们了解了这些以后,同学们更希望了解的是:引起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求知欲望极高的情况下,我便恰当引入课本的相关知识,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里,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另外空气中大量煤粉、面粉等粉尘,如果遇到明火也会引起爆炸。接着我用图1的装置做了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在学生惊叹之余,我 图1
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易燃物、易爆物究竟是指哪些物质?②在生产、运输、贮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③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些易燃、易爆的警示图标?你认识他们吗?④当你遇到这些警示图标时,该怎么做?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结果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而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易爆品,或是有腐蚀性和毒性的药品。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烧伤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加上实验所用的仪器多数是玻璃制品,增大了潜在的危险性。因而,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使用浓硫酸、氢氧化钠时一定要小心;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不得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等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不可用水;油类着火,宜用砂土或CO2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增强安全意识
每年各地的火灾事故,让我这个化学老师意识到,学习不应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教会学生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其实发生火灾的时候,很多人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死,烟的温度高,而且人在烟里严重缺氧,最多只能待几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大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长短不同的蜡烛上,学生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通过这简单实验告诉学生:高楼失火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过多的烟尘以致窒息,应沿墙壁或地面迅速向外跑等。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知识的学习,我准备了各种灭火器,指导学生读取标签上的内容,从而知道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灭火原理等,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学生还能根据灭火器原理,用实验室的仪器或生活中的用品,设计出各种简易灭火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一些污染较大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燃烧的条件”实验,原装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白烟弥漫于整个教室,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健康。我将实验装置改为如图3所示,把白磷和红磷分别置于两个大试管中,再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与之前的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大试管内有足够的氧气,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而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把开放式的装置变为封闭式装置,实现了绿色化学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利用课外活动,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故,强化安全意识
目前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故,如:工业盐中毒,假酒中毒,有毒大米,煤气中毒,甲醛中毒、烧炭自杀等,都与初中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我以各种形式,如讲座、黑板报、宣传专栏或录像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安全意识的重要。如:我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给学生出了一期题为“从甲醛中毒说起……”的宣传专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煤气中毒”事件,我跟学生作了一个题为“煤气中毒知多少?”的专题讲座,我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活泼的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向容器里通入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到小白鼠逐渐不动直至死亡。同学们感到异常惊讶。在同学们的惊讶中,我顺势指出这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CO,对它要特别小心。接着我组织学生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稍作思考便有学生回答说:“这是让人知道煤气是否泄漏。”接下来,我让学生代表宣读了一篇有关“CO中毒事件”的报道,让学生认识到应如何正确用燃气热水器,使同学们真正理解造成煤氣中毒的原因是什么?懂得如何防止煤气中毒以及煤气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安全知识自然在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大强化了安全意识。
1.目的为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技术、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3.职责
3.1 办公室:
3.1.1审核、调整公司安全生产教育计划和增补的安全生产培训项目,并报公司批准下发;
3.1.2负责组织实施经公司批准下发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不断改进培训、教育工作;
3.1.3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台帐、培训记录(考勤表、教育大纲、考试考核情况、效果评定)等。
3.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3.2.1负责编制公司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并在每年11月份上报办公室。
3.2.2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教育。
3.2.3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
3.3各部门
3.3.1负责编制本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在在每年10月底前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3.3.2负责本部门实施的培训项目并建立教育档案。
3.3.3 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负责。
4.工作程序
4.1新进公司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4.1.1新进公司人员,指新进公司的员工、劳务输入人员以及来公司实习的人员。
4.1.2对新进公司人员应当进行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4.1.3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的学时制定教育计
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协助施教。
4.1.4部门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由部门、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部门级安全教育由部门领导或部门安全员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或小组安全员组织实施。
4.1.5培训内容:
4.1.5.1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4.1.5.2 部门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4.1.5.3 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4.1.6培训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
4.1.7新员工进行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后,应填写《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每一级必须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签名。合格后凭此卡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领取防护用品进入工作岗位。《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由办公室统一保存。
4.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
4.2.1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独立上岗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两年一次的复训年审,未经培训(实习期)的,由办公室发给实习证,其间不得上岗操作。
4.2.2特种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由办公室负责联系安排。凡是有禁忌症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医院查出职业禁忌后办公室应及时对其工种进行调整。
4.3中层及以上干部教育
4.3.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培训,由办公室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送培,必须取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资格证方可任职。
4.3.2其他中层及以上干部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学时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3.3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规
章、规程和规范;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4.3.4培训学时: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4.4班组长教育
4.4.1培训对象为各部门的班组长
4.4.2班组长安全教育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统一下达教育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率应为100%。
4.4.3班组长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公司的主要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安全管理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和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等。
4.4.4培训学时: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4学时。
4.5转岗人员安全教育
4.5.1转岗人员指经办公室下达了调换工种(现工种不同于原工种)指令的人员。转岗人员,须事先进行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后,才能安排上岗。
4.5.2转岗教育应由部门、班组负责实施,部门根椐办公室下发的转岗通知单对转岗的员工进行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率应为100%。
4.5.3培训内容与新进公司员工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相同
4.5.4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应对部门、班组转岗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6复工人员教育
4.6.1教育对象:
因病假、事假、探亲、工伤等离开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回到原岗位的员工,须事先进行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后,才能安排上岗。
4.6.2复工教育由部门、班组负责实施,部门根椐办公室下发的复工通知单对复
工的员工进行部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率应为100%。
4.6.3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时间:分别与“新进人员安全教育”的部门级、班组级的教育时间、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同。
4.6.4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应对部门、班组复工安全教育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7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4.7.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7.2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按照规定向安监部门报名申请。
4.7.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3)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常识等;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
5)伤亡事故分析、统计、报告及职业病的调查处理方法;
6)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7)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8)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10全员教育
4.10.1全员教育为一年一次,目标值不得低于80%。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教育计划,各部门负责实施。
4.10.2全员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4.10.3全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可采用授课、辅导考试、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主要形式为(1)安全考试;(2)参观事故案例图片;(3)观看安全教育影视片;(4)安全讲座等。
4.11相关方的安全教育
4.11.1相关方指来公司的下述人员:参观、学习、中介咨询、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施工人员、租赁承包方等。
4.11.2对来公司参观、学习、中介咨询、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以及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其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4.11.3对来公司施工的、承包工程项目的作业人员,其安全教育内容和时间根据其工程项目内容确定。
4.11.4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坚持“谁主管,谁教育;谁接待,谁告知“的原则。
4.12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4.12.1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安全生产特点,对在岗的员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记入员工安全教育档案中。
4.12.2班组要坚持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一的班组安全活动,部门领导每周一要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要有布置,有要求,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讲实效,主管安全领导或安全人员要定期检查签字并写出评语。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或引导人)。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3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4、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5、教育学时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步教育专著,其提出的“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原则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的形成。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或特点)P42
4、如何理解教育在认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42
第四章 教育方针
1、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兴国是正确的,但教育可以救国则是片面的。
2、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能否实现,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目的。
4、关于教育方针的最新表述: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使党的教育方针扩展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53
第五章 教师
1、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地位的成功策略。
2、教师劳动的特点P79
3、教师的素质要求P82—87
第六章 教育内容(德育原理)
1、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科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最基本途径。
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98
3、如何理解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P100
第七章 课程
1、课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我国奴隶社会的“六艺”教育与当今社会的分科课程基本相似。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如下三点: 一是以儿童为主题;二是将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课程范围;三是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八章 教学基本原理
1、教学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征与职能,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如何理解教学的概念。
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特点。P156
4、直观性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第九章 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1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授课制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当代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
4、备课的形式包括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5、讲述法、谈话法、问答法的含义。
6、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贵在得法,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
第十二章 班主任工作
1、班级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
2、班级与班集体的差别。P253
为了加强对公司内化学品的管理,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公司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源,特根据《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其他化学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根据对人和环境影响程度大小,化学试剂可分为非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危险品。化学危险品包括浓硫酸、硝酸、盐酸、磷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过氧化氢、乙醇、乙二醇、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汞等。
1、储存
(1)每种药品入库前须检查无泄漏或破损且标识齐全后方可入库。
(2)化学危险物品应在阴凉通风处,并设有专门的储存室,要分开存放,堆垛之间应有安全间隔,不得超量存放,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品应分开存放,不得露天或在漏雨、潮湿的地方存放,储存室应由专人负责管理。(3)每种试剂要有标签,且字迹工整清楚,特别是化学危险品更要标明其潜在危害、事故隐患、注意事项等。(4)存放化学品的场所严禁吸烟。
2、保管
(1)吸水性强试剂 无水碳酸盐、氢氧化钾、过氧化钠、浓硫酸等应密封存放。
(2)易燃试剂 如乙醇、乙二醇,易爆试剂如高氯酸、过氧化氢,应分开贮存在阴凉通风、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地方存放。(3)易挥发酸 如盐酸、硝酸与氨水应分别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4)见光易分解试剂 如过氧化氢、硝酸银、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草酸等,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的试剂,如氯化亚锡、碘化钾、硫酸亚铁等,以及易挥发的试剂如溴应放在棕色瓶内在冷暗处存放。(5)容易侵蚀玻璃而影响试剂纯度的试剂,如氢氟酸、氟化物、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应在塑料瓶存放。(6)剧毒试剂 如氰化物、氢氟酸,有毒试剂如重铬酸钾、氯化钡等,应特别妥善保管,严防丢失。
3、登记管理
(1)化验室要对每批化学试剂出入库建立台帐。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应建立明细帐。(2)化学试剂的出入库要签名登记,以防丢失和浪费。
(3)易制毒易制爆药品的储存必须双人双锁管理,不得外借和转让。
4、化学试剂的监督管理
一、让师生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懂得“安全责任, 重于泰山”的道理
在化学实验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小则损坏一些常用仪器, 大则会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实验的失败, 而且会使仪器设备受损、人体健康受伤害, 甚至还会发生生命危险。它会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如财产的损失, 危及生命安全,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等。这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实验教学,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确保实验的安全, 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师生在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 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二、要正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化学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恐惧的心理, 使得他们对实验想做而又不敢做, 矛盾重重。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从正面去引导他们, 教育他们并不是只要进行化学实验就会发生事故的, 虽然存在危险性, 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 集中注意力, 不掉以轻心, 做到大胆心细, 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就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另外, 必须加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让师生熟悉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上实验课前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各种药品的取用方法。3.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4.物质加热的方法。5.洗涤仪器的方法等等。
师生在实验前对所做的实验要熟悉, 实验所用的药品及可能产生的新物质的性质要了解, 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 制取一氧化碳、氯气等有毒气体的实验, 就必须得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和做好尾气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教学中要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包括仪器组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在内。如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 就要先通入纯净的氢气大约一分钟才能加热试管铺有氧化铜的部位。实验结束时必须是先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 然后才能撤去氢气导管。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教育
首先要制定出严格的实验安全守则, 让师生共同学习。而且将实验室安全守则装订在实验室内比较显眼的地方, 作为时常提醒师生注意安全的警钟。让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的安全工作,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搞好化学实验, 做到既安全又能增长知识。对于未能掌握实验安全守则, 实验原理不明确或有不负责任行为的学生, 不能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 直到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后, 方可让他们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
四、掌握实验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及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 在化学实验室里, 必须配备下列安全用品:
急救箱, 急救箱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工具;用以扑灭人身上火焰的毛毯;灭火器、砂桶;通风橱;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耐酸耐碱手套;废渣废液容器。
(二) 实验教师必须学会安全用品的使用方法。
这样, 实验时万一发生意外事故, 才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不至于措手不及, 造成紧张和混乱的局面。在实验室里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有下列几种:割伤、烫伤、炸伤、腐伤、中毒、着火、触电等。
1. 割伤急救。
割伤后, 将受伤部位用3%的双氧水或蒸馏水洗净, 敷上消炎药或抹上红药水, 包上纱布, 如有伤口大出血应在伤口处敷上厚纱布压迫止血。特别注意不能将化学药品用到伤口上。
2. 烫伤急救。
烫伤是由于高温的液体、蒸汽或炽热的物体直接刺激人体某部位而引起的损伤。烫伤后在伤处抹上黄色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药, 若烫伤处有水泡不能弄破水泡, 也不要用水洗。
3. 炸伤急救。
炸伤系容器爆炸所致, 对炸伤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消除碎片, 根据伤势轻重送医院治疗。
4. 腐伤急救。
不论是酸伤或是碱伤, 首先都得用大量清水冲洗,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5. 中毒急救。
若是误食中毒就得使其呕吐, 然后对症下药或送医院治疗;若是气体中毒首先将中毒者移至室外空气新鲜之处, 再采取相应解毒方法或送医院疗
6. 着火急救。
先保证人的安全再根据火灾情况灭火.
7. 触电急救。
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救出触电者, 迅速将其抬到空气新鲜处进行急救。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教育;社会化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若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有必要更多地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来确保自己在选择食品上更加理智、更加安全。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化学教育就应该在提高人们的化学素养、普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化学教育社会化已势在必行。
一、从食品安全问题看化学教育社会化欠缺的表现
新科技的发展使百姓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利用化学技术和化学物质对食物或食材的生产和加工一方面在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公众的担忧。而我国公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表现凸显化学知识的欠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食品选择上盲目跟随
三鹿奶粉事件过后,百姓逐渐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纷纷转向国外市场,购买国外进口奶粉,各种“理论”也纷纷传开。百姓对于化学添加剂更是嗤之以鼻,继而关注和追捧各种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食品。正是因为人们对化学知识的欠缺,才使得百姓在商品选择上随波逐流,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分辨何种食品是安全的,什么样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是无害的等等。以至于人们在购买商品上出现极端情绪和非理性选择。
(二)在食品处理上理解错误
百姓欠缺化学知识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对食品进行处理时,并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忽略物质本身的化学特性,结果起到相反的作用。通常大家认为的高温可以起到杀死有害细菌效果,但有些时候温度太高会降低有益菌的活性,食品中含有的维生素遭到破坏。
(三)在食品搭配上缺乏常识
食物之间相生相克逐渐被居民所认知,然而具体到何种食物却很少能够被人快速准确的说出来,即使在一些餐饮行业,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相克食物也被同时端上餐桌。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就是公民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欠缺所导致的。
二、化学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居民的化学素养,确保居民的健康生活的需要
开展社会化化学教育首先是因为我国居民整体的化学素养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的平均水平,因此导致我国居民在生活中表现出许多无知行为,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无法使个人健康得以保证。
(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社会整体的化学水平得到提高,不仅能够使居民更理性地选择商品,使生活安全有所保障,而且能够为相关企业施加无形的压力,促进企业自律,促使他们生产更好的、更符合健康标准的产品,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对整个食品行业形成良好的行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的要求
化学社会化教育是我国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化学社会化教育也是终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终生学习意识的提高,化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社会化已势在必行。
三、我国在推进化学教育社会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1)成本:化学社会化教育作为一个全社会的教育活动,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化学这个相对特殊的领域,化学社会化教育存在很大的障碍。
(2)渠道:化学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单纯依靠各种书面上的文字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无法达到有效的实际效果,如何开创更好更生动的社会课堂成为我国在开展化学社会化教育方面的一大障碍。
(3)人员:化学教育需要配备具有一定化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而社会化教育一方面需要这些人才能够把握社会教育的特点,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何组建起一批合格的化学社会化教育人员也是一大障碍。
(二)内部因素
(1)公众心理:透过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所表现出的公众后续反映,可以看到我国公民大多数为事后补救型心态,即被动的跟随。所以,百姓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并非认可。当一种食品传出食品安全问题时,无论最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一开始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公民开始去关注自己是否有购买、食用过这些食品,一系列的担心随之而来,影响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食安全感。但是,安全事件的发生并没有促使人们去研究或弄清楚该安全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物质使人们不安全,又是怎样使人们不安全的。
(2)公众意愿:在接受化学知识方面,公众更愿意接受那些实用性强,简单易学的知识,对于部分基础知识仍旧不闻不问。但是,这样就容易使公众在食品选择和判断中出现失误或错误,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怎样建立基础知识和实用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社会化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3)化学本身的限制:化学由于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素,使其在学习方面偏难,公众在接受化学知识方面的成功性减小。如何将食品安全的化学知识简易化,通俗化,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四、我国在解决化学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实施的途径
(一)不断加强信息宣传,确保真正走进群众
化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晦涩难懂,难以被一般公众所吸收。因此,社会化化学教育必须进行充分的宣传,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在考虑受众方面应当先从知识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确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化学教育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课外辅导,而是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给群众以感官上的深刻映像。就现实条件来看,社会化的化学教育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全面教育方式,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和社会组织的效应,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公众参与性实现教学的广度扩展,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才能确保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逐步完善社会化教育体系,社会化教育要因地制宜
社会化的化学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层次显著的教学模式形成有点到面的覆盖,在政策上政府和各相关职能机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将化学教育融入到开放的社会教育体系中,从而提高民众的化学素养。从现在的城乡发展趋势来看,社区作为实施化学社会化教育的落脚点是最理想的选择。但要充分考虑社区环境和社区特点,制订多元化的教育实施方案。可以一定区域为界限设立化学信息咨询机构和自助服务平台,便于民众学习和交流,并为公众提供日常的知识帮扶。因此,根据当地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化学教育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突出化学社会化教育的公益性,提高公众的参与性
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公众提供促进自身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因其社会性和对公众的责任都使这样的教育目标有着突出的公益性。因此,在开展化学社会化教育方面,要突出其公益性特征,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上的专业人才等积极参与,获得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
化学教育社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官员、化学研究工作者、企业、百姓等多方努力,才能不断地推动化学教育的社会化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教育社会化:一种概念的分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8月第4期
[2]张燕.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社区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教师版)》,2004年第4期
【化学系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07-23
教学实习总结-化学教育10-05
化学环保教育渗透教案12-01
中学化学教育的理性反思07-23
化学法制教育渗透教案09-13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10-15
教育部化学与社会11-03
化学个人教育教学总结11-17
化学竞赛与素质教育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