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背影记叙文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忆深处的背影记叙文(通用16篇)

记忆深处的背影记叙文 篇1

一望十年,当我刚刚来到这个小区。那时,小小的毛票,在我的手里都是宝贵的资金。每当我蹦跳到小卖部,总会看见那个爷爷,每次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每当他转身帮我拿饮料的时候,那高大壮硕的背影就总会印在我的脑海中。带给我一种温暖,这背影如雨中的伞,令人心暖。

几年后,我读上了小学,每个周末假期,我都会光顾那里。渐渐的我发现我能平视他了。是我成长了,但他也衰老了。

一次,我看见他拉着小拖车送货,步伐不像以前那般矫健,而是慢了下来。背影也暗淡了,只散发着一点微光,若隐若现,似乎会随时熄灭,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他身边也能散发出绚丽的光芒。

后来,我走进了初中。当我又一次碰到这个老爷爷,他依旧拉着小拖车送货,佝偻着腰,背影看起来是那般渺小。过去的大山,化为了小丘,而现在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土堆。他似乎经不起风吹雨打,这世界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连我也渐渐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现如今,已十年。又见他,虽然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却给人一种沧桑,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一条条皱纹;一身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令我也难以认出他。每当他转身时,仅留下黑漆漆的背影,像一个昏暗的角落,常常令人忽视。他的存在可有可无。

记忆深处的背影记叙文 篇2

也许跟学校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 也许是渴望纯真的回归, 我的快乐记忆多半都和我的求学生涯紧密相联。从小学到大学, 经历了多少老师, 一时半会我一下子也说不清楚, 但我的内心告诉我:时空的间隔没有拉远我们的距离,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至今还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运行在我的行动中。春节快到了, 很想温馨一下记忆深处的永恒, 让自己回到那梦一般的仙境, 再次亲身感受一下恩师们的教诲。

小时候的我有两三年是在东北的山区度过的, 山区的条件不算好, 但是有山有水有真情。五岁时, 我上了小学一年级, 其实最真实的原因是儿时的小伙伴们都上了学, 母亲怕我孤单, 加之表哥在学校里做老师的缘故, 我也就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旁听生。我的老家有一条很深很长的隧道, 据说这条隧道是日本人挖的, 抗战时很多的物资都从这里被日本人运回了日本国。辽沈战役时国民党、共产党的军队也交相使用这条隧道, 因为一百公里后的终点就是锦州, 那是国共军队争夺的焦点。我的学校就坐落在隧道旁边, 它也就有了“洞口小学”这一名称。由于年龄小, 再加上孩子的天性, 上学对我来说, 就是换着法子玩。那时的我真正享受到了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在我小的时候就得到了最好的验证。记得我在学校里最快乐的事就是坐在教室里听火车驶过隧道的声音, 随着“卡塔、卡塔”有节奏的韵律声由远而近, 我们的桌椅也会随着美妙的旋律跳起舞来, 我们坐在板凳上尽情地享受着城里多数孩子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到的电影院里3D、4D的效果, 飘飘然像神仙一样, 短暂而又美妙, 每天我们都可以享受到四次这样的经历。因为学校本身就是防空洞, 我们可以在类似迷宫的教室过道里钻来钻去, 下课后捉迷藏就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游戏。那时我不懂旁听生与正式学生有什么差别, 唯一不同的待遇是作业、考试我都被取消了, 跟现在的学生相比, 那时的我接受的教育已全然跟国外接轨。

我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老人家姓陆, 自我离开东北, 有三十几年未见, 但是陆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倔强竖起的头发、轮廓分明的脸颊, 除了浓浓的东北乡音, 哪一点都像鲁迅先生。陆老师是个全才, 给我们上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诸多课程, 现在回想起来, 陆老师最适合教综合实践课程。陆老师对我们很严, 我坐在第一排, 稍有过分之举, 他的教鞭就准确而又小心地落在我的头上, 真是很享受这种充满爱意地敲打, 因为在以后我的学习生涯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类似的“爱的传递”了。在学校里吃饭是同样快乐的事, 因为没有食堂, 母亲们都是把备好的饭菜装在饭盒里让我们带着, 中午的时光温馨而又幸福, 阳光底下的孩子们说着着数不尽的快乐, 分享着可口的食物, 吃过之后就一溜烟似地跑到山上疯去了, 随着陆老师“叮铛叮铛”的敲钟声, 我们从山上一路小跑下来, 冲进自己的教室, 又开始跟着陆老师画画、唱歌、读课文……

在东北的旁听学习生活仅仅维系了一年, 我就跟随父亲去了上海, 因为妈妈说我要真正“上学”了。带着太多的未知和茫然, 一个山里的孩子就这样去了一个自认为很大的都市。因为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 我在同学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惴惴地进了教室, 语言的不通和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 让当时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诸多的不适。胆小而又陌生的我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 以至于我的橡皮被旁边的女同学拿走了, 我也不敢吭一声。当时的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 她那时没结婚, 人很漂亮。在我的印象中, 蔡老师和蔼可亲, 对同学总是很体贴。山里的孩子不讲卫生, 同学们有时会略带嘲讽, 蔡老师每天会都会检查我的手, 看到我的手指甲长了, 她都帮我剪掉, 并嘱咐我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提醒我每天带手绢。在她的精心呵护下, 我的行为举止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最喜欢上蔡老师的语文课, 她不但讲解的非常有趣, 更重要的是她经常鼓励我大声朗读课文, 在有人听课的时候, 她更是让我当众朗读, 尽管长期的东北生活让我平翘舌音不分, 但在她的心里孩子能勇敢表达自己就是最棒的。蔡老师教了我们三年, 在三年中我顺利地度过了不适期, 在三年中我适应了城市的教学环境和与人交往, 更重要的是, 蔡老师在给予我极大的自信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白人要学会爱人。

邓小平同志支援苏北的政策将爸爸带到了淮阴, 我的中学生活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 来到了我从来不曾听说的淮阴, 说实话, 淮阴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总觉得这里是个乡村, 尘土飞扬下驴车、马车、自行车承载了更多的运输任务, 公交车、汽车很少, 唯一看到的高楼就是清江商场, 大概有三、四层吧!带着失望, 带着巨大的视觉反差, 我开始了自己的中学求学之路。现在想想那时可能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 上海人的排他心理不小心也在左右着我。在淮阴教我的老师有很多, 但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我在淮中上高一时的一位实习老师。记得周老师在我们班实习了两个月, 临走前要给我们上一节语文汇报课。因为有他的老师、领导一起听课, 周老师准备得极为充分。可是不知怎么的, 上课后同学们一点也不配合, 任你如何启发, 同学们就是不予回应。坐在座位上的我心里非常难受, 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了, 于是周老师每提一个问题我都一一作答, 即使是不知道答案的我也会说出一二, 整个课堂成了我们两人的问答训练。下课后, 周老师感觉还不错, 他说我是一个勇于表现的人, 这真是大大误解了我, 我想他是不会知道是我的爱心推动我做到这一切的。他还建议我可以尝试演小品,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并且希望我能在他们毕业时能到淮阴师专来演一下, 当时我连一点思考都没有就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和演绎,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 我的处子演出终于亮相师专, 演出很成功, 周老师在演出后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 并且鼓励我坚持演下去。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小品创作演艺生涯。在淮中的艺术节中, 我登台亮相, 以后的日子只要学校有活动我都会激情出演。在那个舞台上, 我有最大的自由, 我不断地完成人物的塑造。现在看来, 那些略显稚嫩的演出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但他毕竟给了我别样的人生演绎, 在十几年的演出生涯中, 我更加自信, 更加乐意分享自己的心得, 更加珍惜自己的真情投入。直到现在, 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周老师给我拉开的“艺术人生”之幕, 尽管我不知道周老师现在人在何方, 但我相信倘若他能看到我现在在不断延续开启我的学生的创新实践之路, 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大学生活也许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 尤其像是对我这样缺乏自我认知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我大学时在北京读的是哲学专业, 要说我最欣赏的老师当属教我们《中国哲学史》的陈老师, 在陈老师的思维中他最认同的是弘毅笃行、知行合一和涤除玄览、复归于婴儿, 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夫子”, 而最令人信服的是陈老师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坚持, 他遇到了很多的不顺, 但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的学者, 为了心中的那份认同, 他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不管世俗对他有怎样的偏见和误解, 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认知。陈老师坚毅的性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至今仍在影响着我, 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条通往自己人生理想的精神之路, 我也从中深深体会到“身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我想陈老师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 我也才会真能“心安理得”。

在我成长的路上, 还有很多老师给了我默默的支持、鼓励与帮助, 我很难一下子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此, 我也只是选择了几位自己求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加以记录。做学问有做学问的套路, 育人有育人的方法, 真的感谢我成长中的许多“老师”, 这里也包括我教过的许多学生, 是他们给了我教学相长、共识人生的机会,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率真求实, 才有了不断求索、不断向前、永不言弃的我。

记忆深处的伤害 篇3

我十分孤独。所以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做完功课之后,我都要尽情地在日记上倾吐我的酸甜苦辣和我的秘密心情。日记,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这种状况下,我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学校离家很远,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我每天早上都带着午餐去上学,中午在学校里把饭盒一热,就在教室里吃。带午餐的同学还挺多,大家免不了会在一起“交流”,要是觉得哪个同学带的什么菜好,我就会在日记里提上一笔,有时有人夸我带的菜,我也会顺手写上一两句。

开始还没留意,后来,我慢慢发现,凡是我在日记里记过的那些味道不错的好菜,隔上一两天,妈妈就会让它们出现在我的饭盒里。莫非他们偷看了我的日记?我不愿意相信。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日记本就在抽屉里放着,我从没有上过锁。我丝毫没有怀疑过父母,他们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编辑,那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们怎么会这么做呢?

但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发现日记里的书签好几次被动了地方——对这种细节,青春期的我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

我还是没有贸然出击,我想了一个花招儿。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中午,大家在教室里吃各自带的盒饭,张伟丽带的是土豆丝,是用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的,脆脆的,麻麻的,真香!张伟丽的妈妈真好!张伟丽真幸福!”

第三天早上,我打开饭盒,扑入眼帘的便是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出来的香喷喷的土豆丝!我愤怒极了,当即就把饭盒扣到了地上。妈妈吓愣了,呆呆地看着我。我冷冷地说:“你们是不是看了我的日记?”妈妈说不出话来。爸爸走过来说:“就是看了日记又怎么样?你也不能这么对待你妈妈!”我叫道:“那你们是怎么对待我的?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种行为有多么不道德!多么卑鄙!”说完我就冲出了门,在大街上逛了一天。那是我第一次逃学。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实在是令我失望:连父母都不值得信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连生命都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学习呀,成绩呀,高考呀,前途呀等等这些附属品更是不值一提。现在想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是我确实就是这样钻进了牛角尖里,开始了严重的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往后的事情愈发不可收拾:我成了那个时候少有的“问题少女”,被学校建议休学一年。

休学之后,也是无处可去,那时候心理医生和心理诊所还是个许多人闻所未闻的新鲜名词。我就那么守在家里,和父母几乎不搭腔。他们想和我说话,我也不理他们,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里胡思乱想,有几次甚至差点儿割腕自杀,只是因为勇气不足而临场退却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给我办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就开始去外面看书。就这样,我熬过了漫长的一年——现在想来,能熬过那一年,还真亏了那些书呢。

这之后,我又到一所普通高中复读,高中毕业又上大学,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工作。不知不觉间,我的生活又步入了正轨。唱歌、跳舞、交朋友,成了一名平凡而快乐的年轻人,以前的阴影似乎淡淡隐去了。

24岁生日那天,妈妈做了很多菜——24岁是本命年,父母相当重视。其中一道菜就是土豆丝。看到土豆丝,我一下子又想起了旧事,便以开玩笑的口气对他们回忆起我当时的糟糕状况,没想到父母当时就都哭了。妈妈说:“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看到一盒土豆丝把你弄成了那样,给你承认错误,聊聊天,谈谈心什么的,你都不让,我真是连死的心思都有啊!”

我震惊极了。我从没有想到那盒土豆丝居然在父母的心上也压了这么多年,并且膨胀成了沉重的千斤担,而且他们负载的是自己和女儿的双重痛苦。当年他们固然有错,但从本意上讲,他们也是为了我好。他们虽然是父母,可也并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权利,也有在人生中学习的权利。他们也像我一样,是个会受委屈的“孩子”,需要在犯错误和学习的過程中得到理解和宽容。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也许我们对待父母最公正的态度,就是用成人的态度而不是孩子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与他们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和尊重他们。

记忆深处记叙文 篇4

小时侯常常梦到我从很高的地方往下坠,一直往下,却不会到达地面。一种畏惧感让我惊醒过来。后来听年长的人说,那样的梦是代表骨骼在生长。

有一段时间我很热衷与看惊悚片,看到让人紧张的地方总会背过头去,不过那段充满怪异氛围的背景音乐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到了晚上,影片中的内容经过我的“修改”便在我的梦境中上演了,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我成了主角.到了危急关头,画面就戛然而止了。我满头大汗醒过来,心跳得厉害,我用被子把自己严严实实地遮起来,怕黑暗中会有什么东西出来吓我。

我的多数梦境总是蒙着黑白色彩,唯一记得有过色彩的梦是关于小姨的。很奇怪我至今仍能清晰地想起那个梦:阳光明媚,我和小姨走在街上,她挽着我,街上没有多少人。几根竹子合抱在一起,像棵大树伫立在路边。就是这几棵竹子的绿色一直飘忽在我的记忆中。走着走着,小姨把我往她的方向拉了一下,一辆大卡车便擦着我的衣襟轰然驶过。梦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也不清楚这个梦到底有什么含义,兴许是我很想小姨了吧,毕竟那时她很久都没有来看我了。

记忆中爸爸的背影作文 篇5

我和爸爸已经好几年都每见了。每次想起他,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下来。爸爸与我之间发生的每一件事我都不会忘记。

我从一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人,不能成就大事业-因为我是个女孩。而爸爸,他不这样认为,他一直坚信人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啄磨也。男孩女孩如同晶莹的钻石,都要经过精雕细啄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于是,小时候,爸爸用他那颗爱心培养我。

我记得,我小时侯爸爸每天都陪着我玩,我不高兴的时候,让我乘三轮车兜一圈;我高兴的时候,逗逗我,握握我的手;我睡觉的时候,给我唱好听的歌曲;我……

当我刚满三岁的`时候,爸爸离开了我。那时妈妈抱着我,我和爸爸挥手,那时候的背影仍然记在我的心中:他不向别人的爸爸一样大腹便便,只是瘦瘦的,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似的,背也似乎隐隐有些倾斜,总是一涌无力;他不向别人的爸爸一样,头发乌黑发亮,却早已爬上几根白头发,过早衰老,他似乎总忙得停不下来。记忆中的爸爸常常为了我,连饭也没吃,连班也没去上,时时刻刻都陪在我的身旁。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好景不长……

记忆深处的背影记叙文 篇6

“芜湖古城”位于芜湖市的东南部,整体位于芜湖的旧城区格局之中,旧城是芜湖的核心地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新的中心扩向了城东,大大的缓解了老城区的压力。

古城的占地约在1 9至20公顷范围,北到马号街、西到太平大路、东到环城东路、南边接驳长江支流青弋江堤岸。

古城范围内有八条主要街道(南正街、花街、十字街、米市街、薪市街、东内街、儒林街、城隍街),在街道中的纵使尚有保留着大量历史信息如司法、官府、军事和行政,但是从构成上来说还是以民居为主,民居既有普通居民也有历史人物故居,这些建筑保留着古城的特色也是历史的记忆。

从这些砖石记载的史书中我们阅读了过去的历史和在流传中的变迁和演绎。

1 芜湖古城一一片段化的历史风貌

芜湖古城从国家历史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属于“片段化的历史风貌”,指的是类似于芜湖古城这样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保护区”或者“历史名城名镇”的建筑集群和风貌环境。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历史价值和占地规模上。

1986年国家文物机构在发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史学价值和科学与技术上的价值评判,发布了各级地方‘历史文化保护区’”。

由此,对历史文化价值高的采用了法条的形式进行保护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头。达不到这种保护程度的称为“历史地段”,倘若价值再低点的就称为“历史风貌片段”。“片段化的历史风貌”总结起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一定的历史风貌。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特色,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

(2)历史遗存是真实的。区域内的建筑、街道及庭院、民居等体现出的是历史遗存的原物,不能是“假古董”。

(3)规模不大。不成一定规模,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建筑、构筑物和遗存,所以才称其为历史风貌片段。

2 更新需要做到如下两大方面

2.1 自更新

内部基础设施的更新,大多数的历史街区距现在也有50年以上了,内部结构的老化,设备用线严重老化,不能满足现代电器设备的负荷要求,许多历史街区中的纪念性建筑多是因为内部设备老化,或者结构不牢固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自燃或者坍塌。适当增加燃气和暖气管道,释放完全西靠用电来做饭和取暖的功能需求。

2.2 空间调整适应现代需求

内部空间的保留和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再改造,历史街区中有些街区中尚有住户生活其中,面对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内部空间结构划分将是适应人的便捷舒适的方式如屋内入厕、宽带进户。

3 未来发展之路

3.1 保留残存,新旧拼贴

时间留给建筑的残缺和不全,却是展示的好机会,在现代的更新发展中对待留存建筑要分类处理和整修,纪念级别高的要完整保存(原有结构形式,材料);对于街区中质量差的但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民居建筑就采用完全更新的手段,采用坚实、耐用的材料,对于装饰图案则可以简化,颜色仍需和原来相一致。这样做不会让人感觉是假古董的嫌疑,新旧建筑在发展中延续。

3.2 使用和发展并进

芜湖古城保护不同于建筑文物那样圈地保护的方式,他是一种动态的保护,一方面要保留其地域特色,同时街区要有活力就是居民依旧生活在此。

这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有机更新,整理外立面的同时进行内部必要功能调整和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建筑形式的保留不能约束人的生活方式不前进。

古城由于街道宽度狭窄,不建议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来进行商业活动的开发和宣传。避免出现象北京南锣鼓巷那样在节日期间短短短的800米的街巷涌入几百万参观者。而芜湖古城应保持着不影响居民生活前提下的适度旅游观光。

3.3 保护场所精神

场所是居民耐以生活和活动的必要空间,也是地域特色的展示,我们旅游的意义就在于感受不同的地域场所和氛围,如果地域所特有的场所消失或者是趋同化,人们也就不再觉得旅游是一件开阔眼界的方式了。

同时保护场所风貌与特色也是尽量减少修旧如新,假古董的感觉,把唯独留存下来的历史碎片通过现代更新人为的给弄消失了,倒不如把历史碎片中留下的构建形式和构建材料保留下来。正如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没有按照烧毁前的原样复原而是保留了烧毁后的状态。

保护“历史风貌片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修补一定要按照建筑的原本的尺度感,建筑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芜湖古城街道的宽度基本在5~8米之间,街道2侧的店铺和居住的民居也是2~3层,一层的店面、二层、三局作为的居住和储藏,青砖黛瓦、马头墙。

这些是表现古城徽派建筑的肌理的重要形式,不可随意打破。其次是建筑的细节,建筑符号、门窗大小、窗花的图案及建筑的选材。

这些临街小商铺都是当时典型的手工艺品,尤其以花街最为出色(有编织日用器具工艺、扎染蜡染、锻造金银);儒林街历史上是文人居住和往来的场所,多以传统文化用品宣纸、毛笔、徽墨、砚台等文房四宝,老字号店铺为主。也有结合庙会和城隍庙民间习俗活动带动的小吃和地方餐饮特色。这些场所特质在规划更新中一定要保护和留存,他们是古城特有的场所精神。

3.4 凸显文化性

对过去的传承和延续都是基于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传承是历史传承的活灵魂,缺乏文化性的传承是没有底气,不够自信。芜湖古城也不例外,有古代行政——司法——宗教为特色的衙署、土地祠——警察署、模范监狱——城隍庙市。更有展示地域文化的江南古城传统生活的小天朝、正大旅社、集雅楼,他们是古城文化的核心,同时在空间上联系中文庙、庙园、城隍庙和衙署的历史地标建筑。古城融合徽派建筑样式及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它独有的文化和风貌。

4 结语:

古城历经的多年的沧桑,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城市变迁的画卷,我们作为历史画卷的欣赏着在读懂过去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保护好、延续好让我们的后人还能读懂这幅石头记载的史书。城市的演化给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历史风貌片段进行保护也要与时俱进、全部拆除重建是不可取的,失去了原则性,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严谨的态度来面对这20公顷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慧: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做法,城市规划,1998(3).34.

[2](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记忆深处的声音 篇7

为了让妈妈每天能多赶出点活儿,我便担起了部分家务。小小的我开始像个小大人,学着帮妈妈做饭、扫地、洗碗、洗衣……而妈妈则成天扑在那台旧式缝纫机上,用她勤劳的双手,穿梭在岁月的布段上,编织着我们家庭的梦想。

但这个成天忙着做衣的普通农家妇女,对我的教育可一点也不马虎。除了宣讲学习的好处,她最爱念叨的做人道理就是:做人不能偷、不能抢、不能懒、不能贪。而我小时曾经犯过她的“四不”忌讳。记得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在邻居小朋友家玩,看上了她家的布绒娃娃——流氓兔。兔子?不正好与我的属相相配吗?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竟鬼使神差地将那只兔子请回家“做客”了!结局自然是一出悲剧:妈妈抓起那把裁衣的市尺,狠狠地抽打着我的手心。通红的手心上,滴答一声落下妈妈的眼泪,我真是又惊恐,又悔恨。我情绪复杂的哭声,最终在一片更加急促的“哒哒”声中融化不见了。

如今,妈妈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也上了服装工厂,可劳累一天之后,也总不肯闲着,照旧领些加工衣服的活儿回家来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家里也添置了新式的马达机,“哒哒”的声音总是将妈妈生活的缝隙填得满满当当。偶然补补东西,也会使用到那老旧的缝纫机——”哒哒”的音调依旧,可听来却一片苍凉。锈红的踏板踩上去,便会发出“吱呀,咯答,吱呀,咯答,吱——”的声音,仿佛在说:“哎呀,不知不觉老了,不中用了!老了,老了,老了……”

记忆深处的童年 篇8

童年是首歌,还是一首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完美旋律。童年时许多大人发呆的目标之一。因为小时候无忧无虑,不必担心工作繁忙,也不用讨好高级领导,更不用去巴结那些自以为是上司。小时候的人,是上帝用想象力和水所创造,长大成人后,想象力在现实主义社会中衰竭,内心出现了贪婪、投机取巧这种心思。没有了想象力,又谈何童年。

童年如霜,即化,时间飞快流逝,如雪般消融。我的童年在深圳度过,家就在一座休闲茶亭对面,环境优美,且娱乐设施齐全。周围有着泉眼、假山等景物。每当我放学时,我便拿着“尚方宝剑”去和小伙伴们嬉闹打斗,时不时来个装死,有趣极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这件事了,那年雪很大,走出家门便是齐胸深得雪(那时我的身高自行想象),幼儿园就顺理成章的放了一天假,这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可高兴了。我们回家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手套,准备一起堆一个大雪人。我们的材料满地都是,拿着玩具小铲,你一铲,我一铲,不一会儿可就挖了一大堆,我们把它拍起来,在雪地里滚来滚去,一会儿变得就快有我们这样高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便回家拿了一个高凳子,站在上面,哈哈!我长高了!我让下面的小伙伴把雪拿给我,我自己在上面做了一个比下面的雪球略小的雪球。哎呀,雪人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这可怎么办呢?我便想了一个办法,我吩咐A去拿根直木棍,B去拿一个圆圈,C去拿2团泥巴,我嘛„„就去拿个水桶。片刻后,我把材料全拿到手上,把木棍往小雪球中间一插,然后用圆圈在小雪球下面按了一个圆圈,又用2团泥巴揉成2个球,按到小雪球略上面,最后把水桶往最上面一盖,好了!完美的雪人造好了!我们围着小雪人跑呀跑,可开心了,这可是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啊!

童年令人匪夷所思,童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望现在的小朋友珍惜童年,保持一颗永远快乐的童心!

记忆深处的他 篇9

那天,天空中没有一丝洁白的云朵,只有太阳像大火球似的,悬挂在空中,无情的洒下一片片看不见的“火焰”。我正在我的小房间里吹着舒服的空调,妈妈忽然推门进来,一看我躺在床上,眉头便紧紧皱成了天津大麻花,我的这位运动主义者妈妈不满的念叨着:“看你,就知道躺床上,下去散散步吧!”无论我怎么反抗,妈妈还是固执得要我下去。最终,我拗不过她,只好极不情愿的下去。

天哪!外面也太热了吧!流浪狗在树下不停地吐着舌头,路过的纷纷用手当扇子扇着自己,想凉快一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我的背上流下来。无奈之下,我只能去小卖部用10元钱买了一个电扇和一瓶我最爱的蜜桃汽水。边喝边感慨:“还是家里好!”

刚喝完汽水,我把汽水瓶随便往地上一扔。“哎呀!尿急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连忙往厕所跑去。尿完后,忽然发现钱包忘拿了,便拔腿往秋千的方向走去。

取完了钱包,我慢吞吞的往家的方向走去。忽然听见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说到:“妈妈这怎么有个瓶子啊?”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指着一个瓶子问中年妇女,而那个瓶子,正是我的汽水瓶。“应该是别人丢弃的吧!我们不用管。”“不行妈妈!如果每个人都扔垃圾,地球多脏啊!我们把它捡起来吧!”听到这,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连这个小男孩都知道不能扔垃圾,难道我不如他?我好内疚,心里不油然的对小男孩产生了敬佩之情。

记忆深处的两个巴掌 篇10

那是一次早读后,我与同学们下楼去吃早点。忽然听到一个学生话中提到“肖盛怀”三字,我顿时火冒三丈。刚分配到学校的这段日子,自以为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关爱有加,居然有人敢直呼我的名字,真气死我了!扭过头来,只见王国勇正惊讶地望着我。

“啪啪!”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两个巴掌,并气愤地质问他:“肖盛怀对你不好吗?”他没有回答我,红着脸、低着头,在围观的同学中默默地离开了。没几天,这个学生就退了学。

几年后。我在街上看到他。听说他从部队转业回来,还没我到工作。我想走近他跟他打招呼,但他却没理我。而我在镇上已经小有名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个体商贩,都愿与我交往,至少都给我些面子,唯独他——我曾经打了两个巴掌的学生,没有理我。

一次,他的几个哥们儿请我吃饭,有他做陪。我们形同陌路,相视无语。最后,他举杯敬我,并对他的哥们儿说,我是他的老师,随即一饮而尽。我完全可以想象他当时复杂的心情,也一饮而尽,久久地望着他——我的学生。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随着教龄的增长,对教育理解的深入,我深深地后悔与自责。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学生真的就叫不得吗?是学生太不懂得师道尊严,还是老师的权力欲望过剩?给予掌嘴的处罚,而且是当着好多学生的面,是否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在给被打的学生带来伤害的同时,其他学生又如何看待自己呢?如果我当时考虑到这些,或者就当没听见,或者转过头来微微一笑,还会是今天这样的状况吗?说实话,我从来不打骂学生,那是仅有的一次。每当想起记忆深处的两个巴掌,就像打在我自己的脸上,火烧火燎。

我曾四处托人打听他的下落,希望能够见到他,向他道歉,向他诉说多年来压在我心头的愧疚。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再见到他。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我教学生活中永远的鞭笞。每当学生违反校规或课堂纪律时,我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克制情绪,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茁壮成长,远离两个巴掌造成的悲剧。

记忆深处的花朵 篇11

那年夏天,妈妈要将我们家门前的那一片牵牛花都剪掉。我着急了,对着妈妈大吼,但妈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家里没人帮我,大家都同意门前空地用来种蔬菜,连一向疼我的奶奶也没为我说话。

那年夏天,我像门前的牵牛花一样,似乎被妈妈剪断了枝条,只剩下奄奄一息的根还留在土里。我不和妈妈说话,也不大理会家里其他成员。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忽然有天早晨,我还赖在床上,妈妈在楼下喊我,让我到阳台上去。我不太情愿地走了出去,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妈妈在空地的东边搭了一个篱笆围栏,又用竹竿把篱笆围栏和阳台连了起来。那一片我魂牵梦绕的牵牛花爬满了整片篱笆墙,还顺着竹竿爬上了阳台。妈妈这个最大的“阴谋家”正在空地上浇灌蔬菜呢!妈妈抬起头来朝我微笑,我觉得妈妈从来没有这样美过——薄薄的朝阳照在妈妈的头发上、身上、鞋上,闪闪发光,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妈妈了。

记忆深处的他 篇12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雷声似恶魔般怒吼,北风似魔鬼般呼啸,不一会儿,又传来“呼!——呼!——呜!——”的声音,那声音高低起伏,窗帘被吹出“啪啪!”声,使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突然,楼上传来滚弹珠的声音,姐姐推开房门,用温和的语气问我:“你,你怎么还,还不睡呀?是不是有点儿怕?”她那声音显得有些颤抖,“嗯。”我点了点头,“不用怕,有我在,妈妈待会儿就回来,我在这儿和你一起。”她安慰道。说着,她用她那攥满汗的手搭在我肩上,深吸一口气:“走,咱们一起出去等妈妈”。

这时“咣”“啊!——”我吓得缩在地上,姐姐说:“你坐在这儿,我去看看。”姐姐说着走向客厅,她回来时眼睛红红的,上面粘满泪水:“原来是玻璃砸碎的声音,不要怕。”“嗯,姐姐,你怎么哭啦?”“哦,那是脸上不小心碰到水了。”姐姐用衣袖擦了擦“水”我们坐在客厅里,望向窗外,天空中只有一轮孤独的月亮,一只小鸟飞过,“吱!吱!”尖叫两声,飞走了,雨水滴在窗台上,发出“嗒嗒”声,使月色更加凄凉,姐姐头上的汗水从额头流到下巴,胸前的衣裳湿湿的。连声对我说:“别害怕。”

记忆深处的获奖故事 篇13

查题回放

一张奖状,一座奖杯,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奖品;一个微笑,一份祝福,是亲人朋友送给我们的奖品;一米阳光,一泓清泉,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奖品……这些奖品,有的你已经拥有,有的你曾经赠予,有的你还在期盼。

请你以“奖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40分)。

立题解读

写好本题要做到“三化”:

第一,生活化。内容充实是作文评分标准之一,生活经历是最好的充实方式,要让人物有活气,有动感,就得有场面描写,有人物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在点滴细微的描写中再现生活,表现打动人心灵的情愫。这也是初中阶段考查写人叙事、真情表达的需要。

第二,个性化。提示语暗示每个人有不同的“奖品”经历和情感体验,个体差异明确,不易宿构。语言富有文采,自然流畅地叙事,生动可感地描写,幽默诙谐地对话,力透纸背地针砭,都能给人留下个性化的印象。

第三,意象化。文题“奖品”所指空泛,写作时需落实到具体的意象之上,可以借鉴《纸船》《核舟记》《雪》《风筝》《海燕》《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课文以物为中心的写法,使“奖品”的意象有效表达。

满分作文

一碗红豆汤

如梭岁月,似水流年。我还依稀记得当初你英俊中略带疲惫的脸,还有你那双饱经沧桑的双手,小时候的我,是多么依赖于你那双厚实又粗糙的双手啊,噢,我亲爱的外祖父。

自打出生起,我一直在你的呵护下成长,我们会一起去后山的田地里干活儿,那时我惊叹于你那双枯瘦的双手竟能种出如此甘甜的水果。你总会将其分发给邻里的人,尽管在你经济极其窘迫时他们没有一个人肯出手帮你。

刚上小学时,我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用红笔勾画出“100”的试卷给你看,你欢喜地亲吻我的额头。我坐在小木凳上,等待着你的奖励,你转身不知从哪儿取来了一颗小红豆,握在手掌里,我闹气地将手心里的红豆扔在了地上,撅着嘴向外跑去。我很难过,为什么别的小孩子可以得到布娃娃、裙子之类的奖品,而我却只能得到这一颗看起来十分可笑的红豆!

在我即将离开你的那晚,你在早已破旧不堪的灶房里烧些什么,并叫我耐心等候,不久,你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东西,潮湿的空气中充斥着香甜的气味。你笑着打开盖子。原来是一碗红豆汤,蓦然,我想起了那时你奖励我的那颗小红豆,那是你给我的第一份奖品。你笑嘻嘻地摸摸鼻子。对我说,你明天就要毕业啦,喝完它明天一定顺顺利利。你似乎早已忘记当时我将你送的奖品丢弃在地的事,眼神里满是慈爱,我低下头品尝了一小口,嘴里霎时充满了甘甜与豆香,一种从未有过的舒适感传递至心间。我抬起头,说了句好喝,便又继续低下头品尝。那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一份喝入口腔并且流人心间的奖品,那叫爱。

而今,你早已一头白发,苍老的脸上写满了疲倦,我知道你真的累了。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碗尚未煮熟的红豆汤,那是你最后一次送我的奖品,刹那间,我泪流满面。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生活化作文,考生将奖品物化为“一碗红豆汤”,拟题朴实而巧妙。文章以五个时间段为线,串联起五个细节场面,时而惊叹,时而后悔,时而闹气,时而甘甜,时而泪流满面。思路清晰,过渡自然,这均得益于考生善于捕捉人物细节和感人情愫,以贴切自然的生活笔调来描写。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颇有沈从文先生“贴着人物来写”的文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真题回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题一:请以“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②不少于600字。

题二:微笑是夏日的清风,微笑是冬日的暖阳,父母的微笑包容了你的任性,老师的微笑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学的微笑化解了彼此的矛盾,陌生人的微笑让你感受到了真诚……请以“微笑”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文题解读】

文题一“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是一道典型的记叙类命题作文,写作时要留心题目中的“我”和“故事”这两个关键词。“我”限制了“故事”发生的范围,“故事?暗示了文体要求。此外,这个“故事”还要求有点意思,或是记忆深刻、给人启发,或是让人感动。总之,这个故事要有点特色,否则难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对于表达能力薄弱的同学,可以运用片段组合的方式,多写几个故事(一般为三个),每个故事总结一下感想。这是最省力的办法。

文题二是话题作文“微笑”,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作文题目。从提示语上看,命题者着力引导考生写出微笑的比喻义;从提示语中的“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等关键词上看,命题者要求考生尽量选取与自己相关的、有切身体验的素材来写。

【满分作文】

向挫折微笑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题记

“挫折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而面对挫折的最好办法就是——微笑。

战胜挫折需要坚持,更需要微笑。两年前,他默默无闻,只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出演一个小角色。他以微笑面对挫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两年后,他成为最令影迷疯狂和着迷的最美“吸血鬼”。他就是凭借电影《暮光之城》一炮走红的英国男演员罗伯特·帕丁森。

战胜挫折需要毅力,更需要微笑。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因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托尔斯泰遭到沙俄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革除教籍,被迫流亡。然而他并没有屈服,以微笑面对铺天盖地向他袭来的一切,仍然用笔同沙俄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名人如此,我们亦然。心态决定一切。初三这一年很辛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挫折,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微笑着面对每一天。如果事事都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很枯燥,很乏味。

静水因距离的落差而形成壮观的瀑布;雄鹰因经历千百次的摔打而翱翔蓝天。我们要把一切不顺看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只有做到事事面前都微笑的人,才能以微笑收獲成功。

点评谁都渴望人生路上一帆风顺,万事顺意,谁会希望有挫折呢?作者却逆向拟题,反其道而行之,反弹琵琶——向挫折微笑,一看题目,眼前一亮,顿生耳目一新之感。本文选取的三则材料,都很典型,很有说服力,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虽然这几则材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在考场上,考生写到的较少,这就避免了材料的雷同化。此外,文章句式富于变

化,多处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很有力量。

(荐评:汪元培)

福建龙岩卷

【真题回放】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70分)

(1)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很多考验,有失败,有诱惑,有掌声……请以“考验”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文题解读】

文题一是命题作文。先要理解“记忆”和“深处”这两个词的内涵。既然是“记忆”,就要求所写的人、事、物、景等是自己过去的亲身经历、自我见闻;既然是“深处”,说明它们在内心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还要注意“记忆”和“深处”这两个词语的关联性,文章要在记叙过去亲身经历、自我见闻的基础上,抒发、强调自己在经历或见闻中的情感。

文题二要搞清楚“考验”就是考查、验证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具体行为来检验态度是否忠诚,通过具体事件来检验立场是否坚定,或者通过一定的实践来检验想法是否正确。本题要求写议论文,最便捷的方法便是从考验是什么、为什么要经受考验、怎么样经受考验的思路来构思。

【满分作文】

记忆深处

树木,用年轮记载了自己的岁月;石头,用伤痕记录了自己的历史:而我,用时间将你放在记忆深处。哪怕是再黑的夜,想起你时,心底都会潮湿一片。

不知你在天堂是否安好?

记忆中你还在窗前,手里捧着一本《泰戈尔诗集》,还说他写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才是人活着应该有的态度,此话堪称经典;记忆中,你心脏不好,每天要吸氧,当看到一个个气泡从氧气瓶冒出又破裂,你总是会笑眯眯地找着老花镜,和我说起你从前的那些事。你说起那些往事时,总是埋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过于安逸,应该适当地忆苦思甜;记忆中,你还爱拄着拐杖去散步,我5分钟能踱完的路你却要走25分钟,你那走路的姿势如同秋日树枝上挂着的树叶。秋风一过,便摇摇欲坠。

不会忘记那天晚上,我看电视看得晚了,你从房间里出来,催促我早点去睡,而此时电视正在精彩处,我便点点头敷衍你。过了一会儿,你又来催促,此时的我内心已颇为不快,回头便喊:“你先睡,别管我!”转身看你,你那早已被岁月侵蚀的脸上露出了些许无奈,还夹杂一种今天我才明白的情感——痛心。之后,你便用拐杖点了点地面,转身时说了一句:“那你早点睡。”

看着你叹着气走进房间,看着你轻轻地掩上了门,当时,我还暗自窃喜。第二天早晨,当我们走进你的房间,看见你面容安详地躺在床上,爸爸像预感到发生了什么,拼命地摇你晃你叫你,可是你的眼睛却再也没有睁开。

急救车闪着红灯出现在楼下,送到医院后,换来的是一张“死亡证明书”……

你走了那么久,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日在医院。我一改平时的风趣幽默,站在那里默默无语,任由泪水从眼眶滑落,嘴里呢呢喃喃着:爷爷。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你怎么能这么快就走了……从此,你就这么被时间定格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每次想起你,心底一片潮湿,伴随着瓣瓣回忆,随着血液,蔓延全身。

爷爷,我好想你……

记忆深处的花朵 篇14

那年,我住在外婆家,外婆家的院子好大,那里种着一棵又高又大的桃树。每逢“过雨荷花香满院,沈李浮瓜冰雪凉”的时节,那树上总会结许多有红又大又甜的桃子,馋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外公有事出门了,我便求外婆给我摘桃子,外婆说:“别急,回头叫你外公摘。”我见外婆不肯,又说你一次都没有给我摘过,就摘一次好不好。”外婆见我不依不饶,没有办法只好拿着梯子去摘桃子,外婆将梯子使劲地晃了晃,把着梯子颤颤悠悠地上了第一个阶,就这样慢慢地挪步,见她这么慢,我便连连催促:“快点,快点呀。”外婆把着梯子站上了最后一个台阶,慢慢地站了起来,摘了一筐桃子后,又慢慢地挪步下来,我看见外婆脸色煞白煞白的,我只问了一句生病了吗?而外婆却说没事,我就再未理会这件事,那天我吃的桃子是我吃过的最大的最甜的。

后来我长大了,不能经常到外婆家了,有一次去时,我提到这件事,多嘴的外公笑着说:“那是你还小,你外婆是怕你馋疯了,其实你外婆有恐高症,别说梯子了,就连高一点的台阶都不敢下,那天我听了这件事都给我吓了一大跳。”外婆急忙将一块桃子塞进外公嘴中,还说:“就你多嘴。”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有恐高症的外婆竟为了想吃桃子的我而爬梯子。

外婆就是这样,她虽不言语却将满满的爱意捧在我的面前,她永远是那样:纯朴,厚实。

记忆深处的那个雨夜 篇15

高一(8)班

林堃钰 37号

雨滴虽小,却能折射出彩虹的光辉;事情虽小,却也能表现一个人高尚的品质。记忆深处的那个雨夜,是你,教会了我守信。

沿着时间的长廊往回走,仿佛又回到了初三的那一天:我从学校的图书馆借回了一本《大地之灯》,你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并承诺在星期六看完,星期天让我到小区门口拿书。我爽快地答应了。

天有不测风云,星期天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仿佛是天上倾泻而下的瀑布,模糊了视线。我独倚在窗边,耳边响着雨滴敲击地面的声音,狂风狂妄厮打树枝的声音,我怯怯地看着像被墨水染过的天空及其中翻滚的乌云,心中升起一丝丝退缩的念头。如果在这种雨天被淋湿的话,一定会感冒的!而且雨那么大,小红她应该不会来了吧。我侥幸地想着,坐回座位写作业、雨越下越大,好似天被捅了一个大洞,有无穷无尽的水从上面往下面奔腾而出,时不时夹杂着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又有如利剑搬的闪电划破漆黑的天空。现在离我们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15分钟了,小红会不会在等我?我霎时间被一种漫无边际的罪恶感所笼罩着,越发紧张,心越跳越快,渐渐感到如芒在背,坐也坐不住了,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叮咚”一声清脆的门铃声拉回我的思绪。难道是小红?啊,她一定是来责怪我不守信用的了!我慢慢地挪去开门,一小段距离仿佛用尽一个世纪的时间去行走。我轻声问:“谁啊?”“我,小红,我来还书啦”我紧张地打开门,一本用布包着的书出现在我面前。我接过书,拿开布,发现这里面的书竟不沾一点一滴的雨水,如此干爽。我诧异地抬头,面前人的衣服已经湿漉漉的了。我羞愧地低下头,流着泪不停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我不是有意的„„对不起„„”小红用她冻得发红的手抚干我的眼泪,说:“没关系,我不会怪你的,不过你下次可不能养成失信的习惯啊!”我重重地点点头。

记忆深处最美的风景 篇16

——题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千多年的历史铸就了祖国满载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德可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在灿烂的文化之中,有这样一个人,孔子,他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可谓是德的先驱。他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尊重别人的意思,换位思考。这大概就是德的真正主旨,不因什么而改变。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安慰:一是我们头上广阔无垠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德的魅力所在。即使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成名得利,但谎言不能挡住真相,欺诈也无法遮掩丑行,在事业征途中失掉人格和操守的人,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人类的精神追求。一个讲道德的人,不仅能收获内心的充实,锤炼人格和提高思想境界,也会享受到真情的温暖和别人的尊重,所以有道德的人能够活得更加愉快和更有价值。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新生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新生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谢过老人后,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新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学术大师,当时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守行李的老人。虽然不知道这位新生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在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道德素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学位。

德是不可攀比的。我们向往高尚,追求高尚,却容易不自觉地将道德引向一条狭窄的小巷:同别人攀比。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有高尚的道德,这很容易达到,然而却总有人希望比别人有更高的道德素养,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总是相信别人的修养更高。

在同别人攀比的过程中,就会有失道德素养,反而失去了德的本意。在攀比中会渐渐失去可以拥有的闲暇和轻松,心里的弦就会绷得越紧,反而会失去更多,所以说德是不可攀比的。正如诸葛亮所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时候,难住我们的,体现我们的道德观的,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这些小事如同道德堤坝上的蚁穴,虽小,却足以导致道德大坝的坍塌。所以要注重养德的细节,勇于行动,勇于坚持,勇于克服惰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坚持不懈,恪守原则的人,使道德的光辉照亮我们生活中最隐蔽的角落,让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使者。

作为中华民族儿女,我们的心中都应有道德的种子,在中华腾飞时,绽放光彩,萌发道德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千古永存。

让我们谨记记忆深处最美的风景,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光芒万丈。

上一篇:北京建筑之我见范文下一篇:河道整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