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教育(共8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了解基本功训练的意义与必要性;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肢体柔韧度,使学生对自身肢体有初步的控制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切身的训练中去体验、了解身体姿态与舞台方位。
二、教学内容
1、热身
2、形体练习
3、基本功练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示范法 练习法 分解组合法 个别指导法 观摩法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 音响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站姿与坐姿的方法,基本的身体姿态是基本功训练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身体挺拔智力的体态。
2、教学难点:
(1)在形体训练中,多数学生有驼背扣胸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纠正与提示;
(2)在软开度(基本功)练习时,韧带拉伸的动作会使学生感到疼痛,在这一练习环节需要多给学生鼓励、提示与辅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第一节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正式上课前需要做完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建立初步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基本没有舞蹈基础,第一节课需要让了解每一名学生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
2、热身:
以组合形式进行活动,活动组合分为上下两段,本节课学习上半段,主要活动头、肩、手臂等部位。
3、形体练习:
(1)基本坐姿:强调后背脊椎骨的直立以及腿部的控制。
(2)基本站姿:强调双腿的收紧以及上身的直立,避免出现塌腰、憋气等错误动作的出现,利用双腿夹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舞台方位练习
4、基本功训练之软开度练习
软开度是一个学习舞蹈所必需具备的身体基本条件。软开度训练也是舞蹈必需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舞蹈演员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练习。是拉长韧带、增强肌肉弹性和力量的练习。是使身体各部位各关节从自然状态、从僵硬状态从业余状态下解放出来,使其柔韧度达到舞蹈专业所需要高水平的训练。学前专业学生由于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初次接触训练动作的幅度均小一些,本节课需要掌握内容为:
(1)地面压腿---正腿方向(2)地面开胯---一位胯(3)地面踢腿---正腿方向
七、课后作业
1、练习站姿与坐姿
2、软开度练习
八、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础的形体动作,这些基础动作是舞蹈造型的基石,通过不断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基础,为养成挺拔的身形做准备。
与舞蹈创作同时, 吴晓邦就已经开始了舞蹈教育的探索, 逐步形成他独具一格的舞蹈教育思想, 并已有前人对其做过比较详细深入的解读, 但鲜有将其真正与现实的舞蹈教育体制相连接。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找寻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所坚持的理念与当今舞蹈高等教育中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共通共融之处, 希望通过探索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给以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以启发, 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科设置。
一、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管窥
吴晓邦取得令后人高山仰止的舞蹈艺术成就, 提出具有远见卓识的舞蹈教育观念, 与其受教育经历紧密相关。他与中国大部分舞者不同, 并未在童年或青少年就开始学习舞蹈, 甚至在大学阶段也并未能接受专业的舞蹈教育。由于特殊的社会与家庭背景, 吴晓邦在接触舞蹈之前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学习过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 又学习过与舞蹈关系紧密的姊妹艺术音乐, 这些经历使他站在了开阔高拔的平台之上, 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舞蹈学学科体系思想。
吴晓邦先学习了芭蕾, 之后才接触现代舞, 这样的学舞经历影响了他的舞蹈教学, 他认为舞蹈应是一门表现人性人情的艺术, 而不应将人束缚于舞蹈之下, 所以他既重视遵循人体自然运动的规律来开发、认识人体, 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 又非常重视舞蹈的基本训练。1936年, 吴晓邦留日归来在上海再度开办“晓邦舞蹈研究所”, 首次推行以“人体自然法则运动的规律”为舞蹈基本训练的教学体系。11938年吴晓邦在上海“中法戏剧专科学校”教授舞蹈, 每节课的设置都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教授‘自然法则’, 活动从头到脚各种关节, 根据大调式自然音节的每个音符做出符合音乐表情的动作, 模仿自然中人物和动物的各种形态, 还有很多即兴训练……除了身体训练, 在跳累的时候, 吴晓邦还给我们讲舞蹈理论。大家就席地而坐, 听他讲‘什么是舞蹈’‘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2”由此累积, 在吴晓邦晚年规划的舞蹈学科研究与建设的蓝图中, 对于舞蹈教学提出明确观点:“舞蹈教学不能仅用纯生理训练去追求体操技术, 不能仅用科班程式化的方法。舞蹈教学须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 要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不只是造就一些仅有身体技能的匠人。3”在属于舞蹈应用理论的舞蹈教学理论研究中, 吴晓邦提出了八个研究方向, 既有宏观的方向引导, 又包含了微观的具体操作:1.舞蹈教学的民族精神和特点;2.舞蹈教育改革和支持各种风格;3.五四革命传统;4.节奏课;5.创作实习课;6.舞蹈的气、意、形;7.舞蹈编导课、表演课;8.全面培育舞蹈人才。4
二、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可供借鉴之处
如今, 舞蹈高等教育除了在专业艺术院校生根成长, 在各地综合性大学中也立足发展。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以北京舞蹈学院为范本, 更注重舞蹈专项技能的培养。由此相比, 综合性大学中的舞蹈专业教育若想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必须树立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定位。总体看来,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大多是学校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管理者, 而非专业团体舞蹈演员。所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排练能力、教学能力与舞蹈理论素养, 培养具有文化深度与艺术视野的创造性综合性人才, 应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努力的方向。
通观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 先生毕生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一些观念, 正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 也是当下整个舞蹈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
1. 重视创造性培养
同任何艺术种类一样,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这已然是老生常谈, 但却是舞蹈界一直缺失或认识不全面的重要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式主义的观念越来越影响着舞蹈编导们的创作, 而编舞技法课恰好解决了形式层面的造词、造句、造段的难点, 致使一段时间内不少舞作直接就是舞蹈课堂的编舞技法作业拿来贴上名字。人们把创新仅仅看成了舞蹈形式的创新, 而忽视了一种艺术的生命力更在于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思想观念的创新, 这绝不仅仅是编舞技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由内而外的, 从观念意识到文化艺术涵养到编舞技法的循循善诱。
笔者有幸在2007年担任了吴晓邦夫人盛婕老师的回忆录《忆往事》的文字搜集整理工作, 在期间听及盛婕老师谈到吴晓邦课堂上的言谈与琐事, 有些颇能启发后人。吴老师在教学生舞蹈之余, 会请来太极拳方面的专家教学生打太极, 教学速度非常快, 很多学生记不住很着急, 吴老师这时却告诉学生们, 学了之后不用记, 忘记最好。原来他让学生学太极并不是为了会打那些套路, 而是一种内心的学习, 通过太极拳去体会中国传统的身体运行方式, 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精髓。
2. 重视舞蹈综合素质培养
吴晓邦的舞蹈学科构架中, 舞蹈理论研究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是从他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结论。吴晓邦学习现代舞时间很短, 却让他受益终生, 现代舞中有理论观念支撑的训练方式以及对于舞蹈的深刻认识让他豁然开朗:“学习现代舞促使我增加了对舞蹈创作要旨的认识, 在从技术形式出发还是从生活出发的问题上, 眼睛更明亮了。5”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 具有表演、教育、编导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课程设置时, 除了传统的技术技巧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该重视舞蹈理论素养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舞蹈。甚至应加强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 对其它艺术种类也能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进而深化到文化修养的培养。
3. 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舞蹈教育, 尤其是以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为主的舞蹈教育, 在教育理念方面很容易忽视“因材施教”, 这是因为学院派的表演训练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 对学生的培养就越来越标准细致, 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 毕业时几乎“如出一人”。学院派教学必然带来规范化系统化, 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由于技术训练的教学惯性, 而因此忽视了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观念, 那培养出的学生便很难有独立的思想, 更别提建立起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流派。
外国音乐教育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刘宇红 (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中国的音乐教育急需要进行创新实践和变革。近年来, 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几种音乐教学体系传入我国, 对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无疑是一剂良方。本文想通过对外国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界和广大音乐教育同仁的思考、共鸣和力行。
关键词:启示;创新;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家庭关注的话题。社会呼唤人性化的, 高质量的儿童音乐教育。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中国柯达伊学会会长杨丽梅女式曾在多年前就郑重的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何来如此呼声呢?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首先看实施音乐教育的主体学校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 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或者说他们一直没有认真研究两个问题, 那就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音乐教育的意义何在?而多年来在传统中国特色音乐教学模式下诞生的一代代一批批音乐教师, 一直以墨守成规, 漠视人性的方式在填鸭式教学, 教学只注重最终结果而忽视过程, 更忽视学生的感受, 教学内容只有呆板的技巧训练和知识教授, 不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另外看学生群体, 他们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音乐启蒙和梦想在人生开始的初期阶段, 最美好的儿童时代, 就遭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功利化无情的摧残。多少中国家庭的琴童葬送在父母的高压之下, 无知教师的误导之下, 多少起初热爱音乐的孩子被考级、比赛等活动搞得苦不堪言, 最终对音乐的渴求和探索被扼杀在摇篮里, 应该伴随一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成为人生噩梦。
中国的音乐教育问题已日益突出, 创新和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在这一变革中,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 一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下面我想通过对国外四大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从理念到实
同样是盛婕老师谈及吴晓邦先生的一件事让笔者为之深思。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刚刚从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那段日子, 曾经有过一些困扰, 中央民族歌舞团对舞蹈演员们要求十分严格, 每天必须练习芭蕾基训, 而杨丽萍觉得那种主要开发下肢能力的训练并不适合自己, 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杨丽萍找到了吴晓邦老师, 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吴晓邦非常明确地告诉她, 你没必要去练那些, 就做你自己独特的东西。今天, 杨丽萍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舞蹈界独树一帜并且家喻户晓, 吴晓邦当时的支持与肯定应该有着一定的影响。
总之, 吴晓邦的舞蹈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舞蹈发展仍然有着许多可供借鉴学习之处, 特别是舞蹈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 至今仍然存在着观念与方式上的问题。纪念吴晓邦不仅仅是将先生写入舞蹈史, 更重要的是能真正深入地学习他的思想观念, 使舞蹈的学科化发展更加科学完善。
践教学的介绍, 抛砖引玉, 与广大音乐教育同仁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一课题。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 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当推“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
“体态律动学”首创者达尔克罗兹 (1865-1950) , 瑞士音乐教育家, 其教学法包括三部分——体态律动, 节奏性视唱, 即兴。其基础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 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以达到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其哲学思想是“唤醒天生的本能, 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 建立身心的和谐, 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 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 激发想象力, 促进各方面的学习”。他倡导体验音乐就是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接下来自然产生的肌体运动结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倾听音乐, 由内及外的最终表现在身体感受音乐节奏, 体验和理解音乐, 感受和表现音乐上。教学要点一是训练人体基本步态与节奏, 包括:走、跳、单脚跳、跃、摇摆、奔腾、拍手, 列队行进。二是训练身体各部分的配合, 包括:手指、手、手臂、脚、脚趾、脚跟、头、眼睛、臀部和整个身体。三是训练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与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四是开发学生对时间空间的探索体验。五是在体验放松与紧张, 宁静与运动中培养身心的控制与调适能力。最终建立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关系。其主要成效是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肢体灵活感应音乐的能力, 灵活思考并即兴创作音乐的能力, 以内在情感去感应音乐的能力。其辅助功效是:学生思考与创作能力的激发, 身体的健康成长, 情感的满足, 社交能力的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以匈牙利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 (1882-1967) 的名字命名。这是由于其中的音乐教育观念, 原则, 方法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柯达伊所倡导和建立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体系并非柯达伊本人独创, 而是在吸收借鉴匈牙利本国和外国的各种有效教学法和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在实践中系统化和整体化形成的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以歌
参考文献
[1]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2]吴晓邦.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二卷:舞蹈学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3]吴晓邦舞蹈艺术馆编.一代舞魂吴晓邦——吴晓邦事略编年[M].古吴轩出版社, 2006.
[4]盛婕.忆往事[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关键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0 前言
当前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舞蹈课程,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当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舞蹈课程都沿用专业舞蹈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导致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学专业舞蹈课程出现了专业简化、机械教学、不切实际等问题,降低了舞蹈对学生的培养价值。[1]因此,构建适合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1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现状
1.1 舞蹈课程体系不完善
与舞蹈专业院校的课程相比,其他非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仍处于摸索阶段,课程单一、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定位模糊等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等成为制约非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2]当前教育专业大多设置舞蹈欣赏课、舞蹈基础课等简单的基础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舞蹈的需求。
1.2 局限的传统教学方法
舞蹈老师与学生之间“讲——听”“示范——模仿”成为当前固定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对学生的理论、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此外,该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舞蹈课程是一门具有创新精神的课程,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对创新当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3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舞蹈课程以塑造学生形体,审美能力及道德培养为目的,但当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重视形式、轻视内在,忽视了舞蹈教学的艺术性、价值性。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不相符也成为当前影响舞蹈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教育专业的学生以理论知识、道德素养、教育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的,但是当前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当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课时学习相对较短,不利于学生系统化、专业化地学习舞蹈。当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符合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具有教学专业特色的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2 舞蹈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重视舞蹈课程价值,明确教学定位
当前大多数高校开设舞蹈专业通常只看到舞蹈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形体或者优化课程结构的作用,而忽视了舞蹈对学生价值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此外,舞蹈课程不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必修课程,因此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强,再加上学校对舞蹈课的价值的不重视,导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应转变传统的舞蹈课程价值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用,明确舞蹈教学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定位,提高舞蹈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
2.2 弱化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学生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好舞蹈尤为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教育中应对适当弱化对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而要加强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实际出发对当前的课程、课时、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安排进行优化。首先,在安排课程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根据学生的发展及兴趣开设舞蹈教学课程。其次,根据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及舞蹈课程教学的定位适当增加舞蹈课程的课时,保障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系统、专业地学习舞蹈。最后,在教学内容方面,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优化创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4 以创新培养为基础,树立正确学习观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舞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可让学生改编、自创舞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对舞蹈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要以舞蹈学习为基础,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以上述理论知识作为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基础,可保障当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3 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舞蹈课程的设计理念
构建舞蹈课程的教学体系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因此,可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学习时间、兴趣爱好及对舞蹈的需求情况进行设计。为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舞蹈学习的要求,开展横向、纵向的设计的同时又练习各自独立的课程。[3]首先,横向联系凸显出公共舞蹈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如开设芭蕾舞、爵士舞等符合现代学生兴趣的新兴舞蹈教学科目,丰富学生的舞蹈课程选择。纵向联系则突出舞蹈课程学习量、深度等方面的不同,如学习基础理论、基础动作、自编舞蹈等,满足各种舞蹈学习需求的学生的选择。舞蹈课程的独立性可通过优化舞蹈课程的上课时间、学习量等方面来体现,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时间及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舞蹈课程。
3.2 課程设计内容及目的
为优化当前的舞蹈课程,对学生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均给予适当的培养,课程内容采用纵向、横向的设计方法。纵向可分为理论、实践两个部分,纵向可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将理论部分分为通识课程、欣赏课程、评论及交叉学科3种课程类型。实践部分则分为舞蹈表演、自创两种实践课程。开展横向、纵向课程体系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3.3 课程教学流程的构建
为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应对教学流程进行构建,可分为基础知识传授、示范、作品表现及创编4个阶段。[4]其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可通过视频、PPT结合口头讲述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舞蹈技能的示范由老师进行分动作示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能力。作品的表现阶段在老师示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舞蹈感情及动作要领的理解再现老师所示范的舞蹈动作。创编阶段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优化舞蹈表现形式,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舞蹈作品,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舞蹈水平。
3.4 评价机制的构建
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前的舞蹈课程的评价机制激励能力不足造成的。因此,当前的评价机制应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可将学生的舞蹈课程的成绩与学生评选奖学金和毕业挂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优化舞蹈课程成绩的评价比例。将学生的考核分为理论、实践及平时表现三方面的内容,并优化各个内容在考核中所占的分数,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4 结语
舞蹈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能力培养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较多不利的舞蹈课程教学现状,教育专业应树立科学的培养学生的观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教育体系,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邱毅.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J]. 黄河之声,2015(22):27.
[2]金英花.多元文化融合的朝鲜族舞蹈课程体系建构[J]. 舞蹈,2015(08):54-55.
[3]相宁.试探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构的要求和原则[J]. 北方音乐,2013(09):90-91.
—、课型间形成“思维链”,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程序框架的构建,是舞蹈教学课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高师舞蹈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或曰形体训练,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口传身授”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_定的知识时还比较可行,但舞蹈教师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形式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此提出“五种课型教学法”,即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创编课的设想,以上几种课型虽然都可以独立成_门课,但是各种课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课为其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实践课又能映证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指导讨论和创编,观摩课为创编课提供素材,丰富所学知识等,各种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各课型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思维链”,_堂有效的舞蹈课就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最后,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运用上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素养需求接轨。
二、教学内容形成“知识链”从体验型向探究型教学模式发展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以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模仿学习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需要的_种新型舞蹈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一节汉族民间舞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汉族舞蹈片段或优秀剧目,并鼓励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关注动作,有的关注情绪表情,有的关注道具服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关注问题的不同,让大家自由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的内容。如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舞蹈的风格、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社会生活等资源,通过观赏、体验、回忆、讨论、分析、查阅、调查研究等多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开探究。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体态动律以及基本动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_步分析和体验汉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及其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体验这些文化因素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链”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链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链接。如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踢踏动律时,让同学们找下楼梯时,膝盖放松、身体重心向下的律动,为的是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动作感觉。这时让他们想象:在楼上听到朋友在楼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楼梯时的膝盖颤动。这样通过把舞蹈动作放回曰常活动中去的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增加舞蹈表现力。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动作产生的源泉。这是学习舞蹈动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学相链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活动,践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学习环节,在同学们学会步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列、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创和组织策划能力。
最后是知识内容与情感的链接。有诗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诗把舞蹈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现要素,也是把音乐中的情表于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训练采用歌曲作为伴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加工过的肢体语言去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表演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中形成“信息链”推进教学模式的曰益现代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组织、安排、结合在_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让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使舞蹈实践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它的重复再现功能也为学生进行模仿、对照练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展其他的舞蹈教学活动,如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舞蹈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舞蹈鉴赏课,利用DV录像保留舞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等。在基础训练课中如果让学生从录像中看到自己,便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教学资料。
另外,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在信息飞快传递的时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抠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学子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学会搜集、查找、运用这些资料,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让这些资料成为无尽的知识财富,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您好!
我叫***,是xx大学舞蹈教育学专业届本科毕业生。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番自我推荐。
大学四年时光里,通过自身的认真学习和不懈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关的课程,学习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实践知识。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注重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广泛涉猎了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并加入多次参加了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中小学实践教学,开办舞蹈培训班等课外活动。
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中小学实践教学,开办舞蹈培训班等课外活动。力求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师技能方面,我勤学苦练,不段提高自身水平,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老师肯定。
我非常地渴望能成为贵校的一员,这将是我一生的荣誉。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自强不息,我是有潜力的!对于即将毕业的我,虽然资历不够深,但我相信,有你们的栽培和熏陶,我也会和你们一样,做得比别人更好!我将用我出色的表现证明我的实力,证明您无悔的选择!
诚挚希望贵校能够垂惠!并祝贵校再创佳绩!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模式;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为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舞蹈教学能力是必备的基本艺术素质之一。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和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创新,以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舞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舞蹈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然而,当前的舞蹈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一些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由艺术类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在制定舞蹈教学目标时通常参照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来自高中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舞蹈基础,他们在学习舞蹈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舞蹈表现力较低而难以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2.舞蹈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教材是教师从事舞蹈教学的依托,特别对于新教师来说,教材中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一本好的舞蹈教材,既要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又要有利于学生自学。然而,当前高校中的舞蹈教材内容较为杂乱,经常选用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材内容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舞蹈素质的提高。
3.舞蹈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
舞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的方法。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他们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所以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高校学生在学习舞蹈方面因为骨骼发育已经定型,所以在舞蹈基本功方面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学习兴趣也不够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常规的示范与讲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4.舞蹈课程设置过于随意
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舞蹈课程教学因为缺乏固定的模式,在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管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舞蹈教学质量降低的后果。在学前教育的整个舞蹈课设置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合理的规划,有的不同年级之间缺乏衔接,有的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课程计划,使舞蹈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5.舞蹈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课程评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考核方式通常是根据老师对学生的舞蹈表演的观察而进行的评分。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舞蹈表演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对舞蹈的深层理解等方面缺乏考核的有效性。
6.舞蹈教师缺乏教学专业性
舞蹈教师作为学生舞蹈学习中的示范者和指导者角色,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当前有些高校中的舞蹈教师并不是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专业舞蹈教师。虽然这些教师也经过了系统的舞蹈专业训练,但是因为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舞蹈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难以把握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改革
1.立足学前教育,明确教学目标
一些高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的时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具有明确的舞蹈教学目标,任何一节教学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出具有层次化的要求,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达成最终的舞蹈教学目标。
2.根据幼儿园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构成由舞蹈基础训练、幼儿舞蹈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鉴赏等部分构成。这几个模块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体现出专业的特色,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当前的舞蹈教学更多的是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如何将所学舞蹈知识与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没有涉及,影响到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有关幼儿园舞蹈教学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的舞蹈技能提高与幼儿园教育技能的提高结合起来。教师对幼儿园舞蹈教学技能的训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微格教学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3.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社会中,舞蹈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大学生既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娱乐与学习,又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当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图片化、视频化、网络化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舞蹈的示范动作,课堂上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所学舞蹈动作的展现。教师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实际训练法对学生的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的一系列课程的组合,课程的设置影响着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例如,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对舞蹈的训练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主要分布在五个学期内,每个学期只有2节左右,课时少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要被压缩,技能训练就难以达到熟练,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不够合理。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实践型教学人才,课程设置应当更加侧重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幼儿园舞蹈教育实践的内容。
5.改革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评价
当前,舞蹈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发挥。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坚持学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和学期中间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和自己以往水平之间的比较,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尝试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目的由进行甄别和选拔向促进学生的舞蹈技能的提高转变。
6.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舞蹈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不够了解,教学方式有待改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研室要多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探讨,使舞蹈教育更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另一方面,要引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的教师,使学校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以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舞蹈教学模式改革,以学前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舞蹈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
舞蹈是一种典型的人体艺术, 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塑造形象, 是八大艺术之一, 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 一般有音乐伴奏,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 也借助其他的道具, 且本身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舞蹈教学课程既适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 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 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舞蹈教学是各类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经典舞蹈作品的鉴赏以及舞蹈艺术实践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自身美感,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另外, 青年学生通过接受舞蹈教育能够在交际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从而优化人际关系, 使个性的自由发展同集体或他人的意愿、利益保持某种协调, 还能够领悟人生的真谛,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影响舞蹈教学课堂的因素
影响舞蹈教学课堂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1.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可以归纳为:权威式、放任式与合作式三种形式。
权威式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授各种舞蹈知识和进行基础训练时, 只注重严格要求和学生对命令的听从, 而忽略了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 发展到极端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在学生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时就进行惩罚、压制甚至打骂, 学生则对教师课堂上的舞蹈训练不配合或者消极抵制, 甚至会失去对舞蹈原有的兴趣而不再愿意上舞蹈课。
放任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 失去了教学的热忱, 从而放任学生不当的课堂行为, 漠然处之, 学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自暴自弃。这也是舞蹈教学中最消极的状态。
而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严格要求学生, 并能够在具体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和素质进行不同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训练中积极配合教师, 及时反馈, 形成一种密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化解舞蹈教学中的矛盾, 而且能够提升训练的效果。
2. 教学方法。
在舞蹈课堂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 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呢?也就是说, 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一个学生完成其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 得不到提高, 究其原因, 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 学生从而产生错觉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越努力越糟, 如果教师的语言准备够充分, 不仅可以避免误解, 而且有助于完成学习进度,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否准确, 除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善于使用语言外, 还要学好舞蹈教学法课。舞蹈教师语言的生动, 主要是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比如, 舞蹈时, 要学生手形漂亮, 不要太僵硬, 常用“枯树枝”来形容僵硬的手, 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 就会想起“枯树枝”, 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枯树枝”那样难看, 当然在形容难看的动作时, 切忌挖苦, 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产生逆反心理。假如学生的情绪不好, 特别是与教师有某种对立情绪时, 更不能挖苦学生。第二要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 不能啰唆, 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 兴奋不起来, 影响教学质量, 而且, 当学生运动后, 热身变冷, 肌肉便开始收缩, 对训练是十分不利的。第三是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不能过于严厉, 过于生硬, 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所以老师要有耐心。第四, 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 是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的形象, 舞蹈教师的手法, 含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舞蹈的动态形象, 一是舞蹈老师本人的形象。
舞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 “言传”与“身教”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乃至教学效果。这样的情况往往表现为“言传而不能身教”或者“身教而不会言传”, 使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不明确,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因此, 舞蹈课堂氛围的愉悦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舞蹈教师言传与身教的统一。
三、舞蹈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要晚20多年。在国际上, 高校教育通常是包含在综合性高等院校中, 水平越高其艺术教育机制就越健全。由于我国舞蹈教育的原因, 造成目前舞蹈教育普遍未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模式, 它的整体教育体制是中专舞蹈专业学校的演变和延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和培养上, 追求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事实上, 这种教学模式确实也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如:黄豆豆的跳、转、翻、腾所展现的令人眩目的难度, 刘震的闪、转、腾、挪所表现的令人惊叹的轻盈, 正是由于他们精湛的舞蹈动作成为了新世纪舞蹈表演技术的典范。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多数高校舞蹈教育与中专舞蹈教育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甚至是中专课程的重复, 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二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已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 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 而更多的是对自身素质的开拓与培养;三是舞蹈教育应摆脱过去遗留下来的师父带徒弟的科班教育的模式。随着对共性素质的日益关注, 舞蹈教学应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的理念上、训练价值的认识等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
在舞蹈教学中, 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和改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舞蹈教学中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 舞蹈教学都是贯穿着老师教、学生学, 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 我们培养了众多符合学校规范、符合教师要求的舞者。然而,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地为培养人才服务, 却是我们很少研究的。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常常看到, 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要求, 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 却很少去了解, 而且教师很少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教学成为了教师主导的舞台,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地位。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 使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 也使得他们的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 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更难以谈得上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去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新问题。
2. 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改进和完善。
现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舞蹈人才。可是一直以来, 舞蹈教学中专业技能的训练常常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评价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是以技术的高低和技能的强弱为主要指标, 而其他相关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的课程则往往被轻视和忽略。这种现状被人们称之为“重技术, 轻艺术”, 或是“重技术, 轻人文”现象。既然我们的舞蹈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那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 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改进舞蹈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鉴于舞蹈专业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所存在的问题, 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做出积极的改变, 以使舞蹈专业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而言,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采用各种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舞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上舞台表演, 因此在基本功教学中应该增强训练组合的表演性, 根据训练的部位、元素不同归类组合, 配以优美轻快的音乐, 由浅入深, 由简入繁。舞蹈技能课与舞蹈理论课相结合教学, 这就需要舞蹈教师们之间互相沟通,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根据学生的技能课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舞蹈精品, 让学生开阔眼界, 一边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 一边体会基本功在各种舞蹈中的重要性, 使他们对基训产生兴趣。总之, 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舞蹈学习不止是停留在动作表层。
2. 利用好课堂,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 课堂是另一种形式的舞台。而这个舞台没有灯光、没有掌声, 看似很平静。愉悦的课堂氛围就是引发学生激情的无形的充电器, 它不仅仅能够调解因为紧张的学习而造成的各种压力, 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 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艺术需要激情, 愉悦的舞蹈课堂氛围为学习舞蹈的学生创造了舞蹈激情, 为思想和身体进入舞蹈艺术王国提供了通道。
3. 鼓励和诱导相结合, 激发学习兴趣。
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懂得, 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 排除学生学习舞蹈的心理障碍,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高她们学习舞蹈的信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由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建立时间不长, 在生源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所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可能绝对平衡, 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必须因材施教, 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普高的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 应多鼓励多诱导, 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并及时肯定每一点进步, 使他们获得力量和信心。
4. 抓住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环节, 巩固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 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活动, 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成熟。一是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排练, 参加班级、专业组、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二是组织他们与共建单位联欢;三是鼓励自编自演, 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文艺演出及舞蹈比赛。如此一来, 学生们劲头十足, 既加强了学习兴趣, 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同时也提高了舞蹈表演技能。
5. 理解信任学生促进情感发展。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上进的, 期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肯定。学生通过艰苦的训练和刻苦学习,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他们失败时,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不挖苦讽刺, 相信经过努力, 一定会取得成功。
6.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锻炼其学习毅力。
所谓“台上五分钟, 台下十年功”, 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 但学习舞蹈的过程却是艰难而痛苦的。掌握一个技巧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反复练习, 要消耗大量的热卡, 要流许多汗水。如:男生练习蹦子、女生练习翻转等技巧时, 常常是摔倒了爬起, 又继续摔倒。有的练习如跪转把膝盖磨破了、出血后结了痂, 再练时又重新破裂、重新流血。皮肉上的痛苦加上教师的严厉, 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此时, 学生需要勇气, 需要信心和力量, 需要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某种技能,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舞蹈专业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 本文就舞蹈的含义及舞蹈教学的意义、影响舞蹈教学课堂的因素等几方面加以探讨, 并对专业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舞蹈专业,教育教学,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 创编 教学 特点
【中图分类号】J70-4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其情境的创编要符合各个专业的特点,达到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今后的工作需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舞蹈进行创编教学应该符合学前教育的学科特征,引发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舞蹈教学不仅一种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学生在进行过舞蹈创编的训练之后可以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上有所帮助,使其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的工作任务。
一、根据幼儿游戏主题指导舞蹈创编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根据游戏的主题进行动作创编是教师应该掌握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积极收集各种类型的游戏主题,引导学生对游戏主题进行想象,对其可能产生的动作进行思考,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游戏的动作创编出舞蹈动作【1】。比如在游戏“我是可爱的小蜗牛”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蜗牛的形状和动作进行想象,然后根据蜗牛爬动的动作进行相似的舞蹈创编。为了更好地展示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慢慢爬行的神态,可以让学生用双手重叠来模仿蜗牛的动作,并用偶尔伸出又缩回的手指来表现蜗牛的胆怯。动作的原型确定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空间访问来对原型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拓展,创编出新的动作。比如,用两个人站在一起,后一个人将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同时把头埋在双臂中间形成一个蜗牛壳的性质,然后由两个人的缓慢行走来扮演蜗牛的脚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幼儿游戏主题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允许其有自己对动作的想法。
二、根据幼儿音乐歌词指导舞蹈创编
音乐在幼儿园中经常作为舞蹈的伴奏,我们也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歌词是我们在进行舞蹈创编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三点: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歌曲。选择歌曲的时候尽量选择语言生动,便于用动作表达、具有童趣的儿歌;然后要对歌词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整个舞蹈的主题。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是热情奔放的还是抒情细腻的,这对于舞蹈的动作节奏、动作幅度等都会具有影响;最后要对歌词所反映的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动作,从而提高舞蹈的可观赏性【2】。在歌曲“猪八戒吃西瓜”中,我们可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来反映出猪八戒急切的心情、用小碎步来表达猪八戒的喜悦之情,用进退步来表达猪八戒吃西瓜时憨态可掬的表情等。创造有了想象,舞蹈就显得内容丰富,这样联系生活的舞蹈才能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根据幼儿故事情境指导舞蹈创编
听故事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教育活动,如何将有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形的舞蹈成为一个值得学前教育师范生思考的问题。舞蹈对故事情节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动作和队形的变换来实现的。观众通过舞蹈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而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提高观看者的精神境界的教育目的。教師对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指导的时候应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舞蹈动作赋予想象的元素,是整个舞蹈充满灵魂[3]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前所学过的舞蹈组合,选取一段作为参考依据,然后指导学生对其中的一两个故事情节进行创编,然后对学生的创编情况进行点评,对其可取之处予以表扬,对其不足之处予以指正。比如,如果学生一起学习过“洗手绢”的舞蹈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该舞蹈中的某一个部分拓展开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幼儿洗手绢的动作要领及舞蹈表演技巧。为了使舞蹈更具有节奏性,我们可以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来进行动作的编排。再比如在对“辛勤的小蜜蜂”的故事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应该让学生首先对辛勤的蜜蜂采蜜的过程进行描述,然后用动作进行表现,最后在结合音乐将普通的动作转化为舞蹈动作。再添加适当的队形变化,就可以创编出集体舞蹈《辛勤的小蜜蜂》了。
四、根据幼儿日常生活指导舞蹈创编
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教材。教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社会中去。在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同样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出发点之一。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当中既有清脆的鸟鸣、欢快的蛙叫、流水的哗啦,同样也有生活中的喜悦、悲伤和愤怒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幼儿乐于倾听的声音进行观察和思考,将其纳入到舞蹈的创编中来,用肢体动作语言对其进行表现。音乐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我们在与其接触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共鸣。当我观察到鸭子的形态时,应该能够想象到鸭子的嘎嘎叫声和蹒跚可爱的步伐,让学生在嘎嘎的有节奏的音乐中表演一拍一下的舞蹈节奏。这样可以给观看者带来美感和愉悦。
奥尔夫音乐就是通过对简单的敲打乐器的使用来表达出生活中的情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幼儿日常生活的舞蹈创编的时候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的元素来进行。比如可以使用瓶子中装有豆子模仿沙锤的声音,使用勺子来敲击杯子来模仿三角铁的声音等,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给人一种“生活无处不音乐”的情怀。如果我们在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能够将这些日常用品发出的声音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就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舞蹈基础,舞蹈训练时间较少,所以对其进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并且要根据其专业需求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学以致用。舞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思路不断开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幼儿的生活,发现其生活中所蕴含的美的元素,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舞蹈创编之中来,才能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水平。为了使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技巧,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舞蹈创编训练,使其经过点滴积累、反复练习,逐步掌握舞蹈创编的步骤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学虹.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操创编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8)
【2】刘荣蔚.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舞蹈专业教育】推荐阅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论文10-07
舞蹈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10-11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09-27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正文10-31
儿童舞蹈视频大全,幼儿舞蹈视频06-02
舞蹈课教案05-23
少儿舞蹈教案06-11
舞蹈育人功能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