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精选8篇)

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多,多读书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宽我们的视野。

在记忆的心扉中,暑假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暑假里,我一做好作业,有点空余的时间就看课外书。《小学生时代》这本书非常有趣,里面说到小狗坐在苹果手机上,想象那个场面都觉得很有趣的。

还记得看了《感恩我们要行动》这本书,把我感动的泪流满面。当中有一章《父亲》,大概内容就是父亲带着女儿坐船去看远方孩子的妈妈,晚上,他要用刀削苹果,船一震动刀就无情的刺伤了父亲,父亲把刀轻轻拔出来,不管自己身上的伤,继续给孩子削苹果,。忍受着伤痛,终于到达目的地,这位父亲让他的孩子跟他妈妈说,他爱她。

还有一个叫《哑巴爸爸》的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女儿最先看不起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是卖豆腐的。可是,这位父亲为了给女儿上学,把家里仅有的两头猪给卖了给女儿攒学费,终于,这位女儿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每到周末就去帮爸爸卖豆腐。又到周末了,她又要去父亲了,可是出了意外,她变成了半植物人,但是,父亲没有放弃她,父亲还是慢慢教她学习走路………

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 篇2

一、经典阅读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经典”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在浮躁的社会中, 人们变得越来越世俗功利, “回归经典”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是一种自我精神的拯救。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种“经典阅读”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华文化, 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 积淀了中华民族多少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文学, 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去叩问伟大先哲们的深邃的思想与智慧;阅读经典文学, 我们可以得到人文的陶冶、精神的升华、灵魂的滋养;阅读经典文学, 我们可以吸收到大量的信息, 增长见识, 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 他们的思想在接受着洗礼,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也得以形成。他们是在阅读经典, 也是在触摸高贵的灵魂;他们是在阅读经典, 也是在接近高雅;他们是在阅读经典, 也是在汲取精神的力量。

当孩子们在变得粗俗之前学会优雅, 当他们在沉迷于血腥和暴力之前学会人文关怀, 当他们在迷失自我之前变得自信、独立……我们民族素养的全面提升就有了希望, 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新的气象。

二、阅读经典的有效方法

1.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

环境与人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我们口头上说要重视经典、回归经典, 却没有给孩子们一个经典阅读的环境, 没有为孩子们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怎么可能会享受到“经典”的阳光, 沐浴到“经典”的雨露呢?因此,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 首先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经典阅读的氛围, 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经典的熏陶。

首先, 教师应做好榜样。教师如果自己都不阅读经典, 怎么能让孩子们阅读经典?教师如果自己都不阅读经典, 孩子们怎么可能会心悦诚服地去阅读经典?教师应提高阅读经典的意识, 通过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 在班级中设立一个经典阅读图书角。每个学生都带一本经典读物放在图书角中, 与其他的学生一起分享。每周开设一节经典阅读课, 让学生们围绕自己近期读过的经典读物来谈谈阅读心得、阅读感受。

再次, 每节语文课中都要渗透经典教育思想。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用几分钟朗读一段经典文学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谈谈对近期阅读的经典的感悟, 甚至可以把教材中的文本与经典文学思想相结合起来。

2.体验经典阅读的快乐

要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应让孩子们感受到经典阅读的快乐。

首先, 不要让孩子们感到经典阅读高不可攀, 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比如阅读《论语》, 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捧着一本《论语》来读。这种方式对于理解力强的孩子或许可以, 但是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可能喜欢的。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阅读《论语故事》来接受经典的熏陶。《论语故事》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活泼性的特点, 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这样, 既可以让他们跨越阅读障碍, 又可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其次, 教师可以进行趣味阅读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趣味阅读可以是游戏的方式, 也可以是演讲的方式, 还可以是知识竞赛的方式, 只要能够提高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什么方法都可以拿来用。比如说: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地阅读完故事版的《水浒传》, 笔者采用了一种“战斗卡”的游戏方式。将108位梁山好汉各自制作成一张战斗卡, “他们”经常要进行武艺切磋, 谁胜谁败要根据水浒故事来裁决。这样, 他们就有兴趣去研究究竟108个好汉中谁武艺最好, 战胜哪些人,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等等。有时, 笔者还让学生自己命题考考别的同学, 通过组别的方式来竞赛, 最后颁发“最佳答题奖”和“最佳命题奖”;还让孩子们扮演小小故事家, 让他们讲讲自己读过的经典文化故事。通过这些方式, 提高了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经典的快乐, 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将经典熔铸于生活中

新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经典并不是简单地了解先贤们的生活世界、思想情感, 而是要通过学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体会, 反观自身, 完善人格。因此, 经典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将经典熔铸于生活中, 把经典与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经典中品味生活, 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例如:春天到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走走, 感受春的生机。在公园中组织学生诵读有关“春”的诗句, 让学生感悟到文学就是源于生活, 只要你有心体会, 生活中处处是经典, 处处是文学。又如:母亲节到了, 我们可以谈谈儒家中关于“孝”的理念, 回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 经典;阅读;小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1 经典阅读对小学生的意义

俗文化的充斥让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阅读或已异化为单纯的消遣、打发时间、追求时尚的简单需求。所以《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实施建议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而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则给我们“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又指明了方向: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典阅读除了要唤起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外,更关键的是要开阔阅读个体视野,增长见识。以《红楼梦》这部“中国社会百科全书”为例,毛泽东就曾明确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小说看,而且要当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很精细的社会历史。”鲁迅也说“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本……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许多死亡。好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一部历史书,可了解社会兴衰,历史替变,民生疾苦。能实现阅读个体对先贤的长久的生命凝视,实现与先贤们的精神契合与生命的沟通,帮助阅读个体理解先贤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生命的追问。

2 小学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需遵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的原则,在当前这个浅阅读畅行的时代,碎片化、跳跃性、扫描式的浅阅读充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些只带来短暂休闲与竭息的浅阅读,终不能取代手不释卷、反复品味的深阅读,而强化正好弥补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上不足的经典阅读才是王道,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循序渐进,阶梯式推进。

当前,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倡“增量阅读”“海量阅读”,这种倡导若能落到实处,固然好。但对小学生而言,却不切实际。首先,阅读资源不足,阅读时间难保证,这个“增量”“海量”往往只停在高呼口号的层面。要落实经典阅读必须处理好“海量”与“现实”,“增量”与“能力”的关系,决不能好高骛远,让经典阅读流于形式。所以经典阅读的重心还应落在教师的指引上,教师必须挖掘课本资源,重视教材的引领作用。作为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经典,引导学生由课内精读联拓至整部作品的阅读。

2.2经典阅读应弱化功利,强化过程,活化积累。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以强硬姿态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知识的测评以量化形式呈现,分数超越了素质与能力本身。教师未能转变教育观念,未能很好把握语文学科培养语文素养的本质特点。对经典,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博学的无知者。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经典阅读的目的也不在于应试。这已经让我们的经典阅读走入了一个功利盲区,阅读是为了考试,这种异化思想已成为师生的共性。面对经典,教师必须以平常心态待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必须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强、水平高的,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悟;能力欠佳的尽量读完作品,以读懂为原则。教师必须先学会接受:阅读是一个“慢”的过程,不能急,不能赶时间,赶内容,争进度,必须让学生慢慢想,慢慢体味、揣摩、体验感受。“慢工”才能出“细活”,慢读才能有感悟,只有放慢脚步,停下欣赏才能品悟经典之美。作为经典阅读的《论语》则是把它放在文化层面上理解与运用,内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用传统的儒家文化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样“孙悟空”也不应是一个只以“不屈的反抗个体”而存在的神奇形象,而是一个能够教会我们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公与挫折,指引我们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引导者。

2.3经典阅读,导是关键,重在探索。

小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史知识往往是经典阅读无法顺利展开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指导学生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必须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先从大处着眼,从简单文学史、作者遭际入手,寻求阅读的突破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对小学生讲文学史似乎很玄,但我们若能结合传统文化课的讲解,把文学史简化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常识性东西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学生基本就能领悟到大概了。如:我们要拓展陶渊明作品,只需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两晋正是中国史上民族分裂时期,社会动荡状态就很容易把握,就不难理解陶渊明为什么对社会不满了。在阅读《桃花源记》时,靖节先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则更能强化学生对作者作品的理解。试问:若非“知人论世”我们又如何感受到陶渊明文人骨子里的清高。所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也必须引导学生从宏观的文史、诗人一生的高度上把握,才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否则只一味按要求背诵,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我们永远也只是活动的书橱。

3 结语

经典阅读是一项弘扬国粹,延续文化命脉的神圣事业,当今语文课堂正因经典的缺席而无法培养出“对现实有真知,对人生有透视,对历史有深思,对宇宙有参悟”的有深刻思想性的学生。只有“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笔记,丢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怀特海)。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哪些割裂经典,急功近利的“应试阅读”,拒绝快餐式“悦读”,才能使语文教育上档次,实现语文教育的既达且雅。

参考文献:

[1]万寒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5)

阅读经典演讲稿700字 篇4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万钟粟。”只要慢慢品书,就能品到它的“香味”。

我读过许多书,但我最喜欢的书还是沈石溪写的《一只猎雕的遭遇》。那就让我来讲讲吧!事情是这样的:达鲁鲁有一只猎雕,这只猎雕捕猎本领很高,深受主人的喜爱。但最后它却被卖给了马拐子,马拐子让它作诱耳,然后又把它卖给了程姐。程姐很喜欢它,把它当成宝贝,每天一日三餐,每餐都大鱼大肉。后来它觉得太没意思了,就跑掉了。之后,它住进蓝顶儿和瞎眼鹰雕的洞里,后来瞎眼鹰雕因耻辱而死,蓝顶儿为那只猎雕牺牲了,猎雕无私奉献,不停捕食喂小雕,它自己却瘦成了皮包骨头,而且腹部的羽毛因猎食,没了。最后,小雕长大了,不需要它了,它又遇到了达鲁鲁,之后它在一场暴风雪中冻死了。

我们应该学习这只猎雕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它可以不养这几只小雕,但是它没有放弃,就这样它的岁月爬上了它的生命,小雕却长在了。多么伟大的爱啊!

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送走炎炎的夏日,迎来炫彩的金秋,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学校“读诗书而知礼,颂经典以明德”的经典诵读活动。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 中华民族的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异彩纷呈的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校通过本次活动,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让同学们在诵读经典的活动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读诗书而知礼,通过诵经典来明德。

小学生阅读经典演讲稿 篇6

××学校

五年级

如果你问我在学校最怕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最怕写作文!我总是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我心里非常痛苦。于是,我就请教爸爸,因为,我的爸爸是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哦!爸爸说:“从读书开始吧!”“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我问的可是写作文啊!”我马上反问道。爸爸笑笑说:“听我的没错,你可以试试,我推荐你一个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我接着问道。“就是读书的时候,觉得好的地方划下来,有感触的地方就写下来。”

暑假到了,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心灵鸡汤》,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阅读,这里面不仅有发人深省的故事,而且还有许多精美的板块,比如:“心灵感悟”,“生活小帮手”,“开心直通车”“成长好习惯”,“历史百科书”等等。

乔治·波尔特是一个旅店的伙计,在一个暴风骤雨的晚上,威廉·奥斯多先生和他的夫人去住宿,但是,旅店已满,于是,乔治·波尔特把他自己的房间让给了他们。事后,威廉·奥斯多先生和他的夫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作为回报就给了他一家饭店,让他去经营。对他人的关爱,让乔治·波尔特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在文章后面批注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戴尔得了“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这种病,目前无药可救,这种病让她一直流口水,尿液变绿,汗水也是有毒的。她想哭,但是就连她的泪水也有毒,她非常痛苦。但后来,她慢慢明白了:如果不能流泪,那就可以尽情的微笑!坚强,让戴尔明白了“活着”的意义!于是,我在文章后面批注道:笑对磨难,强者无敌。。。

„„

读书,真的像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人拿鸡汤给我很大的滋补。让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禁不住拿起手中拙劣的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经典 篇7

一.投以诱饵, 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习课文《隆中对》和《出师表》之前, 利用阅读课收集了易中天《品三国———隆中对策》, 再学习课文, 并让学生写那节收视课的收获, 效果异外的好。下面是学生的感想:

到了初中,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 我只看过《西游记》, 还是在电视剧中才知道, 在明朝吴承恩的笔下, 竟有个这么神通广大的猴子。自从那节阅读课后才开始想看《三国演义》这本书。那是一次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阅读课。“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 用简洁似在聊天的口气“评隆中对策”。不像书中的文言文深奥难懂, 要仔细揣摩才晓得其中之意, 了解作者的用意何在。并且我对《三国演义》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对《百家讲坛》也印象深刻。连续看了三堂, 班上就掀起了“上阅读课, 看品三国”的热潮。有同学在周记中这样记述着:等待漫长一周的阅读课终于到来了, 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兴奋与激动, 连上课铃声都听起来那么悦耳。当老师宣布本节课收看“品三国”时, 班上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叫好, 并且迅速安静下来。

只靠仅有的阅读课, 一部《品三国》都不知要收看到猴年马月, 于是就发动学生去购买书籍《易中天———品三国》, 有书在手, 课间睡前随时都可以阅读, 随时都可以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于是教室里很多同学都在抢读这本书。于是, 我又及时推荐学生将《三国演义》比照着读并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自荐“说三国故事”的活动, 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主动在课余时间去阅读《三国》。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延伸拓展, 扩大阅读范围

将学生带进“三国”的历史后, 于是又组织学生收看《于丹论语心得》《蒙曼说唐》《评说武则天》, 也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东京审判》《暖春》……期末时让学生回顾收视课的收获。

有学生说:自从班上有了多媒体以后, 我们的阅读课知识面变得更为广泛, 从古到今, 让我们更为了解中国千古以来的历史与文化。从“三国”到“清朝”末年。每个星期的阅读课, 让我们常有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痛快, 那是阅览室的图书不能给的。

通过收视课的引导, 学生有了读名著、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发动学生每人贡献一部书, 成立班级图书角的活动。这样有了丰富了图书资源, 也节约了金钱, 还可以进行心得交流。每学期更新一次, 学生的阅读就有了绵绵不断的源头活水。教室里传阅漫画书、故事会的少了, 捧读中外名著的多了。

三.开展活动, 展示阅读成果

为了保持学生旺盛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激情, 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效果的平台, 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每课课前五分钟的讲故事, 每周一次的“读后感”欣赏, 一月一次的读书知识竞赛, 每期大体的介绍名著的课件, 一期一次的读书摘抄评比, 每期寒暑假的自写自编读书心得集……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 每期评出了讲故事大王、最佳小作者、博识的小学者、最有创意的课件、最好的摘抄集、最棒的习作集……以上这些活动都由学生策划、检查、评比, 最后传到校园网上进行宣传。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激发了学生的创意, 展示了学生的智慧。

这里特别能体现学生阅读效果的是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自写自编文集:书集内容有读后感, 有美文摘抄, 有社会见闻, 有游记专集, 有专题评论……内容丰富, 不拘一格, 很有心得, 也很有创意。有位叫张嵩同学的专集《水浒之我见》分“一、总谈, 二、品人篇, 三、品事篇”共12篇, 很有研究专家之风范, 同学们传阅了后佩服不已。我一直保存着, 成为激励后来者的示范。我总是让学生们的文集成为班级图书角的阅读资料, 大家阅读着同学们自己的文集, 达到互相激励的效果。

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 篇8

一、选择合适的诗文,让学生有能力读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贤们给现代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诗文,但在浩如烟海的诗文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旧时蒙学的教材现在也成了学生阅读的材料,但是这些教材却并不完全适合现在的学生。如常见的《三字经》中有“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等句子,宣扬读书是为了报效君主,为了当“父母官”,为了扬名,为了光耀门楣,为了恩泽后人。这样的读书有了明显的功利目的,显然和今天的学习目的有差距。

同时许多成人有能力欣赏的诗文,却未必适合学生。唐诗宋词经常被教师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两个选本更是广为传播,但有些诗词如果不加挑选也不适合学生阅读。例如,《唐诗三百首》中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的《长恨歌》是经典名篇,但这首诗充满了神仙鬼怪的描写,把“安史之乱”的根源归结于杨玉环,加上它较长的篇幅,实在不适合阅读量有限的小学生阅读。《宋词三百首》中不乏士大夫们在风月场时的赠妓之作,这些显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的感情丰富,格调较高的词也不一定适合学生。

所以要让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教师首先要挑选适合学生读的书籍,更应在教师仔细阅读后,挑出书中那些意思简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又符合儿童心理和情感特点的句子、小诗等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学明白自己在读什么。

二、介绍作品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文

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十分有限的,而使用文言文的年代和学生有遥远的距离,农村学生中,小学生了解的中国古代史也十分有限。据了解,即使在六年级学生中,能把中国各个朝代的兴替过程和著名历史事件说清楚的也寥寥无几。

而要把经典诗文读懂,常常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的个人经历。例如李清照的诗词,前期轻松愉快,后期慷慨悲凉,如果不了解她在靖康之变后,全家逃难到南方,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是很难理解这种变化的。

把历史知识介绍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真正含义,同时这些学生对不曾掌握的知识有巨大的吸引力,会把注意力投入到历史知识及所阅读的诗文上。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读懂了诗文,也为他们以后的阅读提供了一个知识积累。

三、创造氛围,让学生乐于读

帮助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不仅要为他们准备好阅读内容,向他们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阅读经典诗文。

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经典诗文。阅读的时间不一定要长,许多不起眼的时间都是可以利用的。上课的前五分钟,学生常因为课间活动而处在一个休息调整阶段。如果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一起读一首小诗,读几句名言,不仅读了诗文,也可以帮他们调整状态。

自己示范,让学生体验朗读之美。读通、读好诗文是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时必须达到的要求。朗读诗文时,诗文虽然有标点断开,但只有根据诗文的意思,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它才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可学生在读的时候,尤其在齐读时,总喜欢一字一字地读下去,这样不仅不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更因为忽视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掌握所阅读诗文。这时,让学生听听教师的范读,让他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起在朗读中体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之美。同时,教师的行为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美,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地读下去。

选择适合学生的经典诗文,介绍经典诗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阅读经典诗文的可能;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把可能变成现实,真正热爱自己所阅读的诗文。让农村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学习先人的精妙语言,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上一篇:小学学生营养餐资金管理与使用制度下一篇:设计院强化四个意识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