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共14篇)

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 篇1

在下课,其他同学都像平常一样的唱啊!叫啊!玩啊!可我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第三节课,是数学课,刚打完上课铃,老师就抱着试卷走了进来,这时,我的心像被一只手给抓的紧紧的一样,喘不过气来。老师走到讲台前,把试卷往讲台上一放,然后就开始发放试卷。我听着那些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都只有80几分的时候,我想:我会不会也考不好呢?应该不会,期中考试我写得很快,写的也十分通畅,应该考得好。等试卷发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往写分数的地方一看,那个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数字——84,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无奈地叹了口气。

等老师讲到崔鑫海的名字的时候,我马上的认真的听这位学霸的分数,因为他上次的总分和我的总分一样。“97分。”老师说道。这时,全班来了一片哇的声音。我想:上一次我的总分和他的总分是一样的啊,可是这一次期中考试,俺们俩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最后,我找到了原因,就是我的学习不扎实。

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 篇2

一、关于题目类型和建模的思考

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时候, 我们通常会将典型题目归为两类:一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另一类是“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 几分之几”。为跟后续的除法应用题教学相统一, 我们往往还建立了两个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几分之几;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 几分之几——一个数× (1±几分之几) 。在乘法应用题教学中这样分类和建模并无不妥, 且学生易记易学, 渗透了归类和建模的思想, 应该说是个好方法。这个好方法居然会给后续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我是从中学下来教小学的, 个人认为这些题目过于简单, 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的强调找单位“1”的量, 让学生按模子套进去就成了。学生也非常合作, 照葫芦划瓢, 那些题目往往是一看就知道咋做, 一做就对。我因此还沾沾自喜, 不想却为后续教学留下了隐患。为啥?因为在这段内容的教学中, 我根本没有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意, 更没有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写等量关系式, 就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问题了。这样, 就造成学生遇问题不分析, 想当然的套公式, 瞎猜乱整。虽然出现这样的失误, 我可以归因为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没有安排使用方程解法。更深层的原因还是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不足, 没有把分数乘法的意义阐释透彻。所以, 到了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时候, 学生虽然能够很熟练地找到单位“1”, 但面对变化的题目还是一下子就蒙了。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领会分数乘法的意义, 还根本不熟悉利用算式中量的相互关系判断运算方法, 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一遇到解题就瞎猜, 明明是同一类型的题目, 有时候用乘法解决, 有时候又用除法在做。尽管我耗费了很多的精力来教学生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 依然有部分学生没有摆脱前面形成的定势的负面影响。个人认为, 虽然在分数乘法教学阶段分类和建模对解题是有利的, 但仅是强调找单位“1”和对应分率是不够的。为避免定势的负面作用, 分数乘法阶段的教学务必要让学生把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透彻, 甚至可以从这一阶段便开始引导他们分析题意并根据题意写等量关系。即使不转化为方程, 也可以在等量关系中进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分析练习。

二、关于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的思考

面对愈演愈烈的成绩考核, 特别是面对学困生的时候, 我们是选择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方程解决问题, 还是直接用上“知1求几用乘法, 知几求1用除法”的独门秘笈呢?这个是老师们最纠结的问题。虽然现在大会小会都在讲素质教育, 最后看毕业班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在看学生考试成绩。哪怕平均分只相差个零点几分, 心里头那个不爽却真是难以言说。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我本来也一直坚持让学生分析题意列方程解决问题, 可是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改变学生五年多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还要形成找等量列方程的思维, 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最后, 为了学生能把题目做对, 为了考试成绩不当“老蔫儿”, 我还是不得不教给学生所谓的独门秘笈。有时候, 我简直认为自己就是在犯罪啊!

以前教中学的时候, 我老是想不通学生为什么就只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随便怎么教就是转不到方程的思维上来呢?现在我总算明白了, 原来他们小学时根本就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因为即使老师想训练, 也往往因为学生嫌分析题目找等量关系太困难, 写解跟设未知数太烦琐, 以及老师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半途而废。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 反对模式化的教学。我想这也正是这版实验教材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初衷吧。面对残酷的现实, 我们最终都屈服了。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成绩本身, 却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发展, 这实在并非教育的本意罢。个人看法:方程是用数学方法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力工具。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提升思维能力, 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最好是从分数乘法阶段就引入分析等量关系的做法。即使短期内部分学生考不好, 只要长期坚持, 学生的思维能力终会大大提升, 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用将是巨大的。

三、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 克服障碍, 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些有结构的问题, 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对于分数应用题这类问题的解决, 需要有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从策略的层面来说, 解答应用题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心智技能。因此, 要根据不同的形成阶段, 正确发挥语言的作用。包括题目的描述、教师的表达、学生思考过程中的自问自答和对自己解题思维的准确表述等等;从方法的层面来讲, 解答分数应用题首要的还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有理解了这个知识的意义, 后面的问题解决才具有可能性。因为不论是分数乘法应用题, 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 都是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的。画图 (不管是常用的线段图还是饼图都好) 也是一个分析题意的好方法, 学生懂得了画图, 就能更好的理解分率的意义。归类建模的方法和方程的方法前面已有提及, 这里就不再赘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外化自己的思路, 进行显性教学, 也就是通过在原题上分析或规范化板书, 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完整的展示给学生看。要注重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比较,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更好地概括知识。从学生的学习来看, 大部分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上都会存在畏难的情绪, 从而产生怕麻烦的思想。他们往往以麻烦为借口, 更多地采用他们习惯的算术方法去解决。针对这一现实, 个人以为, 教师一方面, 可以采用一系列对比练习, 甚至是解决部分有相当难度的题目等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分析题意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好处。以促进学生主动分析等量关系并用方程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活动, 通过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逐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分析方法, 进而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不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知识间联系的思考

分数应用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存在诸多难处, 我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 个人觉得困难还是能够克服的。因为这部分知识跟比的应用, 特别是跟本册教科书中百分数的应用部分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或者可以说后面的应用跟分数应用题基本上是同一问题。即使前面技能还不十分熟练, 也是可以通过后续教学进一步熟练和掌握的。所以, 在适当的时候, 可以在比的应用部分继续引入方程的方法 (虽然小学教材中没有采用) , 在百分数应用部分继续强化对题意的分析和方程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达成思维能力的飞跃。毕竟任何一种变革往往都是大多数人所不情愿的, 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更何况是思维习惯的变革呢?既然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 教师就更需要有一份等待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3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关于分数乘法教学的思考 篇3

一、结合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逻辑—数学结构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自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每当我们试图过急地教给他们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阻止他们亲自再创造它们。因此也不存在什么试图过快地加速发展的正当理由;在亲身探索中看来是浪费时间,对方法的构成是真正有益的。(皮亚杰)带着这些思考笔者设计了活动1,也就是一个图案占了整张纸的五分之一,三张占几分之几的情景图。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直接说出五分之三;2.用加法来计算;3.■×3;4.用方格图来计算(就是画图来代替计算)等。当然在教学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做法,如把分数化成小数。但在活动1中,学生的解法是他们自己真正“原生态”的。在这里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的计算方法正处于“模糊”的状态,而且不少学生的计算方法还相当复杂(如画图的方法就相当麻烦)。这里要引发一个冲突:是不是有更好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反思:你能写出算式,表示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吗?

二、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

分数乘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运算系统,如何才能让整数、小数、分数融合为一个大的运算系统?是不是能通过一个共有的算理来沟通这一切?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笔者在北京听到的《小数乘法练习课》:一是单位的大小;二是有多少个单位。原来以为平淡无奇的两句话,居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最令笔者难忘的是讲课过程中学生特别想汇报自己做法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后那种自豪的感觉!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真不敢相信在课堂中学生还会有这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景!这会不会成为沟通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算理呢?带着这种疑问,我询问了刘加霞教授,并得到了认可。并进一步指出: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更好!

因此我首先在“回顾与展望”环节中作了铺垫:从小数乘法入手,引导学生复习小数计算的算理。小数乘法的算理是什么?一是单位的大小的确定;二是有多少个单位。0?郾2×3=0?郾6,单位是0?郾1,有2×3=6个单位,就是0?郾6。在这里其实应引导学生猜测:小数计算的算理,是不是也适合于分数乘法的计算呢?在活动1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猜测:0?郾2×3=0?郾6,单位是0?郾1,有6(2×3)个单位,就是0?郾6;■×3=■,单位是■,有3(1×3)个单位,就是■。

其次在活动2中,笔者设计了涂一涂的活动,也就是借助直观图形,验证自己的猜测,理解整数乘分数的算理。把1平均分成七份,这是单位的确定;分母不变,一次画三个格,画两次,这是多少个单位。列式计算为3+3或2×3,也就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在结合图形理解算理的同时,学生不仅创造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把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融合在一起,为重新建构计算系统的知识体系打下了基础。

三、剖析课堂细节,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

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没有与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个体永远不能把他的运算集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此笔者陷入了沉思:我的学生能进行合作交流吗?笔者的学生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六十名学生中,近二十名学生可以用不识字来形容。一堂语文课,教师让第一排的学生读课文,连续找了几人都没能完整地将课文读下来。笔者在检查作业中又发现一个难以置信的现实:完成作业的学生居然不到三分之一。

让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0?郾4小时与■小时比较大小”的教学中,有一位学困生提出是不是可以化成整数来比较大小?她的话引来同学的嘲笑,我听到笑声后走了过去,在问清情况后问了一句:0?郾4小时能化成整数吗?结果这小组里有同学想到了0?郾4小时是24分钟,那么■小时是15分钟,这自然是化成了整数比较大小。这位学困生,平时的表现并不理想。可在这次小组合作交流中,她的想法居然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可以把小数与分数都化成整数来比较大小。这句话对小组内的同学来说可能只相当于一个启发,但对她自己来说却是一个成长的关键点。因为她的猜想是正确的,不仅得到教师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变成了现实。这无疑为她增加了学习的自豪感,事实也证明这是她学习成绩提高的开始。

正是由于这个案例的影响,笔者在活动1中并不满足于学生给出了■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能不能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出来?此时重在观察不同层面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先安排用图形或方格图计算的同学(这是班级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这是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获得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过程,也展现部分学困生的思维过程,为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机会;其次安排分数加法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此时重在交流一棵树是■,两棵树就是■+■,三棵树就是■+■+■,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既然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为什么不直接写成■×3呢?学生说出单位是■,一共有1乘3(3)个单位。又在■×3的练习中,当学生在交流中指出单位是■,一共是2乘3(6)个单位,即■时我才发现——学生在交流中已经把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融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笔者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尽量避免自己讲,一些东西原来写了很多,思考也很多,但我想展现的却是少讲,再少讲!尽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当然,在教学活动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教师的讲是必不可少的!

分数公布以后初中作文 篇4

“嗒——嗒——嗒——”语文老师踩着高跟鞋进入了教室,她的表情很严肃,似乎有一肚子的怒火要发泄出来。教室里异常的安静,本是艳阳高照,可太阳光似乎被这凝重的气氛弄得昏暗了,湛蓝的天空似乎在一瞬间变成了灰色,使我感受到一丝寒意。

老师找了几个同学帮忙把试卷发下去,终于发到我们这组了,那些发到试卷的同学个个都哭丧着脸,脸上一阵白一阵青,我也不自觉地开始紧张起来,虽说我语文基础答得还算扎实,可毕竟我上第三单元时,我一直在住院,怎么可能考过别人呢?

不知不觉中,试卷落在了我的桌上,还没来得及看自己的分数,红色的大叉就映入眼帘,那可怕的“-2”,就像利剑一样,仿佛能穿透我的心,使我感觉无法呼吸,又感受到一阵阵疼痛。

“管他呢,考差又没关系,反正你能考得好!”我心中的小人在喊着。我不敢翻开试卷,更不敢面对自己的分数。

“不管了,大不了就被骂一顿!”我一咬牙,闭上眼,把试卷用力一翻,睁开眼一看,呀!我考了95分。

我像被获得了赦免了一样,表情也变得轻松了。

初中英语作文:分数并不等于知识 篇5

“Score is not equal to knowledge,” my head teacher always keeps telling me this, because he wants us to master all the knowledge we need to understand. I do not put his word in mind, because in my heart, score comes the first.

One day, chemistry teacher taught us some knowledge and then asked us to finish a paper test.

Whoever passed the text can do the experiment. I got a high mark by guessing.

I was very happy, but tragedy happened. I made a small explosion by not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I was scared and finally understood the sentence,” Score is not Equal to Knowledge.”

关于高中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6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揭示课题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知识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小试牛刀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3.完成“练一练”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数;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87

语文告诉我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友谊,告诉我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之情,告诉我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语文是充满正能量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笔者就从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这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语文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教学大纲中要求中学生了解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字拼写、古代和现代汉语知识、文学历史及古文化常识等。虽然新课标对语文的学习注重拓展知识范围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但这不意味着否定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下一步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些知识的讲解仍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熟记、运用,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对比总结、课后练习这三个过程来实现。

教师讲解就是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强调知识的重难点。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依然很奏效。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进行。基础知识中的许多内容比如汉字的拼写以及历史常识等都有很强的相似性。

对比总结就是将基础知识中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对一些规律性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避免由于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而产生混淆,同时加深理解记忆。

考试练习,就是对基础内容通过考试、课后作业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理解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这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直接的办法,教师在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应更加综合。不是单一地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这也符合新课标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二、阅读

阅读时学生所面对的是一篇文章,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篇文章,正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阅读中也包含着理解与思考两个过程,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内容与理解深度都不相同。

对于阅读教学,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这篇文章的标准答案。多听一听学生对这篇文章是怎么看的,或许学生也会对文章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教师去学习。

其次,对于学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引导,不要认为学生就是错了,阅读的理解并没有完全的正确与错误,否定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阅读考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深度,内容也要丰富,避免因为类型过于单一造成学生的厌烦。

总之,对于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传授的应该是一种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篇文章有它的布局结构,有其主要思想。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在观察思考中把握文章整体思路,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之处。

三、作文

作文在语文中学考试中由原来的四十分提高到了如今的六十分,已经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这都来源于近年来考试制度的改革。把作文写好已经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成绩的多少关乎着语文整体成绩的多少。但是随着学生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文任务,大多数学生开始上网去查找,不再自己花心思好好完成一篇作文,而是直接下载网络上已经写好的作文。毫无疑问,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对于教师来说,作文很难改,对于学生来说,作文难写。长期以来作文就成为了阻碍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进步的障碍,教师也不愿意花大量的心思去教怎么写作文,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作文成绩已经成型,无法继续进步。但事实并非如此,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作文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如何教授学生学习写作,可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下手。

作文的内容是作文最主要的部分,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自己的课外知识储备有限,经常是一个故事写很多篇作文,而且故事的案例都来自课本,阅卷教师从中很难看出亮点,导致作文成绩一般。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生活也是学生最好的教师。

对于作文的形式,在传统的考试中一般都是指定体裁进行写作,但新课标以后的作文更多的会不限制题材,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给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写出题材新颖的作文,如何“新”但是不“偏”,我认为通过阅读一些范文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让学生参考一些优秀作文的题材和内容,是学习但不是抄袭,丰富自己的作文题材。

作文的教学,教师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克服教学作文的恐惧心理,与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总结

初中这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亦是如此。众所周知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不好语文,就会理解不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含义。学习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过程,“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话。一位数学家都认为学习语文很重要,当代学生又有何理由不学好语文呢。

参考文献:

[1] 吕巧珊.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语文学刊,2014(6).

[2] 李华森.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与评价,2015(10).

初中数学考点分数比例 篇8

数与代数约占60分

考点空间与图形约占46分

统计与概率约占14分

数与代数

考点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实数大小的比较、实数的运算

考点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

考点

三、方程(组)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考点

四、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考点

五、函数及其相关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空间与图形

考点

一、简单几何(直线、线段、角概念)

考点

二、命题、定理、证明

考点

四、投影与视图

考点五、三角形的分类、全等三角形证明、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考点六、四边形的相关概念、特殊四边形的证明

考点

七、圆的相关概念、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及推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弧长和扇形面积及时

考点

八、探究规律

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

考点

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考点

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平均数、总体平均数

考点

三、众数、中位数

考点

四、方差概念、方差的计算、标准差

考点

五、频率分布、①极差②频数 ③频率

考点

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点

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考点

八、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考点

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

关于分数线问题 篇9

今年数学难,普遍对文科生不利,所以文科生考的不是很好。而理科生则考得比文科生好,这对文科生来说不是很公平,因此分数的划分就对文科生有利了。

尽管看到文科分数比理科低,但事实是大学招的理科生永远比文科生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尽管文科生分数降低了,但压力还是挺大的。

关于初中作文评改机制创新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评改机制 创新探讨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单一的作文评价机制,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改要求的作文评价新机制,创新评改机制,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现阶段初中作文评改机制的现状,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作文评改机制的措施。

一、初中作文评改机制的现状

(一)作文评改的主体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评改的主体仅有教师一人,也就是说,作文的评改是由教师一人完成的。我们知道,初中一个班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这就导致教师虽精心评改,但效果却不会太好,因作文的数量太多。作文评改不仅成了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沉重负担,而且也把学生置于了较为被动的地位,使其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学生不能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结果也只能是学生漠不关心教师的评语,对其置若罔闻,这就会导致教师的评改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作文像是完成一项上级指派的任务,往往敷衍了事,没有相应的修改和提高的步骤。而教师则更像是完成一项任务,评改后没有适当的延伸和指导。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的主体单一,仅有语文教师一人,缺乏有效地评改主体机制,致使作文评改水平比较低。

(二)作文评改的内容问题

简单来说,初中作文教学也无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什么”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写什么”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形式和内容比较而言,内容应当放在首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写什么”也是学生最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的一条公认的原则就是必须从内容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于作法则不拘泥程式,务求达意,只须文字与情意相吻合。”

但是,当前初中作文的一大弊病便是“言之无物”。作文是一个书面化的过程,是将自己所经历的的事情,所经历的的人,以及对人和事的感受客观准确描摹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容不得掺假。可现如今初中生的作文,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全然没有真情实感,几乎通篇是谎言。

有一年中考“我的 ”,很多考生就写“我的爸爸”,为了使故事典型感人,大部分的考生的“爸爸”要么死于车祸,要么死于绝症。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看的人却想发笑,因为编得太假了,考生的遭遇都太“巧合”了。如果是写妈妈的,大多是自己半夜发高烧,妈妈背着去医院的途中如何艰辛,如何安慰“我”等,内容老套空洞,毫无新意,以上这些内容几乎成为作文的公式性题材。

(三)作文評改的定位问题

有过初中作文写作经历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作文写作的要求那几项要求,“从来也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也就是所谓的:立意高,有意义,积极健康。这也是初中作文评改的标准,或者说是评改的定位。

毫无疑问,一篇文章的灵魂也就是其立意。立意是高还是低,一直以来都是评价文章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现阶段的初中作文的问题是,学生一味追求“立意高远”,自己却没有相应高的思想觉悟,写出来的作文就像喊口号,进而导致语言毫无趣味性可言,内容空洞好似饿扁了的肚子。

总之,现阶段作文评改的定位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纠正,继续延续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作文评改机制,毫无疑问,初中作文评改教学不会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如何来创新初中作文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形式不唯一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初中作文评改的主体单一,也就是仅有教师一人参与评改,很难收到良好的评改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初中作文评改教学工作成果,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评改机制。首先是评改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改的新机制;其次是作文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写的作文表达出了真情实感,可以“达意”,就可以认为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不拘泥作文的布局和形式。最后是评改机制的创新,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作文的评改,比如个人评改,两人合作,小组评改等等。

(二)评价内容不唯一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要努力利用、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较大比重。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阅读是体现个性的。个性在阅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往往决定着人们能否在阅读中获得收益。加强作文教学中的个性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和升华,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此外,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习惯,学习感知能力都不同,因而,即便在写同一个作文题目时,内容也会千差万别。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代之以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使每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持有的观点,写出个人的真实情感,不应盲目批判哪个学生,否定哪个学生。

结语: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那一套评价体系,转变自身的作文教学观念,创新作文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的写作要“言之有物”,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谎话。总之,需要改变过去作文评改中单一的评价机制,代之以多元化的评改机制,提高作文评改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宁东. 浅谈初中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新视角,2013(2)

[2]赵震勇. 谈初中作文评改现状及对策[J]. 教育科学周刊(教学实践),2012(2)

[3]郑建清. 中学作文多元评价的实践与反思[J]. 学教育(文科教学探索),2012(13)

关于分数的作文初中 篇11

扎得人心生生地痛。

有勇气如此决绝地扑向大地,那一定是觉得生无可恋。

那究竟是什么才让人如此无所可恋?

一、无可恋之事。

身为学生,活着便只为成绩一事,分数是存在价值的唯一体现。高,则欢呼雀跃;低,则愁眉苦脸甚或痛不欲生。

尤其是到了考试季,琴不敢再弹,球不敢再打,整个世界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冲刺、拼搏、勇夺、智取、扫荡、攻克、全歼……

这个味道充斥着家、教室、学校,散落在同学、家长、老师、乃至所有认识的人身上。呛得人如蹈火海,——浮起或沉没,看实力,也看运气,反正是身不由己。

世上万千事,都被考试这一件事给屏蔽了。目标专一、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可是一旦前方失守,弹药不足,或敌人太狠、战友太强,便从战壕里跌落。

竟无处可去了。人生崩盘了。

人生的唯一性,制造了悲剧。

也就是目标的唯一性和评价的唯一性,让考试之外的事都成了花絮。

明明在球赛中拿了冠军,明明在征文中拿了第一,明明小制作一流,明明钢琴才过了八级,明明卡拉OK一曲惊动四座,明明熟读历史、精通地理,明明会演讲、爱辩论,明明是编程天才、游戏高手、街舞达人,明明爱旅游、爱烹饪、爱漫画、爱摄影、爱户外、爱码字、爱吹水……

人生大把好玩事,怎么就忘了呢?

怎么舍得丢呢?

谁去告诉他们:下一场球赛的时间?下一场唱K的时间?下一次家庭聚会、下一次户外徒步、下一次漫画节……的时间?

谁去赞美他们上一次的那些个精彩瞬间?

谁去提醒他们,你在乎TA做的每一件事,考试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如果他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所长,你何不大大地去扬长?

如果他除了学习一无所长,你何不赶紧培养所长?

人生不能只聚焦在一个点上,否则,失去一点便是失去整个世界。

其实,人有很多事可做,就有很多东西可爱,很多乐趣可享,很多明天可等。

二、无可恋之人。

人生绝望事,便是无所爱之人,或有无法面对之人。

如果爱太深,便无法承受之重。

如今父母之爱,大多如海之深,如潮水之汹涌,为子女计,可付出所有。

可如果爱急吼吼地期待回报,那端出的每一碗羹汤、烹制的每一盘菜肴都可能成为毒药。

你看,我为你一下班就赶回家做饭了!你看,我为你已经一年没看电视了!你看,我为你忍受TA那么多年了!你看,我为你放弃了那么多……

所有的“我为你”,都是勒向被爱者的绳索。

你的自虐、你的隐忍,都会化为变本加厉的期待。

又如果,你的期待窄化为学习成绩这一个方向,那么分数的重量就会呈几何级增长,推人上云霄或推人下地狱,都是分分钟的事了。

你爱的越深,地狱便越黑暗。

谁能保证你爱的人一定且一直在你的期待轴上呢?

或如果,你只是默默地爱,不谈索取和回报,但孩子太懂事,太能明白你的付出。你的大爱,便是TA的大责,你是TA的唯一,TA依靠于你,更想无愧于你,甚至为你争光。一旦不能如愿,便觉人生失败,无颜面对。

我们一直歌颂父母的爱,可是爱就能拯救一切么?

单方面地付出爱,不如陪他愉快地玩耍。

你们是彼此相爱、一起成长的伙伴,大家各自独立、自由、尊重、理解,经常在一起讨论世界,讨论人生,谁也不为谁活着,谁也不用亏欠谁。你往前,我助威;你退后,我拥抱;你摔倒,我搀扶。

人生哪有什么绝境?是没有托底的人而已。

你要做的是:让TA知道,无论TA走向哪个方向,走得多远、多高又或走偏,你都是那个为他托底的人。

有这样的爱打底,世界怎么可能黑暗到底?

另,爱太浅。

无爱或少爱的父母,总还是有的。不懂教育和不教育,是两个范畴内的问题。前者只是愧为家长,后者是不配做家长。

有再多的理由,都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或者冷眼相向,甚或拳打脚踢。

你自己的辛苦或不幸,不能成为孩子辛苦或不幸的源头。否则你的辛苦或不幸将永无止境。

孩子是明天,如若你不转嫁你的人生负累,孩子或许还能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你自己的膨胀与发达,更不能成为忽视孩子的借口。否则,你今天所有的拼搏与成功都将失去意义。

孩子是一棵树,有成长期的,在最好的时间里,你忘了培土浇水,它长不高,更有可能在一次台风中倒下。

忙,不是爱的敌人,忙是为了更好地去爱。

今天《人民日报》载文: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因为家长教育是根!

家长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他们最先接待了孩子,且最长时间地陪伴了孩子,而且面对的是个体(学校面对的是群体)。那些抗挫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往往和人生起始阶段的原生家庭有关。

补习班不是最好的爱,言传身教与陪伴才是。

家长与孩子必须建立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们共赴这个世界之约。

当然老师也不能缺席,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给学生更多专业的指导,尤其是让学生充满对集体的眷恋、对生活的热情,对梦想绵延不断的追逐之心……让TA们,想到学校、想到学习,不是焦灼和恐惧,而是温暖与向往。

还有不能缺席的是同伴。有过测试说,在中学阶段,同伴语言的作用力甚至超过师长。

学生阶段,有朋友和没朋友的境遇天壤之别。

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收获到校园友谊,这是性格遗传也是后天营造,里面有技术含量的。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友谊、收获友谊,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活儿。

交往能力是人生极其重要的能力。交往障碍严重起来会致命的。

有一个作家对女儿说过:一定不要嫁一个没有朋友的男人。

没朋友,人生便少了太多支撑,很容易倒塌的。

“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是我们小时候的经常唱的一首歌。校园不缺友谊,人生常有朋友,才能一痛百应,一呼百通。

三、无可期待之明天。

没有一个明天是唯一的,是人人相同的。鱼的期待是水不干涸,鸟的期待是天空辽阔。一朵花求的是灿烂,一棵树求的是茁壮。

为何要求你的分数就是我的分数呢?

你的梦想又不是我的梦想,你的快乐又不是我的快乐。

如果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来不去憧憬想象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落入人生的坑里简直就是必然。

乐观向上并不是一种道理,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来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谐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这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

需要时间去浸泡,需要无数的细节去支撑。

不是说突然意识到要乐观于是就乐观了。

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着无数个即将到来的明天,无数个明天里又有着无数的未知,他期盼还来不及呢,怎么舍得放弃?

反之,一个人如果觉得明天就是今天的翻版,或者说今天这个坎过不去,压根儿就不会有明天,那选择松手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所以说,明天太重要,得种在心里,随时在发芽、生根,恋恋不舍。

生有可恋,源于有可恋之事、可恋之人、可恋之梦。

把这些给孩子吧!

孩子们自己也得去想想这个世界五光十色的美,想想瞬息万变的世界给予明天的无限可能。

寒假快乐!记得作业要写,美食要享,风景要看,更要和家人一起玩耍,顺便聊聊人生。

作者|卷子

关于陕西宝鸡中考分数线 篇12

1.渭滨区 427分

2.金台区 427分

3.陈仓区 400分

4.凤翔县 394分

5.岐山县 392分

6.眉县 405分

7.扶风县 377分

8.千阳县 413分

9.陇县 396分

10.麟游县 367分

11.凤县 428分

12.太白县 368分

二、县区民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1.渭滨区 366分

2.金台区 366分

3.陈仓区 360分

4.凤翔县 365分

5. 扶风县 347分

三、全市普通高中艺体特长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1.公办高中:文化课成绩320分,专业测试成绩合格。

2.民办高中:文化课成绩300分,专业测试成绩合格。

四、宝鸡中学录取分数线

1.中考成绩达到县区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填报宝鸡中学统招志愿。学校按“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中考成绩600分(含600分)以上考生,按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收费,其余考生按物价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收费标准收费。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探讨 篇13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策略 探讨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我们老师要讲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与质量,让学生能有所收获。以下是本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教学经验和认识,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加强生活体验,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能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我们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中汲取所需素材。首先,多读。除了让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文章,比如古代诗词、中外名著之类的,保证从读书中有所收获。还要求学生多了解一些国家大事,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途径搜索相关信息,快速获取各方面信息,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关注的话题等,通过上述渠道,搜集平时无法直接感知的各种信息,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让学生留意自己的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点点滴滴的变化,以不断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量。此外,要学生多动脑。读书不能死读,而要边读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随着文字转动,将他人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将好文章可借鉴的地方运用到自己文章中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参加学校或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专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在政府组织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组织志愿活动,帮助清理街道卫生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知。

二、引导学生改写、仿写与创新,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改写和创新。首先,仿写是一种借鉴他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写作手段,通过领会他人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可以为学生独立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改写的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行为,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改动是一种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就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乡愁》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以第三节为例让学生进行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同学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抒发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改写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用心灵洞察世间万象,体察人间冷暖,这样作品才会有个性、有价值。例如,在学习《马说》后,就有同学就现代社会中人才与伯乐的关系写了一篇名叫《伯乐该退休了》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独到见解。

三、自改、互改与师改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文批改一直是教师的工作,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我们要用自改、互改与师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代替传统批改模式,既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相互修改,编写意见评语,比如,文章的错字别字,文章的错句病句,文章出彩段落都要指出表明,最后再对文章总体客观评价。随后,在互评的环节之上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对别人文章观察和点评过程,学生能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明白如何创新,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得更加完美。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修改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实现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主修改的良好习惯和自我修改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帮助学生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让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得,获得提高,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获得质的飞跃。

四、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束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写出拥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在实际写作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长期练习考场作文,以达到考场作文要求为目标,导致学生难以突破思维的障碍,无法按照自己所想所感来自由写作,所以教师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发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首先,教师要将注意力从应对考试转向展现语言文字魅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不只要追求内容的创新,还要注意形式的创新,打破思维的束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我们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掌握、文学资源整合等能力,实现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牛继选. 中学作文教学中实行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

[2]明学圣. 谈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吴愉华. 初中作文教学之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8).

[4]郭海燕. 教师作文下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3(07).

关于广东惠东中考分数线参考 篇14

一、惠东中学

普通班:第一志愿543.6分,调剂线:548.6分

音乐班:文化成绩:439.9分;术科:56.4分

体育班:文化成绩:510.6分;术科:102分

二、惠东高级中学

普通班:571.3分

音乐班:文化成绩:433.3分;术科:59.5分

体育班:文化成绩:382.1分;术科:145分

三、平山中学

普通班:479.3分

美术班:文化成绩:423.1分;术科:72分

音乐班:文化成绩:405.7分;术科:45.5分

四、荣超中学

普通班:479.3分

音乐班:文化成绩:429.9分;术科:53.95分

体育班:文化成绩:383.4分;术科:136分

上一篇:先进工作者评选理由下一篇:中国的气候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