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安全课教案
西塔口小学
赵海霞
第一课交通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出行应遵守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是安全出行的基础和保障
2、增强安全避让行驶中的车辆的意识,逐步养成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3、初步形成对存有出行安全隐患区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意识,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安全、和谐、与快乐
4、强化法律意识,乐于做一个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文明公民
教学设计:1.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2.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2)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3)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3.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小结
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安全之花,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第二课 守秩序 保平安
教学目标: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安全、正常进行的保障,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了解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设计:
一、生活实际引入,了解社会公共秩序。
问:同学们经常会去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书店、邮局、银行、超市等,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有哪些规定吗?(学生集体讨论。)
问:有哪些同学是做到时时遵守这些规定的?(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种类。问:你了解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全班汇报。)
师: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很多方面,有关于工作的、生活的、学习的、休息的、社会治安的等等,很多重要的社会公共秩序是通过立法确定的,如社会治安、公共交通、文物保护、食品卫生、保护公共财产、禁赌等等。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
2、提供情境,展开讨论,指导行为。
问:如果你登上了长城,你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长城上吗?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强化对公共秩序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讨论中,老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情境二中他人有生命危险,我们为了帮助他人,有时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也要注意方法,如情境二中大家可通过交警的指挥,让这辆车先走,不能硬闯而造成交通事故,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二、巩固延伸。
1、师: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相应准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2、你还了解要注意哪些公共秩序?
第三课安全、文明的课间休息
教育目的:让学生明白课间文明休息的重要性。下课后,虽然结束了紧张的学习,但更应该注意身边的危险隐患。教育过程:
1、事例判断(上下楼梯不靠右行造成的伤害事故)。(生各抒己见,师作小结)
2、不在狭窄的教室门口、楼道内嬉戏打闹,拥挤成一团,或猛冲猛跑,以免撞伤别人摔伤自己。(生结合班级现象谈)
3、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要走好走稳,以免慌里慌张,失足跌下楼梯。
4、不在教室内打打闹闹,或弄耍教具、扫帚等,以免被桌椅碰伤或伤到其他同学。
5、进出教室、楼门时,要轻推轻放,用力推门、关门极易使门产生强烈的弹力,撞伤自己和他人。
师小结: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课间休息是对课堂过于集中的注意力的一个放松和调节,不是彻底解放,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引起重视。
第四课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用电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对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重要性的认识。
2、学习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对家电隐患的警惕性,培养学生对保障家庭、个人及社会安全的责任感。
3、了解家用电器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学会有效避险的方法,在家用电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正确、合理、冷静地应对险情及保护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
电炉通电心里暖,它和电炉正相反,鸡鸭鱼肉里面藏,不腐不烂保新鲜。(电冰箱)
2、看,老师还搜集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家用电器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现在,请你从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家用电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它的作用。
二、“帮手”变“杀手”,但是,如果我们对家用电器了解不全面,使用不当,它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忽视了安全,“帮手”也会变成“杀手”的。
三、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1、真是太危险了。不过,我们也不必惊慌、害怕,只要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1)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千万不要自己单独使,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2)把手擦干净,防止触电。袋装食品、罐装食品、带壳食品都不能直接加热。
(3)电器工作时,人最好不要离开,否则会发生危险的。
三、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安全课教案
西塔口小学
张彩哲
第一课食品安全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重点讲述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c不吃变质剩饭菜
d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g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j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第二课 别让动物伤着你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动物亲密接触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培养善待动物的意识,学会与动物友好相处。
4、掌握被动物咬伤时的简单处理方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伤害在不经意间
1、找生模范小狗的诉说
2、师出示一组“人被动物伤害”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3、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故事,谈出自己的看法
4、各组选派代表讲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自己与小动物相处受到伤害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5、师生讨论:我们与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6、引导学生归纳动物会传播哪些疾病
三、如果我是小动物,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动物说些什么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和家长谈谈学到的知识。
第三课 玩游戏讲安全
教学目标:
1、认识玩耍过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高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
2、学会选择合适自己玩耍的设施,并能自觉遵守,杜绝危险行为
3、能冷静应付出现的突发情况,学会一些合理处理办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游乐场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但是其中也隐藏着很多的危险。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游乐场里会有哪些危险呢?
1、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老师汇总归纳
2、教师提出制定方案的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游乐场安全出游方案
4、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对小组制订的方案进行评价
二、安全卫士我来当,游乐场里规则多。让每组学生指定人员说出一条游乐场里游玩的注意事项,说过的不许重复
三、制作安全提示卡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游乐场的安全提示语
2、全班交流:哪些提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理由
3、选出最佳提示语制成卡片。教师指导学生绘出游乐场模拟图,并将提示语贴在合适的位置
四、小结
五.学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四课 防火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不能玩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同学们,你们知道火灾是怎样引起的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玩火。板书课题:不玩火
三、教授新课
1、看一看,做一做
出示图片 提问:图上的哪些做法会引起火灾?图上哪些做法会引起火灾,将它和救火场面连起来。
小结:告诉家长不能在床上吸烟;不能点蜡烛找东西;不能在没人的情况下开煤气;不能在木柴旁玩鞭炮。
2、出示图片 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图上的小朋友在认真地做值日,有的小朋友受伤了要及时到医务室治疗。
3、儿歌
火能发光还散热,合理利用好处多,柴边纸旁不放炮,室内料场不玩火。
四。用王一波的例子来说明。
五、总结全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 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 ,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 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 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 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 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 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 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因此,出现了“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练习练习,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练完便就题论题,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整堂课完全是在“教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因此,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练习未分层。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后练文字题,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学生未分层。学生是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一视同仁”,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中,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导致学生为练而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其中,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练习课上,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练习分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例如:“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再到简单的文字题,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学生分层。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将学生动态分层,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分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或巩固知识,或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偶尔也可以“用B级人做A级事”,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四年级“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寻找丰富的素材,合理组织,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算”,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当做“大人”,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运算中,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另外,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琳.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10).
作者简介:严剑波(1984—),男,汉族,云南省嵩明县人,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大石板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小学四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
第二学期四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1、能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2、能知道触电的处理方法。 3、能有安全用电和防止触电的意识。 学习内容:一、安全常识:防止触电 学习步骤:1、教师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安全用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体会。 2、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认真做好笔记。 ① 为什么会发生触电现象? 用湿手摸开关、灯口造成“一相触电”。既人体接触一根电线,电流从人体触电通过全身,对人体造成损伤,以至危急生命。 ② 电线断落在地面时,就会以断落处为中心,形成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的电场,当人步入这个同心圆中,就会触电,这种类型称“跨步电压触电”一般在电线落地点为中心的10米以内,人步入时就会触电,而且离中心越近,电压越高,危险也就越大。 ③ 自然界中的雷击。这种触电一般发生在打雷时,恰巧人在山坡上行走,或在树林中、高大建筑物下避雨时发生,由于雷击时电压高,电流量很大,触电后果十分严重。 电流对人体的损伤分局部和全身两种情况。局部症状轻者只有发麻感,重者可造成烧伤 4、让学生分一分哪些项目是径赛项目哪些项目是田赛项目,学生分组讨论。 5、教师总结并介绍一些径赛、田赛项目如:赛跑运动分短跑、中跑、长跑、接力跑、跨栏跑等。 短跑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 中跑项目有: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女子800米、1500米。 长跑项目有:男子5000米、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 接力跑项目有:4*100米、4*400米接力跑。 跳跃是田赛的组成部分。男子项目有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女子项目有跳高、跳远、近年来有增加了女子三级跳远和女子撑杆跳高项目。 投掷运动也是田赛组成部分。男子项目有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掷链球;女子项目有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综合性比赛项目。男子十项全能的项目有:100米跑、跳远、推铅球、跳高、400米、110米栏、掷铁饼、撑杆跳高、掷标枪、1500米跑。 女子七项全能的项目有:100米跑、跳高、跳远、推铅球、200米跑、掷标枪、800米跑。 6、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田径项目,自己在体育课中学过哪些田径内容? 学习目标:知道乒乓球操的名称和动作方法。 学习内容:二、乒乓球操 教学步骤:1、教师播放乒乓球操的录像学生观看。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练习 3、在音乐的伴奏下知道学生全套操连贯起来练习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自我创编。 授课情况: 班级 四(1) 四(2) 四(3) 情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小结:学生知道田径运动的发展,并能说出一些自己喜爱的田项目。 第二学期四年级体育室内课教案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1、能了解蛔虫病的传播的途径。 2、知道预防蛔虫病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学习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学习内容:一、预防蛔虫病 学习步骤:1、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展示挂图, ⑴蛔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是传播蛔虫病的主要因素。农村使用的粪肥大多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堆肥),粪肥中的蛔虫卵随水和尘土到处散布。在蛔虫卵污染严重又缺乏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情况下,蛔虫卵就容易通过食物和水而被人吞食。蛔虫卵还能随飞扬的尘土被戏入鼻腔或落在饭菜、食具上,然后进入消化道。携带蛔虫卵的苍蝇,也是传播蛔虫卵的因素之一。 ⑵蛔虫卵的症状主要有三点。①蛔虫寄生在小肠的症状:蛔虫病患儿出现食欲差、腹痛,个别患儿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炉渣、土块等。蛔虫在小肠内吸食人体摄入的食物,有人观察,如体内寄生26条蛔虫,每天约吸食蛋白质4克。当儿童肠内寄生大量蛔虫时,消耗的营养素是很大的,这可造成患儿出现贫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生长发育迟滞。 ⑶蛔虫幼虫迁移时的`症状:人体吞食感染性虫卵,经过4、5天,由虫卵孵出的蛔虫幼虫如移到肺,会损伤肺部。儿童短期内吞食大量虫卵后,就会发生蛔虫幼虫引起的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和哮喘等症状,痰里有时还可见到蛔虫幼虫。 ⑶怎样预防蛔虫病?预防蛔虫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大力开展卫生教育,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性和传染途径,懂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蛔虫病,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咬指甲,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不随地大、小便等。②搞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校园内要配置洗手设备,为学生在饭前、便后、游泳和运动后洗手创造条件,还应尽量提供开水,让每个学生都能喝上开水。③粪检蛔虫性率高的学校要定期进行集体驱蛔。 2、学生读一读教学内容,把教师板书要点记在笔记本上。 3、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①蛔虫病是如何传染的,如何进行预防蛔虫病呢? 学习目标:1、记住游戏名称,懂得“打电报”的游戏方法。 2、通过游戏,能掌握准确、快速传递信号的能力。 3、对游戏比赛有浓厚的兴趣,并乐于重复练习。 学习内容:二、打电报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并请同学示范。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试做游戏,教师巡视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 3、分组进行“打电报”比赛,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发得快,发得准。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练习和比赛。 授课情况: 班级 四(1) 四(2) 四(3) 情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课后小结:学生知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及要求。
课题:小学四年级语文《争吵》
28、争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的话的含义。
教法:点拨、诱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你与好朋友发生过矛盾吗?当发生矛盾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孩子们,想与你的同学更好的相处吗?想与好朋友的永远友好吗?那么,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这篇课文《争吵》。学过之后,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请大家翻开课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学习28课《争吵》(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的问题提得非常不错,想知道答案吗?老师也想知道答案,那么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认识了一对好朋友了吗?他们是谁?(克莱谛、安利柯)
三、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来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来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1、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用调查表的形式完成。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事件原因争吵中的`人物表现(关键词)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2、反馈交流。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的结果是怎样的?(和好如初)
四、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的呢?
1、探计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重点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3、呈现学习结果,综全训练提高。(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5、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一对好朋友,你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
五、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安利柯和克莱谛还是好朋友,回到家,安利柯向他的的爸爸讲起了这件事,爸爸是怎么做的?齐读最一段父亲说的话“既然你知道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理解时联第实际,明确犯了错误就应该主动认错,二是联系上下文,“我”所想的克莱谛所做的事来体会克莱谛的高尚。
四、拓展练习:
将来,你们长大了,成了爸爸妈妈的时候,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像安利柯的爸爸那样)
五、从《争吵》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之间不应该斤斤计较,朋友之间不能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友谊,我们要宽容别人的缺点。)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联系你平常的生活,写一件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安利柯・克莱谛
(商人坐小艇做生意;青年妇女坐小艇交友;小孩坐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做涛告。这些都说明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朗读第6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师点拨:戏院散场,人们乘小艇离去,这也是写小艇同威尼斯人生活密切相关。
3、最后一旬话采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课文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威尼斯小艇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小涎,使我们了解到威尼斯小城美丽、独特的风情。”
作者叙述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精彩地描绘,大家在朗读课文时委细细体会。
八、读练知
1、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①学生朗读课文,引导评议。
②订正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题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指小艇行动轻快灵活。
“像在天边的新月”是指小艇的样子。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这个句子是说威尼斯静寂下来。
第五题:
青年妇女谈笑。
影子摇晃。
速度快。
九、结
宫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2课走迷宫 [分析]走迷宫
一、教材走迷宫分析
走迷宫,本来走迷宫是指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路的建筑物。走迷宫据说世界上最古老的迷宫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王官。走迷宫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走迷宫本课题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大胆想像与创造,运用描绘、设计、制作等多种造型活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平面的或者立体的迷宫,借以释放学生对奥秘领域的好奇之心、探索之愿。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2课走迷宫
本课题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2课走迷宫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有两个学习活动。一是平面作业,设计一幅有趣的迷宫图。二是立体作业,尝试用多种材料,运用切挖、涂绘、插接、粘合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个独具个性的迷宫,并和同学一起玩一玩,看看谁的制作更巧妙。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2课走迷宫
活动一:平面的迷宫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种长长短短、曲直不同的线条围隔而成的格局图;一种是画面不仅有曲折的路线,而且还配有相应的背景。它既是一个迷宫,也是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或者场景画。这种迷宫图的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画面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教材上提供了两个迷宫的格局图,它可用于辅助教学,作为导入的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课业形式是制作一个立体迷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设计和制作,丰富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经验。立体迷宫的路径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也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上,即路径有高低起伏。在制作手法上,同一平面的立体迷宫主要是把有关的障碍物、背景变成立体的。要考虑好迷宫的规划与布局,让所有的立体形都协调地穿插在路径的刷边。
立体迷宫是一种玩具,将路径设计成可以变换的形式,使得玩的价值更大。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材上提供了两个不同形式的迷宫。一个是纸板城堡迷宫,一个是泡沫塑料板迷宫。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迷宫,颜色处理都很关键。要注意背景与路径的色彩对比要鲜明。泡沫塑料板很吸颜色,颜料要上得厚重,少加水。
学习屋的设置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这一点与玩迷宫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作为课后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
◆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思路
走迷宫是一个新的教学题材,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在创作时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如何处理好通路、岔路和死路的关系,障碍物如何设置,背景如何添画,总之就是如何处理设计与功用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从认识迷宫过渡到分析迷宫,再到自己设计迷宫的指导。设计时可以这样考虑:体验迷宫一了解知识一分析方法一设计创作一评析作品。
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在分析方法环节中得到重要发挥。这几点是教师和学生必须讨论到的:
一、迷宫图的构成,可以通过识辨几张图片进行启发。
二、迷宫图的设计步骤。大约有七步:1.构思主题。2.勾画一条路径单线,暂定为通道。3.添画单线岔路。4.单线变双线。5.在岔道上定障碍物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是否合理。6.添画景物。7.上色。在这个指导过程中,谈话法、演示法占主导地位。
在设计创作时,教师的个别指导与点拨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可以采用单人创作或几人合作的形式。评析作品的形式可多样。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注重学生自我经验的建构。
活动二是做立体的迷宫。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多种材料合理地综合运用。这是一个富有研究价值的学习内容,学生将通过研究与讨论了解立体迷宫的构造、可以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学程序可以设计成:呈现目标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合作表现一欣赏评价。呈现目标阶段采用的导入方法有:欣赏法、游戏法、谈话法等。当学生有了间接的或直观的感受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制作一个立体迷宫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问题出现后,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找出问题所在,即:
一、构造。
二、材料。
三、技术。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这样一个步骤颇多、方法多样、涉及的工具材料又比较杂的情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比较适宜,但是怎样让合作更具实效性、不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法的指导,向学生介绍好的合作方法。在欣赏评价阶段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推荐,介绍创作过程中的设计想法和一些特别的处理方法,使评价阶段同时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机会。
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主要是采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凡是可以用于平面绘画的材料都可以运用。活动二是制作立体迷宫,制作时可以自己选择工具材料。教材上纸板城堡迷宫的工具材料有:包装箱、彩色笔、铅笔、工具刀、乳白胶、滚珠等。泡沫塑料板迷宫的工具材料有:泡沫塑料板、水粉画具、牙签、小木片、线绳、彩纸、工具刀等。如果要制作高低起伏的迷宫路径,可以采用陶泥、橡皮泥、纸泥等可塑性比较强的材料,在平的底板上堆砌出来。如果要采用大型作业的表现形式,城市和农村学校都可选择在操场上绘制或制作。如果有沙坑,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作业场所。活动二最好安排两个课时,让学生的活动时间更为充分,作品的完整性更强。
五、教学建议
.课前要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制作的工具与材料,查找迷宫的有关资料。
2.在绘制平面的迷宫时,勾画的单线不可过分追求复杂,否则无法加为双线。勾画双线后,道路分岔口的界线要清晰,不可模糊。如果是上下交叉的路线,就一定注意运用遮挡法,清楚地呈现上下两层。路径两边要添画形象的景物,使景物与路径呈现繁与简的对比之美。[教案]李菁莎老师的教案
课目第2课走迷宫年级4年级下册 执教李菁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体验迷宫 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迷宫大挂图、计时表、装好迷宫小图片的信封若干个 了解迷宫的 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多媒体:米诺斯王官相关图片、文字介绍 分解迷宫图 的设计方法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
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通道。
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
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对比。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多媒体:迷宫图片 实物投影仪 创作平面 迷宫图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评析作品 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多媒体图片
课目第2课走迷宫年级4年级下册 执教李菁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大厚包装箱纸板、活动插卡若干。
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组拼迷宫纸板 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小结归纳:
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 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了解立体迷宫 的制作奥秘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底板; 起点与终点; 路线; 障碍物。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3.小结:根据障碍物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合作制作 立体迷宫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讨论、设计景物。
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组装配件。
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播放录像设备 欣赏评价迷宫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奖牌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阅读课文,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神态, 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谈你所知道的被称为历史文物的遗迹有哪些?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新的了解和评价。因此,“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了兵马俑的代名词。
二、引导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三、理解课文内容。(展示学习内容)
1、速读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一段,说说这段有什么特点?
(运用数字加以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2、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的呢?
(1)小组合作学习:分读作者介绍的不同的俑,填表
(2)说说你最喜欢什么俑,为什么?
(3)交流汇报。
3、重点品读赏析第8自然段。(投影该自然段)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说说它的作用。
(2)品读,想象。
4、课件展示秦兵马俑。
小结: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俑的类型,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四、总结概括全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四川省仁寿县宝飞镇中心小学 刘萍
(校级教研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0日上午第一节9:00---9:40)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n
仓库
储存
烹调
烹饪
防盗
综合判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过度激趣: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制作表格
(2)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学技术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五、知识拓展
让我们来当设计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6.爬 山 虎 的 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教学目标: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教学重点:1.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10.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预设: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11.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教学重 难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13、白鹅
一、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发展性目标:
14.大白鹅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15•猫
课时目标: 认知技能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发展性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7)师相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害怕)——(勇猛)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3题。
16母鸡
认知技能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发展性目标: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板 书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突出特点)长 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2.解释下列词语: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19.秦兵马俑
一、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 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 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4、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小学四年级安全课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篮球课教案09-12
四年级安全课教案11-05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06-29
小学四年级作文:难忘的一堂课07-16
开学第一课小学四年级09-27
小学四年级书法教案07-18
小学四年级班会教案09-26
小学三年级足球课教案11-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12-24
小学四年级品德教案上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