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共13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海口新海学校 蔡兴和

过去见面的时候聊聊天气是很随意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了——由于燃烧化石能源等导致的气候变化正使得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得更频繁、更猛烈,天气这个很随意的话题开始带上悲剧色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在课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副无所谓的样儿,我常会随口说一句:“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起初,学生一片茫然,接着我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长城上满地狼籍,来往的中国人熟视无睹,而老外却停下了脚步,拣起了垃圾。见到此情此景的中国人还戏称:“有病!”;夏令营活动时,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乱扔垃圾,而被赶出了酒店等等,最后故意拉长语气说:“让垃圾远离我们吧!”。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并理解了这句“口头禅”——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并经常在注意自身的同时提醒着别人。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时,出现了 monkey, panda, rabbit, elephant, bear 等动物类单词。我试着让学生认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仅生存于中国的珍惜动物,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像大象、孟加拉虎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5时,出现了四个季节和天气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杜绝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

2、在会话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英语六下Uni3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的场景:A:how can I get there ?B:You can take No.5 bus.在训练这样的句子时,我就告诉他们,路途不太远,我们要尽量步行,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一来,就很自然的把环保知识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3、在英语儿歌、歌曲的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儿歌、歌曲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等特点,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环保知识编成儿歌或歌曲,并配以动作,既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又将环保知识渗透给了学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儿歌的说唱,让学生了解、知道,要爱护花草;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好朋友,由此引申到:我们人类也要与动物、植物(即自然界)成为好朋友。

4、在课堂练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然而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Let’s draw 时,我让学生Listen, draw and colour。让学生听一段与所学词汇、句型相关的材料,把听到的绘成一幅画,并根据材料填上相应的颜色。这是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懂得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需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将英语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六年级上册:Public signs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树木、水池等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Don’t harm the flowers!(勿摘花!)Don’t harm the trees!(勿攀折树木!)Keep clean!(保持清洁!)Be quiet!(请安静!)No spitting!(请勿随地吐痰!)Don’t throw paper!(不要乱扔纸屑!)Love the fish!(关爱小鱼!)等等英语标语。使学生在制作标语的同时学习与应用英语,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爱护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保护生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2

关键词: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在20岁前形成的。少年儿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从小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自觉调整自身环保行为的意识就强一些。因此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以期培养出懂得环保知识、具有环保意识、能采取适当行为保护环境的未来公民。我国义务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我国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融进环境教育。中小学的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涉及各地的风景名胜、珍奇动植物等,目的是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喜爱之情,从而能自觉地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和行为加以防范和抵制,以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为己任。

我认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园被污染的严重性。

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辉煌的物质现实,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淡薄、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和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温室效应加剧,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动物数量减少,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质恶化并长期断流,长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长达几公里,生态已经严重失衡。面对如此多的恶化现象,有识之士在高声呐喊:“我们的眼泪将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这是当代社会对于眼前生态现实的深切关注。面对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如何使生态环保教育由口头上的道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如何使被动性知识转化为主动性的意识,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次,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要渗透环保教育。

1.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编进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有赞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古代山水田园诗,如《山行》、《绝句》《游园不值》等,那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无一不流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旋律。还有现代写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沟》等,人与自然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一步说,能改变人的行动。换个角度讲,这正是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渗透环保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吸引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思考环境问题。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教育。

2.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在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长江,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内容。教师可收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为学生讲述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和《黄河颂》,进入美的意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然后出示一幅幅黄河长江被污染的图片,设疑置问,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长江黄河被污染的原因。最后分组让学生讨论治理污染的措施,从而增强环保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明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在其它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中都有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对各学科(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张。精心设计教案,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

最后,学校要因地制宜,营造校园的环保氛围。

1.利用《学生守则》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通过对《中小学生守则》背诵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校园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爱护花草树木,研究节水措施,自觉抵制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自觉地回收垃圾,并鼓励学生出谋献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行全员参与,做好环保工作。

2.利用主题节日,开展环保教育。

学校可结合少先队活动,利用各种主题节日,如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督促学生发倡议,出计划,定措施。在校内开辟环保专题宣传栏,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使全校师生养成不乱扔杂物、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师生的环保热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①小学阶段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生理发育还是从心理的发展来看,小学都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孩子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今后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②语文课堂是培养一个人意识的基础。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意识的基础,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好多文学作品也从不同的側面引导孩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其中的一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也频频出现。像最近爆发的H7N9禽流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应该从孩子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不少,特别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更是很多,通过不断的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不但可以净化心灵,还可以陶冶情操。因此,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应从自己做起。这样抓住学生的情感,引起心灵的碰撞,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②在写作指导中渗透。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有机将环保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每个学期安排一两次环境教育内容的作文,做到写作训练与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保教育题材的作文因地制宜,不脱离实际。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收集真实生活事例,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观察现状,调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以及以前碧水清澈的盛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能激发保护小河的使命感。除了课内作文,教师还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保护好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意识。③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环保习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本身就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环保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中注入环保教育内涵:从减少噪音开始,要求学生课间安静;从节约能源开始,要求学生离开教室随手关灯;从保护水源开始,要求学生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从减少白色污染开始,要求学生不用薄膜袋和一次性餐盒;从爱惜森林开始,要求学生保护好课桌椅;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教育开始,要求学生不食用野生动物;从保护大气层开始,要求学生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垃圾,讲究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在日常行为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轻声慢行、仪表整洁、不追逐打闹,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等文明素养在环境保护教育过程中便不断形成了。

三、教育者必须具备环保知识和意识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城市污染、水资源的匮乏等已给我们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影响,使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资源去防治灾害、治理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不乱丢垃圾,爱护一草一木,节约每一滴水,每个工厂都不乱排污水、污气,每个人都懂得树木、青草能增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能减少噪声。每一片森林都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就不会轻意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那我们的环境就会整洁,空气就会清新,水就会清澈。所以,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并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影响下一代,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去珍惜环境、爱护环境。作为人民教师,不能只把前人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根据社会、时代的要求,把现实的、实用的知识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师,必须首先为人师表,在思想上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在无意识中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4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人类与自然界应具有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发现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环境保护成了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怎样在课堂上贯穿环保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以供大家商榷。

一、利用活动渗透环保

在教学中,教师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借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数学实践课中,我们依据学生渴望对课本以外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组织了“搜索绿色世界”活动。这个活动是利用学生每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时间,组织“绿色环保小队”去搜索绿色世界,通过调查、总结、反馈以后,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统计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浅薄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的理解。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最 1 好的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通过呈现和处理数据,特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二、利用教材渗透环保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的感知。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三、利用实践渗透环保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学“统计表”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家里的每月水、电、煤气费的数据制成统计表,从节约资源、能源这个角度启发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让学生根据实际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并根据所绘制的表说出有关问题,分析有关问题。

四、利用实验渗透环保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器材、设备或其他手段,按照一定的条件与步骤去进行有关环境科学实验,能获得知识,培养技能;能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验证理性知识,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能锻炼观察力、思考力;能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对待科学要严谨求实的精神;增强环境意识。例如,在“谈手机的利与弊”的小课题中,我让学生明白随着国内手机使用量激增,废旧手机引发的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关注。1991年,我国手机用户才100万户,而到2009年9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2.5亿户,以每个手机平均使用3年,重0.1千克计算,国内平均每年有7000万部手机报废,产生重量为7000吨的电子废弃物。专家介绍,现在报废手机都当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烧,手机及其电池板中含有的砷、汞、镍等有毒金属会慢慢释放,污染土壤、水系 和空气,可能引发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疾病。可学生对手机的污染还是停留在表面,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手机的污染,在平时我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把家里旧的没用的手机电板拿来,放在水里,然后用这些水去浇灌花草看花草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进行比较,同样品种的花,被手机污染过的水浇灌花,花很快就死了,而另一盆却没有。还让学生在花草盆中埋入手机电板,看花的生命力如何。这样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使他们明白了对报废手机所存在的危险,合理处理报废手机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5

重庆市接龙中学校蒋宗文

我国在一九九七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充分体现我们党和全国人民都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固然重要,但环保教育却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环保教育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道德和伦理,能为环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提供必不可少的道德基础。同时,道德、伦理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是非判断,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可以提高公众环保行为的自觉性。尤其是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时期。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在班会课、纪律课上讲,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根据学科的特点,把环保教育与智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里我谈几点有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结合重庆市和接龙镇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 1

协调性。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的例题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米,测得斜坡的倾斜角为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在教学这道例题前,可问学生为什么要种树?并向学生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提出森林重庆的目的和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结合教材内容,适量补充含有环保因素的习题和例题引入,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材的环保习题毕竟有限。如在讲增长率的应用题时,可补充这样的题目:“某市决定加强污水处理,改善环境,计划经过两年时间,将2008年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到2010年下降到1.6亿吨,问这两年污水处理的平均下降率是多少?”

二、在数学课上加强动手能力,灌输环保教育。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等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进行理解应用的。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初三几何《圆柱和圆锥》这一节中,我让学生阅读完书本后,每人动手做一个圆柱

体和圆锥体。课堂上,通过这些模型,我简明扼要地就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旋转图形、轴截面讲清楚。讲授完毕后,我问学生,(1)路边的垃圾桶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2)为什么垃圾桶要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圆锥体或正方体、长方体呢?这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圆柱体相对于其他体来说容积最大,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老师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圆柱体容积最大,然后老师加以引申,用圆柱体作垃圾桶,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我们也要节省资源,如不浪费水电,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不使用纸巾和塑料袋,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圆柱体用透明胶固定在桌子旁边,当作小型垃圾桶,这样就不用乱扔垃圾。

三、通过数学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思想教育、环保教育贯彻其中。如,在完成初中代数中的《统计初步》这章教学后,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操作为:从本镇街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并解决下列问题:(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我市一年消耗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2)在(1)的条件下,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米,求我市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计算所用数

据:每盒筷子100双,每双筷子的质量为5克,所用木材的密度为0.5×103千克/米3)(3)假如让你统计重庆市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木材量,如何利用统计知识去做,简要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何在化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6

化学是当今社会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对此,我谈以下几点:

一、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把化学知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空气”时,让学生了解空气本来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但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改变了空气的组成成份,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在讲煤时,我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使雨水变酸,形成酸雨。在讲授水与氢时,让学生在认识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知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致给人类造成灾难。学习水的净化等知识时,向学生介绍硬水对人体健康、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学会处理硬水。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煤气中毒、吸烟危害健康与一氧化碳毒性的关系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在介绍氮、磷、钾等化肥时,既介绍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积极作用,又要介绍其对农产品、土壤、水体造成的污染。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惟恐现象不明显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气体泄露,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对此,教师应不失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既可消除污染,又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不能回收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处倾倒,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乱扔废渣,乱倒废液,造成污染。此外,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等,可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在课外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难免纸上谈兵。因此,在课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威胁与危害,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更为直观地让学生接受。可安排时间,带领部分同学进行环境调查。到工厂区(冶炼厂最佳),观察企业排烟孔,就会看到褐色的浓烟从粗大的烟筒中喷涌而出,附近树木枝叶枯黄,公路、房屋顶到处是黑色尘粒……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危害。结合课本知识,设想对尾气二氧化硫的处理意见和废渣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一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以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了人类和环境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

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

结合化学教学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相应开展环境教育。1.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结合课堂知识,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化工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车间的生产流程,并提醒学生留意工厂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过程。2.举办环保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定期给学生举办环境保护知识专题讲座,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可指导学生阅读与环境知识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科普读物,搜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手抄报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营造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人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4.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定期组织环保科技知识小论文竞赛,使学生通过竞赛增长学识。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都与化学有关。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许多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或宣传日,如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发动学生收集或剪贴报刊杂志上的相关照片或短文,开展“我与环保同行”等形式的主题征文和演讲活动。抓住时机对学生进环保教育,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或环保局的具体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应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等角度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7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 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中应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拓宽其视野。

例如:高一化学课本,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 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 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

远的有“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 近的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 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 约有一亿五千万吨, 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 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这样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 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再如: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 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 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 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 (如NO、NO2, 可用Na OH溶液吸收) 。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 (如NH3用浓H2SO4吸收) 。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 SO4溶液中, 转化为Cu S沉淀, 等等。同时教师强调:环保既要消除污染, 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此外, 应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 单元练习, 单元测验, 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 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 做铜与硝、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 化学反应物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 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 进入相应的吸收液 (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 。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验后的废液, 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 ;若不能回收利用的, 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 以便清理。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策划出黑板报专栏、办环保展览、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保教育;价值;措施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提出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而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教授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语文教学之上。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阶段进行环保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启蒙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也必然会不断实践,只有我们的下一代身体力行,环境恶化的趋势才有可能得到遏制。再者,孩子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因此从小对孩子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环境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污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正以每年近300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推进,在我国的土地上每天都会发生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而这一切都是人类自身活动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后果。正如一句经典的环保公益广告所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子孙后代的资源。”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清醒认识到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措施

1.利用生动教学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中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有很多,只要合理把握素材,总能够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角度。如果教师能够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渗透,依照不同的文章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文中最后一段话是:“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她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种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很多学生对于破坏地球都会产生质疑,认为地球怎么会被破坏呢?以前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争都未能破坏地球,为什么现在地球就被破坏了呢?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观察周围的情景,例如很多工厂向河流中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这些污水排出河流湖泊中之后,河流湖泊中原本清澈的水都变黑变臭了,小鱼小虾也都死亡了,并且人类在使用这些水资源进行生产或者做饭都会产生中毒现象。学生在交流中觉得人类的不规范生产生活行为对于地球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乱砍滥伐、随意排放尾气、废水等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而很多学生都树立了保护地球母亲的信念。此时笔者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对于水资源重复利用,纸资源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目的。

2.课后延伸培养环保自觉行为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东西是有限的,想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后也应该进行一系列延伸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制作报告或者手抄报,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既能够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也能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学校为例,学校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而很多素材都能够为学生的环保教育提供素材。例如学校中难免有撕本子、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浪费水资源的事情,通过对于这些现象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无小事,从身边做起一样是环保,帮助学生把环保行动落实,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环保素养。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清澈的湖水》一文后,对于文中湖水的描写赞不绝口,这时候笔者趁机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的湖泊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走访等方式查看周围湖泊的水质在5年前和5年后的变化,再用照片、文字等形式汇报出来,最终学生发现5年来周围湖泊的水质一直在恶化,这种现象让他们忧心忡忡,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身体力行实现环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完全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予以正确引导。孩子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王丙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语数外学习,2013(06):75.

[2]朱静.让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环保教育[J].考试周刊,2013(01):4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9

摘要:环保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并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自觉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素材 渗透 改进

化学与环境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则必须依靠化学方法才得以实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有责任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现根据笔者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仁爱版,教育部审定2012,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在其内容编排上,对环保方面的知识十分注重,因此,我们应善加利用,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当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应当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就应该从自我做起,一定要保护环境。如在学习专题2 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时,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还要根据一些实际事例去分析、讲解。认识到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和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然后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又如在2013年元月,中央新闻联播连续报导了北京等地深陷雾霾包围,城区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2013年“两会”期间,又播出某些城市的PM2.5严重超标,“霾头苦干,创造灰黄”在2013年两会上已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这些均为教师教育学生环保知识提供了很强的说服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实际现象,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学习专题2 单元3 自然界的水时,教师除了要结合课本分析水的存在及其水资源的状态外,还要查找其它相关资料或媒体资料进行分析。如我国2006年的白洋淀死鱼事件、2007年的太湖水污染事件、我省2012年出现的大面积干旱,云南省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旱灾,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导致河流及庄稼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去分析所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农村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而又引导学生去分析城市的用水及污染情况,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去深刻体会到不仅要节约用水,更要保护好水资源不受污染。

在学习了专题4 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时要让学生明白“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涉及到二氧化碳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大量的绿色植物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要求学生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绿色植被,植树造林的行为习惯,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教师也可利用新农村建设中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市场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石阡、剑河的温泉等均可作为教育学生很好的素材,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去挖掘我们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事例,而不应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避免不了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产生,而这些物质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的,散逸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可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绝好机会。在教材中,笔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进实验装置,促进环保教育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笔者把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都作了改进,用白磷代替了红磷,利用铜管的导热性去引燃白磷,且实验现象及效果丝毫不会改变,且更加环保,如图1为教材中的装置,图2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又如在做“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笔者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白花变红花),这一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氨气在密闭的环境下消失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图3为教材中的装置,图4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

2、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使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只要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影响实验现象及效果的前提下去节约药品,对其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或乱扔以造成环境污染,哪怕是一根火柴梗或一片小纸屑也不能随意乱扔,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又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性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仅在化学教学中讲环境问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痛,对此,在化学环保教育中联系本地实际,无凝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就我们县来说,在县城附近有几家金属冶炼厂,每当去县城时就会看见浓浓的黑烟从烟囱里冒出,周边的农田已没了庄稼,路边的树木、花草大部分都出现了枯萎状况,又如我县近年来大种烤烟,每当在烤烟季节,在烤烟房附近的庄稼会遭受到严重的变化,在晴天的乡间公路,一旦有车辆疾驰而过时卷起的尘土及排气管中冒出的黑烟等这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亲身经历,为何又不是一本教育学生的素材呢?让学生接受身边的实际,去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感受,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从而去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化学中,既能促进化学的启蒙教学,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并自觉将其行动落实到环境保护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地球。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教育部审定2012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2、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仁爱版)九年级 上册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的确,只有“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

在Book4A “Unint1 May I have„” 中,我们学了各种学习用品的名称,因为有一部分单词在三年级时已出现过,所以在单词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有一个情境对话For Hope School,学完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并向我询问第二天是否可以真的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考虑到孩子们还是一个消费者,不宜捐款或刻意买东西来捐,面对孩子的美好的愿望,这不正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良好时机吗?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于是我决定利用学校举行的一次英语跳蚤市场活动,让孩子们捐出自己部分心爱的书籍、玩具或者文具用品,然后贴上价格标签,写上一句祝福语,放上学校的货架进行出售。并由热心捐物的同学担任销售员,销售过程中他们必须和“顾客”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将销售所得的钱款以学校的名义捐给希望工程。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运转。

二、讲文明、讲礼貌 ──“Sorry”,“ Thank you” 不离口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Nancy,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David和LiuTao约好8:00 去动物园,可是:LiuTao等到8:30了David才来,David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I’m sorry.---That’s all right.(——对不起。——没关系。)„.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谢谢你)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三、爱护动物,保护环境——I love animals.在学习Book4A“Unit 2In a toy shop” 时,文中展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同样借助CAI,让学生看了一些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小动物,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为了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我又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 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的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最后用本单元的一首英文歌 “We are happy bees”,欢快的节奏唱出了同学们爱护动物的心愿。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四、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Be quiet in the library.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如学完Book6 Unit1 “Public signs”,借助CIA,我请学生们看了这样几个片段,请他们判断正误:

(1)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3)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4)Smoke in the school.(在学校里抽烟)(5)Swim in the river.(在河里游泳)

答案是很明显的:(1)是良好的习惯,而(2)、(3)、(4)、(5)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幼小而又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也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

五、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I can wash the clothes.“What can you do?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housework?”

(你会干什么?你会帮爸爸、妈妈干家务吗?)

“Sure.I can cook;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当然,我会做饭;我会拖地;我会整理卧室;我会浇花。)„„4人小组正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大家都惟恐落后了似的完成我发给他们的一张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成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1

【关键词】渗透;环保教育;小学语文;环保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理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语文课堂引进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已编入小学教材之中,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小学生入手,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把环保教育引进语文课堂并且不断深化拓展。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通过有意识的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环保思想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搜集环境资料,启蒙环境意识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阅读和摘抄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要求学生随时摘抄有价值的文句资料,养成平时积累的好习惯。为了正确引导摘抄,笔者将环境内容作为重点之一,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大量环境保护资料、数据和信息。这一过程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他们重视环境、保护环境。

三、在作文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习作内容都和环保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在作文练习中指导学生去深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潜移默化地进行环境教育。

作文训练中,笔者指导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事物,围绕生态、环境或动植物发表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每当游览一处风景名胜,参加一次活动后,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记下来,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并布置限题作文。如《保护地球,我做什么》、《假如只剩下人类自己》、《小学生与环保》等。这些题目以环保为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能力,又渗透了环境教育。因此,教师通过选取相关作文题目进行训练,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组织社会调研,增强环境意识

每到寒暑假期,笔者都会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布置社会调查任务,带领学生亲自到污染严重的地方看看。如工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河段,河水散发出恶臭,呈现红绿颜色。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学生查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报告写作能力,为学生进行生态环境问题更深层次的调研提供了锻炼机会。

五、利用“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学习了《青山不老》一课,我们可能会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可以多栽几株小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绿化美化家园;又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们知道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的随意破坏,使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由此我们想到了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洪水泛滥、土地沙化、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因此学生会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坚定了孩子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导师,更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如果我们能捡起校园的纸片,教师的每一个小粉笔头,可能学生就会在平时更自觉地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当一个老师能以自身的环保行为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和感召力时,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2

一、利用教材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的安排非常人性化、生活化,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在“试一试”中发现,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一想”而成熟,借“议一议”而完善的。而就在这些“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中有大量的环保教育素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例如在北师版八年级下册《分式》一章第一节课题引入部分提出了“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教师应该就这一问题展开环境教育,让学生知道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40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约1/6的人口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既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又如在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据》一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5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每人每天用一双一次性筷子,调查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数,估算一下一年我们要为此砍多少棵这样的大树(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果是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呢?讲这道习题前可先问一问学生:(1)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2)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哪些危害?(3)这些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为我们增添多少套桌椅?(4)目前我国正在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为每一个忽视环保的中学生敲响了警钟。

再如在教完《统计》一章后,笔者引用了2004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表和2004年4月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作为练习,以检测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是:“看了这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全班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想,冯静同学说道:“看了练习题中的两个统计表,第一是我觉得我国的空气质量一般,仅上海2004年4月就有8天轻度污染;第二是我国的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还要提升,因为全国47个城市中只有1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优,还有5个城市轻度污染,西安的污染指数竟达到了147,所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迫在眉睫。”申程同学说:“人们不要破坏环境,多种花草树木,不要乱丢、乱倒垃圾。我希望大家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家园,保护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陈仕兴同学说道:“练习中的两个统计表,让我明白了现在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一是汽车排出的废气、工厂喷出的烟雾中都有有害物质;二是水污染严重,大量的废水都流入湖泊和海湾,污水中的毒素让大量的鱼虾中毒死亡;三是森林砍伐使得森林渐渐消失,使动物无家可归,连华南虎现在也不到50只了。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停的破坏,我希望大家能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通过切实的练习,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数学课上加强动手能力,领会环保的教育功能

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环保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真正主体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环保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手来,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活动中明白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任务。所以在数学课上教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非常必要。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做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教师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旋转图形、轴截面讲清楚后,再向学生提问:校园里的垃圾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垃圾桶要做成圆柱体,而不是圆锥体或正方体呢?并让学生自由讨论,最终使他们能够从数学、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圆柱体的容积大,切实说明用圆柱体做垃圾桶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次动手实践,能切实领会环保的教育功能。

三、通过数学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

数学课堂其实很好开展课外活动,在许多章节中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思想教育、环保教育贯彻其中。例如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总复习题(P242)有这样一道题:一粒废旧的钮扣电池会污染60万升的水,如果我们学校的每个同学都丢弃一粒钮扣电池,大约会污染多少升水?我们可以就这道题安排本班学生以本校为一个样本展开调查,从而估计全国的中学生通过丢弃废旧的钮扣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如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复习题(P48)有这样一道题:假如每个人一天刷牙两次,并且每次刷牙时都不关水龙头,利用你的数据估计一年里我们班所有同学刷牙时流失水的数量。在完成教学后,可安排全班学生分组完成作业:估计一年里全国会浪费多少水。操作为:从不同学生居住的小区随机抽取100人作为样本,了解其每天浪费水的情况,并解决下列问题:(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一年里全国会浪费多少水?(2)估计这些水能解决多少人一年的吃水问题?(3)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一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有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共同爱护环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13

开题报告

肇庆市第七小学美术组

一、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背景:《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开展小学美术活动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活动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指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充分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始终拥有一颗童心,真正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启发和激励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展示我校的艺术文化的特色,使校园绽放特色之花。为此,我校决定开展儿童装置艺术等形式多样校本课程和校本艺术活动立为专项课题,不断地精进探索,与时俱进,全面发展艺术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树立大艺术等观念。使肇庆市第七小学这所百年老校能够在广佛肇教育圈里绽放更新、更亮的光彩。2.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从传授美术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就一定能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将美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进一步把小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二、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回收循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奇思妙想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对如今国家大力号召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全民节约行动”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响应,也能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让学生亲身认识到勤俭节约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智慧,培养小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其次,小学生的智慧往往来源于对各种材料的接触,学会有效地对身边材料资源的运用,体会巧用材料资源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开发思维,激发创意,培养创新思维。再次,教师作为课题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能在研究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通过实践总结出具体可行又利于推广的教学案例。

三、主要内容论证

从美术的角度认识文化,主要是从不同地方的器物造型和艺术造型中诠释文明密码,而它们的造型特征恰恰是美术教育所依凭的重要载体。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创造了历史文化。由于各地的风物、民俗差异,出现了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器物造型和艺术造型。我国幅员辽阔,湖北地处中原,山清水秀,文化形态丰富,可在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视野中还存在大量的“盲区”,特别是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还缺乏抢救、挖掘、整理、复兴。比如,在我们肇庆市比较著名的有:广宁竹编;端城雕刻;四会雕刻等等的大量遗存。这些地方传统美术文化不仅在肇庆市著名,而且部分在全国都是有地位的,这些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情趣的好题材往往被忽略,并未反映在美术教学之中。所以,本课题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挖掘和整理肇庆各县区传统美术文化资源,并对各地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民间美术的流传、演变过程和遗存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保存。在完成初步的搜集、整理工作之后,再将这些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研究它所折射出的当地人的生存方式历程,(包括衣食住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揭示出当地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从而达到一种文化的解释层面。

就美术教育而言,还必须对所搜集的器物和艺术品进行形态、色彩、材质的分析,并联系特定的功能,找到特殊的审美品质,确定其美学意义,不仅如此,还要详细地解析其制作方法和技术,使其与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和技术特征发生关联。确定每项内容的特定的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美术课程进行补充,包括分析其可行性、难易程度,厘清其递进关系,以便形成可以操作实施的课程、教材体系,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

上一篇:葫芦颂,葫芦颂黄庭坚,葫芦颂的意思,葫芦颂赏析下一篇:煤矿反风演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