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私有化(精选8篇)

私有化 篇1

一、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

(一)为合理平衡公司现有部分小型车辆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规避公司与员工在“公车私用”或“私车公用”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对车辆使用费用的归属不够合理的矛盾,公司决定拟对现有部分小型车辆以折价转让的方式,过户给目前实际使用该小型车辆的员工个人。

(二)对现有部分在用小型车辆的转让价格,将在综合考虑该车辆的原始购置价值、已使用年数、已行驶里程数等车辆成新率指标基础上,再根据实际车况按适当幅度的折价比率来确定协商转让价格。

(三)员工在确定购车后,须按协商转让价格一次性交清购车款。公司将与购车员工签订车辆转让协议,并负责办理车辆正式过户手续。

(四)公司在推行本次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原公车使用者每月的油耗报销指标将维持不变,即仍然采取由公司办公室负责集中购买油卡的方式,将“油卡”按月发放到“私车公用”的员工个人手中。

(五)在部分小型车辆实施“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鉴于原车辆的所有权已转移,除油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车辆使用费用,包括保险、修理、保养、车辆年检、违章罚款等项费用,公司不再给予报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也将由车主个人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二、员工购买私家车补助草案:

(一)鉴于本公司地处徐州市郊区,为方便员工上下班出行,公司对今后有购买私家车需求、且在本公司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拟采取分期发放购车补助款的方式,提倡并鼓励员工私人购车。

(二)对员工新购买私家车的补助,拟按员工所购新车价款的20%给予补助(注:计算补贴的新车价款中不含任何购车附加费用,且仅限一辆)。购车补助金额的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车款补助将分四年按月支付,即每年支付应付补助款的25%,公司每月以工资补贴的方式,随当月工资按时发放到享受购车补贴员工的个人银行卡账户。

(三)若已享受购车补助的员工,在购车后四年内主动提出辞职离开本公司,则该员工须退还前期已收到的购车补助款;如不退还公司有权从其未领取的工资薪酬中扣除,同时还将保留对该离职员工追索该项资金的法律诉讼权利;若员工在享受购车补助四年之后离开本公司,或公司主动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则均无须退还购车补助。

三、本“车改方案”为征求意见稿,具体实施时间另行通知。

私有化 篇2

一石激起千层浪, 继世纪佳缘、人人网宣布私有化之后, 又一宗行业的重磅炸弹投落。6月17日,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360董事长周鸿祎发出内部信, 宣布360将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为此, 360公司董事会将成立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评估该要约, 而该特别委员会将聘请独立的财务和法律顾问来帮助评估。消息公布后, 奇虎360股价盘前大涨12.13%, 报收于74.06美元。那么, 奇虎360为啥要启动私有化进程呢?

360宣布退出美股

6月17日,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360董事长周鸿祎发出内部信, 宣布360将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据了解, 360董事会已收到公司董事长和CEO周鸿祎、中信证券或其子公司、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 Fund、华兴资本或其子公司和红杉资本中国公司或其子公司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函, 收购该公司所有他们或他们的子公司不持有的已发行A类和B类普通股。

周鸿祎在内部邮件中透露, 私有化是360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 更是加速业务全面升级、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为此, 360公司董事会将成立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评估该要约, 而该特别委员会将聘请独立的财务和法律顾问来帮助评估。

消息公布后, 奇虎360股价盘前大涨12.13%, 报收于74.06美元。

值得玩味的是, 周鸿祎在内部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这些发展, 离不开国际资本市场的支持, 360人也秉持感恩之心, 以我们特有的奋斗精神, 持续创新, 以高速的业绩增长回报了国际资本市场。然而,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 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 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

很明显, 虽然从2014年开始, 360动作频频——4亿美元投资酷派, 2亿人民币入股磊砢, 但仍然没有唤起被腰斩的股价回归。要知道, 在2014年之前, 360以每年100%的盈利突破了100亿美元的估值, 那时候, 排名第三位 (阿里还未上市) 。

所以, 在360宣布私有化之后, 有人在朋友圈调侃, “在360不惜一切的努力之后, 私有化或许是唤醒股价的唯一机会了。”截止到目前, 受到私有化的影响, 360股价大涨11%, 而这仅仅是开始。

朋友圈的调侃固然缺乏善意, 但周鸿祎的确值得愤怒。因为无论是跟对手小米, 还是跟如今A股的宠儿乐视、暴风影音相比, 在360的心里, 从来不会想, “他们究竟强在哪儿”,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相信, 小米、乐视、暴风影音比他们强。

关于私有化, 周鸿祎最早曾在2011年时做过表态。当时正值做空机构Citron (香椽) 多次发布对360的做空报告。当时的周鸿祎对记者表示, 对中概股私有化现象不理解。他认为, 上市公司有较大透明度, 在享受国外资本市场和股民巨大回报之外, 就应该接受资本市场的考核, 也应该承担市值的上下波动。周鸿祎强调称, 奇虎360将会坚持上市之路。

但如今, 奇虎360对于私有化的态度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此外, 奇虎董事会提醒公司股东和其他考虑交易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公司目前只是接到了这份非约束性私有化提议, 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不能保证买家会给出最终的正式报价, 也不能确保将来会达成任何交易。

周鸿祎说, 360在2014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6亿元, 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06亿元, 现金超过100亿元, 财务总体非常健康。私有化是实现360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但现在, 中概股私有化并非孤例, 除了近期在A股受到热捧的暴风科技之外, 在美国上市的迈瑞医疗、世纪佳缘、人人等也相继选择私有化。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也曾表示, 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回归A股是必然, 有四种互联网公司更适合选择在国外上市:一是国外有非常牛的对标公司, 比如滴滴、快的有对标公司Uber;二是市值足够大, 比如像阿里巴巴这样千亿市值的公司, 在今天市场环境下, 到了一定体量选择去美国上市;明确国家产业政策导致不能在中国上市的公司, 比如博彩类, 虽然到了美国也可能因为国内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而“生不如死”, 但起码在国外有机会上市;第四种是出于个人原因作出的判断。

“绝大多数回来是必然。”王冉判断, 但他同时表示, 大家回来不是奔着创业板上市, 而是两个方向——“新三板和A股并购或借壳。”而此前暴风科技CEO冯鑫也表示, 互联网公司回A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给它们的建议是打死都要回来, 99%去美国和 (中国) 香港上市的公司都亏了。”

事实上, 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企业估值的巨大差异, 被认为是此轮中概股退市的动力。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 中概股估值依旧普遍偏低, 但是很多中概股业绩却呈现高速增长, 与其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价值被低估外, 公司发展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也是中概股选择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对比2011年上市当日的奇虎360, 曾在上市当天创下27美元的开盘报价, 较其发行价14.5美元上涨86.2%;收报34美元, 较发行价大涨134.48%, 市值达39.6亿美元。以当日市值计算, 当时的奇虎360一度超过新东方、搜狐、盛大, 位列所有中概股第6位。到了2013年, 360的股价一路飙升, 市值首次超过百亿美元;在2014年, 它的股价一度突破100美元。

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 360的股价持续走软, 目前已经跌至2014年3月高峰时的一半。过去52周, 奇虎最高股价为104.81美元, 最低股价为44.56美元。

这或与其在PC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日益减弱, 且在移动领域的“失落”有关。可以看到的是, 奇虎360基于PC的产品和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总人数增长趋缓, 而在移动安全和搜索领域, 猎豹、百度、腾讯、搜狗等竞争对手纷纷发力。在移动互联网上, 360已经开始在手机、智能路由器、儿童手环等多个硬件领域布局寻找“新入口”。

而周鸿祎也称, 360的私有化不仅是资本操作, 更是36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助力。

不过, 作为奇虎360的竞争对手, 猎豹移动CEO傅盛不久前刚表示, 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猎豹也曾犹豫是否要上A股、港股。“A股当然很诱人, 我看了几次股市, 觉得到处都是不公平, 公司收入和股票是不成正比, 但是你慢慢的就觉得没有必要了, 摆正心态,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而站在美元基金的角度, 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管理和创始合伙人龙宇也表示, 对于美元基金来说, 拆VIE、向人民币基金转换, 并不只是“接盘”这么简单, 美元基金出资人和人民币基金出资人之间的利益“有着百分之一百二的矛盾”, 要想拆掉VIE, 大家必须坐下来, 进行新的一轮商业谈判。

假设360回归A股

在几个月前, 投资圈就在传言说, 360将会有大的动作, 主题是分拆, 分拆的方案是将安全产品线、流量产品线和新兴业务 (手机、智能硬件) 分开分别上市。虽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360的回应, 但私有化一经宣布, 给这条路带来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分拆上市、还是参与A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360似乎都如鱼得水。

360分拆有两点理由, 一是传统业务和新业务获得的估值、溢价不一样;二是从管理架构上, 360已经日渐分离成两个体系。在2014年底, 360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架构调整, 将安全业务和手机业务从组织架构上划分清楚, 安全业务都归360总裁齐向东负责, 手机业务归周鸿祎负责。也就是那时起, 开始有了360要分拆成两家独立公司的传言。

在今年5月, 这家公司继续往前走了一步——360企业安全集团正式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 360企业安全集团是360的全资子公司, 这只是业务上的分离, 而非资本上的分离。企业安全集团成立引发的新的猜测是, 奇虎可能把企业安全集团作为独立主体回归A股上市。

不得不提及的是, 与美股的走低相反, 受益于中国整体的牛市刺激, 中国的信息安全公司在A股市场走上了一条向上的曲线。在过去的一个月中, 中国信息安全龙头股启明星辰的股价达到了其上市5年来的最高点——73.1元, 而此前这家公司的股价常年徘徊在20元上下。

在360企业安全集团成立当日, 360总裁齐向东表示, 中国政府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以及斯诺登等事件的影响, 国内安全市场在2014年走高, 并将在明年迎来爆发。“美国的安全公司一年收入是百亿人民币, 而中国的安全上市公司一年不过几亿人民币的收入, 这里面有巨大的空间。”齐向东坦言, 他认为未来5——10年, 中国安全市场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上,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资本市场的低估, 将直接影响其融资发展。在入股酷派大神之前不到半年, 奇虎360曾两次宣布发行可转换债券, 从9亿美元追加到10.35亿美元, 显示了其正处于投资发展阶段的资金渴求。私有化“更是加速业务全面升级、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重要一步”。

那么, 从战略上讲, 周鸿祎又在考虑什么呢?

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都有一个特点:重点市场都在国内。“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 360旗下PC和手机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总计超过12亿。”周鸿祎在内部信中列举的数据尤其说明了这一点。然而, 一方面, 企业在海外上市将导致对国内资源的掌控力不足;另一方面, 对于像360这样的以互联网安全为主的公司, 以及其他一些掌握着中国海量信息流和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主要企业都在海外上市, 对本国产业发展并不是好事。于是, 360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从这个角度思考, 360的私有化只是更多互联网中概股私有化的序幕。

假设这些提出私有化动议的中概股未来目标是回归A股, 相应的概念板块可能会面临新的一轮市值重估。目前A股市场中, 主要业务与360相近的公司有任子行、启明星辰、蓝盾股份、绿盟科技、卫士通、美亚柏科等。

从体量上看, 这些A股公司2014年营收合计46亿元左右, 利润合计6.25亿元;按昨日收盘价计算, 总市值合计1376亿元。而周鸿祎拿出的360数据是:“2014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6亿元, 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06亿元, 现金超过100亿元。”

但360的最新市值仍低于6家公司市值和。当然, 360不只有杀毒安全业务, 它还有浏览器、手机助手、游戏联运、应用分发、智能硬件等, 而且是从PC端到移动端。参考暴风科技,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这样预测:“360在A股上市后以上浮5倍估值计算, 就是2400亿元人民币。”于是, 市场空间的打开对整个板块都将产生影响。

假设360回归A股, 最佳归宿或许是未来的战略新兴板。

此前, 有消息传出, 临产的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目标锁定海外中概企业, 尤其是具备互联网概念的企业。这些企业又分两类, 第一类是流动性为正的企业, 市值规模需达到10亿人民币, 收入需达到1亿元人民币, 近两年的现金流需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第二类是流动性为负的企业, 市值规模需达到15亿元人民币, 收入需达到1亿元人民币。

对照之下360均达标。而一旦360借此成功得到其想要的估值, 那么所有的资源和资本都会聚集过来。于是, 有业内人士认为, 喜欢“折腾”的360此番意欲私有化, 将很有可能影响几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资本流向。

不过, 对于分拆上市的360来说, 似乎在这种化零为整的时代, 单兵作战的模式已经过时。

从现在的发展模式来看, 大家纷纷在寻求是打通、关联, 通过建立一个平台型的生态, 共同抵御威胁。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有更多的容错空间, 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扬长避短, 优劣互补, 整体进步。百度、阿里、腾讯无不是如此。而分拆的作法, 则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看似多兵作战, 但分兵的同时, 意味着多条战线都要面临着竞争, 这对于现在的“大军团作战”其实没有太多好处。

更何况, 无论是安全产品线、流量线和新兴业务, 都是巨大的竞争, 安全有猎豹、腾讯手机管家, 流量有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各种商店, 新兴业务则是对于未来的挑战, 抛开小米不谈, 智能硬件, 当所有人都已经知道, 智能硬件即将甚至已经刮成“龙卷风”时, 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 分拆上市, 对于360来说, 似乎并没有想象中, 根据不同产品进行不同估值的情况那么理想, 相反, 在真正的打通任督二脉之前, 道长且艰。

在来看第二条路, 回归A股, 没错, 当A股以万钧之力一再冲毁人们的三观, 回归A股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说, 360如果选择A股上市, 很有可能瞬间完成逆袭, 成为BAT后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显然, 人们对360成为中国第一股充满了想象, 但是有一个前提是, 如果360以PPP策略回归A股, 那么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A股能否给予360这个时间,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两年, 对于360来说, 实在太长了, 即便是赶上了, 那么在疯狂之后, 必然面临着长时间的寂静, 这样真的好么?

监控私有化 篇3

中石化早在上市之初就向海内外投资者承诺整合旗下子公司,但在随后几年时间里,错综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利益安排阻碍了这一整合过程。作为中石化这样的大型标志性国企,选择旗下上市公司私有化这一路径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大势不谋而合,而且可以很好地维护企业利益。但中石化及其旗下庞大的上市公司族群繁杂的关联交易、主业重叠竞争等缘由颇受市场质疑。

在此情况之下,中石化在2006年初加快了重组力度,以143亿元的代价一举回购旗下的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四家子公司,启动了股改前的大规模整合。

但是,在上市公司私有化并购过程中,作为并购方无疑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收购目标公司股权。而被并购方则希望其股权能够卖出一个好价格,双赢的价格博弈过程就是为了寻求一个价格均衡点。然而,价格均衡点却并不好求,专业上称此均衡价格是基于对被收购股权产生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即公司的内在价值。

还记得S武石油吗?

2007年,S武石油被诉曾掀起一股巨大波澜。当时状告S武石油的原告认为,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武汉石油出售整体资产属于特别重大事项,应首先由股东大会授权后,董事会才有权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处理,而武汉石油董事会未事先获得股东大会授权。S武石油出售整体资产属于特别重大事项,应首先由股东大会授权后,董事会才有权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处理出售整体资产相关事宜。而S武石油第五届董事会未事先获得股东大会授权就决定出售整体资产。原告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议案,并且要求被告向原告公开道歉及承担与诉讼相关的费用。

在S武石油重组的进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小股东与整体资产转让协议的博弈。他们无非是为了寻求到自认为理想的价格均衡点,而整个过程如果确保“合理估值与定价”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家真正独立、专业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应该受到严格监督,并且应该有再评估机构进行复核。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导朱武祥曾表示:“上市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退市、私有化,在A股市场还是新生事物,出现一些猜忌和争议不足为怪。面对旗下上市公司亏损原因的猜忌和储量规模的分歧,中石油、被收购的公司、私有化的财务顾问、独立财务顾问以及相关公司的独立董事应该出面予以说明。有关方面可以引以为戒,完善收购和私有化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例如,独立财务顾问由谁来选择?独立董事如何作为?”

上市公司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其商业行为特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并购方通常在并购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而被并购方则处于被动地位。小股东的维权,其实也是在考验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作用在其中应该得到良好、无保留地发挥。

私有的英文单词 篇4

Private property ─ no right of way.

人们担心私有化会导致失业。

There were fears that privatization would lead to job losses.

私有化趋势可能逆转吗?

Is the trend towards privatization reversible?

我们已经讨论了私有化问题,但不想采用这种方法。

We have discussed privatization, but we would prefer not to go down that particular road.

经济由于公共开支和私有垄断而变得僵化。

The economy was hidebound by public spending and private monopolies.

自1981年以来他们的组织已经被逐渐私有化了。

Their organisation has been subjected to creeping privatisation since 1981.

私有化是通向公开市场的一个必要的预备阶段。

私有财产的社会效益 篇5

第二,私有财产的所有者虽然有或多或少的财产,但自己既没有消费这些财产,也没有消费这些财产所形成的利润以及其它任何收益。他所消费的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包括管理企业的工资收入。例如,台湾王永庆80岁高龄时,仍然管理着庞大的企业集团,而且管理得很好。他如果为别人管理这么大的企业,又管得那么好,别人会给他年薪几百万或几千万。他现在自己管理企业,照样可以按照高级企业家的市场价格,自己为自己开工资。这样,他可以终身不必消费财产及财产收入,仅他的工资都消费不完。因此,他的利润全部用于了积累和投资,使财产越滚越大。这些越滚越大的财产,名义上归他所有,实际上为社会所用。资本的积累,实际上是私有公用财产的积累。

第三,普通老百姓虽然钱财不多,总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积累或剩余。他们或者把这些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或者购买股票。存单、债券和股票的持有期限,或者是一两年,或者是三五年。在这一两年或三五年内,这些财产虽然归他所有,但他并没有使用或消费,而是为社会所用。这种私有公用现象,对于单个人、单个家庭来讲,可能是暂时的。比如,张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3年,李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5年。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永远不被所有者使用的.私有公用财产。这个私有公用财产的典型形态就是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0亿元,这笔财富从所有权上看当然是私人的,而且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但只要不发生金融危机,只要老百姓不挤兑存款,这个私有财产的余额,就永远归社会公用,就像王永庆的财产自己永远也不会消费一样。

第四,私有财产捐献给社会。例如,美国的股票大王巴菲特向他的子女宣布,他们别想得到他的一个铜板,他要把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当然,这种私有公用,是通过捐献改变了财产的所有权,即将私有财产捐献为公有财产,最终变为公用财产。

以上几种现象,都是将私有财产交给公用。什么叫“交给公用”呢?是指这些财产事实上归属于社会。从社会公益来看,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效果来看,从它对老百姓所带来的福利来看,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比如,这些财产照样为社会增加就业,照样为社会生产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照样为国家增加税收,照样增进城乡的经济繁荣,甚至就连这些财产的经营者和支配者,也不是财产的所有者,而是遍布于社会的大大小小的职业经营者。

我们可以说,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的惟一区别是,公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公,私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私。在传统经济学看来,这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最本质的区别。

然而,如前所述,所谓私有公用财产,是指这些财产的利润并没有被财产的所有者消费,而是被积累起来,继续用于投资或生产,继续用于财产的扩张,其结果是使私有公用财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果私有财产所产生的利润被所有者消费掉了,则这部分私有财产就不称其为私有公用财产,而属于私有私用财产。

到此,人们马上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这些财产所形成的利润最终都“交公”了,私人辛辛苦苦办企业所赚的钱,通过劳动→收入→盈余→投资→资本→利润→利润再投资→更大的资本→更大的利润……这一运行轨迹,最后都变成了私有公用财产,这岂不是说人们都是无私奉献者吗?

其实,人们创办企业之初,都是或大部分都是为了自私的目的,即养家糊口,追求利益,进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创办企业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就对经营企业产生了兴趣和乐趣。说得更俗一些,即办企业办上了瘾。这正像一些钓鱼的人,起初是为了吃鱼而钓鱼,结果上瘾之后,不吃鱼也要钓鱼,甚至钓鱼的过程比吃鱼更有乐趣。除此之外,外部的竞争,也促使人们不得不把企业越办越大。

无线上网私有文件易被共享 篇6

这位专家说,现在一些宾馆酒店、机场候机楼和大型会议厅都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在无线上网信号覆盖的这些区域,装有无线上网卡的笔记本在开机后会自动寻找信号,并自动设置完成笔记本的网络连接属性,很快你的笔记本就于与该区域内其他已经上网的笔记本处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如果此前你的电脑有文件夹或磁盘的属性被设置为“共享”,此时又没有取消,那么局域网内的其他上网的人就可以看到你“共享”的文件夹或磁盘上的文件。

滨江景观资源私有化研究 篇7

城市景观资源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非实体性资源,其产生与发展遵循“城市化进程加快——催生大量公共资源——运营城市公共资源——城市生产生活改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的规律。对于这类新产生的城市公共资源,一方面城市需要一套系统的策略应对它的出现,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刻考虑其对促进城市化的作用。

2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国内外现在对城市滨江区域景观研究数量非常多,重点针对滨江地段公共空间的设计开展研究,从城市设计角度结合空间审美和实用性,力图展示城市公共形象[2]、维护生态[3]、提升滨江活力[4]、反映城市的文化与形象[5]。但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角度提出的研究数量非常有限,仅涉及部分公共资源运营模式的内容,如空间的可达性、多样性[6]等等。

国外对滨水岸线相关研究早于对国内。由于国外与国内土地所有权的不同,其滨水空间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不同,国外的滨水区域改造充分考虑空间的公共性,平衡大众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私人土地房屋合法所有权利两方面利益。其强调在政府积极规划、市场运作与社区参与的机制下,使原来被浪费的城市滨水空间逐渐回归城市生活,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7]。这样既保证了城市滨水空间有了继承性,又有公众参与的空间规划过程,滨水景观资源本身不具有服务少数市民的情况出现。从实践上来看,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程度越高,早期工业化城市的滨水区域往往被高档住房占据[8],而在那些面临去工业化的城市,滨水地段则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国内城市在面对滨水空间规划开发实践时,资源运营以“政府 - 市场”构成二元主体,缺少有效的公众参与。在滨江空间中的大规模地产建设和旧城改造,敏感的市场左右了政府对滨水空间的价值取向——几乎所有滨水开发都是以高档商业居住为主的地段,公共话语在这个过程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3滨江景观资源的概念解析

3.1城市景观资源

资源一般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表1)两大类[9]。景观资源是一种跨类型的资源,包含大部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中的物质形象、人文形象等部分。

在涉及到景观资源开发的问题上,城市经济学将城市资源分为:城市空间、产业基础、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和政府的创新能力七大类。其中城市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政府创新能力共同构成城市公共资源的范畴[10]。本文中的城市景观则是依托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公共资源,其涉及自然生态的部分属于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主要配置手段[11],对非实体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控制实体空间要素的类型、布局与规模。如对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配置主要控制学校、医疗、公园绿地的类型、选址与服务半径。景观资源的空间实体是其所处区域的规划用地和到达用地设施的有效途径,城市用地的主要控制内容包括用地类型和开发强度,有效途径包括各类车行和人行道路。

3.2景观资源私有化

重庆主城滨江景观私有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滨江地段高档住区的高密度开发对江景岸线的遮挡,这种现象表现出两个层面的缺陷:一是滨江区域开发建设的无序;二是是城市政府对滨江地段规划管理的失策。从城市公共资源的角度看,不合理的公共资源运营体制是导致滨江景观私有化出现的主要原因。高档消费人群通过“政府 - 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达成双向的利益交换,从而侵占公共资源,而且这种侵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方面由于非实体公共资源本身不像实体资源那样可见、可控;另一方面,缺少有效的有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城市资源规划体制,无法为非实体公共资源提供有效保护。

3.3滨江景观资源的公共性

( 资料来源:Mapbox 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图表数据作者根据以上资料整理编绘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资料绘制

确保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共性是资源配置主体多元性,即代表各方利益主体都应参与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对于滨水景观资源来说,凡是针对城市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代表城市整体的利益诉求。其主体应是政府市场与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作用大小应有所差异。景观资源的空间实体是土地,所以规划整理的对象应是滨水区域周边的城市用地,以及到达用地上所建设施的有效途径。整个规划制定过程都应保证景观资源的共享性与均等性,控制景观私有化的程度在能被大众接受的范围之内。

优质的滨水景观资源能反作用于城市,快速提升城市公共形象,合理分配景观资源能创造更广泛的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确立“多样性”的景观资源形式和均等的分配类型,前者强调的是“共享”后者强调的是“参与”,都将有利于城市科学有效的发展。

4重庆滨江景观是私有化的原因

4.1重庆滨江景观资源规划主体的单一性

城市滨水景观应该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凡是针对城市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代表城市整体的利益诉求。但是现实问题是,长期以来大政府大市场是城市规划的主体,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服务。公众参与非实体资源的规划就更无从谈起。

重庆城市的滨水景观资源是最具市场召唤的品牌。以政府与市场为主的规划主体在选择规划模式上,都很难控制自身利益诉求。一方面政府通过转让大规模的居住土地开发权获取高额的转让费用,另一方面代表市场的地产资本以高强度的开发创造大量的财富,这两方面合力造成了重庆滨江岸线的“围江”现象。其代价是牺牲了多数市民作为规划主体的地位以及他们对景观资源配置的利益诉求。残缺的规划主体是导致了出现类似景观资源私有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单一的规划主体很难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政府与市场作为滨江景观开发的二元主体很容易达成利益互换,从而获取资源配置主导权,并从中更高的回报。能够为其提供高回报的往往是经济社会中少数的高收入人群,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少数人通过利益交易获得独享公共资源的权力。本质上看,症结源头还是规划体制本身不完善导致城市公共资源被滥用。

4.2重庆滨江景观资源规划对象的无序性

重庆滨江景观资源直接对应的空间对象是滨江地段的土地资源与分享途径。本次研究区域就是重庆地产开发最密集的主城区“两江四岸”,在研究范围内滨江岸线总长度约为33公里,分析《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发现占有滨水沿线用地比例是最高3类用地类型分别是:居住用地,约为35.6%;绿地,约为27.59%;交通设施用地,约为11.97%。具体各类用地占滨江岸线长度与比例见 [ 图1]。

本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滨江区域,其用地主体类型应向具有公共性质的用地倾斜,但现实是大量的用地被用于居住地产开发,滨江岸线上各类公共服务性用地的比例非常低,规划对象的无序主要是用地分配比例的失衡。规划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对规划对象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没有坚持将滨江空间定位成城市公共空间,即为大规模的地产项目出现提供机会,也客观上使滨江景观无法作为城市公共资源出现在城市市民的生活中。

具体考察这些滨江的居住用地上的一些所谓的大盘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共性同征:首先是其住区用地多为“大面宽、小进深”的长方形,且长边多为沿江面,使得这些住区的主体景观面都朝向江岸;其次这些住区的基本以高密度开发为主,住宅建筑多为高层,沿江岸一字排开,层层后退,并前后错开排布,布置非常密集。从滨江景观的三维感知要素来看,这些住区的要素模型基本相似,有些住区甚至完全遮挡岸线,对滨江景观形象有作用消极[12],使得滨江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完全隔离。

4.3重庆滨江景观资源规划对象的不可达性

公共资源私有化的一个重要排他手段是限制分享,其主要表现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享受这种资源的途径。反映在滨江景观资源规划上,既是到达配置对象——用地及用地以上设施的可达性缺失。变现为少数人为独享公共空间,堵塞了其共享的途径,其表达形式有两种,一是视线的阻碍,二是可达性的阻碍。

前者主要体现在滨江高档楼盘对滨江景观的遮挡,使得城市视线进深层次减弱。从量化视线进深的角度可以发现重庆滨江地区视线所及的第一层次大部分是沿江高层建筑[13]。后者则是高档住区没有无法提供连接城市与岸线之间的有效途径。在价格越高的地产项目中,对抵达江岸的阻碍性越大,在本次研究范围中选取了部分高档住区调研,从其垂直江岸的出入口设置就可以看出(表2),发现这写高档住区基本没有连接江岸至市区内部的有效通道,连接城市与江岸的通道主要依靠的是城市级道路。

缺少共享途径直接导致了可达性的降低,在早期先行研究中,可达性只是作为一种设计手段在不断被人提起,但要解决其根源就是在规划中落实共享:绵延江岸过长的地块应该为广大市民提供有效的城市性步行空间,使远离江岸的市民也能拥有享受公共空间资源的途径。

4.4景观资源私有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公共资源私有化的程度直接反应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发展,个人对公共资源占有的程度较低,反之,在私人占有公共资源现象越普及的城市,城市对于资源的配置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的阶段。这是由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更具备完整规划设计到管理的方法,其中为体现滨水景观公共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不同的控制手段与实现途径。实际上在先行案例中如何将城市滨水景观归还市民有着不同的探索和实践,在面对后工业化时期的滨水方式有很多、如热那亚的Fresco,马赛的Euroméditerranée,巴塞罗那的沿海空间的等滨水区域改造的项目,虽然这些城市都有不同的改造方式,但都是以公共活动为先行,以建立城市与滨水区域联系,特别是巴塞罗那的沿地中海滨水改造项目 [ 图2],一直通过循序渐进的规划推进滨水区域公共性建设项目,将城市岸线归还给市民[9]。

5滨江景观资源去私有化的解决思路

5.1多元的规划主体

滨江景观资源去私有化主要解决途径是建立一套既满足城市实体资源配置,又能有效促进非实体资源合理分配的规划体系。确立多元化的规划主体,即以政府、市场和公众三位一体的规划主体,在其内部的作用关系应是市场与公众为主导力量,政府辅助规划 [ 图3]。滨江区域的规划直接涉及其景观资源的分配,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市民与城市景观开发之间的关系格外重要,不同角色的参与有助于规划过程与结果的公平公正。在滨江区域的规划过程中还应该有注重规划重心的偏移。在适当区域可通过建设高档消费的住区与商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消费水平与商业文化,但是城市文化的展示其实是必须要有各种阶层和消费水平的市民都能参与,公共空间资源,特别是城市级的景观资源在这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全体市民的参与性。从规划的制定到实施与建设都应该更趋于选择公众参与的道路。

5.2有序的土地配置

确立以土地配置为首的规划对象,在规划中实现总规、控规中关于滨江区域土地利用的开发序列,即尽量减少居住用地占整个滨江岸线的比例,将更多的用地分配于绿地、广场和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用地。并可以在合理布局用地内部的功能业态,实现单一用地性质土地的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在用地规划形式上应该注重用地的大小与形态,滨江区域用地的尺度不宜过大,且应将用地现沿江岸规划设计成“小面宽、大进深”的形状。滨江岸线上的土地其开发强度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不应过高否则会对后排建筑视线造成遮挡,在城市空间上促成“围江”效应,也不应过低否则会造成景观资源浪费。

资料来源:作者改绘 urban design projects on the coast of Barcelona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5.3共享的可达途径

滨江景观资源去私有化是提倡规划对象的分享,其核心是增加滨江景观资源的共享的途径。在规划编制中,对土地划分形状的控制可有效增加这些途径:一是建立城市与滨江岸线的交通性联系,其主要依靠的是垂直于江岸的城市级道路;二是在地块中建立非道路性联系,主要依靠的是步行空间。前者是实现江岸用地“小面宽、大进深”的基础上,可增加相同岸线长度下的垂直滨江岸线的路径数量。后者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层面上增加适当的步行空间,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资源与市民的联系。这种措施更多的是应该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中实现,即通过控制视线与步行空间,增强滨江公共空间的渗透性。

5结论

私有化救戴尔? 篇8

自从迈克尔·戴尔重返戴尔以来,公司股价暴跌超过44%,局势岌岌可危。选择私有化或许可以为戴尔提供一个复苏的机会,在没有了上市公司的审查和限制之后,戴尔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进行必要的改革。

对于迈克尔来说,接受私有化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过去在经营上的彻底失败——在华尔街的众目睽睽之下,他并没有完成令公司收入和利润恢复增长的改革。这次选择私有化也如同一份契约,无论公司进行任何改革,迈克尔都必须对此完全负责,谁让他的名字刻在了公司的大门上呢?

15年前,迈克尔曾有过一次误判,说乔布斯应该让苹果关张,把资金返还给股东。而今天戴尔的私有化本质上也是这么回事,或许这次交易对戴尔的股东而言,确实是个机会。

私有化:有副作用的急救药

迈克尔目前拥有大约14%的戴尔股份,他将继续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领导这家公司。他将把自己所持戴尔的股份贡献给私有化以后的新公司,此外,他还将进行重大的额外现金投资,从而继续持有这家公司的重头股份。

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公开交易需要满足的各种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比如按季公布财报,并在业绩无法达到预期时面临来自投资者和卖空者的压力。私有化之后,戴尔可以采取更大胆的举措,而不用再担心来自公开市场投资者的压力。

但私有化是一剂有副作用的急救药,比如通过股权收购其他公司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而且戴尔依然需要去迎合投资者,也就是在私有化过程中出资私人持有戴尔的那些投资人,还有信贷人。杠杆收购进一步扩大了戴尔的长期负债,目前该数字是53亿美元。

私有化还会对公司创始人迈克尔将公司转型为从事信息服务和咨询的企业带来障碍。迈克尔也许会发现自己与那些只对投资获利感兴趣的投资者们意见不合。

致命伤:经营策略的失败

同处个人电脑市场风云变幻的时代,惠普被盲目收购所拖累,而戴尔的致命伤则是公司经营策略的失败。

这并不是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在后个人电脑时代苦苦挣扎的故事。其实,戴尔的麻烦早在八年之前,个人电脑还是王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当市场份额增长到60%,戴尔电脑的脚步就陷入停滞。准确地说,这是一家个人电脑装配商退出装配业务的故事。

在过去,戴尔曾经是一家富有创新性的公司。它从来就不投资进行研发,产品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采购部件,然后组装在一起。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却成功地将戴尔推上了行业之巅。当时个人电脑还价格不菲,购买者对计算机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由企业和大客户驱动的市场,戴尔能够以流水线的价格来为用户构筑量身定制的硬件,自然会获得不错的利润。

避开零售商,就意味着库存不再必要。零部件来自就近的供应商的仓库,装配之后直接运往客户那里,这样,在自己的供应商拿到钱之前,戴尔的口袋就已经装满了。

可后来个人电脑的价格下跌了,而且是持续下跌。能够买得起电脑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电脑公司开始转移重点客户目标,愈来愈重视那些更看重便携性,而不是运算能力的客户。廉价的、批量生产的笔记本开始取代那些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大机箱。在这个节点,戴尔与众多公司一样,遵循了传统思路的指示:关闭了工厂,实行了产品标准化,将制造外包给中国,客户服务外包给印度。这家公司最初崛起是因为取消了中间环节,但是最后,自己却变成了中间环节。

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获得了IBM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此后联想变成了一家拥有高端个人电脑的低成本制造商。而此前,宏碁等亚洲公司已经将戴尔和惠普赶出低价个人电脑市场,而联想则在高端市场重复同样的事情。在不到八年里,联想的全球份额从6.9%增长到最近一个季度的15.5%,而同期,戴尔的份额却从16.8%萎缩到10.2%。

2007年年初,在连续两年损失市场份额,股东价值更缩水1/3以上之后,戴尔放逐了CEO罗林斯,20年前创建了公司的迈克尔·戴尔重新出山。

据闻,苹果公司以及有关它的一切,对迈克尔来说都是禁忌话题,如果不小心触及,他就会身体僵硬,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如果有人胆敢把戴尔与苹果放在一起比较,迈克尔则会勃然大怒。抗拒竞争对手,并没有为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迈克尔就承认自己未能察觉到个人电脑产业的某些变化,甚至压根就没想过平板电脑会崛起,这或许与他的“苹果恐惧症”不无关系。

在重掌戴尔之后,迈克尔宣布开始在沃尔玛销售个人电脑,不久之后,其他零售商那里也出现了戴尔产品。接下来的三年中,戴尔关闭了得克萨斯、北加州和爱尔兰的工厂,将生产外包到亚洲。而戴尔原有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销售模式;二是根据订单定制的供应链,在迈克尔回归之后,悉数消失了。

云计算:重获新生的赌注

现在,戴尔将前途押宝在企业用户对云计算服务不断增长的兴趣上,迈克尔认为:“意义最重大的公司新策略就是成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但投资者可能没有这样的耐心,迈克尔不能奢求华尔街以看待一个IT服务提供商那样的眼光,而不是一个PC和服务器销售商的眼光来对待戴尔。两类业务之间不同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的利润率和资金转换要求。前者需要长期投入,毛利润高;后者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但其利润率低。

企业级市场繁荣的需求并不能改变戴尔作为PC制造商的竞争位置。此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戴尔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1年同期的12.5%下滑至略高于10%,出货量更是同比大幅下跌了20%。

私有化或许能够给戴尔争取时间,但要扭转困境谈何容易,我们依然很难想象戴尔摆脱未来被拆分出售或被其他公司收购的景象。

【私有化】推荐阅读:

一般公司私有化方案09-19

私有土地买卖合同09-14

上一篇:浙江党校函授学院代码下一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