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精选8篇)
2015鄂尔多斯市社保局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公开招聘工
作人员简章
一、公开招聘计划
本次公开招聘计划,经市编办核准,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方式为市社保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5人,详情见《鄂尔多斯市社保局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方式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附后)。
本次公开招聘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定向招聘服务期满(最低服务满2年,下同)且考核合格的六类服务基层项目生和大学生退役士兵(以下统称“项目人员”),报考该定向岗位专业学历放宽至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服务基层项目是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高校毕业生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计划以及我市2009年统一招募的乡村两级“储备人才”计划;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组织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治区团委牵头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退役士兵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在报名开始日前已退役的士兵。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方式聘用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参照事业单位编制内同类岗位聘用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二、招聘范围与应聘条件
(一)招聘范围
1.具有鄂尔多斯市户籍(含高考入学前为鄂尔多斯市户籍)的毕业生(含2015年应届毕业生):
2.不具有鄂尔多斯市户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报考:(1)在鄂尔多斯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六类服务基层项目生。
(2)取得博士以上学历、学位的研究生(含2015年应届毕业生,下同);
以上条件中,2015年应届毕业生学历学位取得时间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已聘用但到期未能取得学历学位的予以解聘);其他条件的取得时间要求为2015年7月6日前。
(二)应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5.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9年7月6日至1997年7月6日期间出生);招聘博士研究生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7.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8.具备应聘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9.对于定向招聘“项目人员”的岗位,要求应聘者须为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基层项目生或在报名开始日前已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含2015年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退役士兵)。
凡是到报名开始日,服务期满或退役(先退役后取得毕业证的,从毕业时间算起)超过3年的,不能应聘定向招聘“项目人员”的岗位,只能应聘其他岗位。
(三)下列人员不得应聘:
现役军人;在读的全日制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含2015年应届毕业生);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纳入编制部门实名制系统管理的工作人员(含试用期内)。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公务员招考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聘用纪律行为并在禁考期限内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岗位。
三、实施步骤
招聘工作分发布招聘公告和简章、网上报名、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拟聘用人员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等九个步骤进行。
(一)网上报名
1.应聘人员直接登陆鄂尔多斯市人事考试网(/2015/07/43113_3.html)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适应, 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和内容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改革来提供适应新变化的公共服务, 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 实现服务的社会化是政府推进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 具体说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契约合作, 借助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与优质,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形式, 也是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改革战略方向。因此, 进一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与策略, 对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准, 改善政府购买服务供给制度的完善, 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分析
政府购买服务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 政府同各类社会组织签订合同由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由规定种类和品质的部分公共服务, 并由相关政府机构向实施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作为促进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主要举措, 政府购买服务将通常由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实施公共服务转变为政府出资, 通过政府的招标条件下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自由竞争, 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来实施公共服务, 这样就实现了通过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来提高公共服务水准。与政府采购实体物资的购买不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现出了服务性、非可储存性等特征, 所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了其独特的特点: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事业财政拨款项目, 如免费医疗、免费救济等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后者是政府提供给所有人群的全覆盖性服务, 具有全民性和公共性,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目标对象则是特殊受众群体, 具有特定专业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不同于采用财政拨款形式的普通公共服务, 财政拨款主要面向固定的业务单元, 服务进度按照拨款预算计划而实施,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主要针对设定的公共服务领域, 采取招标竞争方式与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合同, 以服务实施的效果而不是业务单元作为考量的根本。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 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供给商, 这类机构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组织之外的社会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 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形成了社会体系的三个主要部分。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近年来逐渐涌现出来。从各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了大部分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各类社会组织在美国提供了所有就业公共服务中56%的服务项目、所有训练服务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 所有保健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志愿社团或其他社会组织在德国提供了所有助残公共服务中90%的服务项目、所有家庭服务公共服务中70%的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契约关系, 也就是政府作为出资方进行竞标委托, 由社会组织中标后签订合同, 根据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而后付款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本质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一种服务外包的形式, 政府将原有的业务领域的项目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实施。从类别上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常根据服务供给商 (社会组织) 和服务需求商 (政府部门) 的独立性和竞争性来区别, 分为独立型竞争购买、独立型非竞争购买、依赖型竞争购买、依赖型非竞争购买四种模式类型。
3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对于处在社会经济领域不算变革中的中国来说, 在政府购买服务这个重要方面需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年来很多地区逐渐在社会服务领域推广使用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如政府购买城市环卫、社区卫生服务、助残服务、就业服务等等, 这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同时也促进了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 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这不仅有力于化解社会服务领域中的困难, 更为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样本。
上海市在购买服务中通过实践摸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的总体思路, 以及合同化管理、合同式服务的可持续性运作规则, 通过市场化竞争手段政府将特定的公共服务委托给各类社会机构来实施, 由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职能。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在财政预算中正式列支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费用, 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区就业服务补贴制度。上海市民政局等六部门于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2005年市政府养老服务实施项目, 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完善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政策内容, 包括增加社区助老补贴范围、细化社区助老服务补贴、对居家养老补贴对象进行等级评价等内容, 这些措施促进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于2006年至2008年先后成立了中关村企业联合会、中关村地区社会工作协会和中关村文化建设联合会, 通过通过不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 形成了一套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北京市宣武区牛街社区, 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辖区内高龄老人、在册的孤寡老人、建国前入党的困难老党员、生活不能自理且享受低保的老人等六大类困难老人, 每月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补贴,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来对这些老人进行养老服务。
无锡市政府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通过逐步摸索和完善, 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 该机制以服务市民为重点, 以市民满意为准则,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无锡市于2005年底首先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2006年无锡市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政府文件, 该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项目领域, 具体包括:环卫清扫、社区养老服务、道路绿化养护、社区文化活动等若干项目。
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现存问题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属于初始阶段, 长期以来由政府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向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公共服务这一市场化方向转化, 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都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制度层面以及操作层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相关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政府采购范围中还未纳入公共服务, 这就使得在制度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相比之下, 香港有专门的《受资助非政府组织福利机构的采购程序》、《受资助非政府福利机构的存管理》、等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而在我国与此相关的法律只有《政府采购法》, 但是在具体的采购清单中, 法律条文只将政府自身提供的必要公共服务列入了采购清单, 而没有将更为广阔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列入采购范围, 也未授予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应商的合规资质, 所以在制度层面必须改进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度体系规定以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律的应用范畴。
4.2 公共服务购买范围及数量偏小
目前公共服务购买无论从数量还是范围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首先在购买公共服务的总量上还很小,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由于都还是处于摸索初始时期, 由于民众普遍认为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来提供, 不放心、不接受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由社会机构来实施, 相关政府部门由于业务外包自身收入降低也就不具有积极性, 这就造成从总量上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在很多范围内施行, 但在购买范围上仍然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 集中在养老、社区服务, 就业等领域, 许多领域还由政府大包大揽, 未对社会组织开放进入。
4.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有待规范
西方国家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会对外公布相关预算, 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合格的社会组织获得相关的服务合同, 并按照合同内容的要求提供服务, 政府根据合同要求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后付款。由于目前公众很难获知相关政府部门政府的政府采购资金预算, 因而民非机构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并不清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采用的方式应当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进行购买, 这种采购通常要以开放式竞标的方式进行, 在操作层面由于多种因素, 部分政府部门在购买公共服务时并不是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中所要求的方式操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监管流程上也不够规范, 多是以政府内部监督为主, 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的条件下依然拥有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价和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权力, 这样在缺乏独立监督方的情况下很容易有寻租行为产生。
4.4 政策协调有待加强
目前政府各部门在职能的划分上仍存在职责不清晰的现象, 这就导致公共服务目标及资金使用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这种交叉现象又会形成多头管理的问题, 多头管理在具体操作中会降低公共服务的实际效率。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在社会还未放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生存具有一定的困难, 而在目前政策下缺少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有两类:收益性社会机构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 收益性社会机构可以通过运营收益来保证机构自身的持续发展, 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由于非盈利性的本质很难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目前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对社会组织可持续性生存的战略规划以及扶助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资助, 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以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
5 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建议
5.1 推进购买模式转变
由政府内部提供服务向外包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管理的变革, 外包契约合同制是一种将政府专营制度与市场竞争制度功能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这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政府职能实现手段。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 将公共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来实施, 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条件、双方责任以及资金支付等项目均在合同中有详细的规定。在合同化购买管理框架下, 以公开公平竞标作为服务购买的一般原则, 明确合同双方主体, 对于服务购买项目要有确定的目标, 但这种采购方式在现阶段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还较少。面对民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 以及政府服务职能变革的趋势, 相关政府部门应逐步健全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积极促进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购买模式的开展。
5.2 促进社会组织发育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合同化模式将公共服务进行外包,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社会机构可以进入服务供给市场, 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来实现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扩大竞争条件的重要前提, 所以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要向使得社会组织获得长足的发展前提是开放社会组织, 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注册成立, 其次是通过相关法规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形成有积极有序的社会组织行业。在政策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设立能力发展和专项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能力的发展, 同时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选择和培育应该坚持适度原则。
5.3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首先要透明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 政府要通过向社会公布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的具体内容, 提高采购资金预算的透明程度。《政府采购法》中虽然对于采购中使用哪一种招标方式都有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规范了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但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来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流程。
5.4 健全购买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力监督。在总结我国目前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要从制度层面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 这是政府提升购买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第三方监督包括:社会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外部专家监督等。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也是重要领域, 一方面是政府资金管理部门对于购买公共服务合同的资金监督;另一方面是购买公共服务的部门以及外部监管机构对社会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的绩效监督。随着内部监督机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才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浦劬, 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顾平安.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合同管理[J].理论研究, 2008, (18) .
[3]贾西津.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报告[R].中国社会组织网, 2009.
[4]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体制社会比较, 2009, (6) .
摘 要: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有利于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公共多元化和异质性的体育锻炼需求。以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为个案,分析个案的模式、特征以及意义,总结个案的基本经验,以期对二三线城市开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群众体育赛事;上海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5-0004-05
Abstract:Government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 of sport is helpful for government and sport administration to transform management mod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s of social sports and meeting the diversity and heterogeneity needs of people for sport activities.By taking Shanghai Sports Bureau purchasing service from social organizations for Shanghai mass sport events as a ca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chase patterns,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and summed up the basic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cond- and third-tier cities to carry out government purchas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s.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of sport;government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 of sport;mass sport events;Shanghai
1 问题的提出
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改革,反映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角色和地位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中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有部分发达省市开始试点这种模式[1],但近年来在政府深化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下,这种模式在国内二三线城市逐步得到推广。特别是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组织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要求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2]。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由于实践时间较晚,发展历程较短,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缺乏购买服务实操经验,在实践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上海市作为最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城市之一,经过十余载的探索,购买服务的范围从刚开始的养老服务逐步拓展到慈善教育、就业扶助、司法矫正和问题青少年教育等诸多领域,并且也延伸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对正在实践和将要试点的其他二三线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为个案,总结上海市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优秀经验,以期对全国二三线城市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经验和指导。
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阐释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向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成功延伸,两者有机结合源于这种模式的活力和优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思考:
第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思考。西方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自身调节功能够实现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诚然,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市场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市场解决不了社会公平问题。履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从政府的立场来看,除了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还要关注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仅凭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在市场出现资源配置失灵时,就需要政府站出来进行干预。然而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有时候发挥不了预期的调节作用。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首要前提政府是“道德人”[3],政府是大公无私的,但事实上政府存在自身利益诉求,有与民争利的风险。其次,政府一方面不能准确洞悉公众的真实需求,存在供给与需求契合度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单一供给主体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个性化、异质性需求。最后,缺乏竞争和成本控制手段也都会造成政府失灵。因此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既不能放手市场去办也不能让政府一家去独揽。考虑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风险的存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给出了答案,其认为政府可以转变单一供给主体的思路,引入市场和社会共同提供,通过丰富供给主体,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优势,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合作联动机制,克服各自缺陷,放大各自优势,在供给服务过程中便可以形成合力和提高效率。
第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思考。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政府作为生产主体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存在较多的弊端,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政府作为单一生产主体,公共服务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供给主体和生产主体相分离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治理举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是否应该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生产主体相分离,原则上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引入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生产公共服务,发挥竞争机制诚然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生产的经济效益,然而完全依赖市场和社会力量生产公共服务又会产生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但是政府通过向市场和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生产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保障公共服务配置的均等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结合无疑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诉求之一。
第三,社会福利多元化的思考。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福利国家危机,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收缩福利规模,大多数国家没有能力完全承担社会福利,各国政府都在寻求多方提供社会福利。福利多元主义认为,国家作为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主体,但绝不是对福利的垄断。社会总福利应该由公共部门、非盈利性组织、盈利性组织、家庭、社区共同提供,让政府独自承担社会福利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政府应该成为福利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者、社会福利的购买者以及对其他从事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监督者,非盈利性组织和盈利性组织应该成为社会福利的主要生产者,家庭和社区应该成为社会福利配置过程中的协调者。只有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不错位、不缺位,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有效生产和优化配置。
为了全面提升上海市市民身体素质和幸福感指数,上海市体育局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截至2015年8月,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三届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同时,上海市体育局为了提升全市社会体育组织适应市场竞争及规范化运作的能力,以市民体育大联赛为平台,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引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把市民体育大联赛的承办服务转交给社会体育组织,以此培育和扶持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
在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过程中,上海市体育局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向全市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参与投标的36家社会体育组织,有30家社会体育组织中标,并与上海市体育局签订了购买服务合同[4]。在2015年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过程中,全市87家社会体育组织,其中55家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投标,最终51家单位中标[5]。
在整个购买过程中,上海市体育局作为市民体育大联赛的购买方,中标社会体育组织作为承办单位的供给方,购买内容为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运作管理。招标采取第三方委托代理的模式,上海申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体育局招标委托代理方,招标采取“单一来源采购”和“竞争性谈判”两种方式。为了确保整个招投标过程公平、公正和透明,上海市体育局不仅在相关网站公示了应标和中标的单位,而且允许媒体全程介入到招投标工作中,不仅邀请媒体代表参与评标,而且向各大媒体开放招投标现场。
4 个案审视
4.1 个案的模式与特征
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研究,当前较为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王名提出的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模式、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模式和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模式[6],另一种是韩俊魁提出的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模式[7]。尽管在划分形式上两位学者对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际上他们对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趋于一致的,从划分标准来看,他们的焦点都聚集在社会组织与政府两者之间的独立性程度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性程度两个方面。
因此,可以从购买服务“买卖双方”独立性程度和“卖方”间的竞争性程度两个维度去考察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的模式。在个案中,从“买卖双方”独立性程度来看,作为买方的上海市体育局与卖方的社会体育组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上海市体育局是政府部门,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是社团性质的民间社会体育组织,双方是不同的法人代表,“买方”和“卖方”是建立在不同主体契约关系基础上达成的购买协议。从“卖方”间的竞争性程度来看,上海市体育局采取“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两种招投标方式来选择购买服务的承接方,也就是一部分项目供给主体具有竞争性,另一部分项目供给主体具有非竞争性。所以,基于“买卖双方”相互独立程度和“卖方”间的竞争性程度可以将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的购买模式界定为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和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的混合模式。
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设计层面来看,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具有鲜明的规范性特点:
第一,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供给主体竞争市场是购买服务三大基本条件之一[8]。我国也有学者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政府购买服务首要前提就是市场存在大量的服务供给主体[9]。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竞争市场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良性竞争机制可以降低服务生产成本,确保和提高服务质量。在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过程中,既存在竞争性购买也存在非竞争性购买。上海市体育局考虑到各项目供给主体竞争环境的实情,对多数具有供给主体竞争市场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从众多竞标社会体育组织筛选出最佳的承办单位,对于缺乏供给主体竞争市场的项目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指定具有承接能力的社会体育组织作为承办单位。
第二,体制外购买。体制外购买是指购买服务建立在不同主体契约关系上。在个案中,上海市体育局在2014年和2015年与多家中标社会体育组织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中标的体会社团和体育协会都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组织和上海市体育局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体制内购买是指政府出于单位编制有限,通过出资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招聘社会工作人员来承担公共服务事务,如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政府购买社区体育赛事服务就属于体制内购买这种情况[10]。
第三,购买过程公开透明。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从发布招投标信息到最终确定承办单位,整个过程具有公开透明性。首先,在相关网站发布招投标的信息,组建包括政府、媒体等多方评标机构。其次,在网站公示应标单位让群众参与监督和审查,并且在竞标过程中邀请媒体全程报道,最后,对中标单位在网上进行公示。
第四,第三方代理招投标。购买市民大联赛承办单位服务过程中,为了避嫌,做到公正和权威,上海市体育局没有亲力亲为招投标工作,而是采取第三方代理招投标的方式,委托上海申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体育局招标代理方。
4.2 个案的意义
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中,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公众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在理论设计上,这种模式对三个核心要素的作用体现在“一石三鸟”方面。因此,本文从三个核心要素方面考察个案的意义。
4.2.1 政府层面
第一,有利于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偏向于政府主导型,“官办”体育色彩较浓,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包办了体育发展的方方面面。诚然,这种体制的优越性给我国体育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功,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种体制的不足,一方面使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容易陷入微观管理事务当中,另一方面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空间。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这种模式有利于弥补政府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的短板,能够实现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的管办分离,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在个案中,上海市体育局一方面把“办”的职能分离给社会体育组织,将市民体育大联赛的直接承办过程转交给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等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另一方面把“管”的职能延伸到协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购买、监督和评价职能,积极调动社会体育组织的专业化承办能力。因此,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可以有效实现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的管理由微观管理到宏观治理的转变。
第二,有利于降低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传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是政府作为直接生产者向社会大众提供,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两个弊端。首先表现在供给成本方面,大部分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过程具有专业化,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合下才能顺利产出,但实情是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不占据专业优势,倘若政府要直接生产公共体育服务就需要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高生产专业化程度,但同时这也让政府生产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本高出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其次表现在服务效益方面,政府直接生产服务实则是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生产的直接垄断,竞争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政府机械的重复生产一种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不了公众多样性和异质化的需求,而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中,通过将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工作转交给具有专业化优势的社会体育组织,就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4.2.2 社会体育组织层面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采取“分级登记,两头管理”的登记制度,即凡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体育组织)需要有相关的主管机构。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府监管,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社会组织受到民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导致自我独立发展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登记注册需要有相关的主管机构导致大多数社会组织寻找行政庇护,对政府依附性较强,致使职能和定位不清晰,使得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活力较低[11]。但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采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力,改善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为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11]。就个案具体而言,实施购买服务这种机制至少在两个方面有助于提升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力,首先表现在拓宽筹资渠道和增加收入方面,社会体育组织在完成承办市民体育大联赛工作后,上海市体育局需要按照合同规定向社会体育组织支付承办服务费用,这便可以增加社会体育组织的收入,保障这些社会体育组织的良性发展。其次体现在专业化承接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则是一种契约式购买,社会体育组织需要按照合同内容按质按量完成承办工作,如果上海市体育局认定承办单位承办工作服务不合格就会终止购买合作,不予以资金回报,这就迫使社会体育组织主动改善管理,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各自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总体而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可以改变以往社会体育组织“等靠要”的发展模式,提高自身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4.2.3 社会公众层面
社会公众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受益者,不论是传统模式下的政府直接供给方式又或是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下的多元供给模式,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由“旧模式”到“新模式”的转变是否迎合了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诉求。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业的需求一方面体现在规模化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异质性层面。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使大量且多样的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生产与供给中,一方面解决了政府直接供给在数量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弥补了政府供给内容单一的短板。在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服务过程中,上海市市民毋庸置疑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红利的最大受益者。通过竞争性购买模式,上海市体育局挑选出服务最佳、专业性最强的社会体育组织来承办市民体育大联赛,从而整体上提升了市民体育大联赛的含金量,市民通过参与市民体育大联赛获得最佳的公共体育活动服务。
4.3 个案的基本经验
4.3.1 结合实际采取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购买机制
在个案中上海市体育局采取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两种机制向多家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主体服务,采取竞争性购买方式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大部分项目存在承办竞争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竞争性购买机制可以挑选到“价廉物美”的承办主体,“价廉物美”顾名思义就是较低的承办成本和较高的承办服务质量。由于承办竞争市场的存在,上海市体育局就有可能在众多的竞争供给主体中通过比较挑选出承办成本低且服务质量好的承办方:而采取非竞争性购买方式主要鉴于少数项目缺乏承办竞争市场,上海市体育局承办这部分赛事又不占有专业优势,直接承办势必需要支出较高的成本来弥补自身的专业短板,但是让具有专业优势的社会体育组织去承办这部分赛事便可以降低承办成本。因此,从承办成本来看,对于缺乏承办竞争市场的项目采取表面看似是折中办法的非竞争性购买方式,也不失为一种较佳的选择。
4.3.2 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
为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公平公正,在购买服务中,上海市体育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展招投标工作。现行招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招标,另一种是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通过公共媒体向不特定的组织或法人发布招标项目信息内容,并在符合要求的多数投标人中选择出最佳的一个。而邀请招标是招标人根据承包商的资信和业绩,首先挑选一定数量的组织(不低于3家),然后邀请他们参与投标[12]。这两种招标方式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发布信息方式不同。前者采用公告的形式,而后者采取的是投标邀请书。第二,投标人选择范围不同。前者采取公告的形式,面向的投标人是市场上所有对招标项目感兴趣的组织,并且不清楚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后者招标对象是“知根知底”的组织,并且事先已经知道投标人的数量。第三,竞争范围不同。前者面向的是符合条件的所有组织,但凡符合要求的组织都可以参加投标,因此竞争范围较大;而后者因为投标人数量有限,因此竞争范围也较小。第四,透明程度不同。在公开招标中所有活动都要按照既定并为大家熟知的程序和标准对外公开,因此公开透明程度较高;而邀请招标透明程度相对较低,易产生作弊行为。通过以上对两种招标方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公开招标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公开招标可选择的投标人数量较多,可以通过竞争机制甄选出最佳的投标人;二是公开招标的透明程度较高,降低作弊风险。因此,在个案中上海市体育局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向全市所有具有资质的社会体育组织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服务有利于在最大限度内选择承办方,一方面兼顾了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效率。
4.3.3 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第三方监督机制是区别于政府部门自身监督的外部监督形式,是监督主体多元化的体现,一方面可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外部制衡机制,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内部监督的缺陷。在上海市体育局购买市民体育大联赛承办服务过程中,上海市体育局就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独立主体的特点,积极引入了第三方监督机制开展购买服务工作。在整个购买服务过程中,第三方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招投标方面采取第三方委托代理的方式进行招投标,委托上海申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体育局招标代理方开展和监督招投标工作。第二,全程邀请媒体代表介入监督。全程介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邀请媒体代表参与评标工作,其次整个评标过程对所有媒体开放,再次将评标结果在媒体上公布。
5 结语
与传统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相比较而言,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在理论设计上,一方面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对体育微观管理到宏观治理的转变,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增强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力,再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公共多元化和异质性的体育服务需求。但从这种新型模式在各地方的具体实践来看,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实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领域有待深入,购买程序有待规范,社会体育组织承接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因此,二三线城市在准备开展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前,有必要向已取得成效的一线城市借鉴经验,如上海和广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参考文献:
[1]胡科,虞重干.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个案考察与思考——以长沙市政府购买游泳服务为个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44-51.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3-09/30/content_2498186.htm,2013-09-30.
[3]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大联办宣传信息部.管办分离、简政放权,市体育局与30家社会体育组织签约购买服务[EB/OL].http://www.shsports.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qtxx/2014-03-25/Detail_105547.htm,2014-03-25.
[5]秦东颖.2015年市民体育大联赛招投标谈判结束 50个项目2月底出炉[N].解放日报,2015-02-13.
[6]王名,乐园.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的模式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4):5-13.
[7]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128-134.
[8]Kevin lavery.Smart contracting for Local Govermengt Services[C].Praeger Publishers,1999:11-13.
[9]冯俏彬,郭佩霞.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与操作要领初探[J].中国政府采购,2010(7):70-73.
[10]郭修金,戴健.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问题与措施——以上海市、广东省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7-12.
[11]秦小平,陈云龙,王健,胡庆山.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基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1-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广州市政府目前在20个街道办进行购买社会服务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第一家进社区的社工机构是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设在越秀区建设街。它是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5个教师发起成立的,理事成员全都是老师,理事长朱静君是系主任、副教授。
2009年年初,建设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大胆创新,以居民自治为切入点,向广州市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购买服务,建立了“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率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开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成立后,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接收、发展了多名社工党员,并于2010年6月正式成立了“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党支部”,深入开展了“自律诚信比贡献,服务社会当先锋”行动。阳光社工站党组织和党员以低保低收入家庭、边缘困难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和独居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促进社区和谐与发展为服务目标,通过采取“四种方式”,推进“四个培育”,实现“三个转变”,并取得了可喜成效: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畅通了,社区的服务品质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增强了,自治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
2009年阳光社会事务中心刚成立时,越秀区政府尝试性付给它28万元,用于购买建设街的社区自治服务。随后两年,中心获得了市、区两级财政超过500万元购买项目,专业社工由5人发展到40多人。2009年在30多个社工机构评估中获得第一名。
广州市民政局一位处长说,在购买服务之前,政府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社区居委会做,如果不将这些社会服务“外包”出去,居委会实际上是做不好的。一是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生等13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根本无暇开展有效服务;二是社区的专职社工缺乏专业的处理问题的手段和能力,有“专职”,而无“专业”;三是居委会被群众认为是“衙门”,专职社工被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无论好坏都经常受指责。而社工都是社会问题处理专家,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处理手法截然不同。
日前,湖南省邵东县综治办与邵东县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夜间治安巡逻协议书》,将县城城区夜间治安防控承包给了保安公司。这在当地引起争议,并引发了关于把治安外包是否妥当的讨论。
如今,公共服务购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政府也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公共资源协调者的角色转变。而摆在这个协调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可以购买,什么样的不能?”
从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比公共部门具有更强的成本意识、更严格的管理和更灵活的反应能力,也就更能够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
但现实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公共服务市场发育困难,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形成。
这个市场主体可以是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事业单位等。在一些公共服务购买比较成熟的国家,主要是非营利组织,因为其宗旨更适合从事公共服务的生产。而在我国却多是企业,并且为数不多。
例如人口超过1400万的广州,公共服务购买洽谈会仅有34家社工服务机构出席。而人口不过700万的香港,却有超过1万家民间组织,承担了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倪星曾向记者表示,一些政府官员常向他抱怨,没有合适的、值得信赖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政府的选择非常有限,竞争难以充分开展,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就难以保障。
阻力:与既有利益格局的冲突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精细化要求就越高,公共服务购买的需求就越强烈。从全国来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东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可谓走在前列。但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目前全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金额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仅为10.4%,规模还不大,覆盖面也不广。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与其他一切改革一样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与既有利益格局的冲突。
公共服务购买时遭遇利益冲突是一种常态。因为我国大部分公共服务曾由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垄断提供,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既得利益者受损或者不安。
西乡街道向物业公司购买服务,委托它们代行城市管理之后,公众和原有的管理服务机构居委会接触的几率大大减少。“现在来居委会办事的人少了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率先感受到了这种“冷落”。这不仅仅是感情上的难以适应,在现有体制下,事权的减少更意味着可支配资源和权力的减少。
深圳的情况并非个别。在江西省乐安、兴国、宁都三县实施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也曾因为分流了三县原有政府扶贫部门掌握的扶贫资金而受到三县扶贫办的抵制。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在我国也逐渐兴起。但是关于购买公共服务的著作还比较少,通过查找大量相关文献,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进行整理,具体的有购买服务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法规政策、购买服务的内容、购买方式与机制、购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五个方面,并对购买服务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估。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1
目前,对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国内所进行的研究更倾向于经验性层面和实证层面,而且大都来源于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经验介绍。许多学者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多个层面的研究,但是更倾向于宏观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微观层面以及实证性,因此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理论是一种通过吸收商业化的管理理念,施行顾客至上这一原则:政府之于民众,拥有传统模式下官僚机构向服务提供者进行角色的转变。在公共管理中采纳竞争机制,通过在市场进行检验,吸引了许多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来,这一做法可以提高供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决定的时候应该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释放权力的责任。公共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构建有完善的回应力和整合力的公共机构,而不是为政府掌舵航船,为其划桨。
3.政府失灵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指的是在现代化意志民主政治中,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政府不能提高和改善经济效率,因此可以说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低下。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资源配置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来表现的。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仅仅是理论意义上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要求过高,实际生活中是难以满足的。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模式
我国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相对较晚,但其引入后,发展迅猛,许多城市将他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制度创新而对其大力推进。目前,我国已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达成共识。在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归纳出三种组合模式: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依赖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同时也可以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购买模式。竞争性购买有两个关键要件:一是要公开招投标;二是要在不同主体契约关系之上建立购买程序和购买合同;非竞争性购买两个要件不能同时满足,至少是第二个要件不能够满足。非竞争性购买表示购买者之间不是通过招投标来进行正常购买行为,而是由指定、委托、和协商的方式来完成的。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购买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智能发展方面的的一个必然趋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必须要有完整的法律法规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相对来说,由于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历程较短,与之相关的法规还需完善,目前正停留在约束阶段,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和整个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
2.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业性公共服务、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在某次购买实践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对于公共服务的养老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但是所能购买的范围有限,购买资金规模较小;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在购买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对政府的购买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历史不长,在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还处于初期,在购买过程中,政府选择性不高,我国社会组织长期对政府的依赖,没有独立的处理事情,因此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方面明显强烈没有对社会公众的真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大多数的社会组织为非盈利性组织,他们承担着公共服务的供给,由于资金有限,依靠政府资金和其他一些社会的捐款来维持营运,从而资金问题成为的社会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
四、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就没有有效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我们应该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规范对象范畴,并且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法律体系应该要包括政府从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过程。从资金的来源、项目的确定、项目审批到项目的执行、监督、评估都应该有法可依
2.制定相关战略计划
由于购买范围小且资金有限,制定相关战略计划及时公布采购目录,要根据购买目录将购买资金预算进一步细化,同时通过借鉴现有的评估方案,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估办法,同时也要建立“顾客”评估体系,并且完善评估体系。只有对购买流程细节的规划,才能促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顺利开展,提高购买效益。
3.社会组织改革
社会组织过分依赖于政府,缺乏独立性,因此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向政府“出售”公共服务来换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实施改革能让社会组织独立的进行选择,通过制度的改革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组织的地位。
五、总结
为了完善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三个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公民。首先政府是这一行为的发出者,应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职责,要想转变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要树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法规,能够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社会组织作为中间承担者,应该积极为公共服务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能力;最后公共服务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要与公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符合公民需要的服务,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数量、质量及绩效考评结果向其支付费用。
政府在履行职责中所需的辅助性服务事项,参照本办法规定购买。
第三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实施。
第四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公众需求,并结合市场发育程度,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指
导性目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突出重点,优先购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先易后难,将看得准、拿得稳的项目先推下去,一时看不准、有疑问的要深入研究,待条件成熟后再推行。
(二)公开择优。及时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程序、标准等,并通过市场竞争择优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加强监督检查和科学评估,建立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
(三)注重绩效。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完善考评方法,强化绩效目标跟踪管理和考评结果运用,在充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健全机制。与现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制度相衔接,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准入资格认定、预算管理、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机制,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管理规范、高效运转的政府购买服务格局。
第二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
第五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包括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两个责任主体。购买主体是指承担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并对政府购买服务活动负有组织协调和监管责任的各
类机构。承接主体是指具备一定条件,能够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
第六条
购买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
第七条
承接主体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或经省政府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承接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承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事项:
(一)依法设立,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三)具备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需的专业资质、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技能。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且履行报告义务,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相关资质审查合格,社会信誉、商业信誉良好。
(六)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承接主体应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第九条
事业单位可以作为承接主体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但要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并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公开、平等参与竞争。
第十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逐步理清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机关编制管理、财政经费安排的关系,禁止一边购买服务,一边养人办事。
第十一条
承接主体的基本资质条件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具体承接购买服务的条件由购买主体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购买服务的要求确定。
第三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
第十二条
区分各类公共服务不同性质,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采取不同的购买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对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且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管理及服务事项,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政府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第十三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以及司法审判、行政行为等不适合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服务项目外,涉及基本公共教育类、劳动就业服务类、基本住房保障类、社会工作类、社会保障服务类、法律援助类、医疗卫生服务类、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类、残疾人服务类、公
共基础设施管护服务类、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类、公共交通服务类、市场监督类、其他公共服务类等领域的服务项目,均可向社会力量购买。
第十四条
对于政府新增的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和管理职能或事项,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应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不再增加新的财政供养机构和人员。
第十五条
精心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四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程序及方式
第十六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按以下程序进行:(一)编报购买计划。购买主体参照《目录》确定政府购买服务计划,报同级财政审批。购买计划包括购买方式、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项目预算等。
(二)公开公示。购买服务计划及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同意后,由购买主体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三)选择承接主体。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四)签订购买合同。承接主体一经确定,由购买主体与其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明确所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
支付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五)组织实施。《合同》一经签订,责任双方即可组织实施。购买主体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督导和检查,并在年底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
原则上可采用以下方式购买公共服务:(一)购买服务项目。购买方制定公共服务项目包,以服务外包方式向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购买公共服务。适用于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的供养,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等主要由政府负担费用的公共服务项目。
(二)购买服务岗位。由购买方根据服务对象及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的实际,按照一定薪酬标准设定特定公共服务岗位,向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购买服务岗位,开展特定公共服务。适用于对特定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标准化服务,如残疾人康复、不良行为人员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无自理能力人员特护服务等。
(三)公建民营。由购买方提供场所供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开展特定公共服务,或直接将政府办公共服务机构承包给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经营管理。适用于基本公共教育、社会化养老服务、残疾人机构托养等。
(四)民办公助。购买方通过定额或定向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特许经营等手段,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降低特定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适用于学前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文化体育休闲、公共管理服务等。
第五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体系。加快购买服务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合理编制购买服务预算。
第十九条
购买主体应结合业务特点,合理确定本服务项目,科学测算购买服务成本,按财政部门规定的相关支出标准编制预算。凡不符合规定范围及相关要求的购买服务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第二十条
购买服务支出预算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解决。即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
第二十一条
随着公共服务发展,新增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列入财政预算。对突发应急的服务项目,可经财政部门同意后,采取先确定承接主体、再根据购买服务的数量、质量及标准调整预算。
第二十二条
根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同方式,合理确定资金拨付方式及程序,资金拨付可实行预付款、分期付款、事后结算等拨付方式。
第六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三条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工作。
(一)财政部门:加强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督导,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制度办法,指导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严格资金监管,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二)民政、工商及行业主管等部门:将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信息、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参与承接主体资格(等级)认定。编制部门负责购买主体资格认定工作。
(三)购买主体:编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组织实施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内部监管制度,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具体操作办法,包括服务标准、质量、条件、方式等;与承接主体签订购买服务合同,向社会及时公开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标准及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实施跟踪管理,组织绩效考评等。
(四)承接主体:提供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申报材料;按合同规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有关规定及 8
时编报财务报表;自觉接受同级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严格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绩效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考评。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以后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调整服务范围及项目、重新认定承接主体资格(等级)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加强项目管理。购买主体要加强购买服务监管,确保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效率。承接主体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合约,不得转包或分包服务项目,同时应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六条
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退出机制,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的承接主体,依法追回资金,并给予行政处罚和取消承接服务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键词:购买,公共服务,法律建议
法国公法学者莱昂.狄冀提出“公共服务是一项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控制的活动, 因它与社会团结的实现有着紧密的联系, 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 才能使其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从养“人”转变到养“事”, 从购买“人”到购买“事”, 降低了财政成本, 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效率。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效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在年度公共财政预算中, 安排相关经费, 通过向各类社会服务机构, 以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与以往单一由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相比较, 政府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不仅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据统计, 2011年至2013年甘肃省在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中累计安排近3亿元, 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共计234个项目。
甘肃省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
(一) 有利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推动政府角色转型
近年来, 随着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进入深水区。地方政府由“全能型”向“职能型”转变。政府部门正逐步有序地退出市场经营活动。而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法律制度对政府权力全面界定与约束, 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让经济当事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发挥潜力, 从而增加经济活力与动力,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甘肃省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 从2012年起, 甘肃省开展的金融支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 省农行连续五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 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全额贴息, 让中介机构特别是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服务, 支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发展农业产业, 改变以往简单的“输血型”帮扶, 转变为“造血型”扶持, 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
(二) 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效率取得显著提升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 受自身职能限制, 在一些领域内, 相对缺乏专业人才和技能。因此, 提供的公共服务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反, 社会组织了解市场信息, 机制灵活, 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 可以提供细致、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例如2010年起, 兰州市城关区开展的虚拟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定点机构”和“定点餐厅”活动, 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 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服务对象从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 更具安全感。
(三) 开拓了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促进社会组织成长
在甘肃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过程中, 使很多信誉好、能力强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例如政府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 对相关单位进行经济审计、对相关项目进行客观评估等活动, 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既达到了保证服务质量的目的, 又提高了社会组织的知名度, 拓展了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法律问题
尽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在个别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法律层面上进行考量, 就会发现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 政府采购行为主要依据的法律是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主要是为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需要, 使用财政性资金, 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采购范围有限 (见下表) , 在政府采购目录中没有明确规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 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程序不健全
规范、健全的购买程序, 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保证。目前, 中国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程序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信息没有完全公开。近年来, 地方政府在编制公共财政预算时, 虽然都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 但采购资金多包含在专项经费中, 社会公众并不能完全知晓, 这就使得社会组织得不到完整的购买信息, 信息不对称导致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社会组织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内容等相关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 不利于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其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选择社会团体随意性大。虽然法律中明文规定,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原则, 来选择公共服务的供给方。但在实践中, 却往往出现没有严格按照程序, 通过公开方式来选择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现象, 有时甚至会通过私下协商或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而依据社会知名度将公共服务交由相关社会组织来提供。这样就使政府公权力介入市场的竞争中, 不利于公共服务的公平竞争, 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
(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法》第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 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法律将政府采购的监督权主要赋予政府的财政部门, 主要以政府内部监督为主。而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 经常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问题, 政府部门又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监督方式单一, 很难达到监督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有效的行使监督权, 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真正的得到有效监督, 避免权力被滥用而滋生腐败。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完善建议
布坎南曾指出:“没有合适的法律和制度, 市场就不会产生任何体现价值最大化意义上的效率。”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为更好地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笔者提出以下法律建议:
(一) 建立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 地方法规为必要补充的法律体系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处于探索、实验、起步阶段, 因此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 目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依据的是政策而非法律、法规, 这样就缺乏规范性文件的刚性约束, 在购买公共服务时因为依据“红头文件”而发生权力随意行使的问题。
因此必须通过修订法律及制定法律规范来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制。首先对《政府采购法》加以修订, 确定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其次, 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补充,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二) 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程序
行政程序是现代法治的控权机制, 且有利于改进政府内部运作机制, 提高行政效率。因此,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必须具备健全的法律制度, 才能保证购买行为按照严格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首先, 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信息。地方政府在进行购买公共服务之前, 应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 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并且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信息应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使社会组织能及时了解购买信息及相关事宜, 避免私下协商, 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中, 从而避免选择的任意性。
其次, 按照竞争择优的方式, 确定承接公共服务的主体。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中, 社会组织是具体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 其能力、资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政府对承接公共服务主体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了解社会组织的能力与资质,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方式选择出真正资质良好的社会组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具体选择标准可参照《政府采购法》中的规定,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是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三是具有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四是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及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等条件。
最后, 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定程序。国务院提出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 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并严禁转包。地方政府应加紧制定法定的购买程序, 明确购买目录, 规范委托、承包、采购行为。一是政府应在指定的媒体以多种形式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种类及相关要求, 鼓励具有资质的优质社会组织参与竞争;二是在选择社会组织时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择优选择资质良好的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进而保证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第三, 政府与社会组织签订委托、承包、采购等合同, 在合同中明确公共服务的项目、范围、种类等,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公共服务提供的标准以及争端的解决方式等条款。
(三) 建立多元、有效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体制
李克强总理提出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要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 就要求要建立一整套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 在政府内部可以建立专门、相对独立的专业监督机构, 负责监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工作, 并且根据公共服务的购买行为进行长期跟踪监督, 避免监督流于形式, 使监督成为动态的常态化的行为;其次,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主体, 使监督形式多样化, 避免监督形式单一导致监督的结果没有公信力, 比如可以成立专家评估团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监督、评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监督的公正性。第三, 加强社会监督, 畅通群众的建议、投诉通道, 明确公众对购买公共服务监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笑侠, 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3]朱眉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项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J].社会工作, 2004 (8) .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解读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及背景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购买平台和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基本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体会议强调,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是属于公共事务性服务,原则全部都要采用市场竞争购买机制,通过订立合同、委托社会力量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在国家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从地方初步探索上升到国家统一决策。中央政府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和企业分开和政府和社会分开”作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在不断推广普及。
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其首先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达到扶困救弱目的。政府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对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使社会组织成为服务的具体执行者,进而更好地倾听民声、服务于民。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首先,能够为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丰富社会组织的筹资来源,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双创精神;同时,社会组织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获得政府的资金,需要不断进行内部完善,保证其提供优质、专业、高效服务的能力;另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促进社会组织活动更加阳光化、规范化。
“一般来讲,就是要在社会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职能,政府由过去管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少,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充分的发挥市场和社会各组织的自我调节抚平作用。经过搞个真正使政府权力变小,社会组织权力变大。政府不干涉的事统统由企业、市民与社会组织来干,即由“大社会”来解决,发挥企业、市民与社会作用。
二、政府购买服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谁来买
明确谁来购买,即明确购买服务的主体。购买主体要严格按照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即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参公的事业单位,资金由财政负担的群团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2.向谁买
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同时,鼓励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急需支持和培育。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不可或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3.买什么
明确哪些服务可以买、哪些不能买,是顺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难点所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向社会购买。而财政部已初步确定将农业部、教育部等19个中央部门纳入2014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涉及艾滋病防治、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近30个项目。
解决好“买什么”问题,需合理确定购买范围并明确购买目录。当前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且全国的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和各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并及时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态调整。目录中还应明确购买服务的禁止性要求。”既要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即减少政府对社会性事务进行大包大揽,同时也要保证各级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防止政府盲目推卸责任,即不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
4.怎么买
首先要明确资金来源。应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只是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改进,不是新增一块财政资金,要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为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不走偏、不变样、可持续,购买流程科学合理,应坚持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中解决的原则,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由各部门安排购买服务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后实施。这样,既不改变现有预算体系,也不会增加预算审核难度,干扰预算正常编制,还可以有效打消一些部门以为新增资金的”误解”。
政府购买服务今后受益范围将多为人民群众,应适当放宽条件,创新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给地方、部门和市场主体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
参考文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推荐阅读:
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范本07-16
浅析政府项目融资中政府购买服务模式05-28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09
服务器购买申请11-16
浙江省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管理暂行办法10-06
购买权06-10
购买土地协议06-14
创建服务型政府09-12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10-22
工商服务型政府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