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及资不抵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探讨(精选2篇)
股权投资及资不抵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探讨
(原文发表于8月6日的《财会时报》)
现行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以投资帐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而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以下称资不抵债或超额亏损)的子公司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财会函字(1999)10号文给出了资不抵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办法: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用以反映投资企业未确认对被投资企业亏损的分担额;同时在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收益”项目下将该数字加回。
下面举例说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假设A公司拥有B公司80%的股权,B公司其他20%的股权由另外5位股东分散持有,因此A公司绝对控制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20X1年初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为240万元(无股权投资差额),B公司所有者权益300万元,其中:股本1,0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900万元。20X1B公司亏损1,200万元。假设无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
分析:20X1年末B公司已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为-900万元(300-1200)。按照投资准则的规定A公司本确认的投资损失为240万元,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为720万元(1,200*80%-240)。
1、资产负债表合并抵消分录为 借:股本
1000万元
盈余公积
200万元
未分配利润
–2,1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0万元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72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
-180万元(-900*20%)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合并抵消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240万元
少数股东收益
-240万元(-1,200*20%)
未确认的投资损失-720万元
期初未分配利润
-900万元
贷:未分配利润-2,100万元
投资准则和财会函字(1999)10号文的法律依据是《公司法》关于“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上述会计处理的关键是母公司投资损失不确认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合并会计报表的净利润亦不包括子公司的超额亏损。
现行规定疏漏分析
事实上,投资准则和财会函字(1999)10号文仅仅满足形式上符合“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现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表外负债和责任日益增多,受会计确认条件的限制,企业未纳入财务报告反映的表外事项越来越多,漂亮财务报告反映的企业实际上危机四伏者不在少数。仅满足法律形式上的符合是远远不够的。母公司对 1 子公司的超额亏损不予确认投资损失,客观上给企业预留了很大的财务操纵空间。
ST生态2001年中期报告就是一例。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本身(母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湖北洪湖蓝田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家。蓝田水产2001年初已资不抵债,2001年1—6月份又产生3,300多万元的亏损。母公司2001年1—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仅有60万元,而成本费用却有1,000万元之巨,还有1,400万元的营业外支出(主要是银行罚息)。
难以想象,象这样的垃圾公司竟然会盈利!然而靠钻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漏洞,企业一笔资产出售业务就轻而易举的实现了报表盈利,再次上演中国股市咸鱼翻身的闹剧。
ST生态财务操纵的具体手法是这样的:母公司由子公司蓝田水产平价(4,100万元)购入蓝田大酒店,然后以6,8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北京裕佳置业有限公司,获得2,700万元的资产处置收益。由于按照现行规定,母公司不需要对蓝田水产2001年产生的3,300万元超额亏损确认投资损失,所以靠2,700万元的资产处置收益母公司半创造了330万元的净利润。同时虽然合并利润总额为-3,100万元,但由于蓝田水产的超额亏损在利润表“利润总额”项目下面通过“少数股东收益”和“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冲减,所以ST生态仍然“实现”了288万元的合并净利润。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三方北京裕佳置业有限公司为什么乐意购买蓝田大酒店?我想扣除其他因素外,物有所值是应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既然可以卖上好价钱?蓝田水产的其他债权人为什么会同意公司不自己直接售出,而将2,700万元的利润让渡给母公司?是谁为蓝田水产的其他债权人提供了某种偿债承诺,从而使他们放弃了2,700万元的利润?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在进行资产处置的同时,ST生态在实质上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了偿还蓝田水产债务的某些承诺。因此,不确认蓝田水产的超额亏损显然是不合适的。
概括的讲,当发生下述情况时,现行股权投资和资不抵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处理规定存在实质性疏漏:
一、子不抵债子公司的债权人得到间接资助或承诺,暂时放弃债权主张,使母公司得以自由处置子公司资产,为“报表财务指标”的完成服务。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实质上已存在对等的潜在债务,但由于负债确认条件的限制,该等债务未能反映于当期的财务报告。
二、母子公司是上下游企业关系。子公司形式上虽然存在少数股东,但实质是全资企业;或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提供其他利益,使其放弃对子公司盈利的追求。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子公司盈亏。
比如当子公司是母公司的上游企业、其经营业务基本上是向母公司提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时,会出现子公司宁可超额亏损也要低价销售使母公司获得“成本优势” 进而获取超额利润的状况。而当子公司是母公司的下游企业、其经营业务基本上是购入母公司产品对外销售时,又会出现子公司全额承担产品市场开拓的前期费用或以高于合理毛利的价格购入产品从而导致资不抵债的状况。
三、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融资工具,其承担了巨额的融资费用并为母公司提供代价低廉的融入资金。融资行为是子公司超额亏损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其他母公司实质上实施了损害子公司利益的行为
五、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
改进建议
针对实际可能存在的财务操纵,《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会计》遵循“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处理原则,给出了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处理办法。可供我们在进行类似会计问题处理时借鉴。
按照该准则:“在被合并的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权的亏损,可能超过子公司权益的少数股权。超过部分以及归属少数股权的进一步亏损,除少数股权应该遵照规定的义务弥补、并有能力弥补的部分外,均应冲减多数股权。”其实质就是超额亏损由控股股东全额承担,并纳入母公司利润表和母公司编制的合并利润表。
下面我们以上述例子阐述这一规定的执行。
分析:假设少数股东均无义务亦无能力弥补B公司的超额亏损。则确认的少数股东投资损失为60万元(300*20%,以出资为限)。相应的A公司应确认20X1年股权投资损失1140万元(1200-60)。
1、A公司投资收益会计处理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14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0万元
应计被投资单位债务
900万元
2、资产负债表合并抵消分录为
借:股本
1000万元
盈余公积
200万元
未分配利润
–21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0万元
应计被投资单位债务
-90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
0万元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合并抵消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140万元
少数股东收益
-60万元
期初未分配利润
-900万元
贷:未分配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专门规范了企业集团在企业合并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由于企业集团必须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就成为企业合并会计中的关键环节。《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 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显然, 母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成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
母公司之所以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是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 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故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核算。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 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权益法核算, 这就导致母公司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 应将其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所规定的权益法进行调整。因此处理合并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问题就转换成处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企业合并中个别报表按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问题;二是企业合并中个别报表按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问题;三是合并财务报表按权益法调整与个别报表按权益法调整的差异。
一、母公司报表按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调整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显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个别报表按成本法核算时,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调整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但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该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按成本法核算时调整的难点就是确定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即初始投资成本的冲减金额。要解决该问题就必须理解如下公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 (投资后至本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 ×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若该计算结果为正数, 则表示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若为负数, 则表示本期应恢复的投资成本, 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按权益法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按权益法核算时, 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为基础, 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期调整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成本的调整;二是投资损益的调整。
1. 成本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超过部分确认为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应按其差额调增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入。
2. 损益调整。
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益;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 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按权益法核算时调整的难点就是对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份额的确认。在确认该份额时, 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按照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的程度不同, 权益法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简单权益法、购买权益法和完全权益法。简单权益法不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 直接以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购买权益法是指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 调整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计算调整后的净利润, 并在此基础上乘以持股比例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完全权益法则是在购买权益法的基础上消除投资企业和被投资单位之间内部交易的影响, 进一步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在采用完全权益法时, 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也应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并予以抵销。但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的减值损失的, 有关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被抵销。
企业在对个别报表进行调整时, 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结合重要性原则, 选择恰当的权益法。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上计提的折旧额之间存在的差额相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来说是重要的, 则应进行有关调整, 即应采用购买权益法或完全权益法。
在权益法下, 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也应当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资本公积。进行该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得税的影响, 如被投资单位因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资本公积发生变动, 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了差异, 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也应计入资本公积。因此在进行调整时, 不能仅以公允价值变动额乘以持股比例计算, 而应以考虑所得税影响后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净额乘以持股比例计算。当然, 对于所得税的影响, 也应结合重要性原则进行处理, 如果影响相对不大, 则可不予考虑。
三、合并财务报表按权益法调整与母公司报表按权益法调整的差异
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进行编制的, 该会计主体的特殊性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必然与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存在差异。对于这种差异, 同样可从成本调整和损益调整两方面来分析。
1. 成本调整。
与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不同, 合并财务报表中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与否是由企业合并类型决定的。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的企业合并只包括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两类。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需根据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则不需要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对于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在投资业务抵销分录中记入“商誉”科目借方或“营业外收入”科目贷方。该差额的处理与普通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类似之处是均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不同的是后者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同时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母公司通过多次投资对子公司进行控股合并时, 判断是否调整初始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就是各次投资的类型。如母公司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子公司进一步投资时, 该新增投资部分就需要按照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因为进行新增投资时, 母公司与接受投资的子公司的“母子关系”已经形成, 即可视为投资前后子公司均受母公司控制。
2. 损益调整。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时, 损益调整与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方法基本相同, 即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实现净损益的份额时, 仍以取得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调整过程中仍然需要结合重要性原则, 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内部交易损益抵销的会计处理不同。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在被投资单位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后, 还需要抵销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 即采用的是完全权益法。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时,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不能抵销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 当然也就不能以此为基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 只能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销分录中体现, 并且该抵销是全额抵销, 并非仅抵销按享有子公司的权益份额计算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四、总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解决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调整问题就是解决上述三个会计问题。换言之, 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可分为对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对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从合并财务报表按权益法调整与个别报表按权益法调整的差异出发对调整进行核准三个步骤。其中, 第一步是正确处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调整问题的基础, 第二步是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一步是保证会计调整合理准确的关键。总之, 熟练掌握该“会计处理三部曲”, 是解决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计调整问题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得到陕西省科技厅“陕西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项目资金的资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股权投资及资不抵债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探讨】推荐阅读:
股权投资合同09-22
私募股权投资流程07-18
私募股权投资信托合同07-05
股权投资评估方法11-03
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协议11-04
股权投资基金产生发展07-16
股权投资合作框架协议07-18
长期股权投资评估方法10-21
股权投资业务流程(明石)11-06
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申请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