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译本推介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国名著译本推介(精选2篇)

外国名著译本推介 篇1

以 亚非,欧,俄,拉丁美洲来编排次序

序号 书名 作者 译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一版定价(平装本)一版印数 备注1 万叶集选 李芒译 人民文学 1997 11.4 3000破戒 日 岛崎藤村 柯毅文 陈德文译 人民文学 1982 0.88 54000二叶亭四迷小说集 日 二叶亭四迷 巩长金 石坚白译 人民文学 1985 2.55 26000 62年曾出单行本社会毒瘤 菲律宾 黎萨尔 陈饶光等译 人民文学 1987 4.05 10880 又译:不许犯我,七十年代曾出单行本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仳耶什 金克木等译 人民文学 1987 6.25 30006 五卷书(有古典本)季羡林 人民文学 1964一印1981重印 1.3 10000沙恭达罗(有古典本)印 迦梨陀桬 季羡林 人民文学 1959一印1980重印 0.48 20000戈拉 印 泰戈尔 刘寿康译 人民文学 1984 1.55 75000泰戈尔诗选 印 泰戈尔 石真 冰心译 人民文学 1980 1 8000 本书以网格本多次重印蔷薇园 波斯 萨迪 水建馥译 人民文学 1980 0.68 20000 本书是从英文转译的蕾莉与马杰侬 波斯 内扎米 卢永译 人民文学 1988 2.25 2600 本书是作者的“五诗集”第二部,从俄文转译的.列王纪选 波斯 菲尔多西 张鸿年译 人民文学 1991 8.2 3340波斯古代诗选 张鸿年译 人民文学 1995 13.05 2665阿拉伯古代诗选 仲济昆译 人民文学 2000 19.8 3000奥德修纪 古希腊 荷马 杨宪益译 上海译文 1979 1.05 73000 原书是诗歌,此为散文译本,82年重印过伊索寓言(有古典本)古希腊 伊索 63年周启明译,81年罗念生等四人译 人民文学 1963 0.69 24000

本书初次以网格本出版是63年周启明译的,且插图精美,后81年由罗念生等四人重译,且多次重印,前者优点甚多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有古典本)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罗念生译 人民文学 1961 0.62 5000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有古典本)古希腊 索福克勒斯 罗念生译 人民文学 1961 0.62 5000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有古典本)古希腊 欧里庇得斯 罗念生译 人民文学 1959 0.62 5000 三大悲剧家的作品都是诗歌,此均为散文译本,分别61,79,86重印多次古希腊抒情诗选 水建馥译 人民文学 1986 2.15 15240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 维吉尔 杨周翰译 人民文学 1984 1.3 13400 原书是诗歌,此为散文译本变形记 古罗马 奥维德 杨周翰译 人民文学 1984 0.9 45000 同上,而且本书是个60%的节译本,全本已2000年该社推出金驴记 古罗马 阿普列乌斯 刘黎亭译 上海译文 1988 2.85 1320024 古罗马戏剧选 古罗马 普劳图斯 泰伦提乌斯 塞内加 杨宪益,杨周翰,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 1991 6.9 1060坎特伯雷故事 英 乔叟 方重译 上海译文 1983 1.25 38300 原书是诗歌,此为散文译本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英 莎士比亚 卞之琳译 人民文学 1988 4.25 10000 诗体译本,重印多次莎士比亚喜剧五种 英 莎士比亚 方平译 上海译文 1986 3.4 1000028 失乐园 英 弥尔顿 朱维基译 上海译文 1984 2.55 46400鲁滨孙飘流记(有古典本)英 笛福 徐霞村译 人民文学 1959 0.92 100000 本书以网格本多次重印格列佛游记(有古典本)英 斯威夫特 张健译 人民文学 1962 0.94 150000

弃儿汤姆.琼斯史 英 菲尔丁 张谷若译 上海译文 1993 23.95 230032 多情客游记 英 劳伦斯.斯特恩 石永礼译 人民文学 1990 1.95 640033 彭斯诗选 英 彭斯 王佐良译 人民文学 1985 1.55 14000

中洛辛郡的心脏 英 司各特 章益译 人民文学 1981 2.1 2100035 傲慢与偏见 英 奥斯丁 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 1985 2.8 27000

唐璜 英 拜伦 查良铮译 王佐良注 人民文学 1985 5.85 31500

雪莱抒情诗选 英 雪莱 查良铮译 人民文学 1987 4.1 19500 多次重印38 玛丽.巴顿(有古典本)英 盖斯凯尔夫人 苟枚 佘贵棠译 上海译文 1962 1.65 30000

名利场(有古典本)英 萨克雷 杨必译 人民文学 1959 2.55 10000040 董贝父子 英 狄更斯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 1994 29.1 2300

大卫.考坡菲 英 狄更斯 张谷若译 上海译文 1980 2.05+2.2 4000042 荒凉山庄 英 狄更斯 黄邦杰等译 上海译文 1979 3.55 73000

巴塞特郡纪事(一,二)英 特罗洛普 主万等译 上海译文 1986 一1.7二4.15 一4300,二2650

简.爱 英 夏洛蒂.勃朗特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 1980 2.05 15000045 呼啸山庄 英 艾米莉.勃朗特 方平译 上海译文 1986 3.1 1400046 米德尔马契 英 乔治.艾略特 项星耀译 人民文学 1987 5.95 1425047 德伯家的苔丝 英 哈代 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 1984 1.95 75000

福尔赛世家 英 高尔斯华绥 周煦良译 上海译文 1980 1.2+0.96+0.84 45700-45200-45200

英国诗选 王佐良译 上海译文 1988 9.95 3800

萧伯纳戏剧三种(古典本)英 萧伯纳 黄雨石等译 人民文学 1963 1.3 4000

罗兰之歌 杨宪益译 上海译文 1980 0.71 3600

特利斯当与伊瑟 法 贝蒂耶编 罗新璋译 人民文学 1991 1.95 255053 高乃伊戏剧选 法 高乃伊 张秋红等译 上海译文 1990 4.7 120054 拉辛戏剧选 法 拉辛 齐放等译 上海译文 1985 1.6 5700

莫里哀喜剧六种(有古典本)法 莫里哀 李健吾译 上海译文 1980 1.55 8000

拉封丹寓言选 法 拉封丹 远方译 人民文学 1985 1.7 17300

吉尔.布拉斯(有古典本)法 勒萨日 杨绛译 人民文学 1958 2 100000

波斯人信礼(有古典本)法 孟德斯鸠 罗大冈译 人民文学 1962 1.4 2640059 伏尔泰小说选 法 伏尔泰 傅雷译 人民文学 1979 0.82 100000

忏悔录(一,二)法 卢梭 黎星等译 人民文学 1980 第一册1.1,第二册1.45 第一册45000,第二册25000

博马舍戏剧二种(有古典本)法 博马舍 吴达元译 人民文学 1962 0.84 11000

巴黎圣母院 法 雨果 陈敬容译 人民文学 1982 2.55 42000

九三年 法 雨果 郑永慧译 人民文学 1982 1.6 50000

雨果诗选 法 雨果 程曾厚译 人民文学 1986 3.15 17000

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法 波德莱尔 钱春琦译 人民文学 1991 4.25 670066 木工小史 法 乔治.桑 齐香译 上海译文 1983 1.4 61800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郝运译 上海译文 1986 3.75 76000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法 巴尔扎克 傅雷译 人民文学 1980 1.55 100000

幻灭 法 巴尔扎克 傅雷译 人民文学 1979 2 200000

农民 法 巴尔扎克 陈占元译 上海译文 1979 1.2 73000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法 巴尔扎克 郑永慧等译 人民文学1997 2508 10000

包法利夫人(有古典本)法 福楼拜 李健吾译 人民文学 1979 1.25 150000

萌芽 法 左拉 黎柯译 人民文学 1982 1.65 59500

金钱 法 左拉 金满成译 人民文学 1980 1.45 203000

一生 漂亮朋友 法 莫泊桑 盛澄华等译 人民文学 1984 2.4 8500077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法 莫泊桑 郝运等译 人民文学 1981 2.2 3000078 法朗士小说选 法 法朗士 郝运等译 上海译文 1992 8.55 4000

约翰.克利斯多夫 法 罗曼.罗兰 傅雷译 人民文学 1980 5.15 4000080 都德小说选 法 都德 郝运译 上海译文 1999 16.5 5100

莱辛戏剧二种 德 莱辛 梦海 等译 上海译文 1980 0.88 5000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德 歌德 冯至译 人民文学 1988.6 4.55 772083 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德 歌德 关惠文译 人民文学 1988 3.85 1010084 席勒诗选 德 席勒 钱春琦译 人民文学 1984 0.92 60000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德 霍夫曼 韩世钟译 上海译文 1986 3 10000

克莱斯特小说戏剧选 德 克莱斯特 商章孙等译 上海译文 1985 2.05 20000

格林兄弟童话选 德 格林兄弟 施种等译 上海译文 1994 10.25 600088 艾菲.布里斯特 德 冯塔纳 韩世钟译 上海译文 1980 1.25 90000

霍普特曼戏剧二种 德 霍普特曼 章鹏高等译 上海译文 1986 1.15 300090 臣仆 德 亨利希.曼 傅唯慈译 上海译文 1981 1.55

亨利四世 德 亨利希.曼 傅惟慈译 上海译文 1980 2.2+1.5+1.4 6000092 布登勃洛克一家(古典本)德 托马斯.曼 傅惟慈译 上海译文 1962 2.45 12000

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 德 托马斯.曼 钱鸿嘉等译 上海译文 1987 3.15 5700

德国诗选 钱春琦译 上海译文 1993 8.9 2600

神曲 地狱篇 意 但丁 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 1990 6.65 7900

十日谈(选)意 卜迦丘 方平等译 上海译文 1981 2.65 14900097 耶路撒冷的解放 意 塔索 王永年译 人民文学 1993 12.7 1670

哥尔多尼喜剧三种 意 哥尔多尼 万子美等译 上海译文 1989 4.6 170099 约婚夫妇 意 曼佐尼 吕同六译 上海译文 2000 27.8 5000

斯巴达克斯 意 乔迈尼奥里 李俍民译 上海译文 1982 2.05 28600101 皮蓝德娄戏剧两种 意 皮兰德娄 吴正仪译 人民文学 1984 5900102 熙德之歌 西 佚名 赵金平译 上海译文 1994 7.3 2000

堂吉诃德 西 塞万提斯 杨绛译 人民文学 1979 3.55 100000 《堂吉诃德》最早由林纾和陈家麟翻译到中国,用的是文言的形式。

只翻译了上卷,取名为《魔侠传》。1959年又出版了傅东华全译本,1978年出版的杨绛的翻译本是目前最权威的版本.104 维加戏剧选 西 维加 朱葆光译 上海译文 1983 1.8 7300

卡尔德隆戏剧选 西 卡尔德隆 周访渔译 上海译文 1997 21.9 2800106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 葡 克洛兹 瞿象俊 叶扬译 上海译文 1984 1.9 100000

安徒生童话选(古典本)丹麦 安徒生 叶君健译 人民文学 1958 1.3 25000 文革前多次以网格本重印,文革后没印过

易卜生戏剧四种(古典本)挪 易卜生 潘家洵译 人民文学 1958 1.2 7000

卡勒瓦拉 冰岛 伦洛特编 孙用译 人民文学 1980 3.05 5400

傀儡 波兰 普鲁斯 庄瑞源译 上海译文 1982 3.5 21400

十字军骑士 波兰 显克维支 陈冠商 上海译文 1981 2.55 75000112 鲵鱼之乱 捷 恰佩克 贝京译 人民文学 1981 20000 0.89

裴多菲诗选 匈 裴多菲 兴万生译 上海译文 1990 5.95 8000

金人 匈 约卡伊.莫尔 柯青译 人民文学 1980 1.9 20000

轭下 保 伐佐夫 施蛰存译 人民文学 1982 1.8 47000

绿衣亨利 瑞士 凯勒 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 1980 1.2+1.55 上册200000,下册33000

克雷洛夫寓言集 俄 克雷洛夫 辛未艾译 上海译文 1992 6.85 4000118 死魂灵 俄 果戈理 满涛等译 人民文学 1983 1.75 75000

果戈理小说戏剧选(有古典本)俄 果戈理 满涛译 人民文学 1968 1.2 50000

奥勃洛摩夫 俄 冈察洛夫 齐蜀夫译 上海译文 1979 2 60000

莱蒙托夫诗选 俄 莱蒙托夫 余振译 上海译文 1980 1.8 20000122 当代英雄 俄 莱蒙托夫 草婴译 上海译文 1981 0.72 21000

安娜.卡列尼娜 俄 列.托尔斯泰 周扬等译 上海译文 1981 3.55 51000124 复活 俄 列.托尔斯泰 草婴译 上海译文 1988 5.6 30000

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 俄 列.托尔斯泰 草婴译 上海译文 1986 4.25 10000

猎人笔记(有古典本)俄 屠格涅夫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 1962 1.3 150000127 前夜 父与子 俄 屠格涅夫 巴金等译 人民文学 1979 1.55 150000

怎么办(有古典本)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 蒋路译 人民文学 1959 6.7 9000130 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岳麟译 上海译文 1982 1.9 30700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 俄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臧仲伦等译 人民文学 1987.1 3.7 2960

谢德林童话集 俄 谢德林 张孟诙译 上海译文 1983 1.15 44100

契诃夫小说选(有古典本)俄 契诃夫 汝龙译 人民文学 1962 13.35 10000

母亲(仅见精装绿皮本)苏 高尔基 夏衍等译 人民文学 1958 未见过平装135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苏 高尔基 巴金等译 人民文学 1980 1.55 100000136 谢甫琴科诗选 俄 谢甫琴科 戈宝权等译 上海译文 1983 1.65 44300137 最后的莫希干人 美 库柏 宋兆霖译 上海译文 1987 2.95 10000138 红字 美 霍桑 侍洐等译 上海译文 1981 0.77 100000

朗费罗诗选 美 朗费罗 杨德豫译 人民文学 1985 1.2 100000

汤姆大伯的小屋 美 斯陀夫人 黄继忠译 上海译文 1982 1.95 59000141 瓦尔登湖 美 梭罗 徐迟译 上海译文 1993 6.25 4000

白鲸 美 麦尔维尔 曹庸译 上海译文 1982 2.7 32500

草叶集 美 惠特曼 赵萝蕤译 上海译文 1991 12.25 5800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有古典本)美 马克.吐温 张万里译 上海译文 1984 1.45 29800

一位女士的画像 美 亨利.詹姆斯 项星耀译 人民文学 1984 2.25 85000146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美 欧.亨利 王仲年译 人民文学 1986 3.8 7500147 章鱼 美 诺里斯 吴劳译 上海译文 1984 2.4 51300

马丁.伊登 美 杰克.伦敦 吴劳译 上海译文 1983 1.55 86500

癞皮鹦鹉 墨 利萨尔迪 周末等译 人民文学 1986 4.6 7000

玛丽亚 哥 伊萨克斯 朱景东等译 人民文学 1985 1.9 44800

另外:

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小说

宋兆霖翻译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作家作品以及狄更斯的作品 罗玉君译的斯丹达尔

外国名著译本推介 篇2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宗教

《红楼梦》海外英译本概况

《红楼梦》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可以追溯到1830年。至1892年, 相继出现了三种英译本, 分别为John Francis Davis、Robert Tom和Bola所著。但翻译内容都不太准确, 甚至可以用荒唐来形容。译者的目的是满足读者对异域情调好奇的心理, 故译本中充满中国式传奇, 如把黛玉译为“Black Jade”, 其在英文中有“荡妇”的含义, 有自由发挥的特色。后来英国驻澳门副领事Bencraft Joly曾译过《红楼梦》的前56回, 并在1892到1893年间在香港出版, 虽很大程度上忠诚于原文内容, 但终究没有全译。《红楼梦》英文译本有十几种之多, 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两个版本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avid Hawkes和其女婿John Minford的分译合成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简称霍译本) , 和国内翻译家杨宪益与英国人Gladys Yang的合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以下简称Gladys译本) 。它们堪称《红楼梦》英译版的双子星座。

以霍译本为代表的《红楼梦》海外英译本翻译特色

1.忠于原意, 背离原语言

《红楼梦》霍译本具有鲜明的“归化”特征。归化是翻译的一种常见手法, Venuti先生认为, 归化方法的定义来自“尽量不干扰读者, 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Schleiermacher 1838/1963:47, 1838/1977:74;Venuti 1995:19-20) 。可见归化的目的是尽量去除文章中原文化背景情调, 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最容易理解的译文。毫无疑问, 霍译本为翻译归化方法作了很好的诠释, 其对《红楼梦》里诸多西方社会难以理解的东西都归化成英语世界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如2010版《红楼梦》里一段:

狗儿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 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 怎么好到她门上去的?先不先, 他们那些门上人也未必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

对于“打嘴现世”, 在汉语中意为因说话而遭嘲笑, 这是狗儿拒绝丈母娘有关去贾家寻救济的建议, 以免遭嘲笑。按照Gladys译本的直译法, 英文为“Why ask for a slap of the face?” (P117) , 很忠实地翻译出原文本意, 但在英文世界, 读者对被掌掴脸部和遭嘲笑的理解是不等同的, 脸部被掌掴是被人袭击, 带有极强的屈辱性, 远比被人讽刺和嘲笑要严重的多,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讨个救济就要被打脸。再看霍译本:“Who’s going to all that trouble just to make a fool of themselves?” (P153) , 就处理的比较恰当, fool意为愚蠢, 整句表达了和原文一致的意义, 只是缺乏了汉语中惯用语的趣味。

文中对颜色意义的翻译也体现了霍译本忠于原意背离源语言的特色, 如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被翻译成了“Count of Green Delight”, “怡红公子”被翻译为“Green Boy”。因为在Hawkes看来, 中国人心中的“红”类似于英语世界中的“绿”, 或是“金黄”。

2.具有再创造性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风格和方式, Hawkes先生的追求, 是给英文读者无障碍欣赏《红楼梦》的美, 也想在艺术成就上努力达到原著的高度, 这就给译者自身提出了再创造的要求。霍版英译本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成功, 凸显了作者横溢的才华, 而其译本读来也似行云流水, 灵性十足。如《红楼梦》第二十回中的一段:

二人正说着, 只见湘云走来, 笑道:“爱哥哥, 林姐姐, 你们天天一处玩, 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 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 又闹什么‘爱’三了。”

把汉语中相似发音的词句翻译成英文, 要具备咬舌头的效果, 似乎没有办法, 这里Hawkes先生另辟蹊径, 先看译文:

Just then Xiang-yun burst in on them and reproved them smilingly for abandoning her:”Couthin Bao, Couthin Lin:you can thee each other every day.It’th not often I get a chanthe to come here;yet now I have come, you both ignore me!’

Dai-yu burst out laughing:‘Lisping doesn’t seem to make you any less talking!Listen to you:“Couthin!”“Couthin”Presently, when you’re playing Racing Go, you’ll be all“thicktheth”and“theventh”!’

Hawkes没有纠结与二和爱的原本意思, 另辟蹊径, 用英文中“s”和“th”发音的相似性呈现湘云发音不准的可爱, 比起Gladys译本中出现黛玉说“one, love, three……”, 国外读者不用去了解中文中“二”和“爱”的相近读音, 可以说令人拍案叫绝。

创造性在谚语和四字成语的翻译方面更为明显,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谚语、俗话、成语, 这些在英语世界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语句结构都在Hawkes细细斟酌下变成了相同含义的英文。如“瑞雪兆丰年”被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被译为“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国泰民安”被译为“The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等等, 这些谚语和词汇的英译凸显了译者灵活的创造能力, 其多数都成为翻译界的标杆。

3.对宗教内容的异化处理

《红楼梦》故事的背景是中国清朝中后期, 此时国人上下多信奉道教和佛教, 而书中多数女性角色也以信佛为业, 如贾宝玉的奶奶和母亲。文中人物语言和叙述本身都包含了大量佛教、道教词汇, 如“几世几劫”、“偈云”、“拜大悲忏”、“打平安醮”等, 角色中有诸如“道士”、“和尚”、“神僧”、“尼姑”等, 地方名字含“清虚观”等宗教圣地。但Hawkes或许仍为追求英文读者的可理解性, 把这些虔诚的信仰都“归化”了浓厚的基督色彩。如刘姥姥惊叹大观园时所说的“阿弥陀佛”, 被Hawkes译为“God bless my soul” (真主保佑我的心) 。刘姥姥的佛号证明其毫无疑问是佛教徒, 而译文则表明说话者是地地道道的基督跟随者。据统计, “阿弥陀佛”在全书中共出现40次, 霍译本归化翻译了其中的34处。另外在许多佛教道教的“法事”专用语上, 霍译本多采取拉丁文译或音译, 以淡化宗教色彩。

霍译本的争议

虽然霍译本《红楼梦》为红学在西方世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仍陷入了饱受争议的地步。其争议点有二, 其一, 全面归化翻译。这也是翻译界共有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Hawkes把《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意境在英语世界重新勾勒和建立, 让英文读者无障碍地感受中国名著, 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无形中加大了西方文学爱好者对中文和中国的兴趣。批评者则认为霍译本从整体到词句, 从意思到句式都不能匹配原著, 其极端的归化背离了翻译之道, 导致英文读者虽然读了《红楼梦》, 却并不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虽领会了其中诗词的意境, 却并不明白其在原文中的表达方法。认为这影响甚至扭曲了英文读者对中国语言和社会的真实认知。其二, 宗教内容的异化翻译。在翻译界这是一种“丑闻”, 却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普遍存在, 其主要原因是彼时的文化氛围对异域宗教有十分强烈的不认同, 也许Hawke自身也无可奈何,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硬伤。譬如霍译本中把“佛祖”翻译成“God” (上帝) , 批评者认为既然英文中有“Buddha”一词, 就无法理解译者没有使用它。

结语

以David Hawkes和其女婿John Minford翻译的版本为代表的《红楼梦》海外译本, 因其作者深谙汉语言的精髓, 以归化的手法把羞涩难懂的古汉语文字再创造为现代英文, 可以说成就斐然。霍译本实现了译本以英语为第二母语的文学特质, 也很好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翻译对接。

参考文献

[1]欧阳利锋, 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02:18-19.

[2]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3:125-128.

上一篇:《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案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