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精选7篇)

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 篇1

知识梳理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细胞生物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密切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3)即使像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从生物圈到__________,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各自生命层次的相互关系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器官→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是指在__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___。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构成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疑难突破

1.为什么说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剖析:离开细胞,就没有神奇的生命乐章,更没有地球上那瑰丽的生命画卷。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它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个细胞来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生物体含有多个细胞,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是由各个细胞来完成的。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因此,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剖析:所谓系统,它是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有规律结合而成的整体。生命系统的层次是指:从生物圈到各生态系统、从大小不同的群体到组成群体的每个个体及个体水平以下的器官、组织、细胞,它们层层相依,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但每个层次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问题探究

问题:有的科学家认为:“尽管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难解难分,细胞才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探究: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衣藻、草履虫等。对于它们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则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玉米、人等。这些细胞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同时又保持着形态与结构的独立性,每个细胞具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从而构成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它们来说,细胞也像一个生物体的“缩影”,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承担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知识·巧学·升华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人体中,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完成必须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才能运输到组织细胞,代谢的终产物需要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同时还要依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相互合作,构成了人体的完整生命活动。

知识拓展

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由纤毛的摆动获取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形成食物泡。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食物残渣通过胞肛排出体外,代谢的废物通过伸缩泡排出体外。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通过细胞膜完成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生命所能利用的化学能;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为基础;遗传变异以细胞内的基因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深化升华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朊病毒等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具有生命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一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也就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生物细胞中,才能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例如,一个细胞、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系统。

误区警示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离开细胞,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而在分子或原子的系统中不可能包含细胞,因此分子和原子并没有生命。

生命系统是指从生物圈到细胞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生命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层次。例如,以龟为例:

要点提示 高等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这些器官不构成系统直接构成完整的植物个体。如果是一只草履虫,将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因为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个体。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思路点拨:尽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问题2 在你和你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思路点拨:人类的亲代产生子代,是通过亲代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这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精子中含有来自父亲的遗传物质,卵细胞中含有来自母亲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其中核酸携带着遗传信息。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了子代。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胚胎以及发育成的人体,其进行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在细胞内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如呼吸、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问题3 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思路点拨: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最早的原始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完成的,由此逐渐演变成多细胞生物,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进行。典题·热题·新题

例1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思路解析: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动物),再进一步构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再由个体构成种群,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生物圈。 答案:A 方法点拨 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学习,也应采用分层认识的方法。

例2 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炭疽病病原体 D.乙型肝炎病原体

思路解析: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疯牛病的病原体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朊病毒;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炭疽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有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答案:C 深化升华 生物可分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两类。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例3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思路解析:细胞和生命活动的关系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

答案:B

课后强化

夯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可称为细胞的是() A.肌纤维 B.胶原纤维 C.神经纤维 D.弹性纤维

思路解析:胶原纤维、神经纤维、弹性纤维是细胞分泌物,肌纤维是细胞。 答案:A 2.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性肺炎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查明引起该病的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认为这种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它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 B.它能通过增殖繁衍后代 C.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它的组成化合物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思路解析: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通过增殖繁衍后代。答案:B 3.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C.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思路解析: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答案:D 4.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一棵桃树 B.一朵桃花 C.一个桃仁 D.一块桃肉

思路解析:一棵桃树是个体,一朵桃花是器官,桃仁也是器官,桃肉是组织。 答案:D 5.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思路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B

6.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生长繁殖状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D.生态系统

思路解析:池塘中的青蛙是一个物种。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总和构成一个种群。所以此小组是研究青蛙种群的变化。 答案:B 7.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 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思路解析: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它们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A 8.下列细胞是活细胞的是() A.玉米种子的胚乳 B.木纤维 C.导管

D.种子的子叶

思路解析:A、B、C都是死细胞,种子的子叶是活细胞。 答案:D 9.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具有相同层次的是() A.海洋中的所有鱼

B.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蝗虫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老虎 D.一个池塘 思路解析: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海洋中的所有鱼以及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蝗虫二者都包含了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老虎是由同种个体构成的种群。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C 10.生命系统中与龟的心脏处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A.人的血液 B.肌纤维 C.皮肤 D.呼吸系统

思路解析:人的血液属于组织,肌纤维属于细胞,皮肤属于器官,呼吸系统属于系统,龟的心脏属于器官,和皮肤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 答案:C 11.下列能完成一切生理功能的细胞是() A.变形虫

B.人的红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根毛细胞

思路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 答案:A 12.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一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思路解析: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分层认识的方法。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的,其余几项排列紊乱。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把一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结果二者在自然状态下都不能长时间地生存,这说明

。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思路解析: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的菌类,所以它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而大肠杆菌菌落是由同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应属于种群的层次;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也是由一些相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属于种群层次;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是由不同的生物个体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应属于群落的层次。 答案:(1)细胞(或个体)(2)种群(3)种群(4)群落 走进高考

1.(经典回放)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思路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题目中是各种生物的总和,所以构成了群落。 答案:A 2.(2004上海高考理综,21)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紫菜、海带等各种生物所组成的是()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网

思路解析:同一种生物的总和是种群,而生态系统同一时间和空间所有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答案:C 3.(2005上海模拟,3)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此题必须要先理解种群、群落的概念,然后去分析题意。绵羊是一个物种,山羊是一个物种,8群羊是不同种生物,因此不能称其为一个种群。但是群落的概念必须是指这个区域内全部生物,如这个草原上还有牧草、草丛中还有蝗虫、土壤中还有细菌等等生物,少一种生物都不能称其为群落,所以8群羊不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而是两个种群。

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 篇2

[课堂实录]

师:通过SARS病毒模式图,我们了解了患者感染后的发病情况,病毒经过三天后开始在身体内蔓延。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生: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一般是借助活体生物生活和繁殖,寄生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SARS病毒也不例外,结构简单,具有寄生性。

师:回答很到位,看来你对病毒知识非常熟悉。根据已经掌握的病毒相关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又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呢?

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并没有细胞性结构,而且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开始大量繁殖。

师: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利用活细胞物质制造新的病毒,其繁殖速度惊人,给人体机理造成毁灭性的侵蚀。SARS病毒主要侵蚀人体哪些部位呢?

生:SARS病毒主要针对人体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展开侵蚀,破坏肺部细胞组织,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功能性衰竭而死亡。

师:SARS病毒主要侵蚀人体呼吸系统,对其他部位也会有侵蚀。如果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它们还能生存和繁殖吗?

生:不能。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能继续生存。

师:(实例1,草履虫图片展示)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生: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与草履虫非常相似。

师:(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图片展示)根据图片展示,我们可以推演出胚胎发育过程吗?

生:母亲的卵细胞经过分裂进入子宫,遇到精子,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然后逐渐生长,进一步发育成为胎儿。胚胎发育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实现的。

师:通过两个实例学习感知,我们对生物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在这个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设问作为引导媒介,根据学习思维展开跟进式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时启动。学生依照学习思维启动惯性展开学习探索,不管教师引导如何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都贴近教师设问展开。教师引导自然,学生学习顺畅,师生互动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收到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掌握细胞的相关知识,对SARS病毒、人体胚胎形成等内容都有一定关注),其认知基础决定师生互动处于高频度水平之上。这样教师问题投放之后,学生才能快速做出应对,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其次,教师的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依次启动,使教与学在不断调整中达成新的平衡。教师先引入SARS病毒,引导学生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认知,然后介入草履虫形态结构,教学进入实例认知阶段。最后是人体胚胎形成探索,细胞认知层次逐渐提升,学习呈现渐进式。教师引导思路明晰,学生学习途径清楚,学习效果自然较佳。

第三,教师进行问题投放时,应给出一定的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明确的思考角度。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与教材文本学习内容尽快实现认知接轨。因此,在投放问题时要给出简要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思维。

第四,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给出积极的评价,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形成重要的激发动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对相关学习认知进行确认,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认知建构。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其实这里面有好多学问。如果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无应答或者不知从何处切入思维,这样的设问就是无效的、失败的。因此,提升问题与学生思维的契合度,是确保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及教材文本学习内涵,才能真正做到文本、生本、师本三者有机融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认知成长点。

摘要:在《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采用设问链接学生思维的教法,逐步引导学生走近问题核心,课堂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教学卓有成效。

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 篇3

[关键词] 学案式;教育观念;课堂改革

一、从“教案式”向“学案式”转变的必要性

传统中学教学普遍存在“教案式”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要求背道而驰。教案教学有两大弊端:第一,单向性,教案重在指导教师将知识讲得清楚透彻、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却忽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第二,封闭性,教案不公开不透明,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听课时不免亦步亦趋,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吃不透知识点,成绩提高存在困难。

教案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两个弊端,是因为教案只站在教师和课本的立场上,较少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这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形成的固有模式。因此,要脱离传统“教案教学”,教师不更新观念不行,更新太慢也不行,必须深入理解新课程要求,加快角色转变,即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亲切的交流者。角色转变的外化表现之一,就是从“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过渡。

所谓教案、学案,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简而言之,教案是为了把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文书,学案则是依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案。“教案”向“学案”转变、“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过渡,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中学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教学方案。

二、学案式教学的要素

一般情况下,教师制定学案时,应掌握以下八项基本要素:

一是学习目标。具体分为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学案必须让学生懂得自己应当学习什么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应当深入到何种程度,运用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第二,教学重难点。学案应以学习目标为基础,从知识体系中提炼出重点难点,引导、激励学生解决核心问题,从而提高独立学习能力。

第三,知识结构。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手段展现知识系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直观印象。

第四,学法提示。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该怎么分析,该怎么做,变手把手教为指引点拨,让学生尽可能依靠独立思考和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五,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涵盖预习、教学、问答、作业、复习等环节,是学案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最终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第六,考试解析。详尽分析考试方式,从考点范围到考题设计思路,提炼出各种注意事项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备考,形成规范严谨的考试风格。

第七,导入热点。教师传授知识不应与现实脱钩,学案要寻找鲜活的自然、社会知识和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具备实用性,又能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知识与现实的关系,使其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第八,学生总结。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让学生主动介绍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吃透的地方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对话教师的能力,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牢靠。

需要提醒的是,教师编写学案切忌陷入以下三个误区:第一,翻版教案。很多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仍不由自主地回到教案的老路上,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学案要从“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内容既立足于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重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第二,流于习题化。习题只能视作学案的一部分,学案中如果习题太多,将无法体现其导学的基本精神。第三,难度偏向特定学生群体。预设学案必须基于全体学生,要让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看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切实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总之,一份好的学案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循序渐进,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知识—能力—理论”的教学环节,推动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课堂教学学案的具体设计

具体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案设计可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第一,学习目标。学案制定的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要让学生通过听课、练习之后能够达到。“学案型”教师要遵循“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这三个层次展开教学,使学生逐步吃透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作业和考试中去。

第二,学习指导。“学案”指导模式虽然多样,但目的不外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促使学生转换角度看问题,运用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等等。为此,学案的指导要在教学中添加激励因子,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逐步从依附教师学习到独立自主学习。

第三,重点提炼。将课本里的关键知识点有效整合,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师生一起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理解。只有让学生做好预习,课堂讨论才能有声有色。做好预习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为学生做好关键知识点集纳和有效串联,这也是“学案教学”强调的一个关键内容。

第四,知识巩固。为了及时巩固、消化知识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吃透问题,提高能力。比如课后训练,必须建立在对全班学生知识水平、解题能力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学案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将以生为本的精神渗透到学生预习、复习等各个环节,做法更为专业细致,因此“学案型教师”要比“教案型教师”付出更多,在教学的每一方面不再搞一刀切,真正使“教师主导”变为“教学相长”。

第五,反思。这一环节由学生主导,教师在制定学案时应注意为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感想,罗列存在的疑问,从而找准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强化学习真正提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从讲授者变为倾听者,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学习心态,获知学生生活中可能遇上的问题。教师不妨把学生的心得体会作为改善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新型家访,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带领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加强实践,增进交流,变以往复制知识的学习过程为“再创造过程”。“学案教学”正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缺乏变化、互动、沟通的局面,使师生相互了解,相互磨合,让班级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爱学会学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去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广大教师应顺应潮流,加快自身由“教案型教师”向“学案型教师”转变,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整体设计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本课时担负着初高中内容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新课标中对本节的知识点要求较低,所以本节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对高中的生物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模块的引入从教材的“科学家访谈”入手。有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建立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从中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三是在访谈的结尾自然地把话题引到细胞和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并导入第一章的学习中。另外,也可以通过展示细胞工程新成果来导入新课,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克隆动物、基因工程、肝细胞移植等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核心内容分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中的知识点,通过对四个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细胞对于不同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的意义。第一个资料探讨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明确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第二个资料探讨人的生殖和发育,明确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的关系;第三个资料探讨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明确多细胞生物的反射与细胞的关系;第四个资料探讨艾滋病与SARS的致病机理,明确非细胞生物与细胞的关系。资料分析中所列举的实例和材料大多在初中已经学过,如人的生殖过程,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淋巴细胞等。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考虑用多媒体高效地回顾相应的实例信息,引导学生一方面回忆起初中所学相应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逐个探讨理解细胞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这样既完成了初高中内容承上启下的过渡,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一部分内容中,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也是初中学过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在帮助学生回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这部分内容以学生看图讨论,总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主,最后对各个层次依次举例。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2.通过对生命活动一般现象的学习,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通过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展示,进一步理解细胞对于生命系统的意义。4.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5.尝试理解科学与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前准备

1.中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图片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显微图片 3.植物组织培养、克隆动物图片

4.“非典”印象和“非典”的相关新闻报道,SARS病毒模型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

5.草履虫的显微图片,草履虫摄食、运动、分裂、生长的图片或视频 6.女性生殖器官图片和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视频 7.缩手反射及反射弧图片

8. HIV结构图,被HIV攻击的T细胞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科学工作者将人工合成的产物注入小白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性。小白鼠因体内胰岛素增多而发生了惊厥反应,证明这种人工合成的产物就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开篇“科学家访谈”。思考:从中能看到科学家哪些闪光的科学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①科学家们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勇气和创新思维。②科学研究需要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③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分析他人失败的教训,然后制订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

过渡:邹承鲁院士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

2.细胞工程新成果展示导入

(依次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克隆动物图片并依次进行简单讲解,展示生物学新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克隆羊

过渡: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也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让我们走近细胞,更深入地探索它的奥秘。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

(展示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及草履虫摄食、运动、分裂、生长的图片或视频)

思考:(1)草履虫能通过自身细胞的哪些结构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2)草履虫以什么方式完成生殖过程?这一过程和细胞的哪些结构密切相关?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草履虫能通过细胞表面纤毛的摆动完成运动,通过口沟进行摄食,通过伸缩泡调节渗透压和完成排泄功能。

(2)草履虫以分裂的方式完成生殖过程,这和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膜都有密切的关系。总结: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生物个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个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这个细胞为基础,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们就不可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 创设情境:人的生殖和发育

思考:(1)在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2)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2)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实现了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总结: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多细胞生物的生物个体是由很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受遗传物质控制而有序地结合起来构成独特的有机整体。

3.多细胞生物的反射与细胞 创设情境: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展示缩手反射及其反射弧图片)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思考:(1)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2)你现在的学习活动需要多少种类和数量的细胞参与呢?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

(2)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总结:构成多细胞生物的每一种细胞都担负着独特的功能,它们各司其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完美合作才能使多细胞生物个体顺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非细胞生物与细胞 创设情境:(1)艾滋病与HIV(展示HIV结构图、被HIV攻击的T细胞图片)

HIV结构

HIV攻击T细胞

(2)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与SARS冠状病毒

(展示“非典”印象图片、SARS病毒模型图和SARS患者肺部X光片)

[方法引导] 教师简单介绍艾滋病和“非典”的相关信息: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源是病毒携带者,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尤其是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病毒而导致的疾病。该病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思考:(1)你还能举出其他特定的细胞受到损伤导致疾病的例子吗?

(2)病毒主要由哪些成分构成?它的结构和细胞结构相比有些什么明显的区别?

(3)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相应肢体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攻击脊髓灰质神经细胞——小儿麻痹症;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脑中的言语区神经细胞受损——语言障碍,等等。

(2)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总结:病毒作为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的存在是不是说生命活动可以脱离细胞呢?恰恰相反,正因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要完成生殖过程就必须依赖于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其他生物,病毒并不能脱离细胞而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一点进一步明确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巩固提高]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寄主的活细胞才能进行。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学习目标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教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分析讨论各结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思考:(1)如果把图中的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组成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换成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又将怎样?

(2)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哪个?说明理由。

(3)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吗?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

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教师精讲]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许多相同的细胞有机组合起来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相互联系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多个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的器官相联系构成系统,不同系统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个体。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之生活的环境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不仅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和生机勃勃的生物圈。所以说,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巩固提高] 1.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层次是()A.细胞

B.器官

C.原子

D.个体 答案:A 详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层次,也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A.精子

B.病毒 C.变形虫

D.卵细胞 答案:C 详解: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只有单细胞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精子和卵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答案:D 详解: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只有D选项所指的是同一种生物。

4.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答案:D 详解: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群落的概念只包括所有的生物。课堂小结

1.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由细胞构建成基本结构,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2.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由相同的细胞组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系统组成个体,同种个体组成种群,不同的种群组成群落,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细胞结构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2.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细胞——人的生殖和发育 3.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反射的结构基础 4.非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病毒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活动与探究

探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活动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解。

2.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是一个层次分明、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上网查找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下载并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字和图片编写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调查报告。3.进行报告的展示,评选最佳报告。

教学反思

本课时在进入课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前的导入过程用了两个情境: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细胞工程新成果,看上去好像和本节所要求的知识点关系不大,其实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生在高中生物第一课的心理缓冲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草履虫的生理、人的生殖过程,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结构层次都是初中学过的内容,但是由于时间间隔很长,学生的遗忘率非常高,所以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告知,而是需要通过资料信息来引导学生思考回忆起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也能更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后延伸

1.生活中的生物学

本节的教材内容中具有丰富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例。我们身边的小河、池塘中常常能看到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学生都经历过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人都具有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相关经验;学生曾经亲身经历、感受过“非典”事件。

2.显微镜下的草鞋——大草履虫

大草履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纤毛纲。它生活在淡水中,一般的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

大草履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像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称为草履虫。它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口沟里有一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当它运动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有力,所以草履虫的身体会旋转着前进。

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他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则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大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细胞核,是它生命的中枢,通常为一个大核,一个小核,也有两个或多个小核的。它的生殖过程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有趣的是,细胞核每天以24小时的周期变化着:中午12时的体积最小,以后逐渐增大,到午夜24时体积变得最大。

从细胞到生物圈学案 篇5

繁殖

病毒在活细胞人 人和高等动物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 层次 细胞 概念 举例

学生举例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循环系统

个体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龟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所有生物的种群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

龟生活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

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篇6

鲁迅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2.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3.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课前导学

【资料链接】

(一)、走近作家: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

鲁迅的家世: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

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

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从事文艺工作,想用文字改变国民的精神。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全书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二)鲁迅名言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意蕴

施东辉

童年生活大抵难以忘怀,铭刻在记忆里始终活鲜鲜的,充满着温情和灵气,即使是痛苦的童年生活,咀嚼追思起来,也总能品味出一丝丝痛楚的甜蜜.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家庭生活从小康落入困顿,很遭了一些人的冷眼,甚至被目为乞食者,但无论如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他却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那是他心灵中可以自由停泊的两处港湾,在那里他留住了天真无邪的童心、纯真自由的人性、这对他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至关重要,因为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是赤诚和纯真,诗心从来和童心脉络一贯,息息相通。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他被迫离京南下厦门不久的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此时作者与世隔绝地生活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心灵世界里充满了孤寂、苦闷,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朝花夕拾·小引》),他只剩下了回忆的可能,于是那童真的回忆,就象镶嵌在心灵荒漠上的一片绿洲,葱宠茂密,遮地成荫,慰籍自己,拂去尘世的劳顿,求得心理的平衡,同时,也传达出与自己的心态相对应的一层意蕴,充盈着极其真实、浓郁的文化气息。

鲁迅先生追怀着置身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那一份温馨,把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加以升华,其中分明深含着童年时代鲁迅心目中的情趣向往.百草园里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物,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高大,桑堪紫红,何首乌根牵连不断,履盆子又酸又甜。百草园里还有惹人注目的鸣禽飞虫,夏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娇憨地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云雀何等地轻灵自由,少年鲁迅何等地羡慕陶醉。“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高墙之内的四角天空下,少年鲁迅就是这样的充满童趣,天真纯朴。

童年生活的核心是教育,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教盲都极具传统特色、知识传递者正是这篇回忆性散文中的三个人物: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三味书屋塾师。使少年鲁迅建立起对社会人生第一感受的是他的保姆,鲁迅叫她阿妈或长妈妈,长妈妈曾因相传百草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而讲过一个美女蛇的神奇故事。这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无限神秘的氛围,引发了鲁迅进入幻想世界的强烈兴趣。

百草园里最有趣的活动是捕鸟,鲁迅详述了捕鸟的全过程,“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用得不好时,“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百草园生活年代的这位作者——闰土的父亲。太使人感动了,以至于他那静静地笑、他那甜美的人性能几十年如一日,活在鲁迅的心底。

三味书屋的读书和玩耍生活,依然兴味盎然。三味书屋的先生,“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学生向他行礼,“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不常用私塾的清规戒律,而经常使用私塾的诵诗百遍其义自现的教学方法。凡此种种,当然都是对象的特点,三味书屋的塾师寿镜吾先生确实是封建社会中的佼佼者,他与鲁迅有着和谐深厚的师生之谊。但这一切并不重要,因为,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中无意于去分析旧教育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三味书屋生活年代作为童年纯洁人性存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它在鲁迅完生的心里,早已充满理想化色彩,早已超越了它的有限性和无意义,敏感而温厚地领悟读书生活的价值,以及师生一起放声朗读的乐趣、鲁迅先生亲切地回忆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情趣,叙述格调前后和谐统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实现了鲁迅先生自由自觉的精神选择。眼前的现实社会中,军阀政府的凶残,“正人君子”的下劣,他见得太多太多,对世事的纷扰感到厌烦。而当他回首往事时,却瞥见了自己走来的路上留有落地的鲜花,这鲜花未必能够装点出一个精神的家园,但那纯朴自然、善良美好,却是与眼前世界的矫饰做作、邪恶丑陋恰成分明对照的。显而易见,鲁迅先生为了获得充实和永恒,他自由自觉地超越了现实,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童真、童趣,引为精神的依托,渡向世界的彼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达到了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这篇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纯真自然,鲁迅先生以自己的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亲身经历,叙稚趣,述真情,沉静而机智地回忆了自己乐在其中的嬉戏和读书生活,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一汪清泉,看似信手写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精诚所至的心灵升华,鲁迅先生对长妈妈、闰土的父亲和寿镜吾老先生的深厚情感,根本用不着刻意经营,在心则梦绕魂牵,为文则浑然天成,这也许就是一切精神文化所追求的极致了罢。【自主学习】

1、将下列加点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

倜傥()()敛()

脑髓()桑葚()

.........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2、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3、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6背1——7段,家长签字

课中导学

一、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这篇散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你将两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找出来,并找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两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思考

作者对百草园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围绕该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三、阅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阅读第二段

1、掌握本段写景的方法。

1.顺序;2.感觉

2、注意句式“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理解作者强调的内容,并仿用这句式写一段话。

3、写景小结

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心理。

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来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下文又写到冬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写景活泼多姿。

4、阅读“传说”部分,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该部分在记叙顺序中属于什么顺序?

5、阅读“捕鸟”部分,思考:文章描写雪中捕鸟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仿照“雪中捕鸟”,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一生活片断。

五、阅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

1、作者写了三味书屋的什么情况?作者对它的感情是怎样的?

六、阅读第九段,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1、“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七、总结全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课后导学】

1.选出下面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竹筛zhú sāi 签赏jiàn shǎng绣像xiù xiàng

B.菜畦cài wā 渊博yuān bï 脑髓nǎo suí

C.确凿quâ záo 盔甲huī jiǎ 蝉锐chán tuì

D.秕谷bǐ gǔ 锡箔xī bï 倜傥tì tǎng 2.选出下面加黑字注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迹罕至(hàn稀少)人声鼎沸(fâi水开)

B.拗过去(ǎo用力弯曲)敛在盒里(liǎn放)

C.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块)高枕而卧(wî睡)

D.总而言之(yán说)无处觅食(mì寻找)3.选出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

A.拥肿 轻捷 木莲 珊瑚

B.机关 斑蝥 消释 戒尺

C.和蔼 绅士 宿儒 方正

D.油蛉 蟋蟀 莲房 弹琴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6.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②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③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⑤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⑥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⑦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造句。

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从路易·康到萨克生物研究所 篇7

1 路易·康的设计思想

康的建筑设计思想可以用几个特定词来概括:集会、“灵感之家”和光。

在最开始的阶段, 大量的集会建筑设计给了他表达信念的机会, 如费城的犹太教会堂, 孟加拉的国家集会大厦等等。康认为集会空间的本质就是, 将世俗建筑和宗教建筑区分开来。他把万神庙视为集会建筑的一个原形:“它是一种信仰, 就是说这些话的人而言的一种信仰, 因为它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可能是通用的宗教空间。”

与此同时, 康又开始着手做一些学校、修道院或研究中心等集体和个人活动复合的复杂综合建筑, 这类建筑被他称之为“灵感之家”——也就是那些带着基本的学习愿望和紧随而来的统一社区所界定的庇护场所。学习对于“灵感之家”来说是一个存在的要求, 正如康在1964年得一个医疗建筑研讨会上说的一样:“我相信学习的机构可以追溯到自然的本质。自然, 物质的自然, 记录着它创造了什么, 怎么创造的。在我们之间流传着一个完整的关于我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上讲, 从这个神奇的角度上来说, 我们有了认识、学习的要求。我想, 所有的问题实际上可以综合成一件事:我们是怎么来的。”

康曾经这样描述过这类学习的综合体:“学校开始于一个站在树下的人, 他不知道他自己是老师, 他和其他人一起讨论他的认识, 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对他们之间的交流作出反应, 这取决于那个人表达得多好。他们希望他们的儿子也能听这样的人讲话。很快这个需要的空间就建立起来了, 形成了第一所学校。学校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它是人类要求的一部分。”[1]这种设计的理想状态很纯粹, 就是对建筑本质存在的思考, 是对一个设计真是生活的强烈期望。康曾经将原始的修道院比喻为基础研究学校的原型, 他认为所有的学校建筑都应该建立在这么一个原型之上。康说:“为什么我们必须假设没有别的东西具有第一家修道院那样巨大的能量呢?很简单, 有些人意识到, 某一个空间领域代表着人们通过一种叫做修道院的活动来表达一些无法表达的东西的强烈愿望。”[2]正如前面的集会空间一样, 空间存在的本身往往是满足人们的某些要求的存在, 这种要求可能是可变的, 所以这种空间往往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型, 而存在本身并不会随着改变, 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呼之欲出。

“光, 存在的给予者。”康对自然光的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习惯于用光和结构来共同界定空间。康向人们解释到, 建筑的力量首先当然来自于体量和空间的融合, 那是一种期待的本质和建筑的构成元素之间的统一。这种体量问题像建筑的结构问题一样可以用理性的分析得以解决, 而空间却需要更有生命的力量——光线来界定。他喜欢说建筑本身开始于“墙体断裂而柱子形成”。最早的希腊神庙就是这样形成的。1971年, 他总结道:“房间是建筑的开始。它是精神的场所。你在房间里和它的尺度、它的结构、对它的特征起作用的光线、它的精神的光芒在一起, 你会意识到不管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创造了什么, 它都是有生命的。房间的结构在房间中必须很明显。我相信, 结构是光的给予者。”[3]

而萨克生物研究所正是其设计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2 萨克生物研究所的场所精神

萨克生物研究所从外围看, 满眼望去都是黄沙, 周围也没有什么其他建筑, 感觉有几分荒凉和冷漠。然而当你一旦进入其中, 转上研究所的中央广场时, 周围的一切都停止了一般:在这个纯净的石灰岩铺砌的广场上, 空无一物, 满眼的灰色框住了远端那深邃的蓝, 一条涓涓细流将人们的视线从脚下的台阶引向那纯净的蓝, 浩瀚的太平洋和无垠的天际连成一片, 一切变得如此的纯粹和静谧;蓝色和灰色让那纯净的不带一丝杂质的光从各个角度散射进你的眼睛, 光明与静谧, 原来康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极致的纯粹和精神的震撼。

建筑让这里原本存在的自然空间, 因为景深而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意义, 内心不禁感叹:“这是一座没有屋顶的教堂……”无论是在这辛苦工作的科学家, 还是和我一样来着参观的匆匆游客, 都会被这广场独有的苍凉而凝重、神秘而神圣的场所精神所打动, 这是一处净化人类心灵的圣地……康说过:“建筑学就是创造自然所无法创造的。”

3 萨克生物研究所的物质观察

康经常谈到“建筑和人的一致性”, 这其实就是一种空间的灵活多样使用的自主性。在萨克生物研究所中, 因为生物实验多种多样, 周期和所需空间大小的迥异, 为他的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验楼两层之间会有被用作服务空间和结构层的夹层空间。这个结构设备夹层不仅把现代建筑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管道、设备等置于其中, 而且又用空腹大梁的整体桁架形式使实验室成为无柱的大空间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人们可以根据使用需求, 随时依据网格模数任意改变实验层的分隔布置。

萨克生物研究所所有的混凝土墙均未粉刷, 显现出强烈的粗犷的质感, 加上温暖的淡棕色柚木, 色彩材质加上光影的变化让体块更显精神勃发, 独具魅力。中心庭院两侧个设置了一排研究室, 每两组建筑相互独立, 每两个研究室之间都是下挖的采光天井, 位于地平以下的实验层借此采光, 也作为研究人员的活动下沉庭院, 把光线与空间结构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路易·康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建筑诗哲”, 他的作品充满了思考, 光辉而神秘。

参考文献

[1]付晓梅, 于兵.解读Louis I.Kahn的孟加拉首都政府建筑群.华中建筑, 2006, (2) :34-37

[2]薛军.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精神.华中建筑, 2004, (3) :28

上一篇:党委书记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下一篇:论文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