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精选11篇)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篇1

一、课型:综合课

二、课文题目:反义词歌

三、教学对象: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四、教学内容:反义词笑——哭

胖——瘦

高——矮

大——小

黑——白

高兴——难过

好处 ——

坏处

减少——增加

快乐——忧伤 整齐——-杂乱

龙飞凤舞

五、教学目的: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教学重点;学会寻找反义词,龙飞凤舞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七.教学准备:

教师:1.生字卡片

印有龙凤的图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自己准备生词卡片,把形容词写在上以便讲反义词时用

八、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讲解简单反义词笑——哭

胖—

—瘦

高——矮

大——小

黑——白

丑——美,第二课时讲解

较难反义词高兴——难过

好处 ——

坏处

减少——增加

快乐——忧伤 整齐——-杂乱)

九、教学过程:

1、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同学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随后教师小结一下: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中国汉语中特有的语法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义词歌。

2、复习检查

○ 1 检查是否完成前次课所布置的作业。

○2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序号,念简单形容词哭笑、胖瘦、高矮、大小、黑白、丑美、高兴难过、好处坏处、减少增加、快乐忧伤、整齐杂

乱、龙飞凤舞等,一一叫学生上黑板写出来。

3、讲练新课

1.老师先教读课文,并利用各种表情图片、人物图片、实物图片讲解生词高兴○难过、减少增加、快乐忧伤、整齐杂乱、龙飞凤舞这些词的词义。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老师讲解的词义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用自己做的形容词卡片把勾出的这些反义词组一对一对摆出来。○2.讲解文化词语“龙飞凤舞”,讲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分三个步骤:

a、同学们:大家知道“龙”“凤”是什么吗?大家听说过吗?同

学们开始回答各种答案。

b、老师开始拿出准备的图片讲解:大家看,这就是人们想象的 龙凤的形象。龙(dragon)和凤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英文中dragon却代表着邪恶凶残。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

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时至今日, 龙

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

巨龙”。都说明: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c、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龙或凤的词,举手说说。小组合作:交流

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互相纠正,把字音读准,并找

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 3.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纠正错误并将

学生找到正确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和老师对着读即读出与老师相反的词,记住它们。

3)同桌对读,加深记忆。然后老师说课外的词语让学生根据老师

念的词找 出黑板上可以与它对应的反义词。老师年念“欢乐”,引

导学生在黑板上找出反义词“难过”,说明难过的反义词有“高兴”、“欢乐”等,不止一个,老师又分别说“益处”“增大”“减少”“”

4)进行练习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教师出

示美 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

摘到的 是什么词,其他学生听到后,说出对应的反义词。对于不 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让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4、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反义词的定义以及简单反义词组笑——哭

胖——瘦

高——矮

大——小

黑——白

丑——美和稍难反义词

组高兴——难过

好处 —— 坏处

减少——增加

快乐— —

忧伤 整齐——-杂乱,同学们要理解这些词的词义以及学会收集这

些反义词组。我们还学了很重要的一个词“龙飞凤舞”。

5、布置作业:把所学的反义词组写一遍,并和自己的同伴互相说反

义词,一个说其中一个,另一个说它的反义词。把课上自己读错的字音再多读几遍,搜集一些龙凤图片下节课交给老师并体会龙

飞凤舞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老师下节课评出最漂亮的。预习下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篇2

关键词:酒文化,文化课,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1)。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热”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涌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而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引言

(一)对外汉语文化课设置的必要性

首先,学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及国内各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偏重语言的教学,虽大多数院校设置有文化课,但基本是针对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鲜有为语言生设置的文化课。然而无论是出于何种学习目的的留学生,文化学习对其汉语学习之重要性都不容忽视,文化课设置也成为必然。

其次,了解更多中华文化是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的重要动机之一。设置并上好中华文化课,可以增强汉语教学的趣味性,让汉语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以中华酒文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的动机与目的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酒几乎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的一生。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在中国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时时接触到的文化项目。

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华酒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课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为该专题及其它专题文化课的教学做出有益尝试。

二、中华酒文化教学设计实例

(一)课前分析

笔者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为来华留学的语言生开设了《中国概况》选修课程,该课程面向中高级留学生,每周一节课,两课时,90分钟。以宁继鸣主编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概况》和郭鹏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概况》两本书为参考教材。

(二)教学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整理出中华酒文化包含的11个方面,其中“酒与艺术”和“名人与酒的故事”两个模块趣味性强,且文化内涵丰富,可根据学生兴趣,在了解酒文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做成两个系列专题讲座。

本文则针对酒文化基础知识这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酒的种类与中国名酒、人生礼仪中的酒俗、酒桌礼仪和酒令四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大概了解酒的各种分类及代表名酒;了解酒在中国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现代中国的酒桌礼仪;了解中国的酒令文化,并学会几个简单的酒令。

2.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酒文化中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及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酒与中国人的一生”和“酒桌礼仪”两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且后者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其它条件

1. 教学对象:12位中高级语言生

2. 教学时间:一节课,两课时,90分钟。

3. 教学方法:展示法、对比法、表演法、体验法、任务法。

4. 教具准备:PPT,酒杯(可用纸杯或塑料杯代替),信封,卡片。

(六)课堂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你们喜欢喝酒吗?你们国家有什么酒?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酒吗?

生:介绍自己国家和他们个人的喝酒体验。

教师介绍中国酒的起源。

2. 酒的种类

酒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师重点介绍根据商品类型划分出的白酒、黄酒、啤酒、果酒、药酒、仿洋酒。

师:这种分类方法是大家最熟悉的,那在这些酒中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是哪几个呢?大家猜一猜。

生:白酒和黄酒。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白酒和黄酒。(介绍白酒和黄酒的分类,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名酒。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同学们品尝。)

3. 酒与人的一生

师:刚才说了这么多种酒,这些酒都什么时候喝呢?在你们国家有什么日子是大家都要喝酒的吗?

生:介绍自己国家的酒俗。

师: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是人生的大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凡是人生的大事都离不了酒,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酒与中国人的一生:

[1]出生与寿诞礼酒俗

满月酒:也叫“剃头酒”,庆贺孩子平安出生,祈求其健康成长,富足长乐。

生日酒:孩子满一周岁,亲戚送衣饰等物,小孩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家中设酒席招待亲戚。

寿酒:给老人祝寿,50、60、70是大寿,儿孙们操办。“酒”与“久”谐音,意为长长久久,祝愿老人长寿。

(2)成年礼酒俗

罗汉酒:男性16、18、20岁时举行的成人礼,不同地方成年的年龄不同,叫“满罗汉”,吃长寿面,放鞭炮,扎总角,办罗汉酒。

开额酒:女性15岁及笄,或出嫁时加笄,女方办酒,男方送猪和礼品。女方回礼。

(3)拜师与升学酒

进师酒:找老师学习,要请人介绍,再设宴招待师父、师兄,学生家长与老师商定学习安排。

满师酒:学成了要感谢老师的教导,请老师喝酒,表示学业完成。现在演变为毕业酒、升学宴。

(4)婚嫁礼酒俗

合卺酒:夫妻用同一个匏瓜做的瓢喝酒,匏瓜很苦,意思是两个人以后可以一起吃苦,永不分离。现在变为交杯酒,两人手臂相交饮酒。

(5)丧葬礼酒俗

祭拜酒俗:中国人认为酒有沟通天地的灵性,人们认为人死后到了阴间,世人为其供奉酒食,死者便能享用得到。

4. 酒桌礼仪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中国,人生中每个重要的时刻都要喝酒,那我们到底怎么喝?都有什么讲究呢?

[1]圆桌座次讲究

师:中国人吃饭一般使用圆桌,圆桌上面向门口、最里面的位置时主座,也就是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则朝东的是主座。距离主座越近则地位越高,且以右为尊。

教师用画图的方式讲解接待客人时的圆桌座次安排。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接待客人时的座次安排,推断出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时的座次安排。

(2)举杯、碰杯、干杯、倒酒的规矩

教师讲述历史故事,介绍这些酒桌动作的来源,再用动作演示法讲解举杯、碰杯和干杯的动作要求以及倒酒的顺序要求,并鼓励学生一起做。

(3)敬酒、劝酒等礼仪

师:你们觉得中国人在对待客人时态度怎么样?

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师:是的,中国人非常热情好客,太热情了有时候会让我们的留学生同学感觉不太舒服。但其实中国人没有恶意,只是中外文化不同。中国人总希望客人能多吃多喝,我们觉得客人吃喝得越多,就是越给主人面子,主人就越高兴。所以中国人就想出了各种在酒桌上让对方多喝酒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敬酒。

教师简单讲解敬酒的顺序,并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讲解敬酒的举止:起立且面带微笑,手拿酒杯,并把酒杯举到和双眼一样高,面对大家说祝酒词,碰杯或说“干杯”之后喝酒,喝完后还要和对方对视一下,表示喝完了。

第二个是劝酒。

师:刚才我们说中国人认为客人多吃多喝最好,主人敬酒,客人可能不喝,但是主人还想让他喝,怎么办呢?就要用另一种方式———劝酒。

教师介绍几句劝酒的说辞:“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我干了,大家随意”,“我先干为敬”。(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句话的意思,讲解后再领读。)

第三个是代饮。

师:可能有的人不能喝酒,在面对别人多次敬酒、劝酒的时候怎么办呢?

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直接拒绝,离开等等。

师:大家说的方法可能有点伤主人的面子,中国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找人替你喝,也就是代饮。那你们觉得谁可以替你喝酒呢?

生:我的朋友、家人……

师: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和我们关系最好的人,在中国也是这样,替你喝酒的人应该是和你有特殊关系的,比如妻子替丈夫喝,晚辈替长辈喝,下级替领导喝……

第四种是罚酒。

师:罚酒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惩罚吗?

教师解释罚酒的意思,并提问:如果你去参加酒宴,想罚一个人喝酒,你能想到哪些理由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借此引出罚酒的特殊方式———行酒令。

三、中华酒文化教学设计的反思

笔者根据本文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在课后对教学对象进行了采访调查,再结合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成果,得出了以下体悟:

(一)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笔者虽然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但仍然只了解到酒文化的皮毛,两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并不丰富,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容易受到教师知识面及个人风格喜好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很强。归根究底,现今的对外汉语文化课仍不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更没有统一的文化课教材,并不能真正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渴求。

(二)该教学设计涉及到的内容事实上很庞杂,即使对于掌握了一定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中高级留学生来说,想要理解和掌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重点突出,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酒俗和酒桌礼仪的讲练上,同时尽量缩短“酒的分类”等较枯燥且实用性不强的部分的讲练时间。

(三)该教学设计在某些环节的具体设计上没能更好地实现与学生互动,教师讲解所占比重还是太大,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比如在讲解交杯酒、碰杯等的时候,可以找几名同学来配合演示,用试误的方式找到对的操作方法。这样同学们的参与度就更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也能掌握得更扎实。

总之,本文的教学设计还有诸多缺点和不足,谨以此为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的研究抛砖引玉,为更有效的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有毛僧.中国人的酒桌文化[J].教师博览(社会)2004(4):23-26.

[2]姜军委.中国古代的酒歌略论[J].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2015(4):75-79.

[3]刘亚男.中国现代酒桌礼仪文化[J].同行,2016,(5):161.

[4]阴秀文,尹延冰.喝酒要讲“礼”[Z].孔子故乡中国山东:78-79.

[5]贾壮.你已经干杯我岂能随意[N].证券时报,2014-9-26.

[6]张岱年,方克力.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马美惠.今朝放歌须纵酒——酒文化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8]天龙.民间酒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汉语交际文化;中国文化;对外汉语

一.对外汉语中的交际文化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偏误,可能是发音的偏误,语法的错误,还有一种就是与交际文化因素密切想关的偏误。有时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我有一个妻子”“今天下课以后,我要收拾我们房间,我要把我的衣服放我的衣柜里。”“你叫什么名字吗?”“什么是你的电话号码?”“你请教我”等这样错误的句子,这些句子可能在语法上都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在我们中国人正常说话的情况下却不这么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国留学生不懂得我们中国的交际文化。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来说,他们由于不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不能恰当的运用汉语,甚至造成一些误会,所以我们应该要将那些具有中国特殊含义的,在外国人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的,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作为汉语教学的切入点,把在语言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中国人的习俗、心态、道德观念的文化因素更好的教授给外国学生,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汉语。

二.对外汉语中文化交际的表达方式

1.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

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礼貌。自谦称呼人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对自己必须谦虚,有的时候可以贬低自己。的二点是对他人一定要尊敬,有的时候可以抬高他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色。因此,中国人在日常交际时,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之情,常常说“见到您是我的荣幸”“久仰您的大名”等等。当客人夸赞中国人时,中国人总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不敢当”。明明写了一份很好的论文,作者可能在最后一句话中写到“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这样一句贬义的话。有的西方人因为中国人有时候说话过于自谦,明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不承认,认为他们很虚假,其实他们不懂得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这种“自谦尊人”的特有交际文化。这种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就是表现了中国人有礼貌,注重感情的交流,以情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介绍给外国留学生这种中国人特有的交际文化时,要把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自谦和尊敬他人的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告诉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消除语言交际中的误会。

2.称谓的表达方式

称谓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我国的称谓文化比较复杂,因此这也是汉语学习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汉语称谓,汉语称谓除了有社交称谓和社亲属谓之分外,面称和背称之分,通称和敬称之分,还有狎昵称呼和亲昵称呼之分等。有些称谓的应用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就非常的不好理解了。例如:我们会在姓氏的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老王”“老李”“老张”,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外国人就不懂了,在他们看来,他们也不老呀,也就是40多岁,为什么要叫他们“老~~~~”,这对他们来说很困惑,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外国的学习者们不明白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中国人喜欢在人的姓氏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是表达一种尊敬的情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向外国的学习者们讲授中国特有的称谓交际文化,使他们能够充分的了解汉语的称谓交际文化,在语言交际中能够顺利使用。

3.以委婉词达意的表达方式

崇尚和禁忌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个民族心里特征、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一种表现。因此,产生了用委婉词达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或者是为了礼貌道德,或者是为了避凶就吉,人们不自觉地进行各种避讳。例如人们把“死”这个词,用“走了”“去世”“誓死”“向马克思报道”等词来表达。再如人们不会说直接说某个人是“瘸子”,而是说成“行动不方便”等。许多人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和“方便”等。外国的留学生很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意思,同时,还可能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导致很多的误解。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向外国学生介绍这种用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一定要将民族避讳的心理及禁忌的习俗介绍给外国学生,这样就不会造成在语言交际中的误会,有助于外国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

三.结语

对外汉语的教学是针对外国学生的教学,而汉语交际文化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是的难点。外国的学习者们很容易由于不理解汉语中的交际文化而在使用汉语时产生偏误。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讲一些具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在当今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交际文化,从而生留学生们能够准确的理解汉语交际中的文化,使他们不再对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称呼人,为什么喜欢自谦尊人等产生误解。只有这样外国的学习者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先亮.交际文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余云龙.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4]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胡文中.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4

对外汉语

Andy

第四课

看电视

对话:

(晚上,某家庭的男女主人收拾完家务,坐在沙发上)男主人:七点了,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吧。女主人:每天都是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男主人: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嘛!女主人:今天晚上有什么精彩节目?

男主人:让我看一下节目介绍,中央8台是相声晚会,可以欣赏欣赏。女主人:北京文艺台演什么?

男主人:北京文艺台继续演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女主人:电影台有什么片子?

男主人:电影台……七点二十演《不见不散》,这部片子好像反应不错。女主人:就看这部电影了,我特喜欢这几个演员演的电影。课文:

中国之最

世界上说汉语的人口最多,大约近12亿人。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两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最普通的姓是“张”,占中国总人口的9.7%至12.1%,按最低估计,约有1亿人。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它的人口将排世界第八位。最高的塔是中国杭州的六和塔。最高的城市是中国西藏首府拉萨市。最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此树最早出现在世界上是16,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中国周朝的“铲形”钱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硬币,使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70年。生活在最高的确的哺乳动物是中国西藏的牦牛,牦牛能爬上6,100多米的高原。最大的陨石—中国吉林陨石雨1号,1976年3月8日陨落,重1,770公斤。

教学时间:2011年11月30日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班 课型:综合课 教材:《新标准汉语》中级篇 第一册

教学内容:第四课对话《看电视》的生词、课文《中国之最》的语法点及其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对话的含义,掌握有关于“看电视”的生词,学会用这些词语组句以满足简单交际。

2.理解文中的专有名词的含义。教学重点:生词

授课学时:2课时(45分钟为一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点名,问候寒暄,稳定课堂秩序。(2分钟)二.复习检查: 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2分钟)三.开始新课:

(一)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看电视,对中国的电视节目了解多少。(1分

钟)

(二)讲解生词:主人 收拾 家务 沙发 新闻联播

国家大事 精彩 节目

相声 欣赏

连续剧 片子

好像

反应

演员

1.老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1分钟)2.请学生自学生词2分钟,找出不懂的词语。(2分钟)3.开始讲解:(35分钟)

(1)主人:①讲解生词的意思:拥有某样东西,那个东西是属于某人的。

②生词扩展:这本书的主人是李小方。=李小方是这本书的主人。

③生词练习:用以下几个词来组句:这支笔 周林林 的 主人

这支笔的主人是周林林。=周林林是这支笔的主人。

(2)收拾:①讲解生词的意思:一个动作,把很乱的东西通过这个动作之后变得不乱。

②生词扩展:桌子很乱,老师收拾了一下。

③生词练习:用以下词语来组句:很 乱 收拾 房间 他 每天 都

放假很乱,他每天都收拾房间。(3)家务: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家中的日常事情,比如扫地、做饭。

②生词扩展:妈妈每天都要在家做家务。

③生词练习:用以下词语组句:喜欢 家务 我 做

我喜欢做家务。

(4)沙发:①讲解生词的意思:软的坐具,通常有靠背和扶手(图片展示)。

②生词扩展:我喜欢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休息。

③生词练习:用以下词语组句:在 沙发 放 哪里 呢

沙发放在哪里呢?

(5)新闻联播:①讲解生词的意思:社会上刚刚发生的事情由多个电视台或广播台同时转

播,是中国电视的特有形式。

②生词扩展:爸爸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

③生词练习:用以下词语组句:大卫 新闻联播 喜欢 看 中国 的大卫喜欢看中国的新闻联播。(6)国家大事:①讲解生词的意思:有关于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

②生词扩展:虽然我们学习很忙,但是还是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李明 和 朋友 说 在 国家大事

李明在和朋友说国家大事。(7)精彩: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出色、漂亮、好看。

②生词扩展:今天的球赛真精彩。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她们

精彩的很 表演

她们的表演很精彩。(8)节目:①讲解生词的意思:电视台或广播播送的项目。

②生词扩展:杨兰兰告诉我今晚一定要去看晚会,因为有很多精彩节目。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每天 收看 他 中央台 的 节目 都

他每天都要收看中央台的节目。

(9)相声:①讲解生词的意思:一种民间说唱艺术,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让观众发笑开心。

②生词扩展:郭德纲的相声很精彩(图片展示)。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约 一起 我 安妮 看 相声

安妮约我一起看相声。(10)欣赏:①讲解生词的意思:享受美好的事情。

②生词扩展: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③生词练习:出去 风景 了 他 欣赏

他出去欣赏风景了。

(11)演:①讲解生词的意思: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

②生词扩展:张亮亮同学在这次的表演中演的是国王。

③生词练习:用下面这几个词做组句练习:那个 他 演 真 乞丐 好

演得

他演那个乞丐演得真好。(12)连续剧: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分成很多集,按情节连起来连续播放的节目。

②生词扩展: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图片展示,剧照)。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最新 香港 的 是 《天与地》现在 电视剧

现在最新的香港电视剧是《天与地》。(13)片子: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影片。

②生词扩展:片子《不见不散》(图片展示,剧照)。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他 最 感动 《妈妈再爱我一次》让

《妈妈再爱我一次》让他最感动。(14)好像:①讲解生词的意思:似乎、仿佛,不一定是事实。

②生词扩展:听口音,他好像是上海人。

③生词练习:组句:生气

好像

他好像生气了。

(15)反应: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已经发生的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②生词扩展:电话响了,他却没有反应。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电脑 没 反应 坏 了

电脑坏了,没反应。(16)特:①讲解生词的意思:十分、非常、超出一般的。

②生词扩展:王力宏的歌特好听,我特喜欢。

③生词练习:组句:刘美美 特 今天 漂亮

刘美美今天特漂亮。

(17)演员:①讲解生词的意思:专门演出或在表演中演某个角色的人(图片展示)。

②生词扩展:中国内地演员范冰冰现在很有名。

③生词练习:组句练习:他 的 演员 最 成龙 喜欢 是

他最喜欢的演员是成龙。(18)专有名词:《人间四月天》、《不见不散》。4.复习总结:(2分钟)(1)老师领读,将生词再读一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让学生自读生词,可以就还不懂的问题提问。

第二课时

(三)课文部分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听,听完后可以问一些问题来查看学生的熟悉程度。(5分钟)2.教师逐句朗读课文,解释语言点。(15分钟)

分数表达法:汉语用“„„分之„„”表达分数,用“百分之„„”表达百分比。如: 2/3 三分之二 40% 百分之四十 分数表达中的动词一般是“占”和“是”,基本格式有三种:(1)A占B的„„% 例如:最普通的姓是“张”,占中国总人口的9.7%至12.1%。(2)A是B的„„% 例如:我们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0%。(3)B的„„%是A 例如:我们班全班人数的40%是男生。

(四)练习(20分钟)

对外汉语老师板书与教案设计参考 篇5

对外汉语老师板书与教案设计参考

对外汉语老师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板书的设计:第一,内容。明确哪些必须板书,哪些可以板书,哪些不必板书。比如,听写生词。如果叫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决定哪些要听写,哪些不听写,不可能把所有的生词都听写一遍。第二,位置。要考虑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一般把黑板分为左、中、右3个功能区,左边的部分用来展示语言点,一般上课之前就板书出来。中间的部分是听写的生词和处理课文时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这两部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右边的部分是备用的,预留出来用来板书教学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在课文中的难字、难词和复杂的句子以及最后布置作业。第三,板书呈现的时间。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自己的教学方法,决定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板书出来。比如,语法点,有时要上课之前就写好,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有时一边处理课文一边呈现,让学生从语篇的角度理解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板书设计并不是仅仅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么简单,而是要考虑板书和学生的互动,黑板上各个功能区的联系和互动。板书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而展现出它的层次性。比如,一开始就要把本课的题目写在黑板正上方,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同时,老师讲解和题目有关的内容,这样起到一个导入新课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下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多老师喜欢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把重点的对文章表述具有提示作用的词或句式结构按照文章的顺序板书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习这些语言点,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这些词的提示下进行复述。刚开始的时候,提示的词和句式比较复杂,也比较多,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加深和表达能力的增强,老师可以逐渐地、有选择地擦掉一些内容,最后只留下非常有限的几个提示词,让学生把整个课文复述一遍,这样下来,学生就几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最后,板书设计还要考虑美观好看。老师首先要做到字体工整,特别是在初级阶段,要写楷书,不要写行书。   重视板书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琢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往往在教学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案 篇6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

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

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

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

日用品

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一、【一

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

新的/旧的 辆

„„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

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第一题、听后选择合适的提问。

(一)听前提示:箱子 重 中药

马马虎虎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举画着“男”或“女”像的卡片各一张,分角色重现对话(学生跟老师一起说);然后分析得出答案。→针对看到的学生亮出的错误答案,提问学生或是教师直接讲解“怎么说可以选那个选项”。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一)听前提示: 摩托车 经理

(二)方法过程(同上)

第三题、听后填空。

方法过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填写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通读短文,板书所填答案→再听一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外练习】部分,下节课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课后分析:

本课不仅仅局限于听,也让学生跟读、复述、默写,以听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篇7

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布局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2]。“世界遗产”的得名, 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有人提议在此名目下开展与之有关的国际性合作行动。1965年, 美国的白宫会议建议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 以促进国际社会共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存的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0月17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则使“世界遗产”被公认为一个核心概念。该公约在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时, 反复强调“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从而为世界遗产规定了崇高的品位[3]。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 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 可列为文化遗产: (1)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4]。2003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又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我国近年来通过对国际上“文化遗产”先进理念的吸纳并结合中国的自身实际情况, 也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给予“文化遗产”以科学界定:“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谈到的内容, 暂不涉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列出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的三大标准, 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与中国绵延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史息息相关, 其重要价值不容低估, 更不应忽视。截止到2010年8月, 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列世界第3位[6]。中国的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分布在华夏大地的不同区域, 遍布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原以及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 是中华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出来的辉煌文明成就在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反映,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和“见证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它凸显出来的文化品位、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 都非同寻常、意义重大。

因此, 笔者认为把中国的世界遗产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向外国学生进行讲授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会帮助他们更加客观、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地认知、感悟和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导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以及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 都必然要依附于某种物质形态, 如现存的古代文化典籍以及古代历史遗迹和古代建筑群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当然, 这其中还包括该民族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语言以及族群的行为表达方式。与此同时, 一个民族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的外在表现形式, 都是由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价值追求来决定的。因此, 弄清楚一个民族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以及这个民族所展示出来的历史遗存、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将有利于我们对该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向其他民族推介该民族的文明发展史, 也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话题。

1. 深刻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蕴涵的思想和文化精

髓, 必须将其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品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其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鉴与包容以及对自身民族精神的历练浓缩和发扬光大。以“长城”为例, 迄今为止, 凡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包括各国的政要, 北京的长城无疑是一个必看的经典古迹。尽管它带给外国人的视觉惊叹能够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来清楚表述, 但如果要说到它真正承载和蕴涵的思想精华与文化精髓, 则远不是简单几句话或仅仅只是将其单纯表述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产物”那么简单。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长城是自秦汉以来, 中国四方大地上的中华各民族文化碰撞与交流、融合与共生的历史见证, 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血雨腥风的战火硝烟中铸就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和平共处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2. 深刻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蕴涵的思想和文化精髓, 必须将其视为人类共有共享的全球文化来定位。

当今世界发展总体走向的一大特点, 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一体化与多极化之间进行的博弈, 与这一态势相伴的文化发展则是“冲突与共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的世界文化报告题目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3届大会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形式上看,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载体, 但是, 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文明的传统及特色与精华, 则是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共同遗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更为宽泛的世界眼光, 来研究、保护与推介它。可以肯定的是, 从古至今, 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迁徙、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彼此之间会在不断接触中相互碰撞、交流、借鉴与融合。如印度的佛教, 就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 日渐开始向本土化转变, 并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五台山, 以及西藏的布达拉宫、河南登封历史建筑群等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合作与认同,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 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把在继承、创新的过程中发展民族文化和在沟通、交融过程中繁荣世界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媒介恰好能够履行大学的文化使命, 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中为本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3. 深刻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蕴涵的思想和文化精髓, 必须将其置身于人类文化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去思考。

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瑰宝的传承与保护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其次是对全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强调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 进一步讲就是, 中华文化如果要赢得世界的理解与尊重, 就必须把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呵护好, 并使之走向世界、惠及后人。文化自觉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它要求我们, 特别是我们的大学首先应当成为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中心, 在引领、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有所担当。

举凡世界知名大学莫不如此, 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振兴都做过卓越的贡献;举凡世界知名大学同时也都是国际性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就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使”, 他们共处于一个学校, 进行着实质性的文化交融[7]。从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 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着眼未来, 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谐共生, 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

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媒介, 推进世界文化的传承、创新, 使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并驾齐驱, 这是大学为本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必然要求。

三、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重视实地考察与课堂讲授的有机结合是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实地考察 (旅游) 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 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如果教师能借助学校所在地域范围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优越条件, 把课堂延伸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进行现场教学,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体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品味, 效果将会十分明显。因此, 教师应鼓励并有序引导留学生利用在中国学习的有限时间, 通过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去领悟中国文化精髓, 进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汉语、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

但不可否认, 实地考察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 有必要通过其他现代教学手段, 如用互联网络、电影电视、多媒体动画、专题教学片等多种方式作为教学手段的补充, 以弥补实地考察的局限性。

在实地考察 (旅游) 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 科学设计导入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尽管我们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诸如历史、地理、宗教、民俗、建筑、园林等多方面的知识文化, 但在气势恢宏、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体系当中, 它也只占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因此, 在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当中, 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设计导入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一方面, 要考虑中国文化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避免单纯借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传授中国文化, 因为这样做既不科学, 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一旦把握不好, 不仅会让留学生失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甚至会影响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又要考虑讲授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适用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精华, 在外国留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教师将其作为“活着的历史”及中国文化的精华与亮点设计包装到相应的中国文化内容当中, 并适时推出来给留学生讲授, 相信一定会使丰富多姿、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扎根于留学生心中, 使他们在掌握好汉语的同时, 主动去了解并喜欢中华文化。

2. 引导留学生科学认识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8世纪的英国学者谢林认为:“从纯历史的角度看, 作为一个国家, 中华帝国似乎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 中国是最古老的帝国。它一直保持自己的独立, 显示了其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8]谢林的这番话,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 中华文明的历史最古老、最悠久、最绵长, 并以其五千年延续不断的超稳定发展态势而成为世界文明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 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还曾多次站在了世界文化的巅峰, 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等等。与此同时, 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点, 既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又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和突破。如中国的儒家, 流行了几千年,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但起着重大作用的并不是只靠当年孔、孟讲过的几句话, 而是由于历代贤哲为了适应他们的新时代所做出的新诠释。汉代的董仲舒发展了儒学, 影响了古代社会几百年;宋代有朱熹对儒学又一次新诠释, 又影响了中国社会几百年[9]。

毋庸置疑, 中国文化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传承至今, 自然会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不可避免地在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人身上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如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平共处、同舟共济”;“天人合一、世界大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这些内容, 都是我们在引导留学生科学认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时应当进一步把握好的。

3. 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 科学传播中国文化。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 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 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经过自主的适应, 和其他文化一起, 取长补短, 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 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10]费老关于“文化自觉”的深入思考, 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向现代文化转型、中国的当代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自信稳步走向世界”的窗口。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 也只有理解透、认识清、把握好“文化自觉”的深刻内涵, 才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舞台上科学传播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是体现在历史的维度和现实需求当中的, 需要我们从时间的长短和空间的大小上去对中国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进行不断挖掘、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 并通过对它进行改革创新而促使它成功转型, 变成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文化, 同时变成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来推动世界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 应主动弄清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时空连接链———即历史的上下承接、不同支流的汇集以及不同时期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 要搞清楚中国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现状———即中国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今天的中国人正在进行怎样的文化选择以及中国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究竟有多强, 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另外, 需看明白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即世界文化正在走向多元,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并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全球文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体现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自觉”, 也才能确保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能信心十足、游刃有余、科学全面地讲授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对外汉语教学诸多文化因素中可能只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 如果我们能够下功夫将其凸显出来的文化和思想精髓不失时机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并不断挖掘出它在促进和完善对外汉语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潜在价值, 相信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巩固和提升高校作为面向世界推介中国优秀文化主阵地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阮静,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北京

100081)

参考文献

[1]方彦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J].新华文摘, 2009 (23) .

[2]世界文化遗产[EB/OL].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89.htm.

[3]冯天瑜.“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02) .

[4]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EB/OL].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sjyc/tiaoyue/03.htm.

[5]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7 (03) .

[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5/09/content_4524764.htm.

[7]赵存生.世界文化的走向与大学的文化使命[C]//王小梅, 刘国瑞.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27.

[8]何兆武, 柳卸林.中国印象——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19.

[9]任继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任继愈讲演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274.

浅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原则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忠”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学习汉语知识,试图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迅速崛起,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所谓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教学,既包括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方面,有了语言,文化才得以表达和传播。另一方面,有了文化,语言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这就决定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必须相互渗透。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言的教学必然涉及并包含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刘询,20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对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文化不够了解,就很难真正懂得该门语言。在中国,“忠”是对自我的要求,而大部分外国人以偏概全认为中国人的“忠”是愚忠,这是对中国文化不够深入了解而造成的误解。国际汉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会说汉语,还要了解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文化教学应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

一、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

文化教学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的重要支撑。对于留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汉语知识,还要掌握文化知识。文化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文化交际的教学。掌握了汉语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讲,特别是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生,汉字结构和汉语语法是学习的重难点。在学习中适当增加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汉字的能力。只有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到汉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认识中国式思维和习惯。

二、文化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一)代表性原则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适应,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需的文化密切相联。文化内容应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以介绍代表中国的主流文化为主。

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考查文化教学的内容是否为最广大中国群众认同的文化现象。在进行对外汉语“忠”文化的教学时,重点不应再介绍古代的盲目忠君思想,这是随时代的变迁已消亡的,是不符合当今思想潮流的,我们应向学生介绍当今“忠”的主要含义,从造字可见,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忠的本义是对人对事要真心实意,尽心竭力。也就是说,于人忠是对自我的要求,待人应忠诚,无愧于心,这才是我们应向世界传播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忠”的文化内涵。

(二)实用性原则

文化的讲解应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为文化现象也是具有时间性的(鲁健冀,1990),文化教学要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汉语,利用所学汉语知识和文化顺利进行交际。也就是说,教师应选取那些学生用得上的、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便于学生进行交际的文化内容。在文化教学中,一定要将坚持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围绕实用性实施汉语教学。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在真实环境中预测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对外汉语“忠”文化的教学,也应注重实用性原则。首先,要权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能只集中语言的释义而忽视文化的渗透。其次,不能完全依托于文化教学,只着重介绍关于“忠”的人物事迹或美德故事,而脱离“忠”作为汉语本身的教学,这样就会脱离教学目的。所以,既要考虑到作为语言教学,向学生教授的实际知识,也要考虑到传统与现实赋予“忠”字的文化内涵。

(三)适度性原则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比如:只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忽略了文化因素的渗透,或者是过度关注文化方面的教学,大量导入文化知识,使语言课变为文化课。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遵循适度原则非常必要。

适度性原则是指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文化教学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我们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应适当地渗透文化因素,把握 “量”和“度”。另外,遵循适度原则还需把握文化难易程度。过度深奥晦涩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学习中汉语产生畏难心理。

在对外汉语“忠”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适度原则,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应教授简易的“忠”的釋义,太多文化内涵反而会造成负担,难以消化理解。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深入文化渗透,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之上,他们也往往希望多学一些中国文化。

(四)阶段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文化学习是一个逐渐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要想一下子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不但使他们难以接受和记忆,更有可能使他们对汉语的学习产生厌烦心态。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加入文化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不同阶段学生的语言学习会呈现不同特征。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语言和文化知识。例如,初级阶段,应让学生了解一些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文化现象,介绍一些日常生活必备的文化知识。中级阶段则可以深入介绍一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到高级阶段,还可以适当扩大文化教学的内容,深入介绍。

nlc202309021743

因此,所謂的“文化渗透”应该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制定。进行“忠”的文化教学也应循序渐进,从语言教学过渡到文化渗透。

(五)对比性原则

人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受其所处文化的熏陶,因此在世界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必然有其文化的印记。不同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需遵循对比性原则,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与异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汉语的理解,使文化教学具有针对性。

在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差异,通过对比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学习汉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对于“忠”文化教学,也应进行中西“忠”文化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比较文化差异,做到尊重他国文化,从而进行更好的跨文化交际。

(六)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和风貌。文化渗透不仅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悠久历史文化,还应帮助外国学生认识当代中国文化的面貌。那么,对于“忠”文化教学,我们也要向学生例举贴近现实生活的待人忠的行为表现,而非一直采用古老的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如要做为例举,重点也应在“精忠报国”的忠心与实际行动上,而非刺“忠”的表现形式,就如本文所强调的,“忠”的本义,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对人对事要真心实意,尽心竭力,一切皆在于本心,在于对自我的要求。

三、小结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语言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教学中渗透着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又推动语言教学顺利开展。此外,开展文化教学不仅仅能促进语言教学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达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并为更进一步的中国文化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元杰.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语文学刊,2011(17).

[2] 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01).

[3]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05).

[4]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

[6]张德鑫.润物细无声一一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1(3).

对外汉语听力教案 篇9

课型:初级汉语听力课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1)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

(2)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

系,回答课本问题。

2.技能领域:(1)学生能正确回答课本问题,语调比较自然;

(2)熟练掌握如何描述学校宿舍的房间种类及如何订房 3.情感领域:学生想了解中国学校宿舍的主要种类。4.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教学重点:

1.词语:独立

公共

床位

上下

不等

押金

收据

入住

退房

结账

2.语言点:掌握订、入住、退房、结账等词的用法,了解学校宿舍 的种类,学会如何订房。

教学难点:

1.词语:独立、公共、上下、不等、订、入住、退房、结账 2.语言点:理解听力材料,能概括各部分内容;熟练掌握订、入住、退房、结账等词的用法,了解学校宿舍的种类,学会订房。

教学方法:以听为主,听说结合,辅以任务法。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2’)

点名、上课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5’)

(一)口头提问上节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上新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第一课学的知识,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学完第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现在住的宿舍是什么样的?你们喜欢现在的宿舍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宿舍?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生词(15’)

(1)读生词:先让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发音;然后教师领读,注意难读和易错的字词;最全班后齐读。

独立dúlì

公共gōnggòng

床位chuángwâi 上下shàngxià

不等bùděng

房费fángfâi 家具jiājù

上网口shàngwǎngkǒu 订dìng

入学通知书 rùxuãtōngzhīshū

填表

tiánbiǎo 押金

yājīn

收据

shōujù

入住

rùzhù 门卡

mãnkǎ

退房

tuìfáng

结账

jiãzhàng(2)讲解生词:

1)独立:(形)专门的、特定的。

例:独立的厨房,独立的卧室

2)公共:(形)属性词。属于社会的、共有共用的。

例:公共卫生,公共汽车

3)床位:(名)医院、轮船、集体宿舍等为病人、旅客、住宿者设置的床。

4)上下:(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

例:这里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5)不等:(形)不相等;不一样;不齐。

例:数目不等;水平高低不等

6)房费:(名)住房所要支付的费用。

7)家具:(名)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

8)上网口:(名)指计算机网络接口。

9)订:(动)预先约定。

例:订餐;订报纸

10)入学通知书:(图片展示)。

11)填表:填写表格。例: 请在办理手续前填表。12)押金:(名)作抵押用的钱。

13)收据:(名)收到钱或东西时写给对方的字据。(图片展示)14)入住:(动)住进去。

例:代表团到新疆后,入住新疆大饭店。15)门卡:(图片展示)。

16)退房:(动)退,退出、离开。17)结账:(动)结算帐目。

例:饭后结账,连酒带饭300多元。

(二)听短文:我们的宿舍(35’)

1.听第一遍,了解短文内容,要求学生听后能说出大意。2.听第二遍后回答课文提示问题:

①留学生宿舍有几种房间? ②这些房间的房费一样的吗? ③房间一般都有什么?

(本短文的重点问题,其中问题①提问程度相对差一些的学生;问题②提问程度一般的学生;③提问程度较好的学生。)参考答案:

①三种:单人间、双人间和套间。

②不一样,双人间:一个床位一天30多至50元左右;单人间:70元上下;套间:100元到150元不等。

③房间里除了有床、桌子、椅子、书架和衣柜以外,差不多还有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话、上网口。3.听第三遍后回答问题:

①什么是单人间、双人间和套间? ②什么房很便宜?为什么? 大概多少钱? ③ 什么房间要贵一点儿?为什么?大概多少钱? ④ 什么房间比较贵?为什么?大概多少钱? ⑤这些房间还有什么不一样?(其中问题①⑤提问程度相对差一些的学生;问题②提问程度一般的学生;③④提问程度较好的学生。)参考答案:

①单人间是一个人住的房间,双人间是两个人住的房间,套间里什么都有,有卧室、客厅、卫生间,有的套间还有独立厨房。

②双人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和洗衣机,学生要用公共卫生间、公共厨房、公共浴室和公共洗衣机,不太方便。一个床位一天30多块钱。

③有的双人间贵一点,有独立卫生间,一个床位一天大概50元左右。

④套间比较贵,套间里什么都有,有舒服又方便,一天从100元到150元不等。

⑤这些房间还分大小,比如有大双人间、小双人间、大单人间、小单人间、大套间、小套间等等。房间的大小不一样,房费也不一样。

4.听第四遍,查漏补缺

(三)听对话:我要订个房间(25’)1.听第一遍回答以下问题:

他订了一个什么房间?房费多少?他要住多长时间?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

(前两问可以由程度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来回答,后两问由程度一般的学生回答。)参考答案:他订了一个小单人间,70元一天;要住一个月,从7月19号到8月21号。

2.听第二遍回答:

这个学校都有什么房间?房费是多少?(这个问题由程度一般或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双人间、单人间和套间,双人间一个床位一天50元,单人间一天70元,套间一天120元。

3.听完第三遍同桌讨论后回答:

在饭店或学校应该怎么订房间、退房间?(本对话的重点问题,由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

(①问房间的种类、房费;②说明住的时间,交押金,拿房间的门卡;③退房,交门卡,结账)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8’)1.重点词语:

独立

公共

床位

上下

不等

押金

收据

入住

退房

结账

2.重点问题:

①学校宿舍一般有哪些种类的房间?房间里有什么?房费多少? ②怎么订房间? 3.作业: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对象/班级

二.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 三.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

七.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香蕉分配:10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 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2)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

(3)重点词语讲练:

(4)语法点讲练: 释义、形式、练习

3.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4.小结与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记/思考/评估:成功与教训;值得注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楚;哪些问题学生掌握

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汉语教学 交际策略 文化要素

一、中西文化差异及其起源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斗争不断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逐渐走向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已经突破了国与国的界限,为了深入交往和友好合作。人们开始学习对方的语言。然而,随着语言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习得一种习惯和文化,而且这种习惯和文化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必要。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主要是靠语言记录和传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想要收到很好的效果,就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自进行。此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上议程。

谈及文化差异还要从其起源说起。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产生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因素,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归结为“南道文明”和“北道文明”,他认为:“南道的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赐予厚”,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北道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赐予啬,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奋斗与同类奋斗之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地形起伏连绵千姿百态。为了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约。这样,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的农耕文明,作为后世沿袭千年的经济模式就此形成。家庭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中的地位十分稳定,并长期保留下来。而且以家庭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也是中国国家机构构成的核心和基础。中国自夏朝便开始了“家天下”的君主世袭制。以后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制度,君主称天下臣民为自己的子民,时常要求皇位继承者要爱民如子,可见,君主认为自己是天下百姓的家长,那么天下就是君主的家庭,暗示了天下都为自己私有的君主专制思想。正如《诗经》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外,中国历代君主都非常重视祭祀祖先,以此显示天下为其私有。从君主往下的达官贵人的祭祀活动也和君主如出一辙。

然而孕育西方文化的土壤与中华文明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大相径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西方文化是以海洋为根基逐渐形成的。身处海洋的欧洲半岛作为西方文明的诞生地,陆地面积狭小,山陵纵横,这使得耕种面积受到限制,加之夏季气候干旱炎热十分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因此这里没有形成中华大地那样的农业模式和经济模式。所以这里的人把目光转向了无边的大海,他们通过海上抢夺以及后来的海上贸易维持生计,经过长期的发展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他们的主业。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西方国家也不例外,他们向外开拓的经济模式必然带来了文化的开放,这也正是西方文明逐步繁荣的起点。

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西方社会必然诞生与中国社会截然不同的城邦社会,这也决定了西方社会不是以血缘为纽带而是以地缘为基础。

二、中西文化精神内涵

所谓精神文化内涵,就是指本身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载体的人群的行为、言语、习惯等所体现出来了文化本质和文化内核。中西文化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不同的。翻译家严复曾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的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正化之极则。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于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与祸实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五四时期李大钊提出,东西文明的根本不同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见解独到地总结出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西洋民族一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

三、中西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既然两种文化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就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多元的教学,它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最终要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海纳百川的教学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要从心理理解和尊重,不要有文化优越感,认为本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认同一种文化是学好承载这种文化的语言的前提。在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要求同存异的对待文化差异,采取宽容的态度,中西结合,发展本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严复. 论世变之寒. 湖南人民出版社.

[2]陈独秀. 新青年. 河南文艺出版社.

[3]李大钊.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學概论. 商务印书馆.

[5]徐行言.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电瓶车选型报告下一篇: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