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通用8篇)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1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再次,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2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就简单地谈谈教师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师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

首先,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要对语文知识特别熟悉,也要涉足多门领域,对科学、技术、物理、音乐等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上课更加有激情、有热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了,老师的价值才能体现得更加明显。而且,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起好带头作用,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还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将自己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学得更好。而我在平时空闲时间会不断阅读一些时代周刊、时事政治、体育报道、音乐艺术等,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涉足不同的领域,紧跟时代潮流,可以在其他方面与学生沟通得更好。

其次,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只是注重自己本身修养的提高,而不热爱工作,不去关爱学生,上课没有课堂上该有的激情与热情,课上没精打采,那学生又如何才能学得更好呢?每位老师都应该明白,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也是领导者,一节课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基本上取决于老师。教师只有课前认真备课,课上积极提问学生,采取多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更有效率。就比如我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会增添一些小游戏带动同学们的热情,让大家排排话剧、分组讨论进行小组PK,最终进行评比,可以给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教师还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关爱学生,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简单互动,更重要的是课后与同学的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还要在平时下课后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只有与同学们成为朋友,拉近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同学们才会对老师有亲切感,学生才会更想学习,同样也会学得更好。

最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优秀的人才。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以德育人”才能更好地育人。“德”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有德才能服人,服人才能育人,而师德又关系着一代青年的成长和未来,德是最直接的且不可亵渎的教育成本,不仅体现在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上,更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处事、文化涵养、价值取向等多方面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有明确的认知,作为教育者,在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德”体现得更加完整,更好地实现教化学生的作用。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师德 修养 爱生 职业发展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教师们要对学生有爱,有责任感,也要教会学生懂得爱,懂得责任,并让他们发展到有爱,有责任。教师们不仅要言传教育,还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的师德就应该包括“爱”和“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没有责任,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一、爱岗敬业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具备培养学生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二、注意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

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决定和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即职业道德。这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认为,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内化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时代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展现出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德育内容还是方法,甚至德育手段都是长期而稳定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

三、关爱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更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能做到以德立教。

四、师德修养为教师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师”,这充分概括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正,举止高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技师学院)

浅谈师德师风学习的重要性 篇4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妈妈爱护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爱孩子是一方面,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有时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六个多月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

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半年下来,长进甚大,成熟不少。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可以让迷茫的心里点起里亮堂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在次释然,找到明确的答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以“三个代表”精神要求自己,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富国是我们党在近期以来的发展战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高科技、高水平的多样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多种人才的竞争。传统型的、简单的手工、高体力支出低收获的劳动方式已经落后,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针对以往在教育行业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改善教书育人的软硬环境、净化教育风气,很有必要,希望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发展,使我们的学校都能成为培养人材的基地,我们的教师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教师。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申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现就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师德建设作以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藤县教育的新发展决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当前,藤县的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除了给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外,也给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手段、形态带来根木性的转变,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新的期待。

其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的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模仿性很强,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这就必然使教师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启蒙意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谆谆的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第三,教师队伍中尚存的问题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县师德建设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卓有成效。广大教师围绕“打造公信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指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勇于探索,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但必须看到,当前我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或以教谋私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这势必影响教育系统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各基层学校、广大教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工作目标

要通过持续深入地推进师德建设,使我区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建设一支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的教育,切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要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紧密结合国情、市情、民情进行教育教学,不得传播、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得传播宗教,不得传播低级庸俗文化,不得传播非法出版物,不得出现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举止。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对学生实行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有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以言传道、以行垂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木、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忠于职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要严谨治学,恰守诚信,增强学术道德感,增强自律意识。

4、具备专业化的育人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教育教学的基本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做到博学业精;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踊跃参与各种科研教研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教材改革;要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探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尤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木的原则。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人格素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现代教育思想。

2、实事求是原则。师德教育要重实效,不走过场、不浮于表层、不流于形式,要对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师德表现进行排摸,再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先进典型给予表扬和肯定,对有悖师德的现象和对象不隐瞒、不姑息、不袒护,敢于处理。

3、标本兼治原则。在师德建设中,不仅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要全盘考虑,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仅治标,出现有悖师德的现象及时解决和处理;还须坚持治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预防,以制度来监督,以制度来管理。

4、德能双重原则。以师德建设为先导,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以师德教育推动师能的提高,以强化师能促进师德的加强。

五、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1、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良好的师德,必然建筑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基础上。因此,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学xxx教育部、市、区各级部门对教师师德的具体要求。不断转变广大教师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知法守法,自觉争做社会公德的楷模、职业道德的标兵。

2、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师德教育不能流于对教师简单枯燥的说教,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验“德”、感悟“德“、实践 ”德“。要积极举办 ”师德论坛“、师德小故事征文演讲、职业道德知识测试、教师规范用语、教师忌语和爱生格言征集,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我是老师“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发展的思考和实践。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区”爱心助学社“的活动,并且在教师中大力提倡为学困生开展义务辅导的做法,让义务家教在校园和社区中蔚然成风,形成个个讲奉献、人人比贡献的良好师德氛围。要深入推进《关爱学生》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从学生的思想、学习、身心、生活四大方面进一步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3、抓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保证常抓不懈、持久深入,必须靠一套有效的制度末保障。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层层签订 ”师德建设责任书",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

----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在对教师个人和学校党政领导的考核、评优中,要加大师德建设内容的权重。对悖悼师德并在系统内外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一经查实,要予以强制性导向扣分,并作为该单位领导的主要奖惩依据之一。把师德表现和教职工晋级、评优、奖励紧密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注重统筹兼顾,把师德教育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开展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与端正行业作风紧密结合,贯穿于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引导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以抓师德建设的成果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6

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三颗心:平凡心、责任心、事业心。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作为教师对工作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弋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队追名爱利、拈花怕重的心理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为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在平凡中我们要做到热爱我们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只要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广泛地搜集最新的教育信息,自觉地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目标意识,及时地总结经验得失,并不失机地把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探索出新的教育思路。同时,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教师就会甘于平凡、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心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更严重的是,乏味的劳作很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和心灵的枯竭,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残人才!教育本身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命。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干革命工作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放假就是他们最大“不快”。如果教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舍不掉,离不开,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第二,创业精神。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作为教师、我们承前启后,某故鼎新,完成角色的转变。一是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未来的教师应做学生的顾问和向导,教师应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由维持现状向创造探索转变。维持现状只能重复老路,满足于过去经验;创造探索则需批判性思考,提倡自由与开放的追问风气。三是由再现传统向研究未来转变。教育既是伟承性的事业,更是先导性的事业。再现传统只能囿于书本;研究未来,则需学少悟多,授人以渔。四是由单科一门向全能发展转变。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必须摆脱只能教一门专业,知识面窄的局面,要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全能型教师转变。翻开古今中外教育爱的履历,我们发展他们大多数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因而他们不去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当然,成为知名教育家的毕竟是少数,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而主动、积极与投入这绝对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你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准备,你的眼光会更敏锐,你的思维会更活跃,你的热情会更充沛,你能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你会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洞见教育发展的方向,你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迅速成为带头人。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对于每一个有“成名成家”意识的教师都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放弃一些消极的观念,满怀激情地跃入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建功立业,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添砖加瓦。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还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争做“创新之神”,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既有教育别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孔融四岁,能让梨”,令我们那肃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苏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犹如盏盏明灯将人性引向光明。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上,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之所以要把“负责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为教育并非万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动和行为都行之有效的。不容否认,当今社会许多教育者虽然在从事教育工作,却并没有将其理解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首先是将其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然后才是主动或被动地教学。同样不容否认的,许多教育行为有时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老师踩着白色垃圾经过时,学生学会的是熟视无睹;学生主动行礼问好,却遭遇教师面无表情的一瞥或故意忽视时,学生在体会无地自容感觉的同时,学到放纵自我和无视他人;教师随地吐痰或从绿化带上穿行,学生会淡化环保意识;教师打扫卫生时轻描淡写,学生就学会了敷衍塞现;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不批改作业时学生学会的是偷懒或应付„„

做负责任的教育者,实为职责所系。教育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应关注教育细节,发展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亲,伸手弯了一盏灯、一扇窗子,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等,也必将影响和带动同事及学生向上的热情。老师要加强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对学生充满极大的热情。新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完美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丰厚的底蕴,优秀的艺术表现,言传身教,以身垂范。爱学生应是教师多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责任的表现。孩子重视老师的爱胜过父母的爱,对师爱的反映比对父母的爱更强烈。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们产生“应像教师那样做人”的意向,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乃至严厉的批评。

老师们:

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探索规律、教书育人;教师的品格应该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师的信念应该是忠诚事业、无私奉献;教师的追求应该是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教师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学,多彩的教学艺术去培育人;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严慈相济的爱去感染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时代责任感,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引导人。

言教应该是不断研炼的艺术;身教应该是不断提高的修养;师德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称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为人的光辉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耕耘、勤奋、心血、汗水的甘甜硕果;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生、事业、教书、育人的灿烂丰碑。

以教育工作为职业的人,只会推推动动,得过且过,学无目的,改无行动;以教育为事业的人,定会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学无止境,改有方向。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7

一、幼教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名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应具备“师德”,有人会误认为幼教工作是一件非常简单而轻松的工作,因为她们每天只要陪着孩子们打打闹闹、玩玩乐乐就完成工作了。但他们却全然不知,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中唯一的一项从事老师职业的工作,她们自身的素养、文化素质和知识层面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非常强,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非常好奇、感觉新鲜,并且会不知不觉地去效仿,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孩子们学多少字、画多少画,而是智力开发,这样做是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想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喜欢孩子,要有优良的“师德”,在各个方面都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们的钦佩,以自己的行为、行动作为榜样来感染孩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与关爱。

二、幼儿教师“师德”上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自身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比其他教师都大,而且“爱心”更为重要。但幼儿教师的道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素质与品德意识,即缺少为教师这个行业奉献的精神,平时学习很少,工作马马虎虎等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

孩子对于来自幼教老师的关注是特别在意的,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夸奖的言语,都能让孩子一整天都高高兴兴;相反,一句痛斥、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孩子眼中喜爱的老师,并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只是能够“对我很好”、“夸奖我了”这些简单的行为举止就足够。因此,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富有爱心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由于对工作的懈怠,有很多幼儿老师把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错误,态度蛮横,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有个别的幼儿老师缺少职业道德,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为现在社会的现实性,有一部分幼儿老师在物质的引诱下忘记了自我,把追求名利当成了追求。没有“师德”的老师在幼儿老师这个行业中虽然是少数,但是为了这个行业能够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幼儿老师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素质。

三、如何塑造良好的“师德”

1.用老师的“关爱”去打动孩子。

老师的关爱,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幼儿老师必须把相信和期盼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把对孩子的关爱投入到整个幼儿教育之中,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决不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成为教师蔑视、嘲讽的对象。

2.用规范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要以身作则。只有对自己有了严格的要求,才能体现出自身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关爱。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做孩子们的榜样,才会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从而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敬佩。

3.无私的奉献,才能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

如果老师缺少奉献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而老师是园丁,只有通过老师辛勤的灌溉,花朵才能健康的成长。我们经常把教师比作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她们为了给我们带来光明,牺牲了自己,所以我们说教师是无私的。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把教育孩子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从现在、从自身开始,不断地深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的水平,用无私的精神去感染孩子,用知识去培养孩子,用专业的方法去指导孩子,用真挚的心去温暖孩子,用崇高的师德去影响孩子,用健康的人格去塑造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而且优秀的幼儿教师。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希望,我们要用“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坚定自己选择的这条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人生的道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要配得上“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让孩子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茁壮地成长。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德被称之为“师德”,它是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规范,而且教师中的典范又应当是幼教老师,这一点也是由幼儿教师在教师这一行业中所处的特殊性决定的。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才能够培养出来的。

师德工作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高校职业道德责任感素质建设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教师们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在科学文化水平建设方面有较高的能力,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承担起教育高等人才的重大责任。在高校队伍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江泽民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允许课堂上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内容,或者反马克思的思想、反社会主义的讲课,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2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为人师表”一定要首先拿自己做表率,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应该体现在拥有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的服务美德上,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忠诚于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育人,提倡素质教育。忠诚于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了国家的全面教育而付出自己的全部,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优良的社会公德

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它是衡量一个社会风气好坏的标杆。社会道德是一个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社会道德的高低。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言行都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努力奋斗,那么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和强大的。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他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他们应该应该责无旁贷的遵守社会公德,并通过自己的解释和教导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把人类的优秀品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二、 建设教师师德在高效教学中的必要性

1教育是立国之本,师德是教育之本

大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师德建设过的程中,我们要融入时代精神,紧把时代脉搏,实现与时俱,才能全面提升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为了迎合新形势的需求,我们就必须要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才能使我们更加勇敢的面对挑战、面对现实。

2 师德建设对国家建设有重大意义

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发展既是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我们必须认真落实。高校学生所接收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经过高校教育的学生更应该是人才的储备队,所以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建设,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们不仅要有精深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3 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许多大学注重教师的职称、资历、学历看做是教师的素质,这无形当中是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等挤出门外,高校教师们只注重证件的考取,根本忽视了最重要的道德建设,导致道德沦丧,甚至传出很坏的影响,比如某某高效教授婚外情,教授的老婆跳楼自杀等等丑闻屡见不鲜。所以在当前社会道德存在危机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是非常弱的。师德建设对于学校的名誉、名声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果教师队伍道德低下、人伦丧失,则导致学生不敢选择这所学校,再者说,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书育人本就该以自己为表率,所以说,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是学校的生命线。

三、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影响是积极的,因为它改变了学校的运行体系,更新了教育理念,拓宽了办学渠道,提高了高校在教育资金方面的投资,优化了高校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高校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在道德规范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受到影响。虽然这些问题只出现在一部分教师的身上,但他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或多或少的会影响或者破坏学校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正常秩序难以维护,降低学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四、 如何加强高效教师师德建设

1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感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角色意识,明确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觉悟和自我认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今天,如果對教师没有明确的规定,并对其加以引导,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出现,导致高校学生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要从入职的新教师着手,做好培训工作的工作,其次就是要在校内组织各种各样的学术讨论交流活动,举办相关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高校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2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修养

高校队伍的师德建设,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自觉地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彻底改变高校目前存在的轻思想政治、品德修养的现状,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

3优化高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绝对仅仅是教师自己的责任,更是高校的当务之急,教师师德建设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帮助。社会和高校应当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严格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加强

道德建设的同时,努力为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师德建设能够有序、规范、全面的进行,从而形成学校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教师的道德建设。

五、结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高校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大力支持此举,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曲铁华,朱永坤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

[2]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上一篇:商场周年店庆贺词专题下一篇:工行收入证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