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南针原文及翻译注释(推荐9篇)

指南针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1

一、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三、注释

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抵:值,相当。

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四、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1]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任将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2

任将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

《任将》注释:

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

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

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

④衄(nǜ):错误,失误。

《任将》翻译:

宋太祖当初任命将领的时候,施以厚恩,以真诚相待,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不使他们声名显赫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不注重细节而看重其大略,让他们长时间任职而考量他的功绩。

每次朝会一定让他们坐,赏赐物品都很丰厚,安抚完他们之后才送走。太祖曾经让郭进建造府邸,全用筒瓦,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瓦。皇帝说:“郭进守卫西山四十多年,让我国没有北方的忧患,我怎么能把郭进看得连儿女都不如呢?让他继续修建,不要再说了!”这可称得上用厚恩安抚将领了。

在仇人中提拔了董遵,在俘虏里提拔了姚内斌,太祖重用他们而不怀疑。郭进在西山,曾经有军校告他有违法行为。皇帝说:“郭进统驭属下严厉,这一定是有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阀,想诬告郭进以使自己幸免。”让亲信的人抓住诬告者送给郭进,然他审问后处死。这可以称得上以信任厚待属下了。

西方、北方军队掌管的集市税收,大部分都赏赐给各将领,皇帝不过问税收收入,经常一次就赏赐几千万钱。李汉超受关南,皇帝把一州的钱七八万贯全交给他,又另加赏赐。李汉超仍旧私自贩卖,设立赌场,颁布规定限制商人。有人把这些事情告诉皇帝,皇帝就下诏,李汉超私贩东西在哪儿,全部免征关税。因此边关将领保养士卒以效死命,闲散而足以防备敌情,让他们居留而能得到安定,让他们出征又能取胜。这可以称得上赐予钱财让他们富裕了。

李汉超、郭进的军职都只到观察使,官职没有超过巡检使,终究没有任命为大将,但都授予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力。郭进在西山,皇帝每次派遣士卒都要晓谕他们:“你们要严格遵守法令,否则即使我赦免了你,郭进也可以杀你。”皇帝对将领授权到这个地步,因此郭进所到之处,兵卒不敢犯任何小错误。这可以称得上不让他们声名显赫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了。

《西河·金陵》原文翻译及注释 篇3

那陡峭的断崖岸壁,仍有苍老的枯枝倒倚,当年熟悉的小船儿曾在上面拴系。而今空有历史的陈迹,苍苍郁郁石头城旧垒,沉入浓浓的雾气。夜深时,月亮转过凹凸不齐的女墙,回首东望淮水,伤心而痴迷。

那儿是什么闹市?飘动着招展的酒旗,擂响着鼓儿演戏曲?想来当是,当年王谢名门的宅邸。燕子不知今天为何世何纪,飞入了寻常巷陌,寻常人家的檐底,一对对地,似是闲说兴亡,在斜阳下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西河·金陵》是周邦彦晚年的作品。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南方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周邦彦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切身体会到农民起义对北宋王朝的巨大冲击,这就不由得使词人产生了“故国”、“孤城”的幽思。此外,作者在晚年又遭到一次流放,这更使得词人感慨人世沧桑。这些当是这位多写爱情、羁旅词的词人大发怀古幽思的原因。

《西河·金陵》赏析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这首词隐括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诗意。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人,便较刘诗华丽雍容。首句釆自谢朓《入朝曲》诗句,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愁上心头。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化用《乌衣巷》诗意,但颇有出新。“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都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河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人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像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情。然而此词作年难定,所谓伤今之意,并不像刘诗那样醒豁。周邦彦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实例,对于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来说,有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号令一新。

此词艺术特点有:一是结构,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二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三是句法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余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4]

名家点评

明代沈际飞:如此江山,还有王者气否?介甫《桂枝香》独步不得。“王谢”,金陵事。吴彦高:“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边”逊婉切。(《草堂诗余正集》)

清代许昂霄:紧括唐人诗句浑然天成。“山围故国绕清江”四句,形胜。“莫愁艇子曾系”三句,古迹。“酒旗戏鼓甚处市”至末。(《词综偶评》)

清代陈廷焯:此词以山围故国、朱雀桥边二诗作蓝本,融化入律,气韵沈雄,音节悲壮。(《词则·放歌》)

清代陈廷焯: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云韶集》)

近代梁令娴: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此中三昧。(《艺蘅馆词选》)

近代俞陛云:闰庵评此词前二段云:“佳处在境界之高。若仅以点化唐人诗意论之,尚浅。”余谓第三段“燕子”、“斜阳”数语,在神韵之远,若仅以点化“王谢堂前”诗意论之,尚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金陵怀古,紧括刘禹锡诗意,但从景上虚说,不似王半山之“门外楼头”、陈西麓之“后庭玉树”搬弄六朝史实也。起言“南朝盛事谁记”,即撇去史实不说。“山围”四句,写山川形胜,气象巍峨。第二片,仍写莫愁与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旷,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阳、燕子,写出古今兴亡之感。全篇疏荡而悲壮,足以方驾东坡。(《唐宋词简释》)

《西河·金陵》作者介绍

察今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4

【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取法它的。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切合时代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人,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相通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通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的调味。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淹死人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像这样。他们的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悖谬(就)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变貌,时代更迭,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会)变化很多,用药也(要)变化多。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的人了。所以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求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对于好剑人们期望它能斩断东西,(却)不期望它是镆铘那样的名剑;对于好马人们期望它能日行千里,(不)期望它是骥骜那样的宝马。那些成就功名的人,就是古代帝王的目标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于是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动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国家(也)和这样一样。时代已经改变了,法令却不变。用这样(的法令)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困难吗!

寒硖翻译原文及注释 篇5

作品介绍

《寒硖》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24首。

原文

寒硖

作者:唐·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

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

注释

①寒硖: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宋书·氏胡传》:“安西参军鲁尚期追杨难当出寒硖。”即此。

②行迈:远行。日:整天。

③多端:变化莫测。

④云门:指峡口。绝岸:陡峭的崖岸。

⑤积阻:重峦叠嶂。霾:阴霾。

⑥实:全诗校:“一作贫。”

⑦仲冬交:农历十一月初。

⑧溯沿:逆水而上为溯,顺水而下为沿。

⑨野人:山野之人。寻烟:寻找做饭的烟火。

⑩行子:杜甫自称。

11免荷殳:免服兵役。殳,兵器。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卷218_24寒硖杜甫

行邁日悄悄,山谷勢多端。

雲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實衣裳單。

況當仲冬交,溯沿增波瀾。

野人尋煙語,行子傍水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6

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旁人看。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词句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2-3]

白话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小调,通过词中男主人公与自己钟情的、以歌舞卖笑为生计的风尘女子短暂别离时的.谆谆嘱语,抒发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上片写灯下告别留连不舍的情景,直截了当。首句“灯前欲去仍留恋”可谓明白如话、开门见山,突出两情相依的“恋”字。接下来“肠断朱扉远”是直写主体的感受:与情人分手令人肠断,身后那熟悉的红色门扉越来越远。下面则是对客体的叮咛抚慰、柔情似水“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千万不要为了我终日以泪洗面,待到蔷薇凋谢的暮春时分,我就会回到你的身边来。“红雨”,指从美人面庞上流下的沾着胭脂红色的泪水。真是情意缠绵,屈曲宛转,令人心醉。

下片虽然仍是抒写多情的男子对恋人的叮咛,但却与前不同,这里充满着理智的体贴和无可奈何的大度;使人感到在炽烈而深沉的爱恋中,浸透着隐隐的忧伤。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性格。“舞腰歌板闲时按,一任傍人看”两句中,“舞腰”,实指舞时姿态,因跳舞多靠腰身的摆动;“歌板”,又叫檀板或拍板,是歌女用以敲打出节奏以伴歌喉的乐器。这两句是叮咛自己的情人:闲暇时你旧歌舞迎客如旧,任凭公子王孙们来欣赏光顾。人们常说爱情这东西是自私的,任何一个正常的男子都不会让自己爱恋的人再去取悦他人。何况这个男主人公是这样地情有独钟;也正是因为他深爱自己的恋人,才越是体贴入微考虑到她的地位、职业,他主动解除恋人的顾虑,叮咛她不要荒废技艺,须坚信只要两情相依,何惧暂时的别离和外界的诱惑。这里体现了最大的气度、最大的放心。但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人的感情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就在这最大的放心之中,也幽幽地流露出一丝不放心。全词便在“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这两个比喻句中结束,把忧伤、担心之情尽数流泻出来:应该看到镶金的炉膛里留下的旧日烧剩的残煤,弃置一旁再也无人拨弄;千万不要使我们之间的恩情像炉中木炭,燃时容易,燃过之后就成了一堆冰凉的轻灰。下片中的叮咛之语、担心之词,句句都切合人物的身份,青楼女伎的职业就是迎宾送客、为人表演歌舞技艺;当然其中颇多见利忘情的薄幸之人。痴情的男主人公尽管十分自信爱情不会变色,但是在这依依难舍之际,也不禁焦虑不安、忧心如焚。

《赠从弟冽》原文注释及翻译 篇7

⑵重价:一作“高价”。

⑶来蹊:一作“成蹊”。

⑷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公输:公输盘,即木匠祖师鲁班。

⑸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赠从弟冽》译文

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赠从弟冽》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赠从弟冽》繁体对照

卷171_12贈從弟冽李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雲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鹹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莺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花萼,若與青雲齊。

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

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

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雲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塗泥。

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珪。

無由谒明主,杖策還蓬藜。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篇8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嘲,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雨霖铃》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细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由来。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注释 篇9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合纵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上一篇:公司搬迁邀请函下一篇: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