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意义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歌唱祖国意义(共10篇)

歌唱祖国意义 篇1

本刊讯当五星红旗在数千人的头顶传递,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福也在心中荡漾。8月5日晚,“国家·爱——歌唱祖国”成都大型公益演唱会如期举行。

在歌唱祖国的童声演唱中,当天的演唱会拉开了帷幕。身着五十六个民族盛装的小朋友用发自内心的歌声为祖国的六十周年华诞献礼,不少观众都跟随音乐一起放声歌唱,歌声中传递出对祖国深深的感情,也流露出中国人的自豪感。

当天,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李光曦、于淑珍,著名青年歌手那英、齐秦、白雪、祖海等纷纷登场献唱,现场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在会场久久回荡。《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一首首经典歌曲以及《龙的传人》、《大中国》、《天路》等流行歌曲,为现场的观众送上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江林芯/文蒋艳青/图)

热爱伟大祖国、歌唱美好生活 篇2

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有着很大的变化。过去国家不富裕,买东西要按量供应,例如人们要去买米买面,就必须要有粮票;人们要买肉,就必须要有肉票,买布用布票……现在人们要出去购物,超市会很方便。过去人们要去上学、上班只能步行,骑自行车的人都很少。可现在就不同了。人们可以开私家车,也可以坐公交车、地铁了。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了很多,但是也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我也希望全中国的人民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不忘要记有困难的人。珍惜现在的幸福,帮助贫困的人们,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煎鸡蛋

以前,妈妈教我煎过鸡蛋,但是没有妈妈在旁边指导,我就会把鸡蛋煎糊,经常失败。

这天,我起得很早,见妈妈还在熟睡,心想:今天,我自己还要再试一次。我努力地回想妈妈教我煎鸡蛋的几个要点,我小心翼翼地拿出鸡蛋,并取出一个平底锅,把它放在炉灶上,OK,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我点上火,把火调到最小,往锅里倒上一点油,等油热了,拿起鸡蛋轻轻往锅边一磕,双手轻轻一掰,蛋黄和蛋清同时落在锅里,一会蛋清由透明变白了,发出“滋滋”的声音。很快当蛋黄凝固了,反面的蛋清把蛋黄包住的时候,我迅速地取出盐、黑胡椒粉,均匀地撒在鸡蛋上,快速地关上火,慢慢地用铲子把鸡蛋铲进盘子里。哇!这次我成功了。我把煎好的鸡蛋端到餐桌上,再去叫醒熟睡中的妈妈。

当妈妈来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说:“真不错,比妈妈做的都好吃。”听到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由此,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怕失败,努力尝试,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歌唱祖国 篇3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1、同学们会唱这首歌曲吗,试唱一下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完整欣赏一遍

B:师示范演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进行曲速度,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巩固训练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 篇4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节拍、音准等要素。

2.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进行曲速度与力度,各乐段由于节奏、音区不同带来的不同情绪、弱起节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

2、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方法:整合科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整合:音乐与历史的整合,体会歌曲创作背景,调整演唱情绪。

音乐与美术整合,体会歌曲运用场合,达到直观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大家知道,十月一是我们祖国的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想用各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的爱。那我这里有一篇歌颂祖国的散文诗。哪个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出示课件)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非常的好,那我们音乐课肯定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点课件,出现标题)《歌唱祖国》我们先来听一下范唱,但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运用?你的感受如何?(放音乐)

师:听完歌曲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运动会,军队,行进的时候--

师:第二个问题--

生:很激昂,很催人奋进(感受)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总结的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歌唱祖国》的体裁,就是进行曲,教案《歌唱祖国教案》。

二、初学。

1、看导入歌唱祖国乐曲播放时候的图片,了解这首歌曲的应用范围。

2、讨论歌曲风格特点。

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速度是不快不慢。那么进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呢?讨论一下。有的同学说强,有的说弱,如果想表现部队行进的办度,就要强一点,所以这个应该是。对,强。就是这些固有的特点才给同学们带来了刚才那些感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能注意体会歌曲的这些演唱风格。

1、(听一遍歌曲)

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段体,各段之间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2、那我们就跟琴一起来唱一下第一部分。在唱的时候,请同学关注一下,第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答案)

3、这种旋律就叫做弱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弱起节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将歌曲的强弱规律唱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第一部分的风格特点唱出来。再唱一遍歌曲。(师指挥)

4、刚才同学们唱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部分。先跟琴唱一下。

5、将重点句子单独进行演唱,师纠正。

6、将两句连起来唱。

二、扩展学习

1.声音处理

师:大家歌曲唱的很准确,但是感觉缺少一种情绪,我们来了解一下歌唱祖国创作的历史吧。(放课件)

2、找生来评价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来唱。

师:调整状态,进行启发,保持状态,完整演唱。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歌曲《歌唱祖国》的第一段,还学会了进行曲、各种音乐要素在歌唱中的作用等新的知识。课后,同学可以自己练唱一下歌曲的第二、三段,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于与历史课堂的整合,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歌唱情绪,有利于演唱情绪的表达。与美术课堂的整合,使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运用场合的课堂讨论更直观。但也有的学生不能够适应,比如对歌曲演唱情绪的表现,难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2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四年级的第一单元就是歌唱祖国,本课设置了这样几首歌曲来诠释本单元主题,她们分别是:必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采一束鲜花》,以及聆听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因此学习好本课,唱好《国歌》也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所以除了学唱好必唱歌曲外,我把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也作为必唱歌曲进行了学唱。通过学唱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祖国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历程,激励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激发他们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歌唱祖国》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及奋勇向前、阔步前进的精神风貌。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有变化。对这首歌曲的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聆听歌曲,体验风格。首先播放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再次聆听,交流歌曲的风格,并以此回忆以前学过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曲。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共产儿童团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

二、学唱经典,传承精神。本首歌曲是一首聆听歌曲,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传唱经典,我让孩子们学唱了歌曲的第一部分,要求有能力的孩子跟着录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孩子们充满激情嘹亮的歌声,在教室回荡。另外,结合主题教育以及时代楷模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新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70年,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作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我们,只有不畏艰险,努力学习,才使得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只有祖国强大,我们的学习生活才更加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

三、唱好红歌,为祖国歌唱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意义,在唱好《国歌》和《歌唱祖国》的前提下,我又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独唱本课的《采一束鲜花》,并让他们背唱歌曲,然后再谈感受。另外,还指导孩子演唱以前学过的革命歌曲,比如《共产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体会的更加深刻,对将来的学习充满了自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和骄傲!歌唱祖国,砥砺前行!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听了郑芳卉上的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歌唱祖国》,经过对《歌唱祖国》这节音乐课的见习,我对《歌唱祖国》的认识加深了,了解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锻炼了自身素质。对于这节课的创意,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明显,现特做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并正确的演唱歌曲,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歌曲当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二、不足之处及对策:

(一)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

对策:训练学生唱歌时运用好气息,并保持住。

(二)学生在歌曲中对个别的节奏掌握不好。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我们的生活…”。

对策: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的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三)歌曲的速度不容易掌握

对策: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学习后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让同学们跟随老师认真学习。

(四)歌曲的感情处理不好。

对策:对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听明白每一乐段的特色。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4

一、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并正确的演唱歌曲,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歌曲当中,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二、不足之处: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5)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

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三、教学机智:

本来我是没有让学生自己先唱的,但后来我发现我给他们直接找出错误来没有他们自己找容易更正,因此就在开始设计了先唱的环节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5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有很多地方不规整,需耐心反复训练、特殊处理。

1)带附点的节奏型,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

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

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 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 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不是很准,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应多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

如何解决这些在课堂上出现的普遍情况,我们应该好好的设计和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音乐课不能单单的只是学习歌曲、欣赏名作、传授乐理知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要参入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吸取多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精华充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了迎合学生的种种学习要求,作为教师应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和艺术感,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求知情绪之下,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去学习优秀的音乐和他们所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音乐。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6

今天下午六年级的音乐课是学唱歌曲《歌唱祖国》,为了让孩子们能充满更深的感情去歌唱祖国、赞美祖国,我先简单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便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更深的了解,然后进行了配乐诗朗诵———我的祖国这个环节,音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深情婉转,让人遐想、让人感动,更让人充满希望,诗中描绘了祖国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每个字都让人感动,更让人自豪。

六年级的孩子都能分清善恶美丑,这样的文字配上这样的音乐让他们朗诵起来应该是充满激情的,然而,在1班,只有王文蔚、王佳禾、张庭筠几个同学读得很好,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读的不如他们好,在2班就不同了,风气就不对,让王文轩等几个人,没有人愿意站起来,问为什么,她们说,“其他同学都看我们笑话”,听了这话,我先让嘲笑别人最严重的两个同学站出来,开始,他们知道羞愧,不愿站出来,后来还是出来了,然后我没有很生气,只是说“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一个班集体?大家是不是在一起了六年?同学们在一起是应该相亲相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心帮助那些较弱同学的学习、生活,我叫起来的几个同学也确实是比较优秀的,其他同学应该学习人家的优点和长处,既然知道羞愧,不愿让别人笑话,就不要笑话别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总重别人,这几个同学他们之前肯定参加过很多的演讲与比赛,他们在陌生人面前都很自信,很从容,为什么不愿在咱们同学面前表现呢?是咱们同学不够善良吗?不是的吧,是不是自己不如别人,才笑话别人,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与胆小……老师相信在做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都有自己的优点,更希望自己向别人一样优秀,获得别人的赞许,是吧?”之后的演讲很震撼,非常成功,同学们还给他们两次掌声

我很高兴,不是因为他们又会唱了几首歌曲,而是他们其实很懂事,很善良,知道尊重别人,更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许,这样的班级就是优秀的。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针对本学期音乐课《歌唱祖国》,做一下反思。

本课是本学期第三单元的一节课,所以我利用课前的一段时间来提要求,接下来是欣赏铜管乐曲《歌唱祖国》,在引入主题方面,我设计了请几位同学与老师一起配乐(《歌唱祖国》的背景音乐)朗诵《歌唱祖国》的诗词,从而启发情绪,在6班的效果很好,甚至在听完朗诵的是歌后,同学们不由的鼓起掌来,但是在5班的朗诵效果不佳,同学们没有进入到设想中高亢激昂的爱国情绪中,没有有效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对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作了一些思考。

首先,音乐课环节的设计,特别的导入的情景环节是很重要的,我校的班级多,人数又多,那么存在着很多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包括班班之间和班内同学间,所以在课与课之间也应该做好不同程度的准备与调整,依照不同班级的特点,作出相应变化及要求。这节《歌唱祖国》我思考了班主任给我的建议,在4班进行教学的时候,作了适当的调整。如下:

班级分析:在八个班级里,2班整体素质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比较好,《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只要一听到第一主题部分旋律与歌词,就基本都能够哼唱起来。我就借助这一点。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多少歌颂祖国歌唱我们国家的歌曲能唱一唱么

同学们的反应非常的积极,我与孩子们回忆了很多的歌唱祖国的歌曲。

2、那么这首歌曲你有印象么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跟老师唱了起来)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唱完第一段,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对这首歌曲充满了学习兴趣)

老师再问:这首叫什么名字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其它知识么

3、揭示课题——歌唱祖国。

这样的情景引入,既轻松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今天思考实践之后,觉得还是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方法,那么在今后的课,我也会不断地经验总结反思,精确地把握好每一堂课。

《歌唱祖国》教学反思8

四年级第三课中,演唱歌曲《国歌》,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聆听不同形式的演唱(奏)和分析歌曲上。通过多遍聆听,让孩子们了解了国歌不同形式的演(奏),有的孩子还临场发挥,用吹口哨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国歌的热爱。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我把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作为演唱歌曲来教唱,并把这首歌曲定为本月班级演唱会的比赛歌曲,并规定每次上音乐课前都要先唱这首歌。

刚开始教唱时,为了能够充分表达歌曲的情绪,我就按照原有音高来唱,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瞪大了眼睛聆听着我的范唱,但让他们跟唱时,他们却非常的吃力,没唱几句就蔫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强调简单的演唱技巧,并做示范,有个别孩子能够做到,唱的非常好,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演唱不到位,这样,我就降调教唱,很快他们就唱会了第一段。接下来,再回到原调来演唱歌曲,这时的他们就唱得有模有样了。

歌唱祖国意义 篇5

《致橡树》文本细读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爱情诗, 写于1977年。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1935年) 中说过:“中国缺少情诗, 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 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 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没有。”《致橡树》则不然, 它坦诚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 表达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刚从文革阴影中走出的诗人, 就以女性的敏感把握时代脉搏, 呼唤美好爱情, 这在当时具有唤醒心灵、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但是, 《致橡树》作为经典经过了太多太滥的解说, 到今天, 出现窄化、矮化, 甚至庸俗化的理解。因此, 有必要把《致橡树》放在时代背景考量, 还原其鲜活的时代面影。

其实, 《致橡树》的诞生源于这样一个小插曲。1977年3月末的一个下午, 舒婷和她仰慕的大诗人蔡其矫一起漫步在鼓浪屿的沙滩上。同是福建人的舒婷和蔡其矫是忘年交, 两人几乎没有任何年龄隔阂地畅所欲言。但是, 当谈到男女关系的时候, 两人却争执不下, 互不让步。蔡其矫抱怨说:“唉, 天下美女多数头脑简单, 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 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 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啊!”一句话, 激起舒婷心中千层浪。有着上山下乡经历的舒婷对女性的传统歧视一直不服气, 一直都在反思女性作为“人”的独立价值。回到家后, 她再也难抑不平, 激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致橡树》。《致橡树》最初发在《今天》的创刊号上, 后又被《诗刊》转载在1979年的第四期上, 从此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那么, 《致橡树》作为一首广为传播的爱情诗, 其价值究竟何在?

仅从创作背景看, 就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激发舒婷创作灵感的是蔡其矫关于女性的偏见。蔡站在男性立场上对女性的指摘, 从实质上说, 代表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致橡树》无疑是一个纠偏, 是新时期的女性在传统压力之下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二是它最初发表在《今天》的创刊号上。《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 是北岛、芒克等“朦胧派”主力创办的中国的第一份民刊, 具有很强的先锋性质。 (《今天》杂志命运多舛, 多次被停刊, 现今辗转在海外发行。) 在《今天》创刊号的发刊词中, 北岛写道:“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 我们需要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需要的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花朵, 需要的是真正开放在人们内心的花朵。”《致橡树》在《今天》的创刊号上占有一席之地, 十分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创新意义和思想价值。的确如此, 《致橡树》是女诗人从传统的桎梏中走出来, 第一次站在女性立场上放声歌唱。它深切传达出一代人埋藏已久的真正情感和心灵呼声, 体现出进步的时代理想和崭新的爱情观。在当时, 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表现具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性和挑战性。从文本细读的角度, 我们可以做如下阐释: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国传统爱情诗, 从女性角度抒写爱情的并不鲜见。比如, 诗经里的《氓》, 乐府诗《上邪》,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朱淑真的《秋日偶成》、《清平乐》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往。) 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这些作品皆以女性口吻, 或曲折委婉地讲述痴迷于爱情的不幸, 或大胆直白地诉说对爱情的忠贞, 或深切执着地表达美好的爱恋、无尽的相思……。然而, 无一例外地, 它们都是失去自我的, 女性的主体意识是缺失的, 爱情和婚姻几乎是全部内涵, 甚至决定女性一生的命运。因为在封建社会, 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女性的权力被男权社会吞噬, 她们丧失自主权, 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英国著名作家、女权主义运动领袖波伏娃也因此把女性称为“第二性”。然而, 《致橡树》和传统爱情诗截然不同。舒婷从女性角度出发, 又能突破传统局限, 表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立场和价值尊严。

《致橡树》以女性视角切入, 一开始就大胆冲破传统羁绊, 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我如果爱你”, 诗歌第一句以“我”与“你”的对话开始, 不容置疑地宣告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接着, 诗人用了一连串的六个比喻性意象否定了传统爱情。从凌霄花、鸟儿到日光、春雨, 将“依附型”、“奉献型”、“痴恋型”这些建立在不对等基础之上的男女关系全部否定。“绝不”、“也不”、“也不止”等决断性的用词表现出对旧时代的强烈抗议, 诗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修辞, 但隐藏在修辞后面的是历史, 是一代人追求冲出历史压抑和束缚的痛苦心理和强烈愿望。从诗歌的第一层看, 抒情女主人公的独立姿态和叛逆形象就呼之欲出。

那么, 当女性开始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时候, 她必然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价值。在男女关系中, 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理想中的男性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自己将要重构的是怎样的男女关系?在诗歌的第二层, 诗人把“木棉”作为女性的象征物, 借“木棉”寄托诗人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把现代女性的个性品质向纵深处推进了一大步。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一个“站”字, 新女性的独立品质也和“木棉”形象一起熠熠生辉。我们知道, 历代诗人眼里的女性形象一向都是柔弱、依附的, 比如传统爱情诗往往用“树”与“藤”, “磐石”和“蒲苇”等象征男女关系, 这正符合传统社会对女性从属地位的要求。而舒婷选择了“木棉”和“橡树”进行整体象征, 以“木棉”对“橡树”的表白撑起诗歌的灵魂。它们比肩而立, 地位平等;它们各自独立, 彼此尊重;它们相依相存、相互支撑;它们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木棉”对“橡树”的表白, 读来既是情人间的私语, 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更是女性面对未来的庄重宣言。“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这种爱情观的核心是独立、平等和尊重, 女性不仅有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也有自我实现的要求, 也有对时代理想的回应。由此可见, 《致橡树》是女性意识的生动再现。诗人态度鲜明地站在女性立场,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 并以女性的独立身份传达出自己的爱情理想, 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人格尊严。

二、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

象征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也是新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潮肇始于西方, 法国象征派先驱波特莱尔认为, 诗人只有通过象征去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 揭示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 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 才能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中国新诗诞生伊始就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 到了二三十年代,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的出现形成一个高潮。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 “朦胧诗”派又把象征艺术往前推进了一步。所谓“朦胧”, 其实是诗歌大量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曲折隐晦地表达一代人的思想感情。朱立元在《黑格尔美学论稿》说, 象征具有一定的暧昧性。正是由于象征的暗示性和多义性, 给“朦胧派”诗人传达不敢直说的内心情绪和深刻反思带来了极大方便。舒婷在《致橡树》里, 更是娴熟运用了象征。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 “木棉”意象的选取。木棉”产于南方, 是舒婷惯见的植物。它挺拔秀丽, 花朵红硕饱满, 有女性的阴柔之美。但是, 诗人用“木棉”象征女性, 不仅仅因为它是“客观对应物”, 最重要的在于它是诗人内心的折射, 是“心灵化”的产物。在诗人眼里, “木棉”是人格化的物, 它不仅追求理想爱情, 它还要求和对方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的新型关系;它不仅爱得大胆、热烈;它还以最美的姿态展现自己:独立、自信、真诚、坚定、忠贞……在这里, 现代女性的个性品质和精神信念在“客观对应物”上得到最大的实现。但是, 诗人也绝不简单地把女性的抽象品质附加在“木棉”身上, 而是让女性之美与“木棉”形象高度契合。“我”即“木棉”, “木棉”即“我, 合而为一, 难以分离。因此, 我们在“木棉”身上就有了新的发现和特殊的情感, 从而达到梁宗岱所说的, “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底丰富和隽永”。

第二, 整体象征的手法。象征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创造性。但以“树”入诗, 并非舒婷之首创。比如, 艾青在1940年就写了著名的短诗《树》, 之后牛汉的《半棵树》、曾卓的《悬崖边的树》, 皆托物言志, 蕴含深邃。舒婷又一次选择了“树”作象征物, 其创造之处在于运用“木棉”和“橡树”进行整体象征, 从而扩大了“树”的表现领域, 丰富了诗歌的人文内涵。由于整体象征带有极大的弥漫性, 诗歌的题旨就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的视野。其实, “橡树”与“木棉”的关系, 不也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道德理想吗?这种道德理想不正是“文革”期间几乎丧失殆尽的宝贵财富吗?对这种道德理想的向往不正是一代人内心最强烈的呼唤吗?《致橡树》运用整体象征, 不仅完成了男女关系的建构, 它还超越了单纯的性别关系, 表现诗人对回归美好人性、人情的真诚渴望。所以, 孙绍振特别指出, “事实上, 它远远超越了狭隘的爱情, 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是一种相互独立的精神。”

然而, 《致橡树》作为经典流传, 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一些怀疑、指责甚至误读。比如, 有人就认为诗歌语言过于直白。其实, 放在当时“口水歌”式的政治抒情诗大行其道的背景下, 《致橡树》的语言仍然是有超越性的。也有人指出结尾是蛇足。对于这一点, 我们必须要客观对待诗歌这一时代的产物。《致橡树》真诚反映了一代人的情感和信念, 反映了时代的理想和价值观, 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时代的局限。但是, 这些都并不影响它的经典价值。

现在,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致橡树》是首不可多得的爱情诗, 诗人把爱情理想放在历史的广阔背景下去表现, 有情与理的结合, 有实与虚的对立, 充满了丰富复杂的张力。对深受文革压抑和束缚的一代人来说, 《致橡树》的思想意义和启蒙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如实记录了一代女性的心灵伤痕, 它还反思、发现、宣告了女性作为人的情感、价值、尊严, 有如一支“英勇的火炬”, 照亮了新时代女性前进的道路。

《致橡树》的当代意义

《致橡树》从发表到今天, 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其间, 诗歌等纯文学在度过80年代的黄金时代之后一蹶不振, 如今在“网络文学”、“快餐文化”的排挤下日益被边缘化。舒婷等“朦胧派”诗人早就成了明日黄花, 曾让一代人激动不已的《致橡树》也成为一种怀旧情绪。那么, 一代人所追求的爱情理想是不是已经过时?《致橡树》还有没有重新发掘的价值?下面, 我们重点谈谈《致橡树》的当代意义。

对于舒婷的评定, 学者基甫的《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里这样写道, “如果说,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舒婷的诗尚且具有对政治化的革命诗歌的对抗功能, 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先锋的话, 那么, 自80年代中期起, 这种精神先锋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 舒婷式的抒情性已然演化为80年代中期的主流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 尽管有可能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舒婷的诗 (以及其他类似的事物) 实际上无非是世纪末广大女生的文学“口香糖”。……在嚼过之后, 就会立即被吐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以为恰恰相反。《致橡树》也许曾被一些人像“口香糖”一样吐掉,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否认它的营养价值和存在价值。我们尤其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在经济高度发达, 物欲无限膨胀的今天, 爱情的物质化状况日趋恶劣。一些极端的例子出现在江苏卫视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舞台上, 比如宣称要找“男人中的精英, 精英中的人才, 人才中的王子”的“物质女”, 动辄送女生豪华跑车的“富二代”……更令人忧虑的是这样的局面:在价值多元、道德失范、生活世界又变幻不定的背景下, 当代人越来越遭遇到感情危机, 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婚姻领域。据广东日报报道, “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 每天5000对夫妻离婚。”专家指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我国婚姻从前30年的超稳定型阶段, 进入后30年尤其是近年来的动荡时期。”种种现状, 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当代人的爱情观。

爱情, 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青年人对爱情的选择, 从大处说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从小处说关乎个人的婚姻、事业甚至人生选择。然而, 当代人的爱情观却十分混乱, 是非判断不清, 价值观模糊。从“我爱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这种把爱情当作消费品, 到“这就是爱, 稀里又糊涂”的跟着感觉走, 再到“宁愿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享乐主义, 都折射出青年人在择偶方面重物质轻精神, 重个人感受轻道德理想的时代特点。显而易见的是, 《致橡树》里提倡的爱情理想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然而, 在今天, 它所倡导的平等独立的爱情观, 以及对爱情的坚贞, 对精神的追求, 风雨同舟的支撑, 同甘共苦的信念, 却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应该成为润泽当代人干枯心灵的一道清泉, 成为抵抗物质化爱情的一道清风。因此, 《致橡树》的当代意义至少有两点:

一是重新建构爱情观。首先, 爱情要以自身的独立为前提。这种独立对当代青年来说, 最核心的因素是经济上的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 才能有人格的独立, 才能做到自立、自强、自尊, 从容对抗物欲的诱惑。其次是平等意识和精神需求。因为爱情并不是占有, 不是如萨特所说的“所谓爱情, 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自由的阴谋占有。”真正的爱情是纯粹的, 是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碰撞, 是两个灵魂在一刹那间的美丽相遇!

二是重树道德理想, 明确时代责任。《致橡树》感人至深的地方不仅在于爱情, 还在于女性对时代责任的担当。女性具有这样一种大气概, 即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紧密勾连, 把小爱与大爱统一起来, 从而产生不容置疑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这种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精神正好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 也是我们急需树立起来的时代精神。

总之, 《致橡树》对当下仍然是有温度, 有质感, 有启迪作用的。它能够引领迷惘中的当代青年寻找到真正的爱情, 开始美好的人生。让我们坚信:爱情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提升, 它能让人从平凡走向伟大, 从自私走向宽容, 从脆弱走向坚强……《致橡树》这支七十年代的歌应该不死, 应该流芳百世。浴火的凤凰在21世纪的今天应该高声歌唱, 继续给我们这个年代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主编.写在心灵边上·中外抒情诗歌欣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2]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修订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歌唱祖国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歌唱祖国》,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歌唱祖国》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歌曲有主歌和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有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壮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2、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从小接触音乐知识较少,基础比较弱,因此兴趣也不是很浓。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通过在课堂上学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要达到会背唱的目的。难点:⑴、对歌曲情绪的处理⑵、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如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4、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大纲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和初中学

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目标:①、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②、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③、知道什么是“进行曲”。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我们常说:“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共分五个环节: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学习知识点——小组展示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学生伴随《歌唱祖国》的音乐走进教室,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的进行曲的节奏。同学们很快说出歌曲的名字——《歌唱祖国》2老师用多媒体再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们跟着唱一遍。原因是这首歌曲大多数同学都会唱,但是歌曲中的难点唱的不够准确。(比如:歌曲中有几处“弱起”,学生们唱的时候开头唱不齐。还有符点音符,学生们唱的时候会唱成没有符点。)唱完后学生分组讨论,有哪些地方唱的不准确。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给于指导。㈡、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歌曲2-3遍,学生再跟琴演唱。

1、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2、难点的解决(1)弱起节奏: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弱起节奏”的定义。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弱起节奏的位置。(2)符点音符:多媒体出示符点音符的节奏图示。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弱起节奏和符点节奏。

3、介绍作者教师用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可以让学生们齐读,对作者的生平加以了解。

4、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先让学生们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学生们会说出几种,教师给于总结后,用课件出示“进行曲”的定义。并拓展一下——什么是“步伐节奏”,也用多媒体给出定义。我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准确地体会进行曲和步伐节奏的特点,再演唱一遍歌曲的同时,让他们坐在板凳上脚

尖不离地面,脚跟随着节奏踏地。这样让学生们对歌曲的演唱风格能体会的更深刻。

5、歌曲曲式结构这首歌是:三段体,即A + B + A歌 曲 由几部分组成?(主歌 副歌)主 歌主歌包含几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而又深切的什么感情?(三段 赞美之情)副 歌 由弱拍开始,由分解主和弦构成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雄壮豪迈 催人奋进 激昂向上)㈢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①请学生充满激情的演唱歌曲,体会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前进的自豪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绪。②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和齐唱、男生女生分组唱。能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③分组展示。这样做能让学生们都有锻炼的机会,增强自信心。这一部分我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三段体。

㈣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思考举例,你还知道哪些进行曲?例如:《运动员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们再次加深对进行曲的理解。

欣赏歌唱祖国教案 篇7

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3、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三、歌曲处理:

1、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

2、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2)“前进”的谱上又用重音记号(>),为什么?(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四、分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要求背唱国歌

五、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1、先简单讲解“上行”:按照音阶的走向,按照一定的规律,音高是走楼梯一样,向上走,越来越高。

2、请学生根据课本的例子,自己做一个上行音阶。

3、请学生为自己创做的音阶填词。

六、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问(1)听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跟唱歌曲,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及编号。

歌唱祖国作文 篇8

奶奶今年六十岁余岁,背有点驼,头发又白又希,一张快没牙的嘴;吃起东西来一瘪一瘪的,一双粽子似的小脚总是闲不住。奶奶一直住在乡下,从不“出山”。还是我和爸爸妈妈“三顾茅庐”才把奶奶从贫苦的大山里接到了现代化的城市里。到了家,我立刻洗了个澡凉快凉快,还换上了一条短裤,奶奶不满的说:“孩子,这条裤子这么了,还穿个啥,要不接上一截再穿。”听了奶奶的话,我乐了,一边笑一边解释着:“奶奶,这是短裤,今年夏天流行穿短裤的!”奶奶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扑哧”一声笑了。中午,该做饭了,妈妈从冰箱里取出鱼和肉,站在一旁的奶奶打开了话闸子,“我说这个铁闸子,怎么这么怪呀有啥东西都往里面放啊?”我笑嘻嘻地说:“奶奶,您真是个老外,这是冰箱嘛!”奶奶点了点头。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打开了空调,奶奶有点冷,打起了寒战。“喂,刚才说的是冰箱,这回大概是冷气箱了吧?”奶奶指了指站在一旁的空调。“什么,冷气箱?哈哈哈・・・・・・”妈妈笑得喷出了米饭,爸爸笑得前仰后合,我笑得肚子岔了气。我们都乐成一团惟有奶奶一个人呆呆地望着我们。我揉了揉笑出眼泪的眼睛,说:“奶奶请你记住那是空调!”“哦,记住了,空调,空调・・・・・・”我的奶奶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对城市里的新事物一无所知。在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多么的先进。

歌唱祖国诗歌 篇9

太阳滚过大海的绿波,

照着祖国美丽的山河。

让我们用太阳的光辉,

赞美我们亲爱的祖国。

可爱的祖国啊,

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

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

你永远充满期望,

祖国啊,祖国,

你永远朝气蓬勃!

中国60年风雨变迁

60年,弹指一挥间。

世事变迁,天翻地覆,

想当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而如今,国家富强,再现盛世。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有多少革命先辈前赴后继

抛头颅,洒热血,

方得今朝盛世。

你我皆少年,理当意气风发,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2018“歌唱祖国”歌咏比赛 篇10

活 动 方 案

一、活动目的

为庆祝建国69周年,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做好“书香”系列主题活动。在全校营造国庆的喜庆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中华传统与诗文魅力。

二、比赛要求

1.表演节目切合主题。参赛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选择歌曲的难易程度适中,每首歌曲演唱时间在3 分钟至5分钟之间。3.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演唱形式。4.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着装要整洁、美观,有条件尽量统一。5.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6.合唱参赛班级必须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7.要求各班全员参加(特殊情况除外)。

三、评分标准

1.选曲得当,紧扣主题(10分)2.服装整洁、统一(10分)3.出入场井然有序、队形美观(10分)4.指挥准确,动作优美、富有感染力(10分)5.演唱技巧:能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演唱的歌曲必须完整流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无中途重唱、停唱现象,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50分)6.艺术处理形式新颖,有创意(10分)

四、初赛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三)比赛方式

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参赛,由辅导员负责,班主任协助。各班可根据需要化妆或自制道具,课间操时间在本班先做好准备(当天不做课间操),评委一来即进行表演,评委按班级的顺序到班上进行评分。

(四)设奖与评委

各年级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若干。制奖:刘小勇 初赛获得一等奖的班级参加决赛,参加决赛班级的辅导员老师来德育处,将节目名称报到XX老师处并抽签决定比赛顺序,编辑好串词发送给XX老师,将节目伴奏音乐拷至XX老师处。

评委:

五、决赛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

(三)比赛形式

初赛获得一等奖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合唱。

(四)活动组委会 1.组 长: 副组长:

活动调度:

2.会场纪律组织:

3.评 委:

4.主持人训练:

5.舞台布置:

6.播放音乐响: 统分制奖:

摄 像:

7.观摩席班级划分:

8.彩排安排:

9.评委席布置:

10.微信公众号制作:

(五)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奖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

(六)活动注意事项

1.本次比赛力求公平、公正,将采取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余下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成绩。

2.班主任组织学生规定时间内到操场指定位置坐好,以保证比赛按时进行。3.各班应谨记安全第一,注意维持会场秩序。

上一篇:预备党员七一演讲稿下一篇:手机淘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