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1

"七步诗“是指在走七步的时间内吟成的诗。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作不出就杀头,曹植想到兄弟之间竟要手足相残,万分悲痛,就有感而发,七步之内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人民耻笑,于是便放了曹植。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羹。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与斥责。

有关诗句链接(兄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李华《吊古战场文》

渡尽劫数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2、鸟鸣涧

作者: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的大意说:在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春风中无声地飘落。夜静悄悄的,景色繁多的山谷,显得特别空寂。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了,月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栖息的小鸟,它们时而在山涧中鸣叫。

这首诗描写的是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有关诗句链接(景色描写)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目意思: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寒雨:寒冷的雨。

2、.连江:满江。

3、孤:独自,孤单一人。

诗意: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只留下楚山孤影,感到十分孤独寂寞。

到了洛阳,如果亲朋好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清廉正直。

这首诗,诗人通过送别朋友时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有关诗句链接(送别诗)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松土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欣赏鲜花。

诗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花间不断地欢唱。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有关诗句链接(春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指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意: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

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物诗,诗人借着吟咏石灰,表达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永远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有关诗句链接(视死如归、正义凛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6、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所题的诗。

2、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们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劲拔,不管刮的是什么风。

有关诗句链接(托物言志):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边斜。不知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剑外:指阁北南,蜀地的代称。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北区,即叛军根据地范阳一带。

2、漫卷:胡乱地卷起。

3、即:立即。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间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惊喜得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平日里的忧伤。

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地简直就要发狂(欣喜若狂)。

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高歌,纵情饮酒;

趁着这春光的好伴,我正好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我们立即动身,乘船从巴峡东下,再穿过巫峡。

然后,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就一直奔向旧都洛阳。

诗歌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有关诗句链接(爱国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诗意:

要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就得依靠如风雷激荡般的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全国上下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于一定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这首诗描写了当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有关诗句链接(忧国忧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9、浣溪沙

(词牌名,不是题目,是作者按‘浣溪沙’的调子所填的词)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前的小序)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意:

(小序的意思)游历蕲水清泉寺,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上阕:描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脚下,溪岸边的兰草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沙净无泥,一尘不染。傍晚细雨绵绵,寺外传来布谷鸟的阵阵啼。

下阕:借景抒怀。写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谁说人老只会变老,不可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烦恼、感慨时光的流逝了。

这首词描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自己不服老、自强不息、执著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活到老、学到老啊!)

有关诗句链接(乐观积极、励志、踌躇满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是词牌名。之:到、去。

题目之意:送别好朋友鲍浩然去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篇诗文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类似,都是表达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来人们用这首诗来比喻朋友之间的友谊很深。

上阙: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

下阙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和人巧妙地结合,“送春归”“送君归”,表示好友与春同归,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祝愿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词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朋友踏上归途。如果到江南赶 上了春天,就不要辜负这大好的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

有关诗句链接(送别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2

一、做好梳理, 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是复习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的主要特点, 复习课一定要有知识梳理这一环节。通过知识梳理做到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1.注意预习。复习, 顾名思义, 相关的知识之前学生已零散地学习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应该让学生明确要复习什么, 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回顾和整理。如:复习“数的运算”之前, 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上的1~3题: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四则运算中, 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 有哪些特殊情况?

2.梳理要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知识是分块的, 学习时是零散学习, 复习时就要把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网络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表格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还可以用集合图, 如:

3.知识梳理要做必要的笔记。教材上的知识梳理部分更多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如:教材第73页例5:小数点移动, 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教材第81页例1:你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吗?教材第92页例1: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现状和大小?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而不改变现状?……复习时要回答这些问题, 但问题不是仅仅回答而已, 还要记得、会用。由此, 有些问题回答后要做必要的笔记。

4.梳理, 有时不是一气呵成。复习, 内容多, 像教材第72页“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6个梳理点。教材整体是按“知识梳理——做一做——练习”安排的, 知识梳理不可能一次完成。复习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完了再来练习, 要把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分为若干节课来完成。如:“数的认识”应分为“数的认识 (一) ”和“数的认识 (二) ”来进行梳理。

二、抓计算, 重视问题解决

计算和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实际问题都离不开计算, 有的填空题、选择题也要计算后才会填、才会选。抓计算, 具体抓哪些?抓口算, 抓估算, 抓四则混合运算, 抓解方程, 抓公式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班的弱项, 要重视。怎么重视?要抓题中的等量关系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如, 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

书店第一季度的营业额为15万元, 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16.5万元。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几?

等量关系是:增长的÷标准量。

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9题:

一个旅游景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96万人, 上半年接待游客是全年的3/7。第三季度接待游客数是上半年的3/4, 第三季度接待游客多少人?

等量关系是:全年的×3/7=上半年的, 上半年的×3/4=第三季度的。

问题解决, 要用线段图来帮助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第83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小明家住在电影院的正西650 m, 小冬家住在电影院的正东700 m。周末两人约好去看下午3时放映的电影。两人下午2:45同时从家里出发去电影院。小明每分钟步行70 m, 小冬每分钟步行65 m。2:55两人能在电影院相遇吗?如果小明先到电影院后不停留继续向东走, 从出发到两人相遇用了多长时间?相遇地点距离电影院有多远?

这道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具体经验, 如, 通过复习要让学生积累解答比较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 即: (1) 从分率入手, 确定以谁为标准。 (2) 分析谁多、谁少, 确定第一级运算。 (3) 找出等量关系式。 (4) 把等量关系式转化成算式并解答。 (5) 检验, 写出答语。

三、练习巩固, 形成技能

只有知识梳理, 没有练习巩固, 犹如空中楼阁。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一定要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来形成技能。练习一定要体现先练后讲, 促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练, 不要用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全体的练习。

1.有的练习要注意提升。人教版的总复习, 有的知识点在回顾与整理部分没有涉及, 这样, 做了题以后要注意提升。如: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2题:下表是有关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的近似数据。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4题:

填空, 使每横行的各数相等。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2. 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从教材上知识的梳理来看, 有的知识点的复习就没有涉及, 所以教师要增加相应的练习题。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形成解题技能, 不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 而教材上每一部分只有一个练习, 每一个知识点只有一道题的练习, 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增加练习量, 复习的后期要进行一定量的套题训练, 通过练习发现知识缺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3.反对机械重复。要练习, 但笔者反对题海战术。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精选练习题, 不要会的知识点重复练, 不会的知识点始终没有练;练习, 不要就练习而练习, 要做到触类旁通, 做到练一题会一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教科书所给的唐诗译本和许渊冲的译本,与大家共同学习和理解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译文要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

【关键词】三美 创译 境界

人教版第六模块第二单元主题是谈诗歌,课文中谈到了英文中的童谣、清单诗及五行诗,还提到了日本的俳句诗和中国的唐诗。课文中列举的唐诗英译及79页课文注释给出的唐诗原文一并展示如下: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Awaiting Husband Stone

Where she awaits her husband

On and on the river flows.

Never looking back,

Transformed into stone.

Day by day upon the mountain top,

wind and rain revolve.

Should the traveler return,

this stone would utter speech.

(by Wang Jian)

该译本出自张廷琛与魏思博(下简称张魏)合译的《唐诗一百首》中第53首。教科书中的译文没有英文标题,上文的标题是根据张魏的译本补上的。首字母的大小写是照着教科书抄下来的。在《唐诗一百首》原书中译者在译文后加了注释:A legend that originated in Wuchang, Hubei Province, and spread so far and wide that there were many such landmarks along the rivers of China. 而北京大学许渊冲译注的《唐诗三百首》(2007年1月第一版)第60页也是《望夫石》,译注如下:

The Woman Waiting for Her Husband

Wang Jian

Waiting for him alone

Where the river goes by,

She turns into a stone

Gazing with longing eye.

Atop the hill from day to day come wind and rain;

The stone should speak to see her husbandcome again.

*The legend goes that a woman sitting for the return of her husband turned into a stone by the riverside. Thus the stone becomes a symbol of lovesickness.

从形式上看,以上两种译文共同点是既译且注,不同点是张魏的译本是无韵体,而许译是韵文。和原诗比较不难发现张魏译本首先未做到押韵,因为原诗是押韵的乐府诗,不押韵就失去了乐府诗的音乐美,不美也就不能脍炙人口,也就无法流传了。正所谓,诗之无美,行而不远。而许译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不仅形美,而且音美、意美。

再看该书workbook的52页还列举了另外一首唐诗的英译,即孟浩然的《春晓》。该诗的原文和教科书所给译文如下: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A Spring morning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 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Witter Bynner、江亢虎)

该译本出自中国学者江亢虎 (1883-1954) 和美国著名诗人威特·宾纳(Witter Bynner)(1881-1968)合译的 The Jade Mountain: An Anthology Being Three Hundr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618-906)(中文名为《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群玉山头》是《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译全译本, 也是西方世界流传最广的《唐诗三百首》译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历史学博士李珊在她的文章《江亢虎北美传播中国文化述论》中关于《群玉山头》的论述如下: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意象派诗人热衷于借用中国古诗中的意象以自由诗的形式表现具有东方色彩的意趣。江亢虎和宾纳的英译《唐诗三百首》的工作,就是在这一股由意象派带动的翻译中国古诗热潮中开始的。《纽约时报》书评对该书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在这个领域中后来的作家们应当以他们的作品作为范本,并将他们的感知作为指导。”上述书评中有两个关键词“自由诗”和“准确性”即说明该译本首先背离了中国古体诗的韵诗特性,其次,背离了文学作品讲究的“艺术性”而非科学意义上的“准确性”。另外,抛开韵诗特点,单单从简洁达意上看,也有讨论的余地,比如:第一行中light-hearted,第二行中的round me,第三行中的I可否略去?

下面,我们看看许译《唐诗三百首》(2007年1月第一版)第六页的对该诗的译注:

A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This quatrain reveals the poets love of spring and his regret of her departure.

首先,许译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结尾的lying 和crying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结尾的showers和flowers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音美;其次,该译文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长短一致,第二句和第四句长短一致,体现了诗歌的形美;第三,第一句中,没有直译“眠”,第二句没有直译“处处”,但意境表达出来了。体现原诗的意美。体现意美是诗歌翻译中最难做到的,因为需要译者的再创作。由此,我们想到宋代画院曾经举办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马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了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丛中,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幅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画中没有花,但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让人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而以蜜蜂衬花香从而获得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创作是这样,文学翻译何尝不是如此呢?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说: “Prose is words inthe best order; 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散文是编织得最好的文字,诗歌是编织得最好的绝妙好辞)。由于西方文字是形合文字,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对等,所以西方提出了翻译对等论。但中文是意合文字,据计算机统计,只有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中文可以和西方文字对等,西方的翻译理论不适合中西翻译实践,因此,中译英的翻译理论必须来源于中英翻译实践,必须建立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而英译唐诗的最高标准,应是要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有机统一。许渊冲教授是翻译三美理论的提出者,也是三美理论的实践者,在许老长达七十年的翻译生涯中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等中外名著。许老在《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指出:在译诗时,传达原诗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传达原诗音美是第二位的;传达原诗形美是第三位的,最好“三美”齐全,如果必能兼顾,就要从全局考虑取舍。许老创译的例子数不胜数,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s in flight,

From paths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man, 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第一句的“千山”说成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鸟飞绝”反说成没有飞鸟。第二句的“万径”说成是从一条道到另一条道,“人踪灭”反说成看不见行人。第三句舟字不译,因为寒江垂钓,自然是在船上,“蓑笠翁”说成“渔翁”,再加一个“看”,以动衬静,愈见其静。第四句说原来渔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雪,显示渔翁独立的人格。全诗上下都体现了译者的创译,让人读罢全诗,心领神会,荡气回肠。这大概就是创译诗歌达到的“三美”境界吧!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4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把诗句补充完整,答案详见教材。

1.移舟泊烟渚。,乌蒙磅礴走泥丸。

卷地风来忽吹散。,关山阵阵苍。

2.明月别枝惊鹊。

少小离家老大回。,邀我至田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

3.茅檐长扫净无苔。,三军过后尽开颜。,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4.赤橙黄绿青蓝紫,?,浪淘风簸自天涯。

儿童相见不相识。

绿树村边合。

5.胜日寻芳泗水滨。,万水千山只等闲。

稻花香里说丰年。,把酒话桑麻。

6.如今直上银河去。,还来就菊花。

金沙水拍云崖暖。,今朝更好看。

旧时茅店社林边。

7.南朝四百八十寺。

当年鏖战急。,两山排闼送青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

人教版六年级古诗综合复习试卷 篇5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叫_________,里面收录诗歌_______篇。分为风、雅、诵三类。我背过其中几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创造了新体诗——楚辞。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________。

2.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唐代和宋代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前者被世人称为_______,后者被世人称为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词有____名,曲有____名,这跟词曲内容是无关的,是用来入唱的.3.“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诗人)的评价。

5.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你还能写出其他的爱国诗吗?如:《》、《》。

二、你一定能根据要求把古诗词写正确。15分

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3.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5.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7.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10.十指不沾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13.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15.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20.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22.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间能有几回闻。3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5分 1.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四、辨人物:你知道下列诗句括号中的字词具体指的是哪个人吗?10分 1.()看一叶舟,出没**里。________________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__________________ 3.落花时节又逢()。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从何处来。_________________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楚山孤。___________________ 6.()()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___________________ 8.却看()()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_____________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走四方:你知道诗句中提到的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吗?5 1.()()中断()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3.欲把()()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5.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城外寒山寺7.花重()()城 8.便下()()向洛阳9.()()朝雨挹轻尘10.西北望()(),可怜无数山。

六、读诗悟诗。10分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挑”的意思为_________“篱落”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日寻芳四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谙”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聒”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竹石》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石灰吟》是______诗人____________写的,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8.《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诗人借题发挥,祈求天帝为人间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9.《鸟鸣涧》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片生机,以__________衬______________,韵味无穷。

七、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18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6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一、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新人教版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新人教版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三、学习诗的写法(快速背诵)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 妈 的 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新人教版

汽水

罗青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6.摹声法──增加趣味。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9.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皱纹

老人的脸上,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新人教版

10.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白鹭鸶

飞飞飞 飞到牛背上,歇歇脚

飞飞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飞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11.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个顶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了半天够不到。

够不到,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12.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畔之梦

我是山我才是山

你有我的倒影你是我的幻影 绿树是我的秀发绿树是我的罗裙 白云从我头上飘过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鸟儿在我身上跳跃鸟儿在我身上倒立

我是雄伟的山我是神奇的山

你是骗子你才是骗子

13.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着新的绿裙子,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新人教版

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14.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姊姊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15.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路灯

白天

路灯是一棵棵的树

晚上

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四、学写诗歌一首(上面15种任选一种)

我的笔 不听使唤 每次作业 都是黑米粑 老师夸奖说 多美的图案 朵朵大梅花

重新镇沙坝小学杨文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7

第课时

总第个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8

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 二 课 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案 篇9

1.能听、说、认、读单词“ask, sir”。

2.能在日常交际中询问别人某物在哪里,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即能够灵活使用句型“Where is…?”“It,s+方位介词/介词短语”。

3.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能听、说、认、读句型:“Where is…?”“I want to…”“It’s…”“What a great museum!”。

5.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认、读单词“ask, sir”。

2.灵活运用句型询问别人某物的具体位置,并能做回应。教学难点:

1.能在日常交际中询问别人某物在哪里,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即能够灵活使用句型“Where is …?”“It’s+方位介词/介词短语”。

2.能、听、说、认、读句型“Where is …?”“It’s+方位介词”“I want to …”“What a great museum!”。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城市设计师。同学二人一组,一人边问边摆放建筑,一人自己设计建筑的位置,老师给每个小组一张一样的小纸条,纸条上用英语描述着建筑的位置,同桌小组一边问答,一边讨论位置,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将城市建好。Step 2: Presentation 1.Sing the song “Where is the hospital?”,带动学习英语的氛围。2.介绍“Let’s talk”部分的背景,并准备播放听力。

Wu Yifan and Robin are in the museum.They are looking for museum shop and post office.Let’s see what’s going on.播放听力,听第一遍时,跟读录音,模仿听力中的语音语调,做到准备发音,听第二遍时,思考以下问题:

(1)Where is the museum shop? What does Wu Yifan want to buy?(2)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Why does he want to find the post office? 播放第三遍听力,学生回答出提出的问题,并思考对话的大概意思。

3.教师讲解的时候,要将本课时需认读的单词提前讲解。4.根据所听录音,小组间相互模仿语音对话,并戴上人物头饰,进行情景表演,教师予以点评。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Wu Yifan and Robin are looking at some robots.思考:“Where are they?”“Is Grandpa there?”。

2.和同桌之间相互谈论自己城市里的建筑“park”“zoo”“post office”“school”“museum”,如:Is there a…?Where is it? It,s near/next to/behind…。

3.课堂小练习。

(1)—B is the science museum? —It’s in front of the hospital.A.What B.Where C.When(2)I want C go to the cinema.A.at B.in C.to(3)A a great museum!A.What B.How C.Where(4)It’s next C the post office.A.in B.of C.to Step 4:Homework 1.背诵对话“Let’s talk”部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篇10

我们六(1)班和六(3)共113人。两个班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好,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也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单词量不多,没有掌握做题技巧,主要在听和写两方面较弱。针对学生不足的方面,进行专项,有效的复习。

二、复习目标: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

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能完成英汉互译和连线的习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区分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运用翻译补充所学句子。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5.能跟每单元的内容,例如:Myweekendplan,Mypenpal,introduceparents’jobs,等相关的写作练习。

三、复习内容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有关交通工具,地点,职业,情绪等方面的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每天听写一个单元单词。

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让学生能够运用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4、阅读,写作。根据每单元的话题进行练习。

四、复习方法及原则

1、加强单词的朗读和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己能力过好单词关。将词组复习与单词分类复习相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短文,做到精读和导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单词、词组、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习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习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基础差,见过的英语习题比较少,要从习题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做习题。

3、进行分类专项训练,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那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复习重点应放在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上。

总之,紧张的复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提高和进步,不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复习内容

12月25,26日复习Unit1,2,3的重点单词

12月29,30,日复习Unit1,2,3的重点句子

12月31日,1月4日复习Unit4,5,6的重点词汇

1月5,6日复习Unit4,5,6的重点句子

1月7,8日词汇句型专项练习

1月9日写作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 篇11

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小学

四年级

课型:

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诗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课文插图。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背诵。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3.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鳜鱼肥

不须归

上一篇: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机关下一篇:张三政府办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