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作文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生活作文

读书生活作文 篇1

读书,人类特有的神权!——题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是大诗人于谦的一句诗,首先,我是一位爱书者,我喜欢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贪婪地阅读“宝贝”,这时,我会觉得自己面前显现的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一个深邃的`宇宙。

《牛顿传》是我的“好朋友’”,更是“好导师”。

“书如良药,多读可以医愚”。读《牛顿传》这本书,你可以跟随牛顿感受他童年的各种不幸,随之唏嘘不已。他的童年可以说是单调的,并非五彩斑斓。牛顿的父亲在他出生前的九个月就因病逝世,母亲为了支付牛顿生活的各种费用,在他三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牧师,但牛顿不能跟随母亲改嫁,由外婆抚养,所以,这就注定了牛顿天生孤独的性格,牛顿小时候在读书上并没有下太大的功夫,甚至被老师骂过,但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成为了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孩子。学习牛顿在逆境中成长,不屈服命运!

成年时期的牛顿,我想,你们一定不会想到,这位伟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却因为羞于向女孩子告白,而错过了他这一生的幸福,终生未娶,所以牛顿没有后人。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读书,足以怡情。的确,当我读到牛顿,因为看到街上一辆平常的马车竟就造出了小水车。这是我震惊!心情愉悦,对牛顿巨大的创造力以及明察秋毫产生羡慕钦佩之情。

读书,足以傅彩。牛顿传中会有牛顿的名言,我记忆犹新并时时在我耳边回荡的一句话是:你若想得到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知识,你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这便可以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给言辞增添光彩。

正是因为《牛顿传》的激励,我才感觉到现在九年级时间的紧迫性,并鞭策我不断向前!

读书生活作文 篇2

一、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真正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教师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势在必行,但应先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感悟—习作”的循环。教师应该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真正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大自然中处处有知识。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挥童心本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其实,生活化作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用朴实的语言、恰当的文体,真实地反映出生活所见、所闻、所想的一种技能。但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传授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方式,批改作文时更不得要领等诸多问题,再加上部分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自身生活面窄,亲身经历少,素材积累不充分的因素,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直接造成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文体不符、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抄袭、模仿现象比比皆是。这也突出体现了作文缺乏“生活化”教学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生活,学生没有灵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真情,更谈不上什么实感了。那么如何改善学生不知作文为何物,准确把握生活细节,提起作文兴趣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参与。

不再限定让学生必须去写某个“命题作文”,而是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设计者,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命题,并指定范围,写什么,怎样写,都有限制。写作前还要讲些套路,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的空间被限制住了,创作的兴趣和激情也就降低了。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可能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一致,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应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感想,不能用大道理去压制他们。一定要减少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童心本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在作文课中加入讨论环节。

每次作文课中,我都会组织学生讨论,并尽量减少限制,让学生自由表达,或是小组讨论,或是全班讨论。在每个学生发言后,大家都会评价他说得好不好,为什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在学生说明自己观点时,也就理清了思路,知道要写作的“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整理素材,理清写作的“路”。通过实验作文、游戏作文、小品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生活和描述生活,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使作文成为不再困难的事情。

(三)耐心读完每篇作文,认真做好每篇评语,多一些赏识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味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和多样性”,所以我尽量使“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学生互评时,鼓励学生找出别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并说出道理,在指出不足时语言诚恳,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和学生“斤斤计较”。孩子总会犯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错误,应以鼓励、赏识为主,要将每期的优秀作文、好词佳句,或讲评、或张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们在每次习作后都受到激励,盼着下次习作,盼望老师下一次鼓励性评语,让我们的批改真正起到作用。

(四)不再把作文局限在几节作文课上,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善于观察积累,直接写作,大部分学生就只能是记记流水帐,没有写作思路,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下笔无“神”,无所适从。通过日记或者周记使作文真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让生活融入作文 让作文再现生活 篇3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作文教学应重视生活与作文的双向互动关系,让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再由学生的认识、情感、观念转化为文字表现的形式,通过积累与创作的双重转化,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再现生活。

一、让生活融入作文——积累

1.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中、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缺乏观察力,对眼前的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如大海,既广阔浩瀚,又千姿百态。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杜甫诗《望岳》有云:“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春天的第一丝嫩绿,夏天的电闪雷鸣,秋天的碧空原野,冬天的银妆素裹等,这些都是创作的好素材。教师要教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不仅用眼,而且用心去观看、体察与感受自然的美,使其深深地印入自己的脑海里。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身边平常的一些人和事,如买新衣、参加宴会、生病住院、哥哥入团等。学生们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教师要诱引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从各方面获得大量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材料库。

2.体验生活。体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设计“演一演、做一做、访一访、逛一逛”等一列活动,开展“清洁队跟班一日”、“假日送温暖、雏鹰献爱心”、“一日军营”、“环保小卫士”、“我是小记者”等主题活动,又如我设计的《我的故事》作文训练系列,收效大,儿童是伴着故事长大的,以往都是听别人讲故事,从故事书中看故事,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写故事。我跟同学们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我首先讲了小时候得了一场怪病,病好后感悟到健康就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接着又讲了我儿子小时候的几个故事。同学们听了感到这样的故事在自己生活中也有不少,于是也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写,越写越有信心。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由于学生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语言表达自然生动具体,具有个性。也因为是在写自己,在内容上不必讳言,不必虚夸,更不必拾人牙慧。能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愉悦,体会到了写作的畅快。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从而在无意中内化感性材料,并使情感生活得到充实丰富。

3.感悟生活。感悟生活是指对生活有所见、有所闻的同时亦有所感、有所悟。即对自己的心灵有所触动,对事物的意义有所领略。如:观察到春天浙淅沥沥的小雨,能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时,能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时,能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

二、让作文再现生活——创作

据我们的认识,作文指导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及其对生活的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创设情境,使学生能以情感为纽带再现生活场景,运用各种方法,把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素材转化为文字表现形式。

1.追忆生活。于漪老师在谈到小学生作文时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作文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境引题等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置身于现实或模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情境之中,打开生活积蓄的“仓库”,敞开源泉的闸门,使原先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所得奔涌而出,重温往昔的趣事、乐事、要事,重温自己参观过、体验过的美景,在追忆中“朝花夕拾”,产生写作的冲动。

2.描绘生活。往日的生活积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是引发学生倾吐心曲,拿起笔描绘生活的最好时机。如何描绘呢?我引导学生在“点”、“线”、“面”上下工夫。“点”:从点切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练就扎实基本功。如对场面片段描绘作文常见类型作文进行归纳总结,从读写中领悟其写作方法。如写一件事要注意“六要素”,内容要具体有条理,事情经过要详写,要写出真情实感。“线”即成文紧凑,前后联系。“面”:即自拟题目、自定题材、自选内容,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做到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爱读书生活作文 篇4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童话故事。每当听到美丽的白雪公主和王子跳舞时,我也在地上跳了起来,我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每当听到可恶的巫婆给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时候,我就会愤怒地跺起脚,为白雪公主的遭遇打抱不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爱读书。读书,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火速把作业“赶完”,只想挤出些时间看点书。我把作业交给妈妈检查,就捧起书看了起来。正看得津津有味,妈妈的声音把我从童话的幻想中拉回到了现实。唉!我只能硬着头皮把错漏百出的作业改完了。我刚想继续看书,妈妈却让我去睡觉。无奈,我躺到了床上。虽然我躺在床上,但心却在书里。我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冒出了“窃读”这个念头。我踮着脚尖下了床,从书柜里拿出那本书,随手打开床边的一盏灯。不知不觉,我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主人公的境遇常常让我牵肠挂肚,很紧张。

“咔”的一声响,妈妈进来了。NO!窃读失败。妈妈面无表情地走来,把我的书拿走了。临走时,还冷冷地说了一句:“马上睡觉。”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寒假的读书生活作文 篇5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其实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阅读书籍的人,每次读书只是粗粗地看一眼故事境界,并不细细品味,但他的文章使我不得不认真咀嚼,认真中也带着一份感动。

他就是安徒生。他的一本书《安徒生童话》。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他让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孩子。这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人家都在家里吃饭,坐在火炉旁取暖。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赤脚在马路上走着。她的手和脚冻得通红。于是,她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擦着了一根火柴准备取暖。可被大风吹灭了。她不断擦着火柴,每擦着一根火柴就会有不同的事情。当她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她孤苦伶仃的在一堆被烧焦的火柴棒旁。她把最后一根火柴擦亮时,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她的灵魂被她的奶奶带到了天堂。这时候,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我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那么好,而我们却不珍惜。我们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就是父母挣来的吗?

我的读书生活作文 篇6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认为不只是这样,它还可以是一为辛勤的老师,每天教我们知识帮我们纠正错误;它如同医生开出的良药;它还像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它还像…… 小时候我热衷于听妈妈读书,每次睡觉前我便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说好了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我却时常“耍赖”,每次都让妈妈向我“求饶”我才肯罢休。《三只小猪》《灰姑娘》《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童话故事在我的那海里深深地扎根了。渐渐地我对童话已近不感兴趣了,我准备“进军”科普类了。爸爸经常出差我便让爸爸给我带一些书。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可以自己读一些像《200字作文》、《人体未解之谜》、《动植物之谜》、《海底两万里》……升入小学我便开始尝试着读一些小说、600字作文、名著等。我看过《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昆虫记》《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到了四年级我知道学校图书馆有许多书我便拜托老师去借阅,逐渐图书馆也满足不了我对读书的渴望了。我便寻找下一个“猎物”。我听说莒县新华书店可以免费看书,妈妈非常支持我看课外书,所以一有假期便和我坐着车去看书。每次妈妈都给我准备好水和食物后,我便一头钻进书海里在知识的海洋尽情的遨游,并且我经常会使用“策略”例如:我发现一本好书又害怕被别人买走,于是我把书藏在书柜的一个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位置等妈妈来购买。直到下午妈妈来叫我时,我才被从书的世界里拉回到现实的世界,然后依依不舍的放下书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我喜欢晚上临睡觉的时候读书,我喜欢让书陪伴我进入梦乡,你在我的床边会发现有一大摞书。我喜欢把好词好句留在我的个人读书笔记上,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我的作文水品很高,在语文试卷上作文一般很少低于26分(30分的作文)并且老师当范文在班上朗读也是常事。

书,我的“伙伴”、我的“知心朋友”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热爱读书。

读书生活作文 篇7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平台

所谓“生活化习作”, 就是习作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习作必须是关注生活的, 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离不开生活。”小学生缺少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机会, 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 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作时无话可说、胡编乱造, 习作脱离生活。那么, 如何让小学生习作走向生活化呢?

一、广泛阅读经典, 创设“知识平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有重要意义。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 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 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因此想要让学生认识生活, 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小学生首先应向书本学习, 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 学生应背诵教材中好的诗句、经典段落。学生阅读还要向课外书籍进军, 不能只局限于看作文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阅读时, 除了背诵好诗佳句外, 还可以搜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 积累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设一个《摘抄本》, 把平时在阅读中读的好词名句摘抄在本子上, 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再次扩充词汇, 达到积累的目的, 为日后的写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也是前提。

二、留心观察生活, 创设“发现平台”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尤其在孩子的眼睛里,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被生活陶醉。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 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保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因势利导, 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比如:2009年上半年我乡进行道路大整修, 堵车现象时有发生, 住得比较远的学生不免常迟到, 我便抓住这一契机,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堵车时的情况, 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写出了《等车记》、《今天我迟到了》、《堵车百态》等, 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堵车时的场面, 而且把着急上班、上学的人们的精神、语言、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尚处于萌芽阶段, 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生活中的很多亮点就这样流水般悄悄溜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指导学生及时撷取生活中的浪花, 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地写下来。此时习作, 自会水到渠成。平时我教学生随时记日记、写随笔的方法, 可长可短, 只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眼中的世界, 心中的感想即可, 然后定期开展“日记擂台”、“随笔乐园”等活动, 让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学习乐趣, 互相开启观察之门, 培养了一批善于观察生活的小能手, 习作素材自然越来越广泛、自由、有深度。

三、快乐参与活动, 创设“实践平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 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用心体会, 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生活, 单单引导进行观察和认识还不够, 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是游览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山和田园、蔬菜瓜果……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让学生有物可写, 借景 (物) 抒情。二是剪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 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双休日调查当地环保, 写些感受等。三是锁定“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立足家庭, 品味家庭生活的情趣, 感受家庭成员的亲情, 让学生有情可抒。四是扫描“学校生活”:让学生的“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 有感而发。如节日组织拔河比赛, 教师节制作小贺卡……比如, 2009年下半年我校组织了一次实践劳动, 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 既新鲜又兴奋, 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种实践活动中, 同学关系空前融洽。回来后, 我抓住这一契机, 先不谈习作, 而用整整一节课让他们畅谈下乡一周中难忘的人和事。孩子们没有“要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畅所欲言, 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学生兴犹未尽之时, 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自由选材、自由表达, 把这些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作为小学阶段校园生活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学生兴致很高, 写得很开心, 习作内容空前丰富, 体裁各异, 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 连最怕作文的学生也写得妙趣横生。此外, 我还针对学生爱玩、求新、求异的特点, 经常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或体育活动, 让他们自主选择项目, 自己策划, 自己主持。如学生组织模仿《幸运52》中的“幸运搭档”游戏。我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大家在活动时的各种表现 (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 与场上的气氛, 而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挥笔写下活动过程中最难忘或最有趣的一个小片段, 这样, 学生往往能一挥而就, 而且效果总是出奇的好。

四、尽情展开想象, 创设“联想平台”

学生有了生活体验, 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 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叶老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写……”这里的“思”和“感”, 就是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想象,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 在他们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对世界、对未来、对一切事物的奇思妙想, 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当然, 这里的“想”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合理想象。教师除了平时应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 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外, 还充分结合有关课文的教学发挥学生想象, 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灵感, 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安排想象作文训练。比如:学完《凡卡》、《穷人》等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续写。对于一些课文中省略的片段, 让学生进行补白。更多的是让学生写自己的幻想生活, 写自己的梦、自己的未来、未来的事物等, 还用编写童话故事、科幻故事, 听音乐想象故事, 图形、文字组合故事等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由快乐地飞翔在作文天地里。事实证明, 创设想象平台将带给孩子们思想飞翔的快乐。生活不但是习作的源泉, 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 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生活也是学生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 有意义的活动编写童话故事, 奉献给大家, 学生会受到启发, 得到教育。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也可以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想象, 写成科幻作文, 鼓励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五、引导关心时事, 创设“思考平台”

众所周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还应多指导学生关心时事, 拓宽视野, 培养学生对人生、对国家大事的一些关注与思考, 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小学生写这类作文难度较大, 因为它远离我们, 不是亲眼所见, 所以往往不是泛泛而谈, 就是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如何引导学生对热门时事进行关注并产生思考呢?首先得让学生多留心时事报道、新闻评论, 对有关事件有感性的了解, 然后结合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描述, 写出切身感受, 写出自己的思考, 文章就能感染人, 就算成功了。如汶川大地震, 除了那里的当事人, 谁都没有经历这一事件。但我们进行了捐款活动, 亲身经历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全国哀悼日”。我就引导学生写自己学校、班级的捐款活动, 写自己父母亲人、亲戚朋友如何关注灾区, 如何参与到关心灾区、捐款捐物之中, 写细、写活, 写出切身感受。我还拟了《坚强》、《感动》、《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三个题目, 让学生选择练习。通过此类训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获得品尝成功, 创设“共享平台”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正如叶老所说的,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 正如说话一样, 胸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心理学研究表明, 无论是谁, 都有一种渴望别人认同自己劳动成果的心理。因此, 作文教学中应尽量创造让孩子们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让他们的作文多得到些认同, 少一些挫败感,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首先在习作批改中应尽量挖掘“亮点”, 多一些肯定成功的赞美语与亲切的指导语, 让学生在关爱的批语中提高认识, 明白写法。其次, 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作文中的“亮点”。作文写完后让学生自己先评, 或用词造句, 或段落安排, 或开头结尾要求找出一两处 (学困生) 、两三处 (中等生) 或三处以上 (优秀生) 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并写上为什么。学生通过反复阅读, 一词一句去寻找自己习作的“亮点”, 反复思考、品尝自己的得意之处, 并且改回不足之处, 这样, 学生不仅得到了自我评价的快乐, 还养成了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最后, 在讲评课上, 让学生把自己习作中的“亮点”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交流、展示、共享。这种展示与共享不仅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激励, 而且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快乐, 提高习作的兴趣。我还把一些有特色的习作及时推荐给班级黑板报、学校学习园地、广播站以及一些报刊杂志, 进一步燃起学生习作的热情。

学生作文要融入生活,描绘生活 篇8

关键词: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开放性;阅读

对于作文教学,老师教多种写法,学生却难入门,学生写起来无从下手,觉得没内容可写。写作抄袭、套作、说空话、说假话现象比较严重。基本解决办法就是:写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增强体验,让真情实感在作文里自然流露。习作还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生活处处皆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导学生写作。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置身于这大千世界里有所感悟,才能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观察他们周围的人和事物,留心他们自己的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首先把人作为观察的对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语言特点、生活习惯和个性特色来描写,只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有形象的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写人的词句,练习先说后写,做到写谁像谁,事情应关注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教师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前要给学生布置日记或作文任务,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不但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给他们的作文拓宽了取材范围。

二、鼓励学生多积累素材,多梳理素材

积累习作素材就要留心身边的一切,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生活小事,都要去寻找对自己有用的材料并加以记录。对于一个初学习作的人,更要留心生活,做到勤思、勤记、勤想,无论是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丰富想象,只要有感受,都要随时记录下来。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几天中经历的事情粗略想一下,选出感受颇深的事情,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并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比赛。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来源,学生叙事作文就能轻松入手,了解到作文是对生活的记述。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既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选择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指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训练记忆力。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利用电脑、网络查找资料,便于理解课文,丰富知识,同时也积累了素材。

三、作文的命题具有开放性

教师在命题时,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命符合学生实际的文题,同时放宽对文章内容题材的限制,让学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题材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发。并作到一材多题、一课多题,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要求,使每个同学都有饱满的情绪,从而对作文产生一种欲望。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兴味盎然地投入命题所规定的范围中。教师在命题时应做到新颖、醒目、富有创造性,使命题走向开放。这几类命题都具有开放性:能勾起学生许多美丽的憧憬或比较深邃的见解的命题;让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命题;创造色彩斑斓的意境的命题。

四、多读书充分认识生活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只能借助于间接观察,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而获取间接经验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推荐好文章,介绍一些好词佳句,供学生观赏。一些好文章还可以多读几遍,直至背诵。阅读时注意: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要专看作文书,学生写作时生搬硬套,还是不会写作文,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生活,这样指导写作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表现生活,大千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看做是多彩生活的点滴记录,那么就会拥有写作的无穷力量。

我的读书生活作文 篇9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书籍能给予我们许多许多,其中不仅仅是一点一滴的知识。它们有的能为我们带来快乐,有的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所以,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每当我读完一本书,便感觉收获非常大。

我们能够读的书数不胜数,其中,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让你在一篇篇童话中增长一个又一个知识;《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则让你明白了大自然中的奥秘。当然,这当中肯定少不了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作文书啦!它可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最厉害的“师傅”呢!可见,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你。要知道,它们教给你的大多数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哦!

每当上了一天的课,做完一天的作业后,我感到很疲劳时,翻开一本图书,便会被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与一句句优美的语言所吸引。渐渐地,我开始陶醉了,陶醉于一个个精美的故事。一整天的疲倦被我忘却了,我感到很轻松,同时,我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我想要看电视的欲望。这时,我估计绝对没有人能叫醒我了。

这天,我做完了一天的家庭作业后,翻开一本《安徒生童话》,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写字的右手不酸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一年四季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小动物们与人类和谐共处。果园里,猴子帮主人摘果子;大海中,鲸鱼驮着人们过海;江面上,鱼儿们一起拉着满载货物的小船。今天种下一粒种子,明天就能开花结果。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果树上竟然能结出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果子。我沉醉了许久,终于被肚子“咕咕”的叫声惊醒。原来,我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我的读书生活作文 篇10

在我的`童年中,妈妈便在我房间里放上一箱书。起初,我对这些肚子里满是文字的家伙并不感兴趣,比起它们更让我着迷的是一些七零八落的小玩意,直到有一天,我妈对我说起了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我眼前猛然一亮。那岂不是有无穷无尽的钱!于是,我开始了疯狂的翻书行动,左一本,右一本,不一会,书房变被我弄得一团糟。突然,一本《列那狐的故事》如磁铁般吸引了我。于是,从那时起,我,一个对阅读毫无兴趣的孩子变从那时起将阅读两字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在阅读中,我实现了无数梦寐以求的梦想,翻开《威尼斯的小艇》我领略到了威尼斯的夜色之美;看到《细菌世界历险记》,我发现了微小生命的世界风光;读到《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两课时,我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这怎么不能说是阅读给予给我的恩泽?

因为阅读,我改过自新,净化了我身上原有的缺点;因为阅读,我火爆的脾气越见越小;因为阅读,我改变了别人对我的看法;因为阅读,我的作文与口述水平有了步步高升的趋势;因为阅读,我在语文学习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难怪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阅读,这位不会说但又会引导我们前进的朋友,它像一艘船上的罗盘一般重要。它怀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它将它肚中所有的墨水都毫无保留地献给读者。它在我们看不见道路时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在我们迷惑时为我们点通;在我们心情不快时为我们解闷;在我们妒忌对方所去的地方时用文字的色彩带我们周游世界。是它,点亮了我们的人生。是它,用语言的色彩为我们染上五彩缤纷的颜色,使我们的人生有声有色。也是它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日本生活作文启示 篇11

生活作文教育在日本有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日本近代的学校教育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复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是以大量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改革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我国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背离的情况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倾向明显,借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一、回归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日本写作教学十分注重回归生活,“它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它是以儿童自主地、能动地表达为出发点的,它是主体作用于对象同时又深化对自我思考。它是一种完整的对象性活动。”①也就是说,生活作文使写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互为因果。生活阅历丰富有助于写作表达,它可以改变以往写作与生活脱离的情况,写作也有利于提升生活品味,因为写作介入生活之中,可以使生活丰富和深邃起来。学生写作时,在真诚地拥抱生活亮丽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思生活,这样就使写作成为生活必需的一个部分,成为促使人格形成的活动形式,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其实,日本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与我国一直倡导的“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的确,学生生活就是一座原始金矿,而习作应是经过矿厂提炼的产品。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走入生活,写生活的喜怒哀乐,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多年来,我国的写作教学虽然也一再强调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生活,应为反映生活而写作,但由于习惯于两节课内交卷,这种写作实际上只可能是思考辨析,或者干脆是为作文而编造生活。有的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有些教师则制造一些“生活体验”,如为了写“擦鞋”,就要求学生把鞋和鞋油带到课堂上,实际擦一遍,然后写,即所谓“为作文而生活”。但诚如一个学生所说:“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临行前老师对我们说回来每人要交一篇作文,到了那里要仔细观察。结果没玩好,作文也没有写成。”作文本来应该是为了反映生活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变成了“为作文而编造生活”,甚至是伪生活,本末倒置的方法不会产生真正的好作文。且先来看一篇日本中学生的习作,如下:

父亲的白衬衫

那天是父亲换新工作后第一天上班。父亲换上了以前不大穿的西装,西装下雪白的衬衫配上了鲜艳的领带,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父亲这样的打扮了。

知道父亲要换工作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他从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电报科被调到了一个不合他性格的推销科,母亲好像对父亲换工作的事非常担心。从父亲开始新工作的那天起,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父亲每天工作回来,都要读两三个小时的书。一到父亲打开书,在一旁的母亲、我和妹妹连忙去把电视机、收音机的声音关小了。这个动作后来成了习惯,父亲稍稍翻阅有关推销的书,我们就会冲到音量旋钮旁,引得父亲笑了起来。

还有,母亲在家务中现在增加了一个小项目,就是洗父亲的白衬衫。因为放在洗衣机里洗不干净,母亲一直是用手搓的。母亲从不耽误洗衣的事,父亲的白衬衫一直是雪白的。

有一天父亲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订单,看着他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果,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现在已是八月,盛夏的季节,父亲干推销员以来已过去了半年。就是在这种酷暑中,怕热的父亲每天这样衬衣领带肯定很难受,但父亲嘴里却没有抱怨的话,我从父亲的这种态度中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情,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到底、决不服输的人。

我桌上的钟已经过了十一点,父母房里灯还亮着,父亲好象还在看书,“爸爸要注意休息呀!”我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

(注:[日]佐伯梅友编《现代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5页。)

《父亲的白衬衫》以一个初中女学生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对父亲及其工作的观察。虽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学生对父亲工作的观察、体验的机会是十分稀少的,但这位同学还是在生活中捕捉、勾勒出了父亲的工作形象。并由此可以感受到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家庭中暖暖的亲情,这种真情实感难能可贵。平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

二、着眼于跨领域学习

日本生活作文“它是一个促进人格形成的主体活动同作文表达活动融为一体的完整的活动,它是学科教育同生活结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教育”。②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写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从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学实践。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生活调查作文”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研究生活,它以单元学习的形式展开,其中包括自我定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以作文形式总结和班组讨论等步骤,以及查阅资料、图表的应用、内容归纳的条理化等方法上的学习。且看日本教材第三册第7单元《走向未来》中的一段引语:

在本单元中,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章。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人类与社会的现状,并重新探讨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式和我们社会的现状。……[课题三] 确立主题,汇编文章。(1)站在人类之外的动物或植物的立场上,以小说的形式描述周围的人或人类社会。(2)21世纪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在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动态的基础上,总结列举的事物,写一篇论述文。……

(参见洪宗礼主编:《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11页。)

学生如果根据教材的上述要求写成一篇作文,不仅仅需要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课文以外的科学文化资料,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表达,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习作的最终产生可以说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所以说作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学习,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一种封闭式的语言训练,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似乎作文就是作文的事,与其他学科领域毫不相干。我们的作文教学亟需确立这样一种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观念。所以,要采取多种渠道打通课堂内外,充分发掘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读好社会和自然这两部大书,特别是要让他们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受社会跳动的脉搏,汲取更为丰富的写作营养,将单纯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村事态百相的深层观照。这种“转向”的意义,不仅在于放大了生活的外延,扩充了学生写作的源泉,而且在于它能使学生作文的过程变成到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成为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三、在关注生活中认识自我

生活概括了人的全部活动,日常生活包含着多个侧面,如与自然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人的社会相关联的日常生活等,而学生每天经历的日常生活则是一个最为贴近人的生活事实。由于十分平常无奇的日常生活每天如此,毫无变化,学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从未去回顾、深思这样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课题,才值得关注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关注和思考来认识自我,因为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展现自我,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从而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学生应从周围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交往、同龄人的交往中,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认识、表达的要求,而不是在空洞的观念上构筑对自己的想像。

在日本的生活作文教学中就安排了一个“依据事实,重新观察生活”的作文单元,这个作文单元要求学生找出并记录一天的生活中特别有兴趣的事、产生疑问的事、留在心上的事。一位学生在做了一天的记录以后,发现了平时没太注意的问题,写了一篇作文,如下:

把家庭当作后台就行了吗?

(日本中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

在我的生活中,家庭成员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对我来说,家庭、家庭成员意味着什么呢?我,可以说整个日本的中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即使回到家里,当天的作文、复习,明天的预习、准备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去。那么,家庭就只是中学生学校生活这个舞台的后台吗?

现在的我,在家庭当中,对待家里人,几乎都是采取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的。家里人为我做事,我都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来接受,而我自己却不为家里人做任何事。有一天,晚饭之后,父亲在辅导弟弟功课时把弟弟骂哭了。我在一旁听着,说父亲教法不行,母亲则说要我来教。我便没有做声。但心里也在盘算:教弟弟他连感谢的话也没有,对我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再加上又不是他来问我,教他纯粹浪费我的时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心中确实是有一种非常寂寞的心情。

我是这么一个打小算盘的人,细想自己也感到羞耻,我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家庭、家庭成员的意义。晚上,母亲催着两个弟弟早点睡。家里人就这么没有什么交谈,一天就结束了。这太没劲了。家庭就是一个后台,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只能这么来形容了。我感到应该更认真地想一下家庭、家庭成员的问题。

平时,弟弟们从不为我做点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那么我也不为他们做什么。这样家庭、家庭成员就毫无意义了。在期望别人做什么之前,自己应该先养成主动地交谈的态度。这天我想到了这些事。

母亲开始算钱,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睡了。我一个人在做明天上课的准备。

(注:[日] 石森延男编《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2 页。)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重新关注日常事实,发现问题,据此来写作。要使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形成认识自我的作文,最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习作是否正确地把握了事实,围绕事实、思考、看法是否深入。在作文教材中介绍的这篇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习作,实质上反映了现代日本家庭生活的基本结构,正是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这位学生从平常的事实中发现了问题。她用了“舞台”、“后台”的语词来比喻这种生活结构,形成了自己对“家庭”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生活作文”就是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摆脱习以为常的思想方式,关注真实的生活事实,从中发现生活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在关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看法,将引导学生形成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学习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作文教学与研究具有参照性。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生活,作文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面对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种种扭曲现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及其正确的方法,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径。

————————

注释:

①②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98届博士学位论文。

生活:作文的源泉 篇12

一、用心发现,体察生活之美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事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还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包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成长,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思想在文章中得到张扬,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二、用心感悟,体验生活之味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学会用心“说话”,这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敏锐、丰富、细腻情感的“源头活水”。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将平时的感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一名学生以《老师,您真“偏心”》为题,叙述了老师偏爱班上的一位学困生,表达了对老师“偏爱”学生的“不解”和由衷的敬爱,写出了对生活的真切品味,让人读后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情意。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作文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品味生活中的美。

三、用心构思,展现生活之美

学生心中有写作素材,对生活中的人或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样还未必能写好作文,还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用心去构思,把事例和感受写好,写得精彩。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要展现生活的美,无论生活是幸福的还是凄美的。其次,要指导学生把生活中刻骨铭心的、感人至深的、永生难忘的精彩片段写出来,而不是泛泛地谈、长篇累牍、面面俱到,这样反而不能突出主题。最后,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适时地运用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好词好句等,使文章富有文采。学生只有学会了构思,才能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思想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

四、用心抒写,丰富生活体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多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生活经历写下来,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生活。过节时,让学生记下节日见闻;学校搞活动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记下自己与他人在活动中的所作所为;观看演出、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后,写下观(读)后感。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抒写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才能积累下大量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才能养成自觉收集、积累和创造习作素材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的练习,学生才能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来。

五、用心创造,提炼生活本真

好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而且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炼生活的本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提炼生活。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才会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才能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寻找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才能创作出个性鲜明、言之有物、笔中有情、想象合理的佳作,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全面提高。

上一篇: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的诗意下一篇:东北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