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朗诵诗词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端午节朗诵诗词(精选5篇)

端午节朗诵诗词 篇1

1、《橘颂》

《橘颂》是屈原写的第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我给大家朗诵的是《橘颂》的白话文版。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2、组诗《粽子》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姚合)“时于粽里见杨梅”(苏轼)

“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陆游)。

4、《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5、《漂给屈原》 作者: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哀丽的水鬼啊你的漂魂。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 冤缠荇藻怎洗涤得清? 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6、《屈原之魂》 远古那夜,天如泼墨。

你一身飘逸长袍溶入天地,凌乱长发任淫风撕扯,奈何尔也!

昂首向苍穹,一声长兮划破天际。倏然,雷雨滂沱,闪电似剑,天公动容。你伫立江畔,愤然高歌,让庸昏君王龙椅震颤。《离骚》词咏,字字含泪;《天问》诗篇,句句渗血。

猝然,你飞身一跃,化成一道弧形光芒刺入江中,汩罗江水瞬间咆哮逼岸…… 待风平浪静,江面已飘起带红颜雾云。人们都说,那你血色的灵魂。

沧桑多少年,你孤独的灵魂常栖江中,眺望两岸,你保佑着善良的百姓安居乐业。你的祭日,人们将感激与思念掺入糯米,用清香竹叶包起,细细文火煮熟后投入江中。尝尝吧,今年又是一个丰收景。

龙舟争竞,喧闹一片,都是为了陪伴你。在寂寥的江中你还悲凉吗?

端午节朗诵诗词 篇2

一、初步感知定语速

“初步感知定语速”就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来确定朗诵整首诗歌语速的快慢。朗诵沉郁、凄凉的句子时, 语速可适当放慢;朗诵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 语速加快。

例如指导学生朗诵杜甫的《登高》和《客至》时, 让学生首先思考应该分别以怎样的语速去朗诵这两首诗, 学生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朗诵这两首诗的语速, 就要去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大意, 在学生初步了解《登高》这首诗是在描写萧瑟悲凉的秋景, 而《客至》这首诗是在抒发作者等待贵客将至的欣喜后, 学生就能够知道应该以怎样的语速去分别朗诵这两首诗歌了。

在确定朗诵整首诗的语速之后,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朗诵整首诗时的语速并不是僵化机械的, 朗诵诗歌的语速可以是以慢为主或以快为主, 其中有快有慢, 快慢相对, 快中显慢或慢中显快, 才能朗诵出诗歌节奏的变化,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二、揣摩词语知轻重

“揣摩词语知轻重”的“轻重”就是指朗诵时要知道哪些词语要重读, 哪些词语要轻读。重读也称之为重音, 重音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 逻辑重音是指根据语句意思变化而确定的重音, 感情重音是指根据语句感情变化而确定的重音。

仔细揣摩诗歌每个词语的语意, 认真体会词语流露的情感。有的重读, 有的轻读, 轻重结合, 把握得当, 才能将诗歌读得生动悦耳。并且朗诵诗歌时, 除了根据词意不同来判断朗诵时语音的轻重外, 结合诗歌的特点, 有些词语也可以作为重读的关注对象, 例如诗歌中和“仄声字”“意象”以及“炼字手法”等相关的词语。

三、体会情感定升降

“体会情感定升降”的“升降”就是指朗诵诗句的语调, 语调是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来划分的, 因此朗诵诗歌时就需要深入理解每个句子的内涵和情感来确定每个句子时的高低升降。例如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情感语气以及抒发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等情感的句子, 朗诵时要使用升调, 即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语气情感的句子, 朗诵时要使用降调, 即前高后低。

例如朗诵《虞美人》最后两句时, 朗诵“问君能有几多愁”就要使用升调, 朗诵“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要使用降调, 而朗诵《虞美人》结尾处, 正是通过语调一升一降的鲜明对比, 朗诵者才能把作者那份如江水一般无穷无尽、汹涌澎湃的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

四、结合手法促朗诵

“结合手法促朗诵”就是指在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 把诗歌表现手法与朗诵技巧结合起来, 以促进朗诵水平提高的一种方法。

长期以来,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都是在鉴赏诗歌时涉及的, 其实, 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对诗歌的朗诵也是有所帮助的, 它可以帮助朗诵者更加细腻地朗诵出诗歌内涵的特点, 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诗歌内在的情感。

例如《虞美人》的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运用了以乐景衬悲情的表现手法, 而朗诵这句诗时, 就可以结合语调中的“曲调”先升后降的技巧来朗诵, 即朗诵“春花秋月”这个表现事物美好特点的词语时使用升调, 而朗诵抒发内心悲愁的“何时了”时就使用降调, 再加之以重读“春花秋月”和轻读“何时了”轻重对比的处理, 让朗诵者通过语调升降、语音轻重的鲜明对比, 来体现出“以乐景衬悲情”这一表现手法的特点, 就能够把作者李煜的亡国之恨、往事之叹、思乡之苦的复杂情感细腻而又充分地朗诵出来。

五、精读名句奏华彩

朗诵和音乐这两门艺术往往是相通的, 例如一首钢琴曲总会有几处吸引听众的华彩乐段或高潮部分, 同样一个聪明的朗诵者为了把一首诗歌朗诵得扣人心弦, 高潮迭起也会设计朗诵的华彩句或高潮句, 而这样的诗句往往就是这首诗歌那些描写细腻、内容精妙、情感丰富的名句, 例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名句, 就可以作为朗诵时的华彩句或高潮句来朗诵, 而朗诵者如果想把这些名句内在的情感充分地朗诵出来, 同样也要建立在认真研读、仔细揣摩其精妙之处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

综上所述, 没有充分朗诵的诗歌教学, 是没有深入感悟诗歌、鉴赏诗歌的教学, 是不能充分展现诗歌美感的教学。我们应该让朗诵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全过程, 把朗诵诗歌和鉴赏诗歌结合起来, 以达到“用理解提升朗诵, 以朗诵深入鉴赏”的教学效果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 让他们愿意去亲近诗歌, 从而实现鉴赏诗歌的教学目标。

摘要:“想说爱你不容易”, 是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诗词时的真实感受。如何培养中学生感悟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 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用朗诵和鉴赏相结合的诗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朗诵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朗诵技巧, 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诗词内涵、感悟诗词情感来逐步提高朗诵诗词的能力, 并且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诵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以达到“用理解提升朗诵, 以朗诵加深鉴赏”的教学效果和实现让学生愿意去亲近诗词、鉴赏诗词的教学目标。

浅谈朗诵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篇3

一、朗诵教学促使语感形成

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言,语感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带上了浓厚的直观感觉、习惯经验,是长期耳濡目染强化和积累后的一种顿悟,是由感性的直觉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的理解,然后获取、吸收,自我内化,最后再通过感性的直观表现出的语言技能。

朗诵,其实就是有感情地放声言说,通过声音把感情输入语言,从而复活语言的语调语气,进而感受、领悟作者的感情。声音联通了眼、耳、口,以及大脑之间的各方信号,可以增强对语音语调,语词组合、语法规范的感受性和领悟性。

二、朗诵教学深化诗意诗情

1.还原诗歌形象

古诗词都有鲜明的形象性。我们要理解诗歌,体悟情感,就要先让其中的形象鲜明可感。朗诵时,朗诵者通过设身处地去感受作品中的各种形象,然后再建立自己的内心形象,让内心形象与作者塑造的形象相契合,从而通过语音表达出生动的场景画面,呈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反复朗诵,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闻其声,感其情,入其境,就能如见其人,如现其形,让声音再现的形象与诗词作品中的形象互相交融、相得益彰。如朗诵《登高》,就能在凄哀沉郁的语调中呈现秋天肃杀、萧条的凄凉画面,再现一个体衰多病、孤独无依的老者形象;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会在豪情满怀的气势和悠然深思的喟叹中还原出赤壁矶的壮观景象和苏轼乐观超脱、自我排遣的内心情怀。

2.理解诗歌内容

朗诵是通过对文本的语音的外化,来实现对文本理解的内化。它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情感,转变为形象的可以感知的文本声音。与此同时,朗诵的准备练习,也必须建立在理解领悟诗词内容的基础之上,朗诵者心理应和作者心理形成无比的默契。

古诗词语言意蕴深远,语词背后包罗着多层的含义,一般除表层义之外,往往有深层义、双关义、隐喻义等。这种暗示的话外音,正是诗歌难以理解的关键。所以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不能融会贯通。如果借助朗诵,一个一个语音在耳畔回响,一句一句诗句在心中感知、琢磨,学生就能在上下句的联系中准确把握语词和句子的含义,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就会越来越深,逐渐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声音语气的传导中,在神态情感的渲染下,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获得深刻的语言透视力和洞察力,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融会思想情感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要认知、理解,更要有情感的投入,要去感悟、体验。朗诵的过程需要朗诵者情感的积极参与。因此,需要朗诵者在朗诵前下好功夫,尝试去分析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自己的语音传达出来,这样才能以声带情,以音传情,发挥朗诵的积极作用,从而感动听者。

朗诵古诗词,就好似慢慢咀嚼,细细品尝,披文入情,将自己的情感、心神融入诗里,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生发,那么诗歌情意就会涌动于心间,诗歌的思想就会贯通于头脑,诗歌的味道才会通过语音、表情、情绪外显出来。

三、朗诵教学提升语文品质

1.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古诗词乐于去学习,乐于去把玩。那么,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将会迎刃而解。古典诗词书面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感觉往往是呆板、无趣的,只有把文字用听觉来唤醒,用语音来冲击,用情感来引领,形成一种新的刺激,才能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朗诵过程中,学生以其独特的声音传输和内心体验,使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得到呈现,让听众产生进一步的共鸣,这就使三类主体形象——作者、朗诵者、听者的三方情感相融合,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

2.激活想象思维

古诗词是以文字描绘有形的形象,蕴含作者的个体心理体验和思想情感,这样就引发无数的后人通过语词来想象当时的场景,使作者描绘的实境和欣赏者想象的虚境相统一,把这两者相连接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朗诵。

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极为凝练,虽然言简但却义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或者多幅画面,一首词常常出现许多意象。可是语言上经常是脱节的,是倒装的,词与词之间没有关联词语,留下大片空白。这就促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还原文字背后的鲜活的画面,来传达诗词意境氛围之美。每一次朗诵,就会激活学生的想象,促进想象的发展。

3.陶冶高尚情操

朗诵是把情思、意境、技法综合起来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朗诵古诗词作品,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对学生精神品质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朗诵教学,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无声的默读、无心的背诵更加感人至深。

古典诗词作为千古美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极高的修养。在精心的朗诵活动中,世代相传的崇高美德,伟大先贤的崇高精神,志士仁人的生命追求,都会不时冲击着学生的思想,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朗诵使古典诗词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气质、精神面貌、道德素质、思想境界就会得到质的改善、提升。

4.培养审美情趣

文质兼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朗诵,则是最接近诗词本质的语音艺术,能全方位地展示诗词语言的凝练美、诗词意象的抒情美、诗词节奏的音乐美,把平静状态的语词变为立体活动的审美艺术。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诵,让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律、色彩斑斓的用词、深刻内蕴的思想,通过充满魅力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充沛的感情,转化为学生的美的享受。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诗词的氛围中,被美的意境深深吸引。久而久之,就能慢慢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增添审美的品味,向古代先贤们的积极思维方式和崇高审美判断逐渐靠拢,达到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

端午节诗歌朗诵稿 篇4

端午节诗歌朗诵稿一:

这只粽子在汨罗江里煮过的? 摸上还是有些烫手

我闻到江水的气息。水里也有一个太阳? 把楚辞煮熟了,字字珠玑

解开装订线,手就被水草缠绕

翻开封面、扉页,一层层波浪

露出一座最小的鱼米之乡

横着读竖着读都合适

屈原的名字写在水上了

仍然是让人忘不掉的痛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系在粽子上的那个结

你不知谁给系上的,却总能

无师自通地把它解开

有人把楚辞包成了粽子

我把粽子读成了楚辞

端午节诗歌朗诵稿二:

或许,人生失落的年月流不尽你心中的血泪,或许,诗情喷涌的时间也换不来你脸上瘦削的阳光

太多的厚意哟,才让你宣布“路漫漫”的百般无奈的慨叹,太多的愿望哟,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进了啼哭的汩罗江。

荆楚大地一直哭到附近的潇湘,泣血的日子,让全部神州从此黯然神伤

从此,2015的五月这一天,叫做了端午,这叫作思念,思念是一种崇高而巨大的想像。

你的橘颂你的离骚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尽你的悲哀你的惆怅。

你让楚辞浪漫民歌通常在中华大地唱响,你让毕生的遗恨连同自己一同消逝,淹没进汩罗江。

我不知道,封建时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这般诗意的文人,我不知道,当今的红尘,还有多少文人还在压抑着豪放无羁的思维

愿我蠢笨的诗作,能化作你身边的一缕轻风,愿我残次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一切日子的明净阳光。

端午节诗歌朗诵稿三: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的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悲愤难以倾诉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更是啊擂响我们

端午节长篇诗歌朗诵 篇5

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

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

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

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上一篇:工会年终总结通知下一篇:传媒公司求职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