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角教案(共13篇)
1、通过剪、拼、数、找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探索出数角的方法。
2、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创造、合作交往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用具: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共4张,卡纸作的角若干个,课件,实物投影,剪刀。叮当猫头饰若干个,美芝图片若干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中激发好奇心媒体显示:叮当猫神奇地从一座房中出来,边喊叮当法术变!变!变!,边从神气的口袋中变出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又把长方形彩纸变成正方形、多边形、三角形、角或奇异的图案。叮当猫的法术高明吧?你有法术吗?
二、合作活动
1、活动准备。谈话:叮当猫不舍得与同学们分开,它想与大家一起玩一玩。瞧,它在魔幻镱中展出:提问:这些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有的各部分名称吗?回答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活动。(1)媒体显示;叮当猫又蹦又跳;你们已经认识角了,想和我一起与角做游戏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1+1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2)叮当猫很神秘地在1+1和2之间填成1+1>2.(学生迷惑)叮当猫笑着说:不信?跟我做。叮当猫示范:把刚才图中的两个角合起来,如:学生模仿:把自己准备的两个角模仿叮当猫做法拼起来。(2)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讨论后达成共识:还是角)(3)自主探索: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①独立思考;②小组合作,交流个人想法、结果,并讨论谁的想法合理;③班内交流。媒体显示:叮当猫笑着问:怎么样?1个角加上1个角是几个角?1加1是不是大于2?(教师评价;优秀组评为叮当猫,优秀个人评为聪明叮当猫,发头饰个。(4)合作探索:①媒体显示:叮当猫说:我把两个角这样(重新展示刚才拼法),你还可以怎拼?拼成后的图形有几个角?要求;顶点要重合在一起。②小组合作探索,师巡回了解各组拼、数的情况。③自由选择友谊组与其交流本组想法及结果。④班内交流:学生到实物投影处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的成果,并作为讲解员说说想法及数角方法。其余同这了后补充。⑤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不是2个角?拼法不同,所得角的个数也就不同。学生交流刚才游戏中收获,师总结成表。
3、继续数角。(1)呈现游戏方法:媒体中叮当猫问:1+1+1=?等于3吗?请跟我玩,把3个角拼在一起,你有几种拼法?拼出后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2)合作探索。①小组内讨论有几种拼法?每种拼示中有几个角?派一名记录员记下来。(师巡回了解各组拼、数、记的情况)。②班内交流: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处展示自己拼法及角的个数。(及时表扬数法妙的同学,发叮当猫头饰。)(评出叮当猫组)。交流中师汇总学生拼法及角的个数,成表为:(3)师生合作总结晶上边两次游戏(以学生谈收获为主)。
4、数剩下的角。(1)媒体播放:美芝做完作业,在焦急地四处找叮当猫,发现叮当猫在同学玩游戏,也急着想参加,叮当猫调皮地喊一声:叮当法术变、变、变,一下子跳出3个美芝,都拉我叮当猫要一起玩,叮当猫拿出三张纸(长方形或正方形),分给3个美芝,然后说,如果你把手中的纸剪掉1个角,还剩几个角?(2)(画面停止)提问:小朋友们快帮忙,拿出你准备的纸(长方形或正方形),想一想,剪一剪,看她们的答案谁正确。(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情况)(4)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剪法。(本组有几种剪法就说几种,其余小组可自由补充。)
5、拓展游戏。(1)媒体播放。叮当猫喊:变、变、变,我要变成小朋友们模样。(画外音:爱动脑,就是你们的叮当法术,同学们个个爱动脑,瞧,叮当猫多羡慕你们呀)。美芝却不服气:这有什么呀,看我的。(美芝民示自己聪明才智:把长方形纸剪掉2个角,数了数,还剩4个角,并哈哈大笑说:我能变出4-2=4,你能吗?)提问:同学们,你敢和美芝较量吗?(2)自主探索:① 独立思考;②合作交流、讨论;③注意整理成表。
“认识角”这一内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也就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的P64—68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 引导学生自主获得角的图形形状、顶点、边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扇形、剪刀和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 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让他们能够对角大小有一定的认识。教材中, 联系教学重点提供了“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题, 巩固学生新知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在生活实物表面和平面图形中找出角的顶点与边;能够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关系, 区分角的大小。
2.技能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获得角的认识, 能够掌握到角大小比较的方法, 增强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认识角、感受角, 获得平面图形中角的意义, 能将形象化抽象,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 理解角的大小与其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分别准备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等图形, 带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运用趣味引入, 激发学习思维
以“尖长嘴, 铁刺骨, 咬一口, 走一步”猜谜语导入, 在黑板画出剪刀图形。指出剪刀的角, 引导学习教学重点之一“认识角的含义”。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能够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 从感知表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角”的特征和含义。
二、生成学习情境, 推进问题探讨
1.我们同学见过剪刀, 也用剪刀做过一些手工, 我们看看课本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说说你从他们的活动中看到了哪些啊? (剪刀、三角板、钟面上的角, 手里拿的五角星)
2.我们数数图片上有哪些地方是角呢?它们有些什么相同点呢?引导学生学习教材, 认识角构成要素, 对角的概念自主理解掌握。
3.开展比赛, 让学生画画角, 写出角的顶点、边, 并且提醒他们标出角。
4.完成P65—66的1、2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获得角的认识, 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二年级的小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观察角这一图形, 通过分析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 认识与理解角概念, 学会画角。
三、开展自主实践, 提升操作能力
1.让学生们分组合作, 拿出自己带的学具, 讨论学具上的角, 让他们自主合作用两根小棒搭角, 说说自己搭的角和同桌以及小组其他成员搭的角的异同, 相互考一考对角的顶点、两条边的指认。
2.小组合作汇报, 开展对角的区别、判断等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做活动角, 学习P65上角大小的比较认识, 让学生形成比较角大小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顶点对齐, 对齐其中的一条边, 通过另一条边的移动确定角的大小。 (板书:角的大小———两边叉开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角概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他们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之间叉开的程度有关这一教学重点的认识和把握。
四、想想做做练练, 及时巩固提升
当堂巩固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效果,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检验所学知识。
1.分析第3题, 让学生观察, 说出两幅图角的大小, 想象折扇、剪刀的开合, 强化角有大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分类。 (板书:直角、锐角、钝角)
2.研究第4题, 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老师将示范角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思考折法, 并能在自主折叠之后, 交流互动, 获得对角的深入认识。
3.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如何让自己做的角变小, 让学生上讲台展示,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对折扇、剪刀的开合观察, 让他们形成角的大小的变化认识, 再通过折角比大小的动手实践, 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 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五、发挥主动性, 提高小结能力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认识角”的学习中的收获? (注重课堂学习知识点的掌握)
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感受。 (注重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课后反思】
“认识角”内容虽简单, 但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数学思考能力不足, 该内容相对还是比较抽象。因此, 重视观察, 透过表象把握角的特征,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 反复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程度的关系, 获得对角大小的认识和理解。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我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
一路上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灯柱是红、蓝、黄、绿重复地出现)
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很先进,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对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什么叫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学生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4.出示练习题: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列)
5.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给老师家的窗帘设计花边。注意:先想好规律,再动手。开始吧!
1.学生活动
2.展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六、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通过拼图活动得到角,引导学生从实体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3.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教学准备:
课件,可制作活动角的小棒,三角尺,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个拼图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那在玩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按照陈老师的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好,我们开始咯!首先,请小朋友们拿出四根小棒,用这四根小棒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你们真聪明,如果去掉一根小棒,用剩下的三根,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试试看吧!生:三角形。
师:你们的动作真快,这么快又拼出了一个新的图形,如果再去掉一根小棒,用其中的两根,你能拼出什么图形?用两根小棒拼出的图形叫什么呢?
学生拼出图形,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1 生:我用两根小棒拼出了这样的图形,(向全班展示学生摆出的各种角)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师:其实你摆出的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角”)
预设2 生:我摆出了一个角。
师: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提前预习了我们的新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多多学习呦!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与体验
1、认识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角,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角,比如三角尺上就有六个角,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中隐退三角尺,留下六个角)小朋友们看,角就是这样的。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小朋友们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或者拿出你们的三角尺,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这几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有尖尖的地方。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没错,这里的每个角都有两条直直的边和一个尖尖的顶点。那么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了。所以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看老师黑板上的这个角,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黑板上出示角)
学生指出顶点和边,教师板书在相应的位置。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角,你们还能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2.在生活中找角。
师:小朋友们记得可真清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你们能找到它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小朋友们先小组两人讨论一下,待会儿呀陈老师请人来说一说。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你在哪里找到了角? 预设1:学生只在教室里找到了角。
师:小朋友们都好厉害,在教室里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的身上有角吗?哪组小朋友找到了?你们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上讲台指角。
预设2:学生在教室里和身体上都有找到角。
3.认识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接下来咱们再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两根小棒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角,现在要开始变咯!你们准备好了吗?请变一个比老师手上的角还要大的角。学生活动。师:变好了吗? 生:好了。
教师指名一位学生问道: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你手上的角就比老师手上的角大?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前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后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的里面,就知道前面的角比后面的角小一些。师:那你是怎么把这个角变大的? 生:把两条边掰开,角就变大了。
师: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扇子,当扇子打开,开口变大,角就变大了。小朋友明白了吗?如果要把这个角变小应该怎么办? 生:把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嗯,你说的非常有道理,那请你们拿起你的活动角来试着把它变小看看吧!
师:都做到了吗?在这里我们是根据角开口的大小来判断角的大小的。陈老师这里还想到了一种方法,(教师拿学生的活动角做两个一样大的角,再将其中一个角的边变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角变大了吗?
预设1:学生认为变大了。
师:小朋友们都觉得这个角变大了是吗?那接下来我们就用事实说话,我们再把这两个角比一比,看看它是不是变大了。你看到什么? 生:它们一样大。
师:那说明了什么?这个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没错,角的大小只和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一点关系,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预设2:学生认为没有变大。师:你怎么能证明它没有变大? 生:把两个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咦~它们居然还是一样大的,这就说明角的大小只和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一点关系,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师:嗯,真乖!那小朋友们想自己画一个角吗?
4、画角
师:先请小朋友们认真仔细的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教师黑板上演示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子朝着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教师画完之后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师:小朋友们看明白了吗?简单吗? 生:简单。
师:别着急!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锦囊,它可以帮同学们牢牢记住画角的方法,请看。课件出示画角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教师根据顺口溜在黑板上画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好了,现在可以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大白纸,在纸上画一个属于自己的角了。学生画角,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错的角要及时指出)。
师:总的来说,小朋友们画的都很漂亮,看陈老师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今天小朋友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你们想去神奇的图形王国看看吗? 生:想。
三、巩固练习
师:想去图形王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呦~必须闯关成功才可以进去呢!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我们闯关开始咯!
第一关:我会填,我最棒!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关系。(填 “有”或“没有”。)
3.画角时,要先画一个(),再从这个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学生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请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课件出示练习八第2题。
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举手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是厉害!又成功地闯过了第二关,接下来来到了第三关“数一数”,请小朋友们数出下面图形中各角的个数。
第三关:课件出示练习八第3题。
师:你们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吗?
师:小朋友们非常好,在此老师也要恭喜你们顺利闯过三关,来到图形王国,看,国王带着好多的礼物正在那里迎接你们呢!高兴吗?课后到老师那里去领奖品哈!
四、课堂小结。
师:你看,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仅拿到了礼物,还收获了新的知识,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
学生举手回答。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及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PPT展示】三角板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 【学生】回答:“三角板。” 【引导提问】为什么叫三角板? 【学生】因为它有三个角。【提问】谁来指一指角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板书课题】角 【提问】关于“角”,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对角的自我认识。
【设计意图】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根据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心中的角的样子,然后通过认识生活中得角,让学生感受角就存在于生活中。
【PPT展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片 【提问】这两个图形有角吗?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
【揭题】你们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角”的秘密。
【板书】补充完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求新知
(一)找一找
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1、出示剪刀、时钟等实物,要求学生在这些实物中找一找,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种图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出示课本P38主题图,要求学生找出校园生活情境中的“角”并指一指。
(二)折一折
1、教师在全班面前演示折角方法;
2、要求学生运用教师分发的纸片进行折角;
3、教师巡视并检查折角情况,并选取一部分纸片进行展示。
(三)认一认
1、要求学生拿出刚刚自己折的角,用手指摸一摸,提问:你们发现“角”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平平的叫角的边。
2、观察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设计意图】在折角摸角的活动上,学生对角有了认识,通过折角摸角使学生在头脑里抽象出角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画一画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角要怎么画?
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的方法。
3、学生自主进行画角;选取一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角。
4、教师巡视并检查,最后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画法,又让学生观察画法,学生动手画角,再板书演示画角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即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角的画法,教师也得到了及时反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比一比
1、选取在折角活动中挑选出的学生制作的两个角,要求全班来比较,哪个角比较大?
2、PPT出示两个角,并进行动画演示比较。
3、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角度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产生错误,然后通过媒体的演示及教师的示范来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
1、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给你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你能画出几个角?
3、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学习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学习难点:初步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装有圆形纸片、线、小棒、塑料片的信封若干。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平面图形王国”游玩吧。(出示平面图形王国画面)
可是,图形王国的小伙伴们太害羞了,见着了小朋友,却纷纷躲起来。咦,一个图形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它是谁?猜猜看。
2.猜图游戏。
(1)猜平行四边形。(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其中一角,学生猜好后出示成完整的平行四边形形。)
(2)猜三角形。
(3)猜角。最后出场的是哪位重量级的人物呢?(课件先出示角的一小部分,学生猜两次后出示成角。)
3.揭示课题。这是谁呀,有人见过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角。(板书:认识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感知角,比较角的不同
(1)认识角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对角有哪些认识。
(2)仔细观察角的模样,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角,感受角的特征
1.启发思考: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角?说说看,你想怎么创造?(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方式)
2.介绍:你还可以从信封里拿出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线拉一拉,或者用纸折一折,动笔画一画,等等。
3.同桌合作,动手操作。4.集体交流,投影展示。(1)小棒摆一摆,关注角的顶点。学生介绍用小棒摆角的注意点。讨论:把两根小棒分开还是角吗?(2)用线拉一拉,突出角的直直的线。学生介绍为什么请铅笔、同桌小朋友来帮忙。(3)用纸折一折,化曲为直。
提问:圆形和半圆形纸片上有角吗?你有什么办法变出角? 追问:通过折纸,你有什么发现?(4)动笔画一画,凸显角的开口方向。学生介绍画角的注意点。
引导学生讨论争辩:①如果将这两条线画得长一些,可以吗?②将角的开口朝不同方向,是不是角?
(三)抽象角,建立角的模型
1.凸显角的本质特征。刚才我们用小棒、线,纸片等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可是做出来的作品中都藏着角(课件出示学生做成的作品,并描出隐藏在其中的角)
2.抽象角。仔细观察角的模样,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隐去各种作品中的非本质特征,仅剩下数学中的角)
3.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我们把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2)学生上来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3)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4.闭眼想角的样子。
5.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6.指出图形中的角。7.找出生活中的角。
其实,不光图形中有角,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藏着很多的角。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三)比较角,深化角的认识 1.感受角有大小。
(1)谈话:老师也找到了一个物体上藏着角。(课件出示钟面,时针和分针从12时转到12:05)小朋友找找看,角在哪里?
(2)发现角有大小。继续看,角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
2.体会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现在呢?角为什么又变大了?你发现了什么?
3.角的大小与时针和分针的长短无关。在转动的过程中,时针和分针的长短有没有发生变化?
4.做活动角。
(1)谈话。看来,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角,是可以变化的。我们把这种角叫活动角。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小朋友请看,这种角神奇吧。
(2)操作。其实有些小朋友刚才在创造角的过程中就做了一个活动角。你能变出一个比老师的活动角大的角吗?再大点呢?
三、联系生活,体会应用
1.纸扇与剪刀中的角。纸扇、剪刀张开与合拢,角有什么变化。2.滑梯中的角。这三个滑梯,你最喜欢玩哪个?(见图2)
四、回望学习,快乐延伸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堂课的学习,还记得我们„„(课件播放本节课画面流程。)
1. 7+7+7+7=28相同加数是(),加数的个数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 36×=4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将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 )二十一 四八( )
( )三十六 二七( )
4.在○里填上“<”“>”或“=”。
5×○7 4+4○4× 6×○7×0×○0×
5.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 )
6.读一句口诀,写两个除法算式。
五八四十( )(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26€祝ā?)=12
( )×=3( )×=24
二、我来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
①1 ② 2③ 3 ④ 4
2.要取1元钱,正确的取法是()。
①两张5角 ②5张两角
③ 10张1角 ④一张1元
3.一家人到龙湖公园玩,公园门口的牌子如图:
这一家人共花了25元,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家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②这一家两个小孩,一个大人。
③这一家三个大人。
④这一家三个小孩。
三、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4×=9×=5×= 12×= 9×=
3+7 =5×=7×= 16×=24×=
72×=35-7=30×=24×=7×=
48×=3×= 12×=9×= 14×=
2.计算。
3×+7=7×+3=
4×-12= 9+2×=
四、我来解决问题
1.二(3)班同学分4组比赛跳绳,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2.有18名学生去野营,每个帐篷住5人,4个帐篷能住下吗?
3.操场上有17人在拍球,扔沙袋的比拍球的少8人,扔沙袋的有多少人?
4.杨公小学栽了2行树,一行9棵,另一行8棵。一共栽了多少棵?
5.有25块橡皮,每5块装1盒,这些橡皮一共可以装多少盒,?
6.每只小蚂蚁每次只能运3粒大米,多少只蚂蚁可以一次运完24粒大米?
《二年级数学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 7,4 , 7€?=28或4€?=28。2. 36,9 , 4。
3.三七, 三十二, 四九, 十四 。4.>、﹤、=、=。
5. 5€?=15,3€?=15 。6. 40€鳎担剑福?40€?8=5。
7. 3 , 2 , 9,4 , 4 。
二、1.③ 。 2.①②③④ 。 3.①。
三、1.24,36,15,4,18,10 , 25,21,4 ,6 ,
8 , 28,5 , 8 , 63,,6,3 , 6,54,7。
2.16,52,16 , 25。
四、1. 32人。 2.能住下。 3. 9人 。 4. 17棵。5. 5盒 。
6. 8只。
《智题需巧答》参考答案:⒈5只。⒉因为两车相遇在同一个地点,所以它们离武汉的距离是相等的。⒊7辆。⒋2人(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背靠背站着)。⒌18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通过“比一比”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
这个盒子里有一样东西,是什么呢?老师不告诉你。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同学们,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东西?那你猜是什么东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五角星呢?哪五个角?谁上来指一指?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认识角)
二、感受特征:
活动一:找一找
(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同学每天佩戴的红领巾,它上面有角吗?有几个角?谁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钟)你能在这儿找到角吗?在哪里?(生说)你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剪刀)这上面有角吗?在哪里?师示范指一指。跟老师一起指一指。
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说)你能用手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摆一个角吗?
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活动二:认一认
(指着黑板上的角)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出来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跟老师一起说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刚才摆的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
一个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同时在电脑中演示画角的过程)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有什么感觉?这两条边是(直直)的。
这两条边之间的部分就是这个角,我们可以用“)”标出角。角有个专门的符号:“∠”,同学们觉得这个“∠”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比较像?它们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为了方便记录和说出这个角,我们可以用序号1来表示。记作:∠1。读作:角1。
都认识角了吗?
活动三:指一指
(尝试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如何使它变成角?)
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标出来。(实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标在书上67页的指一指。
三、比较大小:
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
活动一: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用里面的材料做出一个角。
慢慢转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活动二:比一比
⑴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哪个大?同意吗?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红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吗?都认为这个角大吗?那你发现比两个角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这两个角哪个角的(张口大)。那现在呢?看样子,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那这两个角谁大呢?为什么?
⑵大小三角板比较
王老师手上有一块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块三角板,你觉得老师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比的话,谁大?为什么?
(3)同桌两人每人拨一个角,然后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四、动手实践
在发现角的这么多秘密后,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五、总结收获
孟丽娟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对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讲得过于深入了,另外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应利用活动角进行比较,而不是三角形其中的角,另外,给学生画角的时候,没有注意画角的方法。以上几点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引以为戒。希望在今后教学中,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像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相声艺术一样,很多人之所以爱听相声,是因为相声能逗大家乐,使人们在乐的氛围中得到娱乐和某项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巧妙地融入相声中“逗”的艺术。比如: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题,我让成绩好的学生曾祥辉和成绩差的学生谭显彪分别做:2+10=12|、3+7=10、4+9=13、6+8=14等等,他们各自的答案均不一样。课堂上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让二年级学生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寓教于乐,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生活中出处充满小学数学的趣味
在这里我在上课时准备了一些数学故事,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了解数学,爱上数小学生数学故事:数字灯谜游艺晚会常有猜谜项目。传统形式是张灯结彩,在张灯的下面悬挂一张彩色纸条,写着一条谜语,叫做灯谜。随着猜谜活动的普及,可以在活动室或教室里拉几排铅丝,每根铅丝上并排挂着若干条谜语,猜中了有一点糖果或书签之类的小纪念品,玩得很开心。1比如:人有我大,天没有我大。(打一字)打一字”就是请你猜一个字。“人有我大”,可以理解成人有了它就变大了;“天有我大”,理解成天没有它也变大了。可见这个字是“一”,因为“人”字拦腰有一横变成“大”字,“天”字没有了头顶上一横也变成“大”字。
三、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有趣的问题,以趣味来启动他们的思考之门
二年级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受兴趣爱好的支配,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愿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将一些抽象的问题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况提出来,是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的。比如:教学二年级的位置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孩子放学回家,妈妈问他的座位在哪里?这样问题就不再枯燥、抽象、学生的思维就有了一个着陆点,就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教他们识数外,还要让他们用方法去解答与数有关系的问题,并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让学生课内外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学习效力,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数学知识。
五、动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验是相当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一年能的学生愿意动手、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如果能将游戏融于教学之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能有这样的题目:一队学生,某个同学的前面站了几个人后,后面还有几个人?学生往往犯一个错误:用总数来减去前面的同学而忽略了他自己,这时候,让几个同学自己来站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问题,效果就相当好。不过,首先是他们愿意这样做,而且能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也要减除这个道理。又如:借位减法的口算,单凭老师在黑板演示,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让他们自己用小棒来摆,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再拿出一组(十根)小棒来演算。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具体化了,理解和接受起来也容易多了,而且还能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目的。看起来这只是简单的摆摆小棒而也,但是在教学中却起到了开发和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作用。
总之,教师教学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从而使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数学时,在愉快的学习中发现、探索,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品质,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能提高数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构建高效课堂,达到令人满意的数学教学目的。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快乐是生活的主题,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而言无疑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用愉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深厚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1、课题引入。
课始,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叮当和大雄,他们的对话:什么是角?由此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校园中老爷爷手中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足球门架,操场的四角、钟表等等,让学生有直观上的认识,然后继续观察吸管、水管笼头,剪刀,从中抽象出角,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角?然后老师在告诉学生准确的定义,这样做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为探索新知作准备。
2、加强操作活动。
通过折、剪、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各种特征,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在做角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圆片、不规则的纸片,一根毛线、两个纸条和一枚图钉。让学生任选一样或几样来创造角。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课前活动:
游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3.出示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四、用量角器量角。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一、分析总策略
根据课标,教师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思路,把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和突出创新意识,侧重师生互动融合在一起,让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节课的设计都充分围绕师生互动进行,让学生在学中理解,在课堂交流中培养思考能力。
我在每一课中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在反思中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心得体会,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二、逐单元回顾教学得失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可以用夸张和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录。如学生用尺子量厘米和米,让学生用想象与夸张进行对比:如一个人有76米高吗?想象一下三层楼才24米,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改过来,并且在以后的练习中都自己先想像一下再填空,有的比一比量一量再填空。长度单位强调:硬币曲别针每组4样,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处理练习时学生估测有一定难度,尺子上刻度找1厘米,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了解米尺,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教材中认识线段,要记住线段的特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通过量画线段了解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还可用颜色表示,是线段就红色,不是线段就是绿色打X,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观理解,再让学生把学具操作中感受运用于探索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包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方法的迁移,知道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规律。
在教笔算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趣味运动会、掷球游戏、跑步接力赛、口算比赛、填数游戏、奖励水果等活动设计借助美丽画面的呈现,吸引了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从易到难的由浅入深,在设计中发展了思维情感态度,渗透保护大自然的品德教育,把问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里中体现解题多样化、口算、摆小棒、笔算均可,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互相质问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我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分析,畅所欲言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也照顾到下游学生有限的解题能力,为他们能顺利解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在练习课中采用系列游戏活动,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认真检查,做题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会判断、改错,而且还要说出对的理由和错的原因。只有准确表达出观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算理,也就是会说重于会做。
在批阅中,订正单纯计算题同位互批,有错的让错的学生改正过来,还要说出计算过程,也是让其他同学有了一次巩固学习的机会,一举两得。
在应用问题中,学生经历、体验、探索,不仅用脑去学习,而且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感受,教师一没“牵牛”二没“放羊”学生开放性问题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证。
应用题的改革大致有两点:1、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多彩而丰富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进行检验。2、对传统应用题进行改造,有的题将原条件进行变动,然后研究结论会有什么变化,有的题原来就多种解,现在不仅仅满足于解题,而且要引导学生用画图和列的方法系统地找出各种解,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以环保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懂得如何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好地球环境,计算中避免三个数三叠进行连加法连减的竖式加强计算时细心和计算后检查,及时提问,巩固练习,加大训练力度,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学生解题速度太慢,与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注重题目及时纠错练习。
在加减法估算中,掌握整十估算,让学生利用自己思维策略进行,在整理和复习中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不进位),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笔算减法(不退位、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总结出先加个,再加十,先算第一位,再算第二位,个加个,再加十,同学自己发明口诀并找喜欢口诀、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长高了这一课,让学生从猜测到动手测量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创设情境,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演示,感受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画角从方格图中的顶点画角并做上标记,画直角的练习让学生要画直线和尖角,不要画弯角,选定一个顶点,先画条边,另外那条边与之垂直画出来的直角才有作用。在方格中角最好标上字母让学生好辨认。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有2-6的乘法口诀,我让学生每天背组口诀,然后进行练习。口诀中按5、2、3、4的规律进行归纳,最后编6的口诀由学生自编,让学生首先是练习熟记口诀,让学生选好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数学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口诀从一开始,我就每天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排口诀如第一天1的口诀,第二天2的口诀,第三天3的口诀,等以此类推,但在后面考试和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口诀是一半语文字,一半数学字,有的口诀是省掉部分字如:一一得一,写成一得一,二五一十写成二五十,五五二十五写成五五二五等,要找出部分错题,反复纠正,让学生印象深刻,在乘法初步认识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根据课标提出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在教学中从连加引入乘法,教无定法,让学生感知过程,感受乘法中的因数、因数积与加法中加数、加数、和、及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名称区别了解名称的区别与算式不同后在读作写作和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区别使学生分清加、减、乘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难点,个别学生出现了3+5=15的错误,也因此而纠正过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间接经历一次知识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鼓励,欣赏学生成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也意识到关注弱势群体不够,在热闹的不举手自发喊出答案的背后,又隐藏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因此我设计有层次性和开改性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如做一做布置完,在检查同时布置练习题,检查到一半时评讲练习题,再布置指导丛书相关练习题,再继续检查,使学生没有空闲,在教跳格子,数轴图时,要圈出数字再打箭号比较好。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松让学生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他们也才更加有动力。
教学中采取生活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给学生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现每句口诀的含义,并在乘加、乘减中让学生列多样的解题方法,如玉米图三又可列乘加又可列乘减如:4×3-2=10
【二年级数学角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10-0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07-20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29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旋转与角教案06-01
小学二年级认识角教案09-10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06-15
二年级数学秋游教案11-0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课件11-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2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