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共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师:(课件出示:地图一角)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副中国地图。地图右下方这个狭长的小岛就是我国美丽的宝岛——台湾,它的对面是祖国大陆。它们之间这片蓝色的水域就是台湾海峡。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抽生说)

师:是啊,生命桥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的22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很感动。谁来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抽生说,师板书:

小钱⌒

台湾青年

李 博 士 师:(抽生根据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入品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师: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的小钱是不幸的。(出示课件)请朗读: 师: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是啊,小钱多么留恋这美好的生活。他危在旦夕,是如此的不幸。要想治好他的病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来?请找一找。

师:谁能把不容易读出来?(出示课件):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朗读。

师:是啊,10万人,茫茫人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移植的人,谈何容易。齐读

师:虽然要救小钱很难很难,但是他最终还是——(生)得救了。师:小钱得救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抽生说,读出感受)师:小钱得救了,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谢哪些人呢? 生:(台湾青年、李博士)

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的内容。看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

生:默读勾画。(3分钟左右)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一个小要求:先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你感动的理由。(根据学生的表达相机引导点拨。)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地震来临了,李博士却没有去逃生,而是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做手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配合李博士捐献骨髓,他们真了起。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找到了一个最能看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品格的句子,并能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品悟到人物的精神。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啊,会读书的人就是像他这样,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关键词“沉着地、静静地”,边读边想,这两个词里到底藏着什么让人感动的地方呢?读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在残酷的地震面前,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没有逃走,仍然要为大陆的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联系前面的地震,读出了“沉着与静静”背后藏着的危险,你真会读书。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播放99年台湾地震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

师:在地震中,人们随时面临的是什么?

生:受伤、危险、恐惧、紧张、死亡。

师: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是 逃生、自救、躲藏。

师:生命是宝贵的,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可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呢?他们是怎么做的?读

生读:“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的背后,面对的可是死亡的威胁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因为他们的心中想着的是大陆的小钱,要为他捐献骨髓。

师:你说的这个意思文中有个句子也表达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看,同学们,抓住“沉着地、静静地”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联系前面的地震,深入体会,我们知道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勇敢,看到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高尚。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在这场地震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这里青年连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清楚,仍然躺在病床上为青年捐献骨髓,他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呀,此时此刻,亲人的安危,台湾青年一点儿也不清楚。但不清楚不等于不牵挂啊!他们此时心里会对亲人有哪些担忧呢?(抽生说)

生:可能想,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安全吗?

生:可能想,我的儿子是不是从幼儿园回来了,有没有被倒塌的房子压着呢!

生:可能想,我的家人是不是已经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了。师:你们的心里都和他们心里一样装着对亲人的牵挂!即使他们心中有千般牵挂,万种担忧,可李博士——

生:(齐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那位青年——

生:(齐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背后又藏着多少深切的牵挂啊!

师: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亲人?和亲人在一起?此时他们心里更多的想的是谁?

生:(齐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这里让我感动,在余震中做手术太难了,可李博士仍然坚持着,台湾青年也密切配合着他做骨髓抽取手术。

师:是呀,在余震中做手术,对李博士来说,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病床和手术器皿摇晃,头晕目眩,扎针不准,试了一次又一次„„

师:嗯,平时一扎就准的李博士此刻不得反反复复重复着相同的手术,一次又一次呀!他都累了,乏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

生(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师:这“沉着”里忍着多少疲惫啊!

师:余震中的手术对青年来说,较之平时是不是又增添了更多的痛苦呢?说说会增加哪些痛苦?

生:针头不时脱落,反复扎针,输的液漏掉、病床摇晃。

师: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

生:(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静静”里忍着多少疼痛啊!

师:这样巨大的麻烦与痛苦,他们默默承受着,这是为什么?读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勇敢面对死亡的威胁,默默承受心灵的煎熬、饱尝手术的艰难与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

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们这份坚韧与博爱换来了什么结果?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生: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看着这个结果,你是怎样的心情?说说。

生:我被那份不容易感动,因为从“一次又一次”和“终于”两个词可以看出这份骨髓来得真是不容易。

师:嗯,朗读时加重这两个词的语气,就能表达那份不容易。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动。

生:读。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因为他有救了。

师:你有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你能用读表达这可贵的真情吗?(生读)

师:我被他们的对大陆同胞的情意感动,虽然与大陆青年素不相识,但他们却当成自己的亲人去拯救。

师:是呀,大陆、台湾本是一家,看来,涓涓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有骨肉亲情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这份浓浓的骨肉亲情吧!

生:全体齐读。(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

师:骨髓抽出来,小钱获救的希望更大了,赶快把这份来之不易的骨髓送到小钱身边去吧,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啊。(课件出示:骨髓运送时间表。)教师解说。

师: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不多12个小时。

师:这是怎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艰辛与漫长?哪个词?

生:“奔波”!师: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除了李博士等医护人员为小钱奔波,还有哪些人也在为小钱奔波呢?

生:小钱的父母为了给他们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找过很多地方。

生:小钱的朋友经常来给他作伴,安慰他,鼓励他。

生:那些不认识人的为他捐钱捐物帮助他。

生:电视台的记者把小钱的事报导出去,让更多的人为小钱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

师:这么多的人都在为小钱默默地奉献爱心啊!(板书:爱)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架起了一座——(生读课题)

师:小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既照亮了他以后的人生,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接着读——

生:(读)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指板书)这座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心中积淀下一个字:爱!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再次齐读最后一段,在心中深深珍藏这份血脉亲情。(生齐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篇2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

劳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骨髓移植对小钱生命的重要,了解捐献骨髓的经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最宝贵?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命。不错,当你看到一个脆弱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你会做些什么,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的故事中去。导出课题。

2.归纳问题

(1)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3)怎样跨越生命桥?

(4)谁的生命遇到危险了?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是谁?

生:小钱。

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或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自己解决。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词语并领读。

(4)找出描写花的词,这些词在文中指什么?

(5)再读词语,巩固记忆。

2.初读课文,理解“生命桥”一词。

生初步理解:台湾青年为大陆小钱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座生命桥联结着台湾和大陆,让我们随作者去海峡两岸看看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生:我从静静地、凋零、含苞的花朵等词明白了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的生命很重要。

生:我从几经辗转这个词里体会到找到骨髓不容易,必须跨越海峡进行移植。

2.创设情境,感悟生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小钱没有生病,此时他会做什

么呢?

学生畅谈,体会生命的重要与可贵。

3.生读课文3~6自然段,交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以及读后的初步感受

生: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很危险,还有就是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是隔不断的,生命桥又是怎样架设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关注他们的故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骨髓、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师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是呀,为什么会有生命桥?哦,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你说,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师:请大家打开课文106页,(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词语宝宝急着出来要和大家见面了,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等会儿我请全部都会读的同学读给老师们听,看谁最勇敢,看谁最棒。

出示:跨越、海峡、桂树、凋零、含苞、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彼岸、袭击、骨髓、空旷、暂停、身躯、满怀希望、谈何容易、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你来读,你真不错,你来,哪个词语不理解?

3、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带音节),学生自由读、指名拼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去掉音节),指名读、跟读、齐读。

5、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带音节),学生自由读、指名拼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6、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去掉音节),指名读、跟读、齐读。

7、给生字组词。

8、给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9、写字

10、学生书写生字。

11、展示学生作业。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地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以生命桥为主线的创设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动,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品析词句、角色变换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各种语文教学手段营造出一种紧张但有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知人物品格美,体验人物精神美,甚至有意在课后安排小练笔,让学生通过写话的训练创造出人物的形象美,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丁香花》的音频文件、杭州图片、放大的课文插图、重点语句课件、台湾9·21大地震的资料、李政道博士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白血病的资料,完成活动卡和预学卡。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质疑问难

1.(播放《丁香花》的背景音乐)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出示课文插图)18岁的青年——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幸运的是小钱最后得救了,是谁在这关键时刻挽救了小钱的生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教师边写边教生字“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窄些。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海峡”指哪里?“生命桥”是什么意思?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舒缓、哀伤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示:(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字形。(3)还可以把自己不认识的词画出来。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帮助记忆生字、新词,教师巡视。3.教师考查学生记忆生字、新词情况。(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步履 间隔 凋零 暂停 身躯 袭击 空旷 辗转 血脉 白血病 骨髓移植(1)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引导。

4.用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指导生字,重点指导“袭、暂”的写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5.教师指读课文,思考: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的人物有哪些?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学生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通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合作交流,不但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收获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各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层次。生命垂危——期待骨髓 不顾危险——抽取骨髓 跨海奔波——护送骨髓 爱心架桥——移植骨髓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为下文深入学习作铺垫。

四、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导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杭州的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结合语境自由谈话。)可是,此时18岁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吗?(生答)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介绍“白血病”。

3.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小钱病得非常严重的语句读一读,指导读出小钱病情的严重。4.找出两组反义词。(“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利用图片理解“凋零”和“绽放”的意思。

5.导学:“含苞的花朵”“生命之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小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救他呢?(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并读出体会。)6.质疑: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7.理解“几经辗转”的意思。

8.小结: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小钱能顺利地接受骨髓移植吗?下节课我们将感受来自宝岛台湾的血脉亲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屏幕上的病人,设置悬念,导出问题,唤起学生的爱心,把学生的情感带进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最佳状态。之后紧紧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完成活动卡。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2.你能根据以上的几个词语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小结: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了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18岁的生命。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一些词语,既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又为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将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不至于使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成为虚设。

二、研读课文,感悟真情

1.提示学法: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把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汇报。(出示句子的同时定格画面)(1)出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步履匆匆”。(可以让学生表演,通过走路时的表情和动作理解意思。)②从“步履匆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这段中的“突如其来”,你怎样理解?

②引导学生想象余震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 ③这一切让人感到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④课件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⑤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⑥出示小练习:

李博士沉着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青年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⑦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余震,李博士为什么还能沉着地工作?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着?(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品德。体会青年勇敢、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3)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师: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小结:是呀,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是生命,是爱心,是喜悦,是感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这段话。

3.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哪个词最能揪住你的心?(奔波、连夜)(2)(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10时15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3)从最开始的10时15分,到最后的22时15分,整整12个小时,李博士终于跑赢了这场跨越海峡的生命接力。同学们,这是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看了这张时间表,你想说什么?

(4)是啊,李博士不顾自己的安危抽取骨髓,他这样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护送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让我们一起再来赞美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读。在交流点拨中通过抓住“步履匆匆”“突如其来”“连夜”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对比朗读、引导想象、教师引读的教学环节,能引领孩子深入阅读,联系上下文,并由课文的内容展开,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路历程。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深切感悟了人物的品质美,从而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三、点明主题,升华感情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读课文,思考,讨论。)2.全班交流。

(1)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①教师出示材料点拨: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量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这位台湾青年就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践行者,小钱应该感激他,我们也应该感激他!

②小钱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自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③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李博士。

①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万份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②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③理解“奔波”一词。提问:李博士为什么要奔波十几个小时呢?(出示地图,看台湾和杭州的位置,解释到香港中转的原因。)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感激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引导想象:

①在小钱被确诊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②当李博士获取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3.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指导朗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间真情,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资料的展示、资源的开发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1)学生自己写。

(2)指名读,评价,修改。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小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快乐的,他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你也会觉得非常幸福。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在研读课文、感悟真情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想象理解,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李博士相关资料、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给小组内同学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1)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2)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3)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4)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无法顾及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四、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目前还没有发现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而这位台湾青年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当时无法顾及亲人的安危。)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躺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已经上百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也许仅仅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备课拓展资料:

关于台湾慈济医院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白血病的治疗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6

师: 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我姓欧,这姓不多见,谁能巧妙地来记住呢?

生:欧洲的欧。

师:那可是七大洲之一啊,好办法。

生:欧阳修的欧。

师:巧借名人,不错!

生:那是欧尚的欧。

师:希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也像进超市一样,各有所获。

生:欧莱雅的欧。

师(疑惑):?

生:欧莱雅是一种知名化妆品。

师(恍然大悟):一用化妆品,就想起欧老师。真是好办法。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现在是国际大球星了,身价据说在一亿美元以上。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 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 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高于一切

生: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生: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我觉得姚明很伟大!

师:是啊,姚明的话语虽然朴素却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关于拯救白血病人的感人故事。一起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读了三遍,四遍、五遍的也有。)

师:现在先来交流一下。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

生:台湾海峡。

师: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

生:这一头是杭州,那一头是台湾。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来简单说说?

生: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捐骨髓给他。

生: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

师:李惠利的同学真不简单,不用老师教,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杭州,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哪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但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读的不是很流利,老师请他停下。)

师:这句话一连出现了几个生字,确实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请各位同学自己多读几遍。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果然好了很多。但“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停顿不是很好。老师领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即将”什么意思?

生:将要。

生:马上。

生:马上就要。

师:那么凋零呢?

生:指花儿凋谢了。

生:花儿枯萎了。

师: “即将凋零”在文中指什么呢?

生:是指小钱快要死了。

生: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成语叫“含苞未放”或“含苞欲放”,指花还没有开放,那么文中的“含苞”又指什么呢?

生:指小钱很年轻。

生: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是啊,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小钱太悲惨了!

生:小钱太可怜了!

生:上天对小钱太残忍了。

生:我真为小钱感到惋惜!

师: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读。(这一次读得投入、深情。)

老师请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么可怜的小钱,文中却说他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默读后):因为适合移植的骨髓10万里,才有一个,小钱居然找到了。

生: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可现在小钱却找到了。所以说他幸运的。

师:从“几经辗转”中,我们可以想象小钱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读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与小钱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朗读得很动情。)

师:同学们,这仅仅还只是个希望啊。台湾的青年愿不愿意捐献呢?骨髓会不会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对小钱来说,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啊。让我们来看台湾那一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5小节。想想此时此刻,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

学生快速默读,半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台湾青年也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思考。两三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在大地的余震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地震后不知家人是否平按无事的情况下,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谁能把同学们讲的连起来说说呢?先试试。

(片刻后)师: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的真好。如果最后两句,各加上“仍”、“还是”,就更有味了。谁还愿意试试?

生: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不顾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台湾青年强忍着牵挂和担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认真读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年的心里。

学生低头读书思考,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师:你们读懂了台湾青年的心吗?你们真正了解他吗?

学生点头称读懂了。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师(模仿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生(模仿台湾青年):说实话,我也害怕,生命给我的也只有一次啊。但我想到还有一个人需要我的骨髓去救命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

师(模仿记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生(模仿台湾青年,有些激动):不是,我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不爱自己的亲人呢?我躺在病床上一直担心着他们,所以我一下病床就去寻找他们了。

一生插话:他们胡说,我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家人呢?我一直为他们担心呢。但当时如果我也去寻找家人的话,那杭州的小钱,不就要死了吗?

师(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生(模仿台湾青年):不遗憾。我捐献骨髓不是为了让人感谢。

生(模仿台湾青年):不遗憾。我们是同胞啊,只要他能活下来,我就很幸福了

生(模仿台湾青年):不遗憾。我知道小钱能救治好,我就很开心了。姚明不是说,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指名读。老师边听边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师:“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生:就是脚步匆匆,

生:就是快速地走。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奔波”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来回奔走。

生: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奔走。

生:指李博士赶得很急。

师: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医术很高明。

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

师:“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师: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有关他的事迹课堂上不展开了,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去搜索阅览。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

生:太高兴了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生:我祝福小钱永远幸福!

生: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太兴奋了!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小钱的得救由衷地高兴。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学生认真朗读。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一生认真地读,投入而有激情。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学生真情投入,读得热泪盈眶。

师: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愿意来谈谈?

生:是两岸同胞的爱心架起了生命桥。

生:是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叫生命桥。

生: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说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是啊,正如姚明在采访中所说,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珍视生命,拯救生命,它其实就融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平平实实的细节中,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完) 作者邮箱: nboxc@163.com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篇7

怀来双语学校

刘萍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沉着地 冒着危险 静静地 爱心 不顾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陆 奔波 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怀来双语学校

刘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这节课抓住课文中 “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为切入点。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在()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问题贯穿3、4、5自然段,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位台湾青年为了小钱,不顾肉体上的疼痛,不顾亲人的生死,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通过反复品读、引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理解“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时,我适时地运用了大地震的视频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打下基础。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辗转奔波,不辞辛苦时,我不仅出示李博士工作时间表,也列出孩子们从早晨七点到晚七点之间的时间安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比较中,更直观地理解了这12个小时的艰难、辛苦、紧张、漫长……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尤其是不能到位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怀来双语学校

刘萍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第2课时,读懂课文,重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下面,我着重说第2课时的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从而体会题目所蕴含的意义。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词语的理解上,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查字典自主学,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臵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确学习要求,重视朗读训练,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最终深刻体会到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紧紧围绕此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力求建设简单、实效的教学课堂。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四、说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直入课题,对前文进行了一个回顾。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情感,抓住两条线索:

1、杭州小钱,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2、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情感,进一步理解题目内涵。

上一篇:办公用品采购计划单下一篇:中班教师教育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