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活动小班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规活动小班(共8篇)

常规活动小班 篇1

一、晨检(7:50—8:20)

1、热情主动接待幼儿来园,亲切拥抱情绪不稳的幼儿,并进行晨检(一问、二看、三摸、四查)。晨检的方法:

看脸色、皮肤、延伸、咽喉。

摸摸幼儿的额头、看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查幼儿是否携带了不安全物品来园。

2、提醒幼儿入园时向老师问早、问好,帮助指导幼儿叠放衣服。

3、有计划的与幼儿进行交流,尤其是注意情绪不稳、哭闹的幼儿。

4、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及情绪表现:脸色、皮肤、眼神等,有无异常妥善处理好异情况。

5、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有携带,及时进行教育并妥善保管并在下午离园时家长做好交接。

6、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等,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记录。

7、做好药物交接准确掌握药品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方式、服用注意事项。

二、区域活动(8:10—8:45)

1、为幼儿准备制作充足区域活动材料,摆放要方便幼儿可取放。

2、积极参与幼儿活动并恰当进行指导,帮助幼儿彼此熟悉、共同游戏。

3、做好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工作,并做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4、常规养成教育,按照常规音乐提示,指导幼儿帮助老师收拾区域活动材料,5、教师对区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并对适当关注一些特殊情况幼儿。

6、点名,让每个幼儿站起来大声喊到,利于幼儿之间的熟悉彼此的名字。教师逐一抚摸幼儿的头进行点数。

三、生活活动:(8:45—9:00)

1、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指导幼儿有序进行入厕、盥洗、喝水等活动。

2、入厕时,提醒幼儿按照标志线排队等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并对幼儿衣服整理情况进行检查。

3、观察幼儿洗手情况,指导幼儿手心手背要搓干净,要在水槽中将水甩干等。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毛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接水时按照标志线排好队,不挤不推,养成等待的行为习惯。教育幼儿要多喝水、不喝生水等。

四、集体教育活动(9:00—9:30)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协调配班教师,指导其帮忙做好活动前环静的准备工作。

2、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结束活动

五、户外活动(9:30—10:20)

1、带幼儿到指定地点做操,上下楼梯时,教师要在前边带队,让幼儿扶好栏杆,顺着下楼的脚印下楼梯。

2、教师要精神饱满领操动作准确到位,提醒幼儿认真跟随老师动作做操。

3、有目标、按计划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户外游戏时间。

4、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5、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6、注意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六、生活活动:(10:20—10:30)

1、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指导幼儿有序进行入厕、盥洗、喝水等活动。

2、入厕时,提醒幼儿按照标志线排队等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并对幼儿衣服整理情况进行检查。

3、观察幼儿洗手情况,指导幼儿手心手背要搓干净,要在水槽中将水甩干等。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毛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接水时按照标志线排好队,不挤不推,养成等待的行为习惯。教育幼儿要多喝水、不喝生水等。

七、游戏活动(10:30—11:00)

1、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调动幼儿积极性。

2、注意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八、餐前准备(11:00—11:20)

1、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有序盥洗,提醒幼儿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2、提醒幼儿餐前少喝水。

3、根据本班情况组织餐前准备活动,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安全教育、手指游戏、古典诵读、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

九、就餐(11:20—11:50)

1、幼儿能愉快、安静的就餐,坐姿端正,正确使用餐具。保持桌面、身上干净。

2、吃完午餐后提醒幼儿漱口、擦嘴、洗手。

3、进餐时教师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4、教育幼儿爱惜粮食,养成不挑食、不浪费,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5、关注个别挑食的幼儿,促使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餐后活动(11:50—12:00)

1、组织孩子们排好队如厕,如厕后,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穿好外套。

2、按幼儿的姓名要求准时点名服药。

3、餐后带领幼儿户外散步,结队拉手找朋友,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边散步边讲饭后散步的好处,提醒孩子们饭后不可做剧烈运动。

4、进入寝室,做好午检。

十一、午睡(12:00—14:30)

1、幼儿入室就寝时应关闭窗户。

2、老师帮助放好枕头,拉开被(毯),脱叠衣物。

3、及时、细致的为每一位幼儿盖好被(毯),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习惯。

4、安抚情绪不稳的幼儿入睡。

5、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6、随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暖无风时可打开窗户,拉上窗帘,但应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

十二、起床及生活活动(14:30—15:00)

1、帮助幼儿进行起床、穿衣、整理床铺等一系列活动,提出常规要求,对能力强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2、注意观察幼儿的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3、逐个检查幼儿服装、鞋子,床铺是否整齐,根据气候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提醒收拾整齐的幼儿入厕解便。

4、幼儿起床离开卧室后整理床铺及开窗通风;

5、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指导幼儿有序进行入厕、盥洗、喝水等活动。

6、入厕时,提醒幼儿按照标志线排队等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并对幼儿衣服整理情况进行检查。

7、观察幼儿洗手情况,指导幼儿手心手背要搓干净,要在水槽中将水甩干等。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毛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8、接水时按照标志线排好队,不挤不推,养成等待的行为习惯。教育幼儿要多喝水、不喝生水等。

十三、午点活动(15:00—15:20)

1、进餐前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氛围,使每个幼儿积极进餐

2、午点前做好餐桌清洁、消毒工作,为幼儿发放午点。

3、观察照顾幼儿进餐,轻声、和蔼的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进餐习惯。

3、整理、清扫活动室桌面、地面。清洗、安放用点心时的各种餐具。

十四、教育活动(15:20—15:50)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协调配班教师,指导其帮忙做好活动前环境的准备工作。

2、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活动名称:《*******》

1、活动目标

2、活动准备

3、活动过程

4、结束活动

十五、生活活动(15:50—16:00)

1、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指导幼儿有序进行入厕、盥洗、喝水等活动。

2、入厕时,提醒幼儿按照标志线排队等候,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并对幼儿衣服整理情况进行检查。

3、观察幼儿洗手情况,指导幼儿手心手背要搓干净,要在水槽中将水甩干等。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毛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接水时按照标志线排好队,不挤不推,养成等待的行为习惯。教育幼儿要多喝水、不喝生水等。

十六、户外体育游戏(16:00—16:40)

1、有目标、按计划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户外游戏时间。

2、注意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注意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十七、离园准备(16:40—16:50)

1、对照家园联系日志,对一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组织古典诵读、手指操、歌曲、观看动画片等活动

十八、离园活动(16:50—17:20)

1、帮助幼儿整理衣服,让幼儿干净、整洁、情绪愉快安全离园。

2、提醒幼儿检查自带物品和老师发放的通知等。

3、正确使用接送卡,热情接待家长,及时回复家长嘱咐事宜,随机和家长交流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离园时能和老师道别。

4、幼儿离园后,做好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一、入园: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2.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3.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4.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5.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及情绪表现脸色、皮肤、眼神等有无异常妥善处理好异情况。

6.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有携带及时进行教育并妥善保管并在下午离园时家长做好交接。

7.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等,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记录。

8.做好药物交接准确掌握药品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方式、服用注意事项。9.有计划地组织晨间活动于前一天准备好玩具、活动材料及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列入周计划

二、晨间活动: 1.积极投入晨间活动.2.活动时,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不打骂小朋友.3.按每一种玩具的玩法去玩,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跟人家商量,经允许才能玩。4.取放玩具要轻,要小心,不损坏,玩后放回原处,再取其它玩具。

5.活动结束,谁拿的玩具,玩后由谁收拾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三、早操:

1.操前五分钟,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作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2.站在各自的做操位置上,保持队形、不随意讲话笑闹。3.认真有精神跟老师进行早操活动,听口令、站队。

四、喝水:

1.当自己口渴时,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2.用自己口杯喝水,喝水时不拥挤.3.会排队拿杯子倒开水,按照要求端在手上或坐下来喝。4.知道接适量的水,不浪费开水。

5.注意不把水洒在地上,口杯用后放回原处.6喝豆浆、牛奶、水时坐着喝,杯子放在桌上,喝完后用杯子漱口,然后把杯子放到指定地点,用餐巾擦嘴。

五、盥洗

1.盥洗时不拥挤,提醒幼儿按标记取放杯子和毛巾。2.学习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顺序方法.洗手:先卷好袖口,把手淋湿搓上肥皂洗完手背手指,再冲洗肥皂沫,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放下衣袖。

洗脸:洗完手后,先眼睛,额头、整个脸庞、嘴、鼻、再洗耳朵和脖颈;搓洗毛巾,把毛巾洗干净挂好。

3.大小便自觉排队,会使用蹲坑,能自己穿脱裤子,处理大小便,便后洗手。4.自觉遵守盥洗规则、方法,动作迅速、认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板.六、课间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座位”,不随意乱坐;

2.老师讲话时保持安静,想发言时先举手,不随便乱动和讲话; 3.有特殊要求(如大小便、脱衣等)必须不影响大家或取得老师的同意。

七、午餐:

1、餐前认真洗手正确使用肥皂冲洗干净后对准水池甩三下最后一个幼儿关好水龙头。

2、正确使用餐具、餐巾,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

3、餐后用餐巾擦嘴,然后去盥洗室洗手、漱口。

4、积极参加餐后游戏。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结束活动做好盥洗准备进餐。

5、进餐前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氛围使每个幼儿积极进餐。

6、掌握每餐食谱,向幼儿科学地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7、观察、照顾幼儿进餐,轻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进餐惯及自我服务能力。

8、观察幼儿食欲、进食量,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不东张西望。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要将自己不吃的饭菜挑在别人碗里。

9、提醒幼儿饭后擦嘴、洗手、漱口。

10、有计划地组织餐后活动。

11、早餐后,严格按说明逐一为幼儿服药。服后认真核实确保正确无误。不准出现错服、漏服、重服、药量不足和过量等现象。

八、午睡:

1.睡前上厕所,大小便、洗手。

2.保持安静情绪,不高声讲话或嘻笑喧闹,脚步放轻,进入寝室。

3.把鞋放在固定地点。幼儿自己摆好枕头,拉开被(毯),按顺序脱去外衣裤并折叠整齐放枕头底下。

4.中途需要上厕所的幼儿要及时告知老师,不影响别人。

5.不带小玩物上床,迅速盖好被(毯),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6.早醒幼儿可进行安静活动,不出声响,不影响别人。7.按时起床,掀开被子,按顺序穿衣服。穿衣顺序:上衣—袜子—裤子—鞋。

穿衣方法:先将上衣披肩上,捏好衬衣袖口,再伸进衣袖翻好衣领,拉衣襟,再扣衣扣。

穿裤子:先将裤子前片朝上放好后,两脚同时伸进裤筒,裤腰往上提,把衬衣放入裤腰内,拉展弄平整,系好裤带。

穿袜子:袜底放平,袜尖向前,两手将袜筒捏到袜后跟,再往脚上穿。先穿脚尖,蹬上脚跟,拉上袜筒。穿鞋:先分清左右鞋。8.学习整理床铺

叠被时先将两边往中间折,再从两头折起来,放置床的固定一头,枕头放在被子上面,铺好,把床单拉平整(能干的小朋友独立做)。

九、课外活动:

1.在老师指定的场地内游戏,游戏时不乱跑,不喊叫;在室内说话、动作轻;使用场地要协商,互相照顾;选择一种

游戏后要认真地玩,可以变换游戏,但不能妨碍他人,不经同意不得插手他人的游戏

2.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合作,互相帮助。

3.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着手解决。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

5.按每一种玩具的玩法去玩,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跟人家商量,经允许才能玩。6.谁拿的玩具,玩后由谁收拾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十、体育活动:

1.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力集中,遵守规则,巩固和提高动作的技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

2.活动结束能主动的收拾玩具、材料。

十一、离园:

1.离园前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回顾一天的生活鼓励他们的进步提出新的要求。2.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物品。3.提醒幼儿回家途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饮食教育。4.有计划地组织、指导等待离园幼儿的区域活动。

5.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配合教育。

6.高度负责把每一个幼儿安全地交给家长严禁出现幼儿自己离班、离园、被陌生人接走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父母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并请陌生人在交接记录本上书面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

常规活动小班 篇2

一、注重爱的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 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 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 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 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 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要想办法哄。 教师的爱不仅是这些, 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 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 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基础, 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 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培养良好的常规。 如我班顾北辰小朋友, 脾气很怪, 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 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不愿意, 而且不说话。 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经常耐心地帮助他, 并把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 经常关心他, 睡觉时帮他脱衣服、盖被子, 起床时帮他穿衣服。 渐渐地, 他对我不再害怕, 还把我当成朋友, 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 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常规的方法

1.运用贴切的比喻, 促进教学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 思维的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因此, 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具体形象的。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 我就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 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 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 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 通常小中大班用数字1、2、3组等代替, 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班很难, 幼儿不能理解。 我就采取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 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 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 所以, 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菠萝宝宝、西瓜宝宝等, 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 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 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 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 常规管理显得更重要, 尤其是拿放蜡笔盒和放美术作品的常规习惯。 我就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 蜡笔盒比喻成娃娃的床, 美工袋比喻成绘画作品的家。 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 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 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 拿出笔娃娃时, 要用劲取出。 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 开始时, 教师提供可以是红、绿两种, 然后逐渐增加到3种色彩, 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 幼儿画好作品后,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标记, 把作品放回家。 这样便于教师管理, 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 对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就容易接受, 并且接受很快, 反之, 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影响教学常规, 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我在教学中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 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 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开汽车”的形式开始, 让幼儿学说“Riding in my car”, 采用图片、情境表演等, 让幼儿学习单词。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 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 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三、注重家园配合, 巩固发展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是小班, 初入园时, 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 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 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 让家长在家中也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 做好了家园配合, 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

利用家长园地, 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 并同个别家长联系, 让他们注意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总之,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平时加强检查, 坚持不懈, 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指日可待。

摘要: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班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幼儿终身受益。文章从爱的教育是前提, 培养常规的方法, 家园一致等方面谈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期刊论文].内江科技, 2009 (2) .

[2]伍海虹.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的培养[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9 (16) .

[3]朱细文.新《纲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小班新学期常规培养 篇3

一、重配合:三位老师协调一致

1.你唱“白脸”,我唱“红脸”

一个班级细化完善的常规不是靠一位老师就能轻松建立的,而是班级三位老师共同配合的结果。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戏,我却要说新学期小班常规的培养也是一出戏,要想唱好这出戏,老师间要默契配合,换言之就要有的老师唱红脸,有的老师唱白脸。在这里强调“红脸”“白脸”是为了考虑幼儿的心理,老师们尽量做到让幼儿既敬又爱又有“怕”的时候!

2.“宝贝找谁都一样”

常规建立之初,班级三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要求不统一孩子就容易钻空子,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您是否感觉孩子们很聪明,当你很严肃地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宝贝时,他的小眼睛不会盯着你,而是在看班上另外两名老师,都是求助的眼神啊!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平日班上三位老师要求是否做到一致呢?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犯错误看谁也没用,哪个老师都应该批评,做错事情没有关系,要敢于承认,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二、讲原则: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感知、表象来认识事物,考虑到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给不同孩子设立固定标记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

一张多彩小动物贴画会解决所有的生活常规问题。自从我园采用了这种方法别说小班幼儿就连托班幼儿也没有出现拿错水杯甚至争抢小椅子的现象。

三、找方法:游戏化的重复

重复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有效方法,若再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幼儿会更感兴趣且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小班舞蹈队形的排练,我们可以利用固定小贴画的形式让幼儿找到自己的点子,我们可以尝试第一遍数10个数宝宝找到小点子,第二遍提高要求数5个数宝宝,第三遍数3个数宝宝,当速度的激趣用了几次后,我们可以尝试原地转几圈,跳一跳,加些孩子喜欢的动作,前期营造开心又神秘的气氛,然后再告诉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点,这时你会发现幼儿既能快速地找到点子,又玩得很开心,让常规练习不再那么枯燥。

四、抓细节:关注消极等待时间

消极等待时最易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如何细化这类时间的常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以餐后常规培养为例:孩子们用餐时间不同,有的孩子吃得快,有的孩子吃得慢,为此我班餐后投放了图书和玩具。为了避免争抢玩具的现象,我们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餐后游戏常规:一人拿一个;不能争不能抢;想玩别人手里的可以换一换、等一等。每周注意调整投放的材料,及时规范提醒,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幼儿会形成良好的餐后常规,减少更多消极等待的时间。

五、多指导:及时评价指导、适时练习巩固

良好常规的建立离不开老师及时的评价指导和适时的提醒回顾!以区角游戏材料收放的游戏常规为例:

1.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当孩子们开心地进入区角游戏时,请老师们一定不要忽视材料收放的环节。如果发现孩子们收的不是很好时,老师一定不要觉得没关系,随手帮孩子收啦,这样害了孩子后期也将麻烦自己,我们可以集中讲评,让孩子们通过认识分类标记,知道什么材料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抓住讲评的时效性,发现问题当时解决,如果过一段时间没了这个情景老师再去讲材料的收放,孩子便没有了兴趣,我们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2.适当地练习巩固

当然及时指出孩子们的问题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体验去巩固这项常规。同样的材料收放常规,讲评完我们就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再去整理材料,适当地控制收放的次数,提高收放的时间要求。

小班常规专题计划 篇4

(2013.9---2014.7)

班级:小六班教师:雷萍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的目标是调查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探索家园配合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的最佳途径,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2、情况分析:目前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3、研究背景: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如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小班的孩子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孩子将来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培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研究的内容: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活动中自我服务能力的专题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根据本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我服务能力自理现状,三位老师共同讨论实施方案。

2、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方法:

1、运用调查表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2、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每一位孩子在实施阶段的情况;

3、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进行对比,让孩子更有自信的去完成每一项活动。

五、研究的步骤以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

措施:

1、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表。

2、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情况。

3、制定班级专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措施: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3、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5、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六、研究的成果:

1、幼儿在组室内交流,经验分享;

2、完善材料,以视频的形式对幼儿的一日常规进行分析总结;

浅谈小班常规教育 篇5

一、常规和常规教育

„„„„„„„„„„„„„„„„„„„„„„„„„1

二、小班开展常规教育的必要性„„„„„„„„„„„„„„„„„„„„„1 1.小班幼儿是进行常规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1 2.在新的环境中开展常规教育更有利于常规的建立„„„„„„„„„„„„1 3.在小班阶段开展好常规教育建立良好的常规,为以后中班、大班更

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 4.在小班时期进行常规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

子终身受益。„„„„„„„„„„„„„„„„„„„„„„„„„„„„2

三、小班常规教育的误区„„„„„„„„„„„„„„„„„„„„„„„„2

(一)言传多于身教„„„„„„„„„„„„„„„„„„„„„„„„„„2

(二)班级常规没有一视同仁„„„„„„„„„„„„„„„„„„„„„„2

(三)班级教师步调不一致„„„„„„„„„„„„„„„„„„„„„„„2

(四)教师权威控制式多,“为了常规”而常规教育 „„„„„„„„„„„„„3

四、开展常规教育的方法„„„„„„„„„„„„„„„„„„„„„„„„3

(一)榜样示范与正确指导相结合,加强常规教育„„„„„„„„„„„„„3 1.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4 2.发挥同伴间榜样重要的作用„„„„„„„„„„„„„„„„„„„„4

(二)常规教育面向全体幼儿,统一协调一致„„„„„„„„„„„„„„„4

(三)妙用儿歌、故事„„„„„„„„„„„„„„„„„„„„„„„„„5

(四)体验感受,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5(五)家园配合促进常规建立 „„„„„„„„„„„„„„„„„„„„„„6 参考文献„„„„„„„„„„„„„„„„„„„„„„„„„„„„„„„6

0

小班常规教育的研究

学 生;刘竹玉

指导老师:罗志慧

(湖南女子学院公共管理系,长沙410004)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可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小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中走出来,接受群体规范约束的开始,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良好的常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使常规教育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常规教育

小班是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他们带着些许胆怯来到幼儿园,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集体生活。逐渐意识到什么是纪律,规则。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规和常规教育

常规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的规则。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遵守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集体制度的规定;遵守幼儿常用的行为规则的规定等三个方面的含义。幼儿园开展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了解、熟悉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

二、小班开展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1.小班幼儿是进行常规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

常规教育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小班的幼儿年龄基本在三岁左右,生理、心理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且品德教育上也处于他律时期,此时孩子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正因为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而且三岁左右的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可以掌握一些初步的行为规范,并可逐步学会自我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2.在新的环境中开展常规教育更有利于常规的建立。

小班是幼儿跨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进入小班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从而使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相对容 易。

3.在小班阶段开展好常规教育建立良好的常规,为以后中班、大班更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在小班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到中班、大班教师就要花很大的精力来维持秩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尤为重要。

4.在小班时期进行常规教育,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定八十”这很好的说明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三、小班常规教育的误区

在幼儿园小班老师们都很重视常规教育,但是都存在不少的误区。

(一)言传多于身教

在幼儿园里,你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不准乱跑”,“安静”,“不要说话”等等。整个园里都是老师们的叫喊声,可孩子依旧在跑,依旧在闹。当然这不是意味着老师不要管孩子,不要说孩子。现在很多的教师忽视了要用自身行为去教育幼儿,过多用言语对幼儿进行说教。一些对幼儿、老师皆宜的规则也不能带头遵守,对幼儿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幼儿,给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每天早上对入园的孩子和家长说:“早上好!Good morning!”老师在要求幼儿搬凳子时轻拿轻放,自己在搬凳子时也要轻拿轻放;要求幼儿午睡安静,那么老师这时也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能在这里聊天,这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自己也要做到。只有教师与孩子共同遵守,常规教育的开展才更顺利,更容易。

(二)班级常规没有一视同仁

小班幼儿年龄虽小,但也会察言观色了。有些幼儿觉得老师很喜欢他经常表扬他,因此犯一些错误老师也会原谅他,这就对其他幼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有些老师特别喜欢班上某个或某几个幼儿,与这些幼儿过分亲密,上课或休息时吵闹老师都不批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很不利于班级常规的建立,且在无形中给其他的幼儿造成了伤害。比如,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班上有个叫黄子良的小朋友长的很可人又聪明活泼,班上老师都特别的喜欢,早上一看到他来园了,老师都会抱抱他,亲亲他。上课时别的小孩子都很安静,但他坐不住,动来动去的,到处闹,老师就边抱着他边讲课,这是不行的。老师应该在最初坐不住时就严格要求他,告诉他上课的纪律,应该要怎么做,而不能宠他,不然以后再叫他遵守常规就难上加难。而且会影响到班级的常规教育。所 以,为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一定要在对待某一个问题、纪律时要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除了那些因年龄、生理、心理发展达不到要求的幼儿要个别对待外,其他幼儿都应该一致严格要求,以促进常规的培养。

(三)班级教师步调不一致

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很多班级都会出现老师要求不统一的现象。常常一个老师要求很严格,而另一个老师却很随便,听之任之,长期如此的话,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整个班级就会很松散,老师的要求也达不到,常规就很难建立。所以在进行常规训练时,班上的老师包括保育员的意见、方法、步调一定要保持一致,达成共识。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排队时,教师告诉幼儿要一个一个拉着衣尾走,如果班上老师都注意要求统一,久而久之,孩子排队就可以排得很好,而且不管哪个老师叫小朋友排队,他们都会按老师之前的要求的来做。又如,在小朋友吃午饭时,一个老师叫小朋友快点吃,看谁吃的又快又好;另外一个老师叫小朋友吃饭时慢点,不要呛到,不要把饭粒,菜汤洒的到处都是,这么一来有的小朋友吃的很快,有的小朋友吃的很慢,吃饭时就会很乱。所以老师之间要求要统一,某个老师提出一项要求,一定要让其他老师知道,这样,才能紧密合作,做到教学的一致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常规的培养。

(四)教师权威控制式多,“为了常规”而常规教育

如今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就特别容易用权威来控制幼儿,通过批评、说教、命令等方式来迫使幼儿遵守常规,这是达不到目的与效果的,而且对幼儿的常规教育逐渐演变成“为了常规”而常规教育,教师将自己安置于各种规范下,同时也将幼儿约束在这些规范下,“室内不能乱跑”,如果有小朋友在室内跑老师马上就会批评幼儿“不准跑,谁叫你跑的”,“饭后要擦嘴巴”,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擦马上就会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你擦嘴巴没,快点过去吧嘴巴擦干净”,因为这是生活常规,在教室这样严密的防范下,幼儿的活泼、好奇、对外界的欲望逐渐被磨灭了。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常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参与集体生活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去遵守规则。

小班常规教育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家长,老师天天坚持,平常不断积累,学习有关常规培养的知识,避免走入常规教育的误区,才能使幼儿常规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这些误区的存在,使幼儿的常规教育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障碍,再加之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常规培养更加困难。因此要采取具体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四、开展常规教育的方法

(一)榜样示范与正确指导相结合,加强常规教育

榜样示范就是尽量运用正面的榜样为幼儿学习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提供正确的模范。将浅显的道理放于榜样之中,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且三到四岁的幼儿以模仿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思维具体形象,以具体形象提供幼儿行动的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模仿的兴趣。

1.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既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老师在幼儿午睡时轻声说话,轻声走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影响,午睡时就会轻言细语,从而形成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教师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如,在要求幼儿轻轻移动板凳,轻轻坐下时,教师自己也要轻轻移动板凳,轻轻坐下;要求孩子排队洗手,教师也要排队洗手;要求幼儿吃饭不能讲话,教师自己吃饭时也不能讲话,在孩子面前尽可能树立良好榜样。

2.发挥同伴间榜样重要的作用。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班上同学之间找榜样,鼓励和表扬能够自觉遵守常规的幼儿,让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某幼儿乖巧吃饭的好习惯和另外一个吃饭到处跑,把饭菜到处洒的坏习惯都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在班上展示,通过对比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让幼儿自己来说谁对谁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有好习惯的幼儿,告诉幼儿吃饭时乱跑是不对的,要其他的幼儿以做得好的这个幼儿为榜样,向他学习。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好习惯的认识,理解,以此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主动遵守常规。榜样示范不再是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而是采用有趣的方法,让幼儿在边看边做中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常规教育面向全体幼儿,统一协调一致

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应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并保持协调一致,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教师感情色彩不宜过重,要平等尊重每一个幼儿,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无论幼儿家庭背景、性格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尤其在常规教育方面更应如此,要求统一、抓好常规。当然这并意味着抑制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在常规教育这一方面必须严格要求每一个幼儿。除了个别年龄太小发展慢的幼儿以外其他幼儿不存在特殊对待。在对幼儿提要求时,老师(包括保教老师)之间要事先交流协商好,你会要求幼儿怎么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老师之间的怎样的配合。只有班级各位教师做到步调一致,才能更好的促进班级常规的建立。

(三)设置情境在游戏中学习练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且小班幼儿非常容易进入角色,所以通过设置 游戏情境,让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常规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情境游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比如,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进入班集体,特别喜欢玩了玩具后乱扔乱放,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来收拾玩具,因为根据《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所以教师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教幼儿自己收拾玩具,让其逐步做到自我管理。可以采用“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玩完玩具后,老师就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玩具宝宝玩的好累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们来送他们回家,让他们好好休息好不好?”,“我们来看看谁将玩具宝宝最安全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回家?”,这时,幼儿就会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很快就将玩具送回原处了。每次玩完玩具后都对幼儿开展类似的情境游戏,长此以来,幼儿就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回什么地方,从而加深了幼儿玩具从哪里拿,放哪里的常规习惯。还有对于小班来说,排队做操散步都是挺让人头痛的。因为他们总会出现队伍歪歪扭扭,不能走成直线,甚至还会出现乱追乱跑的现象。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排队或散步时可以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来开火车好吗?现在火车在铁轨上的,要慢慢开,你们就是一节节小车厢,要连在一起才行,轰隆隆,火车开动了。注意火车要开的慢而稳。”这样,孩子就会非常感兴趣,也就不会乱追乱跑了。这比老师直接要求孩子们排好队,不要乱跑的效果好多了。幼儿会觉得这不是在排队,而是在玩,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了活而不乱的效果,促进了常规的培养。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情境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三)妙用儿歌、故事

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题材形式,主要以婴幼儿为接受对象。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短小精悍,内容简单直观,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运用儿歌对小班有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既使繁琐的道理简单化,又让幼儿愿意接受,主动接受,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任务。利用各种不同的儿歌或根据需要改编创编儿歌,将常规教育融入其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幼儿园在教小朋友如何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时,可用《洗手歌》进行指导,“卷起小衣袖,打开水龙头,弄湿小小手,摸摸小肥皂,再来搓一搓,搓手心,搓先后背,指缝里头也要搓一搓,再用清水冲干净,关上水龙头,擦干小小手,看!我的小手最干净。”这样就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洗手的方法,也愿意去洗手。

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故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喜欢。三到四岁的幼儿尤为喜欢。故事是儿童生活及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给幼儿讲有关常规的故事容易让孩子理解常规,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怎样 做才是对的。比如故事《早晚刷牙的小猪》,其中将小猪拟人化,形象生动可爱,故事中小猪因为不刷牙,牙齿上才长了蛀虫,后来在医生那里拔了牙才好,教育小朋友要坚持天天刷牙,才能保持口腔卫生,才不会出现蛀牙。用这样的方法告诉小朋友要刷牙更能让小朋友接受并记住。从而也深得幼儿喜欢。

儿歌、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巧妙地发挥其在常规教育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常规的培养。

(四)体验感受,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小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对于幼儿来说,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事物不容易理解。他没经历过体验过,你再怎么对他进行说教都是没用的。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多的时候就是让幼儿自己去体验感受。当然,关键还需要幼儿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例如,大多数幼儿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衣袖也没卷起,洗完后手也没擦干这样就很容易感冒,尤其在冬天。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幼儿洗手时说:“卷起衣袖,给小手洗澡了,小手洗完没擦干,就会感冒生病的。”因为大部分幼儿都有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这样幼儿就更容易理解,知道洗完手后要擦干不然就会感冒。然后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耐心的对幼儿加以重复强调,常规就逐渐建立了。又如,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安装有饮水机,可以加热。虽然安装的位置较高,但还是有部分幼儿可以接触到,一不小心就会被开水烫到。所以老师可以用盆子装一些开水,让每个幼儿摸一下盆外感受下开水的温度,然后告诉幼儿开水的温度很高,直接用手去摸就会被烫伤,很痛。因为幼儿刚感受过烫,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也能很快接受并记住开水是很烫的不能用手直接摸。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不会随便去放开水了。所以,常规培养要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有利于幼儿理解并遵守常规。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上要做有心人,从点点滴滴开始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最终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这样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可以培养的很好。(五)家园配合促进常规建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的道帮助。”所以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家园沟通,家园配合。因此,培养幼儿常规不能忽视家园配合。尤其是小班,刚入园,家长会担心幼儿在园里不适应,吃不好,睡不好,老师照顾不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时,多向家长说说幼儿在园情况,并对家长提出一定的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放手让孩子去做,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等。幼儿在园里老师要求其饭前洗手,饭后擦嘴,洗手要擦干,睡觉要安静等在家里家长也要坚持这样做,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平时表现以及每一点进步都应向家长及时反映。多于家长互动,让家长知道教师的工作,更好的了解班级的常规工作,从而积极的配合教师工作。以此做到真正的家园配合,促进良好、稳定的常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杨枫.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幼儿大中小班常规细则 篇6

A:幼儿常规活动

1. 能按老师的要求有序进入盥洗室,不推不挤,排队如厕、洗手。

2.逐渐掌握洗手、洗脸、漱口的正确方法。

3. 饭前、便后、手脏时能主动洗手。

4. 大小便能基本自理,有困难的能及时跟老师说出大小便的要求。

5. 盥洗时不把水洒在地上,能保持地面干爽、清洁。

B:对教师的要求

1.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盥洗的方法。

2. 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大小便。饭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儿上厕所。

3. 提醒幼儿手脏洗手。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4.幼儿入厕,要观察并给予帮助

5. 盥洗后及时清洗厕所、水池,消毒毛巾。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班级常规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制度, 首先应该和幼儿建立身后的感情。要充分的感受教师对幼儿那种博大精深的爱。

小班幼儿的年龄本身就非常小, 其理解能力相对薄弱, 有些甚至不能够自理。比如说大便和小便的问题, 有的幼儿不能够自己脱裤子, 提裤子。所以说教师就要一遍一遍的帮助幼儿脱裤子和提裤子。

吃饭的时候, 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吃饭, 所以教师只能够一口一口地喂给幼儿吃, 对于一些比较顽皮的幼儿, 挑食的幼儿还要想尽办法一遍一遍的哄。

甚至说有的幼儿把大小便弄到了衣服上, 还要不怕吃苦, 不怕脏给幼儿换洗衣服。教师的爱不仅仅只有这些, 还体现在了了解幼儿心理状态中, 要掌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 要懂得幼儿的教育规律。

要通过教师的体贴和关心使得幼儿能够有安全感, 能够不害怕教师, 能够喜欢喜欢教师, 更能够依赖教师。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的思维很简单, 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 喜欢谁就更依赖谁。教师恰恰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大特点, 努力地让幼儿喜欢上自己, 从而使得幼儿和教师之间产生炙热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 教师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幼儿, 从而能够生动、灵活的对幼儿进行再教育工作, 培养良好的常规。

例如, 在某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 他的胆子超级小, 刚开始来到幼儿小班的时候甚至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 一起喝水, 一起玩。

在李老师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 就开始耐心的一次一次给他喝水和喂饭, 引导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考老师组织的活动, 经常在活动中关注他, 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他渐渐地就开始不害怕李老师, 并且和李老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性格变得格外的开朗和活泼。

这个简短的真实的小例子, 说明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就一定会取得不同的收获, 在教师教育幼儿这方面更是如此, 应该用耐心、细心、信心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 愿意和自己交朋友, 使得能够逐渐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

二、引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因其所处年龄的因素, 具有自身的特性。一般在吃完中午饭之后, 都会组织幼儿散步, 但是因为幼儿过于活泼好动, 所以每次都把散步变成了跑步。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李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他举行了运动比赛, 他从班级里搬出了很多个凳子, 然后将凳子摆放在距离小朋友不远处。然后对着幼儿们说, 谁最后走到对面就算是胜利, 于是小朋友们都一个一个慢慢地走着。这样的方式既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在这里李老师很好地将一种固定模式的走路行为变成了游戏参与, 是一种幼儿天生喜欢的玩。在幼儿眼里, 这不是在走路, 是在举行比赛, 是在做游戏。让幼儿们从不想参与变成了积极参与, 这几发挥出了幼儿们的主动意识, 而且教师还能够从这一基础上更深入教导幼儿学习。

三、采用积极表扬的策略

古今中外, 或许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赞扬的话, 更别说是处于玩世不恭的幼儿。就小班来说, 因为幼儿的年龄太小, 思维能力和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即便有时候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道理清清楚楚, 但是幼儿也不可能采取完全接受的态度。所以, 一定要本着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角度, 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 小强在洗手的时候, 总是愿意洗完手甩来甩去。把水都甩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张老师针对这一现象, 就一些洗手洗的非常干净, 而且还把手擦得非常干净的学生表扬了好几次。每次都大声在幼儿们洗手的时候进行表扬, 后来小强在看着别人洗手的时候, 很努力的不把手甩来甩去, 幼儿们又开始和他一起玩了。就这个问题来说, 张老师采取的是表扬式教学而不是批评式教学, 最后很好地达到了教师想要的效果。所以说, 在幼儿教学中, 一定要经常性的表扬, 坚决做到积极表扬, 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从而更好地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四、为幼儿树立一定的榜样

在幼儿心中, 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是一棵大树扎根于自己的心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幼儿, 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在时时刻刻被幼儿模仿者, 所以说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做好幼儿的榜样。

比如说, 在吃饭的时候, 要求幼儿们要排好队, 不能够不排队插队就抢着打饭吃饭。教师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顾及小朋友就直接站到第一个地方打饭吃饭, 那么可能所有的小朋友都不会排队打饭吃饭了, 就都学者教师的样子打饭吃饭。如果小朋友看到教师很认真得在排队打饭, 那么自然而言小朋友也会很自觉地打饭吃饭。

五、将问题带入生活

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说, 在幼儿园一般在吃过饭之后, 都要散步。在走出教室的时候, 一般都要求学生要排队。可以就这个提出问题, 我们在散步的时候, 一般都要做什么呀?让幼儿们举手回答。在比说, 睡觉的时候可以说话吗?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等等, 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课堂当中, 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还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行为, 从而以后改正, 更好地学习。而且, 当幼儿说出来的时候, 其他的幼儿会更容易接受, 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 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幼儿常规提出了建议并且举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针对幼儿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认为应该将幼儿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将幼儿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幼儿参与到制定规则当中, 以提问的方式来告诫幼儿应该怎么做。要扎根于幼儿的心中, 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只有喜欢一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卢宁.浅谈幼儿坚持性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四) [C].2009.

试论小班幼儿常规的养成 篇8

一、多表扬,多鼓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由于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幼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便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在班级中树立幼儿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以及群体的力量,带动幼儿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戒。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要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重视大处,稳抓细节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再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任何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主义”。有一次,李亮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他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还拿油画棒画在桌子上。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把桌面擦干净,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三、掌握分寸,促进自理、自立,家园联系暖人心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通过家园联系,教育家长,温暖人心。

四、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时教育。

一个好常规的养成,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给幼儿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幼儿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孩子们通过常规的建立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要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把“爱”融进一天的活动当中,在爱的熏陶下,激励幼儿去遵守常规、养成常规。

上一篇:中庸读后感1000字左右下一篇: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