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统计自查总结(推荐9篇)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校舍和配置设备设施
XXXX小学占地面积XXXX㎡,校舍建筑面积XXXX㎡。建有教学楼一栋、钢架结构板房376㎡。配有办公电脑XX台,图书XX多册,固定资产XX万元。XX年学校借助迎接XXXX的契机,大力筹措资金购置完善了各学生教室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功能室器材装备、体育活动设施、校园文化氛围等,现在学校环境文化焕然一新,教育装备更新换代,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
(二)学校规模及师资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X到X年级XX个教学班,学生XXXX人,教职工XXX人,其中本科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中师学历XX人,教师学历达标100%;XX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X名,YY安市教学能手X名,有十几位老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
根据上级《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工作,学校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
(二)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们由总务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由学校总务处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渗水分。
(四)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为统计员配备了兼用计算机,实行了联网,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方便数据的上报,为统计员配备了U盘,减少和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五)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校生数。通过核对学生学籍数据库(学生注册记录、在校生花名册)人数,实际在校生数略小于登记上报人数,是因为在XXXX年XX月份至今学生有转入转出的变动;
2、现任专任教师数小于上报教职工、专任教师数,是因为自XXXX年X9月份至今有3位教师退休;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数据与上报固定资产数据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符合要求。
(六)建立了档案室,制定了《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立了学生档案,建立了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员要及时与镇教办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公报》指出, 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 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 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 (含独立学院303所) , 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 比上年减少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 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 (专科) 院校1297所, 比上年增加1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 其中高等学校534个, 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 比上年增加2.95万人, 增长5.27%, 其中, 博士生招生6.84万人, 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 比上年增加7.40万人, 增长4.50%, 其中, 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 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 比上年增加5.65万人, 增长13.13%, 其中, 毕业博士生5.17万人, 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 比上年增加7.33万人, 增长1.08%;在校生2391.32万人, 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 增长3.59%;毕业生624.73万人, 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 增长2.7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 比上年增加25.44万人;在校生583.11万人, 比上年增加35.62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 比上年增加4.77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万人次, 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871.1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 (专科) 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675人, 其中, 本科学校13999人, 高职 (专科) 学校585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5.44万人, 比上年增加4.96万人;专任教师144.03万人, 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2: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6.56万人, 比上年减少0.34万人;专任教师3.94万人, 比上年减少0.1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1060.42万平方米 (含非产权独立使用) , 比上年增加298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35.37亿元 (含非产权独立使用) , 比上年增加380.68亿元。
《公报》指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比上年减少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比上年增加49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比上年减少5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70所,比上年增加25所;高职(专科)院校1321所,比上年增加2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30个,其中普通高校548个,科研机构282个。
研究生招生61.14万人,比上年增加2.17万人,增长3.68%,其中,博士生招生7.05万人,硕士生招生54.09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41万人,增长4.31%,其中,在学博士生29.83万人,在学硕士生149.57万人。毕业研究生51.36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增长5.59%,其中,毕业博士生5.31万人,毕业硕士生46.05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3万人,比上年增加11.00万人,增长1.60%;在校生2468.07万人,比上年增加76.76万人,增长3.21%;毕业生638.72万人,比上年增加13.99万人,增长2.2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56.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54万人;在校生626.41万人,比上年增加43.30万人;毕业生199.77万人,比上年增加4.34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66.3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4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958.7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814人,其中,本科学校14261人,高职(专科)学校5876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9.63万人,比上年增加4.19万人;专任教师149.69万人,比上年增加5.6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5.64万人,比上年减少9195人;专任教师3.36万人,比上年减少5746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415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94.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9.58亿元,比上年增加374.21亿元。
为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区统计局党支部扎实开展党史教育,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规定动作”和自治区、*市“自选动作”,做好城区“自选动作”,推动营造全体党员干部及其他干部职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良好氛围。
一、落实情况及成效
(一)落实主体责任情况
2021年3月12日,统计局党支部召开党史教育动员会,支部书记同志对支部开展党史教育进行动员部署。支部制定《*区统计局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实施方案》、《*区统计局党支部党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
(二)落实“规定动作”情况
1.开展专题学习。3月至5月期间,组织召开3次党员大会、2次支委会、3次主题党日活动、1次全局宣传动员会,传达精神部署动员,制定理论学习计划,专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要著作,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研讨,学习习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和习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学习主要以支部书记带头学、支委轮流领学、党员交流学的方式,既活跃了氛围,又加深了印象,让专题研讨更生动更深入。
2.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区统计局、统计局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立足新起点、新征程,围绕城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开展各项统计工作,以服务统计调查对象为基本宗旨,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举办多期统计法制和技能培训班,定期开展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双随机”执法检查,提升统计调查单位人员的法律技能水平,加强基层统计员的统计业务水平。
3.参加大众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参加城区第四届大众宣讲员选拔大赛。同志积极报名参加*区第四届大众宣讲员选拔大赛,表现优异,被聘为*市*区第四届大众宣讲员。届时,将在本单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广大党员群众开展一系列主题宣讲,推动党史教育走实走深。
4.参加专题培训。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每次专题培训学习、宣讲教育活动。
(三)落实“自选动作”情况
1.开展“七个一”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瞻仰*市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支部书记现场宣讲党史。参观毛*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参观*市邓颖超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2.开展“百局办百事”“有事您说话”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指导统计业务技能,记录企业困难问题,宣传扶持政策。定期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宣传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和*届*中全会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向居民宣传党的*届*中全会精神和社会风气文明。助力创建文明城市服务提升,下沉社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3.开展党史知识竞答、“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员心声大家谈”、“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支部和支委每次集中党史教育理论研讨,都能认认真真学、原汁原味学,但学*悟*上还不够。一是在坚持自学上做得不够好,抓得不够紧,有的党员缺乏钻研的劲头,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二是讨论交流流于形式,党员学习体会较少,不够热烈;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的能力还不足,学习不入脑入心,成效不够扎实。
2.“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和“百局办百事”“有事您说话”为民办实事项目,能将党建和统计业务融合,但具体措施办法还不够深入有效。一是缺乏针对性,服务群众的招法不多,在普及面的广度和服务项目内容的深度都还不够。二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频次还比较少,沉到最底层解剖麻雀上下功夫还不到家,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还掌握得不够细致精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学习领悟*思想这个中心内容,在学*弄*做*上下功夫,做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把“学史明理”摆在目标要求的首位,把学*思想作为党史教育重点任务的第一条,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课必修课,有机融合、持续深化、抓实抓好。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党员干部研读《理政》等,学习关于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和工作中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结合统计专业工作学好用好攻坚克难案例,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城区机关工委的具体工作要求,严肃认真的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引导支部党员干部对照党的创新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先辈先进,深入开展党性分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3.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落实统计督查整改反馈,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单位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统计专业技能水平。
我园在20xx年将增加资金投入本土文化建设中,美化教室的墙壁,并增添玩具、学具和图书,让幼儿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让幼儿的舞姿更加美妙,让他们学习生活的趣味性更浓。
时代在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他们的身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与时俱进、因人制宜、提高素质、保教并重是我们一直坚持并将继续努力的方向,来年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发挥我园优势,为我县幼教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教育培训工作自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搞好我县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县统计局高度重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统计教育培训自查工作,现把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此通知后,我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教育培训工作自查的通知》,认真搞好自查动员,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工作要求上来。
二、加强领导,成立自查领导小组。
为搞好自查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自查计划,对自查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及时作出安排部署。
三、深入乡镇、县级部门和“四上企业”检查《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由于统计人员几乎都是兼职,变动比较频繁,目前全县49个乡镇统计人员有12人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26个县级部门统计人员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102个“四上”企业已经网上注册登记102家,其中有56家统计人员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20xx年有35人参加继续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人员全是兼职,流动性大,变动频繁,所以统计从业人员持证率相对低;二是由于我局人员少,师资力量薄弱,统计教育近四年我局都是组织报名委托局培训,成本相对较高。
五、20xx年工作打算。
一是组织乡镇、“四上”企业和县级部门统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的报名考试;二是组织有从业资格证的统计人员报名,参加网上培训;三是多撰写统计教育信息。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校每年定期核查工作,现将20xx年教育事业统计情况进行自查,做以下汇报:
一、首先落实了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并且按照统计制度规定设置了记录。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由学校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渗水分。
二、建立了档案室,制定了《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工作流程图”,建立了学生档案,建立了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员要经常与教育组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1、通过核对学生学籍数据库,全校共有438名学生(学生注册记录、在校生花名册),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校生数一致。学生变动情况及每天的出勤情况,教导处及班主任都记录详实。
2、我校共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一线教师48名,每名老师有自己的合理的工作量。
3、为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为统计员配备了兼用计算机,实行了联网,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方便数据的上报,为统计员配备了U盘,减少和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每个教室也配备多媒体设备,由微机员对专用机每月进行了检查。
4、对学校每年的上报的基本报表情况进行了复制存档,电子文档和纸质文,立求专人管理。
5、教职工建立花名册,教师签到簿真实可靠。
6、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数据与学校现有的基本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教育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尽管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做了工作,但是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决心借助这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做到规范科学。
根据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我局民政统计数据核查工作,针对我局实际情况,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政统计数据质量基本情况
20xx年第一季度,我区统计台账有一个开发区,15个村委会,70个居委会。享受城市低保10638人,农村低保1461人,孤儿37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58人,直接医疗救助926人次数,各类优抚对象1066人,临时救助31人次,结婚登记1145对,离婚登记447对,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10个,社会组织共270个。
机构类台账信息和人员类台账信息均来源于相关业务部门,并与相关财务支出账单项核对。无台账的报表数据与业务部门行政记录数据一致。
经过民政部第一季度数据清洗,我区统计台账人员类错误共18条。其中结婚台卡有12对登记证号重复,离婚台卡1人身份证信息错误,孤儿台卡2人身份证信息错误,特困人员救助台卡有1人身份证信息错误,优抚伤残人员台卡有2人身份证信息错误。单位类台卡有2个单位名称与质检总局反馈信息不一致。以上错误现已修改完毕。
二、提高民政统计数据真实性主要做法和亮点
(一)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组织广大干部和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加强统计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统计的自觉性。
(二)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是基层单位更要搞好这项工作,保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班,并使之制度化,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三)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抓好源头数据质量。依法强化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类统计台账,建立对上报统计数据的审核制度,及时做好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分析,发现差错立即查询及时纠正,严把审核质量关,确保数据源头准确无误。
(四)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全面提高数据质量。健全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加强报表管理,对重统、漏报的数据质量严加把关,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表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规范报表、台帐的填报标准、指标口径一直,保证报表完整、清晰,真正做到“数出有据”。
三、民政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自查的情况来看,在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统计法的宣传还不够深入普及,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认识,致使统计数据不及时,统计数据不完整,真实性有待于提高。
(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业务、统计法律知识掌握不全面,业务培训少,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深,不能正确认识统计。再加上基层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统计工作衔接不上,对统计数据记录不全、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统计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基层单位存在统计原始记录不全、不规范,工作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满足于完成上面所布置的任务,源头的数据质量难于保证。低保系统和统计台账系统由于树形结构和代码不一致并不能对接且两个系统内容要求不同,所以必须由业务科室手工录入人员信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低保系统、统计系统中的人员信息和实际资金发放名册的人员信息未能完全保持一致。
(四)部门之间缺乏进一步协调。各基层单位都是以本单位工作为出发点,忽落了其它相关业务,各部门业务和统计业务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统计台账要求的,业务科室则不作要求,甚至业务科室就不需要开展这项工作。造成统计数据滞后、不完整。
四、提高民政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意见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着重从抓基层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做到边查边改,从基础抓起,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争取在短时期内把我局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建立责任制和考评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为达到检查的预期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评制。尽可能做到每一季或两季都由统计检查机构派出统计检查员到基层参与指导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每一项检查都应定有考评分,考评分高就说明统计数据准确度高、质量好。反之,质量差,就要追究责任。从基层统计员到综合统计员直到统计检查员,层层制定岗位责任制,找出数据失实的原因。
(二)加强法规学习,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大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的力度,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经常组织乡镇(街办)民政助理员、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工作水平。进一步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严格统计人员的考核,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性,增强驾驭统计工作的能力。
(四)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报表管理,对重统、漏报的数据质量严加把关,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表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规范报表、台帐的填报标准、指标口径一直,保证报表完整、清晰。
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学校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上交相关数据,从不拖全镇的后腿。
(二)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并在教师会上强调了数据统计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们尽量不要出错。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们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渗水分。
(四)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为我校学籍统计员配备了兼用计算机6台,实行了联网,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方便数据的上报,为每位教师统一备了8GBU盘,减少和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五)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校生数。通过核对学生学籍数据库(学生注册记录、在校生花名册)人数,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校生数一致;
2、教职工、专任教师数和现任的一致;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数据与学校现有的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基本符合要求。
(六)建立了档案室,建立了留守儿童学生档案,特殊学生花名册,建立了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班主任要经常与教育组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我校教育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尽管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做了工作,但是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一些学生的转学,由其是转到外省就读的学生、家长从来不到校进行办理转学手续,班主任联系多次也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导致我校无法提供转学手续的证明,只能安辍学生处理。从而给我们的控辍保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决心借助这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做到规范科学。
遂溪县教育局:
根据文件要求,为了积极配合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成立了自查领导小组,对我校20xx—20xx学年的教育统计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符合上级文件要求的标准。现将我校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健全了统计数据填报制度,精心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落实《统计法》,能认真解决学校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人、财、物的条件保障工作,确保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依法统计,规范行为。学校能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依法规范统计行为,依法维护统计秩序,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杜绝随意干预、随意改动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
3、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们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并指派一名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学校各处室协调提供相关数据做好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参水分。同时,积极安排统计人员参加教育局每学年组织的报表统计培训,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其责任心与使命感。
4、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为统计员配备了兼用计算机,实行了联网,为统计员配备了U盘,方便数据的上报,减少和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5、建立了档案室,建立了学生档案,建立了教职工花名考勤册,并且适时更新。建立了统计台帐,实行文本档案和电子台帐同步管理。
6、按时上报,规范存档。
我校能按上级要求,将学生数经学籍会审确定后,能手工填写报表一式三份,校长能审核签名,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教育组,教育组在审核各学校报表后再将一份返回学校存档。学校存档报表要附上完整的统计台帐(学生花名册、教职工花名册、固定资产清册、仪器设备清册等)。
7、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员要经常与教育组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第一步:先安装2012年的软件。
1、安装Windows XP SP3补丁。
2、安装软件安装补丁。
3、安装教育统计系统安装包(1.8)。
4、升级2012年教育统计系统升级包(1.816)。
5、导入山东省编码
6、导入2012年全国汇总后数据(导入办法参照:数据库替换使用步骤)。
第二步:安装2013年的软件。
1、2013教育统计系统安装包(出现安装问题参考: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软件正式安装注意事项)。
【关键词】统计学 高等教育 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8-02
统计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如果实质性学科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统计学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因此,教育统计的产生则是为了处理和研究教育问题。
1.反映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教育信息动态、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以便指导日常实际工作。每年国家都会向社会发布《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包括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是为以统计数字显示的教育工作总结、规划、目标进行诠释。这些是各类有关部门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备资料,是教育界各机关、学校指导部门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依据。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反映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规律。纵观近五年统计数据,反映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师资等信息每年的增长或减少态势;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可以推测出国家近五年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当控制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而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2.揭示高等教育的社会关系
《高等教育法》中这样描述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由社会性质决定,怎样的社会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社会发展促使了高等教育改革与进步。同时,教育则传承与发展社会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以2014年为例,四川省范围内高等教育招生情况为:研究生教育27817人,普通高等教育408941人,成人高等教育179380人,网络本专科129099人,以上数据反映了201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745237人,普通高等教育所占比例54.87%为最高。纵观2010-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占高等教育比例也是遥遥领先,说明整个社会高等教育仍以普通本专科教育为主。
3.国家对高校宏观调控的依据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宏观政策调控力度随之逐步加大,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指导性文件、教育教学法规无不以数据为基础。如现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是在有关教育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制定的具体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高校年度《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包含上千条数据信息,其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有: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国家教育部以《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标准,根据这些指标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
4.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具
高校通过建立健全统计网络、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立基础数据库和统计台帐,规范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高校内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与其他教学、管理工作彼此关联、相互促进。高校招生、就业、财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由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总信息,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字依据、规律分析,反映变化特点。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客观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高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并通过同比、环比间数据比较,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参考政策法规,通过全面统计分析,为高校领导实施决策、规范管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数字和文字依据,充分体现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参谋作用。
5.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
教育部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为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评估理论依据之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教育部在2004年公布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其中有许多指标都有相似之处。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评估的基础工作之一,为学校自评提供基础数据依据。通过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所提供的原始数据,高校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比数据差距、找出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制定整改方案,真正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根据**统计局召开年报会议的精神,我局随即对照我县关于**年以来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展开了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统计部门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部门,执行好国家和**统计局统计普法、执法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进一步规范统计调查行为,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由内到外、由系统到部门的管理办法。
(一)进一步加强内部执行国家统计法规和省统计制度的管理。明确规定局业务科业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对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要按时准确完成。我们按照“落实制度,强化基础,确保质量,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狠抓培训,规范台帐,从严审核,确保数字源头。局内各专业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统计报表和各项抽样调查工作。
(二)加强基层统计员统计法律培训和统计业务指导。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方法制度的贯彻实施,除了每年按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市、省的统计法培训、统计持证上岗培训外,我局自**年以来,各专业每年都组织召开基层统计业务人员参加统计年报会,详细讲解各项报表制 度,进行统计业务答疑解惑。同时,我局各专业人员还不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对统计业务进行现场指导,使我县统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统计数据质量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
(一)视数据质量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我局视统计数据质量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并努力维护《统计法》威严,维护党和政府形象。通过强化统计业务培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建立统计数据评估制度,加强数据质量检查、监督工作等措施,特别是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万元GDP能耗、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等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全县经济社会主要统计指标数出有源、符合实际,各种经济指标,特别是宏观数据,匹配协调,真正反映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二)抓紧抓实行业作风建设。针对统计部门的工作实际,**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统计上弄虚作假,努力把抓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全县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实。
三、执行统计制度方法的情况
(一)在报表上报过程中,我局要求各乡镇、企事业单位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并能按制度方法搜集原始资料,按制度规定的方法、范围、口径和核算方法,整理填报各类统计报表。
(二)利用年报会、大型普查培训会,动员组织各单位统计人员学习报表制度和有关材料,正确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完善、规范基层报表,如基层单位公章、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报表日期等,并做好统计表的及时上报;局内部各科室还要做好统计台帐建设、统计资料归档、统计分析等。
(三)依法坚持统计行政许可工作。针对目前一些部门、单位不经统计部门许可,随意实施统计调查项目的情况,我局积极履行统计行政管理职责,明确规定了部门开展统计调查项目必须先到统计部门进行备案,对调查项目的范围、方法、步骤作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开展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备案工作,建立了统计调查管理的良好秩序,保障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各部门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法律意识,推动了部门统计规范化,避免了数出多门,也减轻了基层统计负担。
四、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以提高班子领导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会管理、善工作”的要求,努力提升班子成员理论和业务水平,使局班子统揽全局的能力大为增强。坚持民中集中制原则,在人事、财务、业务等重大工作决策,都有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领导班子成员始终 3 坚持讲真话、重实干、求实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
县基层统计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建立基层统计工作网络为基础,狠抓基础建设和基层队伍建设,使基层统计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县*个乡镇均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领导和统计站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统计工作格局;
(二)在基层统计人员的配备中,我县通过乡镇推荐并由统计局把关,从各乡镇挑选出整体素质高、会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和具有一定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员充实到乡镇统计站从事统计工作。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变动或更换,需征求县统计局意见。目前,专职(兼职)统计人员中,本科学历*名,大专学历*名,中专学历*名。*名专职(兼职)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均在三年以上,全县*个行政村,*个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报帐员均兼任村级统计员。
(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台帐进一步规范。我 局结合我县统计工作实际,早在**年就统一制定并发放了《乡镇统计工作规程》、《乡镇统计工作人员权利和职责》等制度,要求工作制度上墙,工作人员亮相,做到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岗位责任制和统计报表制度,坚持做到不迟报、虚报、瞒报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全县乡镇、村均以建立和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台帐登记及时、准确,严格做到了数字真实、有效。
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运行复杂、要求高、投入大的系统工程。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任务带建设,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以“一把手”总负责,确定了系统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方法和步骤。分设*年来,全县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止*年,我局不断更新了过期的旧微机、增添了高档新微机,达到了人手一台机,并积极购置交换机、路由器,开通了统计信息内部网站和本局局域网,实现了数据FTP保密报送和便捷的IP通话;*年,在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争取到省基层基础建设经费*万元,并自筹经费*万元为*镇*乡配备了*套电脑和打印机,又不惜耗资尽万元,将我局局域网带宽提速,并不断完善和升级了本地局域网设备。
八、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尽管我县的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统计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部分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迟报、拒报、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有发生。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任务重。一是一些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二是统计业务经费困难,办公费用难以维护正常工作需要。三是基层统计任务日益加重与统计力量配备不足的矛盾突出。乡镇统计员工作任务重,事务繁重,除要完成兼职的统计工作外,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乡镇的中心工作上。四是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构成复杂,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难以规范管理。
九、提出建议,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一)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加强基层统计力量,维护统计人员的稳定,促使企业按照《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并按要求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帐,确保统计的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对统计数据管理,促使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充实统计力量,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定期与统计部门召开数据评估分析会议,做到信息共享,数出一门。
(二)加大统计执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统计行政执法和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把“说实话、统实数、干实事”作为打造诚信统计的重要一环来抓,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等统计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发布日期:2004-03-04 08:12:23
保护视力色:
2003年,全省教育系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以创建新一轮教育强县为抓手,继续落实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关注弱势群体,积极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小学招生52.45万人,在校生340.29万人,初中招生60.72万人,在校生191.94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9.98%,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49%、99.85%,均比上年提高。
采取积极措施,保持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2003年高中段教育共招生59.8万人,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0.27万人,比上年增加3.42万人,增长12.7%;中职学校招生30.64万人,增加3.32万人,增长12.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所占比例为50.3%,与普通高中招生基本保持1:1的水平。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继续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幼儿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全省幼儿园11560所,在园幼儿达117.96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4%。0-2周岁早期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2003年选择11个县(市、区)启动“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办学效益继续提高,校际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2003年全省撤并小学1250所、初中92所,小学、初中数量分别减少到7712所、2081所,校均规模小学达到441人、初中922人。
二、加快以高教园区为重点的高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积极发展
2003年全省普通高校完成投资70亿元,竣工面积340万平方米,其中六大高教园区完成投资60亿元,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至2003年秋季,六大园区投入使用的高校34所,累计竣工面积6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42亿元,在校生达到21.5万人。目前,滨江、下沙西区、浙大紫金港、宁波、温州等高教园区己基本建成,下沙东区、小和山园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2003年,全省普通高校达72所(含正在筹建的高职学校8所),研究生招生6863人,比上年增长12.3%;在学研究生19269人,增长18.2%,其中:博士生招生、在校生分别为1536人、5144人,较上年增长6.3%和18.8%。地方属研究生教育机构(含高校、研究机构)招生1666人,增长63%,在学研究生3428人,增长50.6%;全省普通本专科招生17.35万人,增长13.4%,其中本科招生8.09万人,增长15.9%;本专科在校生总数达48.46万人,增长23.3%,其中本科在校生25.28
万人,增长25.8%。地方属高校本专科招生16.72万人,在校生45.71万人,分别增长16.6%和27.9%,其中本科招生、在校生分别为7.5万人、22.7万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7.7%和30.1%。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6.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适应我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2003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正式成立,使正式成立的高职学校达到34所。高等职业学校招生6.29万人,在校生15.3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30.4%,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地方属高校平均水平。招生生源结构逐步得到调整,招收各类中职学校毕业生2.71万人,增长1.5%;“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2.26万人,增长18.3%。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中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2003年组建了与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宁波服装职教集团、浙江大港职教集团、浙江商贸职教集团、浙江金融职教集团等4个省级职教集团。
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2003年全省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13所,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2所,这两类院校成为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办学主体。2003年普通民办本专科招生4.26万人,在校生12.03万人,分别占全省高校招生、在校生总规模的29.6%、28.1%,其中独立学院招生和在校生分别为2.94万人和8.61万人,占本科招生、在校生规模的38.8%、34.1%。
全省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内涵。杭州商学院成为新增博士授予单位·浙江林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师范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成为新增硕士授予单位。继续深入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以评估为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最和办学水平。2003年完成了对9所本科院校和19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全省新增本科、高职高专专业220个,其中工科类96个,占43.6%;重点加强100个重点学科、100个重点扶持学科、100个重点专业、130个基础实验室、l00种高校教材和100门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科研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17亿元,增长30%,科研的开展和产学研的结合,激发了高校潜力,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全面开展教学改革,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等各项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2003年继续选拔1465名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9所本科院校学习,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 “立交桥”。实施 “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深化。2003年,我省继续坚持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与、市场引导的做法,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加快学生公寓等后勤设施建设和加强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井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省新建学生公寓1349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7.6万平方米。高校后勤不断扩大改革范围,在学校卫生保健、附属幼儿园、车辆使用等方面逐步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转变。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
实现从行政性管理向企业化经营、福利性供给向市场化运作转变。
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成人教育稳步发展
2003年全面实施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9.6万人,在校生达到30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招生、在校生稳中趋降。远程教育本专科招生4.29万人,在校生达10.7万人。130万人次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其中有88.3万人次报考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全年本专科毕业2.58万人,比上年增长6.2%。
全省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37所,共招生1万人,在校生2.15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历教育招生2.94万人,在校生7.26万人。各类城乡文化技术学校培训职工、农民494.61万人,扫除青壮年文盲0.86万人。
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03年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5.3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增长7.7%;小学专任教师15.91万人,减少0.1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5.83万人,增加0.5万人,增长3.3%;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06万人,与上年持平;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到2.99万人,增长15%。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继续提高。全省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层次学历此例是近几年来提高最快的一年。2003年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3.5%、98.1%、96.8%、89%和69.7%,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0.7个、1.5个、3.6个和8个百分点。小学专科及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45.9%和39.8%, 比上年提高12.5个和
9.5个百分点。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毕业占33.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36.8%,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03年师资来源渠道得到拓展。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全面启动,全省符合学历要求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经过教师资格认定的人数达到0.66万人。大力表彰优秀教师,2003年全省评选出教坛新秀211人、第十六届“春蚕奖”300人、第十四届“绿叶奖”120人。
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建立符合公共财政特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394.95亿元,增长21.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45%。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80.96亿元,增长19.1%,占教育经费总支出45.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20.17%。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达5030.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00.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中等职业教育校舍面积779.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03万平方米,增长15.6%;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1690.21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361.71万平方米,增长27.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5.22平方米、普通中学11.27平方米、中职学校11.21平方米、普通高校34.9平方米。
普通中小学藏书11827.96万册,比上年增加671.71万册,增长6.0%;中等职业教育藏书1223.87万册,增加119.27万册,增长10.8%;普通高校藏书3345.66万册,净增349.36万册,增长11.7%。
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高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为12.95亿元、23.83亿元、7.91亿元、35.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86亿元、4.88亿元、2.82亿元和4.28亿元,增长16.8%、25.8%、55.4%、13.8%。
【教育事业统计自查总结】推荐阅读:
5.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流程06-05
忠诚教育事业12-14
教育事业改革发展03-03
把爱心献给教育事业12-07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02-18
新中国教育事业成就07-25
我为教育事业添光彩01-25
建功立业 服务教育事业05-26
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09-11
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