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学困生的几种心理:
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三、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4)建立学困生个案。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
一、 学困生的成因
1. 缺乏学习的兴趣.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也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比较明显地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普遍缺乏情感,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有少数学生甚至于对老师也怀有反感和对抗的情绪;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2. 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条件,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 家长的鼓励. 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加而自己又不能很快跟上节奏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3. 环境的因素. 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歧视 , 同学对老师便有了一种模仿,他们也疏远、歧视学困生,不跟他们交流、玩耍,这样无形中更让学困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学生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学习.
4. 家庭方面的原因. 近几年常有一些家庭破裂和家庭重组的现象. 家庭的破裂一方面使部分父母在遭受精神上的打击后,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脾气暴躁、处事消沉、家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个身心、学习处在特殊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痛苦、彷徨的心理,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卑心理.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 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喝酒、赌博,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也会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学习缺乏兴趣. 有些家长娇生惯养,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致使孩子讲吃讲穿,攀比追星,不安心学习, 有些家长文化水平太低,根本辅导不了学生,时间一长,成绩下滑,成为学困生.
二、改变学困生的对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学习过程中智力能力的发展不是由简单的外因和内因所决定的,而主要在于适合于他们内因的那些教育环境、方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为此在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 力求从掌握学困生身心发展各阶段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他们的智能和个性质量,逐步培养、发展其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从而引导其走上健康正确的学习心理进程.
1. 帮助学困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
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的. 要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作出比较突出的成绩,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善于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长处和短处. 同时, 在保证每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2. 真心的尊重和特别的厚爱 , 使 其摆脱自卑感 , 增加成功的信念
教师的态度, 对学困生影响至关重要. 因为学困生大部分学习较差,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 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尊重学困生, 尊重他们完整的个性和人格尊严. 这种尊重是要发自内心的,使学困生从教师的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 成功的教育应是动情的教育,教师对他们要给予特别的厚爱,这种爱体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一种互相尊重, 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启动成功的“内驱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用自己的真心去和学困生交朋友,用博大的爱心激起学困生感情的浪花,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多 表扬 、鼓励 ,少批评 、贬抑
对于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较崇信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上. 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要强一些.
4. 创造成功条件 ,得到成功的满足 ,增强再成功的信心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3
笔者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多年。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困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 由于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困,导致父母文化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父母整日忙于农活,对子女的教育考虑较少,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给孩子的教育留下了巨大空白,任其自由发展。
2. 溺爱: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实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3. 放纵:农村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再加上部分家长意识不正确,认为学习无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以上原因都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放纵。
二、自身原因
1. 适应性差:学生在升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而谁能很快适应,谁就学得轻松,反之就形成学困生。
2.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学困生过多地依赖他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难以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时间一长逐渐变为学困生。
3. 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久而久之,变为学困生。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是不适宜青少年成长的书籍、影视作品、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等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是由于经济困难而逐渐形成的打工热,受其影响,小学生大都成为留守儿童,中学生也不能安心学习,想出去闯一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发展。再次是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就业难使得“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校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等,对育人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悖;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有的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教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教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进生。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学困生所占比例大,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转化学困生的经验简单谈一谈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切忌用刺激性语言评价他们,如“你真笨”“朽木不可雕”……所有这些语言都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怨恨,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转化反而有可能是他们走上极端,即使批评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然而,保护学生自尊心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做到严厉、有度、抓教育时机,不能因为怕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树立不起教师的威信。
3. 找准原因,挖掘“闪光点”
事实上每一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擅长体育运动……在找准病根后因人而异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适当的发光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4. 耐心细致,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他们原先的发展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在走向前进的道路上容易出现反复。这是很正常的事,绝不是徒劳无功。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在帮助学困生时做到耐心,要给他们改进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能因他们出现反复而放弃教育,要知道任何对学生的武断评价都是错误的。
5. 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为师之道,须严中有爱,如果只有严而没有爱,严就变成了压。严不是爱的对立面,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6. 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是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
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其次是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7. 运用合力,做好帮教工作
教师在教育学困生的工作中,扮演着医生的角色,病人是学生,医生在了解病因后给病人开的处方,只能给病人的康复提供方法,病人的完全康复还要靠家庭、社会这个“康复环境”。病人康复的快慢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教师、家庭、朋友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正确加以疏导,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摘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青少年耐挫力 差 形成原因 对策
以前,几乎每家都有几个儿女,父母为了生计,为了填饱孩子的肚子,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他们的其他,然而就在那样艰辛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他们的自立、自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个性。而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好吃的好喝的先是他们的,做任何事都由着性子来。就有这么一个女孩,从小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是爸妈、老师眼中的快乐天使,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孩子,刚刚被父母送进音乐学校的殿堂,就因为喜欢上一个男孩遭到拒绝后,跳楼自杀了。我不想说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有多么的可惜,我只想到她的父母是多么可怜,孩子是他们的一切,而今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儿挫折?
一、优越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孩子们自私的个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孩子造就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不再为吃穿发愁,发愁的是他们的父母(孩子怎么不好好吃饭);他们不再为玩具动脑筋,因为一切都为他们设计的天衣无缝:游乐场、游戏机,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玩具;他们不再会动手缝制沙包,动脑构思游戏,这一切都有大人为他们包办了;上学要挑最好的学校,似乎进了重点学校等于为孩子的将来买了保险,孩子学与不学不再重要。这现成的一切,让孩子们不知道吃苦是什么,甚至玩着玩着都觉得无聊,于是便整天泡在刺激的电子游戏中。于是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创造,不知道除他之外这世上还有别人,似乎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随手拿来。甚至于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一样而拼命挣钱。于是垃圾箱中,满是一口未吃只为拿走其中玩具的方便面;于是大街上,随处可见孩子哭闹着要求大人买这买那的情景;于是稍不如意,便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吃了天大的苦,熟不知道吃苦真正为何物。
二、家长的娇纵与老师的无奈造就了他们任性的个性。
从孩子刚生下来开始,吃的、用的就是最好的;幼儿园里,孩子更不能吃一点亏,常看见一些家长为孩子吵架的情景;在已经很安全的软包游乐园里,也常看见家长花钱陪孩子玩耍的身影;孩子摔倒了,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并使劲跺几下地:“为什么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学校里,老师利用放学的时间给孩子补课,家长会说:“孩子还没吃饭呢!”的情景也屡见不鲜;为了给孩子安排一个理想的座位,为了让孩子成为班上的小干部,家长可以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低年级的教室里,每到放学时,打扫教室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为了让孩子参加早上的锻炼,老师得先费尽口舌的做好家长的工作;班级的一次正常活动,也的先让家长签字同意,老师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一个体重早已超标的孩子,依然被廋弱的妈妈风力来雨里去的接送,用***话说:“走那么远,让孩子累着。”两个孩子在嬉闹中无意留下了轻微的抓伤,也许会闹的最后对簿公堂------如果从生下来,就不给孩子最好的,他一定知道什么叫吃苦的滋味;如果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他一定会知道,摔倒了怪自己,爬起来也要靠自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一定会知道父母的辛劳,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如果让孩子坚持自己上学,参加锻炼,超重的孩子一定会数量大减,更多的孩子一定会早早地自立自强;如果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教给孩子的是宽容,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果------家长这样做了,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三、畸形的爱与过重的学习压力造就了一颗易碎的童心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上,可以说要啥给啥,但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稍不如意便会给孩子当头一棒。在学校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使得老师也看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与不足,老师的眼中也只有成绩和分数。于是学习成绩便成了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于是高成绩也就成了孩子奋斗的唯一目标,于是各种补习班应运而生。难得的周末又被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所占领,孩子的一个周末比正常上课还紧张。为的就是孩子不能落后,孩子得走到他人的前面。可谁也不想,孩子本身就存在差异,你的孩子也许在其他方面更有发展前途,而这一点恰恰被你所安排的内容挤掉了。于是少儿剑桥英语学习班门口常常被家长挤得水泄不通。看着一双双焦灼的眼神,一个个疲惫的身影,不由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这颗父母心,孩子向着高分拚搏着;为了看见老师欣慰的笑脸,孩子竭尽全力努力着;可一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想到无法面对家长,面对老师,于是------
四、媒体的负面影响,让老师无力可使,让孩子为所欲为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媒体开始频频报道有关中小学生如何受到伤害,如何受到“体罚”,如何走上“绝路”的消息。人们在谴责老师的同时,为什么不先说说,谁造成了这一切,为什么不追根究底的研究一下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不说说这样一个耐不住一点挫折的人,即使走上社会又有何用。于是,老师稍不注意就成了众失之的;于是,孩子们有了“效仿”的榜样,稍不随心,便闹的家里、学校鸡犬不宁,只得随心所愿。如此循环下去,可想而知,我们的下一代是什么样子。曾有一个小学生,动不动便离家出走,这可不得了,全家老小包括老师全体出去寻找,每次不折腾到三更半夜,决不罢休。有心人说:“你们就让他在外面过一夜试试!”可遭到的却是一顿白眼:“孩子不是你的,你当然不心疼!”试问一下,他心疼过年迈的爷爷奶奶吗?心疼过汗流浃背的父母、老师吗?
由此看出,青少年耐挫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不同的渠道运用综合的手段予以纠正克服。
一、首先,应提高为人父母者的素质,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素质的家长必定能带出高素质的孩子。而且孩子不能只看做是一个人的,还应看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接班人。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那些初为人父母者,开设一些家长学校,帮助他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做一个成功的父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给孩子的不能只是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不能只是包办代替,------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具有坚强的意志,如何自立自强,如何乐观向上,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劳动创造。要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掌握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提高其综合能力更重要;教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是可取的,但必 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广博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二、教育改革须落在实处,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彻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明确规定试卷成绩绝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唯一途径。正是由于这一张张成绩单,令多少教师、家长变得“残酷无情”,又让多少学生自感“无地自容”。我们更呼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不要给教师排队,应给教师一个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学生的负担实际上是教师负担的一个转嫁形式。可能强压政策下会出一些“优等生”,然而又抹杀了多少学生的天性和健全的心理。因此,一所好学校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所好学校应是一所特色学校,应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决不能在让孩子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再让他们成为书面考试的殉葬品。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
三、教师继续教育应落在实处,尤其应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为重点。一个具有师德修养的老师,他起码知道爱学生,因为爱可以扫去孩子的一切阴云,因为爱可以抚平孩子受创的心灵,因为爱可以让孩子每天都阳光灿烂,因为爱才能让他们知道失败只意味着过去,应抬起头去迎接明天的新太阳。一个具有新的教育观念的老师,他知道教给学生的首先应该是怎样做人。因为一个心理健全乐观向上的普通人他最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一个心里不健全的人,即使是所谓的“优等生”,天知道他将来会干什么?因此,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应该如何创造,而且应把这看成是为人师表的法宝。
四、最后,社会各界都应正确关注教育,把对下一代的教育看作我们共同的事业。新闻媒体应本着教育好下一代的出发点去报道,应多从正面报道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不要反复渲染教师的个别不良事件;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不可过于指责教育者的失职,而是应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活动。
综上所述,只要社会、家庭、学校携起手来,一定会培养出一只只能搏击风雨雷电,能在广袤的天宇中自由翱翔的雄鹰。
参考书目:《小学教师》
问卷中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本次调查不记名,只求真实。
注:学困生指智力(指在人的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它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言的,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造成基础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的学生。
祝您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填表说明:
(1)凡符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括号内划“√”或在中填写。希望你每题都能打“√”,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题目未能列出适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该题的“其它”栏或空白处填写你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想法。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周岁)
2.性别 男()女()
3.户籍类别 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4.家庭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城、乡镇()城乡结合()农村()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5.独生子女 大()一般()小()
6.家庭意外变故 大()一般()小()
7.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一般()小()
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一般()小()
9.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一般()小()
10.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11.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一般()小()
12.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一般()小()
13.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大()一般()小()
14.繁杂的家庭劳动 大()一般()小()
15.其他
三、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6.“经商潮” 和“拜金主义” 大()一般()小()
17.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 大()一般()小()
18.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大()一般()小()
19.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 大()一般()小()
20.经常参与赌博 大()一般()小()
21.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大()一般()小()
四、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23.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24.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 大()一般()小()
25.教师的业务能力低 大()一般()小()
26.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大()一般()小()
27.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 大()一般()小()
28.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一般()小()
29.学校、班级管理不严 大()一般()小()
30.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一般()小()
31.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一般()小()
32.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大()一般()小()
33.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一般()小()
34.学习风气不正 大()一般()小()
35.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一般()小()
36.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大()一般()小()
37.其他
五、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38.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一般()小()
39.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一般()小()
40.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一般()小()
41.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一般()小()
42.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一般()小()
43.“不会学” 大()一般()小()
44.自控能力差 大()一般()小()
45.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一般()小()
46.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一般()小()
47.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一般()小()
48.缺乏学习反思 大()一般()小()
49.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一般()小()
1 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与学困生交流沟通、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交流,在学生中进行了解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学困生的相关信息。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1 自身原因:主动性、自制力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日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学习的冲动和热情,但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也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1.2 学校原因: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
1.3 家庭原因: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要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逐渐失去自信,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纵容,滋长了孩子任性、娇惯、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了学习困难;要么就平时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放任自流,当发现子女成为学困生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棍棒”相加,致使子女逆反心理严重。
1.4 社会原因:某些不健康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加之网吧、游戏厅随处可见,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无心学习。
2 中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
2.1 根据成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转化。
根据调查情况,对学困生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采取有效地转化策略。
2.1.1 针对学习感到厌烦型的转化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在不断实现的短期目标中,重新树立信心,认识自我,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进行激励;改善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
2.1.2 针对缺少家庭温暖型的转化策略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转化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
2.1.3 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型的转化策略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目的在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被动学习的倾向。各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4 针对品德行为不良型的转化策略是: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的德育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树立正气,纠正模糊的是非观念,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反复正面熏陶教育中,逐渐达到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抓住他们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往往可以通过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品行学困生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逐步摒弃不良品行。
2.2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2.1 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由原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2.2.2 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异质(男女、成绩等因素)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结成学伴,由学习好的学生负责督促指导学困生学习。设立评价机制,从各种角度对表现好的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加分。如: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展示自己、板书工整、小测成绩提高、积极帮助同学等方方面面,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
2.2.3 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我们听课、评课,更多的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动学习、重点知识的点拨、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知识获得的当堂反馈等情况;学生间相互研究、合作情况;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讲题、督促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由原来的听逐步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开始学生对于这种放手还不习惯,不敢讲、不会讲,到后来抢着讲、抢着展示。
2.3 教师的教育行为、心理对学困生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发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影响很大。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和提高教师对于预防与转化工作的认识,使教师明确在家校联系、处理突发事件、转化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有效的做法,使转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着力强调引导教师探求和发现学困生的优点,以及收集转化成功的案例,探讨转化成功的有效做法,为形成防治策略提供具有明确说服力的依据。
2.4 从制度上保障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将转化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德育工作计划中,不断完善转困奖励机制,探索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对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转化成绩显著的教师将在考核中获加分。成立心理咨询室,由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咨询活动,努力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其自我调节,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继续探索研究,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差生”的研究理论
[2]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学困生自身原因
农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约三分之一的初中生才能升入高中继续就读, 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 认为读书无用, 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 无心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 课前不预习, 上课不听讲, 课后不复习, 久而久之养成上课依赖教师, 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甚至违反纪律, 作业照抄, 应付教师,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 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学困生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 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2. 教师原因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矫正者, 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农村教师中, 大多数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素质标准, 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 教法单调乏味, 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只注重班级优秀生, 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有时当学生犯了错误后, 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不良手段在农村教育中仍然存在, 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充分说明农村教师的传统教学与当前的“新课改”仍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3. 家庭原因
当代农村子女较少, 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 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 形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心理脆弱, 对教师平时的批评记在心上。尤其是农村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低,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事, 平时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 缺少与教师、学生的沟通, 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样造成学生有机可乘, 养成在家无人管, 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 随着问题的积累, 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沦为学困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 进行赏识教育, 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做有心人, 尽可能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 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开展诸如手工制作、绘画、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让学困生在展现自我时克服自卑, 重新树立信心;教学中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 使学困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 教师则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赏识, 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 不仅对调适其心理、改变其学习状态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快乐与希望。
2. 提升教师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确立和谐发展思想,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 拓宽师生沟通渠道, 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温馨场景, 呈现出互相了解、理解的局面;教师应注重情感关怀, 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 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 正确看待其过错、进步和转变;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用专业的魅力吸引他们……
3. 加强家校合作,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首先, 家长应该多关心、照顾孩子, 主动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 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 平等地与其交流。针对其情况, 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 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 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家校沟通不畅, 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治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责无旁贷。课题组教师积极与家长接触、沟通, 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 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 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 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 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 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原因 对策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减少和轉化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它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学困生的成因究竟在哪里?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不现实,能“闯世界”才用得上英语,自己上大学无望,因而学英语无用。他们初学感到新鲜,只凭着一时的热情去学,积极性难以持久,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弃而不学了。
(2)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意志,是自觉地达到目的的行为心理过程。学习优秀的学生都具有坚强的意志,他们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而“英语学困生”则不然,他们在经历几次学习失利后就失去了学习信心。有些学生由于怕羞心理,不能大胆地进行交际训练,因而所学知识无法形成技能,也得不到巩固。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①“英语学困生”往往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归类、系统总结、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习惯于机械记忆,忽视了意义记忆。英语学习中,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而“英语学困生”认为学英语只靠强记。②“英语学困生”往往不了解学习英语的关键和要点。英语是交际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必须要经历大量、反复的口头笔头实践练习。因此说,初中英语是一门实践课,靠实践掌握技能。不少学生误认为英语靠理解就能学好,没有重视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表现在课堂上不愿开口、不愿与教师配合,所以就无法形成技能,不能熟练掌握。这样,必然要走死记硬背的路子,以致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③“英语学困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如果语音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词汇、句型、语法的学习,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以学习复合句,听力差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读得不够要写就十分困难。如果一段时期没有抓紧,或者忽视了某一个环节,造成缺漏太多,继续学习就困难重重,掉队难以避免。
2.教材方面的原因
现行人教版教材(新目标)的内容有几个特点:语言知识点的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话与课文情境创设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等。但通过初中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这套教材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
学生非常需要多读那些鼓励他们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好文章,因此教材问题过早地使学生产生了两极分化,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3.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责任心。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了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2)初中生学习英语主要靠英语课堂教学来进行,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把英语上成知识型的课,重讲解、轻实践,往往事倍功半。
如“It takes sb.sometime to do sth.”或者“It’s time for sb.to do sth.”这样的句型如果没有实践训练,语法讲得再精,学生也无法达到熟练、形成技能的程度。时隔不久,那些强记硬背的东西就会被忘却。由于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广泛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误,会使大面积的学生学不好英语。因此,这些都会导致“英语学困生”的增加。
二、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成绩,减少学困生,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1.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教育学生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学习英语的远大理想。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习和掌握英语势在必行。北京为办好2008年奥运会,不管老人小孩都学习英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就是要学到熟练地使用这个工具的本领。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所以,学英语的过程是一种练工夫的过程,要使自己能听懂、看懂英语,能用英语说和写,非勤学苦练不可。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读,克服畏难、怕羞、不敢开口的心理。学习英语,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最忌一曝十寒。
2.重视起始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好奇心理和内容浅显易懂的特点,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打好他们的基础。英语是拼音文字,起始教学,语音是学习的关键,掌握不好就不会读单词,记忆单词也就困难重重,更谈不上学习句子。因此要让每一位学生过好语音关,教给他们读音规则和拼写规则,让他们自己会学习,减少困难。还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心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要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教学中一旦出现差异,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心,分析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
3.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如课前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参与实践练习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掌握学习英语的规律,循序渐进,把好语音关,是听和说的前提。要每天坚持朗读与背诵,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单词、词组,开展课外阅读,学会查词典,积极练习口语会话,用英文写日记等等。这个方法效果很好。一旦学会了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安娜是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她聪慧、典雅、质朴、活跃、沉静、从容、单纯、高贵,拥有一个复杂多端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安娜还是一个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她就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惊人的美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寄托了托尔斯泰的思想。
她的悲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剖析:
一、动荡的社会及伦理道德。
安娜·卡列尼娜生活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正是转型时的社会,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古老的封建制的俄国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安娜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她追求爱情自由的行动恰好和俄国社会的变动相呼应,代表了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要求,反映了年轻妇女追求新生活的渴望。她选择了原本属于她的那种人的平等权力,她有权寻找自己的欢乐而不是做卡列宁温顺的羔羊。但是,她的行动与当时贵族社会形成了冲突,不是由于她的“红杏出墙”,而是由于她竟敢公开这种爱情,公然对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挑战,在这个社会里,不可能给予安娜正当的生活要求的肯定与人格尊严的承认。漫长的历史社会所形成的强大力量让安娜成为悲剧的代表。安娜悲剧的根源便在这罪恶的社会。
二、自身性格的矛盾性与局限性
安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激烈的争取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与遵守贵族道德原则的冲突。
安娜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权利,她喊出了“我是一个活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心声。但作为一个贵妇人,耳濡目染了贵族社会的道德规范,贵族社会的道德标准必然影响着她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由此使安娜一方面热烈追求自身的爱情,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尊奉着贵族的道德原则,从而使她人格分裂。
安娜把幸福的爱情当作了全部的人生意义,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因此她又很快地陷入另一种无奈的感情漩涡中。在整个过程中,安娜一直处于被动的、被施舍的地位,她将渥沦斯基的爱情看成了她精神的唯一支柱。尽可能牢固地维系与渥沦斯基的爱情。因为,如果爱情一旦消失,她便会丧失了生存的价值和目标。说到底,安娜的女性意识并没有摆脱以男人为核心的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没有挣脱掉贵族社会从法律、宗教、舆论等方面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这也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安娜自身所具有的一些思想性格中的局限性。
三、婚姻的不幸和爱情的幻灭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从政,冷漠、机械、虚伪,只考虑自己的地位、名声,根本不计他人的利益,为了钻营升官成天忙于繁琐事务,对待妻子只是让她独自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卡列宁常携安娜出席一些场合,也只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满足个人虚荣心——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安娜好比个花瓶似的,从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更谈不上诉说精神上的需求及内心痛苦。安娜与卡列宁生活8年,她得出结论:她丈夫对“爱”连知都不知道。卡列宁将一个美丽、善良、热望生活的妻子束缚在无爱的生活圈中,因此,安娜也只能在在没有丈夫爱抚的生活中痛苦煎熬。
渥伦斯基是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也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他从小就具有极强的功名心,渴望并争取出人头地,因此,他对安娜的爱主要出于自私和庸俗的虚荣心。虽然在安娜的真挚强烈的爱情感召下,他也激起过真正的热情,认为“她是一个应受到同合法的妻子同样的、甚至更多的尊敬的女人”,为了俩人的爱情,作出过一定的牺牲:辞职、不出入上流社会等,但那都是浅薄的和短暂的。当他与安娜相处一起的虚
荣心得到满足以后,便开始为自己在上流社会失去的地位和前途而愈来愈苦恼,他对安娜逐渐感到厌倦,把她的爱情当成了沉重的负担。安娜完全陷入了孤立和绝望之中,再也无法在这个极度虚伪冷酷的社会中生活下去,带着发自内心的强音“我要惩罚他,我要摆脱所有的人和我自己”而卧轨自杀。
作者:吴成明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一四九医院
【摘要】 压疮不仅影响疾病治疗,严重可并发感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在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医疗费用。
【关键词】压疮 预防及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偏瘫、截瘫患者等。1.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力学因素物理力的联合作用: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2]。
1.1.1压力:卧床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在2h以上,就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害。
1.1.2摩擦力:可见于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1.1.3剪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的,它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的。
1.2.理化因素刺激:长期受压的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质层受到破坏,皮肤组织损伤,易破溃和感染。
1.3.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及恶病质的病人。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内在因素。
1.4.受限制的病人 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2.压疮的预防
通过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3],同时也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尤其对估计易发生褥疮的患者床铺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并使患者卧位舒适。
2.2皮肤的清洁 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于易出汗的腋窝、腹股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类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损伤。2.3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抵抗性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2.4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5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治褥疮的良好手段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机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预防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从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5]。2.6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压疮的护理 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护理措施
3.1淤血红润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炎性浸润期护理原则为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浅度溃疡期护理原则为清洁创面,促进愈合;坏死溃疡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护理措施主要为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2~3h翻身1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用各种柔软的气垫床、气垫椅等压力缓冲设备以达到完全的压力缓冲,避免身体多发部位受压,恢复受损皮肤区域的血供,以达到防治的目的[6]。而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还可以局部换药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应距患处约30cm,每天1~2次,每次30min,照射时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3.2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4 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当压疮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如经常改变体位的重要性、发生压疮后带来的危害等,指导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如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利用简便可行的方法(如软枕)减轻皮肤受压程度等,使患者及家属获得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垫,协助并指导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及时按摩受压处,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内衣,严格交接班和记录,鼓励患者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总之,造成压疮的主要动力学因素是压力、剪切力、摩擦力。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与消除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对皮肤情况的观察应是严密和细致的,否则就会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对策
现在人们对于教育的意识越来越重,而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专业知识,也可以让中国更加富强昌盛。学校里面的学生应该达到合格的标准。教育学者曾说过,学校应该尤其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把差生的数量减少。把差生转化成好生也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在学校的教学中因为种种因素有许多的学困生产生,所以老师的教育方式跟方法也变得至关重要。
一、学困生数量减少跟转变的关键性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反应出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变现出基础性、普及还有发展的基本精神。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重要的课程中,许多的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所以有很多的学困生出现了,因此,数学中学困生的减少跟转化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着重研究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并且采取合理有用的方法跟措施对学困生加以疏导,不断的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跟水平,让他们可以学习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暂时不好,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也是叫做学差生,这些学生不能到达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的综合能力还有学习方法技巧都有缺乏,我们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
2.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跟素质都不相同,因此有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成绩跟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比较差的现象。其中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数学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跟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跟别人比有差异。学困生在上课时不能明白老师讲的话,这个跟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有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学生跟老师就出现了沟通的障碍,他们之间的沟通会被忽略,导致学困生一直不想学习,感觉自己不明白很笨。
思考方式不同。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公式,数学概念跟原理,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的话那我们就不能掌握它们。学生有时候思考方式可能跟老师不同,但是只要可以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同学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传授,当学生可以把握事情的本质,这样才可以发散思想,想象力也可以提高。
思维定势。许多学困生是因为解题思路跟方法比较单一,因为之前解过同类型的题因此,他们有时候就会忽略掉一些细节,从而沿着之前的思路进行解题,导致产生思维定势,不能根据不同的细节产生灵活的反应。
学习方式不对。学多学生对于公式或者概念都是用平时比较笨的方法进行记忆,他们不能根据内容进行记忆,因此在考试时或者平时做作业时要进行翻看书本,因此对概念理解不准确,所以即使很刻苦努力也都没能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心理因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根据教育部门的研究有好多学困生是因为自己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导致学习有点差。
消极心理。学困生有些因为自己的基础比较差,而且平时成绩比较差,所以对自己产生了质疑,因此也没有兴趣再学习,所以进破罐子破摔,成绩再也不会好起来。
从众心理。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有些人因为别的同学上课不学习或者是别的,所以他们也都不学习,还有人是因为平时都是别人帮助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所以学习成绩较差。
厌学心理。学困生的学习激情跟动力都有差别。他们统一都缺乏学习的兴趣,感觉课程比较繁琐,因此他们都讨厌学习,不想学习。
三、数学学困生减少的研究
学习困难是学困生的主要特点,对于小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水平都比较差。尤其是年纪比较低的同学,在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学困生也不能立即确定,我们的老师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在基础教学知识点上,做好学习的诊断。要认真负责的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方法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1.重点了解教材
学生应该对课本有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老师也应该对整个教材有个全面的了解要知道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同时也要知道课标要求,以及课本的重难点。
2.教师要做好整合教材
老师应该了解所有教材,而且要有驾驭的能力,老师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跟特点,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改变,不能一味的进行讲解。其次老师要根据特点做好课时的设计跟课程的安排,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3.做好学习错题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习题,这时候学生要学会进行错题的统计,用一个错题的本,把自己写的错题都放在上面,进行改正,以后经常看一下,把自己为什么做错跟做错的原因都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减少以后出错的概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改正他们的学习方法跟态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很有潜力,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很棒,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困生变成好学生,同时也可以减少学困生的数量。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左右概念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教师,2016-05-04.
[2]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教学育出版社,2014-08-11.
自2007年起, 国家为保证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的学业, 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无论是贫困生的数量, 还是对每位贫困生发放资助金的额度都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某些地方民政部门、乡镇办事处把关不严, 审核流于形式使一些弄虚作假者有机可乘, 成为假贫困生套骗助学金, 损害了贫困生的利益, 使贫困生的心灵受到了严重打击。假贫困生的存在拷问助学金政策, 必须认真研究假贫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负面效应, 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防止假贫困生蔓延, 实现高等教育救助的初衷。
2. 假贫困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前, 学校不是以前的象牙塔, 大学生们不免受到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多元的影响下, 为了获得利益, 个别人不惜一切代价, 获取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对毫无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 助学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国家对贫困生资助额度加大的同时, 假贫困生的出现是社会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
2.2 贫困生的界定缺乏量化指标。
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银行对贫困生进行了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从这一概念中不难看出, 高校在做贫困生工作时需对贫困生进行认真鉴别, 需结合学生生源地的经济情况和高校所在地的经济情况, 制定关于贫困生的贫困线标准及其他的量化指标, 严格准确地界定贫困生, 才能做好以后的贫困生工作。目前多数高校在贫困生界定工作中, 缺乏可以普遍对照使用的科学、详细、操作性强的界定标准。现在多数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看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两个指标。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将所有的学生都放在同一标准下衡量, 明显存在不合理因素。而且, 日常消费的衡量标准也是动态的, 如过去很多学校以是否拥有手机判断学生是否贫困, 但现在手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 如果仍以这个条件作为衡量标准, 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2]。因此, 缺乏量化指标的贫困生界定, 无疑增加了贫困生认定的主观色彩, 加大了辨别真假贫困生的难度。
2.3 个别学生面对身边的假贫困生现象不举报。
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待身边的假贫现象, 碍于同学关系, 不好意思举报, 或者怕得罪人不敢举报。对于假贫困生的现象, 某些人选择了沉默。但是相对来说, 同学之间彼此的真实情况互相最了解, 可以说, 在大学校园里, 评价谁是贫困生,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而学生的沉默让高校假贫困生现象更严重[3]。
2.4 贫困生的资助模式易滋生假贫困生的出现。
近几年来, 国家在加大资助力度的同时, 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有机结合资助体系。而目前许多高校对至少60%以上的贫困生采取了单一的以发放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的现金救助方式。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外, 基本上没有其他限制。从某种程度上看, 现金的发放就像是提供的免费午餐, “天上掉馅饼的资助模式”对学生群体诱惑力很强, 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争相申请的积极性。某些道德素质较差刻意追究物质享受的非贫困生, 眼馋贫困生这一“桂冠”所能获得的一系列丰厚经济效益, 也想搭个便车, 为了利益弄虚作假。
2.5 地方政府审核不严, 三级贫困证明不具有公信力。
当前高校学生申请加入贫困生库的必要条件是出具其家庭所在地村 (社区) 、乡镇 (街道) 、县 (区) 民政局开具的贫困证明和须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 贫困证明和家庭情况调查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对申请者的审核也主要依据这两份材料。在目前政府部门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 某些地方政府不调查。尽管村干部或社区领导对自己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最了解, 但依然有某些基层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给自己的子女和亲戚朋友的子女开具假贫困证明, 使原本有效的贫困依据失去了公信力, 无疑加大了贫困生鉴定的难度。
3. 假贫困生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
高校贫困生救助中假贫困生的出现无疑扰乱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进行, 影响了社会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降低了学校的公信力。假贫困生的存在损害了真正贫困生的利益, 助长了学生的不良道德, 影响学校的诚信教育。
3.1 假贫困生现象导致高校教育救助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高校贫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在学校里易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影响他们的学业。为了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能够顺利毕业, 国家通过教育资助的方式实现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 扶持校园中的贫困边缘化学生, 充分保障贫困大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假贫困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那些真正贫困生受资助的机会, 抢占了本来属于贫困生的教育资源, 使真正的贫困生更贫困, 伤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影响原本运转良好的助学机制。假贫困的存在, 不但造成了贫困资助福利供给缺乏公平性, 直接违背机会均等、社会正义, 而且对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的声誉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4]。
3.2 假贫困生现象使校园中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
假贫困生现象的衍生不仅反映高校在内部管理和制度监督上的不完善, 为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机, 而且助长不公正和不诚信之风, 在潜意识中容易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错位。这种负面效应, 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灵。从个别的学生造假案例成功之后, 引起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衡, 认为别人可以得到的好处自己应得到, 如果得不到就是自己的损失, 链式反应会让更多人趋之效仿, 助长不诚信之风。据报道, 某些学生一边拿着高档手机, 一边拖欠着学费, 崇奉以拖欠为荣, 以恶意欠费为乐的理念。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该校即将毕业的2009届毕业生中还有2051人所欠的学费没有交清, 欠费金额高达772万元, 欠费学生并非都是贫困生, 甚至出现宁做假毕业证书也不交费的情况[5]。
4. 关于防止假贫困生现象出现的几点建议
4.1 严格界定贫困生。
目前, 某些高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局限于主观上的定性判断, 没有进行具体的量化操作, 更无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 容易导致贫困生认定工作受主观意志的干扰, 导致学生从主观上判定何者为贫困生。为此, 高校应严格细致地界定贫困生,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尽快建立贫困生的认定指标体系。其中量化指标包括:反映贫困生所在的高校、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的指标, 反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人均支出、家庭全年的食品支出、家庭资产总值等家庭情况的指标。然后运用判断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恩格尔系数法判断学生家庭贫困程度。定性指标包括学生平时的衣食是否节俭、学生综合评定情况、学生的消费习惯等。
4.2 加强学生的诚信观念教育。
假贫困生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些大学生诚信观念的缺失造成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诚信观念教育。在大学的诚信素质教育中, 健康良好的诚信氛围和舆论环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要培养学生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 学校要以身作则, 规范自身的行为。尤其是直接与学生相关的活动, 比如招生宣传、评奖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其次,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加大不诚实者的成本, 并将学生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综合测评相结合, 帮助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学生就业时学校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学生的诚信情况, 这样就会使一些假贫困生迫于受到诚信机制惩罚的压力, 不敢作假, 假贫困生现象随即消失。
4.3 转变资助观念, 完善资助模式。
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对贫困生采取了单一的资金发放的资助方式, 这种输血式的资助会使受资助的学生产生对政府和学校的依赖心理, 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的消退, 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另外, 从目前国家对农村扶贫工作的经验中可以看出, 输血式的扶贫收效甚微, 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快, 返贫也快。因此, 在对贫困生的资助中, 高校必须转变资助观念, 借鉴西方国家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救助理念, 在对学生“输血”的同时, 更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造血”功能。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救助方式,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带有附加条件的救助模式, 比如, 在大学生资助体系最发达的美国, 为了使最困难的学生获得的资助最多, 并且支付的成本最小, 美国政府采取了“资助包”的方法。所谓的资助包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 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混合成为一个“包”, 同时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资助档案, 其核心是大学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在资助包制度下, 即使最贫困的学生获得的资助也不能全部是助学金, 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贷款或校内勤工俭学。
当前, 我们必须把条块分割的奖、贷、助、补、减资助手段转化为优化配置的奖、贷、补、减一体化的政策体系。从单一的资金救助形式转化为现金资助、实物资助、服务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这样, 一些假贫困生会因繁琐的资助手段、资助方式及所不愿承担的责任而选择退出贫困生的队伍。
4.4 建立生源地贫困生审核责任追究制。
根据贫困生本人生源地所出示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认定贫困生, 是高校贫困生认定最普遍的一种。但实践证明, 因生源地有关部门在出具证明时自身没有任何责任力和约束力。没有任何可以让造假者付出一定成本的约束机制, 从而造成假贫困证明的泛滥。对于一些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的基层政府部门人员, 学校也可以通过发函或向其上级部门举报的方式促使他们认真履行职责, 避免原本极为严肃的贫困生证明沦为人手一张的“地摊货”。因此, 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生审核的相关政策,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4.5 开展贫困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建立家校互动系统。
在生源地认定贫困生的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大、高校认定贫困生时无法准确获取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下, 必须开展家庭情况调查。这种调查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在新生入学时, 填写一份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中应包括学生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结构等, 尽可能详细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把调查问卷的信息利用统计软件录入电脑, 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更多可靠的真实信息, 也可以变相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奠定了基础。如中山大学的家庭调查分为9大项, 33小项, 较为具体。另外在把握了学生基本情况的条件下, 在当前亲子冲突加深的背景下, 对申请进入贫困生库的学生一定要建立家校互动系统, 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申请贫困生, 在以后的助学金及其他资助金发放时, 也应及时通知家长, 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以防止学生领取高额资助金后盲目地高消费。
5. 结语
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本意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完成学业, 但是由于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和诚信制度档案的缺失, 高校出现了假贫困生现象。假贫困生的存在导致了高校教育救助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甚至造成了中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因此, 教育机构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防止假贫困生现象的产生, 使助学金能够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是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庄严承诺。但是, 这份承诺的实现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教师做好工作。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假贫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减少直至根除假贫困生的对策, 旨在制止假贫困生现象的蔓延, 实现高等教育资助的目标。
关键词:假贫困生现象,产生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谢云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 2009 (31) 1:81-83.
[2]于美亚.从”假贫困生”现象看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J].新课程研究, 2010, 4:141-142.
[3]王晶.议高校“假贫”现象[J].文教资料, 2007, 6:46-47.
[4]周婷, 范淑燕.从经济学角度看高校“假贫困生”现象[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30) 7:34-35.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推荐阅读: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形成及对策探析论文06-06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05-26
墙体形成裂缝的原因07-06
肥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07-04
大学生自卑感形成原因05-30
3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07-17
压疮的形成原因及护理进展10-11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课题结题报告11-02
形成机制07-14
形成权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