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探索绩效课程改革(推荐8篇)
[摘要] 技工教育的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文章通过建立Pestle〃青春咖啡吧的过程,探讨了技工学校商务系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商务系学生、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在全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背景下,学生就业问题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毕业就有失业的可能。在技工职业教育中积极实施创业教育,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技工教育传统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在技工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就业。
一、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社会进步的需要
随着人们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消费类型越来越个性化、消费行为越来越主动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生产新模式,它必将导致新的产品与行业不断涌现,其中新开办的小企业、具有相对优势,而这些企业正处于创业阶段,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因此,技工学校应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努力培养大量的创业型人才。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技工学校,就要培养出人民满意的学生。我们应该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培养创业型人才,以适应就业竞争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商务系是围绕交通服务类开设的专业,根据职业要求应该具有的技能,设置的通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与沟通技巧、消费者心理学、电子商务、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公关礼仪与形体训练、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等相应的实训课程。其职业指向明确,注重技能性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看出总的培养目标都是:能处理商务事项,懂得营销策划,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驾驶技能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技工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更加具备应用性,特别是商务系学生具备明显的创业优势,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该系学生的成长。
技工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职业技能的优势外,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好。他们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基础不够好,一般常受批评,受挫折,因此,大多数技工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而创业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学生的抗挫折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创业心态。
(三)、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运输商务系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汽车商务专业中的大多数专业课程属于管理类型,学校目前缺少相应的实训基地,如果只是教师按照书本讲授,没有实训场景和实践内容,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学习效果不好。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与营销)汽车商务(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等。
由于专业接近第三产业,课程设置中强调服务,其相关专业的市场创业门坎不高,适合小规模的自主创业。而能以较低成本启动创业,这也是技工学生创业的重要的可行性条件。
几年来,该系一直设想筹备建立一个创业实训基地,希望此基地可以进行以下的相关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职业礼仪、沟通技巧、商品知识、商务谈判、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与配送管理、客户管理、物流成本分析(含入库、出库、盘点、POS机使用、会计做账)等。
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上学期末我校启动建立了校园咖啡屋作为学生的创业实训基地。
二、创业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实施
在校园咖啡屋创业实训基地成立之初,学校就明确了以学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实施财务和食品卫生的监管。建立了学生模拟法人机构,模拟企业进行经营活动。通过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达到学生创业基地自我完善的目的。
主要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一)、项目调查
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实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校园咖啡吧可实施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的调查方法,对在校的3000多名教师和学生,分四个专业系各发放了100份(共400份)问卷,师、生比例为2:8。调查结果是:有85.37%(其中非常需要占35.96%)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能有一个消费适中又具有品味的咖啡吧,作为交流、休息、放松的平台;同时建议咖啡吧的色调以暖色为主,具备优雅、温馨、舒适、浪漫的风格;经营品种除饮料外,可以配些西点、快餐。调查的结果坚定了建设咖啡吧的设想。
(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任何一个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经营品种确定以后,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学习过的财会基本知识,分时段对经营后可能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了财务预算。经过第一个月的试运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了盈亏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经营目标和营销策略。
(三)、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作为营销策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导教师和学生花费了不少脑筋。考虑咖啡吧是学生的创业基地,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们必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希望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在历练中成熟和成长。在“研磨青春”的创意的基础上,使用英文加中文的品牌:“Pestle〃青春---咖啡吧”终于诞生了。她的寓意是:青春好比咖啡,越磨越香,越喝越有滋味,回味无穷。
该设计贴近校园文化,充满了时代气息,寓意深远。
(四)、组织机构建立
1、确定指导教师: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人事管理、食品技能操作、财会预、结算等。
2、招聘学生(学生练习填制个人简历),进行培训(服务态度与技能培训),试用后进行了选拔。
3、进行健康检查(办理健康证)
4、成立学生董事会,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例会制度、财会制度(如进行日结帐、月盘点)等规章制度,建立了考核机制。
(五)、实训课程实践
开业以来,专业教师先后在咖啡吧组织的主要实训课程有:
1、营销策划课程。课题是:营销策划。教师讲授理论后,请同学们根据前期咖啡吧的运营情况,对进一步扩大宣传和经营范围进行策划;
2、职业礼仪课程。课题是:语言沟通。教师讲授理论后,请同学们模拟在咖啡吧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沟通方面的情境,进行语言沟通方面的训练。
3、市场营销课程。课题是:访谈。教师讲授理论后,四个学生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题目,分别对课前选定的教师(系主任、书记、图书馆长),进行采访。在咖啡吧这样的优雅、温馨、舒适的场景中,采访与被采访者心情轻松、情绪愉快,通过访谈,达到了加强相互的理解的预想效果。
在整个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教师都注意结合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创业活动,了解了创业的步骤,尝试了创业的艰辛,体会了创业的收获,提高了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对专业知识更加理解……
三、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技工学校进行创业教育是对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创业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顺利到达胜利彼岸的,个人创业更多的是要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的观察和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良好的商业心态等重要的环节与因素作为支撑才能成功。我们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学生整体素质的制约
创业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事业,是一种高水平的就业,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技工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这是他们创业的劣势。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习基础差、自制能力和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服务意识等基本素质、自主学习的创业素质低下。学生创业基地的自主经营需要有一定的锻炼、成长和成熟期。
(二)、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目前指导教师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中,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对指导学生经营活动,有不利的影响。
四、努力方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关键
(一)注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章等方式,规范学生行为,强制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调整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以技工教育为中心,全面渗透创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1)开设创业课程:可以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也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体现。建议利用校园电视台,设置系列讲座:如怎样在网上开店、如何创立公司等;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创业事例,开启学生的心智。(2)在其他课程中,将创业指导与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如在经济法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创业储备必要的知识。
(3)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一个创业栏目。提供一些创业信息,还可聘请一批专家,在网上与有意创业的学生互动,给创业者答疑解难,指引道路。
(二)引导学生早作规划积累创业经验
除了指导学生在学校认真规范自己的行为、勤奋学习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早作职业规划,积累创业经验。在很多成功的创业案例中反映了这样一个规律:往往第一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而第二次创业才成功。这说明创业前的积累很重要。
利用学生创业基地,使学生在校时可试行创业,为正式创业热身。如物流、营销专业的学生不妨在咖啡吧开个格子铺或网上开个店,也可以创办一个设计工作室,一头联结学校,一头联结市场。在学校试行创业,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用于实践,又可以积累创业经验。
创业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形式,既有利于技工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有利于技工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创业又是就业的高级形式,学校将充分认识学生的优势和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引导,为学生创业积蓄足够的能量。
【参考文献】
[1]2006大学生就业率与择业观调查.中国教育招生网:2006-07-26.[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一、准确把握创业绩效的核心内涵
创业绩效是检测创业活动成功与否、创业教育培训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研究大学生创业绩效的问题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核心命题。创业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作为效标在创业研究中出现,它包含了生存和成长等测量指标,用以评价新业务创建的效果,符合初创企业的测量要求。本研究针对的是江苏省在校大学生创业产生的绩效,拟把生存和成长两个测量指标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而言,与创业绩效高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两个: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准确把握创业绩效的核心内涵,必须深入分析心理资本、创业能力以及它们和创业绩效的相互关系。
所谓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涉及较多,一般是指一个社会行为的个体以某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映与呈现出来的资源。心理资本突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与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统称。国外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主要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Luthaus F(2007)的研究专注于心理资本的内涵,指出心理资本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的研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做了关于心理资本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柯林江。他将心理资本本土化,根据我国情况分为人际型与事务型这两个架构,创新了相关的测试量表,特别阐释了人际型心理资本包含谦虚沉稳、包容宽恕、尊敬礼让、感恩奉献等四个维度;事务型心理资本包含自信勇敢、奋发进取、乐观希望、坚韧顽强等四个维度[1]。
所谓创业能力(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一般指个体在发现或开拓创造崭新领域时所具备的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和利用新事物,诸如新市场,新产品等并产生新的成果。国内学者徐旖经过实证研究,编制了创业能力量表。他将创业能力概括为创业活动中所要求的一系列主观条件,譬如创业的意向、创业警觉性、已具备的知识、风险感知能力、领导能力及人际关系构建能力等。创业能力可以解释为综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广义上的资源,也可以理解是狭义的创业者个人的能力资源,与相关的就业能力相比,创业能力更多的是发现的眼光,创新的智慧。创业能力包涵了关键技能、隐性知识,能使创业者更好履行职能的整体能力。
根据调研,员工存在工作压力与思想压力已成为当今初创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员工过度关注薪酬福利造成了忽视关心自身与企业发展同步的弊端。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员工表现出可以接受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薪酬降低的事实,但对心理安慰的需求却愈加迫切。所以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关注心理资本显得尤为重要,核心问题是如何基于心理资本的层面,努力激发团队活力与热情,充分发挥团队工作能力,进而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与讨论分析
研究从上述基本概念的核心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入手,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江苏若干高校的有创业意向或者正在创业的学生群体展开调查,并进行讨论分析。
1. 研究对象设计。
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问卷主要通过现场发放形式,发放高校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徐州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等十所院校。共发放纸质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7份,回收率95.67%。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共收有效问卷263份,有效率91.64%。
2. 研究工具。
运用心理资本、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量表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数据。
3. 研究方法。
运用SPSS17.0、AMO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信效度检验,题项分析修订问卷;通过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心理资本、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检验变量间的回归。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能力、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探索高校创业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绩效的方法与路径。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1)心理资本对创业能力的回归分析。将创业能力作为自变量,心理资本作为因变量,进行心理资本对创业能力的回归分析。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将心理资本作为第二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产生变化,调整的判定系数R2=0.57,调整的统计量F=420.24,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0.04,该回归方程的非标准化系数B=0.811,标准化回归系数β=0.806,回归系数统计检验量t=20.50,相伴概率值p<0.001,说明该回归方程有效,创业能力对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创业绩效对创业能力的回归分析。将创业能力作为自变量,创业绩效作为因变量,进行创业绩效对创业能力的回归分析。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将创业能力作为第二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产生变化,调整的判定系数R2=0.03,调整的统计量F=7.37,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0.05,该回归方程的非标准化系数B=0.13,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8,回归系数统计检验量t=2.71,相伴概率值p<0.001,说明该回归方程有效,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创业绩效对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将心理资本作为自变量,创业绩效作为因变量,进行创业绩效对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将心理资本作为第二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所能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产生变化,调整的判定系数R2=0.04,调整的统计量F=9.39,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0.05,该回归方程的非标准化系数B=0.14,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0,回归系数统计检验量t=3.07,相伴概率值p<0.05,说明该回归方程有效,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参照温忠麟等(2005)的检验方法进行。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创业能力正向影响心理资本,路径系数a=0.806;创业能力正向影响创业绩效,路径系数c=0.18,a与c均显著。在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回归分析中,将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其中,检验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的路径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路径系数b=0.16(P>0.05)。由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可知,系数a、b中有一个不显著,此时需要做Sobel检验。经检验,P<0.05,由此可知,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显著。
三、基于提升大学生创业绩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的路径思考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由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可知,心理资本在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创业能力通过心理资本这一纽带影响创业绩效,因此创业绩效的提高需要综合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在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资本这一心理资源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敢于冒险、勇于创业,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1. 建立和完善心理资本的教育体系,加强心理资本的自我提升实践。
首先,开设心理资本教育课程,明确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教育的目标。从理论层面科学阐释心理资本的概念,围绕教学目标呈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的影响。其次,在心理资本教育课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培养大学生以积极乐观、勇敢奋发、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事物进行归因。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方式磨练大学生在利他行为中加深自我承担责任的意识,在相互合作的团队训练中激发大学生面对困难的耐挫力及团结、希望等优秀创业品质[4]。
2. 优化大学生心理资本教育课程,融心理资本于各项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依据教育目标及内容,在受教育者周围以其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设置多种生活环境及文化氛围。在大学生教育课程中引入隐性教育,有利于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新的教育内容,利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和开发。隐性教育中的“弹性目标”设置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自身参与试验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学生们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勇敢突破自我,去尝试崭新又可行的挑战。
3. 设计知行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首先,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在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创业实践内容的比例,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课程中尤显重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探索新型载体,强化育人功能,努力实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规范化发展。尤其是要将理论型、综合型、实践型的校内外教师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充分发挥各人所长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校内外、课内外融会贯通,相互衔接的教育实践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体系。其次,高校创业导师的任职资质需进一步明确。严格根据教师是否热爱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是否了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是否具备相应的创业理论基础,是否有相应的创业实践经历等标准对创业师资进行选聘。
4.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要创新办学体制,增强人才培养契合度,创建“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模式。依托校企发展共同体,形成校企一体和企业全程参与招生、培养、就业的育人新模式。一是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共同做好订单组班工作,联合开展招生宣传,确保按企业用人需求招生。二是依托双向融合混编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通过成立企业教学督导组,强化企业学期考核和顶岗实习前的综合考试,建立企业主导的人才质量评价制度。三是共同开展在校生岗前培训、考核录用、顶岗实习,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上岗的“无缝链接”。学校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管理、课程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一是把企业文化课程、志愿服务等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相应学分,保证职业素养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将企业职业规范融入到日常管理,进行渗透式教育。三是开展职业养成教育活动,支持企业树立服务品牌,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
5. 构建“三全”就业工作体系,全程渗透就业创业教育。
要强化生涯发展和择业观教育及心理辅导,不断优化就业指导工作方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创业园、科技园的便利条件,构建创新创业服务链,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街区”实践起步,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助推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侯二秀,张敬德,齐美东,郝唯汀.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13,(1).
[2]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田硕,申晴.心理资本与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1).
[4]孔洁珺,臧宏.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与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2).
自2008年起,学校确立“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教育理念,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创业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在于激发了学生创业激情以后有没有适合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作为一所职业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使校园成为学生创业的园地。特别是学校有上万人的师生员工,校园经济就是一个较大的市场。为此学校成立了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生活创业园、文化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的部分基础建设,10家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已经入驻创业园,应该讲,学校具有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的创业教育成果。
建设目标
实现学生“愿创业、懂创业、能创业”的目的,塑造一大批学生成功的创业典型,引导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推动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一个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适合于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好功能完备的创业创新研究基地和创业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提升学生创新的素质和能力,转而最终实现为创业服务。力争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学校学生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成为全国中职校改革发展的示范。
建设思路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将学生创业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进行规划和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开展创业实践培训,定期举办创业类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实践能力。
通过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和自主创业,提高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培养综合创业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建设内容
1.建设和健全创业组织,协调组织相关创业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1)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创业教育工作网络。
由分管校长负责协调创业工作,有专职教师和学生会干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其次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构成创业教育的工作网络。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论坛、创业访谈、成功者之路、心理训练等活动,利用校园网络、校广播站、校刊、橱窗、展板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创业信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强化创业教育理念,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文化。
(2)成立学校学生创业社团,强化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建立学生创业社团,通过组织创业展示及交流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实战精英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的活动中来。
(3)建设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和以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校友商会。
在校春来创业集团的指导下成立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吸引校内外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创业学生加盟,通过联盟加强创业学生对各种市场资源的共享。到2012年,计划吸收100位联盟学生个体成员,吸收5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10个。到2013年,计划吸收200位联盟学生个体成员,吸收10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20个。
2.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
(1)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成立创业教育教研中心组,设置工作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各个系部要有至少两名教师或者辅导员成为系部创业指导骨干,专门负责本系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达20人以上。聘请20名左右校外创业教育导师,由学校发放聘书,逐步形成创业教育导师专家库。
对各系部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开设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优秀创业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分批遴选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外出进修,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2)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实施。
①开发模块化的创业教育教材。
开发《学生创业指南》《学生创业案例》《三创在常熟》等创业校本教材及补充材料。
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分层推进创业教育。
(3)分层次逐步推进创业教育实践。
①第一层次主要是以班级课堂教育为主,着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准备和创业观念的培养。
②第二层次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举办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创业实训模拟公司培训等,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
③第三层次主要贯穿在学生真正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解决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3.打造创业实践的平台
(1)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积极开辟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按照具体规划步骤,逐步完善创业基地的建设。校内将着力扩大建设并完善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创业园,逐步建设并完善四个中心:艺体中心、特色文化中心、文印中心、广告中心。完善新媒体艺术中心、现代电子商务中心和网络电台电视中心建设。到2012年,增加2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引导5家创业实体入园,学生创业园到2012年营业额达50万元以上,为200名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到2013年,再扶持5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园增设店面8-10家,为300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学生创业园营业额100万元以上。扩大学生创业基金规模,到2012年,投入资金20万元,到2013年,再投入资金20万元。
(2)建立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在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转化为可供实施的创业项目,重点遴选那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与相关企业对接,制订考核办法对创业项目年度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之星,完善创业校企合作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两个集中型创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途径,利用学校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平台,2012年,计划引入6个以上学生创业团队在此创业。2013年,计划引入10个以上学生创业团队在此创业;与常熟市人社局联合在招商城设立SYB创业培训基地。到2012年,计划培训学生50人,培养5名创业指导教师。到2013年,计划培训学生100人,培养10名创业指导教师。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进一步健全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和管理机构,设立“学校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各职能办处、专业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设立创业教育工作组,学校就业发展处具体负责创业园的统筹、协调、服务、监督、汇总和考核等工作;各专业系部设立创业教育工作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解,将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各专业系部具体实施、师生积极参与的创业教育机制。
2.制度保障
学校将制订并出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条例》《创业园入园管理制度》《推进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等,修订《学校奖学金发放办法》,设置学分制把创业的成绩计入学分,实施创业项目申报制度,规范创办实体流程及审批手续。完善支持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政策,今后,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制定并完善相关文件,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两年内学校创建2-3个创业教育示范专业部和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提升全校创业教育工作水平。
3.经费保障
学校优先保障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预算共需投入经费120万元,用于教材开发、设立学生创业基金、教师培训与奖励、创业活动与交流、平台运行及机制建设等学校为创业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积极申报创业教育科研项目,注重吸纳企业参与创业活动的开展,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财务运营方面严格遵守《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计划引入第三方专业会计事务所对各创业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并出具相关审计报告。
4.建立考评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并实施《创业教育工作考评细则》,确定考评组织、对象及相关责任人,做好创业教育工作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定期对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建设创业教育特色项目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实践,力争在推进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把学校的创业园建成一流的学生创业基地,以扎实有效的创业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张晓霞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手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各个方面都有了转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而且有利于把握教育的方向,有利于科学的导向和激励.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业的评价工作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导处和班主任工作来讲,更是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我们习惯以“三好生”与积极分子来定位学生的学业成就,他一般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师生的主观印象为评价内容,体现不出学生发展的状态与水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学生的期末学业评价也必然需要一种新的,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的新的评价体系来与之相适应。从99年上半年起,我校就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废除了原先的先进评选制度,推出了注重学生切实发展,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小学生先进个人评定细则》。我们以细则为载体,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内涵为原则,对学校、教师的素质教育成果,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完成了全程的监控和指导。
一、综合素质评价和现状。
我觉得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全面性、发展性、民主性、差异性、时代性等特点。综合素质评价不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和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切实的评价,而且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随着学生与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与最后的评定,均由老师,学生,家长与同学等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以保证评价的公开合理。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和发展为根本。在评价的过程中,承认了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综合评价项目和指标直接体现着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因此,它必须符合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学生在评价发展现状,以及将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教育的超前,手段的超前,以确保本评价体系的时代性。
二、评价体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
“面向全体,面向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重要原则,因此,我们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一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发展,从学生和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在各个方面有人才出。评价从根本上落实了素质教育这
一理念,实现了从重教学到重育人的转变;从重分数到重品行的转变。明确了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
三、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学生素质评价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它不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再者,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评价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主次地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四、评价体现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以德育为核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即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同时又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如何让道德教育潜移默化成为学生完善的健康人格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话题。道德教育需要利用学科为载体,也需要课外体系的协助,如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果缺乏德育教育的系统构架,校内外教育形成反差,德育教育的成果就会被削弱。我们将德育指标渗透到各项目之中,使每个项目都有德育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真正体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尖子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前,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有些教师为追求考试分数,一味地硬迫学生死记硬背,使教学走上死胡同。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评价呢?我认为爱用动态评价法是有效果的手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倡多元化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新课程实施动态评价,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创业,即“创立基业”之意。20世纪8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阐述了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概念首次被提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为创办企业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广义的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通过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 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
中国正走进新一轮就业压力高峰期,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是新增加社会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3]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 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认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此外,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是必然趋势。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自1998年拉开帷幕以来,不断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少高校设立专门的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理念与实践差距大、创业知识培养和技能培训相对缺乏、创业实践有限、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此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指继报纸期刊(纸制媒体)、广播、 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和卫星等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形态[4]。新媒体往往具有传播的无处不在性、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方式交互性强、传播信息迅捷和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5]。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最主要的网络使用群体,也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一方面,他们引领着网络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其学习方式、思想观念等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呈现出学习方式多样化、平等、自主与参与意识增强等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的出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相应的影响。
严建骏、孙倩、陈晨子[6]认为,新媒体下的创业教育已经摆脱专业和行业局限,并逐渐以新媒体为创业基础,利用相关功能开展创业教育。新媒体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统一”创业学模式,促成了创业教育模式多样化。在严建骏、孙倩、陈晨子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以下影响:
(1)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新媒体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丰富性、及时性等特点。除了传统的一对一指导和课堂教学等面对面教育方式,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及时、迅速掌握创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创业成功案例,从而自觉地完善相关知识结构体系。
(2)拓宽大学生的创业途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新媒体既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更是一种创业途径。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网络进行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业模式,许多网上创业的成功案例更是激发着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相对实体创业,其投资少、风险低等特点,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好可以选择的创业方式。
(3)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网络沟通具有匿名性的特点,沟通双方的话语权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在新媒体时代下,在创业教育方面,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同学、老师、社会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实现自己的话语权。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实现思想的碰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此外,部分大学生不擅长于在现实中与人沟通交流, 在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中,这部分学生的创业思维、想法往往于无形中流失了。而通过新媒体,这部分学生可以自如地与人沟通交流,创业想法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掘。
(4)导致大学生陷入虚假创业。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有效、正确地利用新媒体,合理分析丰富的网络信息,而是一味沉溺其中,可能导致虚度光阴,浪费生命。网络新时代对人的辨别和自制能力提出了要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创业成功的信息,很容易给大学生营造出一个创业很容易的氛围,认为创业是一件付出少、收效大、人人都能成功的事。甚至不少大学生因此误入传销歧途。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辨析能力相对较弱,很可能被各种虚假创业信息所迷惑,进而荒废学业,影响其健康成长,这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5)对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群体提出挑战。教师群体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对教师的新媒体技术提出了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了新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网络信息,动态把握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给予学生更好的监督和指导,避免学生陷入虚假创业。其次,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吸引更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给他们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指导。
三、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是辅导员的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并非专业的职业辅导者,但辅导员是整个生涯辅导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服务,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内容,辅导员要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直接组织者
创业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 社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充分发挥自身相应的作用。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需要完备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健全的实践平台和及时的质量监控[7]。我国高校目前的管理体系中,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者,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的直接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依靠辅导员去推行。无论是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时间活动,还是新媒体时代下对创业教育的动态把握, 都离不开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
(三)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利实施者
大学生充满热情与梦想,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很好地开发他们创业的激情和能力,大学生往往是主要创业群体之一。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正逐步年轻化,和大学生一样,辅导员满怀激情与梦想,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一样的激情,直接的接触,让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最为紧密,辅导员往往也最能体会学生的创业心态,最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可以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任重道远,结合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作为助力大学生成长的护航者,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有利实施者,应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全面营造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1. 提高新媒体创业意识,不断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首先,辅导员自身必须全面、正确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的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合理利用新媒体搜集有效信息,进行创业思索,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创业,尤其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创业。
2. 完善新媒体系统,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完善的新媒体系统,及时发布、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虚假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同时,通过新媒体系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动态了解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动态,遇到问题能及时给与纠正和指导。辅导员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应该在日常的面对面接触中, 积极宣传创业思想和政策,并量体裁衣给予指导, 在良好的沟通中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
3. 挖掘身边的成功事迹,树立学生创业的典型案例
成功案例往往具有良好的宣传示范效应,身边的典型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对象。辅导员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发展动态,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搜集学生中创业的突出事迹,将其整理成相关材料,供其他学生学习,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兴趣。典型案例的塑造对当事人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创业热情,积极开展创业。
(二)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给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了压力与挑战,但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仍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仍然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应试图找到二者的连接点, 推动其无缝对接。
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创业教育,宣传创业思想和政策;另一方面,要重视传统创业教育方式。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让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创业指导,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课启发式教学和应用案例式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辅导员还应该认真组织创业教育培训班,督促学生的创业教育学习,推动大学生相关技能的全面提升。辅导员还可以在基本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基础上,邀请相关老师开展专门讲座,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教育,更好地推动二者的结合。
(三)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培养自身相关的专业技能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业。新媒体时代下的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及综合素质能力,也需要教师能够掌握新媒体技能,能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培养和指导学生。
随着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提升,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创业思想动态和创业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此外,虽然学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和教师,但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辅导员也应该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在日常管理中将系统、全面的创业思想、创业知识、创业精神传递给学生,必要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
五、结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温州
在国外,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设立风险资金,鼓励高科技创业;有相对成熟的创业环境与运行机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99年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目录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由于我国研究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较多,结合本土研究较少,因此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大学生群体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声势大、影响小,口号多、实干少,形式多、内容少,投入多、收效少,尝试多、推进少的尴尬现状。
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大学生群体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是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惑所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立足汲取温州地域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温州创业优势,逐步开
创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
一、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首先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较好,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根据国家的政策,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1]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创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市场的开拓。
其次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更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受母体学校的影响明显,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基本上都是母体学校的子专业,加之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几乎都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在一个校区,独立学院学生一个最近、最大的就业竞争对手就是母体高校的学生。[2]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3]独立学院大学生更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第三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高,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因而其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都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办学定位 理清创业教育思路
每个高校应有自己不同的培养目标,如985等国家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属于地方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
瓯江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素质提升为基础,突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潜能的实现为根本,通过全过程、多方位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指导,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里高素质是指培养的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是面对激烈竞争而能积极向上的进取型人才;强能力是指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会创新是指学生不仅能使专业学习有所创新,而且思维方式能突破常规,善于捕捉商机;能创业是指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竞聘现有岗位,而且具有自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能创造新崗位,让更多的人就业。
创业教育的具体思路包括四个方面:优势与特点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创业与专业相结合。
首先是特点与优势相结合。(1)具有区域特点。温州传统文化孕育着浓厚的创业意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赋予温州人一种近乎天然的商品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历久弥新的地域文化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融合,并产生了享誉中外的“温州模式”,在“温州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当代“温州精神”的根本内涵就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正是这种精神赋予这所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2)具有先发优势。2002年教育部确定九所部属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创业教育刚起步。同年11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成立了浙江省首个结合专业的创业工作室,开创了创业教育实践之先河,并逐步发展壮大,现有40余个专业创业工作室。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教育、创意教育,使之形成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意是思维层面;创新是方法层面;创业是实践层面。
其次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1)改革课程体系。应以未来社会每个人应得到的学术性、职业性和证明个人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三本“教育护照”为基本结构,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群等四大课程板块。(2)拓宽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做好五大课外活动:创业工作室要侧重学生的创业实践与体验教育;学生社团要侧重课外创业氛围的营造;素质拓展计划要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科研科技活动要侧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暑期社会实践要侧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三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1)校企合作,请进来。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为导向,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搭建校企合作综合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大学生成才新亮点。让一大批知名企业家进校园,通过优秀企业家走近青年学生,言传身教,报告创业典型事迹,激励大学生在企业家精神下感悟成长。(2)校企合作,走出去。建立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百个“大学生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文化优势,服务地方企业的有效举措。通过基地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大高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的合作力度,一方面为基地单位服务,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第四是创业与专业相结合。(1)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4]目前在专业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内容的管理机制,使得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上仍然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部分学科的教材仍然存在过时的现象,缺乏时代感和时效性。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快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增加专业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2)创业实践结合专业教育。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倡导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这有利于弥补学生掌握社会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创业劣势,有利于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最大化,使创业与学业相得益彰。
三、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业型人才
首先是修订培养方案,保证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瓯江学院从艺术设计类、经济管理类、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逐步构建起一套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堂与课外联动的完整创业教育体系。为了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上,全面实施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专业”为基本架构的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在基础平台阶段还是专业教育阶段均突出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并设置相关课程。例如,在基础平台,我们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以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为特色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为学生选修课程;在试点专业的专业教育中,设置创业实务、专业创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为专业必修课;通过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基础实践、创新实践、创造实践等模式,利用专业实习、实践、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实践教学载体,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搭建创业平台,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为了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学校构建了学生专业创业工作室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专业为依托的学生创业工作室是瓯江学院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组建,每个创业工作室由5到9人组成。它强调将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的资源,学以致用。这些创业工作室历来注重“传承性”,很多学生毕业后便将创业工作室传给了师弟师妹们。并且,创业工作室船小好调头,一旦发现问题,解决起来也是相当之快的。这种创业实践模式显现出创业成本低廉、生命力旺盛的优势,大大激励了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这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业内容依托专业基础,又有利于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共享,促进学校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入,避免对学生创业行为的限制和约束,大大提高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是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创业教育的拓展性。学院以第二课堂为创业教育的拓展阵地,充分发挥其教学主渠道以外的辅助功能,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科研、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努力营造一种富有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在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中,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论坛、营销模拟、演讲与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其次,聘请温籍知名企业家走进论坛与学生就创业之道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企业家论坛,建立学生与企业家之间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制,激励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的热情。第三,学校鼓励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第四,组建调查队伍,对温州模式、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温州家族企业的改革和企业文化、行业协会等进行专门调研和考察。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深化学生对温州地域经济、商业文化的认识,同时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
第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创业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构建多元化特色师资,为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保障。挑选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与创业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合作院校创业教育资深教师为学院客座教授,为学院师生授课和提供指导。另外,聘请温州知名校友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他们的创业经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最好的“活”教材。
第五是设立企业接班人培养班。温州是全国民营企业的领跑城市,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培养这些企业的接班人并使这些“富二代”能順利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是家族企业能否“家业常青”的关键性问题。在此大的需求背景下,“企业接班人”培养班立足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创业教育的实际,便应运而生了。学院在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中挑选家庭有商业背景的学生组成“企业接班人试点班”,设置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安排上着重“接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来接企业的班,实现企业的再成长。组织这些企业接班人到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实践,亲身进行体验,使其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温州企业接班人,实现温州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六是加强与社会的对接。一直以来,学生的创业实践服务对象一般是学生,局限于校园的范围。今后,在进一步完善校园市场的同时,将慢慢向社会市场转变,加强与社会的对接,使创业范围由校内市场向社会市场转变。同时,学校向社会征求合作项目,由学校提供场地和人才,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等,共同研发,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更好地为温州经济发展服务。
第七是利用温州华侨商业资源,拓展大学生海外创业项目。温州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据2005年侨情调查统计,全市有42.5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分布在9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近43万人。平均每20人就有1人与华侨有关。其中,以温籍侨胞为主,或与该市联系密切,或由温籍侨胞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海外侨团有227个。同时,温籍华侨多从事商贸活动,侨贸是温州市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占该市外贸出口额的80%以上。如此得天独厚的华侨商业资源是把温州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向海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正如温州人同时开创了本土创业和海外创业两个领域一样,温州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也必将呈现同样的特点。而把大学生创业项目向海外拓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温州丰富的侨商资源,其作用无可替代。
第八是以创新、创意带动创业,形成“创业、创新、创意”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加强“创新与创意”教育,并以“创新、创意”带动创业。由温州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的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瓯江学院,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优良的资源,也为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同时,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发明或专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并设立创新奖学金;每年划拨50万元支持创新项目。通过以上举措,瓯江学院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创意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贤君.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择业问题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4).
[2]于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楼锡锦,陈立明.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2).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创业基地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学会正确择业,顺利谋职就业,还要敢于面向市场去自己创业。特别是在当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的毕业生鼓起勇气,扬起风帆,驶向创业的彼岸。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扩大就业的重要发展战略。所谓创业,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能力,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中职生的创业能力,就是要培养中职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所以,创业素质应该成为中职学生基本的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在校创业实践活动对这一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学生在校创业,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依托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
对于我们中职校的学生来说,创业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学校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开办企业的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是实现学生在校创业的有力推动。创业课程和创业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多元性,多元性智能决定了学生的创造性特点多样化,为此,根据学生的创造性特点,我们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上既考虑面又注重点,将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本班课堂教育为主,我们把创业课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名称为《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准备和创业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是高层次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产生创业的兴趣使学生想创业;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这些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创业成功者讲座、请本校已创业学生作报告和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和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联合组织SYB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商业计划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灵感,并对自身能力发展、创业条件有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创业;第三层次的创业教育主要贯穿在学生真正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学校引导在上一阶段中表现出来的好的项目、好的创业者,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并通过对口辅导,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从实践中学习、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创好业。
这三个层次的创业培训,既照顾到了学生整体的培养,又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创新,也是学生从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一个创业梯度的发展。
依托专业技能
提高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项目
创业者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以相关的专业技术或技能作为依托,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挂钩,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做起,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更大,而实践动手能力强是我们中职校学生的一大特点,这也使得他们更能进行专业对口的低风险、低成本、技术型的创业。
例如:学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开起了汽车维护中心,从最初针对学校教职工300多辆私家车的洗车服务开始,再到如今的汽车保养、汽车饰品的经营,汽车专业10多人的经营团队,已在学校创出了一片天地,目前,该创业团队正在与学校附近的开发区管委会联系,希望能把市场对外拓展,把生意做大做强,该创业团队负责人金同学说:“熟悉的专业,熟练的技能,增添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另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起了传媒、动漫公司,电子专业的学生开起了电子、电器维修公司等等。
依托学校社团
搭建创业平台 培养创业先锋
在我们对创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他们往往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有创业行为的学生在创业前往往都有过在学生社团、学生会历练的经历。这些体验对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心理素质的锻炼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专业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成长,依托社团组织的创业公司有这样几个有利条件:
(1)团队合作性,团队精神是在当今的企业中特别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学校社团组织是十分重视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社员通过各个活动项目进行交流,能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使社员在社团中能寻找到更为志趣相投或可以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技术合作性,社团成员的特长因社团活动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提高,这些学生在技能上会有更加特殊的鲜明性优势,这样不仅完善和扩大了个人的能力,更为实施创业创造了技术上的可能。
(3)对外开拓性,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在对外联系及公司信誉度上相比其他个人创业会有更大的优势。
例如:学校的学生创业公司“图片服务部”,其主要成员均来自学校摄影社团,目前已承包了学校新生入学拍照、制作胸卡、胸卡补办、毕业生合影照、横幅制作等相关业务。创业公司的运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扶持(以前这些业务都是由外面的公司来承接的),学生的在校创业激活了学校的内需,体现了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学生们把创业活动与社团活动有机的结合了起来,社团的活动经费更宽裕了,学生们创业热情更加高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快乐创业;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宣传费用上相比以前节省了不少支出。目前,该创业公司也在计划对外拓展,希望走出了一条社团向公司实体转型的成功道路。
依托创业基地
提高创业本领 展示创业成果
“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在组织机构及基地配套等方面给与了全方位的保障,把学校创业基地、创业园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
学校创业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
创业服务指导中心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就业创业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就业处处长、团委书记及各系主任为组员,全面领导统筹全校创业工作;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小组主要功能为创业基地建设,协调各系部的创业工作,孵化创业项目、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交流活动;各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设安全保卫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各部负责人均由学生来担任,制定了《创业园管理办法》《创业园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实行由学校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创业园管理模式。
学校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依托校办实体建成了“液压工具厂创业基地”“园艺公司创业基地”“学生超市创业基地”等多个创业教育基地,并在学生宿舍区建成了学生生活创业园,生活创业园坚持创业教育与成果孵化并重,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设施支持和创业咨询指导,目前已提供店面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已有动漫公司、饰品公司、电子电器维修公司等9家学生公司入驻创业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还将建设文化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园,以进一步推进学生在校创业的进程。
结束语
中职校学生在校创业实践,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内创业环境,引导学生挑战未来、挑战自我,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校的创业实践,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创业的信心,也为学生毕业后走后更广阔的创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崇良.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创新.职教论坛,2009(4下).
[2]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职教论坛,2009(4上).
创业, 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 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 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
1 创业教育的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 是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以及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 这些年大学生增长很快, 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 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 100~1200万, 通常在900万, 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而创业教育是使全国大学生从找饭碗到自己打造饭碗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于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至今我国大学就业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空白阶段在1985年左右, 因为当时我国还属于计划经济阶段, 经济相当落后, 大学生相当稀少, 大学生就业也是按照计划进行分配的, 当时的大学生根本不需要为就业发愁, 所以创业教育业是属于空白阶段;第二阶段属于萌芽阶段在1987~1995年, 因为国家提出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下, 毕业生在自愿, 学校推荐, 由用人单位择优录取, 因此部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创业教育, 但并没有全面发展起来;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属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推开的。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 团中央、中国科协、又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目前因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全国高校的普遍扩招, 大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的改变, 使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课程, 随之创业教育也达到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自主创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 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 以及创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却无法解决, 所以大学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迫在眉睫。
3.1 大学生对于创业需求的现状
根据我们学院对本院在校学生以及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现状需求的调查, 在校学生对于愿意接受创业教育系统培训的约占40%, 对未来毕业想从事自主创业的约占28%, 拥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4%, 但毕业后的学生创业成功的约占1%。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毕业后创业是充满热情的, 但在创业中会遇到很问题不能解决导致创业的失败, 因此我们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 开展不同层面的创业教育。
3.2 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
要有效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 必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下, 以市场就业的需求, 以及本校的教学特色来构建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创业教育以单个项目化教学为模块, 开设syb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基础、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风险与机遇、创业资源、法律基础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 让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选择创业的项目, 选择在创业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 目的让学生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 积累创业的经验并可以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依托解决问题, 为将来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3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师资建设, 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而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是实现学校长足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学生创业教育的好坏, 培养创业教育的专家显的相当重要, 应该通过送出, 请进来的方式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为了展现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优秀成果, 很多学校浮于表面, 大搞形式主义, 把历届毕业生的创业成果, 个人简介以版面的形式挂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应该邀请他们回母校给学生和老师举办创业讲座, 把自己创业的切身经历传授给学生。
应该把老师送到企业工厂或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调研, 让老师定期参加创业系会, 政府机关的各种创业教育的培训。
3.4“文工交融”提升创业教育形式
“文工交融”的内涵从狭义讲, 文工交融是指文科类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工科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广义通俗的讲是使工课的学生不一味的干技术活, 可以在原料采购, 产品生产, 销售, 以及成本运算都可以胜任;使文科的学生除了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外, 更加了解公司或工厂的运行流程。让学生有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我们在提升创业教育的形式时, 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文工交融的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派出以教授领衔的创业团队: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生产成本核算, 市场推广等并让各种专业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咨询;参与企业营销策划和促销活动, 为企业提供营销理论培训, 提高学生创业经验和营销知识水平。
3.5 开展争做小老板的活动
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撑, 比如学校的支持, 经费的支撑以及创业在校运行的体制等, 克服“看, 靠, 要”的思想, 采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争做小老板的活动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学院可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和配置相关设施,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制定基金运行的相关制度, 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创业园区自主经营, 并让学生通过市场宣传, 进货出货, 每日盘货, 税收管理等运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如果比较成功的创业团队进入社会后, 导师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要跟踪支撑, 在1~2年内对学生的新创企业进行帮助和扶持, 让企业顺利发展。
4 结语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严峻的就业环境以及学生的专业, 群体, 个体特征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特色建立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就是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创业精神等方面系统化, 专业化, 针对化, 科学化的培养, 通过校内实践环节为培养出创业标兵, 创业能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马琳.高职创新创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创业教育网, 2012 (2) .
[3]卫慧平.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1) .
【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探索绩效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安徽师范大学实践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调研09-16
开展德育活动学生12-01
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09-12
如何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12-01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情况调研报告11-18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09-16
小学生开展“雷锋精神伴我行”主题教育11-09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11-26
开展“SYB”创业培训的通知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