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理学研究进展(共8篇)
课程名称:现代生理学研究进展
课程英文名称:Progress in Moder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总学时:30(理论课)
一、目的要求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骨干课程之一。在熟悉本科《生理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学基本理论和最新进展,了解新的实验技能,并将生理学基本理论、最新进展和相应的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紧密结合,从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为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
主要内容: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膜离子通道与膜片钳、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通路、心肌细胞的生长、死亡与再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RAS研究进展、气道上皮功能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气道平滑肌生理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与临床、生长因子与肺、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体温调节与发热、肾内分泌与疾病、神经系统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疾病、神经元信息传导与临床、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与临床疾病、脑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疼痛生理研究进展等。
授课方式:全部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授课。
三、考试方式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汤 (Liu Wei Dihuang Decoction, LWDHD) , 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三味补药及泽泻、牡丹皮、茯苓三味泻药组成, 主治由筋骨失养、精血不足及阴虚火旺导致的肝肾阴虚证。在现代临床实践中, 本方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阴虚为主的病症[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除传统用药范围外, 六味地黄汤具有更为广泛的药理学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前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1 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1.1 抗糖尿病脑病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环境下脑部海马区和脑皮质损害是导致记忆衰退和认知障碍等脑损伤症状形成的主要原因[2]。Liu等[3]采用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40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连续30天i.g.给予糖尿病大鼠六味地黄汤 (LWDHD) , 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 LWDHD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和脑皮质中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 神经生长因子 (BDNF) 的表达, 提高Na+-K+-ATP酶活性,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Aβ淀粉样蛋白沉积, 降低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活性有关。
1.2 抗神经衰老性认知障碍
长时程增强作用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是指神经通路在高频串刺激下诱发的群峰电位持续增高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持续增大的电生理现象。现代研究表明, LTP是构成认知和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4], 因此增强LTP可能是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的作用基础之一。Huang等[5]实验研究发现对6个月龄的快速老化亚系8只小鼠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 8, SAMP8) i.g给予LWDHD后能显著诱发小鼠海马脑片LTP, 增强小鼠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以海马神经元细胞为研究对象的体外研究发现, LWDHD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区电压依赖性Ca2+通道, 促进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 功能, 促进NMDA诱发电流。除此之外, Cheng等[6]研究发现, LWDHD可通过调节DUSP12、NSF、STUB1、CaMKIIalpha、AMFR、UQCRFS1等基因表达改善衰老加速小鼠的认知能力, 涉及到酪氨酸磷酸酯酶家族、AAA (ATPase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cellular activities) 基因家族、丝/苏氨酸蛋白酶家族等。
2 免疫调节作用
李家伦等[7]采用环磷酰胺 (CPA) 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相比, 六味地黄汤治疗组小鼠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 血清中IgA、IgG及IgM的含量也有增加, 提示本方具有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李思迪等[8]对快速老化小鼠 (SAM) 采用LWDHD (10g/kg) 连续灌胃60天后, 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术观察脾脏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LWDHD治疗组经刀豆蛋白A (ConA) 和脂多糖 (LPS) 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脾脏CD3+、CD4+细胞百分率、CD3+/CD19+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 而CD19+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研究结果提示LWDHD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 对免疫紊乱类疾病显示出良好的药效学作用基础。
3 对雌性衰老性疾病的作用
已有报道表明LWDHD对于雌性器官衰老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周玲生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法建立雌性致衰小鼠模型, 建模成功后i.g.给予其LWDHD 20g/kg、40g/kg连续42天。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及β-内啡肽含量, 观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脱落情况及卵巢重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 LWDHD治疗组小鼠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及β-内啡肽含量均显著升高, 小鼠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内角化上皮细胞和表层细胞及卵巢重量增加[9,10], 提示本方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从而延缓卵巢衰老。李亚丽等[11]通过测量衰老大鼠卵巢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丙二醛 (MDA) 、一氧化氮 (NO) 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 含量来研究LWDHD延缓卵巢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数据表明, LWDHD灌胃组大鼠卵巢中MDA、NO和iNOS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 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 提示其可以增强大鼠卵巢组织抗氧化能力, 可能是LWDHD延缓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卵巢组织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4 抗肾病作用
邓红等[12]采用单侧肾结扎术结合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六味地黄汤组大鼠按12.45、24.90、49.8g/kg i.g.给予相应药物。实验结果表明, 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相比, i.g.给药4、8周后, LWDHD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 改善肌酐清除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大鼠肾皮质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显示LWDHD组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 提示抑制肾皮质细胞凋亡可能是LWDHD缓解糖尿病诱发的肾功能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石少慧等[13]发现, LWDHD主要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肾皮质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是目前公认的重要的凋亡相关蛋白, 其家族成员包括2类:抑制细胞凋亡类蛋白, 如Bcl-2、Bcl-xL;促进细胞凋亡类蛋白, 如Bax、Bid等[14]。LWDHD可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肾皮质中Bax的表达, 上调Bcl-2的表达, 提示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可能是LWDHD抑制肾皮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最新研究表明, LWDHD还可能通过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发挥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唐群等[15]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 连续12周给予其LWDHD (6.25g/kg) 后, 药物治疗组大鼠24h尿白蛋白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 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的肾间质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 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LWDHD组上述病理变化程度减轻。进一步研究发现, LWDHD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 (HIF-1a) 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的过度表达, 从而抑制肾间质胶原沉积和组织纤维化, 改善肾脏功能[16]。
5 抗血栓形成
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 LWDHD还具有良好的溶血栓作用。龚婕宁等[17]研究发现, LWDHD可以干预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 降低体外血栓的湿重和干重, 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缩短血小板最大聚集时间。体内抗血栓实验结果表明, LWDHD可显著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 (P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抑制血浆黏度升高,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血栓烷B2 (TXB2) 浓度, 升高血浆6-酮-前列环素1a (6-K-PGF-1a) 浓度[18]。体内外抗血栓实验结果提示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可能是LWDHD抗血栓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6 其他药理学作用
除上述药理学作用外, LWDHD还具有抗骨肉瘤细胞增殖和抗衰老作用。黄永明等[19]研究发现LWDHD可以促进细胞因子诱导性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的体外扩增, 从而促进CIK杀伤骨肉瘤细胞 (细胞株KH-0S) , 提示LWDHD可能通过促进免疫效应细胞的特异性过继性免疫, 从而参与肿瘤的免疫治疗。蔡明明等[20]采用大鼠递增符合游泳训练观察LWDHD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LWDHD可通过提高运动大鼠肝糖原含量, 改善心肌、骨骼肌、肝脏自由基代谢, 升高血睾酮水平等途径发挥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研究缺失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初步建立,之后经过漫长曲折的百年发展历程,到今天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1 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我国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萌芽并初步建立。(2)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教育管理学受到政府和教育界重视,很多师范学校争相开设“学校行政及组织”、“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教育管理类课程,教育管理学得到了较快发展。(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样教育上也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上“文革”十年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全面停滞状态。(4)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教育管理学也受到重视。到今天,教育管理学专业和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争相开设,数百种教育管理类教材、专著和杂志出版发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等学术研究组织相继成立,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也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2 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缺失与原因分析
(1)偏重理论解释,缺乏批判意识。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研究过程中多是解释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然后应用到教育管理实践中,而对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和考虑理论的地域适应性、时代局限性和我国国情因素,这显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更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过程中诞生发展起来的,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模式的倾向性较明显。
(2)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实证研究。据华东师范大学汤林春对我国从1981年至1997年的17年间普通教育管理研究情况的统计分析,我国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约占研究总数的8.49%,最高的一年也仅为15.17%,而非实证性研究(主要指思辨研究)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基本在85%~90%之间。①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单一,多数研究人员只是从理论上的想当然出发,偏重于传统思辨研究,而缺少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归咎于我国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归咎于发展时间短,理论基础薄弱,研究人员倾向急功近利,研究素质有待提高。
(3)学术研究滞后,跟不上改革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滞后性不断显现。理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导实践,教育管理学也不例外。但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过于注重政策性的解释性研究,科学性、实证性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多滞后于政策,滞后于改革实践,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研究人员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长期集权化的教育体制,研究总滞后于政策文件,管理等同于领导,造成了教育管理研究的滞后性。
(4)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不完善、不规范。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初,但真正完整发展却是近30年来的事情,目前教育管理学科体系仍不成熟,许多基本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这就造成同一课题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立论基础和学科体系的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理论积累;二是研究不够深入,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管理学” 为题名进行搜索,就1998年以来的论文可搜得295篇,研究不多;三是教育管理学学界对基本概念体系缺乏必要的关注,基本概念体系是学科存在的先决条件,若缺乏基本概念體系必然影响学科理论的建构。
3 现代教育管理学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反思批判,注重本土化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应强调本土化,注重在解决本土化问题的过程中显现价值。一是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要充分考虑理论的适应性,并全面研究整个理论体系,抛弃理论“拿来主义”,多加批判反思;二是研究人员要注重探索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管理规律,寻求解决本地区本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教育管理的本土化研究。
3.2 加强实证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针对研究方法单一、偏重思辨研究的问题,今后研究人员应多深入学校,了解教育管理现象产生情境及经过,加强实际问题研究力度,这样教育管理理论才能真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越来越多,多元化的问题必然需要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今后既要综合运用实证研究、解释研究、规范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等研究方式,又要注意整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促进教育管理学真正步入科学的殿堂。
3.3 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联系
学术界历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今天的教育管理研究尤为重要。“教育管理能否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教育管理的实践的结合程度是否紧密,彼此是否相互支撑。”②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仍不令人满意、开放式学校如何管理等问题,我国的研究都比较薄弱,今后教育管理理论要注重增强实践性。同时,要减少政策和文件解释性研究,要走在政策前面,增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多为制定政策和文件提供依据。
3.4 加强学科自身建设,构建完整学科体系
教育管理学只有对本学科核心价值、制度结构、体系结构、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等问题做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找出制约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明确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方向,才能不断壮大自己的学科力量和学科优势。③
同时,基于我国教育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育管理学在加强学科自身建设上,一方面要对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一般管理理论进行借鉴、改造和运用;另一方面又要从教育学、公共管理学、教育行政学等学科中借鉴、吸收和改造。只有这样,教育管理学才能融会贯通,并自成一家,才能促进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注释
① 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1999(4).
② 许家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探析[J].南昌:教育学术月刊,2008(3).
一、概念
1、法律监督。P235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主要内容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职务上的犯罪及利用职权违法行为的监督,对普通公民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监督,对各种管理机构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监督等。承担此任务的主要是立法、司法、执法机构等。
2、风险型决策。P169任何决策都会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观不能掌控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条件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对决策结果做出估计,这种决策就叫风险决策。
3、管理。P005一般来讲,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4、管理的经济方法。P254。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的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6、管理的循环规律。即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7、管理的共有规律。P11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 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
8、管理计划。P188现代管理学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由谁做的一种程序。
9、管理技巧性规律。P12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
10、管理客体。P005主要指由管理主体具有的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能力所能达到的各种领域或系统。
11、管理派生规律。P11主要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的规律。
12、管理艺术。P305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3、管理主体。P22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14、广义的管理决策。P168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5、行政监督。P231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16、计划的效率性。P189计划不仅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还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的做事。指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
17、经济监督。P233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 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查、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
18、评价。P237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束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9、确定性决策。P169,见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就叫。
20、现代管理技术。P277从广义上说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综合。狭义上讲,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
21、指导性计划。P195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和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制订的经济计划,一般是这个。
22、指令性计划。P195由上级计划单位按照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行政性和间接市场性。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24 对。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这种艺术很难用数学 方法来描述,简单的条文和书本难以综合归纳。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具体,采取的解决办法也很具体。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P23 对。一般管理者是在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业务,把领导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者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有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来组织指挥和控制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现既定目标。参加管理的人员都是管理者,但不都是管理者中的领导者。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
对。各类管理者中可以分的非常的具体,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3 错。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的最大特点。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错。不管是高级管理者还是一般管理者,想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高级管理者在应对非常规管理活动中需要高超的管理艺术,一般管理者也需要管理艺术。
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P7 错。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和社会属 性(特殊属性)。
7、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P7 错。上述说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一般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毕竟要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
8、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P7 错。同7。
9、管理决策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不能设计既定的决策程序。
10、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P9 对。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的关系是: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发挥。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
11、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P218 对。从管理学角度讲,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比如在实施决策或计划中,管理者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方式肯定职工成绩。
12、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戒没有激励作用。P220 错。奖励是激励一种有效方式,同样惩戒也是激励的一种方式。对某种行为的奖与罚,若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消除不良行为都有积极的作用。
1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P172 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由决策和行为两部分组成,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
14、人也是管理客体的组成部分。P48 对。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对管理客体进行研究时,必须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作特殊的研究。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仅在所处地位和担负的职能上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有明显差别,而且在性质和作用上与作为客体的其他组成部分也有根本的不同。
15、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1 错。这是职能制组织形式的最大特点,直线制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管理的全部职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部门。
16、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P234 错。审计监督属于经济监督的范畴。
17、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5 错。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1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集中经营。错。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集中据测、分散经营。
19、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P211 错。协调是指协商问题和调节关系,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而不是指挥和命令。
20、预测是管理的核心。P168 错。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1、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P149 对。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求组织和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一致性就是以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基础的。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环境。
22、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P149 对。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就是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发展。
23、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P149 对。同21横线部分,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就是 要高度重视环境,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监理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
三、简答
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P225 答:按照监督的主体划分,监督可分为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2、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 答:所谓管理的权变观念,就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生变,采取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其核心内容就在于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
3、管理的人本观念。P93 答:所谓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些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4、管理的系统观念。P103 答: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组织、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5、管理的择优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119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很多内容,可从不同角度来归纳。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可以归纳为:质量第一的观念、时间第一的观念、效益第一的观念、人才第一的观念。
6、管理的战略观念。P126 答:所谓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7、管理决策应坚持的原则。P177 答:一般来讲,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情况明了、系统思考、科学可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P45 答:管理客体有以下特征: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9、管理信息的特征。P75 答:管理信息有以下特征:有用性、综合性、经济型、共享性。
10、管理者素质。P29 答:一般来讲,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
11、管理中的行政方法。P258 答:行政方法是指管理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按照行政层次,通过下达各种行政命令、指示、决议、规定、指令性计划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直接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主要特点是:权威性、直接性、垂直型。
12、管理中的控制类型。P298 答:管理中的控制主要是反馈控制或闭环控制。反馈控制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定制、程序、超前、过程、优化、自组织控制等。
13、激励的方式有哪些?P219 答: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尊重、磋商、沟通、赞扬、奖罚、榜样、表率、目标激励。
14、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P218 答:积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15、计划编制应坚持的原则。P199 答:计划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统筹兼顾,重点,弹性,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群众性,计划修正原则。、决策的“令人满意”准则。P180 答: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观念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在现实中很难达到最优化,或者达到最优化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或令人满意的决策,这种决策接近于最佳条件就可以了。比如在企业决策中,只要追求社当的市场份额,而不是最大的市场份额就可以。
17、决策的依据和条件。P175-176 答:决策的依据是事实,价值,环境、条件,条件是健全的决策组织体系、素质优良的决策工作人员。
18、目标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P72 答:1.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
2.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既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3.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因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心理上的满足,并由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目标,是确定,是已经下了决定的。计划,只是预计这样做。基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确定了不变的管理,另一个只是在预计这样管理。目标管理是先由企业制定一定时期的大目标,然后个部门和企业职工制定各自的分目标,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完成企业目标。计划管理是一般的计划工作,是总体性,全局性的。
1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P146 答:由于权变观念强调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对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生变,因而对管理者组织有效的管理活动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20、实施在管理中的作用。P207 答: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
21、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什么程序。P66 答:主要程序是:一是提出问题,二是收集信息,三是制定方案,四是确定方案,五是目标修正。
四、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管理择优观念的主要内容。P119-123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很多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时间第一的观念。三是效益第一的观念。四是人才第一的观念。
2、管理中的监督有哪些功能?P222 答: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活动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监督的涵义出发,监督具有制约、参与、预防和反馈4项功能。制约功能是指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的检查、牵制活动,确定了监督范围。参与功能是指为保证监督活动的有效性,使监督者参与每项管理活动,并在参与中实施监督,指出了监督的过程。预防功能是指监督除了检查、发现并纠正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还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各种对未来各种产生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以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管理最佳效益的获得,突出了监督的重点。反馈功能为监督提供依据,监督的首要工作是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偏差,为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偏差、改进管理等提供迅速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四个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监督的功能体系。
3、论述管理中的决策应遵循的程序。
答: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程序包括决策每项工作所应进行的顺序和步骤,也包括在每个步骤上所应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要求。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决策中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是摆明问题。摆明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一切决策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必须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等。要先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可能的详细、全面地掌握问题。问题找的准,就为合理确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这方案的拟定,为此,决策的目标必须精准、具体,否则执行的人会茫然不知所措。
三是拟定方案。决策目标确定后就要围绕实现目标研究办法,这就是拟定方案了。比如开展一个活动,在充分调研,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后,要实现目标就要采取具体措施,制定实施方案。
四是方案评估。多种方案出来了,就要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等。
五是方案优化。六是跟踪决策。
4、激励的方式有哪些?P219 答:激励的方式方法很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尊重激励,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非常信任,给被管理者一定的自主权(决策,工作程序、方法等由被管理者自己决定),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建议,有困难及时帮助,有问题主动帮其找出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帮助指明改正方向等。
二是磋商激励。管理者不能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横加干涉、指手画脚,而是要采取磋商的方式,用商量的口气和被管理者对话,可提高其内在激励力,发挥其最大潜能。
三是沟通激励。管理者同群众打成一片,彼此感情融洽,信息沟通,相互了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式。
四是赞扬激励。对下属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使下属感到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认可,自己的价值能够经常得以实现、展现,会更加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五是奖罚激励,对根据被管理者的表现或者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运用得当,都能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榜样激励,按照一定标准,树立榜样,充分总结榜样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奖励,告诉其他人这就是学习看齐的对象。
表率激励,管理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中国共产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为执政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党全国人民受到极大激励,于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现在有些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很多时候是因为部分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群众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
目标激励。任何组织,都必须制定目标,让人有工作目标,人们才能有努力奋斗的方向,才能让人们更明确地为实现目标努力。比如企业年初开会,定出每个部门的工作目标,然后按照时间、人员等分解,这样更容易让人们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科学实施发展战略?(P139—140)答:正确地实施发展战略,就必须以战略观念为指导,从全局考虑战略的转化、战略实施的选择和战略的及时调整。实施发展战 略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拟定战略措施,并转化为政策、法令、计划。拟定战略措 施的目的在于,将战略方案这一概括性很强的纲领,转化为可具 体操作的政策、法令、计划,这是一个由概括到具体、有粗到细、由远及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战略方案被加工提炼,从而更科学周密更符合实际。
(2)正确利用战略发展机制。战略发展机制是潜藏于经济社会 发展过程深层次的发展规律,发展机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速度个重点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确利用了战略发展机制,就等于把握了战略的本质特征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能够自觉 地不失时机地选择实施战略的手段和途径。
(3)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在一个战略期内,战略总 体目标虽已确定,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也必须随之调整,这就是战略调整。战略转变则是战 略在质上的转变,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管理者战略指导思想上的 根本转变;二是管理者的战略指导思想总体上虽未根本,但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由于战略发展机制的内在作用,战略的类型、发展模式随之发生了转变。
6、论述协调的方式有哪些?P216 答:一是召开会议协调。这是最常见的协调方式,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定期例会、合署办公会、现场会等方式。
二是个别谈心通气。很多情况下,矛盾的发生是由于沟通不到位、理解有偏差、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选择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进行沟通协调,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达到化解矛盾、沟通感情的目的。
三是调整机构。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纠纷矛盾也是常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调整,或增加或减少或合并,以此达到协调的目的。
四是调整人员。在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由于某些人员的不适应导致运转不灵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人能力不足、影响工作运转,只好调走,有些是关键部门的俩人严重不协调,只好调走矛盾的主要一方,还有的是部门之间的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而进行的调 整。
协调还有很多方式,比如目标协调,制度协调,资金协调,物质协调等,都是不错的协调方式。
7、论述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好用人艺术?P308 答:一是用人先要选好人。(什么是好人)毛泽东为我们指出了路线,即任人唯贤,只要有才,不管亲不亲都要用。还要重视人的品德,必须德才兼备。(怎么选好人)选好人还要注重途径,最根本的是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发扬民主,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调查研究,采取必要的考核考试,再综合决定是否选用。
二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选好了人才,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人才的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为此管理者必须擅长用人之道。要清除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对不影响任务完成的短处,不比苛求,对影响人长处发挥的短处,要采取措施方式发生副作用,对严重影响工作的必须采取措施杜绝危害。
三是充分信任,尊重关心。要使各种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者必须充分的信任人才,尊重和关心人才。古语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解释信任、尊重和关心分别会怎样激励人才。
四是善于激励,赏罚分明。要根据成绩、赏罚分明,对成绩突出的,要突出奖励,对成绩不突出、玩忽职守的,要进行惩罚。
五是合理搭配,整体效能。要人尽其用,尽量让合适的人在一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8、论述制定管理目标应坚持什么原则。P66 答: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一是科学预测的原则。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科学预测为前提。必须要进行定性和定量、技术预测和实地调研,这样才能全面又准确,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保证管理目标的制定科学性、可行性。
二是民主参与的原则。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管理者、领导者的事情,更是被管理者的事情,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群众的智慧,从而增强目标的科学性、民主性,而且更利于目标的执行。
三是方案优选的原则。制定目标,必须坚持方案优选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首先要制定多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众多的选择方案中选择出最满意的方案。这个方案要具有效益型、先进性和可行性。
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答: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包括:小中取大法(悲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小收益。2)大中取大法(乐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大收益。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最小遗憾法则)就是如何使选定决策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后悔最小。
1.简述权变领导理论答: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2.简述双因素理论?
答: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3.简述管理的本质含义?答:管理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活动。4.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
答:1 知识和信息 2 判断与准则 3 决策方式 5.简述网络性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一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了企业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与销售环节的整合;三是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实现了企业充分授权式的管理。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需要科技与外部环境的支持。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的适用性不强。6.简述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答:1)挂名首脑6)发言人2)领导者 7)企业家 3)联络者8)危机处理者4)监控者9)资源分配者5)信息传播者10)谈判者 7.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答:(1)从管理
者和领导者的关系来看,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而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领导者则是由于裙体中的某些成员的认同和自愿追随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不一定能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不一定能是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领导者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所有资源,而领导的对象仅仅是组织中的部分成员。
(3)管理行为追球的是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而领导行为追球的是追随关系。
(4)管理者的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8.简述期望理论?答: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10、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
答: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基本素质: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真诚待人
五、论述题
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 论述题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本单位激励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项目背景:以岗位为基准的薪酬改革激起员工的不满 S公司是一家研发型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80%.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岗位等级对原有薪酬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有近20%的提升。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薪酬调整后,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升,相反很多人以投诉、拖延工时等方式表达了对薪酬改革的不满。问题诊断: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管理主题认识不足 分析结果显示,S公司的人才激励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第一,S公司处在成长期,业务模式尚不成熟,公司的增长空间取决于人才潜能的发挥程度,人才的贡献与岗位的价值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第二,S公司在进行薪酬改革时,采用了普调工资的方式,没有给出加薪的条件和理由;第三,加薪后,S公司没有为员工规划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没有给出下次薪酬调整的时机和幅度。解决方案: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对人才激励进行系统规划1.首先不应忽视保健因素,但又不
能过分地注重于改善保健因素首先因素的具备可以防止员工的不满情绪其次,过分使用保健因素激励员工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可以转化的。例如职工的工资、奖金,如果同其个人的工作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励因素。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奖金发得再多,也构不成激励。一旦减少或停发,还会造成职工的不满。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2.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A.产品设计
B.产品质量 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23.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D)。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 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
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4.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ABD)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AB)。
A.机械式
B.有机式 c.集权式
D.分权式
27.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ABCD)A.有利于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有利于吸收外部人才 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28.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ABCD)。A.转移法
B.不为法 c.换位法
D.糊涂法
29.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等激励需要。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30.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ABD)。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多选
“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A.科学
C.艺术
1990年,„下列选项中(ABCD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建立共同愿景)按照决策所给出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A.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波特教授在产业竞争结构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它们是:(ACD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BCD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对组织忠诚的人)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BC积极进取的措施、消极防范的措施)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函询
D.反馈 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A.生产力
C.社会化大生产
工作丰富化试图使工作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下列方法使工作丰富起来()
A.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鼓励人们之间相互交往
B.放心大胆地任用下属,以增强其责任感
D.采取措施以确保下属能够看到自己为工作和组织所作的贡献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在()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
A.生产系统
B.产品的核心技术
C.顾客基础
D.销售渠道
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管理冲突一般包括()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 D.干预冲突 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A.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吸收外部人才
C.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D.被聘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如(BCD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比如(ABC二重性、科学性、艺术性)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三个方面来划分:()。A.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B.稳定性
C.可控性
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B.目标
C.策略
D.政策 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有利于激发和协调职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计划按照其所涉及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短期计划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A.制定计划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D.适当的授权
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ABC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全方位地开发使用正式的渠道、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一般而言,主要的纠偏措施有()。A.改进工作方法
B.改进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C.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或标准
D.调整原有标准
控制系统是指由()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
A.领导者
B.作用对象
C.被领导者
D.客观环境
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D.处罚权力
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它们是:()。
A.情感能力
B.行为能力
C.意志能力
D.认知能力
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A.转移法
B.不为法
C.换位法
D.糊涂法
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等激励需要。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密集型发展战略的有点表现在(ABC经营目标集中、管理简单方便、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A.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ABD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管理人员的流动率、组织发展的需要)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C.狭窄
D.空泛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B.高利润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可以称作()。
A.M型结构
B.多部门结构
D.产品部式结构 通过沟通的含义可以看出沟通最关键的环节是()。
A.信息的传递
B.对信息的了解 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A.宏观环境
B.产业环境
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D.确定指标的权重 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就是(AD目标、目的)
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等。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技术资源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A.地位差异B.目标差异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D.协调不够
下列选项,(ACD销售额、成本总额、工资总额)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D.职位的安排
新希望集团从生产资料起家,„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D无关联多元化、复合多元化)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一个组织的战略体系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排序为:()。A.职能战略
B.业务层战略
D.公司层战略
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配置人员,要考虑的是:()。A.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
B.每个职位都符合员工发展的需要 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销售费用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等方面的要求。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属于(BD业务性决策、日常管理决策)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可靠性 D适当的授权 在双因素理论中,()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D.赢得市场和顾客
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7.ABCD; 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BC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组织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B.稳定型战略
C.收缩型战略
D.发展型战略 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ABCD有效性、分工与协作、权责利对等、分级管理)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4个是准确的,请将这些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 0分)2 1.马克斯•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2.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A.产品设计
B.产品质量 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23.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D)。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 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
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4.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ABD)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AB)。
A.机械式
B.有机式 c.集权式
D.分权式
27.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ABCD)A.有利于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有利于吸收外部人才 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28.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ABCD)。A.转移法
B.不为法 c.换位法
D.糊涂法
29.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等激励需要。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30.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ABD)。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二、多项选择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A.信息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概念技能
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等。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技术资源
二、多项选择
1.ABC; 2.ABD; 3.ACD; 4.BCD; 5.ABCD;6.ABCD。
二、多项选择
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塞缪尔•纽曼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5.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D.建立共同愿景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
A.产品设计
B.产品质量
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二、多项选择
1.BCD; 2.ABC; 3.ABD; 4.ACD; 5.ABCD;6.ABCD。
二、多项选择
1.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3.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4.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A.发展
B.目标
C.策略
D.政策
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
A.高学历者的比例
B.高利润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6.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8.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等。
A.预测时间长短
B.预测方法
C.人员的知识技能
D.信息的准确度
二、多项选择
1.ABD; 2.ABCD;3.ACD; 4.BCD; 5.BCD;6.ABCD;7.BD;8.ABCD。
二、多项选择
1.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
A.多重性
B.层次性
C.单一性
D.变动性
2.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需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
A.现实性原则
B.定量化原则
C.权变原则
D.协调性原则
3.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4.目标分解过程中应注意()。
A.目标体系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B.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 C.要突出重点目标
D.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5.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6.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多项选择
1.ABD; 2.ABCD; 3.ACD; 4.ABCD;5.ABD; 6.ABCD。
二、多项选择
1.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
A.经营目标
B.经营理念
C.企业宗旨
D.企业资源
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3.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4.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控制
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6.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C.多维一体化战略
D.多元一体化战略
7.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二、多项选择
1.BC;2.CD;3.BCD;4.ABCD; 5.ABC;6.AB;7.CD.
二、多项选择
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战术性决策
2.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3.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 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5.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二、多项选择
1.BCD; 2.BD; 3.ABD; 4.ABD;5.CD。
二、多项选择
1.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4.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5.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二、多项选择
1.AB; 2.ABD;3.ABCD; 4.ABC; 5.BCD。
二、多项选择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2.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A.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吸收外部人才 C.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D.被聘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
4.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二、多项选择
1.BCD; 2.ABCD; 3.ABCD; 4.CD。
二、多项选择
1.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
A.领导者
B.作用对象
C.被领导者
D.客观环境
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4.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
A.思想型领导
B.智囊型领导
C.组织型领导
D.实干型领导
5.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
A.控制点
B.工作群体
C.经验
D.知觉能力
6.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A.转移法
B.不为法
C.换位法
D.糊涂法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 3.BCD; 4.AC; 5.ACD; 6.ABCD。
二、多项选择
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3.在双因素理论中,()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等激励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5.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三个方面来划分:()。
A.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B.稳定性
C.可控性
D.激励程度
7.工作丰富化试图使工作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下列方法使工作丰富起来()。
A.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鼓励人们之间相互交往
B.放心大胆地任用下属,以增强其责任感
C.在其能力范围内,最大量的增加其同类工作的数量D.采取措施以确保下属能够看到自己为工作和组织所作的贡献
二、多项选择
1.BC; 2.BCD; 3.ABC; 4.BCD; 5.ABCD; 6.ABC; 7.ABD。
二、多项选择
1.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
D.信息反馈
2.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3.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5.管理冲突一般包括()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
C.支持冲突
D.干预冲突
二、多项选择
1.ABCD; 2.CD; 3.ABCD; 4.ABCD; 5.ABD。
二、多项选择
1.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行业主管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2.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3.控制系统是指由()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4.下列选项,()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6.为了保证对组织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者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目标明确原则
B.控制关键点原则
C.刚性原则
D.及时性、经济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
1.ACD; 2.AB; 3.ABCD; 4.ACD; 5.ABC; 6.ABD。
二、多项选择
1.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明确任务及偏差的责任人
B.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
C.合理安排薪酬
D.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3.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4.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C.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6.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二、多项选择
护理伦理是一种系统性地有关护士与其他医疗技术人员、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关系处理方式的总和。一种职业是以其社会关系为特征的, 而公众对护士伦理的认知度也是最高的。护理伦理准则是护士职业标准及其价值的体现。护理伦理准则的引入始于19世纪后叶, 并随着护理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当代的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 如治疗生殖有关的基因治疗、干细胞的研究、代孕导致的家庭法律定义的改变、安乐死与帮助病人自杀, 都引起了伦理的争论, 当然这些也影响到护理伦理的概念改变, 而护士短缺威胁到有效安全的医疗质量, 也使护理伦理受到了挑战。
二、生物伦理 (Bioethics)
护理伦理是广义的概念生物伦理的一部分。生物伦理在医疗领域内跨专业概念, 是在近40年发展起来的。自从有了语言也就有了伦理, 新的问题使科学和技术用新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生物伦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产生而产生。干细胞的研究、助孕技术、代孕母亲、器官移植都是与生物伦理相关的。生物伦理就是对当代医疗先进技术的反应。
当代医学的发展、社会的复杂性, 也使得医疗护理职业人员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寻求高品质的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 有时却很难清晰地判断行为是对还是错。
生与死、高品质地活着、重新设计生命、使用一个生命来拯救其它生命等等, 护士在这些复杂的问题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应该怎样选择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就是护理伦理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医疗护理职业人员在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时, 亦面临着伦理问题, 左右为难。
三、做出伦理决定 (Ethical Decision
21世纪的合格护士应该是既能应用科学与技术的方法护理病人, 又能有效地去解决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一个能胜任工作的护士应该从立体的角度全方位地护理病人, 这包括为病人寻找正确的、最好的、有效的护理方法。当护士在寻求理解、怎样做好管理、怎样护理好病人的时候, 护士需要广泛知识, 包括护理伦理的知识。
1. 回答难题
(Answering Difficult Questions) 护士应以以科学和技术的整体观和人的整体观来发现护理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安全的护理?当护士人力不足时, 应该优先提供什么护理, 而不得不放弃什么护理?科学技术与人的健康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当现代医疗技术使一个8岁无呼吸的孩子的生命延长成为可能时, 而孩子的父母亲拒绝治疗怎么办?当患者的病情能接受器官移植, 而其经济能力却不允许时, 应该怎么处理?如何来判断由于护士短缺上班疲于奔命的护士, 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舍弃一些护理工作时, 护士的伦理怎样?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清晰明了, 而有些问题却又是那么使人为难。
2. 科学与道德的平衡 (Balancing Sci-ence and Morality)
护理的天职是胜任工作, 所以必须去寻找和理解科学以及道德的平衡点。护士第一步应该是理解所护理的病人是怎样的人, 然后才是怎样护理病人。护士应该了解生命及其起源, 从而理解其价值和重要性。护士只有了解了自我价值才能理解别人的价值。
健康治疗的决定通常由病人及其家属、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来做, 所以护士要千方百计地了解病人的价值和学会考虑和尊重病人的价值观。
病人对护士的依从使得合格护士与病人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 病人期望护理措施贯穿始终, 护士承诺给病人整体的、最好的护理。这里, 护士行为规范、工作技巧必须符合要求。病人个人价值观越独特越客观, 护士越要做好准备来应对这些困难情形。
3. 价值观的形成与道德的发展 (Val-
ues Formation and Moral Development)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价值信仰以此引导个人的行为模式。一个价值观系统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总框架, 是指导人思维、感觉、行动的精髓。毫无疑问,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 都面临着很多选择。个人做出决定却取决于个人价值观体系。
(1) 价值系统的评价 (Examining Value System) 护士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护士, 就必须全面评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并使自己服从规范的道德体系。明确“对”或“错”则是确认自己价值观的所必须的第一步, 同时理解每一个价值在整体的功能。护士必须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在特殊状况下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Diane Uustal是第一个提出价值角色在决断时的作用的人。护士的一个重要学习工具就是价值确认的过程, 通过这样学习, 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护士, 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从而在今后的临床实践过程中, 始终有一面明镜照耀着自己, 以此来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充满活力的过程, 通常也认为是一个道德发展的过程, 也随着人的成长、经历而逐步完善。
(2) 学习“对”或者“错” (Learning Right and Wrong) 尽管有人认为道德的发展是从婴儿开始的, 但是婴儿没有信仰, 婴儿最基本的需要是信用;婴儿模仿别人的行为, 尽管不明白这些行为的实际含义, 但还是逐步把价值和信仰结合在一起, 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儿童时期发育安全道德思维的基石。学龄期的儿童已经了解到行为产生的后果。好的行为得到奖赏, 而坏的行为则被惩罚。通过自己的经历以及与周围的相互交往, 学龄期儿童基于对“好”与“坏”的理解来做出决定。此时良心开始发展并引导着其做出决定。
青少年怀疑现成的价值观及其与社会的相关性。青少年理解了责任和义务, 但是他们有时候极度质疑社会运行的道德观, 因为他们意识到在成人道德体系中理论的自相矛盾。
成人极力地去理解“矛盾”, 然后学会并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和价值, 成为行为能自控的人, 能采用一般的道德标准去做决定。
四、伦理理论 (Ethical Theory)
1. 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
功利主义即为大部份人带来最大的好处或者最少的坏处, 这个行为就是对的。功利主义伦理是最有效的用来做出医学伦理决定的理论基础。例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患有老年性痴呆时, 放弃治疗, 从而可以用有限的医疗资金来救助其他更合适的人。举例:父母生下严重缺陷婴儿, 治疗时花费很多钱, 如果父母要求医院放弃救治, 于是婴儿就死了, 这是可行的, 因为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又是不可行的, 因为“不可杀人”这个原则对大部份人有最大的好处, 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
2. 义务论 (Deontology)
强调行为本身的“对与错”。假设人总是根据原则行为合理、做对的事情, 举例来说, 如果有某一婴儿需要做人工生命支持, 即使没有床位、患者没有钱, 医护人员也要做出继续抢救的决定。有些行为, 无论带来什么好的后果都是不对的, 人有义务不做此事。例如:堕胎在某种教义里, 无论如何都是错的。生物伦理的决定在于无论后果如何, 只能根据道德标准选择行动。
五、伦理准则 (Ethical Principles)
1. 自主权 (Autonomy)
尊重病人的自主权, 尊重病人的尊严。病人有权自己做出决定, 即使他的决定可能为他的健康带来危险或者此决定不明智的也必须被尊重。医护人员操作治疗前必须获得病人的口头或书面同意。
2. 好处和坏处 (Beneficence Non-maleficence)
护士以给予最大的益处而不伤害别人为目的。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与"错"总是很难界限和区分的。对于一个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实施生命支持是对还是错?在护士人力不足时, 只有一双手而不能同时兼顾多名病人时, 护士如何决定该先去照顾哪位病人?
3. 告知真相 (Veracity)
当代职业医护人员认为, 告知病人真相是道德和伦理的要求。过去有人认为告知真相将为病人带来不便、刺激病人、甚至给病人带来伤害, 而近年来认为, 应该寻找合适的时机以真实、尊重的方式告知病人真相。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清楚不告知真相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因为真相可以减轻焦虑、增加痛阈、促进康复、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等。当然有关病人诊断、病情的信息应该由医生来提供给患者, 护士一般不通知病人。
六、伦理决策模式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Model) 学习伦理决策模式有助于护士做出伦理决定。伦理决定可以在两个层次之间做出决定, 一是两个当事人之间, 二是由伦理委员会的每个成员共同做出“对”与“错”的决定, 这个决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1. 情境评估流程 (Situation Assess-
用来确认伦理事件和问题:
第一步.首先评估科学技术的依据和病人的情况。病人的情感、感觉、态度、观点等, 对护士理解该状况时的价值, 得到全面评估结果是费时而又有价值的。评估应该包括: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的复杂性、是否过度评估了。
第二步.分析和确认可供使用的措施。在此步骤中, 护士罗列所有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不这样, 则使人怀疑是否考虑过各种措施的优缺点。评估包括潜在措施的合理性、对各种对象 (病人家庭、医生、护士等) 的影响、每种措施的伦理准则、措施的后果及其是否可能导致其他新的问题。
第三步.选择一个措施。重新考虑目前病人的状况、伦理准则, 由决定人采用自身价值观体系进行决策。
第四步.判断选择。判断一个伦理问题解决方法好坏的原则为是否有充足的相关的原因来支持这样做。辩论措施的对与错是很难的, 当事人可以通过辩论来使人信服措施的正确性。判断包括:这样做的原因、原因的伦理基础、理解判断是有缺陷的、预计到措施可能会遭到的反对。
2. 有效而可行的情境评估流程
(Usefulnes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 Assessment Procedure) 很多小的问题在医护患之间可以解决, 例如告诉真相、尊重隐私等。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做决定, 例如人体药物试验。
七、生物伦理的困惑:生与死的争论
目前对于生与死的讨论结论是不完整的, 而必须强调生与死是护士的中心工作。
生命:“生命的开始”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争论点, 同样“终止妊娠”也成了焦点。终止妊娠牵涉到了伦理理论、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体系。而新的医疗技术如基因扫描、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和克隆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
当“三国”被“水煮”,《水浒》变成“麻辣”,孙悟空成为“好员工”的时候,人们在感叹管理这个概念似乎成了到处“附体”的神灵,各种名著都被用来作为说管理的道具,名著资源似乎已经被“管理大师”们挖掘殆尽了。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还有一个产生巨大影响的经典著作,那就是《毛泽东选集》。它在这场“管理热”中,至今还没有登场。而实际上,它同管理学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而且原本就是一本“管理名著”,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场“管理热”的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不能否认,《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指导性文献,它永远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铭刻历史的人物所创造的奇迹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从微小到强大,从“星星之火”到夺取、巩固政权,几乎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成功。“毛选”无疑是研究管理的宝库。
“毛选”真的对现代管理有重要启示吗?也许有人怀疑:上个世纪的一场革命,即使再神奇,对今天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管理会有什么意义?历史的车轮确实在飞速前进,但这变化之中总有不变的真谛。《孙子兵法》不是更早吗?但它依然是现代军队包括美国军官必读的经典,而且许多企业家也在其中寻求教益。
当然,重读“毛选”有一个问题,就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读,是把它当作教条,依然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去读,还是站在今天的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管理的角度,从中发掘具有更为普遍意义、现代意义的道理。这两种重读的方法以及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可以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化,使之成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制定政策曾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是什么?是企业创业的日报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分析客户群和同盟者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不要从主观判断出发。
再如,《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导革命武装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建立根据地,从现代管理理论上说,就是差异化定位、差异化战略,这对刚刚创业的中小企业非常有参考意义。
此外,人们熟知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用现代的管理语言来说其意义是什么?就是树立标杆,进行“标杆管理”。实际上,“毛选”中的每一篇著作,都能够同现代管理联系起来,其中许多篇章还可以拓展现代管理的内涵。
结合“毛选”和中共创业发展的案例谈现代管理之道,用现代科学管理的语言,分析毛泽东的著作,绝对不会给人生搬硬套的感觉,更没有“戏说”之嫌。因为一个政治组织的成功和一个经济组织的成功,其中必定有许多类似之处。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讲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而是一定要借“毛选”来“说事”?因为真正的管理理论,必须是同本土实践相结合的,而《毛选》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这种结合的创造性典范。对于中国今天的企业来说,需要的不是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是在借鉴西方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和本土实践相结合,产生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的管理理论。如果我们寻找这种管理理论的话,那么“毛选”无疑是最好的借鉴。
从“毛选”入手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才能解决“水上不服”的问题,才能找到真正中国式的管理理论。这正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重读“毛选”的意义所在。
中国人太熟悉“毛选”了,尤其是的岁以上的人。从人们最熟悉的书人手,结合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结合企业发展案例,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不亦乐乎!
【现代生理学研究进展】推荐阅读:
现代管理学答案06-18
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07-15
现代质量管理学作业07-22
现代管理学论文精10-02
东南大学现代管理学07-06
现代投资管理学教学大纲06-10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09-10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研究09-19
护理学研究练习题09-28
管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