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共9篇)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1

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日益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表现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作 者:张京毅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卫生学校刊 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G43关键词: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2

一、初中体育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成为多种素材的堆砌, 本身实用性不高。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将教材上那些静止的动作、枯燥的内容寓于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态的事物之中, 这样确实便于学生理解。但是许多教师只是将各种素材堆砌在一起, 并没有进行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安排, 造成课件本身实用性不强。

2. 多媒体的运用过于随意, 丧失了体育学科特色。

正是看到了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等方面的优势, 许多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过于随意, 完全忽视学习内容本身, 清一色的多媒体, 几乎形成了没有多媒体就没法上课的错误认知。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使下多媒体滥用现象严重, 造成学科特色缺失。

3. 师生沦为课件的奴隶, 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导性。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忙于操作, 就课件本身来进行课件的讲述, 学生成为欣赏者, 教师与学生沦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 只是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教材变为现在的以多媒体为中心的讲解课件, 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初中体育如何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 精心构思, 制作实用型课件。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也并不是运用了多媒体就是现代化教学, 就是践行了新课改。它本身就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 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因此, 在制作课件时, 我们要以新观念、新思想为指导, 将其融入其中, 不要只看到多媒体的趣味性, 而忽视知识性, 不要将课件制作成丰富有趣的素材的叠加, 而是要通过教师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安排来制作实用性的课件。首先, 教师要深入了解初中阶段的体育教材, 要对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内容做到全面掌握, 精通体育专业知识, 这样在制作课件进行选材时才能精选、优选, 使得素材能够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提高课件的知识性。其次, 教师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特点, 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与爱好等, 使得所选出来的素材能够切合学生的身体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够激起学生对体育教学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热情, 提高课件的趣味性。这样只有以教材与学生为出发点, 选择科学、具有典型的材料才能真正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才能使得课件既基于学生的身体实际情况, 符合学生特点, 同时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精心构思, 将这些典型性材料进行重新优化与组合, 制作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精美课件, 不仅是优美的, 而且是有效的, 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这才是我们运用课件的初衷, 才能成为优秀的课件, 造就成功的教学。

2. 巧妙运用, 突出体育学科特色。

多媒体的运用要与体育学科特征结合起来。体育教学分为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 以活动训练为主,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为直接、更为频繁。尽管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枯燥的各种动作, 尤其是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复杂性动作, 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 利用定格、重复、慢放等特殊功能将这些复杂的动作讲清讲透, 可以达到学生在理论认知层次上的深刻理解。但是在理论上掌握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于活动训练之中。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将理论的学习寓于活动之中。因此,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运用多媒体, 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不要整节课全是多媒体教学, 等到下节体育课再到户外进行体育训练, 而是要尽量缩短理论与活动的时间周期。如对于一些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亲身示范, 既要用多媒体课件将动作讲清讲透, 而且还要加上教师的亲身示范。对于一些在室内可以完成的动作, 教师还可以选取学生代表来亲自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技术层次与实践行为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在室内无法完成的动作, 教师可以采取室内集中讲解, 再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进行集中训练的方式, 这样更能突出体育学科的特点。

3. 高超驾驭, 造就课堂生成的精彩。

多媒体辅助教学浅谈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误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新课程改革提倡引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协同合作的学习态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可知,知识不是简单由教师到学生的传递,而是由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想要“教会”,不如让学生主动“学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这一角色就不重要了,相反,教师的工作会更加繁重,并且有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能只精于教材内容了,更应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界的学者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这种教学手段使45分钟课堂能用生动灵活的方式融入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一系列随时性、交互性操作的信息技术。学生在多媒体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多个感官,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不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多媒体课堂的构建也有一些误区:

一、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是多媒体课堂的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多媒体课堂中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和联系的,只有四要素协调统一,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应用”多媒体,是实践给出的结论。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的没机会观察的微生物,没接触过的动植物,没去过的生态环境,没实践过的实验过程等等,多媒体都会让它们生动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甚至可以模拟实践。让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学生可以更深刻感知和领悟知识,构建新知识体系。

尽管多媒体技术有着这样的优点,但并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师精确生动的讲解,条理清晰的板书,个人魅力的展现等,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人格的塑造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享受多媒体技术众多好处的同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二者优化融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

二、旧教法绑架新技术

多媒体技术不是书本的搬迁,也不是板书的替代品。如果只是将原来的板书变成了PPT,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堂,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是被旧教法“绑架”的可怜模式。多媒体技术其实是十分复杂的,它对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要求很高。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师必须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对多媒体课堂有正确的认识,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课堂。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多媒体课件线性化局限

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问题,当然,问题可能在前面的PPT有提到,更可能没有提到,怎么办?例如,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授课中,学生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PPT没办法按照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怎么办?当然,教师都会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单就多媒体教学而言,这样的PPT说明了它本身的“线性”局限。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多媒体课件支持“非线性”。

教师备课的难度更大,备知识,也备学生,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是必须的技术支持。例如,可以超链接到《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5生态工程,既为学生解惑,更为今后学习打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链接到网页或视频,探讨全球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世界,热爱生命,珍惜环境。

“线性”设计多媒体课件,局限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打破“线性”,就要求教师不断的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领域,研究学情。这必然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多媒体技术应用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它同样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建立网络资源库,师生交流平台等。让学生在课后个性化的设计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并能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那么,在课后帮助学生拓展个性智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超前意识、竞争意识。这是多媒体技术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使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能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如何能更有效的应用,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9.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4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使现在的学生长大后适应这个社会,如何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有用人才,是现代教师教学中急待钻研的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激活学生思维;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优势

多媒体信息技术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我们不意间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并落地生根,雨后春笋般长着,给小学数学课堂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它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声色并茂、形象直观吸引着学生,激活了学生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小学数学教学如虎添翼,走出另一片艳阳天。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之中,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老师也就掌握了教学中的第一把钥匙。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影音、图像、动画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先摄取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音。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人民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多媒体计算机不仅巧妙地利用它特有的鲜艳色彩、移动的画面、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排版来攻克小学数学中的难点,还能把新授后的巩固练习设计成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如:与智慧猫竞赛、射击游戏、画面拼图„„这些比较适合单个练习;游迷宫、太空一游、游动物园„„这些又比较适合整个练习。过程的贯穿。使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之中,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存储、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可显示相关的文字图象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点,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学生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对练习题目第1题4幅图,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当然,多媒体特有的功能也要被合理的利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课前教师必须结合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每个细小环节,包括图片、文字、声音的先后等,考虑知识的规律性,这样就能更好地突破课堂重、难点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之中,能激活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它以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清晰的音响,适宜的光照,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自然集中,就会用眼去看,耳去听,脑去想。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用比较深的颜色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再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最后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长方形看做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伸展。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有效的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能真正起到优化动态教学模式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之中,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是游戏、绘图、选择、拼图、填充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减少疲劳,焕发精神,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学生都能学得好,练得好。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课》时,画面上开来一辆小货车,货车的后部装满了一个个的木箱子,每个数都有相对应的读法和写法,读写法分别装在两个箱子里,这些箱子随机摆放,用鼠标点击同一个数的读写法即为配对成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顺利进入下一关,结束后显示总得分。大家都十分感兴趣,所以都很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来,整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练习任务,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果非常好。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5

成都市第四十四中学阙梨琼

这学期教室里安装上了多媒体,我也扎扎实实的过了一学期瘾,回顾这一学期的多媒体教程,有利也有弊。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先浅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几点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数学的世界也很多美丽的事物,尤其是在大千世界里的数学;同时数学来源与生活,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美。而多媒体的使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世界中。在讲授七年级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美丽图片,建筑物等,并将其引入数学几何体中。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我寻找了大量生活中的图片,如美丽的花朵,风筝,一些著名的建筑物,还有生活中一些常见公司,厂家的商标等,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爱上数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简单的黑板粉笔教学在一些知识点的突破上总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而如果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多媒体,准确地把握多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并配上辅助图形,学生就可以轻松的比较观察变化前后的图形,从而顺利的总结出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的教授中,创设有趣的情景,设置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吸引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特别是那些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此时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将情景设置得更形象生动。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从海平面上升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海平面与圆的位置变化,从而引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利用粉笔写黑板,费时又费力,而且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练习量相对减少。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展示每个同学的作品。如在进行计算练习时,可以展示多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大家一起相互检查错误,并通过别人的错误来提醒自己。应用题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学生的弱项就是对题意的理解,这就

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而应用题一般较长,往往抄写一道完整的题目都需要很长时间,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我们可以节约很多抄写时间,并且能更好的展示每道题的精髓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讲了几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但凡事都客观的存在双面性,有利必有弊。在轰轰烈烈的多媒体技术进课堂的运动中,不少人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些弱点和缺陷,比如说:“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容易将课堂受制于课件”“多媒体易将教师变成课件的执行者,而不是课堂的引导者”,“课件主导,教师辅助,学生迎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摒除弊端,发扬优点。在此,总结了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灵活将多媒体和其它辅助工具相结合。

虽然多媒体利用起来很方便,教师上课也相对轻松,但一些传统的教法和工具还是必须的。如在几何讲授中,必要的尺规作图,图形的变化还是需要教师亲自在黑板上展示过程,教会学生绘图。

二、合理控制节奏,留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

多媒体的程序化容易使数学课堂成为“演播室”:教师变成“播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师生一起“围着屏幕看”。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课堂上容易演变成一种“满堂电灌”。所以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合理控制好每个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把自己的角色转移到学生这边来,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去探索每个环节。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虽然多媒体教学的表达能力十分强大,引入课堂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他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开发和使用课件时,不仅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使用课件上课,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去反复演练课件流程,注意每个流程,一张PPT上的每句话,谁先出来,谁后出来,都要事先设置好。如一道练习题,你不可能让题目和答案一起出现。还有解题步骤,也要根据思路一步步出来。另外,对于数学常用的信息技术如利用excel表格制作函数图像、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象、解析几何图像、立体几何图形等应该对于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教师以达到在课堂上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多媒体的实用性。

四、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

整堂课的教学课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很容易把师生束缚在一个预设的“圈子”里,使得师生之间无法施展,同时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由于事先没有预料而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混乱,这就造成了不是讲多媒体作为辅导而是主体地位了,主次颠倒,课堂死板。所以,我们要灵活处理课堂,毕竟电脑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万能的黑板和粉笔。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

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如果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盲目地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比如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借助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又要很好地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课堂上加强师生交流等等。当然,我们教师也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学好多媒体技术,并且在教学中多实践,让多媒体教学在其辅助地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9年2月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交际语言 有意注意 因材施教

内容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新颖化。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英语教学与多媒体辅助工具相结合,使英语教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下面就针对这点来谈谈自己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交际语言教学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向。它的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法。其核心是教师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我国的英语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都充分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充分体现了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目标,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通过大量语言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使这项技能发展为语言交际能力的精神。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是大势所趋,也是一条比经之路,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为交际语言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象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成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强大的功能不可比拟的优势使交际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有效地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初步的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辅助英语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积极观察思考,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学完一课后,通常能流利地背出所学的内容。但在课外却不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初步的交际。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图片及实物创设的情景,缺乏主动性,学生兴趣不大。而电脑课件能集声音、图象、动画、文字于一体,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学生极易进入交际角色。如: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中的Lesson 53是一课复习不可数和可数名词、购物的表达方式(How much is / are… …?)的复习课文,它出现了呆板的文字对话和语言要点,如利用传统教育方法,整堂课将沉闷、枯燥、效率不高,我便从电脑素材库中搜寻几幅情景交融的购物场景画面。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学生仿佛和老师一起 走进了琳琅满目的超市。在那里,同学们 见到了很多与生活接近的对话场面,一些能够用英语表达的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仿佛让学生们跟着爸、妈又走进了购物天地。老师边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际会话,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知不觉学会了本课的内容,并且争先恐后地要和同桌或老师会话。软件提供的语境比课文内容生动、丰富的多。教材只提供了一组会话情景和一些不可数和可数名词词汇,而我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五组对话情景,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多了。在一组组色彩鲜明、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超市情景中练习对话,他们如在逛商场,轻松自如,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还大胆地运用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自编对话进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

二、电脑课件的特殊功能,有效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特别是有待延长有意注意时间,这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但利用电脑制作课件进行电化教学能有效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件中闪烁、变色的单词、字母、声光同步的动画画面,句子的变化出现等等,都能引起和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教学效果。以中学英语第二册(上)Lesson 48为例,课文中第一部分Word families的音标/tF/ /r/ /dV/ /w/等的出现,传统的音标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图片、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发音、教师纠正,再领学生反复朗读、直到学生会读。这样虽然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但学生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是被动的、不积极的。针对这种现象,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我首先点击鼠标出现一组实物图画,进行师生问答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同时也引出了一组与本课音标有相同之处的音标。如/kw/ /tw/等,再将它们发音相似的字母,如:ch/ge/qu/wh等变成红色并闪烁三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启发学生说出字母ch在这组单词里的发音。这时我再次点击鼠标,出现/tF/的一个新词,让学生根据读音规则,自己读出生词。通过ch的变色及闪烁,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字母ch上。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从中找出发音规律,很容易学会音标的读和写。为学生开口说英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本课的另外几个音标也以同样的方式讲授,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在自己的观察、分析、推断中学会了拼读音标,并利用音标识别生词,获得了一种全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交际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个别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自信心。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班级都存在着程度好的学生和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如按同样的要求、一把尺衡量的话,必然存在着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现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个别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前面的会话中对程度较好的学生,我让他们完成五组对话练习,并且可以自编会话内容,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而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按照课文的内容完成其中任何一组会话即可得到奖励。如制作课件过程中,每一步骤中自定义的动画,掌声来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电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它不是外语教学的全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还要靠人。所以我们在研究现代多媒体手段时,首先研究的是我们自身,是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辅助教学呼唤“数字化教师”》

江苏 杨海燕

廖建平

2.《恰当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 篇7

一、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 过于追求形式,违背教学原则的目的性

任何教学媒体和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而求精,强调适用。

2. 课堂信息量太大,抑制学生思维

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储存量大,是一大优势,也是思想政治与时俱进的社会性、实践性所需要的。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本应板书留有思考的重要内容,都由电脑显示。使学生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从而抑制了思维。这与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背道而驰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3. 思维不同步,忽略教与学的互动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就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而多媒体课件不可能把这些也纳入流程。这就限制了师生教与学、生生学与学的交流过程,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这种异步思维现象,使学生只能被电脑牵着走,无法实现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4. 无板书无重点,忽视传统教学

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确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排斥,更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夸大多媒体的效果,把多媒体辅助政治教学上成技术操作演示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黑板加粉笔可以随写随看,重现力强,有利于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做出灵活地删减,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突然而致的“灵感”。另外,好的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这些效果都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所以,板书是政治课堂教学不应缺少的重要环节,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建议

1. 教师仍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者,但教学课件的设计,要切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者,特别要参与学生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乐趣。

2. 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

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促进课堂环境的有效性。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强调课堂环境的营造,课堂文化的渲染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景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与学生达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沟通。

3.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完美结合

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推行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8

一、优化导入环节

文章是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自然环境激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创作的,这种背景就是导入环节设计的切入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图、视频、动画等功能,巧妙地制作设置情境的多媒体课件,展现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及思想感情,使学生置身其中,而且这种类似电视散文的表现形式富有极强的情绪渲染力,能够激发起丰富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对散文中描述的人、事、景、物的感悟和体验,激发学生求知、求美的情感,随之也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二、优化分析环节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听朗诵示范音,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结合为一体,进而感知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获得情感共鸣。

《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重点为: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朱自清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择炼”的遣词用字。如课文第4段写荷叶动态的美,“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我们用视频影像并配以音乐,把作者描写的荷叶动态美直观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并展开联想。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感觉到声和光、光与影在空间的变幻,感觉到人的心弦与大自然律动的感应和交融,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师讲授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景语”“情语”浑然一体,情景交融;需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从感官的角度写荷花、荷叶、荷香、荷波,全面而具体。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做比喻;写月光、月影,说明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用通感的手法,以声代味,以声代影,令人浮想联翩,其神韵可意会而难于言传。这种通感的写作手法只有利用视觉和听觉的统一,才能让学生体验到作者表现的内在和谐美,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

三、优化训练环节

学生获得预期的新知后,要把新知加以巩固,这实际上是举一反三地应用和迁移新知的过程。在该环节中,利用计算机可设计出各种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可避免单一的、传统的练习型的问题情境,并且使习得的新知识掌握得牢,应用得活,迁移得快。

紧扣《荷塘月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训练内容设计成两类。一类主要是词语、修辞知识、语法知识三方面的训练,这些内容主要用文本形式设计成练习题,可以穿插在文章分析中进行。有字词正音,有对课文语句的揣摩,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月色好了”一句中“且”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态?“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第二类是阅读能力训练。可以节选片段,也可以选取相类似的散文片段作范文,用文本、图片、声音形式呈现,并设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在分析完全文后进行。

四、优化结束环节

一节课近于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而教师又希望在这时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以使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此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来可以刺激学生已经疲乏了的神经,二来利用多媒体呈现信息快的特点,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本堂课做小结,从而达到优化结束环节的效果。

《荷塘月色》这一课可以文本、影像、声音信息展示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和情景交融的特点来结尾。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情与景的交融:小路幽僻、寂静,树木阴森森,心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身外有无边的荷香月色、良辰美景,内心有淡淡的喜悦;蛙叫蝉鸣,“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摆脱不了愁思;写采莲盛况,思接千载,暂得解脱,但最终还是回到造成“不宁静”的现实中来。把握住了这两点,也就把握住了全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9

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然而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品味,资源的拓展更是必要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以偏偏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很多教师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何做到依托视频辅助教学,让拓展有效甚至高效,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品味得到提升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入环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最佳途径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绘,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海底世界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本地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见到过海,对海底更是一无所知。缺少对海底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海底的神奇,显然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来再现海底。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地观看海底世界奇异景色、丰富物产,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想了解海底世界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在课文里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海底世界再次亲密接触,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和感官的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学习,研读文本。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描绘的是恢弘的历史画卷。虽然内容丰富,情感真实,但他所反映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可在课前创设情景,再现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红军强渡大渡河,巧过金沙江,英勇无敌,气壮山河,这一切在悲壮、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中再现,学生进入了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乐观的精神。当看到十几名敢死队员在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上一边铺木板一边同对岸的敌人战斗的情景时,同学们不禁为所有战士捏了一把汗;当看到战士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渡过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当看到战士过草地陷入泥潭永远没有起来时,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正是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时空的跨越,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文字拓展,使讲解更加丰富

有时教材是一篇文章的节选或改变,呈现的文本内容是单薄的,学生从中进行的解读也是单薄的;有时我们的教学会遭遇难点或重点,于是我们的解读需要超越,于是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文字资料补充,这就是文字拓展。文字拓展,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更能走进文字,与文本进行对比整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

当学生在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第二自然段,对“褪色”、“过时”等语句进行研读时,教师适时地出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并提出要求:“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这时老人自己节俭,对海鸥毫不吝啬的形象更加清晰地屹立于学生的脑海,此时引领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品读,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拓展,使语言更加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景的文章,以及文章的表达抽象的时候,需要借助形象、多彩的图片,帮助理解文本,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这就需要图片拓展。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出示多彩的颐和园图片,让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老人与海鸥》,课堂中学生讲到“谈起海鸥老人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有说不完的话题”时,老师出示老人谈论时的照片,生动的眼睛以及动作,结合照片,学生的感悟更加形象。

任老师《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课前出示风景图片进行语言训练,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风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有效地弥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悟文本的时候出示了重点句和与课文有关的插图,如感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时,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配合盘古上举天,下踩地的插图,让学生更加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四、视频拓展,使情境更加真实 为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情境,渐入佳境,有时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基调,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那个时空,体验主人公当时的心情,让情感随着情境而推进,与此共鸣,同时能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使语文更加真实,这就需要视频拓展。

例如在《观潮》一课中多次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观潮,让学生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视频拓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词句和朗读句子。所以后来的读仿佛把人们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视频拓展引导学生由不愿意读到读出了味,读得意犹未尽,把对课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播放当时地震视频,因为本课故事发生在地震时候,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有点距离,学生不易感受其中的情景,无法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与灾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故事背景,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简短又轻松,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却不可或缺,因为让学生凭空想象是很难完成的,这些视觉资源的引入使语文课平添了生气。

这样动态演示与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程评价范文下一篇:2024下综合目标考核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