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2025-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精选8篇)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资源的高能源也日益严重,我国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粗放的建筑产业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建立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建筑发展方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筑行业本身是高能耗的产业,在建筑业实行绿色施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首先树立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绿色施工对于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绿色施工的理念以及内涵

施工是建筑得以完工的建设过程,在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对于各类与建筑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则具有更高的需求,在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始终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所谓的绿色施工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实施,在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环节,减少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的理念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绿色施工理念不是独立的,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发展方式应用于工程的管理技术,同时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展战略在建筑行业的的应用。绿色施工的内涵主要包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建筑资源和能源;采用合理手段提升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的绿色清洁度;对环境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提升施工过程的清洁度。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绿色施工的基本现状

2.1施工材料以及机械未达到绿色施工要求

截至目前,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推进还处于初级阶段,阻力很大。要想更好地实行建筑的绿色施工首先要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并且保证整个施工过程要在绿色化以及合理化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施工的理念刚刚开始实行,我国对于绿色的建筑耗材的要求并不严格,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的建材使用方式,我国缺乏相关的建筑材料环保规范,施工企业选择时没有政策依据,从而导致建材达不到环保、绿色的要求。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种类较多,但是对于建筑机械的环保标准以及相关评价制度也不够成熟,碳元素排放量超标的现象非常普遍。

2.2施工工艺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当前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仍然延续传统的施工工艺,所以常会出现施工工艺过程以及工序选择上的不合理、不科学现象。传统的施工工艺通常是为满足成本、质量以及进度三大目标,施工过程中缺少了节约材料、节能以及节水等要求,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施工的意识,致使很难将绿色施工的理念应用于施工每个环节当中。

2.3缺乏绿色施工激励机制,人员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绿色施工的推广不仅仅局限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各方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都需要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要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是否节能绿色,监理单位是否在施工现场坚持绿色施工的原则,另外建材生产单位以及政府的相关激励政策是否健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施工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当前,由于绿色施工的理念尚处于理论阶段,各个主体之间的职能也不够明确,施工单位、开发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乃至政府之间都没有形成明确的责任以及分工。由于缺乏相关绿色施工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对于绿色施工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2.4施工的信息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下

未来我国建筑产业主要朝信息化、工业化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进行了许多绿色施工的尝试,通过构件预制化以及提高施工效率来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但是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由于人员之间的交流、施工信息、工业化水平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建筑业绿色施工理念的推进。

3推进绿色施工的建议

3.1建立有效的绿色施工制度

作为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推行绿色环保,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和ISO14001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组织施工,从建材、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整个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综合的考量环境的安全、成本以及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推进相关的绿色施工考核激励制度,从而更好的推进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和发展。

3.2编制绿色施工的基本方案

在各类工程施工方案里面,绿色施工的方案应该进行单独的设置,绿色施工方案要不违背总的施工方案,对绿色施工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划分,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目标,要通过数据论证的方式来检验施工效果,如材料的消耗量、资源的节约量、材料的节约率及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控制水平等。

3.3加强绿色施工培训和交流机制

要想让绿色施工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是置管重要的,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绿色施工的基本观念,使之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重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针对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绿色施工的理念,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来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的操作原则以及操作方法,不断的加强他们对于绿色施工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更好的提高他们进行绿色施工的效率。

4小结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绿色件数施工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我们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利用资源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全世界都在倡导建立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在一直致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在当前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肆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绿色施工模式也就成了当前形势之下的大趋势。无疑在推进绿色施工模式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但是我们更要克服目前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顺着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继续前进。逐步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整个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所应该起到的指导性的地位,并且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要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作者:阙汉伟 单位: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惠.建筑工程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6):243-24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2

1 绿色施工的理念以及内涵

施工是建筑得以完工的建设过程, 在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对于各类与建筑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 则具有更高的需求, 在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始终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 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目标。所谓的绿色施工指的是, 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实施, 在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的前提之下, 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环节, 减少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 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的理念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的具体表现, 同时也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绿色施工理念不是独立的, 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发展方式应用于工程的管理技术, 同时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展战略在建筑行业的的应用。

绿色施工的内涵主要包括: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建筑资源和能源; 采用合理手段提升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的绿色清洁度; 对环境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提升施工过程的清洁度。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 绿色施工的基本现状

2. 1 施工材料以及机械未达到绿色施工要求

截至目前, 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推进还处于初级阶段, 阻力很大。要想更好地实行建筑的绿色施工首先要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并且保证整个施工过程要在绿色化以及合理化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施工的理念刚刚开始实行, 我国对于绿色的建筑耗材的要求并不严格, 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的建材使用方式, 我国缺乏相关的建筑材料环保规范, 施工企业选择时没有政策依据, 从而导致建材达不到环保、绿色的要求。另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种类较多, 但是对于建筑机械的环保标准以及相关评价制度也不够成熟, 碳元素排放量超标的现象非常普遍。

2. 2 施工工艺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当前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仍然延续传统的施工工艺, 所以常会出现施工工艺过程以及工序选择上的不合理、不科学现象。传统的施工工艺通常是为满足成本、质量以及进度三大目标, 施工过程中缺少了节约材料、节能以及节水等要求, 管理人员以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施工的意识, 致使很难将绿色施工的理念应用于施工每个环节当中。

2. 3 缺乏绿色施工激励机制, 人员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绿色施工的推广不仅仅局限于施工单位, 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各方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都需要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 要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是否节能绿色, 监理单位是否在施工现场坚持绿色施工的原则, 另外建材生产单位以及政府的相关激励政策是否健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施工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当前, 由于绿色施工的理念尚处于理论阶段, 各个主体之间的职能也不够明确, 施工单位、开发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乃至政府之间都没有形成明确的责任以及分工。由于缺乏相关绿色施工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激励制度, 对于绿色施工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2. 4 施工的信息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下

未来我国建筑产业主要朝信息化、工业化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这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进行了许多绿色施工的尝试, 通过构件预制化以及提高施工效率来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 但是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由于人员之间的交流、施工信息、工业化水平等问题, 严重的阻碍了建筑业绿色施工理念的推进。

3 推进绿色施工的建议

3. 1 建立有效的绿色施工制度

作为施工企业, 要根据企业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推行绿色环保, 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和ISO14001 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组织施工, 从建材、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综合的考量环境的安全、成本以及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建立推进相关的绿色施工考核激励制度, 从而更好的推进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和发展。

3. 2 编制绿色施工的基本方案

在各类工程施工方案里面, 绿色施工的方案应该进行单独的设置, 绿色施工方案要不违背总的施工方案, 对绿色施工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划分, 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目标, 要通过数据论证的方式来检验施工效果, 如材料的消耗量、资源的节约量、材料的节约率及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控制水平等。

3. 3 加强绿色施工培训和交流机制

要想让绿色施工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是置管重要的, 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绿色施工的基本观念, 使之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重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针对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绿色施工的理念, 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来加强对于绿色施工的操作原则以及操作方法, 不断的加强他们对于绿色施工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更好的提高他们进行绿色施工的效率。

4 小结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 绿色件数施工是必然的趋势, 同时也是我们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利用资源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之下, 全世界都在倡导建立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在一直致力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在当前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肆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绿色施工模式也就成了当前形势之下的大趋势。无疑在推进绿色施工模式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 但是我们更要克服目前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 顺着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继续前进。逐步的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整个绿色建筑发展过程当中所应该起到的指导性的地位, 并且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要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摘要:文章以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作为分析对象, 对当前建筑绿色施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提出了推进绿色施工问题的相关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实现建筑施工的绿色化、节能化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工程,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明惠.建筑工程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3, 39 (6) :243-24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56-2

0 引言

绿色一词来源于自然界绿色植物的颜色,随着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在人们普遍认识绿色的概念是与节能环保高效健康等方面紧密联系的。把绿色引入到建筑,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节约环保、健康舒适,是现代化社会人们对建筑的普遍追求。

1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内涵及关系

1.1 内涵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将人、环境和建筑有机结合,尽量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此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建筑类型。

在绿色建筑周期内,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本质就是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在遵守国家、地方以及相关行业的政策下,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科学的管理、技术的进步保障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的一种施工活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就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基础是保护环境,重点是节约资源,是实现社会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科学施工理念。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将绿色施工的含义定义为:绿色施工即于确保质量及安全的基础上,借助恰当的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优化传统施工技术,转变传统监管理念,尽可能地降低施工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能源及资源的损耗,确保降耗、增资及环保三者间的协调,完成可持续前进的施工方式。绿色施工并不是脱离传统施工技术,而是在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以保证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施工技术。

1.2 关系

从技术、设施、环境、材料、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出发,考虑建筑的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之间的互动关系,保证建筑的设计与建筑所处环境以及建筑的维护人员的平衡关系,从而达到的绿化效果都是绿色建筑所要求的。而绿色施工主要是在“四节一环保”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绿色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尽量采用无污染的绿色建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泄,在安全文明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建筑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绿色施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模式,强调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进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效益。

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绿色使用空间的一种形态,绿色施工却是具体的施工过程,绿色建筑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可以为绿色建筑增光添彩,但是绿色施工单方面的完成是不能够保证绿色建筑的生成,换句话说就是,要想达到绿色建筑,必须先做到绿色施工,加上绿色规划及后期的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做到绿色建筑的形成,因此绿色建筑是绿色施工的最终目标,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

2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

首先,绿色建筑分为三个星级标准,得分越高星级越高,而2015年三星级占比大体呈下降趋势,一星级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发达地区在绿色建筑发展上是领先的,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湖北、天津、河北、北京等几个沿海地区在绿色建筑的实施上遥遥领先;再次,国家处于重建设、轻运行的状态。

虽然绿色施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当代要求发展的目标,然而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我国在建筑实施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建筑物每年都在增长,然而对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污染事故频发;再者,绿色施工技术达不到绿色建筑的要求等。尽管国家在建筑体系中制定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具体施工人员、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导致绿色施工没能真正融入到建筑企业当中。

3 促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发展的措施

3.1 创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于绿色施工而言,不能仅仅在施工一个方面进行法律法规的限制,应该彻底规范到设计、施工、运营等整个建筑周期,在建筑材料方面也应该有详细的法规要求,在政府引导下,各部门相互协作,用全过程控制的理念进行法规的编制,建立自上而下的建筑管理体系,利用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技术规定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绿色施工监管部门要更好的实施绿色监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以环保理念为基础设计绿色建筑;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明确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创造出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角度出发建设我国绿色建筑事业。

3.2 提高环保意识

绿色建筑就是环境友好型建筑,首先在建筑的过程中关注环保性能,其关键取决于建筑单位的绿色环保意识;另外在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对于绿色施工意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实际效果;其次,工程结束后,用户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是绿色建筑能够长期使用的保障。因此,提高建筑单位的绿色环保意识,增强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以及用户的综合素质,是全方位促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所以在施工企业发展的未来,应该加大绿色施工的宣传度,借助宣传栏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全民绿色施工意识,推动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3.3 强化绿色施工技能监管,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绿色施工监管部门包含着一系列监管体系,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监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绿色施工监管工作:其一,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将节能环保理念放在首位,设计图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其二,在进行绿色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必须先明确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创造出与绿色施工理念相一致的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不断向前发展。

3.4 建筑垃圾分类处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基础上,对产生的垃圾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对无法利用的垃圾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乱倒;在建筑完工过后,居民小区里设置宣传栏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使居民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障小区的生活卫生环境。

3.5 噪声及粉尘污染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序安排施工进度,杜绝深夜施工;施工过程尽量选用低噪声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器;对于施工过程中噪声较大的设备给予安装防噪声装备或者远离人群;一切施工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不用的时候要停止设备运行。

对于粉尘的控制,要设置围挡,把容易出现粉尘的物料遮盖;在装卸粉尘材料时向空气中喷洒水份降低粉尘扩散范围;施工道路要及时清扫,保持清洁;建筑垃圾堆放要及时清理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尽量减少噪声和粉尘对人们带来的不适,也是绿色建筑施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4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展望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不影响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将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能充分运用到建筑的照明、取暖或者室内通风中,从而改善资源紧缺的现状。技术人员也可以考虑高效利用节水或者节电设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5 结束语

我国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没有充分把握,未来的绿色建筑应该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化绿色施工过程,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并防止过多污染环境,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建筑技术组织,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

参 考 文 献

[1] 康小红.对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的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2129-2129.

[2] 唐云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1015-101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4

专业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摘要: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均受到能源短缺的阻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让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同类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本文就建筑施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且概述绿色施工管理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字: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是将计划转变为现实的一步,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建筑施工管理中有许多环节,而各个环节都在整个施工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强化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绿色建筑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同时加大了建筑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力度。

一、建筑施工管理

(一)进度管理

1.1.1 制定优秀的进度计划

承包商在竞标之前就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份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竞标成功之后,承包商会再次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合同工期等,对前期的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进度计划书的内容包含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劳动力的相应安排、所需物资的供应、施工的技术及工艺、施工人员间的相互配合等方面。编制这份进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工程量变化等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考虑进去,详细拟出对应的措施,以便及时应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的差异。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技术运用到进度计划书的编制过程中,能及时调整并完善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工计划进度书,大大增强进度计划书的质量,确保工程更加顺利地进行。

1.1.2 落实进度计划

在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书通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批之后,业主及监理会必须要与建设项目承包商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了解施工现状和施工进程。根据施工的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必须的临时变更,业主及监理会要及时做出应对变更的建议及要求,并制定全面可行的处理方案,承包商要深度斟酌应对方案的内容,确认无误之后,立刻执行措施,全方位掌控工程进度。对于各个分包单位的工作进程,承包商和业主及监理会要同时对其进行逐个检查,时刻掌握其工作现状,积极调动各个分包单位的配合力度,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稳定资金的到位情况,将整个工程的进度全力落到实处。

1.1.3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严重地阻碍着施工的进程,这些因素大概有施工管理不当、施工监督不当、施工技术运用不当等。所以,施工进程中的检查工作绝对不可或缺。各级管理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时刻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进度,避免组织涣散,导致施工过程中部分工作没有做到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另外,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技术的了解,防止新科技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不当,使得整个工程出现问题。

(二)质量管理

1.2.1 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书

在指定工程进度计划书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对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将即将进行的建设施工的主要目的、精神和计划等向上级审核部门详细地报告一次,审核通过之后再围绕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等几个性质进行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计划制定过程中,要详细列出时段验收日期和建筑施工任务的分配情况,以确保每个参与到施工工程中的人都能对施工计划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另外,在施工前,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验也是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2.2 落实施工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前,要组织相关的分部分项技术人员对各工种、各工序质量保障措施进行拟定,对进度计划书进行更加完善的研改。相关的管理层要对建筑施工时所需要的材料设备进行挑选和储备,安排并管理好分工不同的施工人员以及其对新型材料和设备的学习,帮助建筑施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1.2.3 规范施工程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按部就班,严格遵照计划指示,稳稳地走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但不是说必须要按计划生搬硬套地施工,要在实践过程中为计划赋予弹性。为了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点,并安排专人随时负责质量检查和质量把握工作。在重点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要先严格复审工程的关键项目,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1.2.4 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

必须要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和检查工作。而要做好检查工作,就要建立以作业班自检、施工项目质检员、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互检为中心的“三检”制度,对验收过程中任何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整或返工,确保每一项工作在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再保障工程质量。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2.1 能源管理

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施工的主旨之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能源节约,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选择上面下功夫。首先,要选择能源消耗低,工艺成熟又绿色环保的建筑设备,并让相关的操作人员深度了解该设备的操作方式,以达到不浪费,最节约。在设备的不断运用中,建筑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降低能源消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淘汰那些能源消耗大,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设施设备,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供帮助。在施工因为下班、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节假日等原因需要暂停时,施工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负责的人员及时关闭设施设备的电源和工地上电器。

2.2 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在整个工程成本中一般占有过半的比重,所以,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提高工程效率,还能为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应带来莫大的帮助。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工程材料回收点,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并妥善地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要随时清楚施工的成本范围,仔细核对材料成本,减少包装复杂的材料使用,尽量选用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尽力将材料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避免浪费。

2.3 水资源管理

水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种跑、滴、冒、漏等现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用水量和水资源浪费情况,有必要购进节水型的流水设备,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水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调整和维修,减少水资源滴漏的浪费现状。

2.4 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措施

除了水污染,施工现场往往还存在灰尘、噪音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环境卫生。扬尘是施工现场遍及最广的污染现象,如遇到大风季节,扬尘的污染必会达到高峰,施工人员可以用淋水和覆盖等方式来减轻扬尘污染,与此同时,要及时清理工地垃圾,尽量采用清洁的燃料。噪音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种污染,为尽可能地减少噪音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就要不断提倡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低噪音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出现,对于出现的固体垃圾,要对其进行分类,回收了有用材料之后,再进行及时的处理,但是切不可随意处理,要本着保护环境的观念,对其进行综合无害的处理。

三、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绝不能少的管理板块,其进程中的每一步都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与此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在提倡绿色生产的现代社会中,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当中。业界人士普片认为,只有坚持运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才能带领整个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普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当下建筑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获得巨大利益,强化自身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何提升企业信誉,如何更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及建议论文 篇5

当前我国建筑范围日益扩大,建筑物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逐步增加,虽然国家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强制性的抗震规范,但是受到侥幸意识和麻痹思想的影响,出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抗震性能的模式。这种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难于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设计人员不熟悉、不了解抗震规范的问题,导致抗震标准难于得到实施,安全性原则不能得到遵守,在设计时期造成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进而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2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影响,存在设计中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不足的实际问题。受到设计时资金的限制,设计单位为了节约建筑结构设计成本,减少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和性能的资金投入,导致建筑结构存在钢材使用量的不足,这会引发建筑结构在地震情况下出现失稳、垮塌和倾覆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没有对抗震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

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传统的建筑结构需要专业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计算、思考、分解、组合等脑力工作,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成本高,设计的周期长。然而当前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单位盲目迎合业主方要求,不能够坚持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规范,设计出过多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这些设计会产生建筑结构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缺陷,给建筑结构的施工和使用留下风险,容易引发建筑结构的安全事故。

1.4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结构功能的实现需要严格和高质量的施工作为保障,而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资金、进度等目标的实现,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不合理修改,使建筑结构施工失去合理性和规范性,形成建筑结构风险问题的积累,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2建筑结构设计的建议

2.1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抗震意识

抗震意识是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具备的基本意识,要从落实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高度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建立抗震知识、抗震规范的学习组织,全面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使他们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把握抗震这一环节与要点。要强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检查,建立抗震规范和准则的检查体系,重点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展开检查,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2.2提高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

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应该从材料方面入手,以高质量、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建立材料质量的关口,避免施工单位为了追逐超额利润而在建筑材料上偷工减料的行为,制止不合格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出现,斩断不合格建筑结构材料流入的通道。施工单位也应当对于建材的选用有严格的把关,对于供应商的资质等要核实清楚,要选取那些口碑好、信誉佳的建材企业进行合作。此外,建材在进场前要严格检查,只有那些合规且质量良好的材料才能够选用。这些都是在建材检验上应当做到的,只有从这一点上严格把关才能够保障项目的结构设计很好的得到落实,进而保障整个建筑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推进,越来越多科技含量更高、更为智能的设计软件得以推出,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精良的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师应当不断适应这种发展潮流与发展趋势,要多去学习那些先进的设计软件的用法与功效,并且将这些软件更多的用到项目实践中来。这些技术含量更高的软件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工作实效性,许多软件的相关功能还能很有效的提升概念设计中项目的抗震性能。这些都是很好的保障,对于提升建筑体的安全性是有很大推动的。

2.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从建筑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对施工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良好的管控,规范化整个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并且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这些都能够让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所保障,对于提高建筑安全性也很有帮助。

3结语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6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国家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也做出了详细说明和规定,各类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中,明确规定将安全职责纳入到监理工作的范围中,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其职责也越来越大,但是,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却与监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与工作方案嘻嘻先关,只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理执行方案,便能够很大程度上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把企业单位经济及社会损失降到最小。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在工程成本及工期等方面,有些工作依旧无法落实到位,对于更为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意识更是十分浅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作为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施工人员,首先应当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在实际操作及施工中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监督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施工。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施工设备、人员及材料等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其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重点;第二,是对建筑工程自身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其建筑物的自身质量必须满足合同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同时还必须确定在规定年限内安全使用。

建筑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多诸多,由于施工作业的内容较为广泛,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其生产的岗位固定性较低;其次,施工强度较大,且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水平不稳定,水平各异;第三,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后,施工项目通常为露天场地,因此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施工 篇7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 在后奥运时代如何将“绿色奥运”理念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绿色施工的内涵及施工企业的现状

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的传统施工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标,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处于从属地位, 这容易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因此,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 以环保优先为原则, 追求高效、低耗、环保, 实现经济、社会、环保 (生态) 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应运而生, 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绿色施工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和设计要求, 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水平, 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绿色施工强调的是, 从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 对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环境保护和舒适空间的要求。应该说绿色施工的一些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实践中一直在做, 所以绿色施工并不是一个跳跃式的新理念, 其实质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 并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实施绿色施工的主体, 不但肩负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责任, 还肩负着带动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

但是, 绿色施工作为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并未得到所有企业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施工企业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和项目预算等标准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 虽然也会采取一些技术和措施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消极的, 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较单一, 还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 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 也未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来加以重视。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虽已为众多业内人士所了解, 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明显, 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地实施绿色施工

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施工, 必须从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教育, 切实树立起绿色施工的观念。建筑施工企业若能有效地实施绿色施工, 将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有利于技术创新,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为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都不强, 因此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首先要树立绿色施工的观念, 这就需要加强对绿色施工的宣传和教育, 这个教育应贯穿于从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开始, 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

2.重视前期设计和动态控制。绿色施工是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前期策划、设计阶段对后期施工阶段将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 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 不仅要重视前期设计, 还要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 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分阶段实施自评和预评, 加强各阶段绿色施工的监管。

3.加强对绿色施工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以加强对各个分散项目的绿色施工的监管。各个分散项目的经理部, 应按照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并落实到工地管理、工序管理、现场材料加工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去, 然后严格检查落实情况。在施工中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定期对建筑工人进行绿色施工和节能降耗的宣传和培训, 营造实施绿色施工的氛围。

4.加强对绿色材料质量的把关。建筑物、构筑物是由无数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施工方法将其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构成, 因此必须从“绿色”的角度严把材料关, 确保所用的材料符合“绿色”标准。加强对绿色材料质量的把关, 不仅包括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的考虑, 对结构用材料质量的重视, 还包括对装饰材料的质量把关。在装饰材料满足装饰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要消除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和有害物质、气体, 以免损害使用者的健康。

5.加强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机械的创新和改进。对当前施工方式中一些不符合节约能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等要求的, 必须予以改进。一是改进施工工艺技术, 比如逆作法可以降低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降低基础施工阶段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新材料如免振捣混凝土的应用, 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避免噪音的产生。二是改进施工机械, 如低能耗、低噪音机械的开发使用, 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 而且能直接为绿色施工作出贡献。

6.加强对施工环节的验收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每个环节的控制效果如何, 应通过一系列的检查验收工作来鉴定。这项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所建造的工程实体能否有效地实施绿色施工。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应认真分析所选择各施工工艺的特点, 明确检查点、见证点、停止点等检查验收的关键部位, 尤其是从“绿色”观念出发所需要检测的项目;同时加强对各工艺过程施工质量中涉及环保指标的检查验收及对完工工程的整体验收等。

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绿色施工的配套措施

1.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我国的绿色施工虽然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发展势头良好。建设部出台的《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 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的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 因此还需要政府及时出台相关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因为形成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一是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 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应继续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 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及时更新。二是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 譬如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 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 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准可依。三是应将承包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程度作为工程评标和评优的依据, 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 以此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四是应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或“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使其范围更广, 内容更丰富。五是应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保险和索赔制度, 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2.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 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只有在工程建设各方及广大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达成一致时, 绿色施工才能广泛推行。因此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教育活动, 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增强施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施工项目和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 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绿色施工示范项目不应仅仅是没有尘土飞扬, 没有噪声扰民, 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清洁运输等, 还应包括气候施工, 能源节约, 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 减少填埋废弃物, 实施科学管理等综合内容。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的民众参与制, 可激发民众支持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对绿色施工的推动和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及推进建议论文 篇8

关键词 病害 ;虫害 ;木薯 ;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53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cassava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ome advices was raised in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is provides theory basis in further for pollution-free prevention.

Key words disease ;insect attack ;cassava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别名木番薯、树薯,耐旱、耐贫瘠,适应性较广,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主要的旱粮和饲料作物,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这些地区国家的日常食物中的主要热能来源。木薯在世界上分布于北纬30°与南纬30°之间,海拔2 000 m以下。木薯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已经有200多年,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浙江等省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木薯已经成为中国第六大热带作物,截止2004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共45.1万hm2[1]。

在木薯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频发,这是木薯产业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木薯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细菌性枯萎病、木薯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褐色叶斑病、木薯疫霉、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朱砂叶螨、蔗根锯天牛、蛴螬、烟粉虱、棉铃虫等。

木薯病虫害发生后防治难度大,传播蔓延快,农药使用频繁,使用量大,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人畜的食用安全,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随着木薯产业的持续发展,种植模式与种植品种的改变,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植保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对木薯病虫害进行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方面的深入研究,为预防和统一防治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生物防治,为无公害木薯生产奠定基础。

1 主要病虫害及其现行防治措施

1.1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Disease)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木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最早于1900年在拉丁美洲发现,1912年在巴西最早记载,在亚洲的最早报道始于1972年[1]。木薯染病后叶片大量脱落,抑制了植株茎叶生长从而影响到块根的膨大和干物质的积累,主要表現为结薯少而小、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淀粉含量减少等,一般减产30 %-50 % ,严重时全株枯萎至死[2-6]。细菌性枯萎病最初见于中国台湾[7],之后在海南儋州,广西北海,广东深圳等地陆续有报道[8,9]。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木薯主产区普遍发生[2]。病原菌主要危害木薯叶片和茎杆,首先为害完全展开的成熟叶片,叶片受侵染后,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多角形病斑,然后逐渐扩散。天气干燥时,病斑不再扩展,呈黄褐色或者褐色;天气湿润时,病斑迅速向周围扩展,呈深灰色、水渍腐烂状。茎秆被感染表现为维管束干腐,或者坏死。常常在雨季被感染的叶片或者茎秆出现褐色或者黄褐色菌脓,感染严重时,嫩梢枯萎、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死亡[1,6,10,11]。

目前该病主要的防治措施仍以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等化学防治为主。国外在生物防治方面进行了尝试,Hernandez等[12]在木薯叶上施用Pseudomonas fluoreseens和Pseudomonas putida抗生菌后可大大减少感病品系每叶的角斑数和每株枯萎的叶片数。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正在研究这些生物防治制剂在商业种植园的进一步应用[10]。

1.2 木薯炭疽病

木薯炭疽病(Cassava Anthracnose,CA)是木薯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1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该病发生普遍[2]。该病最早于1903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被发现,紧接着1904年在巴西被发现,随后扩散到马达加斯加、波多黎各、尼日利亚、扎伊尔[14]。现在已经扩散到世界木薯主要种植区。木薯炭疽病主要危害嫩叶和嫩梢,叶部被侵染后首先表现为叶片褪绿,然后形成中央浅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最后叶片扭曲,干枯至死;嫩梢被侵染后形成溃疡或干枯,若是雨季,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大量繁殖,在嫩枝表面表现出红色斑点[15]。

1.3 木薯褐斑病

木薯褐斑病(Cassava Brown Leaf Spot, CBLS)也是世界性病害,在全世界木薯主产区广泛发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仅次于细菌性枯萎病。最早于1885年在非洲发现,1904年在印度发现,1918年在菲律宾发现,20世纪70年代又在巴西、巴拿马、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家发现[16-20]。木薯褐斑病在中国的木薯主产区广泛发生[19]。木薯褐斑病主要为害成熟叶片,首先表现为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破裂、穿孔。该病的典型特征是病斑中央颜色较深,并伴有同心轮纹[1]。

1.4 木薯单爪螨

木薯单爪螨(Cassava Mononychellus Mcgtegori)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型纲,蜱螨目,叶螨科,单爪螨属,别名木薯绿螨。木薯单爪螨是对木薯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螨之一,已被列入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21]。最早发现是在1971的乌干达,当时几乎导致非洲木薯绝收[22]。2008年在中国海南儋州首次发现,这几年已经扩散到中国木薯主要种植区。木薯单爪螨主要危害嫩芽、嫩叶、嫩枝,受害部位表现为白色斑点,褪绿,畸形等症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变黑,枝条干枯,直至整株死亡[23]。

nlc202309090649

2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木薯相对其它作物耐贫瘠,耐旱,所以田间管理相对粗放,植保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突然爆发病害虫害,就盲目用药,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存在生态隐患。中国主要木薯种植区目前一般施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施用剂量大,频率又高,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在防治地下害虫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因此,必须推行统防统治植保政策,重视木薯食品安全与产地生态环境。植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木薯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木薯炭疽病、木薯褐斑病和木薯单爪螨是目前爆发比较严重的病虫害,由于缺乏重视,木薯病害的流行规律,对害虫的为害特点,以及天敌的调查保护研究都只有零星报道,很难满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3 木薯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防治的建议

木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首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生物多样性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此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通过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技术、推动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成为农民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杜绝高毒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安装诱虫灯,靶标作用明显,可以有效的压低虫口数,利用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的方法诱杀害虫,同时保护天敌的数量,维护了生态平衡。在虫害发生高峰期可以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靶标性强,防治效果明显,而且对天敌没有毒杀效果,无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病虫害防治观念的改变,传统防治病虫害都是围绕着单一作物,按着发病规律,或者虫害为害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但是病害具有传染性,虫害具有迁徙性,所以病虫害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作物上、在前后茬作物上传染、迁徙。所以应该以生态区为研究对象,最大限度的利用前后茬作物,同一时期的不同作物的自然抗性、栽培措施、生物多样性防治等生态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 黄贵修. 中国木薯主要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李超萍,时 涛,刘先宝,等. 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16-121.

[3] 岑贞陆,黄思良. 木薯抗細菌性枯萎病鉴定技术初报[J]. 作物杂志,2008(6):33-35.

[4] 封立平,王英超,庞国兴,等.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疫方法研究[J]. 植物检疫,2007,21(5):261-264.

[5] 袁高庆,赖传雅. 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唐学成. 我国木薯细菌性疫病[J]. 热带农业科学,1984(3):58-59.

[7] Leu L S,张开明. 中国台湾省的木薯细菌性疫病[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85(4):58-60.

[8] 文衍堂. 木薯细菌性疫病病原菌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1982(2):91-97.

[9] 卢 明. 北海市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对策[J]. 广西植保,2005,18(1):9-11.

[10] Lozano J C.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a manageable disease.[J]. Plant Disease, 1986, 70(12):1 089-1 093.

[11] 张开明. 木薯病害[M]. 热带作物研究,1986(1):77-82.

[12] Hernandez J M, Laberry R, Lozano J C.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inoculating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plantlets with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8, 117(1):17-25.

[13] Hahn S K, Isoba John C G, Ikotun T. Resistance breeding in root and tuber crops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IITA), Ibadan, Nigeria[J]. Crop Protection, 1989, 8(3):147-168.

[14] P Goffart J. Contribution a letude de la variabilite d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f[M]. sp manihotis:These pour lobention du diploma dingenieur agronome,1982:12-19.

[15] Théberge R L. Common African pests and diseases of cassava, yam, sweet potato and cocoyam[M]. Ibadan: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1985.

[16] Hrishi N, Gopinathan Nair R.. Cassava production technology[M]. Trivandrum: Central tuber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1978.

[17] P. Manuel K. Reaction of cassava plants to brown leaf spot infection [M]. 1988:1-8.

[18] Toler R W, Cuellar R, Ferrer J B. Preliminary survey of plant diseases in the Republic of Panama, 1 955-1958[J]. Plant Disease Reporter, 1959:1 201-1 203.

[19] 潘衍庆. 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0] Ayesu-Offei E N, Antwi-Boasiako C. Production of microconidia by Cercospora henningsii Allesch, cause of brown leaf spot of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and tree cassava (Manihot glaziovii Muell.Arg.)[J]. Annals of Botany, 1996, 78(5):653-657.

[21] 冉俊祥. 木薯危险性病虫害[J]. 动植物检疫, 1994(2):9-12.

[22] 林延谋. 国外木薯单爪螨研究概况[J]. 热带农业科学, 1984(4):89-91.

[23] 潘贤丽. 国外木薯害虫、防治策略及研究现状[J]. 热带农业科学,1987(2):73-76.

上一篇:会计学16秋北师大作业下一篇:中学教师岗位聘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