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人教版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反思(精选2篇)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后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玫瑰花》评课记录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记录
参加成员:语文组
评课记录
侯兆寅:听了梁书华老师执教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大家就听课后的点滴感受做一评价和交流:
梁书华教学意图:《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我在本文的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的内容看,有全文朗读,自然段细读,句子精读。从读的形式来看,有小组读,个别读,轻声读等,学生一直处于朗读的兴奋之中。
施华章:鹿弟弟的两句话是本篇文章的文眼,也是理解文本的难点,学生在初读质疑中就提出"为什么鹿弟弟说:你的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呢?"于是,在教学中以"白栽"这个词入手,理解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苦栽种的玫瑰的惋惜心情。
寿敏:本节最值得延续和坚持的环节:
1、找到文章的题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2、适当的想象和拓展来激活学生。
不足的地方是:
“为什么没有白栽?”这个问题的置前提出失当,学生很快通过读课文得出了答案。就“惋惜”一词的讨论,才带出了对文本的研读。以及后来的想象和拓展,学习氛围才逐渐活了起来。
张君:教学中,老师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张振东:老师还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将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赛读??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真正体现了 “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朱琳:梁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活动情境为主导,以境导情,步步铺垫,让学生进人角色,入境人情,与文本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思??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学语文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整节课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赵卫东: 我觉得梁老师在感悟小鹿“惋惜”的心情时,略显急躁。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什么时候有过惋惜的心情,带着生活体验去读去理解,相信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靳顺红:梁老师以“读”为主,以“想”入情,以“情”带读,尝试着让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卞文河: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在分角色朗读方面,指导的深度还不够,如果能指导得更加具体、深刻,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那就更完美了。
篇三:2015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说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了一丛玫瑰,它精心管理“常常去松土、浇水。”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跌伤了脚不能走动,没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当又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的说:“哥哥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从“白栽”到“没有白栽”这两句话中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二、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重难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体会小鹿为别人带去了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
三、教法与学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以其独有的生动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深入学习课文前,我先播放课文的动画视频,以此来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整堂课里,以多媒体为辅助,让孩子从课文句子里自读自悟出: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这是第二课时,在正式进入学习课文前,我先以听写的方式来检查学生上节课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听写后,再全班齐读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出示玫瑰花的图片,让孩子上来说说自己眼前的这些花,指导他们用词从颜色、数量、气味等方面来形容这些花。以此,让孩子能在这一环节里,积累相关词语。在图片的基础上,向孩子提出疑问“小鹿家的玫瑰话又会是什么模样的呢?”让孩子带着疑问进入课文。
(三)教授新课
1、看视频,熟悉课文
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填空的方式来概括故事内容。
2、全文感知,理解文意
引导着孩子读课文,从小鹿栽玫瑰花、玫瑰花的变化、小鹿摔伤到小鹿没看到玫瑰却知道玫瑰长什么模样来细读课文。课文里出现“花骨朵”,对孩子而言,并不能很准确地明白什么是花骨朵。就此,我会展现花骨朵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的懂得。
除外,让孩子从课文语句里去感受小鹿对玫瑰花开的期盼,后来错过花开的失落。在这儿,我让学生联想一下:如果你是小鹿,你的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分享答案。
建立在孩子体会小鹿心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小鹿弟弟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味道。并在小鹿弟弟说的话提出问题:小鹿的玫瑰花真的白栽了吗?
以此引入后面的课文内容。后面主要指导学生朗读,并从句中得出:小鹿的玫瑰花是什么模样的?是美的、香的。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来感悟出:小鹿的玫瑰花没白栽,因为它给身边的人都带去了快乐。这样,在课文的学习中,以读和悟来突破重难点。
3、课堂小结
引导孩子做小结,小鹿的虽然没看到自己种的玫瑰花,但它为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所以,我们和鹿弟弟一样,觉得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四)课堂延伸
总结完全文后,在“我们一起说一说”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是否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了?能为他们带去哪些快乐?以此,可以加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
在完成以上教学后,最后我以课堂小练习让孩子来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巩固。
五、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
美
香
“教”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根据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之初, 首先要根据“核心概念”原则, 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取舍安排, 从而向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靠近。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目标的行动词要求如下: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如下安排。 (1) 黄土高原的范围及人文特征内容较简单,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及交流完成, 这部分内容可以确定为课堂上不作重要讲解的部分。 (2)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治理则是核心内容, 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辩证能力, 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科学素养精神, 这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在要求;而后者是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能及知识迁移的综合能力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该安排作为课堂教学中“精讲精练”的重点内容。
2.根据班级学情取舍教、学方法。根据前期对教材内容的取舍,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观察图册所提供的相关补充资料进行思考, 提出疑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当然这样的目的要求是建立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 给学生黄土高原的文字和视频影像资料, 作为激发他们产生质疑的体验铺设。
【学情分析】A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 班级学习风气浓厚, 学生有探究意识, 主动学习能力较强, 在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 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突出A班学生的主动性, 以问题导入、启发质疑、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引导教学方法。B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学习基础也相对较差, 如果把教学内容完全分配给学生自主习得, 因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 学习效果肯定打折扣, 反而需要老师多提点、引导。针对学情将教学内容分别作两种学习方法上设计。要调动B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感觉“稍微跳一跳, 就能够得着”。所以教师将讲授、启发、谈话等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学习的能力。
3.根据知识点取舍教、学时间。“说出”、“认识”、“分析”等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往往确定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以及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程度, 因此, 可以成为确定课堂教学配比时间的依据。带有“说出”、“认识”动词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是比较容易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配比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教学要求。而“举例”、“分析”类行为动词代表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提升了, 也是知识点和技能中的重难点, 需要通过多边交流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点自然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
二、多元交流, 突出“学———教”融合下的学习方式
1.自我交流, 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 一味由老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浇灭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 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又会弱化部分学生的能力差异, 使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失去学习机会。自我交流则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和教材的交流, 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在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边巡视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一边对部分能力有限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在小组交流中把握有效性至关重要, 否则无效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热闹中没有收获。首先, 教师要制订学习目标要求;其次, 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最后, 教师要检查、参与小组交流, 引导小组内成员有效完成预设任务。例如一位同学提出的“如何来记忆黄土地貌中的塬、梁、峁”, 组内有同学就根据教材上的景观图片提出:“‘塬’、‘原’同音, 就可以把‘塬’理解成一个开阔的大平原, 想象成一大块正准备做馒头的面团。‘梁’就想象成柱子, 是长条状的, 就像把那一大块面切成了条状。‘峁’就是把切成条状的面团再横向切成一个一个小馒头。”比喻非常形象, 加深了同学们的认知能力,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课堂讨论, 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经过小组讨论, 依然会有一些有难度、有深度, 甚至是无厘头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这时, 课堂讨论则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一些真正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个有效促进。同时, 师生间的交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 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新技能, 再利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教材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剔除一些无厘头的问题, 引导学生摒弃一些不良的学习风气,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摘要:尊重生命规律, 注重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平等, 实现课堂教学与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 培养有个性、有健康丰富情感、有创新意识的初中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教”融合的地理课堂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二语人教版下册《小鹿的玫瑰花》教反思】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7-2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学反思06-01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9
人教版初一下册地理12-02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09-16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09-28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11-07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负数11-11
4年级下册美术人教版11-12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