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精选12篇)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篇1

(2010----2011学)

学校实验室在一年的工作中,由于有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以及相关领导的具体指导,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预定的工作目标。

1、我校实验室根据工作计划要求,做好了各科仪器设备借还工作,为保证各科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我校实验室为保证各科实验教学的开展,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药品,调整好实验课,协调各科老师的实验内容,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

3、我校实验室还做好各科仪器、药品的保管工作,积极认真做好防震、防潮、防虫蛀、防腐、防尘工作,使器材处于待用状态;积极维修破损仪器,经常教育学生要积极实验,勤俭实验,保护仪器,尽量不浪费;我们还教育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损坏,杜绝实验事故。

4、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做好危险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

5、我们还积极配合各条线工作,特别是配合班级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组织纪律、实验纪律教育,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冶炼情操,增长才干。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篇2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娄底市总科学谋划2011年工作 篇3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发展为先”意识,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先锋,争做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楷模,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立新功。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基层为重”意识,提升工会昂扬战斗力。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实现“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积极推进非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战斗力。

倡议要求,全市工会工作者要树立“职工为本”意识,培育工会强大亲和力。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產率同步增长。要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深入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推动“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更多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要健全维权帮扶网络,完善维权帮扶体系,加大维权帮扶力度,增强维权帮扶实效,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4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科学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小学科学科学室工作计划二

我校科学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有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发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预定的工作目标。

1、科学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赔偿制度并张贴在墙,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教学使用时都有进出登记。我们个性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做好危险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持续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对公用物品进行维护,坚持了勤俭办学的原则。

2、仪器管理有序化

科学室管理有序,每个柜都有反映资料的目录卡,帐物相符、物卡相符、帐物卡相符。期末清点仪器设备数目,检查损坏程度。

3、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一样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处于可用状态。经常教育学生要用心实验,勤俭实验,保护仪器,尽量不浪费;我们还教育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损坏,杜绝实验事故。

4、实验教学与研究方面

为提高科学室的使用率,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凡教学大纲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我们都想办法给学生开出。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

(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

(2)学生下发的实验耗材;

(3)自制自购分组实验材料;

(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

用心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药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发奋开足开全。本学期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教学做到规范化,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状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

漆桥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教研组长的关心、配合下,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作为实验的管理员个人来说,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

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教育改革方面的政策方针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认真熟悉科学课中各册的教材内容,为配合支撑一线教师的上课演示,为组织学生实验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本学年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演示做好了器材上的保证。

二、勤劳朴实。

愿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得实验室、仪器室这一块的经常性整洁有序,保证安全使用,经得起检查。作为学校教学的支持保障部门,我要求自己应有“无事找事”而不能“无事待事”,要争取“有所建树”而不能“得过且过”,争取做好分内事,努力帮做分外事,从认识上讲,一直以凡学校之事都是自己的分内事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不断积累。在日常工作中,能不断去熟识教材和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努力寻找合适自己制作材料供教师设计,变更实验使用,为提高授课实效尽自己的责任。

四、科学管理。

在器材管理中力争使科学的仪器能得到科学的管理,减少盲目性,对药品柜上锁,教学仪器都分类存放,并坚持上轻下重,便于取放的原则。同时注意其危险程度有效于恰当的位置上,最终实现整齐划一,取用便捷,安全防损的目标。

五、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学期结束前,管理人员都要仔细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深感在不少方面还存在问题,反思一学年来的工作,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器材、资料的进出记录不及时,有时临时借用不记账,这样易造成丢失;另外,对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危险程度的认识还有空白,特别是不少已失去说明书的仪器的使用要求,适用场所还要探究清楚;再有还要进一步认真完善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工作总结。

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实验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有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预定的工作目标。

1、实验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并张贴在墙。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教学使用时都有进出登记。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做好危险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对公用物品进行维护坚持了勤俭办学的原则。

2、仪器管理有序化 实验室管理有序。每个柜都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帐物相符、物卡相符、帐物卡相符。期末清点仪器设备数目检查损坏程度。

3、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处于可用状态。经常教育学生要积极实验。勤俭实验。保护仪器。尽量不浪费。我们还教育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损坏。杜绝实验事故。

4、实验教学与研究方面 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凡《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我们都想办法给学生开出。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学生下发的实验耗材(3)、自制自购分组实验材料。(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药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本学期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实验教学做到规范化。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记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实验教学活动纳入学校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科学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好经验不断使我校的实验教学综合水平得到提供和完善。

漆桥中心小学 2016 06

15-16

金湖县育才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 篇6

(2009—2010年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科学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提高《科学》任课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让自然科学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实践等能力,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校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按照省标准化实验室的要求着重添置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凡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仪器、器材都必须要配齐配足,做好课堂教学和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

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做到上轻下重、分类、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有分管校长负责,主要领导经常检查,自然科学教师的配备要相当集中、相对稳定,另外要配备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师当兼管员。

5.执行好自然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7.实验分解:

(1)三年级计划分组实验有12个、演示实验有6个;

(2)四年级计划分组实验有12个、演示实验有5个;

(3)五年级计划分组实验有16个、演示实验有4个;

(4)六年级计划分组实验有13个、演示实验共有3个。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认真学习省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要求,逐项对照、认真改正,形成共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由专职教师组织全体自然科学老师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开展对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组织自然科学老师间相互听课、外出听课,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不足,取得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教师撰写学科论文,积极参与各项竞赛。

6、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7.做好期末工作小结,清点仪器、设备、药品,制定采购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

(2009—2010年度)

在科学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都有很好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能力,同时在科学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享受了实验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积极做好迎接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验收工作,我们装修了学生实验室,更换了破旧窗帘,维修购置了缺损的器材,提高了实验氛围,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学习、实验的信心更足,同时使实验教师更加喜欢到实验里上课。

小学科学如何实施实验教学 篇7

实验是小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笔者曾多次听其他老师讲课, 事后笔者发现,好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的实验没有设计好,学生的学习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不禁有所思考: 怎样才能把小学科学实验做好呢?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使他们在学科学和用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科学与自然是分不开的, 学生学好科学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的前提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如教学“四季星空”一节时,为克服本节课内容分散、知识点较抽象的困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四季星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观察:(1)观察的时间要固定;(2)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3)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4)绘画技能好的尽量每天画一幅简略的星空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而且对四季星空有了独特的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就能总结得出:星座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出现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是北极星,它一直停在原位,其他的星座都是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一年才能转一圈。这些星空变化规律由学生记忆就会更牢固,体会也更深刻。

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头昏脑涨地背。这种教学方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符,无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与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据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般儿童注意持续时间为:三四岁10分钟左右;五六岁15分钟左右;七至十岁20分钟左右;十至十二岁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2分钟左右的时间,向20分钟要效率。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是特别明确,他们多数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认识世界也是如此,他们只能对世界进行浅析的感知,无法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牢固的掌握。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因此,他们要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并且获得知识多是通过直观的印象。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快速,也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结论。获得结论还不算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实验的形式对结论进行验证。如教学“水的浮力”这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实验材料都按照质地或大小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笔者让学生用手指将其向下按压,此时,学生感受到水中的浮力,这种感受是直接且直观的, 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 获得结论也就变得更简单、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那些沉下去的物体呢? 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吗? 笔者把这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实验,并在第二天上交实验报告。

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五花八门,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减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面积等,最终都能获得结论。

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与本地自然条件相结合

自然课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联系, 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利用,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让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山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篇8

一、将老教具过渡为仪器柜里的新成员

很多科學教师都经历了课程名称从“自然”向“科学”的过渡,见证教材更换、理念更新的同时,面对柜子的仪器也产生了更具体、更实际的问题:如何对待这些老仪器?其实,它们中的很多仍可以充分利用,成为某个实验的全部材料或部分材料。

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材上模拟耳朵的工作原理的实验方法是:一次性杯子上套气球膜,并撒上沙子,用音叉敲击,观察现象。这种方法实验现象很不明显,有些小组一无所获。如果学校仪器室里有“自然”配套的“声音实验盒”,利用它里面的部分材料效果会更好,里面直接有一个模拟耳朵塑料膜的屏,只要将其竖直立好,用仪器盒里的小喇叭接上电池,接通电源,屏边的泡沫球就会连同细线一起高高弹起,实验效果更明显。

二、妙用生活闲置物

“生态”,注重珍视事物的本来面貌。扑克牌是生活中常见的娱乐物品,很多人用过一次就扔掉了,但其完全可以被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学科版五年级上册里有“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可设计课堂活动——玩扑克牌游戏。将牌境里有食物关系的各动植物小图一一贴在上面,每副扑克牌大约二十张。“课上玩扑克牌喽!”各活动小组的学生都玩得十分尽兴,有的小组几人一起分牌并按“谁吃谁”分输赢,有的小组几个共同分析,将它们按“吃与被吃”的强弱关系一一摆于桌面上……学生们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十多副用橡皮筋扎好的“特制”扑克牌已置放于自制教具柜里,成了仪器室里的新成员。

一种材料就预示着一个现象,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进行一项探究。在“蚯蚓的选择”中,在蚯蚓对光线的选择这个实验里,要每组准备好里面被涂黑且盒盖上挖了三分之一的大盒子。这类材料原则上由学生们准备,但几届学生在这个问题中的实际情况是:要不忘了这事;要不记得备材料但找不到盒子;还有的辛苦带了盒子,但盒子没做任何处理;做了处理的有的也不符合要求。可以布置学生准备材料,与此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备齐并处理好这些盒子。用了3瓶墨水将所有盒子里面涂黑,按标准剪开上面的盒盖,并配齐盒底相应大小的布(用时打湿起到润滑的作用),经过一番准备,16个符合标准的盒子已整齐地放在专门的仪器柜里。

三、购置实验中的常用物,充实仪器柜

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丰富学生的各个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实验材料,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为“讲实验”“说实验”。在“光”单元的“光和影”“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等课中都有分组实验。其中的主要实验材料都离不开手电筒,所以这类实验材料可以向学校提出购置申请,学期初备齐,将相关实验扎扎实实开展下来。

又如仪器室里购置了毛巾的话,很多相关教学内容也就更清晰地展开了,细细总结,其在教科版科学中的以下课程里运用到: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一、领导重视,精心按排

1、本学期学校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让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科学实验课。

2、学校每学期都将科学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科学教研活动。本学期共开展教研活动20余次,学校领导若无特殊情况都亲临参加。

3、领导肯花精力、财力,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领导亲自参与科学室的规划和建设。

4、建立有效的科学实验管理机制,教导主任抓科学教学与科技活动开展,抓教学时间、内容落实,校长、后勤主任抓实验室的建设和更新,为科学实验室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二、建全制度,用好设备

用好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充分发挥科学仪器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保证科学实验教学与科技活动开展。

1、用好科学实验室,发挥设备作用。我们要求上课教师有效地发挥仪器作用以及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课后为科技兴趣小组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示实验开出率 1

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5%,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抓过程检查,抓长效管理,让教师和学生按制度去做。开学初期将学生分好组并固定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学生一进实验室,有序做好桌上的物品摆放,认真听讲,了解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按要求做好实验,做完后,搞好桌面的清点、整理、清洁工作,物品的收放。

3、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时既要重过程,也应该注重结果,为此,我们在学期末结合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实验能力考核,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

三、工作回顾

本学期,严格实验教学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

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防

范意识,对易损、易坏仪器要特别小心,注意轻拿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耗率。

四、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本学期新增了教学仪器柜,改善以前实验仪器摆放严重拥挤的状况。前半学期,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仪器类别、编号进行分柜、定层摆放,制作了仪器分类、分柜、定层柜卡,粘贴仪器标签,以便实验教师仪器的借用。

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账册表册资料的整理

对新购入的实验教学仪器及时进行入账,各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提前两天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用后及时归还,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五、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由于课程的改革,教材上有部分实验缺乏器材,不能开展,有的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须努力,不断改进。

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12月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篇10

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本学期在我校实验教师和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预定的工作目标。现将本学期实验室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一学期来,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为上好开足实验课,实验教师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学习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经过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具体做法

1、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定期检查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组织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下,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2、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良好。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一些有关业务方面的杂志等,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

3、积极做好实验室日志、计划等的填写和管理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做好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作好平时实验日志的填写。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整理工作。

4、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工作

努力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

5、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辅助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3、由于课程的改革,教材上有部分实验缺乏器材,不能开展,加上实验桌椅和有的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 篇11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和做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实验要效果明显,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对比较细微的实验现象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实验现象要显而易见的;实验要简单易做,课堂上时间有限,对操作烦琐的实验,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浮躁,影响效果;稳定性好,实验就是为了从现象寻找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相同,一次一个样,就无规律可循了。所以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示实验前需预做实验

对于一台戏来说,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一个实验来说也必须进行彩排,那就是预做实验。

(1)预做实验,利于熟悉实验内容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前,我预做了研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铜球在加热前可通过一金属环,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看似简单之极,倘若不预做实验金属球加热时间不够长的话,金属球仍能通过金属环。原本“三个手指捏田螺”的简单事,却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了,此时的教师一定很狼狈。如果预做了实验,熟悉了实验内容,就避免了出现上述尴尬局面,教学也就取得了最初预想的效果。

(2)预做实验,利于器材的准备及选择

如《沉浮的秘密》一课,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由沉变浮,一开始我用“培乐多彩泥”试做了这一实验,发现沾水后,彩泥变成了彩糊,无法进行正常实验,于是我改用了含油较高的普通橡皮泥,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演示实验操作时需注意问题

1.选可见度大,便于观察的器材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因此需选择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如做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明显度,我选择了底较大的平底烧瓶、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并在水中加入红墨水,为了让实验更明显,我在玻璃管后面放置了一个有标尺的纸屏,这样红色液柱的升降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做同种电荷相斥实验时可用锡纸包上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吊在支架上。当带电体接近小球时,先将小球吸过来,这样小球就带有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小球又迅速被推开。由于小球体积大,便于学生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的器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蛮不讲理”,所以实验现象一定要稳定,操作不能太过复杂。

三、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先了解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及操作程序。如果没有实验前的渗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也不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

2.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好的科学课不是学生坐得纹丝不动,对教师的问题有问必答,而是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谨慎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应该适时放手让学生亲自己动手。遇到有操作危险的实验,要先讲解后实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探索中去了解科学知识。

四、演示实验中应用多媒体手段

1.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有一些实验由于比较细小,很难让学生们观察得很清楚,这会降低实验的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在讲解毛细现象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在近距离才能看清,适时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则既方便效果又好。

2.对演示实验的减慢作用

太快的动态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再进行演示,既可在播放时减慢实验进程,观看实验步骤,也可在播放时截取实验片段反复播放以观察实验现象。如白炽灯发光实验教学,课本上是文字讲解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拍摄下实验片段,用慢速播放,白炽灯灯丝通电后由开始的发红逐渐变成白炽状态,教学就变得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对无法演示的现象的模拟作用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難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的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过程及规律(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虽然借助三球仪可以演示三者运动情况,但与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学生还是不能在脑海里建立良好的模型。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结合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的自然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得到感性认识,理解加深且牢固。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种方法,是科学学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所学习的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现象、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实验前

(一) 准备充足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器材就无法开展实验教学, 所以在实验教学前, 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先试水实验, 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各个方面, 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如校内的各类场馆、设施, 校外的各种场所、用品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例如在教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寻找淀粉的踪迹”这一教学环节时, 要提供的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 我充分利用学校的食堂资源, 从食堂中获得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 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菜园中, 实地观察油菜, 并带回油菜花进行解剖实验, 学生兴致高昂, 培养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 激发研究兴趣

实验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感受, 引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那么实验效果就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 我设置“蒙眼尝生、熟苹果, 生、熟青豆”的环节,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 尝的学生认真辨别, 看的学生跟着一块乐, 后面的实验教学就顺理成章地往下进行。

(三) 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可在实验教学前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前让学生分析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实验方法,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对于实现高效的科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如学生不经历这个过程, 没有针对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或假设, 就开始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那么这种不经过思考之后开始的实验往往会得不到结论, 或是得到错误的结论。

同时在实验前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 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 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 我为学生准备很多的材料, 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液体是否溶解于水, 不同液体之间是否互相溶解。 学生讨论想研究的内容, 进行了猜想, 再通过实验验证, 有了新的发现, 如:油不溶于水而溶于洗洁精, 这就是生活中如何洗涤油质衣物的原理, 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

二、实验中

(一) 有序出示材料

在上课的过程中, 如果在确定实验内容后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一股脑发给学生, 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从而降低实验效率。 实验教学涉及的环节大多是分层次、逐步提出的, 所以我们要分阶段、适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每组材料的呈现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使得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步步推进, 促使他们进一步发现, 避免学生“玩”器材, 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秩序,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 多合作、多交流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更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 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 这些都能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相互启发, 相互研讨, 通过集思广益、思维互补, 使实验方案更完善,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例如在《造一艘小船》教学中,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制作出能浮着的小船。

(三) 注重对比性和规范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 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 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 确保只有单一变量, 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 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即要知道对比什么, 怎样对比, 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科学实验同样也要注重规范性,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 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实验成功的系数, 关系到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总结出规律。 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时, 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如何规范使用温度计, 否则学生随意操作, 使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三、实验后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越来越多。 但我们常常看到实验时课堂异常热热闹闹, 汇报时却只有干巴巴的几条, 收获无几, 其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还要解决问题, 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动手做”之后我们更应强调“动脑思”。 因为真正的实验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 而是发生在头脑里。 所以实验之后的汇报及分析环节很重要, 教师要加大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力度, 逐步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例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 我常下发大的A3纸和记号笔, 这样就能将每组的实验数据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全班一同分析, 一目了然, 容易得出结论。 又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时, 我借助电EXCEL, 让学生先后分组将数据输入电脑, 形成柱状图、折线图等, 便于学生理解等。

上一篇:土建施工日记下一篇:《建筑工程预算》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