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设备技术台账管理标准(精选7篇)
3.管理职能
3.1职能分工
3.1.1设备台账分四类;既设备台账,设备检修台账,设备备品备件台账,设备运行台账。生技分部督促设备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分类分级建立以上四类台账。
3.14生技部应建立台账有:主设备台账,主设备技术台账。
3.1.5检修部门应建立的台账有:主辅设备台账,主辅机设备检修台账,备品备件台账。
3.1.6运行部门应建立全厂设备运行台账和所辖设备的技术台账。
3.17经营部土建工程师应建立生产建筑物的结构检查,沉陷观察及建筑物的检修记录台账。
4.管理内容与要求
由执法看工业产值填报常见错误
2009年修订的新《统计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统计台账的设置做出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各调查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同时,从2010年起,对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设置情况的检查成为北京统计执法检查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尽管统计数据报送平台就工业产值相关指标设置了严格的审核关系,三级统计机构也非常注意对调查单位的业务指导,但笔者在对企业调研和执法检查中仍发现不少填报错误(详见右表)。
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填报为何频频出错?笔者在实际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建立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台账十分简单,仅列出“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各月和汇总的数据,并没有反映出“产品产值”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也无法作为取证资料使用,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制作台账的意义。由于缺少必要的验证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执法检查的工作进程和案卷质量。
我们由此想到,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工业产值台账,使台账充分发挥连接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台账中反映出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指标的具体“生产过程”,不仅能够指导企业了解指标的数据来源,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填报方式,提高企业的数据审核通过率,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工业产值台账的标准化设计
工业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购进材料——入库备用——投入生产——完工入库——最终销售”;二是“购进材料——直接用于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完工结算”,采用第二种模式的企业一般都是以销定产,工业总产值等于工业销售产值。
针对“模式一”的设计思路
针对第一种生产经营模式的企业,根据《工业统计报表制度》,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生产完工并验收合格入库的产成品数量(包括用于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而工业销售产值=报告期实际销售的成品、半成品数量×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对外加工费收入。
鉴于此,我们将产成品的代码、具体名称、生产数量、销售数量、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实际销售平均单价、生产成品价值、销售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作为宾栏指标。同时,在第二行用数字代码形式明确了指标间逻辑关系和计算方法。而将日期和不同种类的产品作为主栏指标,建立了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台账模板(见图1)。
其中产成品的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可以直接从“产品入库单和出库单”直接得出;而某种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价格单”或者根据“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产品销售数量”计算得出,其中“不含税销售额”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的明细账”直接得到。另外,“对外加工费收入”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明细账”,“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则从“生产成本明细账”或“存货”相关科目中分析得出。如企业有销售退回情况发生,则需要在备注栏中写明退回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时间及是否是合格品。
针对“模式二”的设计思路
针对第二种生产经营模式的工业企业,由于采取“现场施工”的模式进行生产,不存在产成品的入库、出库等环节,针对完工经过验收的产品项目直接进行结算,因此在计算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指标时通常将“项目合同收入”作为主要依据,即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内项目合同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而工业销售产值=报告期内项目合同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
此时,我们将具体产品项目的代码、名称、报告期内合同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作为宾栏指标,而将日期和不同产品项目作为主栏指标建立“第二种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台账模板(见图2)。其中报告期内各项目的合同收入可以根据“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得出。
标准化产值台账的推广与效果
在完成工业产值台账标准化设计后,我们对10%的辖区限上单位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该标准化台账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企业统计人员纷纷表示:标准化工业产值台账不仅很直观地反映了产值指标的计算方法,而且克服了WORD文档不方便运算的不足,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适宜在企业间推广。随后我们在工业年报布置会上认真讲解了该台账的填报方法,并要求企业在工业年报B103表上报截止前一并完成2011年标准化工业产值台账的上报。最终,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了标准化产值台账的推广。
一、台帐、卡片的建立原则
1、所有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帐,其它生产设备可根据情况建立台帐或卡片。
2、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其它设备:
(1)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热控控制系统、脱硫除灰设备系统、主变压器、6KV及以上断路器、化水制水设备等及其附属设备;
(2)主要辅助设备:引风机、送风机、二次风机、给煤机、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冷水塔、厂用变、6KV及以下断路器、燃料除灰设备系统、公用系统主要辅机、消防及其它供水系统等;
(3)其它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它主要的设备。
二、基本要求
1、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帐录入、保存等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准确、专业术语规范。
2、机组正常运行后应及时将在调试阶段的原始信息导入正规设备台帐。
3、做好电子台帐的`管理工作,要确保台帐的完整性,以便查阅使用。
4、设备台帐一般应按设备建立,控制设备等可按系统建立。
5、设备台帐是重要的生产技术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非公司外人员透露。
6、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设备规范表、重要故障记录、检修经历、重要记事等。
三、设备台帐格式要求
1、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本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日期、投产日期、设备(KKS)编码等参数内容。
2、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3、重要故障记录:主要记录故障的时间、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经过、故障责任者进行详细记录。
4、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检修性质、检修负责人、质量总评价、检修时间及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情况等内容。
(1)检修性质:指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
(2)检修负责人:指工作票中的工作负责人;
(3)质量总评价:对设备的总体评价,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表示;
(4)检修时间:主要记录计划和实际检修起止日期;
(5)检修主要内容:记录检修过程中进行的特殊项目,消除的主要缺陷,更换的主要部件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四、台帐的录入
1、在机组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结束后,设备台帐的录入工作要求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日内完成。
2、设备安装改造及设备异动变更后,应在设备安装试运结束后7日内完成台帐的录入工作。
管理制度、台帐、记录及其他资料目录
(供参考)
2013年6月编制
商贸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需要的 管理制度、台帐、记录及其他资料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38项制度)
一、《规范》中第4.2项所要求的各项制度(必须建立)
1、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
2、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1)
3、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4..1)
4、领导现场带班制度(4.2)
5、班组岗位达标制度(4.2)
6、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3.1)
7、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4.6)
8、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9、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5.1)
10、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4.2.1)
1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6.2)
1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6.1)
13、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6.3)
14、生产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6.3)
15、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6.2)
16、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1)
17、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1)
18、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制度(7.3)
19、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0.1)
20、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制度(10)
21、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制度(8.1)
22、应急管理制度(11.1)
23、事故管理制度(12.1)
24、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13.1)
2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4.2)
二、《规范》中其它各要素所要求的各项制度
26、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与更新制度(2.2)
27、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3)
28、工伤保险管理制度(3)
29、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管理制度(3)
3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或规定的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制度(4.1)
31、生产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6.1)
32、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6.2)
3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1)
34、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7.2)
35、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7.5)
3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1)
37、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1.1)
38、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13.1)
制度的制定宜明细不宜笼统,各个方面的制度要独立成篇,以便落实和检查
(二)工作台帐(总的台账有10项)
1、生产设施台帐(设备设施一览表、特种设备台帐、安全设施台帐、监视和测量设备校验台帐); 其中:
(1)设备设施一览表(栏目设置应包括设备名称、工艺位号、规格型号、材质、重量、生产厂家、容积、出厂日期、安装日期、投产日期、图号、价格等内容)
(2)特种设备台帐(栏目设置应包括设备名称、工艺位号、制造单位、出厂编号、使用证编号、设备注册代号、定检日期、检验结果、复查日期等内容)
(3)安全设施台帐(栏目设置应包括种类、名称、位置、数量、责任人等内容);
(4)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台帐(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防雷防静电等监视测量设备和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设置栏目应包括分类、名称、安装位置、规格型号、测量范围、精度等级、编号、制造单位、检定周期、检定结果、复检日期等内容);
2、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帐(主要包括防尘、防毒、空气呼吸器、防暑降温等设施,如冲淋器、洗眼器等;栏目设置应包括:种类、名称、位置、校验、维护日期、更新情况、责任人等内容);
3、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台帐(记录发放和更换等情况);
4、消防器材台帐(包括标识类别、标识名称、单位、设置地点、设置时间、数量、维护责任人等内容);
5、事故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四不放过”处理等内容);
6、隐患整改台帐(应含隐患名称、检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计划完成日期、整改负责人、整改确认人、确认日期等项目内容);
7、安全检查台帐(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形式、检查对象、参加人员、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等内容);
8、安全费用提取及使用台帐(安全费用包括: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安全检查与评价,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应急演练发生的费用等);
9、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台帐(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人厂时间、车间或部门、工种、培训学时(厂级、车间、班组)、考试绩[厂级、车间、班组]);
10、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包括单位、工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专业工龄、培训单位、考核成绩含理论和实作、取证时间、复审时间、发证编号等内容);
(三)档案(总的档案有9项)
1、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性质、位置、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2、重大隐患档案(包括重大隐患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五定)、竣工验收报告);
3、特种设备档案(包括特种设备原始资料和检维修资料、注册登记证、定期检验检测报告等);
4、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一人一档,可做成员工安全培训登记表,包括姓名、身份、培训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举办单位、考核成绩等内容);
5、承包商档案(包括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承包商开工前准备的确认和承包商表现评价、续用等资料);
6、供应商档案(包括供应商资格预审、选择,供应商续用评价和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等资料);
7、化学品档案(包括
1、化学品普查表
2、化学品建档登记表
3、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鉴别分类报告(若有)
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非危险品的理化、燃爆数据和危害);
8、职业卫生档案
(包括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3、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4、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报告),5、职业病防护设施台帐,6、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台帐);
9、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包括
1、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中毒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四)计划、总结(总的计划、总结有8项)
1、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公司及所有部门均应有计划,公司的计划应包括安全投入计划,当然安全投入计划也可单列);
2、年度综合检修计划(含安全设施检维修计划,计划应做到“五定”:定检修方案、检修人员、安全措施、检修质量、检修进度)、检修方案;
3、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可单列,也可纳入安全工作计划);
4、年度职业卫生防治计划(也可纳入年度安全工作计划);
5、安全检查计划(每次综合检查及专项检查前,年初应有个总计划可纳入安全工作计划);
6、班组活动计划(可每季度制定);
7、隐患整改计划(方案);
8、公司及所有部门均应有年度工作总结;专项安全活动结束后也应有总结。
(五)应急预案及演练(总的有10 项)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可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合并,即可做成综合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4、应急预案评审记录;
5、应急预案备案证明(上级部门及协作单位签收记录);
6、应急须知向社会告知(如信息卡及发放记录);
7、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8、应急演练方案;
9、应急演练记录;
10、应急演练效果评价报告;
(六)原始记录(有50项)
1、安全会议记录(安委会例会、安全员例会、生产经营调度会等);
2、厂、车间值班记录;
3、安全目标完成的考核记录;
4、安全责任考核记录(安全奖惩原始记录);
5、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记录);
6、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及风险评价表(记录);(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或报告)
7、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8、风险评价结果培训记录(以班组为单位组织的,可记入班组活动记录中);
9、年度风险评价(评审)及风险控制效果评审(检查)记录(报告);
12、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报告)记录;
1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14、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
15、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及更新记录);
16、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宣传、培训记录(在会议、班组活动记录中有也可以);
17、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向相关方传达的记录;
1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每年至少一次);
19、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评审记录;
20、从业人员(含管理人员)上岗前培训及年度再教育考试(核)记录;
21、“四新”培训考试(核)记录;
22、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23、转岗、复工二、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24、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安全须知培训记录;
25、外来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记录(厂级、车间级);
26、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27、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识别记录(包括所有基层单位);
28、安全培训教育效果评价报告(记录);
29、安全设施专人管理(检查)记录(可纳入安全员检查表、所在岗位负责人检查记录);
30、安全设施检修记录;
31、防雷测量校验记录(报告);
32、安全联锁装置试验维护记录;
3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承包人承包点安全活动记录;
34、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年度安全检查报告;
35、检维修记录(包括年度(月)综合检修计划、日常检维修计划的落实情况);
36、有关管理部门(如安全部门)对检维修现场检查记录;
37、作业许可证存根(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破土、临时用电、盲板抽堵、断路、登高、起重作业等);
38、作业风险分析记录(可与作业证记录合并);
39、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检查)记录; 40、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
41、变更(人员、工艺、技术、设施、机构等)申请及验收表(记录);
4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记录;
43、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定期校验及检查记录;
44、应急抢险与救援记录、防护器具使用情况记录;
45、应急救援器材检查维护记录(可放在专柜中,定期收集存档);
46、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检查维修记录;
47、各类安全检查表(记录);
48、隐患整改通知书;
49、隐患整改验收及实施效果验证记录; 50、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记录。
(七)其它资料(有20 项)
1、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及推进过程相关资料;
2、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书(亲笔签名);
4、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内容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
5、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书面文件;
6、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框图;
8、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10、安全费用提取的标准资料;
11、工伤保险缴费凭证;
12、生产设施建设“三同时”文件;
13、各种报警器、检测仪器的说明书;
14、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安全附件的技术资料;
15、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
16、多个承包商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协议(可写入合同中);
17、生产设施拆除方案、风险评价以及报废验收资料;
18、承包商施工现场管理情况的资料(入厂证管理、培训教育管理、各种作业活动相关手续的管理、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安全联席会议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等);
19、职业危害申报表;
20、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含未遂事故)。
(八)安全检查表
1、各级综合检查表;
2、专业检查表;
3、季节性检查表;
4、日常检查表;
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2、风险评价范围
3、选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4、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价准则和相关取值标准的内容
5、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6、风险评价记录;报告
7、各级机构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有关文件
8、风险分析记录、风险评价报告
9、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
10、重大风险清单
11、风险控制措施
12、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报告
13、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记录
14、隐患治理制度
15、隐患治理台账
16、隐患治理记录
17、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实情况
18、重大隐患项目档案
19、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20、书面报告
21、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22、隐患整改计划
23、本要素设计的文件
24、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有关文件
25、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6、安全评价报告
27、重大危险源档案
28、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
29、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制
30、重大危险源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31、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32、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
33、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34、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3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器材台账
36、备案资料
37、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38、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距离存在问题的整改计划、措施,包括防范措施
39、变更管理制度;记录
40、变更的风险分析记录
41、变更风险的控制措施
42、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43、风险评价记录或报告
44、作业许可证
45、评审或检查报告,或者评审记录
46、风险评价报告、记录
47、供应商管理制度
48、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
49、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
【关键词】火力发电;设备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
20世纪末期,世界各国发电的主要方式是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能源发电形式,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水潮汐发电等,但其规模都不大。根据各国能源资源的构成比例和储备量不同,上述三种主要发电方式所占的地位也不同,我国目前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为辅。据统计,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0%左右。随着我国提出节能降耗及高效发电的号召,火力发电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运行显得至关重要,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
1、设备检修方式分析
设备检修管理,是指电厂运行过程中对各类设备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进行综合管理。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设备检修管理制度不尽相同,主要有英国的设备综合管理制、美国的PM制以及日本的TPM制。为了搞好设备检修,保证发电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导则》规定了我国发电设备的检修等级(A~D四级)和检修方式,包括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及故障检修。[1]
2、传统设备检修管理的缺点
由于我国大多数发电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管理人员意识较为薄弱,许多火电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只采取传统的定期检修和故障检修,即在设备出现故障失效时进行故障检修,未出现故障时仅凭《导则》规定的检修周期和检修人员的经验“按时”检修,完全忽略了状态检修和改进性检修。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设备制造业生产工艺水平的快速提高,单纯的设备定期检修不仅不能满足火电厂正常生产的需要,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
2.1淡化了管理人员意识和岗位职责
在有关设备检修管理规程发布之前,大部分火电厂的设备检修工作都是靠检修人员的经验来控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在《导则》发布之后,虽然对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管理人员意识的薄弱,传统的管理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过来,检修过程中仍然以定期检修为主。同时,企业自身未按要求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未明确岗位职责,导致在电厂运行过程中出现因设备引起的事故时,设备管理人员往往将责任转嫁给设备本身,形成不良的管理风气。
2.2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无突发性故障时,“严格”按照《导则》规定的检修周期且过度程序化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常常会导致检修过剩或者检修不足。检修过剩是指对原本运行良好的设备进行不必要的拆装检修,不仅加速了设备磨损,也使电厂不得不停运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而检修不足是指因不在检修期内,对应该检修的设备置之不理,使得设备在不良状态下运行直至出现故障,甚至损坏。不管是检修过剩还是检修不足,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都有不良的影响。
2.3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电设备能否稳定、良好地持续运行,而传统的定期检修所造成的检修过剩或检修不足,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缩短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甚至导致设备提前报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笔者了解到某火电厂和铝厂联合体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造成了大量的不必要重复检修,而火电厂的每次检修使得铝厂停产所带来的损失高达200万。
3、设备检修管理的优化
为了克服传统设备检修管理的缺点,保证发电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定期检修的基础上加入状态检修,是提高火电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为了适应国际电力行业的要求,还应建立设备检修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与国际接轨。
3.1状态检修管理的概念
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态,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2]
3.2状态检修管理的意义
状态检修管理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定期检修管理,而是在其基础上加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是对传统设备检修管理的优化。状态检修管理利用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监控手段,能有效地保证设备稳定、良好的持续运行,降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设备的磨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3状态检修管理的措施
在火电厂中实行长期稳定的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做好几点措施:1、组织措施,主要是指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等,使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责可追;2、技术措施,状态检修管理的重点在于通过先进的监控设备和监测技术反馈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来指导检修工作,因此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和研发,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3、经济措施,企业要将状态检修管理纳入成本管理中,加大并确保专项资金投入,并重视绩效考核管理,对管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度。
3.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火电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国际电力市场更为看重的是企业的质量体系标准是否通过国际认证,只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内火电企业才能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火电企业通过ISO9002标准认证后,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传统质量管理观念;2、建立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员;3、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4、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3.5加強高科技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火电企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以IT技术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以达到检修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系统包括设备购置、调试、安装、备件及维修保养,系统的主要项目概括为: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润滑管理、设备点检维修管理、设备备件管理、设备更新改造、设备资料管理。通过此系统可以对设备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管理,有利于用户了解设备的最新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4、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国际化,加上国家大力推行电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打破发电企业传统设备检修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只有在以往的管理体制中融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保持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05).
[2]刘开敏.国外电力设备检修管理技术动态[J].中国电力,1997(03).
标准化管理方案
根据公司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前面提高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水平,安监科本着立足现状加强软件、痕迹管理,来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结合镇安供电所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一、员工花名册
1、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证件复印件、进网作业证、执法资格证)
2、员工基本情况登记
3、员工培训记录
二、车辆管理
1、供电所车辆管理制度
2、供电所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3、交通安全承诺书
4、供电所机动车统计表
5、机动车三证复印件
三、0.4KV/10KV台变管理责任分工 1、10KV线路巡视责任分工2、0.4KV及以下线路设备管理责任分工
3、配变台区管理责任分工
四、管理组织机构图、辖区电力线路平面图
五、设备台帐
1、线路台帐
(1)、10KV、(2)0.4KV/0.22KV
2、配变变压器台帐(1)、公共变压器
(2)、专用变压器
六、安全工器具台帐
1、安全工器具领用记录
2、安全工器具检查记录
3、安全工器具清册
七、接地电阻测量记录
八、供电所设备缺陷管理
1、供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设备(线路)缺陷记录
九、检修计划
1、检修计划
2、特殊情况检修计划
3、检修记录
4、检修工作总结
十、安全隐患
1、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
2、季度隐患整改总结
十一、工作票管理
1、线路工作票统计
2、动火工作票统计
十二、安全责任制度管理
1、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
2、供电所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
3、安全生产责任书
4、安全生产承诺书
5、安全生产活动记录(每月两次)
6、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7、安全生产季度、工作总结
十三、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责任书
2、消防器具台帐
3、消防器具检查记录
十四、双电源及自备电源安全管理
1、双电源统计表
2、自备电源统计表 3双电源供电责任书
4、自备电源供电责任书
十五、备品备件管理
1、备品备件清册
2、备品备件领用记录
十六、综合应急预防案
腊碧供电所
【发电厂设备技术台账管理标准】推荐阅读:
发电厂工程项目管理标准05-29
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办法11-30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复习题09-11
发电厂电气专业监理工作技术总结11-18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11-15
发电技术研究论文06-09
发电厂对标管理09-25
永磁风力发电机核心技术07-01
新能源的发电技术简介09-12
锅炉发电机组的节能技术探讨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