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共10篇)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1

说到海啸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深海地震所引发的。如果海床有一块断裂下沉——地质学上叫做“潜没”——那么,海水就会倒灌进去。可是,水却有一种恢复平衡的脾气,就像我们在海滩上游泳,海浪冲过来,又会退回去,这就是海水在做恢复平衡原状的表演。于是,水的更替就造成了波浪,这就是海啸。

发生海啸这一区域的海水不干别的,只一味以波动形式把能量传播出去。这种海水波动为地震所催生,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上起伏,没有深度,波幅也会随水变浅而很快衰减。而地震造成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巨块水体的波动,当然能量就大得多了。这巨大能量真要命,一路所向披靡,要靠冲刷人烟稠密的海岸才能消磨干净。

这次印度洋海啸后,俄罗斯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分析,发现那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海岸,左边则像千万根巨无霸箭头一样,朝着隔海相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射去。所以,这几个国家所受到的灾害也特别巨大。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却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海啸在外海时往往对船只的威胁不大,一般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只有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遇到阻碍时,才一举爬升,高达三四十米,就像岸边突然立起的水墙。远离海岸时“水何澹澹”,靠近海岸却洪波涌起。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兼文人寺田寅彦是一位具有自然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他总结道:“关东大地震本身危害其实不大,但是,东京市民对地震表现恐怖和无知,却导致了一场大灾难”;他还留下了这样的警句:“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真发人深省。科学素养使他脑筋非常清晰,常常向世人发出居安思危的警告。在《海啸和人类》里他就说,把地震海啸等的预防放到学校中进行,对于培育爱国精神教育来讲,是最具体和最有成效的方法。后来,日本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世上还有美、俄两国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可惜,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所以从这次“海啸事件”看来,世人也只能自己救助自己了。我说的“世人”,当然是“地球一村”里的全体居民。这点,通过此次灾难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的热情行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在这次海啸所受到的灾害特别巨大,阅读本文,归纳出其中的.原因。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①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②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17.结合上下文,分析“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这一警句对于人类面对灾难的启示。

18.下列说法是否错误,并说明错误的理由。

①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大,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参考答案

15、①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一是日本。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 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这些能力的考查, 命题时一般通过以下考点体现出来: (1) 明确说明的对象 (即说明文是针对什么进行说明的) ; (2) 弄清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的理由; (3) 能指出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 ; (4) 弄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5) 把握说明的结构 (主要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 ; (6)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言之有序的特点 (许多关键性的词语不能删节, 不能调换) ; (7) 能够把握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8) 分析文章结构, 划分文章层次, 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似之处的说明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各自的特点, 归纳总结各自的中心; (10) 结合语境, 解释一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经典例题】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1) 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 有一个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 其实就是一群大小不等的碎石块, 最大的直径可达上千千米, 小的只有几米、几十米。同八大行星一样, 这些小行星也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些神秘的小行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到底蕴含着哪些宇宙信息?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而造访小行星, 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 2001年2月12日, 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在围绕小行星家族中的“爱神”小行星探测了一年之后, 成功降落在这颗星上, 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相会。

(3) 以古希腊爱神命名的“爱神”小行星, 是小行星大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颗。它实际上是一块大石头, 状如土豆, 长34千米, 宽13千米, 厚14千米, 距离地球约3.16亿千米。“爱神”小行星也绕太阳运转, 但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在这么一颗体积小、引力极小的星体上实现着陆, 其精确度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以至于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订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4) “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是美国于1996年2月发射的, 经过4年的太空飞行后, 于2000年2月14日成功地进入“爱神”小行星的轨道, 并开始对它进行探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探测器已经发回约16万张小行星多岩石表面的照片。

(5) 在距离“爱神”小行星24千米的轨道上运行、探测了近一年的探测器, 逐渐耗尽了它自身的燃料。这时它终于做出惊人之举:向它“关注”了一年之久的“爱神”小行星发起最后冲刺。经过两次火箭点火之后, 探测器离开“爱神”小行星的轨道, 向它的表面缓缓坠去, 最终降落在“爱神”荒芜而崎岖不平的星面上, 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半小时。科学家更为欣喜的是, 这是一次“科学的额外收获”;此外, 着陆的地点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片区域:缺少环形山, 但有大量的岩石和沟痕。

(6) “近地小行星约会”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首批具有机器人功能的探测器之一, 科学家对它发回的“爱神”小行星照片分析后指出, “爱神”小行星上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 并测量了小行星的密度、化学成分和磁场。这次成功着陆没有使探测器上的装置受损, 因而使得探测器能继续在三个月内向地球发回信号, 以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奥秘。随着对小行星奥秘的揭示, 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乃至对宇宙的演化进程, 都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选自《阅读与考点》, 有改动)

1.说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2) 而造访小3行3星, 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文中与第 (5) 段“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是:33

3.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是:

4.文章第 (3) 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5.读了上文, 请分点扼要介绍“爱神”小行星的知识。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这篇文章的几个问题涉及到文题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语句理解、结构层次的关系分析、说明方法的分析、信息提取、语言概括等知识点的考查。三个知识点都是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训练能力。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选文。其实, 紧扣文本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基础。

第1题, 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第 (1) 题侧重于说明语言形象性的分析。“约会”是预先约定相会之意, 这里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无人) 探测器进入小行星的轨道并对它进行科学探测。第 (2) 题侧重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之一”说明科学家们进行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造访小行星”, 还有其他目的, 这样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第2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的筛选能力。对于与“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的筛选, 要研读上下文, 根据语境找出相关语句。参考答案:“ (负责这次探测的) 专家们并未制订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第3题, 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可以按照下面思路解题:首先通读全文, 找出文章相关段落, 通过阅读分析, 可以发现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的内容主要在文章的第 (4) 段和第 (5) 段;研读相关语段, 梳理出语段中的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具体过程。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题干要求将相应的文字填在方格内, 因此答题的字数要与方格数相一致, 这就要求根据相关内容对答题语言进行再加工。此题的空格内可分别填写如下内容:发射无人探测器、进入轨道探测、着陆于小行星。

第4题, 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及其作用的分析。题干中指明分析说明方法具体语段为文章第 (3) 段, 因此答题时要研读此段内容, 并根据这一段的内容来辨别、分析。文章第 (3) 段运用的说明方法较多, 主要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等。如果答题时所分析的说明方法与此段无关, 则不能得分;若只写对说明方法, 没有举例并说明其作用也不符合命题的具体要求。参考示例: (1) 打比方:如把“爱神”小行星的形状比作土豆, 形象生动; (2) 列数字:列举“爱神”小行星的长、宽、厚, 准确说明了它的体积小; (3) 作比较:通过与地球引力的比较, 突出“爱神”小行星的引力极小; (4) 作诠释:第 (3) 段解释“爱神”小行星, 让我们对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5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此题为开放题, 没有统一答案, 但答题必须抓住“爱神”小行星知识的要点。下面内容在答题时必须表述出来:命名由来, 质地、形状、体积、距离, 运行轨道及引力, 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

【备考策略】

一、明确解题步骤。

总结多年的经验, 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 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二、把握阅读重点。

阅读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 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 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 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 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2.抓住被说明事理或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 (大小、长短等) 、性质 (硬、软、冷、热等) 、变化 (动、静、快、慢) 、成因 (简单、复杂) 、功用 (广狭、正反) 等等。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 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 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3.仔细阅读, 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 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 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4.逐段概括要点, 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 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 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 用“同类合并”的方法, 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 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 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 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常用逻辑顺序。5.整体感知, 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 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 是并列, 是递进, 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 是由现象到本质, 还是由个别到一般, 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 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 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 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 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三、关注难点问题。

难点之一是要求对文中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此时要反复浏览文章, 在文中找到与此项科技内容有关的一些铺垫性的材料, 作为阐释的依据。

难点之二是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 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3

【关键词】 说明文 阅读题 解题思路

说明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科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说明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所占比例很大。透视近年来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材料绝大多数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环保、病毒、生态保护、科技发明,网络、前沿科学、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我们无论阅读何类文章,都需要先通读全文,能从全面把握文章的大意,这样才不会有偏差。阅读说明文时,也依然需要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文章结构等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答题作好铺垫。因为试卷所选的文段,大多都是最新的科普文,知识性较强,同学们未必了解,文中的一些术语也会令大家感到头昏脑涨。在阅读时就很吃力,通读一遍后仍感觉“一无所获”,不知所云,同学们就会从头再读,既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时就要掌握一些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譬如,给文章标上段号、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标出段落的重点信息等。再如,可以先把题目浏览一遍,然后再回头读文章,这样阅读的目的性就增强了,答题效率也会提高。这样可以为答题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源,节省答题时间。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重点信息

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重点信息,同学们就可以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如2011年济南市中考卷《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的第4题:“文中列举了三处‘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请选择其中的一处简要说明它的表达作用。”从题干里我们可以捕捉到如下信息:①范围是分散在全文的三处;②只能选一处,不能多答;③回答的内容是“据测算”或“据统计”得来的数据的表达作用。如果不审清题干信息,就会徒劳无功;再如2012年西安市中考卷《运动的新发现》的第1题:“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此题干告诉考生,答题范围是全文,角度是科学的说明,另外,语言还需简练精要。

三、准确辨析,深入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说不清的事物变得更加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四、前后对应,在文中寻找答案

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如2005年安徽省中考卷《南极无雪地区》的第3题:“第⑦段画线句否定了上文中的什么看法?”题干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上文中的什么看法”,同学们只要溯文而上,和原文仔细对应一番,就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就直接可以在第⑥段中找到。再如2006年甘肃省中考卷《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第2题:“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用原文回答)”此题已经标明“用原文回答”,那同学们只要利用自己在通读全文时所捕捉到的信息,即可作出答案。

一些题目虽不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但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重点信息。同学们就应该具有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尽可能把原文材料和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概括性答案。对此类题目,同学们要先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然后从文中截取关键性语句,筛选出有用信息,或再按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即可。

五、发散创新,巧妙应对开放性试题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开放性试题难以回答,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回答,也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均可。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要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

解答开放性试题要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解答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是: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再次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同时还要做感悟启示类题,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高一语文说明文阅读题 篇4

1.B(B项,“每年要飞行6次”不对,原文是CEV“能将4名宇航员送往月球,每年最多可飞行6次;改进型的3人CEV……每年发射3次”。)

2.D(A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载器”错,二者功能不同,设计原理相同。B项,CEV是飞行器,采用航天飞机主要部件设计的是运载工具。C项,应为“避免火箭碎片脱落砸坏航天器”。)

3.C(A项,120吨是运载器的运载能力,而不是CEV的载货能力。B项,应为“在轨道上实施对接”。D项,把未然当已然,此类型航天器还在研制中。)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5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三、《揭秘雪崩》:1、本文主要说明了雪崩的危害、雪崩发生的条件、雪崩预报的方法。2、记叙(叙述) 描写、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吸引读者,引出下文;揭示雪崩的突发性。3、基本条件一: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基本条件二:超出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4、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来预报雪崩;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5、突发性、速度快、能量大、危害严重

四、《天桥》:1、依次:逻辑、递进、结构、形状、作用、发展 2、中心(句) 3、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天桥在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4、不能去掉。因为“基本”是指车行天桥中主要的、常见的类型,如果去掉,就成了车行天桥只有这些类型,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五、《地震是怎样发生的》:1、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2、一方面补充说明地震发生的其它原因,使说明更加全面,使文章更加严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把震源比作木棒的破裂处,把地震比作我们折断木棒时感觉到的振动,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说明科学道理,形象生动,显得通俗易懂。 4、“可能”表明是一种推测,与目前的科学认识状况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晕》:1、第①段是从鲜亮的程度(没有彩虹鲜亮)和色彩的排列(晕是内紫外红)

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的。2、依次:举例子、作比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3、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4、依次:追溯历史(历史悠久)、解释成因(说明成因)、说明作用(抓住核心词即可)

七、《防止沙漠化有新招》:1、防止沙漠化有新招;或:出新招防止沙漠化等。2、分别是从沙漠中缺乏绿色植物、缺水植物无法生存和风沙流动不能固定的现状入手研究的。3、“工程植物”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定向培养的新植物品种,具有抗旱性和经济性的性能,其目的是用于沙漠改造。4、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固体水具有不怕狂风吹走水分和逐渐缓缓释放水分的特点。5、示例:为了土地不再如沙漠一样干涸,请节约每一滴水。为了土地不再如沙漠一样荒凉,请少砍一棵树。

八、《饮水与健康》:1、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2、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3)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4)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3、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4、示例:我建议大家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

九、《世界水资源》:1、水资源、(全球)水资源(严重)短缺 2、要点一: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要点二: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3、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4、(材料一可以解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材料二可以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5、因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引发的危机将愈演愈烈(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将更加短缺)。

十、《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十一、《说鼠》:1、文章介绍了老鼠的庞大家族,老鼠对人类的危害,老鼠的三大天敌,老鼠的益处等。2、文章主要采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3、目的在于说明人们对老鼠的恨之入骨(或:目的在于说明人们对老鼠的仇恨程度之深)。4、“大概”一词,表示对人们心理的一种推测,语言让人无懈可击,非常准确。

十二、《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1、海、陆、空等多种监视系统,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2、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3、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的作用。5、雷达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来,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水下传感器综合主动成像声纳提供的信息,用卫星定位进行海空监视等。

十三、《神秘的海洋“无底洞”》: 1、逻辑顺序 2、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观、具体地说明了海洋“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3、“据估计”表示推测,因为“无底洞”中每天失踪的海水是无法精确计算的,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4、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多方面说明“无底洞”成了千古之谜,增强语势,引人深思。

十四、《细菌发电前景广阔》:1、细菌发电 2、时间顺序,依据: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984年;到了80年代末;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等表示时间的词语。3、效率高;绿色环保(即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廉。4、两种措施:一是糖液中添加某种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5、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和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利用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高且能持续久的特点。6、“仅”字不能去掉。“仅”是“只”的意思,从数量上表明了建细菌发电站需要的原料很少。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十五、《改变人们生活的智能技术》:1、(1)依次: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2)依次:逻辑、举例子、智能技术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或: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2、示例:节省了人力(或:减少了劳力)、节省了时间(或:提高了效率)、带来了方便(或:提供了方便)、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或: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6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了他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的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往日里,那是个大草坝,上面有着青茵茵的草,草里长着花,黄的,红的,紫的,蓝的。可如今,雪埋得平平的,什么也没有了。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是一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汽,蒸汽是什么,蒸汽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5.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 →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 →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6.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4分)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笑了。

7.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1)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分)

(2)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分)

8.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6分)

参考答案:

4.D(3分)

5.翻看舅爷的画集,我们不佩服 帮舅爷寻作画色彩无果,我们后悔(每空2分,共4分)

6.(1)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2分)

(2)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2分)

7.(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和反复斟酌。(2分)

(2)“瘫”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却无果的沮丧与失望。(2分)

说明文《专家与通人》的阅读题 篇7

②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③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④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⑤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谈不到,广泛的博通□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才并不算少。但无论作学问,或是作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⑥要作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致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机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1.第①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3. 第⑤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联系上下文,为第⑤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1)也 更 (2)既 又

选项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8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随着而来的纸质书的大滑坡,书店举步维艰。让很多人深感忧虑,甚至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区分两者。

我不否认数字化时代会出现许多信息垃圾,这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也不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就一定会导致阅读质量肤浅化,先不说电子媒介让经典书籍变得更加便易携带,使人们阅读的机会与时间都可能增加;仅是网站、微博、微信出现的很多非常精彩、非常深刻甚至是振聋发聩的作品和观点,就不能视而不见,数字化时代,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

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要忘记经典。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者说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路,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键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和价值呢?

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在。

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有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以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得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

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的,欣慰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 (文段有删改)

15.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

16.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

17.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品质的“深”和“浅”。

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D.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

18.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3分)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参考答案:

15.“有品质的阅读”是指注重经典,注重思路,注重写作的阅读。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9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发现,他们利用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观测到了银河系外X射线源。科研小组认为,此种X射线是遥远的星系中心酷似黑洞的地方放出来的,大约经过了100亿年才到达我们所在银河星系。

宇宙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利用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的X射线望远镜,对室女座北侧后发座周围的天体进行320天的观测。飞鸟号的X射线望远镜比以往同类望远镜的灵敏度高出百倍以上。科研小组对观测到的X射线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那些短波长的X射线)结果表明宇宙X射线是距我们所在银河系几十亿乃至百亿光年的天体里放射出来的。这种天体有近百个之多,有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亿倍。这些天体都与附近天体组成一个中心存在黑洞的星系,X射线就是从黑洞中放出来的。外星系每1000个星系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星系。观测结果还表明,在大约100亿年前,每10~100个星系中就有一个。

外星系X射线源是现代天文学一大科学之谜。1962年6月18日,美国和意大利科学家观测到了天蝎座一个X射线源,并命名为天蝎座X-1,这是第一次发现太阳系外的X射线源。197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宇宙x射线爆发现象,并按其特征划分出Ⅰ型、Ⅱ型和奇特的X爆发源,但对它们的方位和本质一直不了解,而称之为“宇宙背辐射”。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为弄清100~150亿年前宇宙、星系和黑洞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线索。

1.第一段提到了“遥远的星系”,下列对它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室女座、后发座、天蝎座都归属于“遥远的星系”。

B.后发座、天蝎座属于“遥远的星系”,室女座不属于。

C.后发座属于“遥远的星系”,室女座、天蝎座不属于。

D.室女座、后发座、天蝎座都不属于“遥远的星系” 。

2.“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发现”,取得这项发现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 )

A.选择了对室女座北侧后发座周围天体观测的正确方位。

B.在320天的时间内对有关天体做了周到细密反复的观测。

C.所用的X射线望远镜安置在卫星上并具有高度灵敏性。

D.对观测结果特别是短波长的X射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3.文中提到了科学家1962年的发现、1975年的发现和“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对这三次发现的异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次探测都是对银河外星系X射线源的探测,都取得一定成果。

B.1962年的观测还没有超越银河系,其他两次则超越了银河系。

C.1975年的观测并未发现X射线源,其他两次则发现了X射线源。

D.“这次日本学者的发现”,超越前两者,解开了一大科学之谜。

4.下列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

A.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首次观测到银河系外的X射线,在天文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科学界观测到宇宙X射线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但飞鸟号首先观测到银河系外放出的X射线。

C.宇宙X射线源是距银河系达百亿光年的、质量很大的若干天体组成的星系的中心是黑洞。

D.银河外星系因有黑洞,能放出X射线,而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大约100亿年中减少达九成以上。

参考答案: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10

②在中国,人们利用电子垃圾获利后,便将垃圾扔给了脚下的土地和河流。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中国每年产生超过100万吨电子垃圾;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中国每年接纳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

③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有关统计表明,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按10至使用寿命计算,从20xx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而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消费量激增。20xx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约3亿台,电脑保有量约3000万台、手机保有量近3亿台,每年手机报废量约7000万部,旧电脑500万台。

④处理电子垃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电子垃圾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废旧家用电器中主要含有六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电视机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一台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科学报告显示,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平均达1公斤多,足以污染80吨水,这是一个人一生所需饮用的水。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随意丢弃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⑤电子垃圾中也包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属于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通过人工拆解和机械拆解分拣,对电子垃圾进行综合处理,不仅会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对某些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达成降低元器件制造的成本目的。

1.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试说说其作用。(2分)

2.第③段划线句“这些电器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中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3.阅读全文,你能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一些减少或处理电子垃圾的建议吗?(不少于两点)(4分)

参考答案:

1.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说明我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1分),表明我国面临的电子垃圾问题很严峻,处理电子垃圾的重要性(1分)。

2.不能,“大多”是说进入报废高峰期的电器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百姓家庭的,有部分不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太绝对,意思也改变了。

上一篇:基于dm广告的研究下一篇:2024年输液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