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新版复习资料(精选6篇)
第一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手绘的方式描绘旅行线路示意图。2.能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用文字补充说明。3.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4.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相关图标的知识性资料 2.相关示范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情境导入:
1.结合学校的出游地点或城市的著名风光播放录像,配以音乐,或展示收集的相关地图、门票、明信片、照片等资料。
2.提问:请根据录像内容,说明一下是哪里的风光,其特点如何?说说你最希望到哪里旅游?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旅途中看到的公共图标是一种醒目的无声语言,既形象又简明。2.思考训练:
(1)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出示公共图标图片)(2)出示照片,指出相应的图标。
3.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或本省地图,学生结合地图认识图标。
三、学习探究
以森林公园及周边为例,讨论旅行线路示意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1.提问:森林公园及周边有哪些景点?
2.师拿出6张彩色小纸片:写上相关景点的名称,再加上入口和出口,按小致方位依次将景点的彩色纸放置在作业上。(解决构图问题)3.用线依次将各景点连接。
4.将彩纸拿走,请六名同学上台画出各个景点。
5.加上图标或趣味性的图文,用醒目的箭头标明行动路线。
四、作品拓展
1.第一幅画是用动物的形象来突出主要景点的特征(是用水粉上色的方法),例如动物园等等。
2.第二幅车是用蓝色带、红箭头来标明各景点的旅游顺序。(用彩色铅笔着色)3.第三幅画是用黑白线描的方法表达。
4.第四幅画是根据整个风景区地形范围来设计旅游线路。
五、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六:作业交流:旅游线路图欣赏与评析。
活动二:
一、谈话导入,勾起美好回忆
1.回忆你旅行过哪些地方?旅行的途中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人、事或景物?在脑海中定格出一个画面。
2.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印象最深的画面,和同学分享旅行的快乐,建议结合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资料进行阐述。
二、欣赏范画,了解表现方法
1.欣赏、观察教材范画,明确学习任务,讨论分析留住旅行记忆的表现方法:(1)绘画日记的方式(2)摄影日记的方式
2.小组讨论,探究留住旅行记忆的多种表现形式:(1)单一的绘画、摄影表现
(2)图文并茂折方式表现:即在绘画的摄影作品中配以简洁的文字记录,可以直接插入当时的日记。
(3)绘画既可以通过记忆完成,也可以参考照片资料创作完成,如教材范画中照片和学生作业的对照。
(4)绘画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可以表现途中一个时间段或某个景点连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活动。
(5)摄影可以采用作品组合粘贴的形式表现:可以按旅行线路组合一次完整的旅行日记,最好能配上简短的文字记录。
三、选取题材,进行创作表现 1.先构思,再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
2.作业要求:把自己旅行中印象最深的情景画下来。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完成:
(1)所选题材内容应是旅途中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经历过程中感受最深的。(2)绘画作品要主体人物突出,注意内容的取舍,要求画出相关环境、活动场景或适当添加文字,使作品更生动,文字宜简洁,以画为主字为辅。
(3)课件出示A组作业进行辨析:同一幅作业,添加绘画中的环境、文字的前后对比。
课件出示B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并感悟如何表现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四、作业民评,小结全课
1.作业赏析:分享用绘画日记或摄影日记记录旅行体验的喜悦,在赏析交流中获取旅行的经验,增长见闻。
2.拓展延伸:课后将本班同学旅行所列之处及其地方特色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活动三制作旅游集锦本做好准备。
活动三: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关于旅行方面的心理测试: 如果你去旅行,你会关注哪几项,请选择两项吧
A.风景名胜B.风俗习惯 C.当地特产 D.纪念收藏 E.其他
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选择意见,并说说选择的理由。3.老师公布测试结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分析解决:
1.教师出示四本学生制作的旅游集锦本,分别介绍的是:长沙、张家界、云南、香港。2.将资料分发到四个大组,请同学说说从这些集锦本中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3.师生一起交流讨论集锦本由封面和内页组成。内页包括:标题、插图及文字内容。4.从这本集锦中你们分别了解了什么?
了解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特产、名人故事等。
5.欣赏两个集锦本的内页,想想插图与标题有何要求呢?
教师小结:在版式设计时应该注意标题简洁,主题突出,插图抓住景点的特点,也可以用引发联想的线条或色块来表现整个版面。
三、设计游戏,了解法则
1.用课件呈现版式设计游戏,学生尝试学习2.小结版式设计规则
以图为主的设计:对称与不对称及均衡
以字为主的设计: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文字排列效果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6-8人一组完成一个旅游景点的集锦本:根据小组成员所带资料先讨论制作定位的旅游点:
2.确定封面和每一个内页的标题;综合图片,资料分工制作,整理装订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
集锦本版式新颖、简洁明快、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五、交流展示,评价小结:
1.把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相互传阅,说说喜欢的理由。如版式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开阔眼界等。2.师生互评。
六、学习拓展,预留空间 1.师生共谈家乡的传说故事。
关键词:单元功能,整合复习,话题语境,思维训练,学生生活,拓展操练
《英语》 (译林版) 新教材以全新的板块功能和话题内容呈现出来。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高效地上好小学英语新教材的单元复习课是值得英语教师深思和探究的话题。小学英语单元复习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温故而知新”?教师又将如何呢整合梳理, 有效提升?
一、基于单元功能的整合复习
复习课中适切而优质的整合梳理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在进行期中阶段《英语》六上Project 1的复习教学时, 教师在基于单元功能的前提下对前面第一至四单元的话题内容和语言结构进行了整合梳理, 为备好Project 1的复习教学做好前期的铺垫准备, 接着又重点研讨了Project 1这一单元中如何有效进行两课时的课堂复习教学。
Period 1 (第一课) :在创设的意义情景中, 突出基于单元重点语言结构 (一般过去时) 的基础话题功能操练, 重在整合梳理, 以听说为重点抓手, 渗透读写, 为第二堂课话题功能的拓展和基础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学习铺垫。
Period 2 (第二课) :在连贯的意义语境中, 复习衔接第一节课的话题, 合理拓展话题范围, 让学生见多识广, 同时由浅入深一步步指导、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写作。以听说为辅助, 重在读写, 突出紧扣话题语境的适切写作训练。Project 1A holiday album教材板块内容如下:
A.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Find photos and draw pictures.
B.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or pictures.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there?
How was the weather?
C.Stick your photos or pictures on page 99 and write notes about them.
D.Make a holiday album and give a report.
这四个A, B, C, D板块功能是由浅入深的一个整体话题, 话语的主题是有关“holiday album”, 一些活动开放功能隐含其中。教师需先把握文本, 透彻理解, 再进行复习教学的构思与设计。在具体的复习授课中, 第一堂课教师抓住了photos in album里的几个要素:weather, place, time, activities, feelings, vehicles以及创设的主要人物Anna的北京、哈尔滨、苏格兰的旅游为意义情景主线, 整合开展了基于一般过去时语言结构的基础学习操练。第二堂课在连贯的Anna’s traveling话题语境中, 合理整合, 拓宽话题范围, 由“扶”到“放”, 在教师示范的写作语段基础上及时引领学生尝试自主写作, 深入意义操练, 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话题语境的思维训练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在扎实有效操练的同时, 需多创设能引领学生积极思维, 启思启说的辅助语境和操练活动, 突破传统课堂中师问生答的接受式机械、枯燥的学习操练, 在创设的意义语境中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问题探究的实践操练, 使英语课堂学习更有活力和成效。
如:语境创设:Anna’s e-album.
T:Where did she go?Guess?
在开放的复习整合语境操练中, 学生如一时思维“停顿”而“无语可言”, 教师需及时给出一定的提示语, 拓宽表达思路, 激励学生积极动脑, 复习回顾, 辅助学生表述。有思维含量的适切语用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夯实学生后继学习基础。
三、基于学生生活的拓展操练
《英语》新教材图、文整合的绘本式语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这样生动的语境中一定是有可言可语的多样话题。复习课中教材的语篇文本只是一个范例, 学生的语言学习需从书本话题正迁移至能谈论、能写难易度相仿的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活动, 这就是语言学习更大的意义所在。为此复习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仅局限在书本中的人物、地点和相关话题的学习讨论中。在Project 1的复习教学中, 教师创设了Anna这一连贯的人物主线, 合理拓展了Anna一年前, 五年前和现在的旅游活动, 时间跨度广, 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话题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和国外, 学生在意义语用操练中, 温故旧知, 习得新知, 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异域文化见识。复习课的课堂实效在一步步扎实且精彩的活动中得以充分显现。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复习巩固12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能读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认记“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复习巩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方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的方法。使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4、复习巩固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演讲稿、读后感、建议书、简单的活动总结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复习巩固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扩句和缩句。
2、复习巩固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抓住说明性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方法。
复习难点:
1、复习巩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缩句;概括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复习巩固在作文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三、复习过程:
第1—3课时(复习字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生字词字形,特别把难写的字掌握。
2、理解本册重点词的意思。
3、对本册中出现的字词的练习类型加以巩固和强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音字会查字典,掌握字词字形、词义,能对字词进行灵活运用。难点:能改错别字;理解词义,会搭配词语和据词定义;近义词辨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本册一、二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两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评价。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完成《黄冈小状元》一单元测试训练题。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读本册三、四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两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复习多音字。
1、找出课本中的多音字。
2、学生口头组词。
3、同桌互相出题练习
六、完成《黄冈小状元》二单元测试训练题。
七、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读本册五、七、八单元的生字和词语,读正音,请学生指出生字词中容易错的部分。
二、听写这三个单元的生字。
三、同桌互改。
四、学生总结易错的字,全班讲评。
五、复习同反义词。
1、教师口头出题,学生回答。
2、总结方法。
3、同桌互相出题练习。
六、完成《黄冈小状元》三单元测试训练题。教学反思:
第4—6课时(复习句子)
教学目标:
1、复习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特别是会缩写“把”字句。
2、复习省略号的用法,了解省略号在指定句子中的用法,并练习使用省略事情和顿号。初步学会使用破折号的用法和引号的又一用法。
3、复习修改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句子;会修改多种类型的病句。
4、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时间或地点移到句首等,感受不同的语气。
5、复习用 “清秀”、“悲痛”、“似乎”、“也许”、“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只有„„才”、“只要„„就„„”等词语写句子。
6、复习运用“因为„„所以„„”“只要„„就能”“即使„„也”“不但„„而且„„”“不管„„总„„”“只有„„才”“一„„就”等关联词语填空。
7、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用上有关的词语写句子。难点:标点符号的用法,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省略号的作用的理解。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让学生在具体的句子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具体的题目略。
2、复习变换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改写句子;
3、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4、在这些句式的复习中,都以句子的练习与评议为主,在练习与评议中巩固。
5、在口头回答是仍然把机会尽量多的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
二、缩句:
1、让学生说说一般的完整的句子的类型。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有什么。谁(什么)能怎么。
2、学生进行书面练习纸上的缩句练习。贝多芬纯熟地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少年宫展览室里展出了同学们创作的描绘春天的图画。我轻轻地把小燕子放向美丽的蓝天。母亲黑亮的眸子闪着幸福的光芒。
三、完成《黄冈小状元》四单元测试训练题。
第五课时
一、修改病句。
1、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出现过什么样的语病,最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①误用错别 ②用词不当 ③词序颠倒 ④前后矛盾 ⑤成分残缺
⑥答配不当 ⑦误用标点 ⑧分类不当 ⑨重复啰嗦 ⑩不合事理
2、老师出示句子,学生分析病句,找出不当之处应用自己学过的修改符号(删、补、调、换)进行修改,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修改的。
3、老师帮助学生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
④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语病,是还改了句子原意。
4、老师总结出方法之后,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给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修改。
5、老师出示小黑板已经修改好的病句,让学生说说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①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修改为: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6、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7、总结复习内容、方法。
8、练习、巩固。完成《黄冈小状元》半期测试训练题。
二、教师小结。
第六课时
一、复习用下列的词语说句子。
1、复习用“清秀”、“悲痛”、“似乎”、“也许”、“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只有„„才”、“只要„„就„„”等词语写句子。
2、复习运用“因为„„所以„„”“只要„„就能„„”“即使„„也”“不但„„而且„„”“不管„„总„„”“只有„„才„„”“一„„就„„”等关联词语填空。
3、让学生读读有关的词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生进行口头说句子,并请学生进行评议。
5、学生同桌相互说并提建议。
6、要求学生说得通顺与具体。强调在书写时标点不能忘记,别字也得注意!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二、完成《黄冈小状元》五单元测试训练题。教学反思:
第7—9课时(复习阅读部分)
一、复习目标:
(一)重点段落的复习。
(二)课内阅读训练点的复习。
1、按照分段的几种方法来给文章分段,完成阅读的要求。
2、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和串连连问题答案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第七课时
一、重点段落的复习。
1、复习本册重点段落,进行背诵的复习。(1)自由背诵。(2)同桌互背。(3)全班背诵。(4)指名背诵。
2、小结。
二、根据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进行检测。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 „„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照着她睁得,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1、口头填空。
2、齐读。
三、完成《黄冈小状元》七单元测试训练题。
第八课时
一、课内阅读训练点的复习。
1、讲述分段的几种方法:(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2)按地点分段。(3)按总分关系分段。(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2、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中哪课是按以上几种分段方法分段的。
3、讲述概括段意的方法。
(1)在先总叙后分叙,先概括后具体或先泛写后特写的段落中,一般都有总起句,它往往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段意。
(2)有的过渡句或过渡段的段落,过渡句和过过渡段里的承上句和启下句往往揭示了这一段的段意。(3)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4)具体叙述一件事的段落要看清是写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然后归纳段意。
(5)每篇文章开头段往往要作些交代,要找出哪些交代是和文章中心有关的,哪些时关系较大的,然后归纳出自然段段意。
二、完成《黄冈小状元》八单元测试训练题。
第九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训练方法。
二、读文章《粗心的爸爸》。
1、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给文章分段,写段意。
(2)全文用了哪两件事情写爸爸粗心,其中哪件事写得较详细、具体?(3)全文集中写爸爸粗心,目的是重点表现爸爸的什么品格?(4)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单元提示,说说有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段落大意归并法、串连问题答案法)
3、读课文,体会利用归纳方法。
4、课外阅读文章练习。
三、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10—12课时(复习作文部分)
复习目标:
1、把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
3、写人文章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方面的品质。
4、写景文章,学会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5、观察要做到有顺序。
6、学会写回信。复习重点:
1、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并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复习难点:
1、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列提纲。复习过程:
第十课时
一、回顾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作文类型。
1、学生自由地说说作文的篇目、要求、内容等。
2、指名回答。
二、练一练。
1、分析下列作文题,按照要求把题目分类(在横线标出题号)
1)早晨(2)好姑姑(3)友谊(4)比赛(5)上学路上 6)放学以后(7)我的妹妹(8)我和妹妹(9)我爱劳动(10)难忘的一天 11)和好(12)爱晚前(13)练毛笔字(14)这件事教育了我 限制中心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时间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地点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叙事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写人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写人物关系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划出下列题目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它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他家富起来了我和同桌比手劲妈妈教我洗衣服这件事做对了他的心灵美。
三、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四、练一练。
1、下面是一组半命题,要求选择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一题作文。
我学会了________;我喜欢的________;难忘的__________;
快活的__________;真有趣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了我;
2、阅读下面芳芳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热爱劳动的芳芳》、《刻苦学习的芳芳》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作文提纲,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
芳芳的十个事例
带病坚持到校上课
春天,与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垒花坛、种花草
帮助军属王大爷搞卫生
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下雨了总是撑着伞接送小同学
作业认真,常受到老师的赞扬
积极参加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的活动
拾到钱包交给民警叔叔
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多次
刻苦练习跳高
3、《老师来到我家》这篇作文题,可写的内容很多:来的是哪位老师?是哪一次或哪几次来?为什么来?来后说了些什么?我当时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先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写成文,要求紧扣中心,取材新颖。
五、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时
一、选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与评议,结合每一类的作文要求谈谈作文的注意点。
1、复习写清楚一件事。学生进行讨论注意点:
在写一件事时,要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语句的通顺。这件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可以是使自己高兴的、有趣的、新鲜的事,也可以写使自己感到惭愧的、伤心的事。
2、复习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讨论重点: 怎样抓住一件生活中的事,虽然这样的事情看似不起眼,也很小,但要想想是否反映了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仔细回忆事情的经过,想象当时的情景,可以把情况分成哪几步?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把这部分详细地写清楚?所反映的人物品是什么? 同样列举学生习作中的片段进行评议巩固。
二、教师小结。
第十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写好一篇文章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今年我们再来复习怎么写好文章。
二、作文的一般过程。
1、小组交流:作文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补充并作适当练习巩固。
三、审题:
对于题目字字句句逐一推敲,了解题目的意思,并划定题目的范围
1、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章《我最喜欢的××》一题,仔细研究,它要求我们写最喜欢的东西或有趣的动物等。如果按《我最喜欢的人--妈妈》来写这就弄错了写作的对象。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课间》。有的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操场一角》、《在公共汽车上》。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衣》、《植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就是从时间、地点、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二十年巨变》重点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
四、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再加以创作,才能使得文章内容能针对题目,而不致离题。另外,不要订立太多的中心思想,以单一主题发挥,才不会增加文章的复杂性。
五、决定文章体裁:
分析完题目后,应可大概看出应以什么体裁来加以书写,而且文体决定之后,就朝着一定方向去写作,如果想融合两种以上的文体,也应有主辅之分。
六、(选材)选择相关材料: 广泛的资料搜集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但也不是要所有的材料都概括承受,如此对于主题和布局可能会造成伤害,对于搜集到的材料或脑中引发的灵感,应该予以去芜存菁,如此才能创造出杰出的内容。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七、拟定主题大纲:
依主题拟定大纲,并做好分段规划,如此写作时才能有所参照,也不会离开主题。
八、依大纲写作:
依大纲的内容,把搜集整理的材料融成一体,并注意前后语气连贯性。
九、修饰文句:
边写边修饰,对于文字词句的用法要仔细斟酌,谨慎的应用。
十、详细检查:
找出隐藏的错误,再检查的过程中,对于部份题意的表达,可能会发现更佳的方法。
十一、作文开头:
1、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小组交流作文开头的方法
2、难点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补充。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像和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事件。
十二、运用修辞,增强文彩。
十三、妙用题记,揭示真谛。
1、设置一个富有意蕴的题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母亲曾对我说:“人活在世上,注定要追赶太阳,然而,在你追赶大阳的同时,黑夜也在追赶着你。如果你追上太阳,它的炽热将把你熔化;而你被黑夜追上了,它的阴沉将把你吞没。如果你学会了将脚步停留在太阳与黑夜之间,你便学会了成长。”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2、这个蕴涵哲理的题记牢牢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然后作者用两幅浓缩人生意义的生活画面阐释了哲理的含义,使读者在诗情画意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3、打破界限,时空错位。故意打破时空界限,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或东西南北,或上天下地,用一种近乎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现实人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开头方法。如: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一声遥远的绝响穿透两千两百年的时空,从天际传来。
——这便是毛遂自荐。《读“毛遂自荐”有感》
先声夺人,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拉入了历史长河的深处,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
4、小组交流学过的课文或看过的文章运用了这些方法之一的开头。
5、用这些开头方法各写一段文章开头。小组交流。
6、指名说。
(四)文章结尾。
1、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组交流作文结尾的方法。
2、难点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补充。板书设计:习作要求
清爽----凉爽 雄浑----雄壮 恩泽----恩惠 热切----恳切 轻捷----敏捷
忘却----忘记 欢悦----欢快 倾吐----倾诉 静谧----安静 茂盛----茂密
攀谈----交谈 奇异----奇特 追随----跟随 欢悦----欢腾 勤勉----勤奋 胆颤----胆寒 温习----复习宛如----好像 攀缘----攀爬 吟咏----吟唱
陡峭----峻峭 衬托----烘托 忘却----忘记 响亮----洪亮 辨认----识别
柔软----绵软 俏丽----美丽 茂盛----旺盛 散布----分布 僻静----寂静 温习----复习磅礴----大气 慌忙----急忙
(反义词)陡峭----平缓 精致----粗糙
挺拔----弯曲
蕴含----暴露
湿润----干燥 优雅----粗俗 轻盈----笨拙 清脆----沉闷
清晰----模糊
静谧----热闹 细密----稀疏 坚硬----柔软 粗壮----瘦弱
宁静----嘈杂
清爽----恶浊 柔软----僵硬 融化----凝固 幽静----喧闹 勤勉----懒惰
吸引----排斥 茂盛----凋零 细密----粗疏
友好----敌对 亲热----生疏 天然----人工 快活----愁闷 庞然大物----小巧玲珑 熙熙攘攘----冷冷清清
第二单元:(近义词)
杰出----卓越 阻挠----阻止 要挟----胁迫 轻蔑----轻视
艰巨----艰难 讥笑----耻笑 真挚----真诚 崇高----高尚
爱慕----仰慕
念头----想法
凄凉----凄惨 沮丧----懊丧 忍耐----忍受
晃荡----晃动
沉闷----苦闷
端详----打量 赞叹----赞美 崇高----高尚 真挚----挚诚 薄暗----昏暗
困难----艰难 争夺----争取 伴随----陪伴 波涛起伏----波涛汹涌
(反义词)朦胧----清晰 凄凉----繁荣 心潮澎湃----心平气和 杰出----平庸 轻蔑----尊重 大概----精确 狂风怒号----风和日丽 普通----特别 甜蜜----苦涩 增添----减少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沉闷----轻松 艰苦----舒适平常----特别 波涛起伏----风平浪静
藐视----重视 恶劣----良好 缩短----延长 寝不安席----酣然入梦
第三单元:(近义词)
舒适----舒服 顾惜----怜惜 抱怨----埋怨 忧虑----焦虑 沮丧----懊丧 庄重----稳重 打扰----打搅 羞愧----惭愧 着迷----入迷 果然----果真 庆贺----庆祝 抚养----养育 峻拔----挺拔 萦绕----围绕 英雄----豪杰
惊叹----赞叹 照顾----照料 担心----担忧 沉思----深思 泰然----从容 宽厚----憨厚 阻止----制止 强制----强迫 叮嘱----嘱咐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反义词)潮湿---干燥 僵硬----柔软 严肃----活泼 偶然----必然
沮丧----得意 庄重----轻浮 羞愧----骄傲 慈祥----严厉 温柔----暴躁 熟悉----陌生 明白----糊涂 收获----播种 赞叹----批评 强悍----软弱 崭新----陈旧 纯洁----肮脏 热烈----冷淡 贫穷----富裕 安静----喧闹
潮湿----干燥 勉强----自愿 抱怨----谅解平静----动荡
流连忘返----归心似箭 忐忑不安----镇定自若
刻骨铭心----置于脑后 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第四单元(近义词)
遥望----远望 慷慨----大方 恩赐----赏赐 贡献----奉献 毁坏----破坏
感叹----感慨 清晰----清楚 浓密----稠密 圣洁----纯洁 幽香----清香 眷恋----依恋 肆虐----横行 盘踞----割据 恭敬----尊敬 劲挺----挺拔
险恶----凶险 慈祥---慈爱 隆重----盛大 充满----充溢 破坏----损坏 耐心----耐烦 帮助----辅助 温柔---温顺 陶醉----沉醉 举行----举办
神情----神采 雄伟----宏伟 放弃----废弃 浓密----稠密 险恶----险要
领悟----感悟 凶猛----凶悍 枯竭----干涸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形容枯槁----面容憔悴
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反义词)可爱----可恨 发现----埋没 哀悼----庆贺 生存----灭亡 渺小----伟大 无私----自私 慷慨----吝啬 保护----破坏 有限----无限
破碎----完整 清晰----模糊 枯竭----充盈 清澈----浑浊 浓密----稀疏 希望----绝望 放弃----坚持 汹涌----温和 荡漾----平静 恭敬----傲慢
沮丧---高兴 伟大----渺小 兴奋---抑制 幸福----痛苦 慈祥----凶恶
经常----偶尔 放弃----坚持 普通----特殊 勇敢---胆怯 滔滔不绝-沉默寡言 第五单元(近义词)
郑重----慎重 伶俐----机灵 盼望----期望 无端----无故 希奇----希罕 允许----答应 熟识----熟知 追悼----哀悼 羞愧----惭愧 团聚----团圆 枯瘦----消瘦 悔恨----懊悔 灾难----灾害 郑重----慎重 威胁----要挟 赫然----鲜明 懊悔----懊恼 憎恶----厌恶 莽撞----鲁莽 踌躇----犹豫
摩挲----抚摩 颓唐----萎靡 恭敬----恭顺 渺小----微小 慷慨----大方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反义词)郑重----轻率 伶俐----笨拙 熟识----生疏 允许----禁止
低微----高贵 深奥----肤浅 枯瘦----健壮 详细----简单 颓唐----振作 虐待----善待 踌躇----果断 憎恶----热爱 慷慨----吝啬 毁坏----保护 高兴----沮丧 新鲜----陈旧 伶俐----笨拙 深奥----简单 愉快----痛苦 详细----简略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马马虎虎----仔仔细细 第七单元(近义词)
亲昵---亲密 依然---依旧 歇落---歇息 企盼----期盼 迅速----敏捷 惊异---惊奇 情义---情谊 领地---领土 相熟----相识 诚实----诚挚
大概---大约 居然---竟然 缘故---原因 黯淡----昏暗 徒劳----白费
仍旧---仍然 脸颊---脸庞 悲伤---伤心 保持----维持 果然----果真 立刻---立即 紧挨---挨近贮存---储备 照耀----照射 阵亡----牺牲
储备---储存 埋葬--安葬 凝重---庄重 华贵---华丽
激越----高昂
久别重逢----阔别重逢 浴血搏杀----浴血奋战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反义词)热闹----冷清 怀疑----相信 吉祥----灾难 急速----缓慢
相熟---陌生 诚实----虚伪 温暖----寒冷 衰老----强壮 拒绝----接受
华贵---朴素 亢奋----低沉 茂盛----枯萎 悲伤----高兴 黑暗----光明 轻松---紧张 粗糙----精细 迅速----缓慢 温暖----寒冷 惦记----忘记
朦胧---清楚 飞快----缓慢 幸福----悲惨平衡----失调平坦----崎岖
焦躁---安稳 伤感----欣慰 清脆----沙哑 黑暗----光明
不甘落后----自甘坠落 炯炯有神----目光呆滞 第八单元(近义词)
幽静----清静 清秀---秀丽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探访----访问 诞生---出生 端庄---庄重 矜持---拘谨 批判----批评 蜿蜒----绵延 身段---身型 柔弱---软弱 知音---知己 激动----感动 苏醒----清醒 奇怪---奇异 怀疑---猜疑 模仿---模拟
断断续续----隔三差五 暑去寒来----寒来暑往
溺爱娇宠---娇生惯养
兴味盎然---兴趣盎然
(反义词)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苏醒----昏迷
纯熟----生疏 诞生----死亡 柔和----强烈 温柔----粗暴
细腻----粗糙
永恒----短暂 降生----死亡 抗议----赞同 暂时----长久 轻松----繁重
增多----减少 无言以对----对答如流 暗无天日----阳光普照
窃窃私语----大声喧哗
班级 ______姓名 _____
一、填空1、4
3的倒数是(),最小的质数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2、10的225相当于20的()(),比15千克的多233千克是()。
3.男生人数的3
4与女生人数同样多,是把()看作单位“1”。
4.8吨=()千克,6时=()分。
5.()吨的3吨的3
4等于805。
6.把5
8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7.一件衣服便宜了1
7,是把()看作单位“1”。8.男生人数占女生的4
5,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
9.6∶()=()48
3∶4=15÷()=()%=()(小数)。
10、小明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2行,用(5,2)表示,小刚坐在教室的第2
列第4行,用()来表示,小红所坐的位置用(4,3)表示,她是坐在教室的第()列,第()行。
1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面积最小的是()。
12、甲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它们的直径比是(),周长比是(),面积比是()13.如果要画一个周长为50.2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取()厘米。14.女生比男生少1
5,男生比女生多()%。
15.一个数的80%是3.2,这个数的30%是()。
16.一件衣服打八五折出售,是把()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17.六年三班今天出勤78人,因病缺席2人。今天缺勤率是()。
18.要反映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最好选用()统计图。
二、选择题
1、两根都是10米长的电线,甲用去全长的22
5,乙用去5米,剩下的部分()。
A.甲长B.乙长C.同样长
2、一根绳子长3米,比另一根绳子短1
3米,另一根绳子长()。
A.8B.10
3米3米C.2米
3、甲数的53
9和乙数的5相等,那么()大。
A.甲数B.乙数C.无法比较
4、六
(五)班共有35人,男、女生的人数比可能是()。
A.5∶3B.4∶5C.3∶4
5、桃树和梨树棵数比是9∶8,梨树比桃树少()。
A.19
9B.8C.8
6.用铁丝围成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用的铁丝最长。
A.长方形B.正方形C.圆 7.半径2米的圆,面积和周长()。
A.相等B.不相等C.无法比较 8.把一个圆沿着直径剪成两半,它的面积和周长()。
A.面积不变,周长增加B.面积增加,周长不变C.面积周长都变。9.100元先增加10%,再减少10%,结果是()。
A.99元B.100元C.101元D.110元 10.盐水的含盐率是10%,盐与水的比是()。
A.1∶10B.1∶11C.1∶9D.9∶1
11.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就是甲数的()。
一、单选题(略)
二、多选题(略)
三、名词解释:
1.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他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2.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在创作方法上,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
3.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影响仅次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艺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4.新月社
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早期自由体诗的散文化倾向,提倡新诗格律化,主张诗的三美。他们的诗艺追求带有唯美倾向,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5.语丝社
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因1924年11月在北京出版《语丝》周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6.湖畔诗社
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出版诗歌合集《湖畔》及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7.南国社
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创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社开展话剧运动主要是在1928 —1929年,演出田汉的创作《古潭里的声音》、《名优之死》等。这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伤感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社团。
8.象征诗派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他们的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注重表现内心世界、瞬间感受和潜意识,提倡写作“纯粹的诗”,崇尚“朦胧”与“含蓄”的美。
9.学衡派
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他们以新人文主义为理论背景,主张“昌明国粹、融华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
10.《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提出了民主、科学等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11.问题小说
周作人说,以小说提出问题,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新文学早期的主要小说样式,指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12.黑幕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13.双簧信事件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14.“爱美”剧
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
15.诗歌的“三美”
是新月诗派奉行的诗歌理论主张,由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的辞藻要富有色彩,讲究视觉形象的直观性;建筑美:主要指从诗歌整体外形上看要大致匀称。
16.“乡土小说” 指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17.精神胜利法
是《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精神特征。以丑骄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欺软怕硬等都是其具体表现。曾被认为中国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
18.爱的哲学
是冰心小说和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即表现和颂扬“母爱、童心、自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超人》,散文《寄小读者》等。
19.“诗体大解放”
胡适1919年在《谈新诗》中提出新诗的发展关键要实现“诗体大解放”,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对新诗的自由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0.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1.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出版会刊《新诗歌》,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2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2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24.京派
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学的自由与独立,健康与纯正,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萧乾等。
25.论语派
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26.民族主义文学
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7.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28.现代诗派
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追求诗歌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巧妙结合的朦胧美,往往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注重以情绪的节奏代替字句的节奏。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29.新感觉派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强调主观感觉的外化,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注重开掘人物的性心理、潜意识。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
30.“文协”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31.社会剖析派
社会剖析派的作家,如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的共同创作特点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试图摸索出一条将科学的社会理论与作家的创作实践结合的新路子,以期待其创作能从本质上揭示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生活发展的路向。
32.七月诗派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33.九叶诗派
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等人,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34.战国策派
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个综合性社团流派,因1940年创办《战国策》而得名。涵盖了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其哲学基础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历史观标举战国历史形态,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戏剧《野玫瑰》为其代表作。
35.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36.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3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38.红色鼓动诗:殷夫写的多是被称为“红色鼓动诗”的政治抒情诗,直接取材于革命者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黑幕,斥责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在中国的血腥统治,表现了革命者英勇不屈的战斗豪情。《血字》是诗人风神的写照。
39.闲谈体散文:“闲谈体”散文体式是林语堂在《人间世》第6期《论小品文笔调》中所提出,大多是幽默文章与小品文,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谈天说地,庄谐并用。林语堂确实创造了一种闲谈式的散文笔调并成为这方面的大师。
40.“农民”(泥土)诗人:臧克家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村野,刻画了反动统治下农村一片兵燹天灾,经济破产,动荡不安的现象。《老马》形象也可说道尽了农民的普遍命运。正是这些诗是藏克家获得了“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
41.“好一记鞭子”:抗战初期,为了适应迅速反映抗日斗争现实的需要,发挥宣传鼓动的作用,戏剧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与《三江好》、《最后一记》一起,被当时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记鞭子”。
42.朗诵诗运动:为了适应诗歌宣传抗日的大众化需要,1938年前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兴起了朗诵诗运动的热潮。高兰的《我们的祭礼》、《哭亡女苏菲》,光未然的《屈原》、《黄河大合唱》等,诗情激昂,语言畅达,在知识分子和市民中广为流传。
43.时代的鼓手:“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田间回到祖国,更加自觉地用诗作武器,为动员民众的觉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给战斗者》等诗集,使他以迥异于他人的“时代的鼓手”的姿态出现于抗战诗坛。
44.农民作家: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者擅于写农村题材,作品的主题是他在才做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他很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民间文艺表现手法,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熟练地运用农民群众语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成为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
三、简答题:
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他的“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对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向群众宣传的语言工具,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陈独秀把文学革命当作开文明、启民智、兴政治的武器,公开向封建旧文学宣战,正面地排除了建设新文学的主张。
3、周作人《人的文学》,参见名词解释
4、早期革命文学的主张及意义
1923-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在《中国青年》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进行革命文学的倡导。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提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学,是能反映伟大时代、能表现民众反抗精神的革命的文学,强调作家必须有革命的实际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感情。他们的主张,有助于密切新文学与民族民主革命及劳动群众的联系。他们也有偏颇之处:一是对文学的非革命工具的文学简单否定,二是对文学的艺术特征重视不够。
5、抗战文学思潮
在整个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前期,从理论主张到创作,抗战文学成为席卷文坛的主潮,称之为抗战文学思潮。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二)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有存在。文学为抗战被服务,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要求的文学走到群众中去,较多利用旧形式,如民歌、鼓词、皮黄、连环图画之类的抗战文艺作品。形式上就是“旧瓶装新酒”,“利用旧形式”在抗战初期文艺宣传、动员群众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6、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点
就文学思潮而言,解放区文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现实主义几乎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的作品,必须渗透以革命的精神;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必须具有现实主义的基础。第二个特点是,从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而其重点则在工农兵。作家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熟悉他们的生活和斗争、思想和情感,熟悉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所便于接受的艺术形式,思想感情向他们靠拢。因此,解放区文学也就是工农兵文学。
7、从进化论和个性主义谈鲁迅早期思想
少年鲁迅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而家境衰落,深切体味到社会的势利、冷酷,离家到南京求学,开始接触新学,其中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著的《进化论》,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开始学习和研究达尔文进化学说,进化论成为他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1902年,度日。1906年,看到幻灯片,他思考和研究着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问题,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推文艺”。并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在日本这一段时间,形成了他的以进化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在封建礼教严重束缚着人们思想的旧中国,个性主义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
8、具体分析《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伤逝》中的子君,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她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但是胜利地喜悦确实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个性解放思想是子君悲剧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在酒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是中国社会中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作品一方面描写了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另一方面,这些觉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的压迫下,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另寻新路。
9、简述《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鲁迅说,历史小说“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即作品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奔月》中后羿射日,后羿就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铸剑》着重于性格刻画,如眉间尺都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并叹“人道主义”的道德观重新评价古人。赞美女娲伟大的劳动创造精神;《故事新编》具有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它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的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
10、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判,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弱点的暴露针砭,形成了和现实密切结合的批判性、战斗性思想特点。此外,有一部分杂文歌颂了新生力量,歌颂了革命斗争。鲁迅的杂文,还具有抒情性和讽刺性的艺术特点。这类抒情性的杂文,即使是抨击时弊,也渗透着炽烈分明的爱憎感情。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炼、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使人们在开颜一笑中,否定这些东西。鲁迅的杂文文体多样,作为他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炼泼辣、似投枪匕首。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
11、《野草》的象征主义手法
《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如过客、战士、全身赤裸而颤动的老女人等,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山阴道上等,都是象征性形象。由于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因而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九篇,创造了许多菲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冰谷中的死火,狗与人讲话,《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是作者内心世界和战斗精神的写照。
12、从个性主义和泛神论谈过郭沫若的早期思想
1914年郭沫若到达日本后,沉迷于文学的天地。受泰戈尔宇宙和谐、人类一体泛爱思想影响;又读了海涅、歌德的不少作品,开始倾向于将神视作自然界本身从而否认了超自然的主宰(神)的存在的泛神论思想。诗人的张扬自我的个性主义思想和浪漫气质,又构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的泛神论思想。
13、简析《女神》所表现的“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于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地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因而激动了、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了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了与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的创造精神的歌唱。创造精神的颂歌中,最大量的还是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他在忧国之外又更多地对祖国新生抱有热望。年轻的女郎、更生的凤凰等,不难让人看到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恋与无限热爱。
14、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乡土文学”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文学研究会在“为人生”的、写实的共同立场上谋求新的发展,“问题小说”的写作呈现一时之盛,这是与周作人在理论上的阐释,与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坚实的创作不可分的。“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相碰撞的产物。“问题小说”广泛涉及婚姻恋爱、教育、就业、家庭、儿童、妇女贞节、社会习俗等问题,最为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生存根本问题的苦苦思索和探究,文学家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也显示出了新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血肉联系,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1923年以后文学研究会新进作家(如鲁彦、许杰、彭家煌、王任叔)和文学研究会接近的语丝社(如冯文炳、许钦文)、未名社(如台静农)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挟带着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出现出比较自觉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
15、“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一、是“五四”文学的开创性质。在自由诗、格律诗、象征诗、小说、杂文、美文、游记、童话、戏剧剧本以及作品评论诸方面都产生了某种体式或开风气的奠基之作。
二、是“五四”文学的启蒙色彩。对“国民性”的反思导致了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争取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文学主题的确立,使“五四”文学染上了浓厚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的色彩,构成了新文学现代意识的觉醒。
三、是“五四”文学的理性精神,始终伴随着对民族历史命运和国民灵魂的审视思索。
四、是“五四”文学的感伤格调。焦灼、彷徨、苦闷、迷惘的社会心理和时代氛围流贯在作家的笔下,感伤的浪漫情调感染了几乎所有的“五四”作家。
五、是“五四”文学的开放意识。举凡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既有理论上的引进,也随之有创作上的学步。
16、《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胡适是20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早在1916年他就开始试作白话诗。1920年出版了他自己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尝试”主要致力于诗的形式的革新,具有下列较为突出的特点:
1、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2、平实、冲淡的意境;
3、托物寄兴则是胡适较多运用的手法;
4、在诗形和用韵上,多是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尝试集》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17、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真正代表了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的是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
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2、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3、简素质朴,庄谐并出。他的小品在“简单味”之外,还有相当浓厚的“幽默味”。文言句式与文词的圆熟吸收,也是形成简素自然风格的一个方面。
18、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和风格
叶绍钧是带着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走进新文学开拓者行列的。长年的教员生涯为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见证人,他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教育小说”,在他的全部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叶绍钧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和审视。这些人物心灵的污垢与细菌,在叶绍钧笔下都被剔抉而出:软弱、自私、动摇、畏葸、空虚。《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投身社会革命的洪流正是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真理之路的真实写照。
艺术上: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
4、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19、1)许地山小说的复杂性表现
在许地山思想中积淀下关注民生疾苦、国事安危的爱国民主意识。其本意却是借异域写故土,感到人道主义和宗教思想的矛盾。《命命鸟》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戕害,也流露出明显的消极出世、重返“极乐国土”的宗教情绪,《商人妇》、《缀网劳蛛》“临来是苦,回想是乐”的信念,既有沉稳坚毅的积极面,也有某种宿命倾向的消极面,无不体现着人生观的二重性。
2)《空山灵雨》的特点: 《空山灵雨》(1925)是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
1、对人生哲理的玄想;
2、平民主义的礼赞;
3、夫妇情感的抒写;
4、“空”与“灵”的韵味境界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的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20、简析王统照小说“爱”和“美”的追求
对“爱”和“美”的玄想,从一开始就成了王统照文学创作追求的中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洗礼下,王统照热忱地探索着人生的意义,对人生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王统照初期小说也正是在对“爱”和“美”的执著追求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与他的新诗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同一。在这些作品中的基调与其说是从正面宣扬“爱”与“美”的力量,毋宁说更多地是战展示“爱”与“美”的幻灭。
21、简析冰心创作中的“爱”的哲学的内容
1921年发表的《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的“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着发展变化,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
22、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还是取材于作者一己生活的那些树青、叙事、写景之作。《背影》、《给亡妇》、《荷塘月色》。第一,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三、缜密精巧的构思。
四、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文言而代白话可以写出与文言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23、庐隐《海滨故人》小说的思想和风格
1925年,庐隐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成了主潮。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现代意识。
风格:
一、自叙传的写法;
二、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
三、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海滨故人》不以情节的复杂、曲折取胜,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显示出了突出的抒情才能,所塑造的受新思潮洗礼的女性,一方面渴望着个性解放、灵魂的自由,向往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决绝地冲出传统价值标准的藩篱,对世俗的訾议和非难还不无忌惧,于是只好徘徊歧路,性格染上了二重色彩。自叙传体式袒露自我这一点上,“五四”作家中,男有郁达夫,女有黄庐隐,堪称双璧。
24、郁达夫作者中“零余者”的形象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他”,《银灰色的死》中的“伊人”,心中交织着个人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到自身的孤凄悲凉,强烈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变态的心理。他们纤敏柔弱的气质赋予了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25、简评徐志摩的前期诗作的特点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
一、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三、描写爱情体验。
四、歌咏大自然。
26、简析冯文炳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对故乡的怀恋和对儿时的记忆,成就了废名创作中最好的作品,开辟了田园小说的别一支系,在冯文炳早期的小说创作集《竹林的故事》中,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乡民命运的同情,较多地留意农村宗法制的存在与解体给乡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更突出显示了他艺术风采的则是对一些善良的乡村小人物的关爱、对于和谐幻美的理想世界的孺慕的作品。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也明显地表现出对乡村风情的欣赏。这种对于乡情魅力的描写在他另一些以描写劳动少女、描写古朴乡野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艺术表现,这些作品展露了乡村劳动女性的本色美,这是废名小说最见精彩的部分,也是他笔下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
1、田园山水之美与人物性情之美的相得益彰,是废名小说的主要夜色之一。
2、对于佳山秀水的留恋,加浓了废名小说的隐逸倾向。
3、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是废名把小说当成诗、当成唐人绝句来写,追求独特的意境,独特的神韵。
在结构上,废名的小说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27、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冯至40年代的创作集中于对十四行诗的创作探索,出版了《十四行集》。作品思想上更为深沉,艺术上也更纯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十四行集》的艺术视野相当开阔,思想认识更为深刻,诗人更加关注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表现了对诗情哲化的追求。
在形式上,冯至的作品大多采用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节奏舒缓,音韵柔美。
28、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艺术
李金发被称为“诗怪”。象征主义诗歌作品,大都歌咏爱情、礼赞自然、描慕异国风情,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惆怅,表达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他在表现这种思想与情绪时,大量采用了法国象征的艺术技巧,以意象营构为中心,以象征、暗示为基本手法,以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的词语组合,曲折有致地加以表达。
29、简析长篇小说《腐蚀》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944年,茅盾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旨在暴露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的黑暗,作品以1940-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赵惠明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心理历程,抨击了国民党特务组织推行内战、破坏抗日的丑恶行径,同时讴歌了小昭、K和萍以及《新华日报》为代表的进步正义力量。赵惠明这个人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堕落,另一方面她又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企图走一条自新的道路,小说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形式(日记体)与内容(心理分析)的有机融合,使这部小说成为茅盾40年代创作的高峰。
30、简析茅盾《农村三部曲》的思想艺术成就
《春蚕》、《秋收》、《残冬》以三部曲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上反抗道路的历史必然。
《春蚕》通过“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民形象。多多头却是一个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化身。《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作者还用极为细腻的笔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任务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
31、简析寓言体小说《猫城记》
《猫城记》(1932)写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寄寓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实指当时的中国)写照。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后半部分,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使它长期以来引起不同的评价。
32、简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色
1、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北平下层社会洋车夫“门派”,婚礼民俗的交代,使小说透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语言上。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了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的语言艺术大师。
33、巴金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巴金既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又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战士。他崇尚个性的绝对自由,追求高尚但抽象的道德人格,对黑暗的社会现状采取彻底的反抗态度,写青春的毁灭,死亡的痛苦,恐怖主义者在暴利中毁灭敌人也毁灭自己的同归于尽。第一步带有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
34、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灭亡》和《寒夜》,正是巴金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早期应该是1929年到1941年,后期应该是1942年到1949年。早期的创作作品的题材、人物细节甚至语言都成为次要的因素,都是为发泄作家的情感服务的。后期感情由浮躁转向沉静,在表现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创作风格稳定下来,应该是以1942年初发表的小说《还魂草》为标志的。
35、分析觉新的形象
觉新首先是一个懦夫,同时又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五四”新空气使它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他本身又是这一行将崩溃的家庭制度的产物,他整个人是属于这个制度的,“长房长孙”受到的封建教育和个人道义责任,都不允许他走向新生。他不得不去做它的帮凶。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对于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说来,是具有很大概括力的。
36、简评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的三种基本文体形态和结构
沈从文创造了三种基本文体形态。一是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如《丈夫》。二是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如《神巫之爱》;三是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为“文明”的讽刺小说,如《八骏图》等。其次,在文体创作上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全部短篇中几乎找不出两篇结构相同的作品来。无定格则自成一格,这是沈从文文本结构创作的秘诀。
37、简评《湘行散记》和《湘西》的思想艺术特色
首先,《湘行散记》与《湘西》表现着作者炽热的本土性。书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揭示出“官”与“匪”是给湘西带来无穷灾难的祸根。其次,这两本散文集表现着作者鲜明的本族性。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此外,作者继续造他的“希腊神庙”,进行着爱欲即为生命、生命契合自然的人性的哲理思考,表现了沈从文独特的、原始主义的人性思想。本土性、本族性以及人性的哲理思考,这些水沈从文散文表现“自我”的主要方面。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第一,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第二,沈从文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任务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性与情境氛围。第三,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38、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其结构之严谨,戏剧冲突尖锐,情节安排之巧妙,无不令人击节赞赏。在人物形象方面,繁漪、陈白露和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戏剧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情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内涵丰富。
39、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和形象意义
陈白露的性格十分复杂,作者对她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作者着力写了她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一面,但也还有“人心未尽”的一面。她的正义感尚未完全泯灭,虽然不能自救,却还想救人。她是个清醒的糊涂人。陈白露已成为鬼影憧憧的社会的寄生物,到头来她只是黑暗的殉葬品。金钱把人性异化了,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金钱统治的社会把一个年轻的女人逼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40、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北京人》发表于1941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同时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突出《北京人》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题旨。《北京人》最突出的地方:一是把人物活动放在古都北平特有的典型环境里来进行考察,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二是对剧中人物的性格作了细腻的刻画,把剧中人物的兴趣、癖好、心态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了审视。
41、简析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
1933年开始,卞之琳的诗风明显转向现代派一路,诗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诗中闪现的哲学意识明显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这些表现在诗中,就是呈现出一种非个人化的、放逐抒情的出奇的冷淡,一种嘲弄式的机敏和一种欲说明的朦胧。将中国诗论中的“意境”和西方现代派所说的“戏剧性处境”相融合的技法追求,平中见奇,突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内里深藏哲理,外现平平无奇,这正是卞之琳诗的他人所难及处。语言奇异搭配,有效地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趣。
42、简评蒋光慈“革命文学”的创作成就、意义和缺点 1922年底,蒋光慈离日返国参加“左联”,创造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创作了长篇小说《田的风》,是他最后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它写北伐战争中,矿工张进德、李杰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成立自卫队,小说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这种对于新事物的及时反映与热烈讴歌,正是蒋光慈创作《新梦》《短裤党》一类作品的先驱精神的继续发扬,显示了蒋光慈文学创作时代性与思想性方面的鲜明特色。
43、简析《二月》中萧涧秋的形象
中篇小说《二月》主人翁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度“寻梦者”形象,他在想象中的“桃源”——芙蓉镇教书,便卷入了生活的漩涡。陶岚爱上了他,而他却同情寡妇文嫂。反映出军阀盘踞下的社会黑暗,人们思想的守旧,并以与环境对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追求表现“梦境”之不可求。出色地刻画了萧涧秋这个彷徨的青年形象。富于正义感与同情心,但是他却缺乏信仰,行动往往盲目,个人的生活愿望与现实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上形成了萧涧秋悲剧性的性格。
44、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早期的作品,描写的是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莎菲便是此类叛逆女性的代表。属于五四新思潮圈内的“解放女性”形象。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她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享受青春的快乐,幻想着热烈而刺激的爱情与痛快的生活。而生活是如此惨淡,一切都令她厌烦。莎菲的性格充满“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心灵的倔强。”表现了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年轻一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抬头和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与守旧社会的激烈冲突。
45、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一,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1946年“五四指示”发布后到1947年党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历史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农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
第二,小说围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土改运动的深入,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农民形象主要人物有张裕民、程仁等。小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主观叙述多于事物本身。
46、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他揭露了绅士淑女们“礼仪廉耻”装饰起来的不过是一个污秽的“禽兽世界”。这类暴露小说充分体现了张天翼的民主立场和深刻的道德情感,说明他是一位勇猛精进的文学新人和左翼作家。还以相当篇幅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伙计、士兵的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作品善于抓住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小说常以漫画夸张手法和轻松谐谑的讽刺笔调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用笑声来戳破社会的虚伪和丑恶。
47、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他善于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找寻创作素材,通过对四川农村世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反映出人物带地域色彩的性格特征与时代风云,使得他的作品生活性强,而且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往往不直接表露对丑恶现象的看法,而冷峻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具体的描绘,让反面形象显示出自身的矛盾和荒谬。经常通过对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对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深刻揭示,以及运用风趣而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洋溢着一种炽热的讽刺力量。他的小说,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8、简析《南行记》的思想艺术特色
《南行记》是一部流浪者的手记,带着若干自传的成分。《山峡中》是中现代的“流浪汉小说”。艾芜的小说一开始带有独特的风采。他们以浓郁的南国风光和边远地区的异域风情为陪衬,以人物在不安定的、多灾多难得流浪生活和殖民地的屈辱生活中倔强求生意志为内核,将写景、抒情、叙事和刻画人物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昂扬与忧郁奇特兼杂的格调与浪漫的色彩,形成浪漫抒情小说的新范式。
49、田汉戏剧创作的变化
田汉在1922年发表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都充满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猛烈反抗,表现出强烈的“五四”精神。艺术上则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与情境的诗意渲染,流露着青春期的感伤,这便是田汉戏剧创作的主要特色。1930年春田汉参加了“左联”的发起和领导工作,1937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作品取材现实,反映了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国内社会生活的**,大都洋溢着昂扬的意气,以激情和气势取胜,但在热烈的气氛中也出现了悲剧性的深沉新质。《回春之曲》是田汉本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个剧本,把对祖国的坚贞和爱情有机糅合起来,使人物心灵的美得到充分的展现。50、简析《五奎桥》
1931年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是洪深话剧的代表作。《五奎桥》写乡民抗旱,打水船通不过低矮的五奎桥,乡民要求拆桥,周乡绅不让,产生了拆桥与保桥的冲突。青年乡民李全生是反抗型人物,带动乡亲们起来进行以理抗暴的斗争。《五奎桥》是现代话剧中最早正面反映农民反抗地主斗争的优秀剧本。
51、简述林语堂“闲谈体”散文的特点
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以“性灵”为名脉,以“闲适”为格调。“闲谈体”散文体式是林语堂在《论小品文笔调》中所提出,“闲适笔调”、“娓语体”同为林氏对西方familiar style一词的意译。它们取材广泛,大多数幽默文章与小品文,却是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谈天说地,庄谐并用,化严肃为轻松,恰如密友攀谈,全无客套,更无八股气味。林语堂确实创造了一种闲谈式的散文笔调并成为这方面的大师。1933年之成为“幽默年”,1934年之成为“小品年”,便是一个证明。
52、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的思想艺术特点
最能体现何其芳才情和艺术创造力的,是散文集《画梦录》。主要价值在于它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造上。何其芳的散文致力于“抒情化”散文的艺术探索,重视情调和氛围的创造,往往采用思索者“独语”的语调,复织进多重复和的意象,来传导他奇幻的想象,还经常采用现代派文学建立在通感理论上的词语奇异搭配来创设美妙的新空间,成为时人称谓的“何其芳体”。这些散文是“五四”时期“美文”的一个新进展,直接推动了30年代前半期“抒情散文热”的形成。
53、叶紫小说的战斗性和艺术性
以大革命前后洞庭湖边农村的火热战争为题材,暴露了反动派的凶残,反映了农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与奋起。短篇《丰收》及续篇《火》,描写了云普叔一家的生活,揭示了农村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其主人公都是倔强的,他们怀恋大革命高潮中农民抬头过日子的生活,勇敢地寻求着出路,就是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叶紫所描写的生活和所赞美的人物,都与农民运动紧密相连,所表现的爱憎感情也特别鲜明和强烈,鲁迅称赞它们说:“文学是战斗的!”叶紫的小说,体现着无产阶级文学的正确方向。他的小说避免了当时一般左翼作家时有出现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而显示出了鞭鞭着痕的真实人生,并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以沉郁悲壮为主要特色的艺术风格。
54、简析吴组缃农村题材小说 抗战时期出有长篇小说《鸭嘴崂》和短篇《某日》、《铁闷子》等,都以急剧破产的皖南农村为背景,写出了世道的背离与农民的疾苦。“嫁殇婚”这一野蛮婚俗及当时女子命运的凄苦,《菉竹山房》却能以环境气氛的着意渲染和与这一环境的人物心理来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高标特立。吴组缃《西柳集》、《饭余集》中的小说,在农村经济破产的严酷背景下,有力揭示了皖南农村各阶层人物为救出自己而做出的种种行为,可称为30年代极精当的世态小说。他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既凝重又流动的叙事风格,运用方言和口语,使语言既个性化、生活化,又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55、简析小说《八月的乡村》、《生死场》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的成名作,作品从学生出身的萧明带领一群农民、工匠、旧士兵投奔外地的恩民革命军写起,正面描写了东北一致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展开的反清略的艰苦斗争,也表现了队伍内部成员之间不同思想意识与作风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不抗争即沦为奴隶的严峻真理。由于这种具体、真实、并无讳饰的刻绘,使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历史性。1935年的中篇《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反映的是“九·一八”前后东北农村十余年间的生活。以场面推移的方法,将贫苦操劳的二里半、五婆、金枝几家农户的苦乐悲欢错杂交织起来,从而为东北大地这一片“生死场”写照。在那里,人们受到封建势力与日本帝国主义的轮番碾压,苦不堪言,作品充满着乡恋,对于受难的乡亲和呻吟的土地的博大的爱。作品中关于村民们组织“镰刀会”和后来盟誓抗日的悲壮场面的描写,象征着民族的普遍觉醒,说明中华民族不可亡,也不会亡。
56、《呼兰河传》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及其有力地写出了千古相传的封建人世经历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对于人们灵魂的惊人锈蚀。实际上也是沉默的国民的灵魂的别传,显示出它巨大的文化含量和高远的思想意义,对于造成祖国贫穷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传统文化中落后心理积垢的不无悲凉的哲理思考。艺术上,抒情性更浓厚,笔调更是活泼纯熟,叙事写景大都真切动人,揪住人心,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可以称之为“萧红体”的新的小说文体。萧红成为我国现代一位出色的“本色派”作家。
57、戴望舒诗歌的前后变化
前期的戴望舒是个感伤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多是情诗和愁诗。其中,《流浪人的夜歌》正是诗人孤寂心境的艺术写照。《旧锦囊》受到当时的新月诗派格律诗的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匀称,每节行数相等,诗行整饬,押韵且韵位固定,有的还将就用字的平仄相间,有明显格律倾向。《雨巷》六首,多半正气,注重音乐性。《我底记忆》八首诗,他自己也从 过分追求音律中解脱出来,多用句式、调式灵活自由的散文化手法传达内在的节奏——诗情。第二部诗集《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戴望舒认定“诗的情绪”是诗歌的核心,戴望舒创立了中国式的现代派诗,有东方传统的情感流淌,又有西方现代动荡型心灵感应,对于柔情的眷恋和对于柔和诗风的坚执。1939年元旦写的《元旦祝福》,诗人个人的命运更是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写出了一些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沉雄悲壮的诗,使他的诗风又一次出现了新变。《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极宝贵的爱国诗篇。这类诗,从内容到创作方法,已属于现实主义。
58、简述臧克家诗作“意新语工”的艺术特点
藏克家认为诗人的艺术注意力大部分在创意和创词上,他常在人所共见的生说素菜中出奇制胜地开掘新意,并赋予诗以丰美的意象。创词掂量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色泽和韵味,力求安得妥贴、新奇。他的诗锤炼工稳,有其长处。他的全部艺术追求,可以用“意新语工”四个字来概括。
59、简述《啼笑因缘》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啼笑因缘》于1929年至30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一时竟有“啼笑因缘迷”。此书叙述一个以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结构上用技巧在“巧”字上大做文章。作品设置了一系列的连环套式的误会,真所谓“错上加错、越巧越错”。《啼笑因缘》的积极意义在于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首先,它揭露了封建军阀飞扬跋、穷奢极欲的丑恶面目。其次,出现了一种对豪门抗争的侠义豪情。樊家树与沈凤喜相爱也具有反封建的内容。
艺术上,张恨水是位善于精心编织情节的能手,其次,反霸道、反强权的精神引起了受压迫的市民们的喝彩,最后,作家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于一炉,又将传统章回小说和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自然就扩大了读者面。60、简述抗战初期的文学创作特点
抗战初期,小型戏剧十分繁荣。《放下你的鞭子》与《三江好》、《最后一计》一起,被当时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记鞭子”。诗歌创作也相当活跃,唱出了新的“战声”,多以短诗为主,兴起了朗诵诗运动的热潮。高兰的《我们的祭礼》、《哭亡女苏菲》,光未然的《屈原》、《黄河大合唱》等也广为流传。报告文学,丘东平的《第七连》为代表。在通俗文学和戏曲的创作方面,京剧、地方戏、鼓词、快板、相声、数来宝、山歌等,几乎所有的旧形式都被广泛地采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小型作品与通俗作品,发扬了文艺为社会现实服务的作用,具有短小、活泼、敏捷、通俗和富有战斗性的特点,迅速而有效地反映了抗战初期轰轰烈烈的时代氛围和社会各阶层的不同表现。61、艾青诗歌的独特风格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艾青的诗作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巩固了新诗发展的阵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
他的诗中,1、总是蕴藏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2、还十分重视独特意象的创造。在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与认识。62、简析穆旦诗歌中的“自我”
穆旦的诗持久深入地探索、发现了自我。《我》、《我向自己说》、《自己》等诗中都显示了穆旦对于“自我”的独特探索与发现。穆旦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中的“我”。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透露出关注现实人生的倾向。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中探讨个性,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认现实,遂成为穆旦诗的显著特色。穆旦的自我始终处于痛苦的自我解剖之中,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63、简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1937年,夏衍创作了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群立人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同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黑暗势力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作者利用上海弄堂房子的特殊结构,将五户人家用一个场景画面,丰富了剧作的情节、减少了场次,突出了主题,剧情发生的事件精心安排在黄梅时节,象征着康张前夕和黄梅天一样晴雨不定、郁闷隐晦的政治气候,反映出小人物的苦闷、悲哀和失望,更显示出了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这种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使剧作收到了极其强烈的戏剧效果。64、简析陈白尘剧作《升官图》 《升官图》是一部讽刺喜剧,完稿于1945年10月。剧情是在两个强盗的梦境中以夸张、漫画化的形式展开的。两个强盗作了一夜升官发财的美梦。梦中,他们冒充知县和秘书长,敲诈勒索、鱼肉百姓。最后,愤怒的群众高举木棍,把这群贪官污吏统统抓了起来,并对他们发出审判的怒吼。
《升官图》假托两个强盗的异常升官发财的美梦,把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讽刺了国民党官僚集团贪赃枉法、巧取豪夺、狼狈为奸而又互相斗争的反动本质和种种丑态,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预示着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写出了“官即是匪”、“匪即是官”的现实,是一部活生生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65、简析李健吾的戏剧《梁允达》
《梁允达》写了山西一个农家祖孙三代为了家庭财产的支配而相互残杀的故事。痞棍刘狗教唆梁允达在黑暗里一棍收拾了自己的父亲,接受其父亲的遗产。20年后,刘狗又像幽灵一样,重新威胁梁允达,教唆梁允达的儿子收拾梁允达。“子弑父”的悲剧在梁家重演,剧作家留给观众的是深沉的思考:在金钱欲的支配下,父子两代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的善恶冲突和人格裂变。
66、简析路翎的长篇《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艺术特点
1945年,年仅22岁的路翎完成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这部80万字的“大书”,奠定了他作为“七月”文学流派的“小说重镇”的地位,被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
《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室蒋捷三一家的风流去散为中心,力图反映出“一·二八”以后的事件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提出在这个**等时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描写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里的思想面貌,显示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的必要性,具有香但深刻的思想意义。67、《围城》的思想艺术特点
长篇小说《围城》,在更为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刻意描绘与无情透视。《围城》——它的含意,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去,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这是一个矛盾,也是小说对人伦的夫妇关系所作的嘲讽。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和灰色人生,反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生活,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
在艺术上,《围城》是细腻而婉转的。作品种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68、张爱玲的创作特点
对张爱玲的代表作加以考察,就能发现两性关系、婚嫁迎娶是她解释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而家庭专制的“女暴君”们 ——小型慈禧太后式的人物,是她笔下最成功的人物。作品的目的就是要剖析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将她的感知和体验告诉读者:那就是在“食”、“色”的双重枷锁下,人从没有跳出过兽的圈子。作品的整体情调染上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清醒的失落感和没落感,最擅长的是叙说“家史性”的故事,公认的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这描写既是现实的、又是象征的。性心理、性变态、情结、人格分裂等等,是张爱玲作品的特色。她善于写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她笔下的沪、港“洋场”处处显出资本主义文化和东方固有文明的交媾。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自有其认识价值。
她的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的有头有尾、精工细描等艺术手法,又吸收西方现代小说的表现艺术,如象征、暗示、蒙太奇等。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达到了雅俗融汇的境界。69、徐訏小说《鬼恋》的艺术特点
徐訏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鬼恋》于1933年由上海西风出版社出版,是徐訏第一部有广泛影响的中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段扑朔迷离的“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传奇性的人物神秘浪漫的氛围、惊心动魄的爱情、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诗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一种具有诱惑性的文本风格,一面世就能产生轰动实在是不奇怪的。对时代氛围的把握、对从属的挖掘、对心理世界的解剖以及对于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探索等方面也都显示了他的才能与个性。
70、简析《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构思特色
1943年,徐訏的浪漫言情小说高居畅销书榜首,而1944年就为无名氏的小说所取代。无名氏两部中篇《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其新奇艳丽的书名,风流倜傥的爱情故事,跌宕多姿的人际悲欢,以及迷乱苍茫的哲理思索,一版再版,风靡文坛。他所战士的爱情画与心灵世界是更为阴凄、骚扰,带有浓郁的走投无路的沉重了。两个中篇的构思有许多共同的特色。一是这与作者善于发现“怪人”;二是他总是给现代罗曼司一个最良好的地域背景;三是作者总是先给读者一个“谜”,然后再将读者引到一幕幕人生的哀恸的爱情悲剧面前,去领略那艺术魅力对读者的控制力度,使读者忘情于其中;四是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显得非常“残酷”,总是将女主人置于“死亡”的结局。五是这两部小说同样有着高雅华贵的格调,男女主人公皆有着良好的教养;素质高、风度佳、谈吐雅、对文学艺术有极高的修养,沉醉或冶情于音乐之中,这些均能符合年轻的新派市民的文化消费口味,因此,他与徐訏的作品就构成了一种时髦的都市大众文学。
71、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与群众相结合,一方面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作家都自觉地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唤起民众重振中华的活力,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的领域;另一方面,解放区文艺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为了适应这一层次读者的需要,作家们都努力创作适应读者水平的通俗作品。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解放区文化差不多都在民族化、大众化的总框架中确认它的价值,农民传统的审美习惯很快便得到认同。于是,解放区文艺在这场民族战争和接着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依附对象。
72、赵树理小说的成就
第一是,主题挖掘比较深。着力表现了主人公争取婚姻自由和个人幸福的坚强意志,揭露了代表封建势力的金旺兄弟的丑恶面目,批判了小二黑和小芹的父母愚昧落后的旧思想,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出现的新人新思想和新制度。
第二是,人物形象很生动。小说中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他们敢于斗争,深信人民政府会支持他们的斗争,表现了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塑造得最为出色的还是二诸葛与三仙姑。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他们阻碍儿女恋爱的不同动机和心态。
第三是,民族化、群众化特色。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在人物塑造上,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小说语言则注意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73、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孙犁很注意刻画战争年代经过战火洗礼的妇女的美的心灵与性格,表明作者是解放区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的作家。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特征是:具有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充满着诗情。他擅长捕捉人物心灵的秘密,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一个村庄的小故事,都可以写得娓娓动人,显示出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切入时代,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用自然、朴素、纯真而又新颖的富于形象性的艺术语言,把小说写得诗意盎然,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引人入胜,以情动人,这正是孙犁小说魅力之所在。74、简析《暴风骤雨》人物塑造的成功 小说最突出的地方是作者着力刻画了农村中新人的典型,赋予这些新人较多的理想主义色彩。第一部的中心人物是赵玉林,作者紧紧抓住“赵光腚”这个外号的来由,追述他一家在韩老六和日伪反动势力残酷压迫下悲惨的遭遇。在一次与土匪的战斗中牺牲了。作者热烈赞扬了这位农会主任的英雄业绩,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小说第二部的主人公郭全海,是通过分马、参军等几个典型事例写他的精明能干、机灵正派,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传统美德。周立波是对农民优秀品德发掘得最多的一个作家。他把农民这种崇高的品德,作为作家的美学追求,着力加以表现,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暴风骤雨》人物画卷里,塑造得最生动和丰满的艺术形象,要数赶车老把式老孙头。老孙头这个人物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艺术形象说明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在旧社会饱受苦难的劳动者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只要他们甩掉旧思想的因袭和负担,就可以在革命道路上大步前进。75、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白毛女》深刻地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的基本矛盾,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遭遇,突出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曾被作阶级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解放战争和 土地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76、《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李季1946年9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通过一对农村青年男女王贵与李香香悲欢离合的故事,描写了30年代前后陕北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热烈赞扬了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民族化、群众化的作品,成为作家共同的选择,《王贵与李香香》正是作者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用自有生动的民间语言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 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信天游又称顺天游,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一是两行一首,表达一层意思,二是首句惯用比兴手法。77、简析《漳河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漳河水》是描写解放区的妇女争取自身解放题材的长诗,发表于1949年3月《太行文艺》复刊第二期,它通过婚姻、家庭以及生产劳动等日常生活的描写来表现她们对自身命运命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主人公荷荷、苓苓和紫金英三位农村妇女,封建包办婚姻下,三个人的心事都走了样。《漳河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说明妇女要摆脱封建主义旧思想旧习俗的因袭和负担,必须唤起妇女自己的自觉,包括对自己思想缺点的改造,才有可能实现,而且说明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妇女解放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谋求真正解放的必由之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民谣的形式,大量吸收群众口语入诗外,音乐节奏感特强,运用漳河地区流行的民歌小曲,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更增加了作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四、论述题(参照丁帆北大版自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页码)
1、《呐喊》《彷徨》的题材与艺术特色(51-54)
2、《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55-56)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0——30年代郁达夫小说艺术风格的转变(65-67)4、20年代新诗的发展过程(68-71)
5、《女神》的主题精神与艺术特征(71-73)
6、周作人散文的内容与艺术(79-80)
7、《子夜》的艺术(98)
8、《激流》三部曲的思想与艺术(101-104)
9、《骆驼祥子》的艺术(110)
10、《四世同堂》的思想与艺术(111-113)
11、沈从文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征(114-116)
12、《边城》如何呈现了完美的人生形式(117)
13、《八骏图》的思想内蕴与叙述特色(119-121)
14、曹禺剧作的内容与艺术(122-125)
15、戴望舒诗歌的特色(143-144)
16、《围城》的思想意蕴与艺术(164-165)
17、张爱玲小说的内容与艺术(168-169)
18、穆旦诗歌的内容与艺术(173-174)
19、赵树理小说的内容与艺术(181-182)20、孙犁小说的特色(183-18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3、双百方针
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4、三突出原则
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5、样板戏
“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吹捧它们是向封、资、修文艺顽强进攻的突出代表。
6、第四次文代会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观念拨乱反正的历程。
7、政治抒情诗
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即关注国际国内政治斗争,反映重大的社会矛盾,有着明确的政治指向和强烈激情的抒发的诗。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思辨性、政论性和鼓动性是其最基本的抒情风格。声音特征则体现为一种洪亮而阔大的“放歌性”。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
8、新民歌运动
1958年,在毛泽东的倡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新民歌创作,成为了由领导部门发动、组织的一个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新民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深深地打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新民歌采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重于写理想,抒豪情;在表现手法上则重夸张和想象。因此,大量作品以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极度的夸张,表现革命的壮志豪情和美好理想。新民歌虽然标榜“浪漫主义”,实际它追求的是取消“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的文学价值,是一种典型的“集体写作”的“大诗歌”。新民歌运动是全国范围的一次大型的诗歌运动,它的发生直接受当时政治、经济政策的操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政治冒进和经济失衡延伸下来的一次文学上的片面繁荣,确立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创作理念。
9、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尤其这些诗歌在1977年以后结集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学精神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并引发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伤痕”类型文学创作的出现。
10、归来的诗人
70年代末逐步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诗歌主题从大悲大喜的歌颂、怀念和控诉,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最初在诗坛上主要还是50年代、60年代活跃的诗人,贺敬之、严辰、李瑛、邹荻帆、严阵、顾工、雁翼都曾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他们的诗基本上是50年代、60年代诗的延续,只是诗中的政治内容、政治观点有了变化。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黎、绿原、牛汉、曾卓、冀方、卢甸、彭燕郊、罗洛等,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唐湜、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也包括于50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
11、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12、新生代诗歌
“第三代诗人”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的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名第三代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及其实验诗歌代表作品,如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等等。内容上,反英雄、反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艺术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原生态口语化倾向构成了对新诗潮经典性的意象语言规范的颠覆。
13、“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山西派”
赵树理、马烽、西戎等山西作家因创作上有某些共性而被称为“山药蛋派”。其共性①地域: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写的也多为山西农村生活; ②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主张在生活中“不作旁观者”; ③“写实”的风格,作品的思想、形象,来自“当前生活的底层”; ④重视故事性、语言通俗。
14、地下文学
在“文革”期间,与“遵命文学”相对立的还有一种文学倾向,那就是“地下文学”。“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手段传播,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地下文学”的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初期,他们大多是革命热情甚高的“红卫兵”。作者在创作中面临了受压迫、收缴、查禁、围剿,甚至批斗、坐牢、杀头的危险。
15、知青文学
“知青”出身的作家,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支柱。他们的创作,在当时获得“知青文学”(或“知青小说")的命名。批评界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在涵义上并不一律。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城以后的情况。与“伤痕文学”等一样,这个概念专指叙事体裁(小说,或纪实性叙事作品)的创作,表现“知青”的生活道路的创作,在“文革”期间已经存在,但这一概念在80年代才出现,说明它开始被看做一种文**流,具有可被归纳的特征。70年代末到80年代,发表过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家有韩少功、孔捷生、郑义、王安忆、史铁生、张炜、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柯云路、叶辛、陈村、李锐、肖复兴、竹林、李晓、陆天明、朱晓平、陆星儿、老鬼等。
16、伤痕文学/伤痕小说
“伤痕文学”指的是揭露和控诉十年浩劫和极左路线给党、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严重创伤的作品。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不久,《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
17、反思文学/反思小说
1979年的《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了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以这篇小说的出现为标志,在此后的几年间,形成一股以小说创作为主的“反思文学”思潮。与此前出现的“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的思想基础是感性认识上的理性思考,作家们已经突破了“伤痕文学”对“文革”灾难的简单呈现,开始进一步思考灾难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反思文学”的作家多是50年代的“右派”,通过自己苦难的人生体验,揭示社会和历史的悲剧,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刻画悲剧人物的性格,对近十几年来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理性的反思。代表作品有:王蒙的《布礼》、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等。
18、改革文学/改革小说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改革开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话语,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于是在80年代前半期出现了改革文学的热潮,涌现了大量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精神风貌的急剧变化,体味其中新旧历史交替中的痛苦和欢乐。1979年蒋子龙发表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成功地塑造了改革者乔光朴的形象,揭开了“改革文学”的第一页。1981年张洁出版了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标志着改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文学题材进一步扩大,更趋于生活化和日常化,作家侧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写改革中人心世态、风俗习惯的变化,如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等。
19、寻根文学/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的前奏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邓友梅、吴若增等所写的一些小说如《受戒》、《那五》、《翡翠烟嘴》等,但其真正兴盛是在1985年。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第4期上的文章《文学的“根”》,开启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随后,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文章纷纷响应,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寻根小说得以形成。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及作品: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美食家》,阿城《棋王》、《孩子王》,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郑义的《老井》,郑万隆《异乡异闻》,王安忆《小鲍庄》、性爱小说“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等。20、“实验小说”/“先锋小说”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如马原的《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的诱惑》(1985)和《西海的无帆船》(1985)等。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又称实验小说,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21、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发生于1988年前后,但其作为一种小说潮流被正式命名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却源于《钟山》1989年第3期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新写实小说”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在主题上,更多的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作家及作品: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风景》、《桃花灿烂》等。
22、“现实主义冲击波”
(1)时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制、转轨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3)主要特点——A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或公众意识。B不回避生活矛盾,大胆表现改革中的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C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文化散文:一般来说是指那种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代表作家: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简答题
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三红一创”
(2)纪实性的品格。
(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答:(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
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
(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
②对比手法: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3)语言特色: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
4、“杨朔模式”
答:作者借鉴古典诗文的意境,“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构思上寓大于小、寓远于近,意境上比兴取义、象征比附,结构上峰回路转、卒章显志,这些是杨朔散文的显著特色,成为当时人所称道、近人所诟病。
5、第四种剧本
剧作家刘川在1956年提出。指我国50年代中期(主要是1956、1957年)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作中,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 的斗争;部队剧本:我军与敌人的军事斗争”)之外,涌现出来的“不属于上面三个框子的”另一种剧本。
主要特征:一是在题材上的拓展,除表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等等;二是突破当时话剧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套子,代之以对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三是主题大多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第四种剧本”是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剧作家勇闯禁区,大胆干预生活,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成果。它们与同一时期出现的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等深入触及社会生活矛盾的报告文学和小说一样,都是突破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较为成功的作品。主要作品: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
6、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由于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新时期的文学(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7、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成就
答:新时期报告文学繁荣,出现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大批作品。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类型:(1)写人: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以写科学家居多。(2)写事:李延国《在这片国土上》报道引滦入津工程、邓贤《中国知青梦》。(3)写问题.钱钢《唐山大地震》报道唐山大地震、何建明《落泪是金》、赵瑜《马家军调查》。
8、马原小说的元小说叙事或“叙事圈套”
答:(1)元小说叙事: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小说虚构性的小说。也被作为超小说。一是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此解构现实主义关于文学是真实生活反映的观点。二是在小说中说明自己的构思过程——将如何叙事作为小说的写作对象。传统小说是对故事的讲述,元小说是对叙述的叙述。(2)马原小说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或“叙事圈套”(吴亮语):1)在文本中直接或有意暴露小说的虚构性质。《虚构》第十九节开头:“读者朋友,在讲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之前,我得说下面的结尾是杜撰的。有时将作者、叙事人与小说人物合为一体。2)有意暴露小说的创作图式或创作过程。3)叙事人称的不断变换。4)交错叙述或空间叙事。5)拼图:非逻辑叙事结构。(3)“形式”背后的意义:马原小说对新的哲理意义的寻求。1)叙事的张力。空间叙事,有空间的对照,形成叙事的张力。2)给偶然性以至关重要的位置。3)阐释生活的多种可能性。4)文化哲学意味。9、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 答: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小说。(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废都》中的庄之蝶。王蒙发表《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刘心武提出“直面俗世”。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家。《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发表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反抗“文化的低潮与堕落”。(2)反方:王蒙等人。后发表《人文精神问题偶感》、《沪上思絮录》等文章。意义:促进了作家等人文工作者增加对当下历史处境与精神处境的认识。
论述题
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答:作者杨沫。主题是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艺术特色
①《青春之歌》布局严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品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概括了广泛的社会内容。繁而不乱,有条不紊。
②丰富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作者善于选择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善于通过对比来刻划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如卢嘉川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自利,林红的傲雪寒梅的高洁与白莉萍的腐化堕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地展现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境界。
2、《茶馆》的艺术特色 答:(1)《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生动而洗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2)《茶馆》在艺术构思上使用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考虑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普通的一个大茶馆使三教九流的人物同时聚集在一起,具有象征意味,是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3)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法,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4)《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做横截面,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5)《茶馆》中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怪异的事。如第一幕,穿插写庞太监娶老婆;第二幕突出描写两个逃兵准备共娶一个老婆的故事等,这些事件的荒诞性与怪异性,增添了其悲喜剧色彩。(6)《茶馆》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与剧作家的讽刺笔法,让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悲喜剧风采。(7)《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主要使用了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也有在人物间偶然碰撞出的火花中刻画人物(第一幕中秦仲义与庞太监在对待戊戌变法的态度上发生冲突)。(8)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不重整体介绍,而重棱角的表现。如秦仲义的一生,作者只选择了他一生中三个闪光点——在王利发面前的财大气粗,在庞太监面前的狂傲不羁,败落后的自悲自悼——来刻画人物性格。
3、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答:《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撷取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动人的小插曲,再现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1)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亲切自然,真实可信。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刻画了一位憨厚、质朴的可爱的小战士和一位羞涩、美丽而又善良的新娘子的动人形象。
(2)选材上以小见大,意味隽永。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她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
(3)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如枪筒上的野菊花、干硬的馒头、衣肩上的破洞、百合花被等细节描写前后呼应,利于刻画人物性格。(4)语言质朴清新,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使作品具有诗意。
4、汪曾祺小说的独特之处:
答:他小说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隽永、淡泊高雅。
(1)淡化情节,铺开一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风俗画。
例如,在小说《受戒》中“受戒”的场面一直在最后才出现,而且还是侧写,作者并不把它当作情节的中心。小说不断地插入其他成分,插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他的插入成分。(2)汪曾祺的小说具有和谐含蓄之美。
他的小说很少抽象的思辨与迷狂的沉醉,而是适可而止,“怒不写到怒不可遏,乐不写到乐不可支,悲不写到悲不欲生”。在文中有许多“未定点”和“意义空白”。(3)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
“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的句子,而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他多用短句,多用对话和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5、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答:余华早期的写作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著表现的对象。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早期的作品成为先锋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写作。
(1)冷漠叙述。作者在叙述中既不作过多的议论,也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更不作价值判断。
(2)对传统创作主题的颠覆。主要表现为对历史、时间、理性、爱情、伦理等的颠覆。(3)对旧有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由于已经程式化的旧有文类更多接纳和保留的是封建社会及其他历史时期僵化的价值观念与正统意识形态,因此余华“文类颠覆的目的依然是价值观的颠覆。”
6、马原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先锋小说),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
(1)马原的小说对叙述本身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了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
(2)马原的小说采用“元小说”叙事手法,带来了所谓的“裸露的叙述”,小说的神秘性被消解,虚构性得到强调,传统文学观念中的真实观被摒弃。
(3)马原小说叙述的另一特点是,所叙述的故事不追求事件的逻辑联系,也没有情感和情绪的联系,而是若干个兀自独立的片段,被叙述者“强行”组合在一起。
(4)马原小说对叙述形式和策略的探索,还包括“返身叙述”(在很多文本中,作者马原直接成为被叙述对象)、“实体经验的省略”(不是言外之意的省略,而是根据上下文或具体语境,读者可以补足的事实陈述)、“互文复现”(在一个文本中指涉或充数作者其他小说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等等。
7、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1)金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金庸的三部巨著《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对应;此外,金庸还将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方面,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及山、水、花、草等等,一起融入作品。
(2)金庸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金庸突破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肯定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金庸小说塑造了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传统武侠以情节取胜,而金庸注重写人性:同样是女侠,黄蓉、小龙女、骆冰、任盈盈、殷素素、李文秀各有其个性;同样练“降龙十八掌”,郭靖与乔峰性格命运各不相同;同样是反面人物,慕容复、段延庆、花铁杆、左冷禅、岳不群各有其可恶表现;还有夏雪宜、林平之、谢逊、韦小宝等性格复杂、亦正亦邪的人物。(4)金庸小说在武功描写方面别具匠心:
1)将武功雅化。每一招都有美妙动听、充满诗意的名称,如杨过“黯然销魂掌”。2)在武功中凸现人性,武功成为人物性格的外化形式。如郭靖、乔峰等大英雄使的是威猛无比充满阳刚之气的“降龙十八掌”。
3)在武功中融入哲学精神。作品主人公常常道法自然,妙参人生,才练就绝世武功。(5)在艺术形式上,金庸小说有独特的风格。将传统文学的结构、语言与西方文学技巧巧妙结合,吸取古今中外其他通俗小说的艺术经验,小说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6)金庸的武侠小说突破了雅与俗的界限,受到社会各层次欢迎,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原创性不足;二是塑造的侠士形象彼此间相雷同;三是金庸小说有时缺乏遵循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情节。
8、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1)他以主体的深情投入将历史对象写活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是作者所作的历史之旅的成果。
2)他以叙写对象为载体,对中国文化进行访问、探询。余秋雨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感情和研究的学者,他的不少散文是有着显见的历史意味的。如《莫高窟》、《道士塔》等。3)作者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而自傲,也为曾经辉煌过的文化的式微而愁思。如《遥远的绝响》、《苏东坡突围》等。4)余秋雨的散文不注重对叙写对象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具体过程的再现,不重视史料的引证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他注重面对客体时主体的感悟、想象和思想性的穿透。他的文本构思、意蕴乃至语言的运用都有一些新意。如《一个王朝的背影》。
9、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答: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叫新时期。(2)80年代中期以后的趋向多元化格局,叫新时期后期。寻根文学出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了,先锋小说也出现了。(3)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1)精英文学:特点一是话语的先锋性,即思想上的现代意识或现代人文精神。相对权力话语和主流话语而言,具有异质性。如张承志、莫言、余华等人的小说。二是形式的先锋性。注意使用限制叙事,象征,意识流,反讽、元小说叙事等现代小说技巧。2)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是面向市场消费的文学,娱乐性与商业性是其最大特点。如王朔声称他的小说就是为了赚钱。
3)主流文学或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国家意识形态观念在文学上的体现。也叫主旋律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或当下反腐文学,如刘醒龙的《凤凰琴》、张平的《生死诀择》,电影《孔繁森》即是。
(2)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文**流的并存。现实主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浪漫主义:张承志、张炜的小说。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小说或新潮小说。后现代主义:王朔小说。马原的小说。新生代诗歌。王安忆等精英作家的小说。
(3)各种具体文学创作潮流的并存。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即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等的并存(4)各种文**流的混合交叉。
1)现实主义呈现开放姿态,容纳现代主义表现技巧。如伤痕小说——宗璞《我是谁》,受卡夫卡《变形记》影响很大,含有现代主义夸张、梦幻、心理描写等手法。2)先锋小说回归故事形态,吸取现实主义小说故事性的优势。余华《活着》。3)纯文学采取通俗文学的包装——内包装,使用招徕性文字。《白鹿原》、《废都》。
10、高晓声反思小说创作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答: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
其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为:(1)叙述从容,笔调幽默;(2)白描手法写人物简洁传神;(3)语言朴素。
11、王蒙新时期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倪吾诚形象。《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所谓少女情怀。《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
12、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提树》。(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13、如何理解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
答:《古船》: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古船:象征着中国,如一条古老的航船。隋抱朴:粉丝厂的传人。中华民族工商业的代表,先进管理方式与先进技术的代表。四爷爷赵炳:解放后山东半岛洼狸镇的实际掌权者、土皇帝式的人物。革命胜利后的阿Q。赵多多:赵炳的爪牙。打手。一个无恶不作、天良丧尽的农民流氓。隋含章:资本家小姐,隋抱朴的妹妹。时代的祭品,被赵炳以保护为名,强占16年。
《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虐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3)小村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14、贾平凹《商州初录》如何展示商州地域文化
答:(1)美丽自然风光的赞美。《莽岭一条岭》: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是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2)纯朴乡土风情的颂扬。《黑龙口》:对客人的信任。《莽岭一条岭》中的古风—— “人的善良在这里却保留着、发展着美好的因素。”身怀绝技医术的接骨老汉为人看病不收钱或少收钱。(3)心灵美、人性美的讴歌:《商州初录》:“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乡亲”。《莽岭一条岭》:过路人将旧草鞋留给过路人。《桃冲》:好做善事的老汉父子。
15、如何看待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答:其创作思想主要是对人生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心灵史·前言》:“不,不应该认为我描写的只是宗教。我一直描写的都只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是的,就是理想、希望、追求”从迷恋草原到皈依宗教。(1)《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讴歌草原母亲(人民)的宽广情怀与坚韧精神。“母亲——人民,这是我们歌声中,不,是我们生命中的永恒主题。”(2)《北方的河》:理想主义的奋进之歌。(3)《金牧场》:个人成长或追求人生理想的心灵史。(4)《心灵史》:宗教信仰的神圣追求:1)信仰:回民艰难生存的精神支柱。2)哲合忍耶:用世代生命与鲜血捍卫神圣的信仰(护教史与殉教史)。
16、巴金《随想录》的主题内涵
1.答:《随想录》(1978-1986,共有《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是巴金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新时期散文的重要收获。《随想录》主题内涵:(1)史的深刻反思——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
(2)真诚的心灵忏悔——心灵剖析,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1)承认落井下石的罪过。2)奴性人格的剖析。3)变异人格的剖析:“为了保全自己,我只好不说真话,我只好多说假话。昧着良心说,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可悲、可耻的事了。”(备注:创作缘起和价值追求:缘起:为了心灵的忏悔;价值追求:讲真话。“我们已经吃够了谎言的亏,现在到了多讲真话的时候了。”(《人到中年》))
17、《陈毅市长》中的陈毅形象
答:沙叶新的《陈毅市长》是对陈毅市长形象的成功塑造——走出神化领袖人物的怪圈。(1)政治家远大胸怀和气度。团结、争取资本家傅一乐,与其交朋友,使其不拆走资金到香港,保证了工人的就业。与化学家齐仰之谈心,激励其爱国热情,为其创造条件,使之成功研制了国产青霉素。(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谋私利。送岳父返乡,不给安排工作。不给妹妹考学找关系,弄特权。(3)人情味。对童军长既严又保。(4)风趣、诙谐。
18、古龙的武侠小说
答:古龙位居台湾武侠小说家之首。(1)1960年,古龙(熊耀华),出版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20余年间他共出版武侠小说71部,计二千余万言。
(2)古龙在作品中输入大量的现代观念、情绪和现象、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使古龙作品建构起了一套独特的语言编码,形成了鲜明的现代品格:
①在“武”与“侠”两者的关系上,古龙明显地表现出重“侠”轻“武”,追求“功夫在武外”的效果。
②大量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心理、观念,如重视个体的地位,追求个性自由。③受到了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作品中渲染现代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孤绝感。
④在文体上创新,最突出特点是将推理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引入小说,形成武侠推理小说。
【六上新版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新版gsp复习题及答案07-09
六上语文复习材料06-28
六上语文词语期末复习06-24
六上第八单元语文复习09-10
六上语文基础知识复习09-13
六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11-01
新版GMP试题05-28
新版工程订购合同06-23
新版钢筋购销合同09-16
新版gmp整改报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