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快速构思作文(通用7篇)
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分析题目,然后再在脑海中开始搜寻之前积累的与之相关的材料,思考后有了思路开始写,但往往在要动笔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狭窄,想到的东西很少,结构也老套,于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没有新意。但是我们在构思作文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发散题目。在纸上写下作文题目,然后开始写出与题目有关的各个词汇,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只管发散联想,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足够多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 就可以从多角度写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学生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作文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是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时下, “模板作文”、“万能作文”、“兔尾巴作文”屡见不鲜, 层出不穷。究其原因, 大多数学生思绪混乱, 不会想, 或者思维浅显, 想不出。如何突破写作思维的缺陷这一瓶颈, 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思维导图” (Mind Map) 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思维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 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依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思维导图能反映普遍思维过程, 也就必然能够反映写作这一特定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训练中, 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 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 发散思维, 理清思路, 做到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环节一:课前自由创作思维导图
作文题: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 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我们都曾微笑过, 我们都曾看到过……请以“微笑”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1.创作步骤:
草拟:以主题词为中心, 把思维向四周放射, 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意念 (关键词) 都写下来, 不要理会对或错。预计用时3分钟。
第一次重构和修正:将意念 (关键词) 组织合并、归类建立起层次, 画出思维导图。预计用时5分钟。
沉思:脑科学研究表明, 灵感经常出现在大脑处于松弛、祥和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会让放射性思维扩大到整个大脑, 有利于产生新的想法。预计用时5分钟。
第二次重构和修正: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 全面考虑先前得到的所有信息, 然后将思维导图重新修正。预计用时2分钟。
完成:整理思路, 将各种元素合并起来, 以期新的发现和突破。预计用时5分钟。
2.自我评价:
(此量表源于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环节二:课堂交流创作成果
尤其是“层次分明”和“个人风格”这两项糟糕, 简直是惨不忍睹。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角度单一, 思维方向无序, 要么在“莲子、莲花、莲藕”这样一条狭窄胡同打转, 要么就像几只无头苍蝇东游西荡到处乱撞……
原本想不加任何限制, 让学生思维充分放射开去, 结果如黑格尔所说,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 看不清什么东西。我得寻求新办法。
如果能帮助学生建立BOI (Base Order Ideas的缩写) , 也就是基本顺序思想, 这样会有助于思维自然有序地运行。
我问学生:看到这个微笑, 你首先想到谁?学生回答:妈妈, 老师, 同学, 还有学生回答是今天早餐店的老板,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 蒙娜丽莎……我又问, 能不能让思维想开去, 比如花, 这是怎样的微笑?经过讨论, 大家答道, 花的微笑是绽放, 天空的微笑是灿烂, 湖水的微笑是波澜, 狗的微笑是亲切信赖, 春天的微笑是繁花盛开……我又启发学生, 身边的这些微笑都蕴含在哪些情境中?有学生说道, 妈妈总是做好早餐微笑着看我吃完, 然后微笑着送我上学, 并每天微笑着迎我回家。还有学生说, 在吃早点时不小心把豆浆碰倒了, 老板微笑着再送来一碗。我让学生慢慢归纳, 在我们身边, 充溢着亲情、友情、师情等等, 这些微笑构成了幸福生活的画卷。接下来我问大家, 微笑与大笑、奸笑、冷笑有何不同?微笑有什么作用?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笑一笑, 十年少;微笑是灿烂的晴天;微笑是最绚丽的花朵, 盛开在人们的心里;微笑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让人难忘;微笑是成功的力量之源;微笑是内在力量强大的象征;流着汗水的微笑最感动人;失意时的微笑最震撼人;微笑是医治失败的良方, 驱走烦恼, 释放压力。还有学生结合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说, 微笑是我们民族最好的名片。
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方法:以“人 (物) 、事、情、理、言”五字分析法来建立基本顺序思想, 从这五方面发散思维, 想深想透想开去。
当然, 对于叙事类题目, 我们也可用“5W2H提问法”, 即Who (何人) , When (何时) , Where (何地) , What (何事) , Why (何因) , How do (怎样做) , How much (做得怎样) 等七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第一个基本顺序思想是“Who”。把这个词大写, 连接着中央图的弯曲线条上, 一连串的联想和想象就由它喷发出来———亲人、朋友、名著里的人物、甚至包括外星人!
让我们的大脑闪耀着思维的火花进人另一个BOI———“When”。这个词同样大写, 也连线在中央图上, 接着又是联想与想象的喷发———“晨曦初露”、“烈日当空”、“夕阳西下”、“明月朗照”、“春光明媚”、“秋风萧瑟”等。
后面的几个BOI:Where (何地)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do (怎样做) 、How much (做得怎样) , 在思维导图上也给它们安排合适位置。
接下来是立意分析。小组内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在一起讨论, 从“能不能写”、“想不想写”、“可不可写”三个维度来分析。“能不能写”是指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积淀厚不厚实;“想不想写”是指对这个立意点的兴趣有多大, 热情有多高;“可不可写”是从读者角度去分析, 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多少价值, 能唤起多少共鸣。经过讨论, 学生认为最佳立意有:含泪的微笑, 挂着汗珠的微笑, 永恒的微笑, 严厉的爸爸露出的微笑……至此, 我们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而且叙事的要素也大多浮出水面, 逐渐清晰起来。
环节三:小组合作创作思维导图
接下来是“怎么写”。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提出了赋形思维。
所谓赋形思维, 就是对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思维操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积累、增强艺术感染的程度。其基本的思维操作模型是“重复”与“对比”。在赋形思维中, “对比”的效果与重复的效果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突出、加强写作主题、立意的印象、感觉。不同的是, 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 是对主题、立意的累积、强化, 而运用“对比”则是对主题、立意的反差、比较、反衬, 从而清晰, 最终加深主题、立意的印象、感受。
这两种思维模型在课文中我们常常见到:比如朱自清的《春》就是“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的典型运用。文章开篇写道:“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重叠反复, 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急切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是把春天拟人化, 描绘春天似乎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对春的憧憬之情油然而生。再看,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从“山”到“水”到“太阳”, 通过景物描摹的重复, 将春的生机表现得蓬勃鲜活, 也为全文定下强烈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 作者推出五组特写镜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季里人的活动, 文章主体就由五大板块形成。通过五个意蕴、情调、感情色彩相同而形象不同的物象, 多方面、多角度的重复渲染, 使文章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抒情氛围和审美意境。没有这种重复性、渲染性的思维操作, 这种抒情气氛和审美意境是不大容易产生出来的。
作品最后是春之赞歌, 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 一咏三叹, 将春的“新、美、力”渲染得淋漓尽致, 极富艺术张力。
再以刘禹锡的《秋词》为例。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点明在文人墨客的眼里, 秋是悲凉, 是寂寥, 是悲的象征, 是孤独、惆怅的载体, 但承句却别出心裁———“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作者心中, 它是美的季节, 远胜于繁花似锦的春日, 表现出诗人极其乐观的心态, 这就是“对比”的赋形思维, 这样一来, 便极大地强化了诗人对秋的颂扬之意, 与先前的郁闷忧愁的心境产生巨大反差, 使后者得到更清晰强烈的印象。“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次重复强化秋的特色, 演绎成一首高亢的秋歌, 借以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如果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 我们就不难体会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虽人生坎坷, 屡遭贬谪, 壮志难酬, 但仍励志高歌, 整首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乐观、大度豁达的胸怀与担当。
我们以赋形思维模型为支撑, 小组合作, 一人执笔, 众人运思, 创作思维导图。
例1:
例2:
环节四:小组代表讲解思维导图
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讲解小组合作创作的思维导图。这是最精彩的一幕, 有思维的闪光, 有言语的精彩, 也有合作的快乐。
如例1的描述:我们小组的立意是含泪的微笑。我们的思维导图总体构想是一颗爱之心, 主题是一串脚印, 上面写着:含泪的微笑, 寓意是妈妈的微笑激励我也微笑着走好人生路。我们主要运用“对比”思维操作模型。妈妈每天做好早餐, 微笑着看我吃完, 微笑着送我出门, 而我在学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这次考试只得了54分, 而且还要让家长签字, 我沮丧到极点, 把试卷塞在书包底角。第二天, 妈妈像往常一样, 微笑着看我吃早餐, 微笑着送我出门。我到课室才发现, 试卷已平平整整地折好, 妈妈还用红笔写了一行字“相信自己, 一定行”。然后我们运用“重复”渲染——我努力学习, 结果却更差了, 期末考试只得了36分。回家路上, 我不由自主地走进网吧, 直到肚子咕咕叫了我才意识到要回家, 街上已是灯火辉煌。妈妈立在家门口, 还是那样的微笑, 她接过我的书包, 问我是不是找老师补习了。回到屋里, 看着满桌的饭菜, 我的眼泪下来了。这里我要特地提一下我们组的小Z同学, 他提出说, 写一写妈妈切菜弄伤的手指, 更能体现妈妈为我付出的代价, 更能增强对比的作用。接下来是妈妈拥抱着我, 说:“没事, 只要努力就好。”我含泪地点点头。妈妈说:“笑一个给妈看看, 相信自己, 一定行。”我含泪地笑了。
一、改善思维
构思的核心问题是思路,思路是指写作过程中对主题思想认识和表达的基本路子。思路畅达,构思就快,如同在宽衢大道上自由奔驰;思路阻塞,即使冥思苦想,也无从下笔,就像在繁华都市遭遇堵车,寸步难行。快速构思需要思路畅达。如果能在瞬间获得佳妙构思。就称为灵感思维,这是快速构思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在较快的时间内组织好一篇文章,就叫快速构思,这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快速构思的根本问题是改善思维方式,即在大脑中建立起四通八达的运思网络,能达到通顺流畅、左右逢源的境界。
改善思维方式,首先要排除思想阻力,使自己的思维处在放松的、自由的、舒展的、灵动的、兴奋的状态,如同已启动的奔驰汽车在宽衢大道上整装待发。其次,要摒弃习惯的思维方式,避免走老路,而要独辟蹊径;不迷信,不盲从,要摒弃传统的观念,尽量使用求异思维,反常思维,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寻求真理,从而获得全新的构思。第三,追求思维的广阔性,或从一点出发,四面散开,联想多多;或从一点出发,纵深开掘,展开想象,别有洞天,也是快速构思的要旨。只有我们尝试使用多种思维方式,在面对各种命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地“蹦”出新巧、鲜活的构思来,才能实现轻松作文、快速作文。
二、安排结构
快速构思的重要入口,是安排文章结构。安排结构即谋篇布局,包括开头、结尾、转折、过渡及内容、层次的安排。古人说:“谋篇布局”是文章的最大功夫。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结构方式,明白了各种结构方式的优势、特征及其对内容的适应性,构思自然就快捷起来。结构问题,是文章的表现形式问题如同物品的包装与外观,要求清晰、美观、醒目。正如古人说,要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章”。结构也需要多样化,只有掌握了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结构方式,才能根据内容做有针对性的选择,才有自由创作的天地,也才有避免模式化、套路化的趋向。如果从基本机构入手,逐一学习各种创新结构,领会形式创新的方法,构思能力就会迅速提高。以下介绍几种快速构思的基本结构。
简快结构,即“总—分—总”式的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形如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该结构强调“开头定位”,提倡迅速入题,避免拖泥带水、枝枝蔓蔓、言不及义。要求“中间祥陈”,强调内容充实具体,言之有物,避免空泛不实。“结尾点题深化”,强调突出主旨,升华主题,使结构完整缜密。一切文章均可快速构思,作如此处理,因为这是简单易学的基本结构方式。如将“橄榄球”的主干部分内容作递进式安排,则为递进式结构。如果将“橄榄球”的两头去掉,将主干部分分为几个板块、画面、或加以标题,则为板块式、蒙太奇式或标题式结构。这类结构方式有简洁、集中、清晰、新颖的优点,也特别易于操作。
线索式结构,则是古老的串联文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行文,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线索分明,层次井然,组织严密。只是线索要新颖,材料(“珠”)要有典型性。“线”如果由作者的思绪、意识来充当,文章如同汩汩流动的小河,跳跃、飞腾、漫流、奔泻……这就成为意识流结构法了。
此外,“形散神聚”、“焦点放射”、“散点辐射”、“借鉴”等法也都是颇受欢迎,又不很难学的结构方法。总之,如果我们着意研究比较一下这些结构方法的特点,构思速度定能很快提高。
三、转换视角
观察和表现事物,总有一个角度。伽利略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角度是个十分奇怪的东西,如同摄影,稍一调整角度,便可得到不同的画面,取得全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作文时,如果从调整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创新,就可发现一系列快速构思的方法。首先,可以改变“我”的常规视角,而转到某个独特的视角之上去表现事物。这个独特的视角,可以是“非我”的另一个人物的,或者是另一个生命(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这样行文,这些生命所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熟悉而陌生的环境就会展现出来。而且,通过“自述”与“独白”,各个不同主体的思想面貌也会得到真切展现。其次,无生命的事物,甚至虚有概念,也可以设计为观察或表现事物的角度。此外,安排多主体叙述,即多视角聚合以及视角交替,也是快速构思、创新构思的途径。
四、调配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如果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和细胞。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就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只有生硬干瘪的说教,这是文章最忌讳的。材料通常包括人、事、物、景。选材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快速构思的重要方面除了选材以外,更重要的是调配材料,如同烹饪,要做到色、香、味俱全,首先要有配料和调料的功夫。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包括精选题材、提炼主题、设计人物、编置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等。有的考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的精巧与否。尤其是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那么,快速构思应当怎样进行呢?从总体上说,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确定中心与题材;其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并据此改造、丰富材料,提炼立题;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当然,因作者的个性不同,构思的方法也就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供大家选用。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广阔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但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2、虚实相映法。
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需要对描写对象作直接的正面描写,有时则需要对描写对象作间接的侧面描写。前者称为“实”,后者则称为“虚”。“实”和“虚”是相对的,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衬则形神兼备,既可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触可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的效果。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面,因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此法最适于抒情文体。
3、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有时会碰到思路阻塞现象,这时候,就要迅速唤醒记忆中的各种有关信息。初中生活,缤纷多彩,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难忘的记忆。选取其中给予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例铺展开来,一定会迅速打开思维的闸门,使思维流程快速运行。张开感觉之网,入微就有辉煌。
4、对比反衬法。
对比反衬,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差异来说明问题的一种写作构思技法。它与烘云托月法很相似,不同的是,烘云托月是用同类或相近的人、事、景来衬托,属于正衬;而对比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立的人、事、景来对照,属反衬。运用对比反衬法构思,目的是使对比中的立体得到强调与突出,它从相反相逆的角度将两种物体进行对照比较,以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烘托,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心寂寞的心理。
这是一种最常用创造性的构思方法,广泛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中。
5、彩线串珠法。
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作为“串珠”的“彩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
有位同学以《生命的季节》为题,以生命为彩线,用“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思之冬”四个小标题,描绘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文中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四个小标题由一线相连,恰似一串珍珠,熠熠生辉;每一个小标题又各侧重一个方面,环环相扣,使得文章结构十分紧凑。
运用彩线串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联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或明或暗,形成文章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让读者有迹可寻。
6、尺水兴波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如果说,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那么行文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彩。因为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让人感到呆板、单调、乏味。行文时,采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文势,这种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说得引人入胜、起伏曲折的谋篇技巧,就叫做“尺水兴波”法。
通常“尺水兴波”法在文章中可表现为“巧设悬念、巧设误会,巧用抑扬、疏密相间、铺垫渲染”等形式,形成起伏的波澜。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其情节曲折有很大联系。诚想刘备请孔明如果一次便成功,必定索然无味,故事就不能吸引人了。
总之,“文贵曲”。记叙文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叙述得娓娓动听,把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就应很好地掌握“尺水兴波”的谋篇技巧。
[教你一招]
名人谈构思
文章的构思应当是曲折有趣,而又自然天成的。
散文家李广田曾经把诗歌比作“浑然无迹”、“圆满”、“完整”的“珍珠”;把小说比作“一座建筑”,“它可能有千门万户,深宅大院,其中又有无数人事陈设,然而一切都收敛在这个建筑之内,就连一所花园,一条小径,都必须有来处,有去处,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至于散文,他则这样比喻说: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去。
林语堂也有精妙的比喻。他说:作文只须顺势,如一条小河不慌不忙,依地势之高下,蜿蜒曲折,而一弯溪水妙景,遂于无意中得之。若必绳以规矩方圆,量以营造法尺,结果只成一条其直如矢毫无波澜毫无曲线的运粮河。
中考作文如何构思巧妙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文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伏尔泰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意性的材料。材料的外在含义非常明显,当铺天盖地的雪崩迎面而来,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这场灾难与其无关,每片质量不到0.2g雪花是多么的渺小,把责任具体到渺小的自己是何等的荒谬。其深层含义雪崩暗示着灾难与灾祸的发生,而其间的每一片雪花即隐喻为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其关键词为责任。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当灾难来临,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一份子在其中究竟起到何种作用,或者是微不足道的你在灾难中究竟担负了何种责任。写作重心可以放在“角色与责任”。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谁也不会预料到那一枚小小铁钉的角色导致整个国家的覆灭。1912年,英国斯科特南极探险队探险队全军覆没的原因就是因为装煤油的锡桶在低温下化成了粉末,而1986年挑战者号的悲剧,也仅仅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导致,因此不管你所处的角色的是多么平凡甚至卑微,但是从来不要忽视自己,忽视自己所担当的责任。具体文题也可以涉及“点与面”、“个体与整体”、“细节决定成败”、“质变与量变”或“积累与变化”等角度,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来谈“漠视与逃避”。
【文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由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风靡全球,票房过亿。影片讲述了一名叫派的少年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遭遇海难,一人一虎在海上漂泊227天最终生还的经历。影片表达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孟加拉虎,它时而温顺,时而狰狞,就看是你被它征服,还是它被你驯养。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探讨人性的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对于每个人的心灵中存在的“孟加拉虎”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抓住“温顺”与“狰狞”,“被征服”与“被驯养”两组关键词进行对比,在你的心灵中有没有这样一只孟加拉虎和你对峙,当它温顺的时候,你是怎样一种心态,当它狰狞的时候,你是如何与其战斗,在挣扎与战斗后,究竟是它征服了你还是你把它驯养。这样思考,就能拓展思路,扩大视野。
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从正面看这只孟加拉虎可以是信仰、理想、信念、爱情„„从反面看这只孟加拉虎也可以象征着邪恶、欲望、仇恨、嫉妒、贪婪„„。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说的人心也是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缺少了蔷薇不免莽拙而流于庸俗,缺少了猛虎不免怯弱而失气魄,也是人性的两面:阳刚与阴柔。内心里意志的坚定与否,决定你最后的成功与失败。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抒写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战斗,从而体验到生活真正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写出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
【文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檀被称为木中极品,约800年方能成材,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取其紫檀木深沉的色调,不过多雕花的紫檀家具显得更加 1
稳重而大气。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以钴矿作为颜料作绘,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清亮的白底,美丽的蓝色,简单的造型不过多的修饰,使元明青花成为我国不过多的的瓷器珍品。
自古黄金有价玉无价,我国古代的“三礼玉论”中明确规定:鉴玉尚质。意思是鉴别玉时所着重的是玉的质地和造型,就是说要突出玉的美质。要达到这一标准的玉就必须朴素少效,不允许雕刻繁复四纹样,以免影响玉质的表现和形意的表达。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归纳分析材料,这种题型需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来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则材料是珍贵的紫檀,做成家具或者装饰品的时候的就是不需要“过多的雕花”;第二则材料是珍贵的青花瓷,颜色及造型都非常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第三则材料是珍贵的玉的鉴定,是“朴素少效”,“不允许雕刻繁复”;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立意的中心是“有价值的事物不需要过多修饰”。现在,包装精美价格上千的盒子打开会只出现几块小小的月饼,奢华无比号称中国顶级的达芬奇家具大部分却是由大芯板、密度板等做成,更不用说动辄上万的保健品奢侈品了,各种炒作之后,静心思考其真正价值几何呢?呼唤一个本色的年代,从物品到文字,能够真正抹去浮华沉静心绪,等待天然去雕饰的价值回归。
【文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4 个人分别叫做所有人(Everybody),某个人(Somebody),任何人(Anybody),和没有人(Nobody)。一件重要的工作,“任何人”都能做但“没有人”做。“某些人”生气了因为这是“每一个人”的工作。“每一个人”认为“任何人”都能做,但“没有人”意识到“任何人”都不做。结果就是,“每一个人”抱怨“某些人”;连“任何人”都能做的事情都“没有人”去做。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我们生活当中总有这样四类人,当责任来临时,也总有人都会这样思考,这件事情是如此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完成,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好,某些人也在等待任何人和每一个人去做,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去完成。就像“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有人水”,形成了责任扩散效应,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透过现象看本质,谈议四者及其四者的关系,所以立意重心应该放在“逃避与漠视”,“依赖与独立”。改变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堆虫的现状。
【文题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硬度很大而易碎的瓷器,陶器,玉器,一旦破碎,几乎无法修补。而在以前,有一些匠人,专门用一种工具在破损的瓷器上钻孔,用来修补碎了的瓷器,如碗,瓶等。修补好的瓷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这种工具叫做“金刚钻”,一般要两年才能完成一个,而拥有一个即可用一生。掌握如何用“金刚钻”,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要在极其坚硬而易碎的瓷器上钻孔,就必须更加
坚硬的工具。这里有一个思路的陷阱,如果写成“一物降一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变成浅层次的立意,没有看到材料的重点“两年才完成一个”,“一个即可用一生”。根据文字内涵,要能成就事业必须刻苦磨练,凝聚多年心力,耐心和恒心并重;才能无坚不摧。法国安格尔说“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到报酬”,要拥有克敌制胜与众不同的本领,必须持之以恒。立意可以在“十年磨一剑”或者用矛盾的观点,即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看待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考虑。容易做的事情回报较低,但回报高的事情却不容易做。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客观的去分析和解剖自己(的金刚钻)。所以这里的金刚钻和瓷器活应该理解为哲学里面的的两个互相对立的矛盾。而这个矛盾能否解决,就看这两个矛盾的统一体(即我们)如何去权衡了,就如俗语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自己没有本事,别接下自己完不成了的事情,看如何磨砺去做一把属于自己的可以享用一生真正的“金刚钻”。
【文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屯”意思为聚集,储存,可以沉心定气地屯粮,屯聚,屯聚,更可以意气风发地屯田,屯兵。而把这些埋在“穴”下,就变成了“窀”(zhūn),而“窀”字典上只有一个解释,坟墓。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字形思辩材料,中国汉字的构造总是那么奇妙,不管是象形还是会意都能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从“沉心定气”、“意气风发”以及“坟墓”三个词中,寻找出两种状态改变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穴”。因此材料寓意为辨析“穴”字的内涵,写出你对“穴”字的看法,首先分析“穴”字的现状,是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其次分析“穴”对人的影响改变的原因。究竟什么是埋葬了你的的“穴”。埋葬你的“穴”是环境,让你在不同的环境下改变,埋葬你的“穴”是懒散;使你沉迷享乐,失去斗志;埋葬你的“穴”是名利,使你忘情追逐,失去自我;不是流于世俗。
其次写出解决方法,就是坚定信仰,保持自我。需要在困难面前改掉自己的惰性,在集体中改掉自己的任性,在未知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先接受环境的启示和历练,应该是既能适当地改变自己,并保留自己的个性,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去创新,去改造。这不仅是处理人与环境的正确关系,也是人们应有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而不被动,努力尝试而坚定方向,这样一定会逃离别人为你设置的坟墓。
【文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陈传席教授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文字四句中阐述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写作重点是这四组相反的材料来论述的道理,可以用矛盾的观点来入手,那就是“物极必反”。从文字表面来思考,何为文人气,何为商人气,何为流氓气,何为豪杰气?就是有成就之大商人,必无斤斤计较的商人气;大政客必无扭扭捏捏的小吏气;大文人也自然没有迂腐的文人气。
苏轼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事之极者必向其反,物之极者必向其非,凡人亦然。”当做事业做到了“大”的境界达到了一种极致,就会返璞归真,这其中的道理,都是殊途同归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的陶朱公范蠡;奇货可居,权倾天下,营国巨商的吕
不韦,他们的成功,更多在于他能发现价值,获得价值,其中就不仅仅指单纯为金钱的商人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李白,横槊赋诗一世之雄的曹操他们的诗文放眼天下豪情满胸毫无酸臭、矫情的文人气;而英雄霸王项羽之爱名惜利优柔寡断和贪酒与色的刘邦之拨乱诛暴,安邦抚民豪杰之气又形成鲜明对比。
立意角度还可以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来找“大”中的真意。
【文题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各种观念快速变迁的阶段,各种观念的变迁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研究显示,观念的变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教育观念、道德观念、环保观念、时间观念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谈到观念的变迁,材料给了七大观念,这就是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教育观念、道德观念、环保观念、时间观念。另外,在这七大观念之后,还用了一个“等”字。意思是这七大观念之外的观念变迁也可以谈。如此说来,这道作文题确实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价值观念,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为了集体、国家牺牲自我利益,其实就是漠视个人利益,现在则重视保护个人利益,大家不妨做一个有私心的好人;消费观念,过去都是强调积储,现在不仅强调适度消费,而且还提倡超前消费,比如贷款买房子;就业观念,过去人人向往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现在很多人青睐自主创业;教育观念,过去强调升学,现在在不忽视升学的同时,强调塑造完美人格;环保观念,过去可以说没有,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时间观念,过去可以说很淡漠,现在讲时间就是金钱。
这么多,我们谈什么呢?谈我们熟悉的,谈我们认识深刻的。不妨先从材料所给的七大观念中找,如果没有我们熟悉的、认识深刻的,那么就从这七大观念之外去找。熟悉,我们才有的谈;深刻,我们所谈才能让人为之一震,从心灵深处接受我们的观点。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论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应该就其中的一个观念的变迁来谈。这样,才能使笔墨集中,谈深写透。
【文题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你要搞清楚你自己的人生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对此,你有何思考和感悟?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一个角度作文。
【写作指导】
材料给了一段话,这段话说人生如戏,但每个人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不是朋友的外篇。三个“不是”,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独特。联系社会实际,我们也能够知道,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另外,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同,机遇也不同,这样,也就决定了每个人所走的人生道路也不同,绝对不可能像别人一样,这样,我们就不能一味模仿他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如此,才能走向辉煌。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不是在走自己的路,而是亦步亦趋,模仿他人,失去了自我,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如果用记叙文的形式来写,可以写一个人是如何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向了辉煌;也可以写一个人照搬他人的道路,结果是从失败走向失败。无论是从正面来写,还是从反面来写,最好在结尾的时候能够通过议论来升华主题,也就是画龙点睛。
如果是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在论证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才能成功的同时,需要指出走自己的路并不是拒绝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要善于学习借鉴,这样才便于走好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一位小学生所画的“一只小猪”的思维导图,这幅思维导图就是这位小学生围绕“一只小猪”进行放射性思维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作文教学中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工 具
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
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一是要围绕主题让学生充分联想,使导图的分枝尽可能多些,这样才不会漏掉好的素材; 二是让学生作更深入的信息搜索,繁殖出相关的次主题、次次主题、次次次主题等,这样素材写作起来会具体、生动,有深度。步 骤
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绘制思维导图有如下步骤:
(1)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准备彩色水笔。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使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3)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如“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中心词就是“记忆”,“你我走过的日子”中心词就可以用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4)把主题词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
(5)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也具有更多美的因素。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需求
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教育部新近发布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与要求”中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能力”,进一步从表达力、观察力、想象力乃至习作次数等多方面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1]。作为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核心载体,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向来倍受重视。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教学模式较为固化,缺少对学生写作与思维间的系统架构与联结,对趣味性表达关注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受限,在写作视野与思路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难以激发其个性化表达欲望,显然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思维导图及其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为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表征人们的思维过程,最初由著名的人类大脑潜能与学习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提出,是一种通过综合运用文字、线条、符号、色彩、图像等多种元素整合人们思维过程中的节点、关系及意义等支持人们有效思维的实用工具。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也表明,思维导图在人们思维训练、高效沟通与记忆、提升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广泛应用在写作、复习、沟通、计划、演讲、管理、做笔记和做总结等方面[2]。由于思维导图强调对人们思维过程的表征、整理、强化以及个性化创新,而有效的写作实则是人们统整自身思路与相关资料后清晰而适切地表达所思所想的过程。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与思维导图的特征,笔者发现,思维导图在厘清作文写作思路、整理作文写作素材、优化作文教学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由此,充分挖掘思维导图对写作的应用支持,对于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从而推进初中生充分而有效的个性化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思维导图厘清作文写作思路
作文写作思路是写作的基本蓝图和架构,引领着整个写作过程。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形成清晰合理且符合自身实际的写作思路,是初中生顺畅高效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进一步激发其写作表达欲望和动力的基本前提。然而,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和写作经验有限,在形成写作思路过程中常常出现诸如写作思路较为单一狭隘,缺少合适的广度和深度;写作思路容易混乱或是天马行空,缺少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写作思路容易受到他人已有作文模式的影响,而少有个性化的创新表达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合适的写作思路以支持作文过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在以下方面帮助学生厘清作文写作思路:
首先,呈现思路,即应用思维导图支持学生将其内在的各种思路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不断呈现出来,一方面可缓解其混乱的思路所带来的焦虑,另一方面则为后续的思路整理提供基本资料来源。
其次,整理思路,即通过图、文、线、符号等对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思路进行关联梳理,一方面支持学生对其思路意义的自主建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其思路的整体把握并进一步优化其对思路的自主调控。
最后,提炼思路,即学生以写作主题为导向,结合自身对已有思路的关联理解,提炼思路中的关键词与逻辑关系,初步形成用于写作的思路和大纲,通过学生多次关联建构写作思路,促进其个性化的创新表达。
下文以初中语文作文《被遗忘的角落》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厘清作文写作思路的应用支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生活中有哪些“被遗忘的角落”,充分激发其想象力和表达欲望,然后让学生应用思维导图逐一对“被遗忘”和“角落”进行思路拓展与呈现,展示其对“被遗忘的角落”的全面理解。完成“呈现思路”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与事件、现象或是时机等相对应的具体而形象的“关键词”为“被遗忘”和“角落”间建构关联,整理现有思路,使学生进一步以可视化的方式较为完整地体会二者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在以建构关联的方式“整理思路”后,让学生对已有关联进一步提炼和筛选,选择出自己最想表达和说明的“被遗忘的角落”,然后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写作思路与大纲。图1为根据学生在作文课堂中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整合形成的思维导图,图2为一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的写作思路。可见,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可实现支持学生“呈现思路”、“整理思路”、“提炼思路”,使学生较为完整地体验写作过程,通过其自主的意义关联和建构,有效增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表达,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写作素材
如果说作文写作思路是写作的基本蓝图和架构,那么作文写作素材则是形成一篇好文章所必需的工具与材料。再好的作文写作思路,如果没有适当的作文写作素材做支撑,所写出的作文则易显空洞且经不起推敲。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有限,为使其写出较好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其整理和积累作文写作素材的引导与支持尤为重要。
针对初中生在整理作文写作素材时常常遇到的问题,如:素材整理较为零碎随意,缺乏系统规划与安排;素材整理堆放明显,缺少对素材的归类汇总;素材整理层次单一,难以深入拓展等,从而使学生所整理的素材显得混乱,难以有效提取和应用。根据思维导图点线的基本结构和拓展,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支持学生对作文写作素材的系统整理与有效提取利用,这里以图2的学生《被遗忘的角落》写作思路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对作文写作素材的整理和利用的支持。
主题式整理,即按照素材可以表达的主题对所收集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于素材的提取和利用,如将作文主题划分为“遗忘的原因”、“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行动”等,然后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主题归类与梳理。
关联式整理,即在主题整理的基础上,尝试对不同主题间的素材进行关联,以形成新的视角和思路,增进素材的灵活运用,如将“被遗忘”和“要记住”两个主题关联起来,将二者的素材加以一一对应,使得“记住”的方法和措施更为适当合理。
递进式整理,即对不同主题的素材加以递进拓展,促进学生对主题素材的深入发掘与思考,如通过收集关于教室座位和相应学生的素材对“被遗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发掘。
四、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常规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多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写作思路、写作方式、素材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固化、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参与,很多学生甚至出现写作困难或是害怕写作等现象,从而使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常常难以获得应有的成效。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像化的方式来表征思维过程,教师可利用这一特征从以下方面有效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支持学生的协同创作。初中生由于其阅历有限,写作思路容易倾于单一,这就有必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增进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促进写作素材的有效整合。思维导图通过中心主题可使学生协同创作中持续聚焦在写作主题上,有效引导其协作学习贯穿始终。同时,学生基于思维导图的协作,可充分体现出组内各个学生的贡献,有效避免学生协作学习中“搭便车”的现象。而组间以思维导图作为成果汇报媒介,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增进了学生对他人思路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有效促进小组间的学习交流与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指导。由于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理解学生作文背后的实际思路和问题,教师常常只能根据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点评,学生难以通过教师对作文的讲评获得实质提高。而教师若能够在前期的作文思路形成和作文素材整理中应用思维导图,那么,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作文,教师可充分理解学生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其实际的问题与作文误区进行个性化指导与优化,将能够使学生作文获得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其写作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摘要:写作思维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写作思路不够开阔、语言表达过于注重华美辞藻选择、写作素材零散且固化等问题。本文提议利用思维导图支持作文教学:一是利用思维导图厘清作文写作思路;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写作素材;三是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作文教学,作文素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思维导图快速构思作文】推荐阅读:
快速创意思维策略12-09
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10-07
功能分析思维导图06-09
名著西游思维导图09-10
语文课文思维导图10-29
初二物理思维导图12-18
思维导图介绍105-25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06-05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10-11
思维导图学习简介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