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精选8篇)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当今很多教师就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以往不同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把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识字方法,采用多元化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

二、课题的界定

识字教学中,通过从汉字本身规律着眼,改革以往枯燥单

一、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既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方法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⑴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⑵ 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 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 在突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⑶ 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⑷ 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五 研究的方法

⑴ 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⑵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⑶ 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⑷ 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 研究假设

途径: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教给学生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

⑴教给学生一些趣味识字的方法。如看实物,图画识字、借助色彩识字、释义识字、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识字、借助顺口溜,口诀识字等。

⑵介绍较好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识字、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逐步积累多种识字方法。七 预设效果:

⑴情感激发,变“枯燥识字”为“趣味识字”。⑵创设多种识字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多种识字的乐趣和益处”。

四、课题实施原则

1、多种识字方法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通过学生多种识字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字的习惯和能力;举办各种识字方法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2、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规律培养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3、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4、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基础

⑴营造多种识字教学的环境: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着多种识字方法的乐趣。

⑵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指导学生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学习生字。

⑶开展趣味识字方法大比拼,看谁的识字方法多。

六、课题预计成果 1 学生识字作品展示。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篇2

1. 现状及原因分析

这些年来, 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 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 教学时间长, 学生负担重, 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 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 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 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 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 主要是认, 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 因为要提前读写, 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 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 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 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 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 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 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 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在哪些方面降低要求呢? (1) 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 要读得准, 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 开始阶段, 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 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2) 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 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 就读呼读音, 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 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 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 不要都集中在开头, 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在安排上, 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 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 以拼音助识字, 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 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 如“木马”“大米”“拔河”等, 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 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 练习给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 他们以前既没有见到过, 也没有听说过, 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 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 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 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 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 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 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 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二、关于识字教学

1. 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大纲规定,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2500个。我们曾对毕业班学生的识字情况做过调查, 其结果是识字回生率高达29.1%, 学生毕业时, 实际上平均掌握一千七八百个字。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识字教学中, 未能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方式是靠大量的机械重复, 学生的内部活动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和写话, 学生学过的生字无法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予以复现和巩固。

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将来电脑普及了, 用不着再练习写字了, 尤其是毛笔字, 更以为学了没用处, 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不抓的。他们没有看到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 也没有认识到书写训练在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力和稳定神经系统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不在课程标准上加以强调, 则要不了多久, 就可能在学生写字上出现“沙化”现象。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电脑失写症”, 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2.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

小学阶段究竟以识多少字为宜呢?由于各地各校的条件不同, 师资与生源不同, 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是不尽合理的。然而面向全国制订的课程标准总要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80年代后期, 陈良璜先生以当时采用的各种课本的生字量为依据, 求出的小学阶段识字量的相对合理值为3091个字。此数值是这样求出的:先取各种课本的生字平均值, 然后用优选法决定它的上下限。因为各种课本都已经在相当范围内使用, 使用它的班级也多数能完成其识字任务, 所以各种课本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取它们的平均值, 再用优选法定出它的上限和下限, 这样得出的数值应当说还是相对合理的。 (见陈良璜《对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生字量的研究》, 《教育研究》1990年第9期) 1986年, 朱智贤等曾就“中国内地城市各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作了大规模的调查, 其结果为:小学毕业的男生平均识3004个, 女生平均识3007个。可见,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定为3000个左右是适宜的。

在这3000个左右的生字中, 可确定2500个左右的高频字作为要求“学会”的字。国家语委和教委1988年1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面向社会的, 与小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接触到的常用字并不完全一致。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全套教材共排出要求学会的生字2568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255个字未能进入。1996年, 陈良璜先生统计了11种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表, 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出了2502个字。两相对照,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252字未能进入小语课本的行列。《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共收字3232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124个字未收入。我们拟以现行的8种小学语文课本所收生字为基础, 再参以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收的字, 编制一个适合小学语文需要的常用字表, 供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使用。

然而, 怎样才能既保证达到3000个左右的识字量, 又不致造成学生的过重负担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识字教学策略是“识写分流, 多识少写”。因为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 的识字负担重, 不是重在识上, 而是重在写上。低年级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 手的力气小, 加之刚开始学写字, 尚未形成熟练技巧, 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说来, 认字的负担就比较轻。天津市谷锦屏老师实验“听读识字法”, 幼儿园的孩子三年内一般都能认读常用汉字500个以上就是证明。

原大纲低年级的识字量定为1150个左右, 这个规定显然偏低, 必须要大幅度地增加。

为什么要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呢?这主要是为了缓解识字与读写的矛盾。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 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我国传统蒙学就是采取先识字后读写的做法。蒙童先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等, 可认识一两千字。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 再去学习做文章。可是自20世纪初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 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 要贴近儿童生活, 造成低年级识字量锐减。解放后, 小学低年级每课只学三五个生字 (即所谓“三五观点”)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 (修正草案) 》规定的低年级识字量仅700字, 其阅读覆盖率为63%。这就造成了识读的矛盾, 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至于写话, 就更谈不上了。

根据陈良璜先生用各种课本的生字量数求出的相对合理值, 一年级为690字, 二年级为924字, 合计为1614字。我们统计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前四册课文, 其总用字量为1610个。据此我们认为, 将低年级的识字量规定为1600个左右是可行的。试用修订版大纲规定低年级的识字量为1800个字, 是否偏多了?

3. 改革识字教学的突破口

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 识字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截至目前为止, 在全国范围内, 约有20余种识字教学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提”识字、字族文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等。分散识字注重课文语言环境的因素, 强调“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其主要方法是“多读课文多识字”。集中识字以汉字学习为本位, 主要是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注·提”实验是利用汉语拼音, 采用侧面迂回的办法学习汉字。字族文识字则是在“字族”成“文”上下功夫……总之, 各家都是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 从某一个方面突破, 来挖掘小学生的识字潜力, 往往以高识字量作为标榜。

那么, 是不是识字量越高越好呢?不见得。一味追求高识字量, 却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或是以抑制其他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代价, 这就不足取。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寻求一条科学化的识字教学之路。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的识字体系, 我们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融汇各家之长, 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从目前流行的几种识字教学法来看, 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往往此家之长恰是彼家之短, 此家之短又恰是彼家之长。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识字质量较好, 也比较巩固, 但识字进度较慢。集中识字强调借助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 识字量较大, 但遗忘率高。“注·提”实验强调借助汉语拼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但由于只注重字音, 不注重字形, 识字的基本功不扎实, 错别字丛生。

一个比较可取的做法是“瞎子背瘸子”, 即深入调查各个流派的特点,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从而构建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识字教学体系。如低年级课本, 可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编排方法。“识字”单元, 集中识字, 深入浅出地揭示汉字规律。“课文”单元, 随课文分散识字。“识字”、“课文”交叉安排。“课文”全部加注拼音。编写课外读物, 亦全部加注拼音。提倡大量阅读, 以发展其语言。中高年级则主要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如此安排, 庶几可收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之效。

二是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 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汉字的特点是什么?首先, 它是表意的, 具象的, 通过字形就可以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 它是组装型的, 是按不同层次、有秩序地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正如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所说:“人之不识字也, 病于不能分, 苟能分一字为数字, 则点画不可增减, 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时, 先令知某为象形, 某为指事, 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 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 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

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汉字的特点。专门的“识字”课文, 可以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象形字、会意字造字的原理。还可用一个固定的声旁字, 通过变换形旁, 衍生出一串形声字, 从而深入浅出地揭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根据汉字的结构层次, 教材应先要求儿童认识一批基本字 (包括部首字) , 从而为认识合体字做好准备。随课文分散识字是据文定字的, 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先部件后整合的顺序。先出现一批最常见的基本字让学生认一认, 这问题就解决了。与此同时, 结合在课文中分散识字教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笔画, 然后再认识一些常用偏旁, 从而为儿童今后识字准备下足够的零部件。这样做是符合学习汉字规律的, 因为“对识字者来说, 生字中的已知部件越多, 越便于建立汉字形体本身结构之间的联系” (苏静白《识字教学与汉字属性研究》) 。

教儿童认识汉字要坚持与阅读实践相结合。儿童认识了生字, 并不意味着就能阅读课文了。孤立地教儿童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要改进识字方法, 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儿童掌握了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部首, 初步具备了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 这就为培养其识字能力创造了条件。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分析字形, 联系上下文体会字义, 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方法。学生遇到了困难, 老师再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三是要加强写字教学, 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接受过传统写字训练的老一辈人, 字大都写得不错。这说明我国传统蒙学的写字教学法是有效的。然而遗憾的是,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 我们竟将这套行之有效的写字训练方法丢弃了。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 要求不严, 机械抄写生字量过大, 造成了学生随便乱写, 写字姿势大都不正确。传统蒙学教写字强调描红仿影, 强调写字习惯的培养, 强调打好写字基本功;教师批改写字作业看重字写得好不好。所有这些做法, 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并应在教材编写中予以落实。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篇3

1. 现状及原因分析

这些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遍呢!20世纪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 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在哪些方面降低要求呢?

(1) 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2) 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给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以前既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二、 关于识字教学

1. 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2500个。我们曾对毕业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过调查,其结果是识字回生率高达29.1%,学生毕业时,实际上平均掌握一千七八百个字。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识字教学中,未能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方式是靠大量的机械重复,学生的内部活动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和写话,学生学过的生字无法通过大量的读写实践予以复现和巩固。

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将来电脑普及了,用不着再练习写字了,尤其是毛笔字,更以为学了没用处,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不抓的。他们没有看到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书写训练在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力和稳定神经系统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不在课程标准上加以强调,则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在学生写字上出现“沙化”现象。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电脑失写症”,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2.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

小学阶段究竟以识多少字为宜呢?由于各地各校的条件不同,师资与生源不同,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是不尽合理的。然而面向全国制定的课程标准总要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80年代后期,陈良璜先生以当时采用的各种课本的生字量为依据,求出的小学阶段识字量的相对合理值为3091个。此数值是这样求出的:先取各种课本的生字平均值,然后用优选法决定它的上下限。因为各种课本都已经在相当范围内使用,使用它的班级也多数能完成其识字任务,所以各种课本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取它们的平均值,再用优选法定出它的上限和下限,这样得出的数值应当说还是相对合理的。(陈良璜《对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生字量的研究》,《教育研究》1990年第9期)1986年,朱智贤等曾就“中国内地城市各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作了大规模的调查,其结果为:小学毕业的男生平均识3004个字,女生平均识3007个字。可见,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定为3000个左右是适宜的。

在这3000个左右的生字中,可确定2500个左右的高频字作为要求“学会”的字。国家语委和教委1988年1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面向社会的,与小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接触到的常用字并不完全一致。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全套教材共排出要求学会的生字2568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255个字未能进入。1996年,陈良璜先生统计了11种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表,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出了2502个字。两相对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252个字未能进入小语课本的前列。《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共收字3232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124个字未收入。我们拟以现行的8种小学语文课本所收生字为基础,再参以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收的字,编制一个适合小学语文需要的常用字表,供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使用。

然而,怎样才能既保证达到3000个左右的识字量,又不致造成学生的过重负担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识字教学策略是“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低年级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手的力气小,加之刚开始学写字,尚未形成熟练技巧,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说来,认字的负担就比较轻。天津市谷锦屏老师实验“听读识字法”,幼儿园的孩子三年内一般都能认读常用汉字500个以上就是证明。

原“大纲”低年级的识字量定为1150个左右,这个规定显然偏低,必须要大幅度地增加。

为什么要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呢?这主要是为了缓解识字与读写的矛盾。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我国传统蒙学就是采取先识字后读写的做法。蒙童先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等,可认识一两千字。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再去学习做文章。可是自20世纪初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要贴近儿童生活,造成低年级识字量锐减。解放后,小学低年级每课只学三五个生字(即所谓“三五观点”)。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规定的低年级识字量仅700字,其阅读覆盖率为63%。这就造成了识读的矛盾,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至于写话,就更谈不上了。

根据陈良璜先生用各种课本的生字量数求出的相对合理值,一年级为690字,二年级为924字,合计为1614字。我们统计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前四册课文,其总用字量为1610个。据此我们认为,将低年级的识字量规定为1600个左右是可行的。试用修订版“大纲”规定低年级的识字量为1800个,是否偏多了?

3. 改革识字教学的突破口

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识字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截至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约有20余种识字教学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提”实验、字族文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等。分散识字注重课文语言环境的因素,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其主要方法是“多读课文多识字”。集中识字以汉字学习为本位,主要是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注•提”实验是利用汉语拼音,采用侧面迂回的办法学习汉字。字族文识字则是在“字族”成“文”上下工夫。……总之,各家都是利用汉字音形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个方面突破,来挖掘小学生的识字潜力,往往以高识字量作为标榜。

那么,是不是识字量越高越好呢?不见得。一味追求高识字量,却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或是以抑制其他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代价,这就不足取。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寻求一条科学化的识字教学之路。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的识字体系,我们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融汇各家之长,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

从目前流行的几种识字教学法来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往往此家之长恰是彼家之短,此家之短又恰是彼家之长。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质量较好,也比较巩固,但识字进度较慢。集中识字强调借助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识字量较大,但遗忘率高。“注•提”实验强调借助汉语拼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只注重字音,不注重字形,识字的基本功不扎实,错别字丛生。

一个比较可取的做法是“瞎子背瘸子”,即深入调查各个流派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构建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识字教学体系。如低年级课本,可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编排方法。“识字”单元,集中识字,深入浅出地揭示汉字规律。“课文”单元,随课文分散识字。“识字”“课文”交叉安排。“课文”全部加注拼音,编写课外读物,亦全部加注拼音。提倡大量阅读,以发展其语言。中高年级则主要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如此安排,庶几可收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之效。

二是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它是表意的、具象的,通过字形就可以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它是组装型的,是按不同层次、有秩序地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正如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所说:“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不可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

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汉字的特点。专门的“识字”课文,可以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象形字、会意字造字的原理。还可用一个固定的声旁字,通过变换形旁,衍生出一串形声字,从而深入浅出地揭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根据汉字的结构层次,教材应先要求儿童认识一批基本字(包括部首字),从而为认识合体字做好准备。随课文分散识字是据文定字的,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先部件后整合的顺序。先出现一批最常见的基本字让学生认一认,这问题就解决了。与此同时,结合在课文中分散识字教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笔画,然后再认识一些常用偏旁,从而为儿童今后识字准备下足够的零部件。这样做是符合学习汉字规律的,因为“对识字者来说,生字中的已知部件越多,越便于建立汉字形体本身结构之间的联系”。(苏静白《识字教学与汉字属性研究》)

教儿童认识汉字要坚持与阅读实践相结合。儿童认识了生字,并不意味着就能阅读课文了。试想,小学生只有把每个字的细枝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语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识别。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儿童才有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语义,从而顺利地进行阅读。由此看来,孤立地教儿童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儿童掌握了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部首,初步具备了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其识字能力创造了条件。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体会字义,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方法。学生遇到了困难,老师再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三是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接受过传统写字训练的老一辈人,字大都写得不错。这说明我国传统蒙学的写字教学法是有效的。然而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我们竟将这套行之有效的写字训练方法丢弃了。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机械抄写生字量过大,造成了学生随便乱写,写字姿势大都不正确。传统蒙学教写字强调描红仿影,强调写字习惯的培养,强调打好写字基本功;教师批改写字作业看重字写得好不好。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并应在教材编写中予以落实。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施方案课题 篇4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董凤花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级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新教材写字量大大减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这样设计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我们认为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我们学年预计通过“低年级有效识字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实验条件下的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儿童,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熟练地认识2500-3000个汉字,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四、研究内容与措施: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或者仅仅“为了阅读和写作”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其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识字资源的开放:

多途径激趣,以愉悦的情绪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教他去学,他们也会主动去学。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学生的生活或经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在编排上以学生喜爱的儿歌、短句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教学时,我们正确认识教材作为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以其生动的情境调动情绪,学生就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识字形式的开放: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方法的开放: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90%左右,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形声规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形声字的过程中,学生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在教材随后的编排体系中出现的让学生体会形旁与声旁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

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我们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这“意”。如“笔”教学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见形知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象形字起源于图画,我们可通过看图,认识事物的特点,再让学生看古代的象形字,然后再看现在的楷体字。将字图对照,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4、识字评价的开放。

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识字过程以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结合起来。

六、预期成果: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篇5

一、课题的确定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而要使学生能够尽早阅读,就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理论与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或识字教学体系),虽然方法不

一、各具特色,但其效果优劣不同、利弊共存。因而都应注意互相融合和渗透,学习和借鉴。为此,如何在综合各家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找到一条既能为不同层次、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所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识字教学的新路,这是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语言和识字同步进行为原则,集各家识字方法之长,科学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识字方法,从中探索识字规律,有效发挥孩子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能使学生在两年内识字量增大到2500个,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儿童故事,感受阅读的乐趣,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

三、主要研究内容

2017年9月

确定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实验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目标。

2017年10月 至12月

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

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018年3月至4月

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效地开展开放式识字教学,并积极反思。

2018年5月对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2018年6月各课题组成员就一学期的研究进行小结,并积极撰写论文。

四、时间安排及研究步骤

1、研究对象:

以本校一、二年级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9-2017、10)

调查我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情况(研究对象前测)以及在师生在识字方面存在的困惑,确立各个级别的教学目标体系,形成阶段性调查研究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7、11-2018、5)

本阶段采取行动研究法和个案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召开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不断改进,不断反思,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3、总结阶段(2018、6-2018、7)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通过各种识字手段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下面谈谈几种我在课题实施阶段,结合已有识字方法进行新探索的识字教法。(1)用比较法进行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生字有很多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读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该汉字相对应的事物,利用比较法,辨认和识记汉字,同时理解字义。如:教“良、浪、娘、粮”,良的韵母“iang”是表声,“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娘”是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又如教“清”、“情”、“请”三个字时,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清水”的“清”与“水”有关,形旁是“氵”,“事情”或“心情”的“情”与心理活动有关,形旁是“忄”,“请人”要说话,故有“讠”字旁。利用汉字特点,采取多种教法要确切讲明字义。学生对字词的含义理解越深刻,音、形、义的联系就越紧密,识记也就更加容易,所以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例如我在教学《操场上》一课让学生比较“跑”和“抱”两个字时,叫两个学生先做“跑”和“抱”的动作,经过启发,使学生弄懂跑步靠脚的动作,所以用“足”,抱东西是手的运用,所以用“扌”。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形旁表义的规律,也学会了利用这一规律识字。教学形近字和同音字时,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读准音,讲清义,区别字形异同部分。然后进行组词。如“土”、“士”、“园”、“圆”在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的基础上组成“土地”、“战士”、“一元”、“花园”、“圆圈”等词进行比较识记。

(2)用部首指导学生识字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利用部首帮助学生识字,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例:教“打”字,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动作有关系:用手打人或抓住物体打下去,都跟手有关系,所以在不同时间教“提、抓、扔、托、扶、拾”等字,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这些字都跟手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提手旁做部首。例:教“踢、跨、跳、跑”这几个字的部首是足字旁,“足”就是“脚”的意思。这几个字的意思都跟脚的动作有关系,所以用了足字旁做部首。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就能较好地组词造句,学习课文和阅读课文。这种方法对后进生帮助最大。再比如一些字可采用构字部件的组合记忆的方法识记,如教:“美”字时,学生难于记忆,也容易写错,我就采用构字部件组合法编顺口溜识记,构字部件的组合是:王、大。于是我编了一个顺口溜:王大美人。学生马上就把两个字的构字部件记下来了,这样增强了记忆的兴趣。有时学生也能用这种方法自己编一编顺口溜。

3、生字猜谜法

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编一些简单的谜面,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可以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是什么?请回答。又如“王”的谜面可以是“1+1不等于2”“朋”字的谜面可以是“六十天”还有“春”的谜面”三人同日行“等等。学生在猜谜中掌握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也使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很活跃

4、想象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有时甚至是出乎预料的想象力,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联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例如:教”怕“字,怕是竖心旁,跟心情有关,想象一个人心里很害怕,脸色都白了。”森“想象有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树木,所以成了森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它们的意思,启发学生联想,如教学”灭“字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记忆,我在课前备课时准备了一块6公分长,1公分宽的条形板和一盒火柴,讲到”灭“字时,我先点燃一小团纸,当纸团的火苗正旺时,用板迅速将火压灭,边做试验边向学生讲解条形板可想象为”灭“字的一横,燃烧的火苗就相当于”灭“字的”火"字,这是将会意字用直观试验的方法让学生有趣地接受,丰富感性认识,增强记忆的趣味的方法。这种方法识字率达99%。

5、写话法

随文识字写字小课题研究 篇6

大同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如何更好地实现“在阅读中喜欢汉字、产生主动识字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有效地识记生字并通过识字帮助阅读”的目的呢?我认为如何将“随文识字”引入课堂教学,并与“集中识字”进行有效结合,还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于是我的小课题——《低年级“随文识字写字”小课题研究方案》就诞生了。

二、问题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下册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材的编排要求儿童争取在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地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只有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识字。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四、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假设

途径: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掌握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正确的书写姿势。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⑴实验教师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的学生,对其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向其学习,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正确的写字姿势,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⑶让学生喜欢书写汉字,通过实验,使学生变得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最终促使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预设效果:

⑴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写字姿势进行汉字的书写。⑵学生能够按照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进行汉字的书写。⑶学生书写的汉字干净、整洁、美观。⑷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六、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对于孩子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孩子的天职。

(二)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集体学习为实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在百度输入“随文识字”就会出现很多信息,但是别人的思路与方法只能给自己作参考,于是上网搜索资料也成了丰富我们课题组成员基本素养的途径之一。我们共同学习交流后明白:

(一)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因为只有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大量识字,才可能大量阅读,才可能高质量地表达。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提早识字和阅读无论是对学好语文还是其他各门课程,无论是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简单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教育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学生有了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再多的字也不会成为负担。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随文识字又叫分散识字,它能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相互促进的方式,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居于各种识字方法之首。

“随文识字”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在学生读生字时,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义的联系。

(3)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

这是一篇识字课教学设计

《识字一》——2《口耳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木、禾、个、了、子”5个字,认识4种笔画。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认记生字,会写“木、禾、个、了、子”5个字。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板书题目“口耳目”。让学生读出自己认识的生字。

2、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

1、“口耳目”现在是这样写,古时候可不是这样写。你们想看看古时候是怎样写的吗?

2、展示“口、耳、目”的图片及象形字

3、这些字的变化有趣吗?在语文书上还有几组这样的字。

4、看课本上剩下的的三组字。边看图,边读图下的字,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5、提问学生记住了哪些字。如果读对了,就跟他一起读,读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6、齐读生字

7、比较“目”和“木”,发现了什么?(读音一样)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8、去拼音,齐读生字。

9、“我会说”游戏:提问“目”“日”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目”比“日”多一横换句话再怎么说);“禾”和“木”有什么不一样?

10、看课本,“羊、鸟、兔”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羊”字上面的点和撇就像羊的两个角;“鸟”的点就像鸟的眼睛;“兔”子的点就像兔子的短尾巴)

11、看书上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月、火、木、禾、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

12、写字。

看书上田字格里的字,读读要写的字。开火车读。要把这些字写漂亮,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想。

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边写边讲怎样写好这些字。学生书空。学生自己在书上写。

13、练习:课本后面“我会连”。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你们想认识更多的汉字吗?只要我们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你还会认识更多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戴帽子”。

(1)出示12个生字宝宝和15顶“帽子。(即生字和音节,多3 个非本课生字的音节。)(2)指名给“字宝宝”“戴帽子”。(3)开火车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

2、猜字谜、编字谜。

(1)教师出谜面,学生猜谜底。

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2)学生围绕本课生字试编字谜让大家猜。

3、“过彩虹桥”(小组合作进行)

(1)各组做准备:第一人正确读出生字,第二人组词,第三、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一个说一句话。(2)各组比赛过桥。

二、指导书写:木、禾、个、了、子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生观察,教师引导; 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生临写,描红

三、课外拓展: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本教例中的“口、耳、目”三个字都是象形字,可以根据字形推断字意。而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引导他们借助会意字特点识字,不仅符合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而且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这位教师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充分注意到形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记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比起教师直接把有关知识全盘授予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七、实施步骤

① 构建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新途径;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可以遵循如下模式:

(一)、初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心情是好奇的,总想一口气读下来,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但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往往止于生字,望文却步。一篇小短文,十几个生字,十几头拦路虎,换成大人也不愿意再读下去。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他拐杖,课文下面小树叶上面的生字拼音就是拐杖。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初读课文,读课文的同时,将小树叶上的生字拼音注在文中。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1、不依赖老师,自己独立通读课文一次;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寻求无声老师;

3、不认识的生字在脑中不断强化,印象深刻;

4、因人而异,识字多的人速度快点,能读两遍,识字少的人速度慢点,通读一遍。(二)、理顺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初读了课文,当初的好奇不再生效,这时的老师要敏锐,发现学生疲乏时应适时激励。老师要迅速选择一个切入点,立即切入课文的教学,在课文中再识字。

比如《坐井观天》一课,学生读完课文以为学会了,便没了兴趣。我立即设问,“坐井观天”什么意思?拆字解释为“坐在井里看天”。师:“课题中哪个字是‘看’的意思?”生:“观。”师:(指着字)“怎么知道‘观’就是‘看’的意思?”生:“观的右边是‘看见’的‘见’。”师:“以前总有人将‘观’的右边写成‘贝’字,是没道理的,请记住这个字。”师:(指课文插图)“课文中讲谁坐在井里看天?”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师:“请读‘蛙’。”生:“蛙,青蛙的蛙。”师:“青蛙家族中有许多兄弟,你知道几个?”生:“牛蛙,石蛙、林蛙„„”生字“蛙”的教学从课文开始,拓展到生活,既学会了字音,也理解了字义。

随文识字,文章是情境,识字就不再枯燥。从文章情境入手,又跳出情境,进入生活,识字就有了现实意义。类似的生字教学还有《坐井观天》中“信”的教学。师:“小鸟也笑了,说──”生:“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师:“请读‘信’。”生:“‘信’,不信的‘信’。”师:(指着‘信’)“请看这个字,什么是‘信’?”生:(犹豫着)“一个人把话写下来就叫‘信’。”师:“太对了,这叫‘写信’。”(用手比划)接着说:“要是一个人说话算数,这叫什么?”生:“守信。”师:(继续比划)“一个人不怀疑别人的话,这叫──”生:“相信。”师:“课文里谁不相信谁的话?”生:“青蛙不相信小鸟话。他觉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生字“信”的教学从课文中来,联系了生活拓展字义后,又回到课文。

随文识字的环节,在老师引领下,又通读了一遍课文,个别难读的句子老师加以指导,学生觉得读课文不难了。生字也从课文中来,字义的理解不再抽象,依托着情境,依托着媒体,依托着生活。生字成了生活的好伙伴。(三)、巩固生字,记住字形

学到这里,生字的字音、字义都已经解决,巩固阶段以游戏为主。一方面邻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已由有意注意变成了无意注意,这时的教学一定要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个别与集体的相互照应,利用集体力量教会个别慢的学生,老师退到了二线。

常做的游戏是猜字:请出一人蒙住眼,另一人指其中的一个生字,全班看,然后由蒙眼的同学猜:“是不是‘蛙’?”全班应答:“不是‘蛙’。”这样一路猜下去,既巩固了生字,又愉悦了身心。每到这个环节,学生可高兴了。

字形指导还可集中进行,形近字记字法,猜谜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此时都可派上用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最后,教师要将本课最难写的字,范写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规范写字。《小枣树和小柳树》一课,我选取了上下结构的“弯”,左右结构的“浅”,左中右结构的“啦”几个字重点板书,再让学生在书中描红,进一步写好生字。② 探索研究落实有效识字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③ 进行有效识字的课外辅导与实践等活动;

④ 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八、拟形成的成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能自主识字,增强学习自信心,他们的字越来越漂亮了,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九、参考书目

识字教学课题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 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 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 识字任务完成不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 (预习) 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 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 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 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 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 任务重, 形式单一, 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 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 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 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 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 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 第一课时集中识字, 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 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 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 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 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 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 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 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 切不可走形式主义, 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 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 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 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 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 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 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 动手去查了, 扭头去问了, 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 去引导, 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 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 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 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梳理课文内容后, 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 不好逐一呈现时, 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 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 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 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 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 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 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 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 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 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 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 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 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 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 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 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 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 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 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 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 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 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 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 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 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 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 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 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 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 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 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打好写字的基础。

3. 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生动笔之前, 通过教师的示范 (一次示范) ,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 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 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 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 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 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 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 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 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 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 学生对老师的示范 (二次示范) , 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 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 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 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 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 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 并让大家看, 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 (三次示范) , 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 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 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 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 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 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 荣誉感极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 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 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识字量, 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科学教学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篇8

关键词:识字教学 科学识字 识字效率

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识字和写字是阅读、习作的基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的识字教学局限于课内,以教会课内生字为目的,对于课表生字采用机械重复的手段,让学生一遍遍抄写。这造成学生识字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形,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早日进行大量阅读。我认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上,应该做到让学生以教材为载体,掌握识字方法,做到主动识字。

一、抓好基本字教学,夯实识字基础

汉字是表意、具象的,通过字形就可以了解大致意思。汉字又是组装型的,基本是以独体字和部首两部分为单位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独体字的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独体字是识字的基础。对这些独体字的识记要求进行强化再强化,要求学生记清记牢。对于那些简单易学的独体字,课本通过图画形式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日”字就是一个圆圆的太阳,“火”字就是由一团红红的火焰演变而来……在教学这类字时,我指导学生先看图再读字,做到图字结合,学生既兴致盎然,又对字形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同时对这类字的字形笔顺进行练习,做到会认会写。对这些生字的练习以各种各样的趣味书空为主,如手指书空练习,小下巴书空练习,动动脚尖书空练习等。此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对字形进行牢固记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练习汉字的书写兴趣,而且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部首的教学我同样以趣味为主,告诉他们各个部首所代表的意思,为理解不同字的字义打好基础。有了坚实的认知独体字与部首的基础,学生识字就变得轻松多了。我在教学“尖”这类的会意字时,先让学生看一些尖的物体和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特点,孩子们便体会出上小下大为“尖”;“鸣”是一鸟用口叫。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我在教学时还抓住这一规律,一教一组。如教学“请”字就可以带出“清、情、晴”几个字,我自制转动识字小黑板(或识字小转盘),将黑板分左右两部分,用一轴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固定基本字“青”,左边黑板部分来回转动,将偏旁来回更换,分别是“言字旁”“三点水”“竖心”“日字旁”,这样一教一串,同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偏旁以及可能表述的意思,使学生对这些字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增强记忆效果。

二、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义的联系,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记忆的效果才会好。因此我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主动识字,参与识字实践,巩固所学生字,学习新的汉字。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识字为读书,读书应识字的道理。如我每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对于识字都这样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拼读识字识记字形——小组交流主动识字——突破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字义。这样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手里,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因“字”制宜地自学,易学的少用些时间,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尤其是在小组交流时,我让学生大胆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因为汉字大部分为形声字,对于这类生字,我们就可以利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进行。例如“镶”字,学生就说出金字旁、襄字边;“嚷”的“口”换成金字旁换一换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对于这种类型的生字,我们还可以编顺口溜记忆。如“蛹、涌、俑、诵”。我这样教:虫儿飞飞蛹在变,浪潮追赶涌岸滩,你读我读诵来言,兵马俑人谈变迁。像“丛”字,学生不但可以这样用谜语记忆:两人坐扁担或从下加一横;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从加一。对那些结构复杂,又不是形声字的汉字,我们可以利用汉字是组装字形的特点来学习。如“燕”字,可以这样教:革字头、口字心、左右北、四点底。“篝”字:竹字头,井连再。“乘”是禾穿北。

以上识字教学方法,既节省时间、生动有趣,又使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当然,对于有的生字,教师也不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记忆的理由,因为有些生字的字形不好表述。因此,无论学生用我们总结到的方法记,还是用整体的图块记忆,识记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识记之后再将这些生字放到文中反复诵读,做到识字与读书结合,使学生动口动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识字的乐趣,认识到识字与读书的联系,并早日进入识字读书实践过程,使“多识字、早读书”的愿望成为现实,达到一个理想的识字教学境界。

三、生活中识字,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是母语文化,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在入学之初就已经认识许多汉字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了生活大课堂,努力为学生拓展识字空间,引导学生玩中识字、生活识字。我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处处都能学习生字、学习语文。教一年级时,我开辟了“我有许多好朋友”黑板报专栏,将本班所有学生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认识班级同学的名字;在教室一边的墙壁上写了一些优美儿歌,让墙壁说话,引领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识字;在另一边墙壁上贴上了一些名家字帖,让孩子们欣赏汉字、喜欢汉字。而教室本身张贴的图画、小学生守则等也是教给学生识字的良好资源,课下,我以聊天的口气问他们图画上的字怎么读,引导学生比一比:识字能力我最强!分发作业本也是让学生自主识字的一个渠道,每次让不同的学生分发作业本,看到他们完成任务时的神情,我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识字资源无处不在,识字就是这么简单,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字,学习语文。逛街时,他们会感觉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电影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地闪烁……从而在生活中大量识字,形成识字教学的滚雪球效应。生活为我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只要有心,识字顺手拈来,教学也变得轻松简单。

上一篇:关于《雄关》观后感心得下一篇: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